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应天告破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招魂最新章节!
方航的身手虽然打不过深宫内的精研武术的大内侍卫,却也远非常人可比,可短短几十米的路程,他跑来的时候居然摔了个狗吃屎,足见此时慌乱到何种地步,冲到我身前后,他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快,快派人杀了李景隆。”
不管方航说什么,哪怕他说即刻自杀才能脱离此地,我也会照办,毕竟有老乡之间的信任与友情。
没有二话,我当即招手叫来一名侍卫,按着他的肩膀问道:“小伙子,朕要赋予你一个艰巨的任务,你现在带人去把李景隆干掉,快去!”
比我高了半个脑袋的侍卫面露犹豫之色,方航吼道:“快他妈去呀,你还要抗旨不成?”
侍卫跪倒在地,连呼不敢,却始终没有照我的吩咐去做,我就想不通了,安公公下令杀人,便有锦袍大汉冲出来照办,怎么我顶着个皇帝的名头,派侍卫杀掉李景隆,而反异常困难?
方航是假假的兵部尚书,身穿官袍又举着从我身上揪下的玉佩,打着十万火急的军情名义才在宫内发动人手找我,搞出一番大动作后,安公公还有许多我不认识太监,将领纷纷赶来,小皇后将仪容整理端庄,又摆出母仪天下威严一步步走了出来,只是脸上的红晕却无法立刻消褪。
她先向方航问好,自然问的是兵部尚书齐大人,随后又问,为何在宫内喧哗。
方航向她解释,我则继续威逼侍卫,正犹豫着要不要扇他两巴掌,小皇后便劝道:“陛下,李国公乃皇亲国戚,不可轻加刀钺,即便陛下要砍他脑袋,也要先着宗人府将他拿下,初审过后交与三司会审,述清罪过再由陛下定夺如何处置......”
没时间等他说完,我叫侍卫赶紧通知那个什么宗人府,正说话的时候,安公公匆匆跑来,隔着老远便开始喝骂,让太监宫女之流不要慌乱,随后他奔到我身边,对方航怒目而视:“齐尚书,你又要搞什么名堂?听说你要砍国公爷的脑袋?”
我说不是他,是我的意思。
明初的时候,太监被禁制识字,并不像明中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那般具有实权,权力之大犹在内阁之上,此时的安公公仅仅是大内总管,但却是朱元璋与朱允炆在宫里最信任的人,执掌锦衣卫,监察天下,他听说是我要杀李景隆便不再啰嗦,当即派人去捉拿,只是捉而不杀,问我说,李国公犯了什么罪,先让宗人府审讯一番再做定夺。
我说:“没罪,但我就是想杀他。”
方航却喊道:“罪大恶极,私通反贼朱棣,设计害死朝廷百万大军!”
安公公诧异,请方航解释。
乱糟糟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便让小皇后先回后宫,我们仍回到最初的那间书房,路上,方航小声向我解释起来,我们一直知道应天城里有朱棣的内应,却苦于忘记了他的身份而不能提前下手,与铁铉见面时曾提醒过他,让他小心提防里应外合的事情发生,铁铉也说自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这几日正大力搜城,将来路不明的人关押起来。
可谁也想不到,在我们说这些的时候,那个内应就在旁边听着,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否则就算给你穿越的机会,没知识也只能当个屌丝,还是个连电脑手机都玩不上的屌丝。
我不了解历史,方航只看过那些有意思的传闻,记得事而忽略了名,但他方才出宫的时候仍不放心,便和领路的小太监聊了几句,勾起了他对李景隆的回忆。
朱元璋立了功臣庙,让后人敬仰建立大明朝的所有功臣,其中排名第三的名叫李文忠,就是李景隆他爹。
方航不记得李景隆是谁,但他记得李文忠的儿子是个大水货,靖难之役时,朝廷先派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大军平叛,虽然初期战事失利却很快的稳住阵脚,与朱棣相持不下,随后,估计是朱允炆觉着他没用,而当时随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大将都被他干掉了,放眼朝中,只有李文忠的儿子颇耐琢磨,毕竟将门虎子嘛!
所以李景隆替换了耿炳文,率领五十万披甲士讨伐朱棣,方航说,当时朱棣听到这个消息时兴奋的手舞足蹈,还开了一场热烈的研讨会,做了一篇李景隆必败的主题报告,而事实也正如朱棣所料,当时朱棣领军在外,老窝北平只有几万守军,李景隆打着攻其必救的主意,带领军队浩浩荡荡的围攻北平。
五十万对几万,轰轰烈烈的打了一个月,北平城依然插着燕王的旗号不说,城内守军几次反扑,还把他五十万大军打退了几十里。
随后便是朱棣完成战略目标,带领军队回援,那时靖难初期,朱棣的军队也就十万左右,却把李景隆杀的落花流水。
燕王府精锐甲于天下,此话不假,可李景隆的将士们不是孬种,朱元璋设立的卫所制便是世袭当兵,也许他当时率领的不是平定天下的那一批,但也是那一批的儿子们,之所以五十万成为刀下亡魂,全要仰仗李景隆胆子太小,甫一接触就骑马逃跑,将士没了主心骨,自然大败而归。
可怕的是,朱允炆原谅了他,非但没有治罪,反而又给了六十万大军,在白沟河与朱棣十万精骑决战,那一战,李景隆再次上演了关键时刻溜之大吉的戏码,于是六十万步了五十万的后尘。
明初的一百一十万精兵强将,被李景隆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祸祸完了,而朱允炆依然没有治罪,这是连我也知道的,那死家伙还在我面前晃悠过,还自称是我哥!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后来又收为义子,论起辈分还真是朱允炆的哥哥。
方航记着的,就是李文忠的儿子与谷王朱橞开城门投降了燕王,只是早时见面,那李景隆抢话分析时局,他以为大家心照不宣便没有提起自己的败绩,却没想到我俩根本不知道他是谁,如果他当时说了,方航肯定不会让他活着出门。
情况就是这样,一切还要看安公公派去的人能否捉拿到李景隆。
书房里,我和方航备受煎熬,将李景隆有可能降燕的举动告诉安公公,他便也开始唉声叹气,只说自己瞎了眼,没能早些看穿这贼厮的真面目。
枯坐半个小时左右,我忽然想到一桩事情,既然我们没能提前阻止李景隆,也许事情还会照着原本的历史发展,铁铉所分析的天下时局毫无用处,一旦城破,我这个冒牌的建文帝连个逃命的机会都没有,我根本不知道暗道在哪里。
念及于此,我和方航赶忙张罗逃命的事情,仅有的希望全落在安公公身上,我们再三逼问,安公公索性指天发誓,他说当初修葺皇宫的时候,他可是事无巨细的盯着,如果有暗道,他肯定会告诉我,绝不会看着我被燕王杀死,可问题是确实没有,那时候天下刚定,太祖皇帝手下兵强马壮,根本不存在被人攻破都城,要从暗道逃生的情形,又哪里会建一条呢?
说的蛮有道理,而且照方航所讲,安公公从小看着朱允炆长大,但有一线生机便不会让他落入危险当中,绝没有隐瞒暗道的道理,可历史上朱允炆的下落乃是千古谜题,如果没有暗道,他怎么逃出去的呢?
难道说,把我们弄来的人篡改了这片虚无的历史,将原本存在的暗道弄没了?
正思索着,便听到一阵极为震撼山呼海啸,惨叫声,厮杀声,马蹄声交错在一起,即便是我这个没有参加过战争的人也反应过来,朱棣再次攻城了。
他不会无缘无故的选在这个时候偷袭。
很有可能,李景隆打开了城门。
方航的身手虽然打不过深宫内的精研武术的大内侍卫,却也远非常人可比,可短短几十米的路程,他跑来的时候居然摔了个狗吃屎,足见此时慌乱到何种地步,冲到我身前后,他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快,快派人杀了李景隆。”
不管方航说什么,哪怕他说即刻自杀才能脱离此地,我也会照办,毕竟有老乡之间的信任与友情。
没有二话,我当即招手叫来一名侍卫,按着他的肩膀问道:“小伙子,朕要赋予你一个艰巨的任务,你现在带人去把李景隆干掉,快去!”
比我高了半个脑袋的侍卫面露犹豫之色,方航吼道:“快他妈去呀,你还要抗旨不成?”
侍卫跪倒在地,连呼不敢,却始终没有照我的吩咐去做,我就想不通了,安公公下令杀人,便有锦袍大汉冲出来照办,怎么我顶着个皇帝的名头,派侍卫杀掉李景隆,而反异常困难?
方航是假假的兵部尚书,身穿官袍又举着从我身上揪下的玉佩,打着十万火急的军情名义才在宫内发动人手找我,搞出一番大动作后,安公公还有许多我不认识太监,将领纷纷赶来,小皇后将仪容整理端庄,又摆出母仪天下威严一步步走了出来,只是脸上的红晕却无法立刻消褪。
她先向方航问好,自然问的是兵部尚书齐大人,随后又问,为何在宫内喧哗。
方航向她解释,我则继续威逼侍卫,正犹豫着要不要扇他两巴掌,小皇后便劝道:“陛下,李国公乃皇亲国戚,不可轻加刀钺,即便陛下要砍他脑袋,也要先着宗人府将他拿下,初审过后交与三司会审,述清罪过再由陛下定夺如何处置......”
没时间等他说完,我叫侍卫赶紧通知那个什么宗人府,正说话的时候,安公公匆匆跑来,隔着老远便开始喝骂,让太监宫女之流不要慌乱,随后他奔到我身边,对方航怒目而视:“齐尚书,你又要搞什么名堂?听说你要砍国公爷的脑袋?”
我说不是他,是我的意思。
明初的时候,太监被禁制识字,并不像明中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那般具有实权,权力之大犹在内阁之上,此时的安公公仅仅是大内总管,但却是朱元璋与朱允炆在宫里最信任的人,执掌锦衣卫,监察天下,他听说是我要杀李景隆便不再啰嗦,当即派人去捉拿,只是捉而不杀,问我说,李国公犯了什么罪,先让宗人府审讯一番再做定夺。
我说:“没罪,但我就是想杀他。”
方航却喊道:“罪大恶极,私通反贼朱棣,设计害死朝廷百万大军!”
安公公诧异,请方航解释。
乱糟糟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便让小皇后先回后宫,我们仍回到最初的那间书房,路上,方航小声向我解释起来,我们一直知道应天城里有朱棣的内应,却苦于忘记了他的身份而不能提前下手,与铁铉见面时曾提醒过他,让他小心提防里应外合的事情发生,铁铉也说自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这几日正大力搜城,将来路不明的人关押起来。
可谁也想不到,在我们说这些的时候,那个内应就在旁边听着,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否则就算给你穿越的机会,没知识也只能当个屌丝,还是个连电脑手机都玩不上的屌丝。
我不了解历史,方航只看过那些有意思的传闻,记得事而忽略了名,但他方才出宫的时候仍不放心,便和领路的小太监聊了几句,勾起了他对李景隆的回忆。
朱元璋立了功臣庙,让后人敬仰建立大明朝的所有功臣,其中排名第三的名叫李文忠,就是李景隆他爹。
方航不记得李景隆是谁,但他记得李文忠的儿子是个大水货,靖难之役时,朝廷先派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大军平叛,虽然初期战事失利却很快的稳住阵脚,与朱棣相持不下,随后,估计是朱允炆觉着他没用,而当时随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大将都被他干掉了,放眼朝中,只有李文忠的儿子颇耐琢磨,毕竟将门虎子嘛!
所以李景隆替换了耿炳文,率领五十万披甲士讨伐朱棣,方航说,当时朱棣听到这个消息时兴奋的手舞足蹈,还开了一场热烈的研讨会,做了一篇李景隆必败的主题报告,而事实也正如朱棣所料,当时朱棣领军在外,老窝北平只有几万守军,李景隆打着攻其必救的主意,带领军队浩浩荡荡的围攻北平。
五十万对几万,轰轰烈烈的打了一个月,北平城依然插着燕王的旗号不说,城内守军几次反扑,还把他五十万大军打退了几十里。
随后便是朱棣完成战略目标,带领军队回援,那时靖难初期,朱棣的军队也就十万左右,却把李景隆杀的落花流水。
燕王府精锐甲于天下,此话不假,可李景隆的将士们不是孬种,朱元璋设立的卫所制便是世袭当兵,也许他当时率领的不是平定天下的那一批,但也是那一批的儿子们,之所以五十万成为刀下亡魂,全要仰仗李景隆胆子太小,甫一接触就骑马逃跑,将士没了主心骨,自然大败而归。
可怕的是,朱允炆原谅了他,非但没有治罪,反而又给了六十万大军,在白沟河与朱棣十万精骑决战,那一战,李景隆再次上演了关键时刻溜之大吉的戏码,于是六十万步了五十万的后尘。
明初的一百一十万精兵强将,被李景隆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祸祸完了,而朱允炆依然没有治罪,这是连我也知道的,那死家伙还在我面前晃悠过,还自称是我哥!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后来又收为义子,论起辈分还真是朱允炆的哥哥。
方航记着的,就是李文忠的儿子与谷王朱橞开城门投降了燕王,只是早时见面,那李景隆抢话分析时局,他以为大家心照不宣便没有提起自己的败绩,却没想到我俩根本不知道他是谁,如果他当时说了,方航肯定不会让他活着出门。
情况就是这样,一切还要看安公公派去的人能否捉拿到李景隆。
书房里,我和方航备受煎熬,将李景隆有可能降燕的举动告诉安公公,他便也开始唉声叹气,只说自己瞎了眼,没能早些看穿这贼厮的真面目。
枯坐半个小时左右,我忽然想到一桩事情,既然我们没能提前阻止李景隆,也许事情还会照着原本的历史发展,铁铉所分析的天下时局毫无用处,一旦城破,我这个冒牌的建文帝连个逃命的机会都没有,我根本不知道暗道在哪里。
念及于此,我和方航赶忙张罗逃命的事情,仅有的希望全落在安公公身上,我们再三逼问,安公公索性指天发誓,他说当初修葺皇宫的时候,他可是事无巨细的盯着,如果有暗道,他肯定会告诉我,绝不会看着我被燕王杀死,可问题是确实没有,那时候天下刚定,太祖皇帝手下兵强马壮,根本不存在被人攻破都城,要从暗道逃生的情形,又哪里会建一条呢?
说的蛮有道理,而且照方航所讲,安公公从小看着朱允炆长大,但有一线生机便不会让他落入危险当中,绝没有隐瞒暗道的道理,可历史上朱允炆的下落乃是千古谜题,如果没有暗道,他怎么逃出去的呢?
难道说,把我们弄来的人篡改了这片虚无的历史,将原本存在的暗道弄没了?
正思索着,便听到一阵极为震撼山呼海啸,惨叫声,厮杀声,马蹄声交错在一起,即便是我这个没有参加过战争的人也反应过来,朱棣再次攻城了。
他不会无缘无故的选在这个时候偷袭。
很有可能,李景隆打开了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