第三章 衣带遗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秋风传最新章节!
夜深沉。半月如霜。
姚表摩挲着手中一条浸透鲜血的衣带,沉思良久。
衣带里面有东西。他摸得出来。感觉像是纸张的质地。当时,他亲手把这衣带从沈若寥身上解下来,趁无人注意,藏到怀里。现在,他带几个侍从离开大军北上,已经好几天了。今日行至东昌地界,在荒郊野外露宿。夜深人静,只有车里的一点灯火跳跃。他将衣带又取了出来。
里面究竟是什么?他隐隐约约感觉到,里面藏着的东西,是解开一切秘密的答案。
寥儿,你当初为何背叛燕王,效命朝廷,乃至今天,宁肯舍身于疆场。这一切的缘由,竟是为何。
姚表听了听周围并无动静,从随身药箱里取出一柄小刀,借着昏暗的灯光,小心翼翼地把衣带拆开。
所有人都已经睡熟。
他努力了好久,只到两眼昏花,才终于费劲地把衣带拆开,从里面抽出一封血迹斑斑的书信来。
遗书?他想到。
他将书信展开,却是两首诗,已经被血染得模糊难辨。前一首十分熟悉: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后一首,他却从未见过:
“丈夫立世,当存奇志。文以修武,武以利文。文当伯温,武胜伯仁。生为中山,死如文山。”
他凝视着这两首诗,来回默读了几遍,放下来,默默叹了口气。
心中的诸多疑惑,似乎有所明白,却又其实丁点儿没有解开。
他将书稿折起来,放回怀中藏好。
连日颠簸。行程却只走了一半。作为行医之人,几日来他对这颠簸深恶痛绝,却又毫无办法。他不能留在大军中;燕王不容许。回北平是唯一的办法。然而北平尚有八百里之遥,好几天的路程。从淝河战场回北平,这个速度,要走半个月。然而他能怎么办?车马已经颠簸得够厉害了。
淝河一战,燕军行险,朝廷惨败。淝河地势平坦,草木稀疏,本来并不适合设伏;更何况南军连日来蹑行其后,待到燕军察觉时,粮道已被平安率军切断。王爷在淝河伏击南军,有些孤注一掷。然而竟然成功了,朝廷中了埋伏,顷刻溃乱。
至于生擒沈若寥,本来并不在燕王计划之中。
数万燕军,层层重围。良久下来,竟无一兵一卒能近得其身。然而毕竟他只是一个人奋战,战马已丧,外加还要照应身边一个低能的传令官。他终究突围不出去。双方只是僵持。
此刻,朝廷大军见救不出左副将军,已经跟着右副将军平安溃退而走。燕王听说沈若寥被困在重围中,一时都不敢相信自己有如此的好运。
王爷于是亲自提剑而来。燕军见王爷前来,让开道路。若寥站在重围中心,只是严密守着,并未出手。周围士兵也无一人敢于上前。
姚表跟在燕王后面,走到重围中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定睛良久,不敢确认这是他认得的那个沈若寥。
他早已不再是北平时的样子。甚至已不再是济南时的样子。姚表并没有见过他在东昌时的样子。然而此时此刻,面前的沈若寥和他想象中的东昌侯、左将军,却又差出了十万八千里。
秋风的光芒,都已彻底被血色掩盖。他看到的只有硝烟、鲜血、泥泞,浓黑、腥红、浑浊,乱糟糟地遍布,从头到脚,分不出铠甲战袍,甚至分不清人脸。没有北平新婚的仪宾郎,没有济南英俊的神箭手,没有威风凛凛的左将军,没有风姿卓越的东昌侯;一切只是疲倦,绝望,疼痛与不屈;一切都只是秋风,冷漠,高傲,孤独——尽头。
若寥见到燕王,秋风便收回了剑鞘中。燕王见状,挖苦地问道:
“沈将军,何不自刎以保名节?是想投降不成?”
他却淡然答道:“殿下要留我细细折磨,若寥怎好坏了殿下兴致。”
王爷使了个眼色,周围早已迫不及待的士兵便一拥而上,将若寥打倒在地,抢下秋风,剥去铠甲,用麻绳捆了起来。姚表记得自己看着他们捆绳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捆得太紧了,会把人勒坏,他当时心想。不过,他什么也没说。
绳子确实捆得太紧。若寥筋骨肌肉无法用力,站都站不住,被士兵们强行提起来,脸色苍白,嘴唇都有些发青,却咬住牙,一声没吭。
王爷接过士兵们递上来的秋风,翻在手里看了看,笑道:“沈将军武功盖世,为何现在却如此老实?”
若寥答道:“天子有言,勿使负杀叔父名。若寥不敢放肆。”
王爷沉着脸,冷哼一声:“勿使负杀叔父名?济南之时,你不是已经置孤于死地!”
若寥却淡淡笑道:“那与手刃王爷是两码事。”
王爷生了气。王爷这股怒气,应该是由来已久了吧。
“那手刃张玉呢?”王爷怒气冲冲地问道。“还有谭渊,王真,所有待你亲如兄弟的人,一一都被你斩杀。这些你又都怎么说?”
若寥平静地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王爷突然抽出了飞日宝剑,剑尖抵在若寥胸口。
“你可曾想到,会有今日?”
若寥道:“我自归顺朝廷之时起,就已知有今日。”
王爷冷笑道:“你以为,孤会就此一剑刺下,让你死个痛快?”
若寥却道:“就算王爷想,您的几十万大军也不答应。”
“好得很,”王爷冷冷道,“你可愿与我比个高下?”
若寥困惑,姚表也困惑。
“王爷何意?”
王爷收回手臂来,看了看飞日的剑尖。“沈若寥的剑法武功,孤早想亲自领教。你可有胆与我单挑?”
若寥道:“若寥受天子嘱托,勿使负——”
“勿使负杀叔父名;我知道。你若真如此忠心耿耿,便遵守你天子的指示,任我如何攻取,你也别还手。孤很怀疑,你真能做得到?”
若寥没有回答。王爷却嗖嗖几剑,挑断了若寥身上绳索,将秋风扔还给他。
“拔剑;与我格斗。你若有本事杀了孤,现在就是你报效天子的机会。”
王爷说罢,便真的动起手来,飞日向若寥身上刺过去。若寥却不还手,连躲都不躲。王爷收住这一剑,停在若寥咽喉之上,好不生气。
“你是算准了孤不会就此杀死你,对么?”王爷眼中杀气腾腾,突然精芒暴闪。他手臂向下一甩,飞日当胸划过,若寥浑身一颤,一个趔趄,后退两步,咬住了牙,没有吭声。一道血痕便在胸前浮现。
王爷喝道:“拔剑!还手!”又一剑劈下。
若寥却依旧没有拔剑,也没有躲避,直挺挺受了这一剑,正劈在肩头。姚表看见他苍白的脸色。
王爷一剑一剑地接连落下,若寥也就一剑一剑地默默承受。这一来反而愈加激怒了王爷。周围的士兵也愈见愤慨而激动,纷纷按捺不住,叫嚷着为张玉将军报仇,为谭渊和王真报仇。
若寥终于支持不住倒地,到处鲜血流离,却依旧咬了牙,只是保持沉默。姚表开始无法继续旁观。行医之人骨子里的那股子人性道义开始翻腾,渐渐控制不住。
王爷停住了剑,脾气却更加暴跳如雷。如果若寥叫唤两声,咒骂两句,或是求饶——一切都会比他一味保持沉默要好得多。王爷问道:
“你在嘲弄孤;你以为你不躲也不拔剑,孤就下不去手了?”
若寥此时,连回答也不回答,不知道是无力,还是成心更加激怒王爷。如果是后者,他的目的顺利达到。王爷见他不吭声,竟然抬起马靴来,照着他胸口猛地踢去。
姚表当即跳了起来,冲了上去,扶住若寥。他喷了一口鲜血,却仍然只是沉默,脸色仿佛沙土。
王爷看着自己,有些惊讶:“树德,你这是干什么?”
姚表求道:“殿下,您要是真的还想留着他,就请到此为止;要不然,他便丧命此处,非殿下所愿!”
王爷阴沉沉地望着他,压低了声音:“你闪开。”
姚表吃了一惊;这音调太过不详,他心里还在迟疑,身体却本能地闪开。王爷在火头上,他不想惹祸。
边上一直有人在号哭;姚表此刻才意识到,那是若寥的随身传令官,正五花大绑,拿在燕军士兵手里,也在场眼睁睁看着,满脸惊狂。
钟可喜突然大叫一声:“不!——”
姚表吓了一跳,回过头来,燕王又一剑刺下去,口中咒骂道:
“起来!别跟这儿装死!你以为你装死,孤就会放过你吗?”
他踢了一脚,又连下两剑。钟可喜号哭不已。燕王走到钟可喜面前,咆哮道:
“嚎什么嚎!”
钟可喜立刻止住了,魂飞魄散地望着燕王。
王爷鄙夷地将他审视了一番,冷冷一哼,笑道:
“窝囊废;你这种人,我燕军连杀都懒得杀。放了你生路,马上滚回京城报信去,告诉天子和朝廷,他们响当当的东昌侯,如今是什么下场!你们沈将军的尸首,我燕军便留在营中,日夜鞭挞,供我将士泄愤!”
身旁的燕兵解开了钟可喜身上的绳子,踹了他一脚。“滚!”
钟可喜摔了个嘴啃泥,爬起来,惊恐地望了沈若寥一眼,头也不回地跑掉了。
王爷走回若寥跟前,低头望着他。若寥趴在地上,睁着大大的眼睛,一眨不眨,鬓发被汗水和血水黏在一起,贴在额头上,并不挣扎,依然也还是不说不叫,浑身战栗,血流如注,唯一能听见的只有他毫无规律的喘息。
王爷阴狠狠道:“感觉怎么样?你把我燕军战士,毒刑拷打,今日落到我燕军手中,我是不是也该请君入瓮,让你尝尝那断指决目的滋味?”
他停顿一下,突然又刻毒地一笑:“来日方长。我且留着你的十指和眼珠子,待日后慢慢享受。”
飞日在血肉一团模糊的身上又残忍地抽了下去。姚表横下心来,再一次冲上前去,拦在了飞日剑下。
“殿下!不能再继续了!您要真不想现在就要他的命,就请住手吧!”
王爷停下剑,冷冰冰瞟了一眼自己。
姚表叩头哀求道:“殿下,我并非为沈若寥求情。您就是杀了他,他也是死有余辜。只是王爷曾经对树德说过,抓到沈若寥之时,定要问出他背叛北平的原委;他还一句话都没说呢,就已经快没气儿了!王爷您真想后悔吗?”
王爷低下头,打量了若寥一会儿,又看了看跪求的自己,考虑片刻,收回了飞日。
“树德,你且将他送回北平去。一路好生照料,切不可让他就这么死了。”
姚表又吃了一惊:“殿下!从此至北平,一千五百里之遥,半月路程,他已经受了如此重伤,颠沛之下,定然丧命!”
燕王冷冰冰地望了自己一眼,无动于衷:
“送他回北平去;攻克京师之前,不要让我再见到他。他要是死了,我要你来偿命。”
说罢,王爷不再理会自己,穿出人群,扬长而去。
姚表呼唤来人帮忙,呼唤良久,燕军士兵慢慢散尽,只丢给若寥讥笑的吐沫和冷漠的目光,却无人肯帮姚大人。他焦虑如焚。
寥儿,寥儿啊,自己把自己弄到今天这么惨,你究竟图的是什么?
姚表只得自己去抬若寥;一个人却在此时走了过来,蹲下身,伸手和他一起抬起若寥来。姚表抬起头来,见却是朱能。
“朱将军?这……”
朱能摇了摇头,低头看了若寥一眼,转过脸去,一路并不说话,只是将若寥抬回姚表帐中。
次日,王爷发现若寥还在,大发雷霆,要自己赶紧把他送回北平,否则,王爷连自己也一并要杀。
姚表无奈,只得装点了一辆马车,备齐一切所需医药物品,点了几名随从,又极尽哀求之能事,好歹问王爷讨来亲笔敕令一封,严令任何人不得害沈若寥性命,这才离开大军,北上回北平。
折腾了七天,才走到东昌。
夜黑如墨;他掀开帘子,向车窗外望了一眼,只能望见灯光范围里模模糊糊原野的影,和头上清晰而漂亮的星空。
东昌,东昌。
寥儿,外面是曾经你驰骋纵横的东昌。
你是难得的将才。王爷东昌大败,并不称赞你统兵的才能。然而从此以后,听到你的名字,王爷总是异常紧张,警惕万分,寻常之事要三思,三思之事要九思。大军出征,再也不敢取道山东,总是远远地避开德州、东昌,从西面绕道而行。你能把王爷,都逼到这个份上。
说到底,你究竟又为什么要背叛王爷。如果你一直留在王爷身边,今天你会是怎样的青年俊秀,燕王又会怎样的如虎添翼。一切都会不一样。战争会早已结束,燕王也会早已登基。因为有你,内战又生生拖了一年,拖到现在。
你到底在想什么?你们父子两个,一脉相承,行事从来不循常理,也不屑于去循常理。你正像你父亲。无论做什么,都为世人所不齿;无论做什么,其实都有自己的苦衷,自己旷古绝后的逻辑;无论做什么,从来不肯屈尊让别人理解你,而借口说,没人能理解你。
姚表望着窗外漆黑的夜。
东昌。他甚至都无法想象,初为二十万大军主帅的沈若寥,是什么样子。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和后来任何时候也迥异。历史的一刻,短暂的瞬间,永无重复,再难寻觅。早知道,他当初就不该留在馆陶,应该和大军一起来东昌,在连天炮火、十面埋伏中死里逃生,只为一睹东昌侯的风采。
后来,夹河之役,你又斩谭渊,燕军大败。次日复战,本来你胜局已定;若非那一场突如其来的东北大风,将尘埃蔽天,而朝廷大军恰恰列阵西南,平安、吴杰又行动迟缓,并未如期接应——这也算奇怪;后来王爷回击平安军于藁城,连败两仗,几乎就要一溃千里之时,又是一场大风卷地而来,吹倒了平安所在的强弩楼台不算,又吹垮了大军营帐,连战场上的树木都平地连根拔起。王爷起兵至今,已经三次在即将一败涂地之时突然转败为胜:白沟河、夹河、藁城,三次都是因为大风。究竟王爷真是天命所归,还是一切都只是机缘凑巧——
再后来,燕将李远攻陷朝廷大军的粮仓沛县,将数万艘粮船焚烧殆尽,而谓朝廷无能,不知吸取大名的教训,重蹈覆辙;却不说燕王之所以遣他去攻沛县,是因为在此之前,你先与平安、吴杰分兵切断了我燕军的饷道;王爷遣武胜上书天子,天子却将武胜下狱。
王爷南下,你在河北与王爷周旋,却让平安暗地里去偷袭北平,又命房昭出紫荆关,屯驻易州西水寨,与真定互为支援,攻打保定,围困北平。幸而王爷临危不乱,坐困不慌,分遣刘江驰援北平,自引兵围攻西水寨,破花英援军于峨眉山。朝廷大军互失援守,才被王爷抓住时机各个击破。
就这样又困战了一年,到了去年年终,一切依旧是前年年终时的状况,甚至依旧是建文元年年终时的状况——王爷屡胜,朝廷屡败,然而燕军主力仍被困在山东以北,一兵一卒从来都不曾走到黄河边上。王爷只好又回北平休整。那个时候,大军上下人马都已疲惫不堪,斗志低沉。一切仿佛望不到尽头;如果不是中官马彬获罪于天子,逃到北平,告诉王爷京师空虚,并带来山寿的密信,约为内应,这场战争还会一直在河北平原上继续拉锯下去,直到最后,北平被彻底拖垮,朝廷获得最终胜利。
你不难想象,马彬的到来,受到了王爷多么激动和热忱的欢迎。
王爷常说,盛庸乃一匹夫而已,名为大将军,其实济南之战,全靠铁铉之力,而自东昌起,调兵之策则多听任于沈若寥。
盛庸并非一匹夫;我相信你也赞同,并且更有感激。作为平燕大将军,如此信任和倚重你,放手让你行事,永远为坚强后盾——单只这一点,他就比同样曾为大将军的曹国公李景隆要高明得多。
朝廷军中,王爷只怕两个人;你之外,便是右将军平安。王爷从来不肯承认;然而燕军自起兵以来,所败之战,对手从来无出你二人。王爷看不起大将军盛庸并无所谓;有你和平安为左右副将,他便再不敢小觑朝廷大军的实力。
整个燕军都恨你;燕王恨你。我也不懂你的逻辑。
可你毕竟,从来从此,一直都是那个第一次出山到北平来,自己的名字都说不利索的,那个十六岁的寥儿。
身后,灯光昏暗的车里,突然模模糊糊地传来一声呻吟。姚表本能地转身,趴到沈若寥身边。
“寥儿?”
沈若寥仍在昏迷之中;昏迷之中的他才会放声呻吟。冷汗又湿透了枕巾。姚表小心翼翼地换掉枕巾,用手巾擦了擦他的脸颈。
寥儿,你知道吗,我们现在东昌。你的东昌,你的荣耀。你是东昌侯。
沈若寥突然紧锁眉头,神情痛苦,又呻吟了一声,一小股鲜血又涌下嘴角来。姚表暗叫糟糕,慌忙把脉,运功行穴。
都是这该死的颠簸。路才走了一半,他究竟能不能熬到北平;行医几十年下来,此刻仿佛不是沈若寥在煎熬,而是他在煎熬。
后半夜,沈若寥终于平静下去。姚表微微松了口气,疲惫地靠在车窗上,望着他死人一般昏迷的脸。
他又想起了缝在衣带里的那两首小诗,叹了口气。
寥儿,你个傻孩子。
夜深沉。半月如霜。
姚表摩挲着手中一条浸透鲜血的衣带,沉思良久。
衣带里面有东西。他摸得出来。感觉像是纸张的质地。当时,他亲手把这衣带从沈若寥身上解下来,趁无人注意,藏到怀里。现在,他带几个侍从离开大军北上,已经好几天了。今日行至东昌地界,在荒郊野外露宿。夜深人静,只有车里的一点灯火跳跃。他将衣带又取了出来。
里面究竟是什么?他隐隐约约感觉到,里面藏着的东西,是解开一切秘密的答案。
寥儿,你当初为何背叛燕王,效命朝廷,乃至今天,宁肯舍身于疆场。这一切的缘由,竟是为何。
姚表听了听周围并无动静,从随身药箱里取出一柄小刀,借着昏暗的灯光,小心翼翼地把衣带拆开。
所有人都已经睡熟。
他努力了好久,只到两眼昏花,才终于费劲地把衣带拆开,从里面抽出一封血迹斑斑的书信来。
遗书?他想到。
他将书信展开,却是两首诗,已经被血染得模糊难辨。前一首十分熟悉: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后一首,他却从未见过:
“丈夫立世,当存奇志。文以修武,武以利文。文当伯温,武胜伯仁。生为中山,死如文山。”
他凝视着这两首诗,来回默读了几遍,放下来,默默叹了口气。
心中的诸多疑惑,似乎有所明白,却又其实丁点儿没有解开。
他将书稿折起来,放回怀中藏好。
连日颠簸。行程却只走了一半。作为行医之人,几日来他对这颠簸深恶痛绝,却又毫无办法。他不能留在大军中;燕王不容许。回北平是唯一的办法。然而北平尚有八百里之遥,好几天的路程。从淝河战场回北平,这个速度,要走半个月。然而他能怎么办?车马已经颠簸得够厉害了。
淝河一战,燕军行险,朝廷惨败。淝河地势平坦,草木稀疏,本来并不适合设伏;更何况南军连日来蹑行其后,待到燕军察觉时,粮道已被平安率军切断。王爷在淝河伏击南军,有些孤注一掷。然而竟然成功了,朝廷中了埋伏,顷刻溃乱。
至于生擒沈若寥,本来并不在燕王计划之中。
数万燕军,层层重围。良久下来,竟无一兵一卒能近得其身。然而毕竟他只是一个人奋战,战马已丧,外加还要照应身边一个低能的传令官。他终究突围不出去。双方只是僵持。
此刻,朝廷大军见救不出左副将军,已经跟着右副将军平安溃退而走。燕王听说沈若寥被困在重围中,一时都不敢相信自己有如此的好运。
王爷于是亲自提剑而来。燕军见王爷前来,让开道路。若寥站在重围中心,只是严密守着,并未出手。周围士兵也无一人敢于上前。
姚表跟在燕王后面,走到重围中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定睛良久,不敢确认这是他认得的那个沈若寥。
他早已不再是北平时的样子。甚至已不再是济南时的样子。姚表并没有见过他在东昌时的样子。然而此时此刻,面前的沈若寥和他想象中的东昌侯、左将军,却又差出了十万八千里。
秋风的光芒,都已彻底被血色掩盖。他看到的只有硝烟、鲜血、泥泞,浓黑、腥红、浑浊,乱糟糟地遍布,从头到脚,分不出铠甲战袍,甚至分不清人脸。没有北平新婚的仪宾郎,没有济南英俊的神箭手,没有威风凛凛的左将军,没有风姿卓越的东昌侯;一切只是疲倦,绝望,疼痛与不屈;一切都只是秋风,冷漠,高傲,孤独——尽头。
若寥见到燕王,秋风便收回了剑鞘中。燕王见状,挖苦地问道:
“沈将军,何不自刎以保名节?是想投降不成?”
他却淡然答道:“殿下要留我细细折磨,若寥怎好坏了殿下兴致。”
王爷使了个眼色,周围早已迫不及待的士兵便一拥而上,将若寥打倒在地,抢下秋风,剥去铠甲,用麻绳捆了起来。姚表记得自己看着他们捆绳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捆得太紧了,会把人勒坏,他当时心想。不过,他什么也没说。
绳子确实捆得太紧。若寥筋骨肌肉无法用力,站都站不住,被士兵们强行提起来,脸色苍白,嘴唇都有些发青,却咬住牙,一声没吭。
王爷接过士兵们递上来的秋风,翻在手里看了看,笑道:“沈将军武功盖世,为何现在却如此老实?”
若寥答道:“天子有言,勿使负杀叔父名。若寥不敢放肆。”
王爷沉着脸,冷哼一声:“勿使负杀叔父名?济南之时,你不是已经置孤于死地!”
若寥却淡淡笑道:“那与手刃王爷是两码事。”
王爷生了气。王爷这股怒气,应该是由来已久了吧。
“那手刃张玉呢?”王爷怒气冲冲地问道。“还有谭渊,王真,所有待你亲如兄弟的人,一一都被你斩杀。这些你又都怎么说?”
若寥平静地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王爷突然抽出了飞日宝剑,剑尖抵在若寥胸口。
“你可曾想到,会有今日?”
若寥道:“我自归顺朝廷之时起,就已知有今日。”
王爷冷笑道:“你以为,孤会就此一剑刺下,让你死个痛快?”
若寥却道:“就算王爷想,您的几十万大军也不答应。”
“好得很,”王爷冷冷道,“你可愿与我比个高下?”
若寥困惑,姚表也困惑。
“王爷何意?”
王爷收回手臂来,看了看飞日的剑尖。“沈若寥的剑法武功,孤早想亲自领教。你可有胆与我单挑?”
若寥道:“若寥受天子嘱托,勿使负——”
“勿使负杀叔父名;我知道。你若真如此忠心耿耿,便遵守你天子的指示,任我如何攻取,你也别还手。孤很怀疑,你真能做得到?”
若寥没有回答。王爷却嗖嗖几剑,挑断了若寥身上绳索,将秋风扔还给他。
“拔剑;与我格斗。你若有本事杀了孤,现在就是你报效天子的机会。”
王爷说罢,便真的动起手来,飞日向若寥身上刺过去。若寥却不还手,连躲都不躲。王爷收住这一剑,停在若寥咽喉之上,好不生气。
“你是算准了孤不会就此杀死你,对么?”王爷眼中杀气腾腾,突然精芒暴闪。他手臂向下一甩,飞日当胸划过,若寥浑身一颤,一个趔趄,后退两步,咬住了牙,没有吭声。一道血痕便在胸前浮现。
王爷喝道:“拔剑!还手!”又一剑劈下。
若寥却依旧没有拔剑,也没有躲避,直挺挺受了这一剑,正劈在肩头。姚表看见他苍白的脸色。
王爷一剑一剑地接连落下,若寥也就一剑一剑地默默承受。这一来反而愈加激怒了王爷。周围的士兵也愈见愤慨而激动,纷纷按捺不住,叫嚷着为张玉将军报仇,为谭渊和王真报仇。
若寥终于支持不住倒地,到处鲜血流离,却依旧咬了牙,只是保持沉默。姚表开始无法继续旁观。行医之人骨子里的那股子人性道义开始翻腾,渐渐控制不住。
王爷停住了剑,脾气却更加暴跳如雷。如果若寥叫唤两声,咒骂两句,或是求饶——一切都会比他一味保持沉默要好得多。王爷问道:
“你在嘲弄孤;你以为你不躲也不拔剑,孤就下不去手了?”
若寥此时,连回答也不回答,不知道是无力,还是成心更加激怒王爷。如果是后者,他的目的顺利达到。王爷见他不吭声,竟然抬起马靴来,照着他胸口猛地踢去。
姚表当即跳了起来,冲了上去,扶住若寥。他喷了一口鲜血,却仍然只是沉默,脸色仿佛沙土。
王爷看着自己,有些惊讶:“树德,你这是干什么?”
姚表求道:“殿下,您要是真的还想留着他,就请到此为止;要不然,他便丧命此处,非殿下所愿!”
王爷阴沉沉地望着他,压低了声音:“你闪开。”
姚表吃了一惊;这音调太过不详,他心里还在迟疑,身体却本能地闪开。王爷在火头上,他不想惹祸。
边上一直有人在号哭;姚表此刻才意识到,那是若寥的随身传令官,正五花大绑,拿在燕军士兵手里,也在场眼睁睁看着,满脸惊狂。
钟可喜突然大叫一声:“不!——”
姚表吓了一跳,回过头来,燕王又一剑刺下去,口中咒骂道:
“起来!别跟这儿装死!你以为你装死,孤就会放过你吗?”
他踢了一脚,又连下两剑。钟可喜号哭不已。燕王走到钟可喜面前,咆哮道:
“嚎什么嚎!”
钟可喜立刻止住了,魂飞魄散地望着燕王。
王爷鄙夷地将他审视了一番,冷冷一哼,笑道:
“窝囊废;你这种人,我燕军连杀都懒得杀。放了你生路,马上滚回京城报信去,告诉天子和朝廷,他们响当当的东昌侯,如今是什么下场!你们沈将军的尸首,我燕军便留在营中,日夜鞭挞,供我将士泄愤!”
身旁的燕兵解开了钟可喜身上的绳子,踹了他一脚。“滚!”
钟可喜摔了个嘴啃泥,爬起来,惊恐地望了沈若寥一眼,头也不回地跑掉了。
王爷走回若寥跟前,低头望着他。若寥趴在地上,睁着大大的眼睛,一眨不眨,鬓发被汗水和血水黏在一起,贴在额头上,并不挣扎,依然也还是不说不叫,浑身战栗,血流如注,唯一能听见的只有他毫无规律的喘息。
王爷阴狠狠道:“感觉怎么样?你把我燕军战士,毒刑拷打,今日落到我燕军手中,我是不是也该请君入瓮,让你尝尝那断指决目的滋味?”
他停顿一下,突然又刻毒地一笑:“来日方长。我且留着你的十指和眼珠子,待日后慢慢享受。”
飞日在血肉一团模糊的身上又残忍地抽了下去。姚表横下心来,再一次冲上前去,拦在了飞日剑下。
“殿下!不能再继续了!您要真不想现在就要他的命,就请住手吧!”
王爷停下剑,冷冰冰瞟了一眼自己。
姚表叩头哀求道:“殿下,我并非为沈若寥求情。您就是杀了他,他也是死有余辜。只是王爷曾经对树德说过,抓到沈若寥之时,定要问出他背叛北平的原委;他还一句话都没说呢,就已经快没气儿了!王爷您真想后悔吗?”
王爷低下头,打量了若寥一会儿,又看了看跪求的自己,考虑片刻,收回了飞日。
“树德,你且将他送回北平去。一路好生照料,切不可让他就这么死了。”
姚表又吃了一惊:“殿下!从此至北平,一千五百里之遥,半月路程,他已经受了如此重伤,颠沛之下,定然丧命!”
燕王冷冰冰地望了自己一眼,无动于衷:
“送他回北平去;攻克京师之前,不要让我再见到他。他要是死了,我要你来偿命。”
说罢,王爷不再理会自己,穿出人群,扬长而去。
姚表呼唤来人帮忙,呼唤良久,燕军士兵慢慢散尽,只丢给若寥讥笑的吐沫和冷漠的目光,却无人肯帮姚大人。他焦虑如焚。
寥儿,寥儿啊,自己把自己弄到今天这么惨,你究竟图的是什么?
姚表只得自己去抬若寥;一个人却在此时走了过来,蹲下身,伸手和他一起抬起若寥来。姚表抬起头来,见却是朱能。
“朱将军?这……”
朱能摇了摇头,低头看了若寥一眼,转过脸去,一路并不说话,只是将若寥抬回姚表帐中。
次日,王爷发现若寥还在,大发雷霆,要自己赶紧把他送回北平,否则,王爷连自己也一并要杀。
姚表无奈,只得装点了一辆马车,备齐一切所需医药物品,点了几名随从,又极尽哀求之能事,好歹问王爷讨来亲笔敕令一封,严令任何人不得害沈若寥性命,这才离开大军,北上回北平。
折腾了七天,才走到东昌。
夜黑如墨;他掀开帘子,向车窗外望了一眼,只能望见灯光范围里模模糊糊原野的影,和头上清晰而漂亮的星空。
东昌,东昌。
寥儿,外面是曾经你驰骋纵横的东昌。
你是难得的将才。王爷东昌大败,并不称赞你统兵的才能。然而从此以后,听到你的名字,王爷总是异常紧张,警惕万分,寻常之事要三思,三思之事要九思。大军出征,再也不敢取道山东,总是远远地避开德州、东昌,从西面绕道而行。你能把王爷,都逼到这个份上。
说到底,你究竟又为什么要背叛王爷。如果你一直留在王爷身边,今天你会是怎样的青年俊秀,燕王又会怎样的如虎添翼。一切都会不一样。战争会早已结束,燕王也会早已登基。因为有你,内战又生生拖了一年,拖到现在。
你到底在想什么?你们父子两个,一脉相承,行事从来不循常理,也不屑于去循常理。你正像你父亲。无论做什么,都为世人所不齿;无论做什么,其实都有自己的苦衷,自己旷古绝后的逻辑;无论做什么,从来不肯屈尊让别人理解你,而借口说,没人能理解你。
姚表望着窗外漆黑的夜。
东昌。他甚至都无法想象,初为二十万大军主帅的沈若寥,是什么样子。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和后来任何时候也迥异。历史的一刻,短暂的瞬间,永无重复,再难寻觅。早知道,他当初就不该留在馆陶,应该和大军一起来东昌,在连天炮火、十面埋伏中死里逃生,只为一睹东昌侯的风采。
后来,夹河之役,你又斩谭渊,燕军大败。次日复战,本来你胜局已定;若非那一场突如其来的东北大风,将尘埃蔽天,而朝廷大军恰恰列阵西南,平安、吴杰又行动迟缓,并未如期接应——这也算奇怪;后来王爷回击平安军于藁城,连败两仗,几乎就要一溃千里之时,又是一场大风卷地而来,吹倒了平安所在的强弩楼台不算,又吹垮了大军营帐,连战场上的树木都平地连根拔起。王爷起兵至今,已经三次在即将一败涂地之时突然转败为胜:白沟河、夹河、藁城,三次都是因为大风。究竟王爷真是天命所归,还是一切都只是机缘凑巧——
再后来,燕将李远攻陷朝廷大军的粮仓沛县,将数万艘粮船焚烧殆尽,而谓朝廷无能,不知吸取大名的教训,重蹈覆辙;却不说燕王之所以遣他去攻沛县,是因为在此之前,你先与平安、吴杰分兵切断了我燕军的饷道;王爷遣武胜上书天子,天子却将武胜下狱。
王爷南下,你在河北与王爷周旋,却让平安暗地里去偷袭北平,又命房昭出紫荆关,屯驻易州西水寨,与真定互为支援,攻打保定,围困北平。幸而王爷临危不乱,坐困不慌,分遣刘江驰援北平,自引兵围攻西水寨,破花英援军于峨眉山。朝廷大军互失援守,才被王爷抓住时机各个击破。
就这样又困战了一年,到了去年年终,一切依旧是前年年终时的状况,甚至依旧是建文元年年终时的状况——王爷屡胜,朝廷屡败,然而燕军主力仍被困在山东以北,一兵一卒从来都不曾走到黄河边上。王爷只好又回北平休整。那个时候,大军上下人马都已疲惫不堪,斗志低沉。一切仿佛望不到尽头;如果不是中官马彬获罪于天子,逃到北平,告诉王爷京师空虚,并带来山寿的密信,约为内应,这场战争还会一直在河北平原上继续拉锯下去,直到最后,北平被彻底拖垮,朝廷获得最终胜利。
你不难想象,马彬的到来,受到了王爷多么激动和热忱的欢迎。
王爷常说,盛庸乃一匹夫而已,名为大将军,其实济南之战,全靠铁铉之力,而自东昌起,调兵之策则多听任于沈若寥。
盛庸并非一匹夫;我相信你也赞同,并且更有感激。作为平燕大将军,如此信任和倚重你,放手让你行事,永远为坚强后盾——单只这一点,他就比同样曾为大将军的曹国公李景隆要高明得多。
朝廷军中,王爷只怕两个人;你之外,便是右将军平安。王爷从来不肯承认;然而燕军自起兵以来,所败之战,对手从来无出你二人。王爷看不起大将军盛庸并无所谓;有你和平安为左右副将,他便再不敢小觑朝廷大军的实力。
整个燕军都恨你;燕王恨你。我也不懂你的逻辑。
可你毕竟,从来从此,一直都是那个第一次出山到北平来,自己的名字都说不利索的,那个十六岁的寥儿。
身后,灯光昏暗的车里,突然模模糊糊地传来一声呻吟。姚表本能地转身,趴到沈若寥身边。
“寥儿?”
沈若寥仍在昏迷之中;昏迷之中的他才会放声呻吟。冷汗又湿透了枕巾。姚表小心翼翼地换掉枕巾,用手巾擦了擦他的脸颈。
寥儿,你知道吗,我们现在东昌。你的东昌,你的荣耀。你是东昌侯。
沈若寥突然紧锁眉头,神情痛苦,又呻吟了一声,一小股鲜血又涌下嘴角来。姚表暗叫糟糕,慌忙把脉,运功行穴。
都是这该死的颠簸。路才走了一半,他究竟能不能熬到北平;行医几十年下来,此刻仿佛不是沈若寥在煎熬,而是他在煎熬。
后半夜,沈若寥终于平静下去。姚表微微松了口气,疲惫地靠在车窗上,望着他死人一般昏迷的脸。
他又想起了缝在衣带里的那两首小诗,叹了口气。
寥儿,你个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