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北平之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秋风传最新章节!
次日上午,三十万大军乌云一般阴森森压在了北平外城的城墙下。左副将何福站在正阳门下向城楼上大声喊出了劝降话语,作为最后通牒,宣称如果再不投降,末将就下令点火开炮,轰炸城门了,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北平城将陷入一片火海,朝廷大军也会不分青红皂白,对平民和士兵一律杀无赦。不想被屠城的话,赶快开门投降吧。
站在城楼上回应的是燕世子朱高炽和燕王妃徐氏。朱高炽从容不迫、面带微笑地答道:北平就是我家,现在父亲出门办事,做儿子的难道能打开家门放强盗进来吗?简直笑话。徐王妃的态度则更加强硬。她俯瞰着下面黑压压的军队,冰冷而威严地说道:这北平的城墙是我父亲中山王率领手下将士一块砖一勺浆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比万里长城还要坚固,当然更不可能毁在我的手里;哪个有本事的不服气,就放马过来拆拆看。北平现在全民皆兵,没有所谓平民和士兵,全城百姓没有一个人会欢迎你们的,就是你们真能打进来,也不会有一个人投降。
仿佛响应他们的话一般,城里的百姓突然齐声高呼起来,要朝廷大军滚回应天去,要建文皇帝马上退位让贤给燕王;呼声震天撼地,坚决果断。何福看看劝降无望,不再费劲,向边上挥了挥手。站在阵首的一排火炮便争先恐后地怒吼起来。
这是攻城开始的信号。第一声炮响起,东西南北四面进攻的军队便得到了同样的命令,同时拉响各自的火炮,向着北平高大崔巍的灰色城墙狂轰起来。方圆数百里之内顿时一片炮声隆隆,一时间,整个北平四面六十里城墙都完全淹没在冲天火焰和滚滚浓烟之中。城中百姓的高呼声已经消失了,听不见丝毫人声。城外的三十万大军也是一片肃静,只有火炮在不停震耳欲聋地怒吼。
炮声停了;浓烟在猎猎秋风中飞快地碎裂消散,显露出城墙的模样;先前的灰色城墙已经变成了灰黑白三色斑驳交杂的鬼脸,大片大片的焦黑遍布整个六十里城墙,到处都是熊熊火焰,依旧翻腾着滚滚黑烟。这城墙果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饶是经历了如此一番狂轰滥炸,依然没有一处墙头坍塌,就连城堞也没有一处破损松动。城头望不见一个守军的影子,只有残破的旗子在风中战栗,一面无力地甩着抖着身上还在燃烧乱窜的火苗。
何福洪亮浑厚地一声令下:“进攻!”
三十万步兵立刻如洪水般呼啸着铺天盖地向城墙卷地而去,瞬间成千上万的长木横架在了护城河上,黑压压的南军踏着横木冲过护城河,立刻竖起了无数密密麻麻高高的云梯,数万士兵一个接一个飞快顺云梯向城头攀去,好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画卷,仿佛一个突然受到惊动的巨大的蚁穴,无数蚂蚁顺着无数条路径争先恐后拼命向上爬去,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杀声震天,看得沈若寥心惊胆战。他长这么大,虽然也曾想象过多次,可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真实而可怕的震撼场面,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然而局势并不像刚开始展现得这般顺利,很快就发生了逆转。杀声震天,越来越响,其中相当一部分开始从城墙上传下来。数不清的燕军士兵在墙头上出现,向下密集地射箭,一排一排迅速轮替着,没有丝毫耽搁退怯。箭雨如蝗,云梯上密布的南军士兵纷纷中箭,失去重心跌落下来;正在过河的南军也大批中箭坠入河中。这些却丝毫不能怯退后面的战士;更多的南军战士奋不顾身地冲过河去,攀上云梯,毫不迟疑地飞快向上爬去,一个接着一个;又有更多的南军战士中箭掉下横木,掉进河水中,或是从云梯上摔下来,一个接着一个,砸在下面的弟兄们身上。侥幸登上墙头的南军战士立刻被守卫燕军砍下城墙。死尸纷堕如雨。
战斗激烈地进行着;这是沈若寥生平亲眼见识到的第一场战役。他远远地站着,瞠目结舌地望着眼前双方完全不顾死活的整个拼杀场面,脑子里一片空白。真实的战争原来是这个样子,每一声炮响都仿佛炸裂在耳畔,都要震得他浑身一颤;杀声震天里,他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倒地死亡,多少人踏着自己兄弟的尸体继续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他看到无数次每个云梯接连被城头的守城将士推倒,云梯上攀登的战士一个个像渺小的碎叶一样飘零坠地。更多不计其数的战士在半空中中箭身亡,或是被扔下来的石雷砸死,或是在触及城头的一刹那被砍死扔下来——死尸如夜夭山的大雪一般纷纷扬扬,铺天盖地。
幸亏李景隆没给他任务;至少从他这第一次经历看来,战场上他什么也干不了,他只会惊恐。他忘了注意身边的钟可喜了;那个初次上战场的羞怯的小灶兵只刚看了一小会儿,便背过身去,一直在不停发抖。
战斗从正午时分开始,一直持续到天黑,仍在激烈地继续。朝廷大军根本丝毫进不得城墙半寸;城门被雷车撞开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都是立刻被燕军战士拼死堵上。城头守军向下面攻城的敌军一桶接一桶地泼油,放火箭,将城门烧成一片火海;攻城撞门的南军战士仍然一批接一批无所畏惧,前赴后继。燕军战士在城门内用自己的**搭成厚重的人墙堵住城门,很多战士被自己的战友含泪挤死在城门上。南军奋战到深夜,攻不进城墙半步。
子夜时分,何福终于下令收兵。疲惫已极的南军战士撤离满目疮痍的城墙,回到大营来休息。伤兵连营;医护官彻夜不停地忙到天亮。所有的战士都是喝了一大桶水后,倒头就睡,睡得都如死人一般。
北平城内,想来也是一样的状况。
次日白天,何福和吴杰整顿起军队来,继续攻城。沈若寥本以为经过一天激战,南军都应该疲软下来,不愿再战了,却万没有料到南军将士竟然比头一天更加英勇无畏,斗志昂扬,越发猛烈地冲击着六十里坚固的城墙上所有九个北平的城门。燕军也是一样越战越勇,越战越顽强。两军激战了一天,双方又是毫无退让。
北平战役就这样一直继续下去;双方始终处在僵持阶段,彼此都拼命争夺着脚下哪怕每一毫厘的地盘,决不肯让给敌人。眼见着伤亡也越来越大。沈若寥却渐渐平静下来,最初的不安和惊恐也慢慢消失了。他开始习惯见那些战场上的拼杀场面,习惯休战后大营里满眼伤兵残肢和鲜血的景象,习惯听到震耳欲聋昼夜不息的炮火,炮火之间冲天的喊杀声,以及战事停歇的片刻安宁里,让人心生悱恻的伤兵的呻吟声。这不都是他所追求的吗,他离开应天京师,跑到战场上来,追求的不就是这生死绞缠的厮打搏斗,其间的残酷冷血、人性泯灭,能够将他埋没和冰封,让他麻木和沉沦,使他忘了杨疑晴的惨死,忘了家里独守空闱的妻子,忽略了自己的存在。他居然在如此血腥的战场上找到了安宁的灵魂避难所,沈若寥只觉得无尽悲哀。
攻城进行了六天之后,九月廿五壬辰日,李景隆接到了辽东兵的战报,燕王朱棣率领五万精兵到达永平,与江阴侯吴高、总兵杨文和都督耿瓛没有进行正面交锋,只是半路上曾经与辽东兵一队侦察兵狭路相逢,浅为交手,寥寥一队辽东兵自然全军覆没。江阴侯吴高按兵不动,在永平城外与燕王对垒。这样毫无动静地呆了几天,吴高和杨文突然下令撤退,十万大军没有任何理由,解除了对永平的包围,向东撤走。燕王朱棣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立刻纵兵追击,大败辽兵一场,只此一仗将辽兵彻底赶回了山海关。现在,燕王和五万燕军精兵正在永平城里休整。
李景隆接报大怒,连连咒骂吴高匹夫,无谋不算,连点儿军人起码的忠勇也没有了,这样轻易让反王扭转了自己一部分劣势。他当然不知道,连沈若寥都不知道,燕王还在北平的时候,为了动员手下将士跟他出发援救永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师。吴高怯不任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
现在,事实证明燕王的判断至少在吴高这一句上是说对了。当然南军这边是没有人知道的;如果李景隆知道了,他不知道会不会感到羞愧,对于自己军中的将领,他一个大将军还不如作为敌人的燕王了解得更多更深。
李景隆下令攻城军队暂停进攻,只是牢牢围困北平,他就不信,一座孤城能没有弹尽粮绝的时候。大将军自己则带着二十万南军一起在郑村坝安然等待燕军回来,打算给远途劳师的燕军来个迎头痛击。
谁想到大将军做出如此安排之后,隔两日,又有消息送来,燕王竟然率领五万精兵又从永平出发,没有回北平,而是沿东北方向进发,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每一步棋都在对方意料之外,这就是燕王的高明所在。沈若寥看着地图,燕王向永平东北方进发,目的地只能是大宁了。大宁是宁王朱权的封地,他去那儿干什么?燕王起兵三个月,节节告胜,步步南下,突然之间,朝廷北伐大军兵临北平城下,燕王却丢下北平不管,一股脑跑到东北大宁去了。这完全不着边际,他到底想干什么?
连续几天,沈若寥一直都在苦苦思考,燕王率兵去解永平之围的真正目的。此时此刻,他仿佛有些领悟了,燕王从一开始,最终的目的就不是解救永平,而是率军北趋大宁。他所剩下的问题就是:去大宁干什么?大宁有什么?
除了一个燕王的十七弟宁王朱权,那个素有智囊、善谋美称的亲王殿下,还有什么?没了。所以,燕王一定是去抓宁王了,他要把宁王变成自己的助手,自己的谋士。这是显而易见的。
问题是,曾经“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宁王朱权自从被朱允炆削去了三个护卫之后就风光不再,除了一个宁王绝顶聪明的脑袋瓜以外,给不了燕王任何东西;而宁王的脑袋肯定要和宁王的身子连在一起,但宁王的身子却不得不跟着大宁的军队走。须知大宁都司地处东北边疆,历来是军事要冲,因此常年有重兵镇守,辖内设有兴州、营州等二十余卫,都是精锐部队;特别是朵颜、泰宁、福余——这闻名天下的朵颜三卫,都是元朝降将麾下的蒙古骑兵,极其骁勇善战。大宁的军队,普天之下再没有第二支军队能够拦得住;如果军队说个不字,宁王自己就是再愿意不是也白搭,燕王什么也落不着。更何况,军队简直是一定不会同意,朝廷把大宁的军权一直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沈若寥望着地图,突然间,他想起了大宁有什么;他什么都明白了。
如果燕王把整个大宁的军马和宁王朱权一起连锅端了,这个天下就等于已经入他囊中了。而以燕王的头脑,他肯定能想出法子,把整个大宁军队完好无损地抢过来。
这是一着怎样的高棋,下棋者又有着何等常人所难以企及的远见。燕王朱棣在起兵三个月来一路得胜的大好形势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乘胜继续南下向京师进发;相反,几个战役下来却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兵力还远远不足,很有可能在朝廷五十万北伐大军的冲击之下灰飞烟灭。所以,燕王要为自己扩充军力。征募新兵永远是效率最低的办法;精明的燕王选择了抢,从朝廷手中把整个大明帝国最优秀最勇猛的一支部队抢到自己手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沈若寥在京城学会了靠天吃天,而困境重围之中的燕王朱棣则胆识非凡,走出了足以让他一辈子为之自豪的靠敌吃敌的一步棋来——正是这一步棋,最终奠定了后来一切的结果。
沈若寥立刻冲出了自己的营帐,冲到李景隆的大帐里来。大将军麾下那些将领都在,大家好像正在讨论着什么。李景隆见他冲进来,有些吃惊,问道:
“这么晚了,监军大人有何见教?”
沈若寥道:“大将军,不能让燕王进入大宁!请立刻传令大宁守将严防燕军,准备出击;此外,是不是最好派我军十万人前去接应,围堵燕军,务必将燕军围困在大宁城外?”
李景隆用心看了他一会儿,微笑道:
“监军大人,您来之前,我和在座诸位将军正在商议此事,我们已经决定了,不派兵追击,燕王爱去哪儿去哪儿,随他的便。我军还是按照原来的部署,二十万驻守在郑村坝以静制动,剩下三十万,也该歇好了,从明早开始,继续攻城,一日也不要停歇。”
沈若寥道:“可是……燕王决不能进入大宁!”
“为什么?”李景隆不动声色地问道。
沈若寥犹豫了一下,说道:“因为——大宁有朵颜三卫。”
“这我就不明白了,”李景隆微笑道,“在我看来,正因为大宁有朵颜三卫,所以我可以随便燕王去那里想干什么干什么,料得到他什么也干不了,恐怕压根连大宁城都进不去。”
沈若寥道:“大将军,天下人皆知朵颜三卫厉害;正因为如此,所以不能让他被燕王夺了去!燕王此去大宁,就是要抢朵颜三卫,他的意图很明显。”
李景隆微笑地瞟了一眼座上诸将,问道:
“刚才,谁的意见和监军大人不谋而合来着?我记得有人也提出过这种担心?”
陈晖看了看盛庸,轻声道:“是末将和盛将军提出的。”
李景隆点头道:“不错;两位将军想得很周到,我们一定要严防反王偷取朵颜三卫的阴谋得逞。我已经给大宁都督刘真、陈亨和都指挥卜万去了书信,他三人已经给我回信,相约合兵。刘真、陈亨和卜万三人此刻正率十万大军驻扎在松亭关,扼守住燕军去大宁的通道。反王不但进不了大宁,而且会被早有准备的大宁军马就地歼灭。所以,监军大人完全不必担心反王能够得到朵颜三卫。”
沈若寥微微松了口气,道:“原来大将军早有准备;是若寥多虑了。”
攻城继续惨烈地进行着,除了大量的士兵前赴后继地阵亡以外,毫无进展。眼看进入了冬十月。天气迅速地冷了下来。初冬时节的北平,不再像以往沈若寥记忆中那般肃静,到处是一片战火连天。炮火却奇怪地使得北平越来越冷,满城冲天的火光,却不能给人丝毫暖意;攻城的士兵已经越穿越厚,特别是南方来的战士们,受不了每日早晚的强劲北风,操刀拿枪都缩手缩脚,不停往手上哈暖气。
沈若寥每日都只是在观战,一面想象着城里究竟是什么一番景象;这样的非常时期,全北平城的囤粮应该都已经囤积聚集到了一起,由燕王府统一分配给全城百姓,每人每日定量,确保大家都有饭吃,人人都能打仗。这种情况下,城里铁定也不再有什么工商业可言,洪家酒店想必也已经关门了,八大胡同恐怕也不会再有生意了。荟英楼的姑娘说不定此时正和吕姜,甚至和燕王妃、郡主们坐在一起,不分贵贱干着同样的活,为燕军将士们赶制过冬军衣军鞋。
次日上午,三十万大军乌云一般阴森森压在了北平外城的城墙下。左副将何福站在正阳门下向城楼上大声喊出了劝降话语,作为最后通牒,宣称如果再不投降,末将就下令点火开炮,轰炸城门了,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北平城将陷入一片火海,朝廷大军也会不分青红皂白,对平民和士兵一律杀无赦。不想被屠城的话,赶快开门投降吧。
站在城楼上回应的是燕世子朱高炽和燕王妃徐氏。朱高炽从容不迫、面带微笑地答道:北平就是我家,现在父亲出门办事,做儿子的难道能打开家门放强盗进来吗?简直笑话。徐王妃的态度则更加强硬。她俯瞰着下面黑压压的军队,冰冷而威严地说道:这北平的城墙是我父亲中山王率领手下将士一块砖一勺浆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比万里长城还要坚固,当然更不可能毁在我的手里;哪个有本事的不服气,就放马过来拆拆看。北平现在全民皆兵,没有所谓平民和士兵,全城百姓没有一个人会欢迎你们的,就是你们真能打进来,也不会有一个人投降。
仿佛响应他们的话一般,城里的百姓突然齐声高呼起来,要朝廷大军滚回应天去,要建文皇帝马上退位让贤给燕王;呼声震天撼地,坚决果断。何福看看劝降无望,不再费劲,向边上挥了挥手。站在阵首的一排火炮便争先恐后地怒吼起来。
这是攻城开始的信号。第一声炮响起,东西南北四面进攻的军队便得到了同样的命令,同时拉响各自的火炮,向着北平高大崔巍的灰色城墙狂轰起来。方圆数百里之内顿时一片炮声隆隆,一时间,整个北平四面六十里城墙都完全淹没在冲天火焰和滚滚浓烟之中。城中百姓的高呼声已经消失了,听不见丝毫人声。城外的三十万大军也是一片肃静,只有火炮在不停震耳欲聋地怒吼。
炮声停了;浓烟在猎猎秋风中飞快地碎裂消散,显露出城墙的模样;先前的灰色城墙已经变成了灰黑白三色斑驳交杂的鬼脸,大片大片的焦黑遍布整个六十里城墙,到处都是熊熊火焰,依旧翻腾着滚滚黑烟。这城墙果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饶是经历了如此一番狂轰滥炸,依然没有一处墙头坍塌,就连城堞也没有一处破损松动。城头望不见一个守军的影子,只有残破的旗子在风中战栗,一面无力地甩着抖着身上还在燃烧乱窜的火苗。
何福洪亮浑厚地一声令下:“进攻!”
三十万步兵立刻如洪水般呼啸着铺天盖地向城墙卷地而去,瞬间成千上万的长木横架在了护城河上,黑压压的南军踏着横木冲过护城河,立刻竖起了无数密密麻麻高高的云梯,数万士兵一个接一个飞快顺云梯向城头攀去,好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画卷,仿佛一个突然受到惊动的巨大的蚁穴,无数蚂蚁顺着无数条路径争先恐后拼命向上爬去,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杀声震天,看得沈若寥心惊胆战。他长这么大,虽然也曾想象过多次,可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真实而可怕的震撼场面,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然而局势并不像刚开始展现得这般顺利,很快就发生了逆转。杀声震天,越来越响,其中相当一部分开始从城墙上传下来。数不清的燕军士兵在墙头上出现,向下密集地射箭,一排一排迅速轮替着,没有丝毫耽搁退怯。箭雨如蝗,云梯上密布的南军士兵纷纷中箭,失去重心跌落下来;正在过河的南军也大批中箭坠入河中。这些却丝毫不能怯退后面的战士;更多的南军战士奋不顾身地冲过河去,攀上云梯,毫不迟疑地飞快向上爬去,一个接着一个;又有更多的南军战士中箭掉下横木,掉进河水中,或是从云梯上摔下来,一个接着一个,砸在下面的弟兄们身上。侥幸登上墙头的南军战士立刻被守卫燕军砍下城墙。死尸纷堕如雨。
战斗激烈地进行着;这是沈若寥生平亲眼见识到的第一场战役。他远远地站着,瞠目结舌地望着眼前双方完全不顾死活的整个拼杀场面,脑子里一片空白。真实的战争原来是这个样子,每一声炮响都仿佛炸裂在耳畔,都要震得他浑身一颤;杀声震天里,他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倒地死亡,多少人踏着自己兄弟的尸体继续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他看到无数次每个云梯接连被城头的守城将士推倒,云梯上攀登的战士一个个像渺小的碎叶一样飘零坠地。更多不计其数的战士在半空中中箭身亡,或是被扔下来的石雷砸死,或是在触及城头的一刹那被砍死扔下来——死尸如夜夭山的大雪一般纷纷扬扬,铺天盖地。
幸亏李景隆没给他任务;至少从他这第一次经历看来,战场上他什么也干不了,他只会惊恐。他忘了注意身边的钟可喜了;那个初次上战场的羞怯的小灶兵只刚看了一小会儿,便背过身去,一直在不停发抖。
战斗从正午时分开始,一直持续到天黑,仍在激烈地继续。朝廷大军根本丝毫进不得城墙半寸;城门被雷车撞开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都是立刻被燕军战士拼死堵上。城头守军向下面攻城的敌军一桶接一桶地泼油,放火箭,将城门烧成一片火海;攻城撞门的南军战士仍然一批接一批无所畏惧,前赴后继。燕军战士在城门内用自己的**搭成厚重的人墙堵住城门,很多战士被自己的战友含泪挤死在城门上。南军奋战到深夜,攻不进城墙半步。
子夜时分,何福终于下令收兵。疲惫已极的南军战士撤离满目疮痍的城墙,回到大营来休息。伤兵连营;医护官彻夜不停地忙到天亮。所有的战士都是喝了一大桶水后,倒头就睡,睡得都如死人一般。
北平城内,想来也是一样的状况。
次日白天,何福和吴杰整顿起军队来,继续攻城。沈若寥本以为经过一天激战,南军都应该疲软下来,不愿再战了,却万没有料到南军将士竟然比头一天更加英勇无畏,斗志昂扬,越发猛烈地冲击着六十里坚固的城墙上所有九个北平的城门。燕军也是一样越战越勇,越战越顽强。两军激战了一天,双方又是毫无退让。
北平战役就这样一直继续下去;双方始终处在僵持阶段,彼此都拼命争夺着脚下哪怕每一毫厘的地盘,决不肯让给敌人。眼见着伤亡也越来越大。沈若寥却渐渐平静下来,最初的不安和惊恐也慢慢消失了。他开始习惯见那些战场上的拼杀场面,习惯休战后大营里满眼伤兵残肢和鲜血的景象,习惯听到震耳欲聋昼夜不息的炮火,炮火之间冲天的喊杀声,以及战事停歇的片刻安宁里,让人心生悱恻的伤兵的呻吟声。这不都是他所追求的吗,他离开应天京师,跑到战场上来,追求的不就是这生死绞缠的厮打搏斗,其间的残酷冷血、人性泯灭,能够将他埋没和冰封,让他麻木和沉沦,使他忘了杨疑晴的惨死,忘了家里独守空闱的妻子,忽略了自己的存在。他居然在如此血腥的战场上找到了安宁的灵魂避难所,沈若寥只觉得无尽悲哀。
攻城进行了六天之后,九月廿五壬辰日,李景隆接到了辽东兵的战报,燕王朱棣率领五万精兵到达永平,与江阴侯吴高、总兵杨文和都督耿瓛没有进行正面交锋,只是半路上曾经与辽东兵一队侦察兵狭路相逢,浅为交手,寥寥一队辽东兵自然全军覆没。江阴侯吴高按兵不动,在永平城外与燕王对垒。这样毫无动静地呆了几天,吴高和杨文突然下令撤退,十万大军没有任何理由,解除了对永平的包围,向东撤走。燕王朱棣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立刻纵兵追击,大败辽兵一场,只此一仗将辽兵彻底赶回了山海关。现在,燕王和五万燕军精兵正在永平城里休整。
李景隆接报大怒,连连咒骂吴高匹夫,无谋不算,连点儿军人起码的忠勇也没有了,这样轻易让反王扭转了自己一部分劣势。他当然不知道,连沈若寥都不知道,燕王还在北平的时候,为了动员手下将士跟他出发援救永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师。吴高怯不任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
现在,事实证明燕王的判断至少在吴高这一句上是说对了。当然南军这边是没有人知道的;如果李景隆知道了,他不知道会不会感到羞愧,对于自己军中的将领,他一个大将军还不如作为敌人的燕王了解得更多更深。
李景隆下令攻城军队暂停进攻,只是牢牢围困北平,他就不信,一座孤城能没有弹尽粮绝的时候。大将军自己则带着二十万南军一起在郑村坝安然等待燕军回来,打算给远途劳师的燕军来个迎头痛击。
谁想到大将军做出如此安排之后,隔两日,又有消息送来,燕王竟然率领五万精兵又从永平出发,没有回北平,而是沿东北方向进发,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每一步棋都在对方意料之外,这就是燕王的高明所在。沈若寥看着地图,燕王向永平东北方进发,目的地只能是大宁了。大宁是宁王朱权的封地,他去那儿干什么?燕王起兵三个月,节节告胜,步步南下,突然之间,朝廷北伐大军兵临北平城下,燕王却丢下北平不管,一股脑跑到东北大宁去了。这完全不着边际,他到底想干什么?
连续几天,沈若寥一直都在苦苦思考,燕王率兵去解永平之围的真正目的。此时此刻,他仿佛有些领悟了,燕王从一开始,最终的目的就不是解救永平,而是率军北趋大宁。他所剩下的问题就是:去大宁干什么?大宁有什么?
除了一个燕王的十七弟宁王朱权,那个素有智囊、善谋美称的亲王殿下,还有什么?没了。所以,燕王一定是去抓宁王了,他要把宁王变成自己的助手,自己的谋士。这是显而易见的。
问题是,曾经“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宁王朱权自从被朱允炆削去了三个护卫之后就风光不再,除了一个宁王绝顶聪明的脑袋瓜以外,给不了燕王任何东西;而宁王的脑袋肯定要和宁王的身子连在一起,但宁王的身子却不得不跟着大宁的军队走。须知大宁都司地处东北边疆,历来是军事要冲,因此常年有重兵镇守,辖内设有兴州、营州等二十余卫,都是精锐部队;特别是朵颜、泰宁、福余——这闻名天下的朵颜三卫,都是元朝降将麾下的蒙古骑兵,极其骁勇善战。大宁的军队,普天之下再没有第二支军队能够拦得住;如果军队说个不字,宁王自己就是再愿意不是也白搭,燕王什么也落不着。更何况,军队简直是一定不会同意,朝廷把大宁的军权一直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沈若寥望着地图,突然间,他想起了大宁有什么;他什么都明白了。
如果燕王把整个大宁的军马和宁王朱权一起连锅端了,这个天下就等于已经入他囊中了。而以燕王的头脑,他肯定能想出法子,把整个大宁军队完好无损地抢过来。
这是一着怎样的高棋,下棋者又有着何等常人所难以企及的远见。燕王朱棣在起兵三个月来一路得胜的大好形势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乘胜继续南下向京师进发;相反,几个战役下来却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兵力还远远不足,很有可能在朝廷五十万北伐大军的冲击之下灰飞烟灭。所以,燕王要为自己扩充军力。征募新兵永远是效率最低的办法;精明的燕王选择了抢,从朝廷手中把整个大明帝国最优秀最勇猛的一支部队抢到自己手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沈若寥在京城学会了靠天吃天,而困境重围之中的燕王朱棣则胆识非凡,走出了足以让他一辈子为之自豪的靠敌吃敌的一步棋来——正是这一步棋,最终奠定了后来一切的结果。
沈若寥立刻冲出了自己的营帐,冲到李景隆的大帐里来。大将军麾下那些将领都在,大家好像正在讨论着什么。李景隆见他冲进来,有些吃惊,问道:
“这么晚了,监军大人有何见教?”
沈若寥道:“大将军,不能让燕王进入大宁!请立刻传令大宁守将严防燕军,准备出击;此外,是不是最好派我军十万人前去接应,围堵燕军,务必将燕军围困在大宁城外?”
李景隆用心看了他一会儿,微笑道:
“监军大人,您来之前,我和在座诸位将军正在商议此事,我们已经决定了,不派兵追击,燕王爱去哪儿去哪儿,随他的便。我军还是按照原来的部署,二十万驻守在郑村坝以静制动,剩下三十万,也该歇好了,从明早开始,继续攻城,一日也不要停歇。”
沈若寥道:“可是……燕王决不能进入大宁!”
“为什么?”李景隆不动声色地问道。
沈若寥犹豫了一下,说道:“因为——大宁有朵颜三卫。”
“这我就不明白了,”李景隆微笑道,“在我看来,正因为大宁有朵颜三卫,所以我可以随便燕王去那里想干什么干什么,料得到他什么也干不了,恐怕压根连大宁城都进不去。”
沈若寥道:“大将军,天下人皆知朵颜三卫厉害;正因为如此,所以不能让他被燕王夺了去!燕王此去大宁,就是要抢朵颜三卫,他的意图很明显。”
李景隆微笑地瞟了一眼座上诸将,问道:
“刚才,谁的意见和监军大人不谋而合来着?我记得有人也提出过这种担心?”
陈晖看了看盛庸,轻声道:“是末将和盛将军提出的。”
李景隆点头道:“不错;两位将军想得很周到,我们一定要严防反王偷取朵颜三卫的阴谋得逞。我已经给大宁都督刘真、陈亨和都指挥卜万去了书信,他三人已经给我回信,相约合兵。刘真、陈亨和卜万三人此刻正率十万大军驻扎在松亭关,扼守住燕军去大宁的通道。反王不但进不了大宁,而且会被早有准备的大宁军马就地歼灭。所以,监军大人完全不必担心反王能够得到朵颜三卫。”
沈若寥微微松了口气,道:“原来大将军早有准备;是若寥多虑了。”
攻城继续惨烈地进行着,除了大量的士兵前赴后继地阵亡以外,毫无进展。眼看进入了冬十月。天气迅速地冷了下来。初冬时节的北平,不再像以往沈若寥记忆中那般肃静,到处是一片战火连天。炮火却奇怪地使得北平越来越冷,满城冲天的火光,却不能给人丝毫暖意;攻城的士兵已经越穿越厚,特别是南方来的战士们,受不了每日早晚的强劲北风,操刀拿枪都缩手缩脚,不停往手上哈暖气。
沈若寥每日都只是在观战,一面想象着城里究竟是什么一番景象;这样的非常时期,全北平城的囤粮应该都已经囤积聚集到了一起,由燕王府统一分配给全城百姓,每人每日定量,确保大家都有饭吃,人人都能打仗。这种情况下,城里铁定也不再有什么工商业可言,洪家酒店想必也已经关门了,八大胡同恐怕也不会再有生意了。荟英楼的姑娘说不定此时正和吕姜,甚至和燕王妃、郡主们坐在一起,不分贵贱干着同样的活,为燕军将士们赶制过冬军衣军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