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尊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大宋德芳传最新章节!
“官家,先帝的谥号定下来了,这是政事堂呈过来的结果”,在福宁宫中,老太监王继恩对赵光义轻声禀报道。
“拿来看看”。
“诺”,老太监恭敬地将锦盒中的折子取出,展开、放置于赵光义的御桌上。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光义冷笑道,“百官们对朕兄长的赞美倒真是不吝啬,什么溢美之辞都用上了,哼”。
老太监沉默不语,他知道赵光义是被最近开封“斧声烛影”的流言折磨透顶了。背上了弑兄篡位的嫌疑,让眼前这位新皇苦恼不已,百官们越是赞美先帝赵匡胤,他就越是不舒服,总觉得大家是刻意打他的脸似的。
“德芳找到了吗?”
“回禀官家,尚未有消息”。
“要抓活的,找到德芳,押回开封,待人们看到这家伙压根没有什么‘沉尸汴河’,或许‘斧声烛影’的谣言也会不攻自破”,赵光义自我安慰道。
老太监心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斧声烛影”本来就不是什么谣言,而是事实,你却偏要如此自我安慰,真是好笑,“官家,老奴已吩咐加派人手了”,顿了顿,老太监又道,“另外,那位也在继续追查德芳殿下的踪迹”。
听到“那位”,赵光义轻松了一点,“告诉他,抓到人后,转给职方司,他不要露面”。
“诺”。
“让知制诰胡旦准备好材料,只要抓到赵德芳,就要坐实他叛逃京师、图谋不轨的罪名”,赵光义恨恨道。若非有赵德芳这么优秀的一个儿子,赵匡胤未必不会传位于自己,赵光义想当然的思虑到,对,就是赵德芳让自己被迫走上了弑兄篡位的道路!赵光义对于弑兄篡位的恶行,毫无悔意,反而将愤愤之情,全部迁于赵德芳,准备重重处置他,以泄最近被“斧声烛影”流言压抑的心头之愤。
“老奴待会便去通知胡大人”。
赵光义又瞟了政事堂的折子一眼,“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的字眼竟是如此刺眼,他拿起折子,愤愤地往殿门外扔去,皇帝的谥号,皆由百官确定,为盖棺定论之辞,自己作为皇帝,偏偏毫无置喙的余地,只有宣布的礼节性权力,这是千百年来的规矩,只有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曾将其短暂废除,但始皇乃公认的大暴君,秦也二世而亡,自己哪敢向他看齐。身为天下至尊,对此事,竟然无能为力,赵光义实在愤恨。殿内服侍一旁的内侍、宫娥皆战战兢兢、噤声不语,唯恐皇帝将怒火发在他们身上。
“官家,先帝为本朝太祖,得到美谥,本属必然”,老太监劝解道,“不过,既然百官可以给先帝追尊谥号,便亦可给陛下您上尊号”。
“哦”,赵光义怦然心动,是啊,自己只要暗示臣下,请尊号于自己,不就又可以反压兄长赵匡胤一头了嘛,“你以为,朕授意何人牵头奏请为好?”
“老奴觉着御史中丞李昌龄大人是个不错的人选”,王继恩知道马屁拍对了,这时自然要把第二个马屁的机会也留给自己人。李昌龄是其党羽,对他巴结有加,如今已官至御史中丞,作为大内总管,王继恩在内廷固然权力极大,可外朝方面,偏偏影响力有限。
唐、宋有别,王继恩难以像唐朝的诸位前辈宦官一样,做到党羽盈朝、权倾天下。不过也未必永远没有机会的,这个李昌龄算是王继恩在外朝最重要的棋子了,他得到这样一个向新皇表忠心、献殷勤的机会,势必还会再升一升,到那时,王继恩在外朝的影响力也会跟着进一步增强。
“李昌龄?御史中丞?”赵光义念叨道,“嗯,是个人选,此事由风宪官提出,确实更显公正,立刻传李昌龄觐见”。
~~~
“臣李昌龄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御史中丞李昌龄俯拜于赵光义御座前,前往李府传旨的内侍是老太监王继恩的人,他早已将福宁宫的对话告知于李昌龄,李昌龄自然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进宫的路上,他思索良久,终于斟酌出了一个极好的尊号。
“李爱卿平身”,赵光义微笑道,“近日来,开封颇有流言,爱卿可曾有所耳闻?”
“流言止于智者,臣虽愚钝,却也从不轻信流言。所谓流言云云,想来只是坊间民庶茶余饭后乱嚼舌根的无稽之谈罢了”。
“嗯”,赵光义满意道,“对于流言,朕亦不以为然,不过,偏偏有人欲借此兴风作浪,身为天子,朕却不得不面对此种无稽之谈”。
“愿为陛下分忧”。
“王总管的意思是,不若由重臣请上尊号,爱卿以为呢?”
李昌龄瞟了老太监王继恩一眼,后者微笑着点点头,李昌龄便沉声道:“微臣深以为然,若蒙陛下不弃,臣愿领衔请奏”。
“卿果为股肱之臣”。
“谢陛下,容臣回府思虑一番,三日后大朝,微臣必领衔呈奏此事”。
“爱卿辛苦,王总管送送李大人吧”。
“谢陛下,微臣告退”。
~~~
“李大人,今日为何不彻底敲定此事?咱家不是派内侍告知你事情原委了吗?区区一个尊号,何须三日思量?”王继恩在玉阶外略带埋怨道。
“王公公,尊号,下官在进宫的路上,其实便已拟好。不过,若此时提出,陛下会觉着得之过易,未必有多重视。三日后提出,多少显得下官颇为上心,下了一番功夫不是。而且,在三日后的朝会上,再提出,更显庄重。想来,也是更符合陛下心意的,您老人家说呢?”李昌龄陪笑道。
“呵呵,李大人果然考虑周详,倒是咱家错怪大人了”。
“王公公折煞下官了,机会难得,下官自然须慎重对待,否则岂不辜负了公公今日的提携之恩”。
见李昌龄如此上道,王继恩也极是满意,“敢问李大人为陛下拟就的尊号是?”
“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李昌龄敬道,“公公以为可否?”
“甚妙,甚妙,足以媲美先帝的谥号了”。
“官家,先帝的谥号定下来了,这是政事堂呈过来的结果”,在福宁宫中,老太监王继恩对赵光义轻声禀报道。
“拿来看看”。
“诺”,老太监恭敬地将锦盒中的折子取出,展开、放置于赵光义的御桌上。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光义冷笑道,“百官们对朕兄长的赞美倒真是不吝啬,什么溢美之辞都用上了,哼”。
老太监沉默不语,他知道赵光义是被最近开封“斧声烛影”的流言折磨透顶了。背上了弑兄篡位的嫌疑,让眼前这位新皇苦恼不已,百官们越是赞美先帝赵匡胤,他就越是不舒服,总觉得大家是刻意打他的脸似的。
“德芳找到了吗?”
“回禀官家,尚未有消息”。
“要抓活的,找到德芳,押回开封,待人们看到这家伙压根没有什么‘沉尸汴河’,或许‘斧声烛影’的谣言也会不攻自破”,赵光义自我安慰道。
老太监心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斧声烛影”本来就不是什么谣言,而是事实,你却偏要如此自我安慰,真是好笑,“官家,老奴已吩咐加派人手了”,顿了顿,老太监又道,“另外,那位也在继续追查德芳殿下的踪迹”。
听到“那位”,赵光义轻松了一点,“告诉他,抓到人后,转给职方司,他不要露面”。
“诺”。
“让知制诰胡旦准备好材料,只要抓到赵德芳,就要坐实他叛逃京师、图谋不轨的罪名”,赵光义恨恨道。若非有赵德芳这么优秀的一个儿子,赵匡胤未必不会传位于自己,赵光义想当然的思虑到,对,就是赵德芳让自己被迫走上了弑兄篡位的道路!赵光义对于弑兄篡位的恶行,毫无悔意,反而将愤愤之情,全部迁于赵德芳,准备重重处置他,以泄最近被“斧声烛影”流言压抑的心头之愤。
“老奴待会便去通知胡大人”。
赵光义又瞟了政事堂的折子一眼,“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的字眼竟是如此刺眼,他拿起折子,愤愤地往殿门外扔去,皇帝的谥号,皆由百官确定,为盖棺定论之辞,自己作为皇帝,偏偏毫无置喙的余地,只有宣布的礼节性权力,这是千百年来的规矩,只有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曾将其短暂废除,但始皇乃公认的大暴君,秦也二世而亡,自己哪敢向他看齐。身为天下至尊,对此事,竟然无能为力,赵光义实在愤恨。殿内服侍一旁的内侍、宫娥皆战战兢兢、噤声不语,唯恐皇帝将怒火发在他们身上。
“官家,先帝为本朝太祖,得到美谥,本属必然”,老太监劝解道,“不过,既然百官可以给先帝追尊谥号,便亦可给陛下您上尊号”。
“哦”,赵光义怦然心动,是啊,自己只要暗示臣下,请尊号于自己,不就又可以反压兄长赵匡胤一头了嘛,“你以为,朕授意何人牵头奏请为好?”
“老奴觉着御史中丞李昌龄大人是个不错的人选”,王继恩知道马屁拍对了,这时自然要把第二个马屁的机会也留给自己人。李昌龄是其党羽,对他巴结有加,如今已官至御史中丞,作为大内总管,王继恩在内廷固然权力极大,可外朝方面,偏偏影响力有限。
唐、宋有别,王继恩难以像唐朝的诸位前辈宦官一样,做到党羽盈朝、权倾天下。不过也未必永远没有机会的,这个李昌龄算是王继恩在外朝最重要的棋子了,他得到这样一个向新皇表忠心、献殷勤的机会,势必还会再升一升,到那时,王继恩在外朝的影响力也会跟着进一步增强。
“李昌龄?御史中丞?”赵光义念叨道,“嗯,是个人选,此事由风宪官提出,确实更显公正,立刻传李昌龄觐见”。
~~~
“臣李昌龄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御史中丞李昌龄俯拜于赵光义御座前,前往李府传旨的内侍是老太监王继恩的人,他早已将福宁宫的对话告知于李昌龄,李昌龄自然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进宫的路上,他思索良久,终于斟酌出了一个极好的尊号。
“李爱卿平身”,赵光义微笑道,“近日来,开封颇有流言,爱卿可曾有所耳闻?”
“流言止于智者,臣虽愚钝,却也从不轻信流言。所谓流言云云,想来只是坊间民庶茶余饭后乱嚼舌根的无稽之谈罢了”。
“嗯”,赵光义满意道,“对于流言,朕亦不以为然,不过,偏偏有人欲借此兴风作浪,身为天子,朕却不得不面对此种无稽之谈”。
“愿为陛下分忧”。
“王总管的意思是,不若由重臣请上尊号,爱卿以为呢?”
李昌龄瞟了老太监王继恩一眼,后者微笑着点点头,李昌龄便沉声道:“微臣深以为然,若蒙陛下不弃,臣愿领衔请奏”。
“卿果为股肱之臣”。
“谢陛下,容臣回府思虑一番,三日后大朝,微臣必领衔呈奏此事”。
“爱卿辛苦,王总管送送李大人吧”。
“谢陛下,微臣告退”。
~~~
“李大人,今日为何不彻底敲定此事?咱家不是派内侍告知你事情原委了吗?区区一个尊号,何须三日思量?”王继恩在玉阶外略带埋怨道。
“王公公,尊号,下官在进宫的路上,其实便已拟好。不过,若此时提出,陛下会觉着得之过易,未必有多重视。三日后提出,多少显得下官颇为上心,下了一番功夫不是。而且,在三日后的朝会上,再提出,更显庄重。想来,也是更符合陛下心意的,您老人家说呢?”李昌龄陪笑道。
“呵呵,李大人果然考虑周详,倒是咱家错怪大人了”。
“王公公折煞下官了,机会难得,下官自然须慎重对待,否则岂不辜负了公公今日的提携之恩”。
见李昌龄如此上道,王继恩也极是满意,“敢问李大人为陛下拟就的尊号是?”
“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李昌龄敬道,“公公以为可否?”
“甚妙,甚妙,足以媲美先帝的谥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