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第388章 摊丁入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当平叛交趾的十二万明军被叛军击败,死伤惨重的消息传回京城时后,朝野震动,整个京城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兵强马壮的明军竟然这么快就败了,而且还败得如此凄惨,一时间众说纷纭,议论纷纷,视交趾叛军如洪水猛兽。
太子太傅、征虏副将军、交趾总兵、安远候柳升战死,太子少保、军阁次辅李庆和保定伯梁铭病死,再加上少保、军阁次辅陈洽自刎而亡,大明这两次平叛交趾可谓失败至极,一下子就失去了四位勋贵重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之事。
李云天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讲武堂处理军户的事宜,讲武堂下属的山东军户此时已经陆续迁来了京畿,并按照李云天先前的规划住进了各自所属的村镇中去。
骁武军初始时一共有两万五千多人,依照规定那些战死者和致残者的家人将脱离军户转入民户,不过李云天允许他们前来京畿与讲武堂的军户混住在一起,享受与那些军户一样的待遇,使得几乎所有转入民户的家庭都随之迁来了京畿。
待遇不多,也就四条,看上去很简单,不过在别人眼中却是匪夷所思。
按照李云天所制定的《京师讲武堂军户、民户条例》,凡讲武堂的军户和烈属,其男丁、女丁可优先进入讲武堂所属产业作工;其子女可免费进书院和女塾读书;其户每男丁分田五亩;其户实行摊丁入亩。
本来,讲武堂这个条例的前三条已经够惊世骇俗,不过与第四条“摊丁入亩”来说,则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令人倍感震惊。
摊丁入亩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是因为它的出现合并了农民要交纳的“税”和“赋”,进而终结了征收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
在此之前,农民的税和赋是分开收取的,通俗说来,赋指的是按田亩计征的田地税,而税指的是按人头数计征的人头税,也叫丁银。
根据摊丁入亩的规章,讲武堂所属军户、民户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都合并到田税里面,将按田地的亩数来征税,并且将税收由原来的粮食改为银两。
换句话来说,没有田地的农民可以不用交纳田税,并且解除了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用。
如此一来,不仅大大简化了各种名目繁多的征收手续,同时也使经手的官员难于作弊。
与此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后,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
而城镇中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这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李云天在讲武堂施行的摊丁入亩,与日后张居正的“一条鞭税法”的内容类似,但更加完善和先进,并且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税收体系来保证它的运行。
由于税赋政策是国之重事,李云天没有资格来擅自改动,因此他事先奏请了宣德帝,指出了大明现行赋税政策的种种弊端,进而提出了摊丁入亩的政策。
在李云天看来,可以先以讲武堂的军户、民户来试行摊丁入亩,如果确实卓有成效,那么可以在全国推广。
届时,各地将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宣德帝觉得李云天的这个办法甚好,故而下了谕旨,让李云天在讲武堂的军户和民户中率先实行。
在大明实行的户籍制度中,民户由各地方衙门管理,而军户则由各卫所管理。
虽然讲武堂里也有民户,不过那些民户都是以前讲武堂下辖军户转化而来的,故而也被划为由讲武堂管理。
如此一来,讲武堂的职能得到巨大的扩展,不仅要授课、练军,同时也要管民。
讲武堂负责管理所属军户和民户的机构是政务堂,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李云天精简了政务堂的下设部门。
与各地都司下设经历司、断事司和司狱司不同,政务堂效仿各地方衙门而设立的,下有农厅、户厅、礼厅、军厅、工厅和刑厅六大部门。
其中,农厅掌田地、农事;户厅掌税收、度之;礼厅掌科举、教育;军厅掌武举、募兵;工厅掌工程、建设;刑厅掌断案、司狱。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务堂六大部门中,李云天又从中细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
即:农厅下设田地司、农事司;户厅下设税收司、度之司;礼厅下设科举司、教育司;军厅下设武举司、募兵司;工厅下设工程司、建设司;刑厅下设断案司、司狱司。
政务堂的主官叫司堂,副主官叫典堂,其中司堂一人,典堂两人。
六大厅的主官叫司厅,副主管叫典厅,其中司厅一人,典厅两人。
各个厅下设若干名办事人员,也就是吏员,其中吏员之首叫司吏,其余的人员叫典吏。
与各地方衙门不同,讲武堂的吏员也都有官身,被授予相应的武官官衔,并享有相应的月俸,并且干得好的话可以得到逐级提升。
而且,讲武堂的最高主官司堂的职责不再是审案,而是协调下辖的六厅发展民生,促建经济,日常案件的审理将交由刑厅来负责。
为了对讲武堂的各部门进行制约,李云天特意设立了督察部,督察部的官员将负责对骁武军和政务堂的事务进行监督。
讲武堂督察部和骁武军、讲武堂政务堂、讲武堂司科院、讲武堂司务厅一样,都直属李云天。
由于讲武堂的飞速发展,使得李云天手中可用的官吏稀缺,他自然不能随便调用人员来充任讲武堂的事官,至少也是那些受过教育,能读书识字之人。
不过这难不倒李云天,李云天再度发出了告示,招募南直隶和北直隶中那些通过初试的武举考生,从中选拔讲武堂的各级官吏,使得那些武举考生大为振奋,也令那些未能参加讲武堂首次武举考试的士子们是扼腕叹息。
那些武举考生想要进入讲武堂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他们要过一道难关,那就是要通过讲武堂的培训考核。
李云天既然在政务堂设立了农厅、户厅、礼厅、军厅、工厅和刑厅六大部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官吏们的办事效率,故而在那些武举考生入职前,首先要经过专业培训。
为此,李云天特意在讲武堂的左右两侧建立了与六厅相对应的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以此用来进行专业化的培养。
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的建立,表明大明已经拉开了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序幕,对科举考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虽然李云天建立兴农院等六所专业学院的事情引起了京城朝野的关注,使得那些以科举为正统的文人和士大夫颇有微词,认为李云天此举已经偏离了孔孟之道,纯粹属于无事生非、不务正业。
不过,那些文人和士大夫也就只有私下里发发牢骚,这并不是他们害怕李云天现在的权势,自古以来就不缺那些以死谏君王博取清名的文人,更何况面对李云天?
主要是李云天耍了一个心机,使得那些文人们虽心有异议但无法拿到明面上来说。
原因很简单,李云天是打着武举的招牌建立了那六所学院,所录用的人员也都是参加武举的考生,与文举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文人们历来轻视武举,而武举与文举取士的方向也不同,故而他们没有介入的借口,这使得李云天得以在讲武堂大展拳脚。
否则的话,要是李云天想要撇开武举来建那六所学院,而且使得那六所学院的考生也能步入仕途,那么绝对会被京城里的文人和士大夫们群起而攻之,以捍卫文人们为之尊崇的孔孟之道。
李云天自身就是两榜出身,而且还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翰林侍读,可谓大明士大夫阶层的代表,故而深知他所面对的文人集团有多强大,不得已采取这种曲线措施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按照李云天的规划,考生们在地方上完成基础教育,然后到专业学院深造,以学习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大明社会的发展。
至于六所学院的老师,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原京城国子监监生陈清为首的在明新馆跟随明新居士学习的人员,一部分是李云天从北直隶各州府抽掉了一些基层吏员以及农户和匠户等等。
陈清等人教授基础的新式学科,包括算学、物理和化学等等,而从北直隶各州府调来的人员教授专业知识,使得学生们勤四体、辨五谷。
那些从各州府中被抽调的吏员、农户和匠户等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们有朝一日也能教授武举举人老爷们,心中既感到惊慌,同时又非常兴奋。
虽然新式武举中并没有“武举人”这一说法,但是在百姓们看来,由于通过新式武举复试的考生都在讲武堂和骁武军中当了官,故而被人们视为武进士,而通过初试的考生自然就是武举人了。
很显然,李云天在政务堂设立与地方府县衙门相对应的农厅、户厅、礼厅、军厅、工厅和刑厅,并且建立相应的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是为了完善他的这套行政体系,然后向各地府县衙门推广。
当平叛交趾的十二万明军被叛军击败,死伤惨重的消息传回京城时后,朝野震动,整个京城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兵强马壮的明军竟然这么快就败了,而且还败得如此凄惨,一时间众说纷纭,议论纷纷,视交趾叛军如洪水猛兽。
太子太傅、征虏副将军、交趾总兵、安远候柳升战死,太子少保、军阁次辅李庆和保定伯梁铭病死,再加上少保、军阁次辅陈洽自刎而亡,大明这两次平叛交趾可谓失败至极,一下子就失去了四位勋贵重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之事。
李云天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讲武堂处理军户的事宜,讲武堂下属的山东军户此时已经陆续迁来了京畿,并按照李云天先前的规划住进了各自所属的村镇中去。
骁武军初始时一共有两万五千多人,依照规定那些战死者和致残者的家人将脱离军户转入民户,不过李云天允许他们前来京畿与讲武堂的军户混住在一起,享受与那些军户一样的待遇,使得几乎所有转入民户的家庭都随之迁来了京畿。
待遇不多,也就四条,看上去很简单,不过在别人眼中却是匪夷所思。
按照李云天所制定的《京师讲武堂军户、民户条例》,凡讲武堂的军户和烈属,其男丁、女丁可优先进入讲武堂所属产业作工;其子女可免费进书院和女塾读书;其户每男丁分田五亩;其户实行摊丁入亩。
本来,讲武堂这个条例的前三条已经够惊世骇俗,不过与第四条“摊丁入亩”来说,则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令人倍感震惊。
摊丁入亩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是因为它的出现合并了农民要交纳的“税”和“赋”,进而终结了征收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
在此之前,农民的税和赋是分开收取的,通俗说来,赋指的是按田亩计征的田地税,而税指的是按人头数计征的人头税,也叫丁银。
根据摊丁入亩的规章,讲武堂所属军户、民户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都合并到田税里面,将按田地的亩数来征税,并且将税收由原来的粮食改为银两。
换句话来说,没有田地的农民可以不用交纳田税,并且解除了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用。
如此一来,不仅大大简化了各种名目繁多的征收手续,同时也使经手的官员难于作弊。
与此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后,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
而城镇中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这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李云天在讲武堂施行的摊丁入亩,与日后张居正的“一条鞭税法”的内容类似,但更加完善和先进,并且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税收体系来保证它的运行。
由于税赋政策是国之重事,李云天没有资格来擅自改动,因此他事先奏请了宣德帝,指出了大明现行赋税政策的种种弊端,进而提出了摊丁入亩的政策。
在李云天看来,可以先以讲武堂的军户、民户来试行摊丁入亩,如果确实卓有成效,那么可以在全国推广。
届时,各地将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宣德帝觉得李云天的这个办法甚好,故而下了谕旨,让李云天在讲武堂的军户和民户中率先实行。
在大明实行的户籍制度中,民户由各地方衙门管理,而军户则由各卫所管理。
虽然讲武堂里也有民户,不过那些民户都是以前讲武堂下辖军户转化而来的,故而也被划为由讲武堂管理。
如此一来,讲武堂的职能得到巨大的扩展,不仅要授课、练军,同时也要管民。
讲武堂负责管理所属军户和民户的机构是政务堂,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李云天精简了政务堂的下设部门。
与各地都司下设经历司、断事司和司狱司不同,政务堂效仿各地方衙门而设立的,下有农厅、户厅、礼厅、军厅、工厅和刑厅六大部门。
其中,农厅掌田地、农事;户厅掌税收、度之;礼厅掌科举、教育;军厅掌武举、募兵;工厅掌工程、建设;刑厅掌断案、司狱。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务堂六大部门中,李云天又从中细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
即:农厅下设田地司、农事司;户厅下设税收司、度之司;礼厅下设科举司、教育司;军厅下设武举司、募兵司;工厅下设工程司、建设司;刑厅下设断案司、司狱司。
政务堂的主官叫司堂,副主官叫典堂,其中司堂一人,典堂两人。
六大厅的主官叫司厅,副主管叫典厅,其中司厅一人,典厅两人。
各个厅下设若干名办事人员,也就是吏员,其中吏员之首叫司吏,其余的人员叫典吏。
与各地方衙门不同,讲武堂的吏员也都有官身,被授予相应的武官官衔,并享有相应的月俸,并且干得好的话可以得到逐级提升。
而且,讲武堂的最高主官司堂的职责不再是审案,而是协调下辖的六厅发展民生,促建经济,日常案件的审理将交由刑厅来负责。
为了对讲武堂的各部门进行制约,李云天特意设立了督察部,督察部的官员将负责对骁武军和政务堂的事务进行监督。
讲武堂督察部和骁武军、讲武堂政务堂、讲武堂司科院、讲武堂司务厅一样,都直属李云天。
由于讲武堂的飞速发展,使得李云天手中可用的官吏稀缺,他自然不能随便调用人员来充任讲武堂的事官,至少也是那些受过教育,能读书识字之人。
不过这难不倒李云天,李云天再度发出了告示,招募南直隶和北直隶中那些通过初试的武举考生,从中选拔讲武堂的各级官吏,使得那些武举考生大为振奋,也令那些未能参加讲武堂首次武举考试的士子们是扼腕叹息。
那些武举考生想要进入讲武堂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他们要过一道难关,那就是要通过讲武堂的培训考核。
李云天既然在政务堂设立了农厅、户厅、礼厅、军厅、工厅和刑厅六大部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官吏们的办事效率,故而在那些武举考生入职前,首先要经过专业培训。
为此,李云天特意在讲武堂的左右两侧建立了与六厅相对应的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以此用来进行专业化的培养。
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的建立,表明大明已经拉开了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序幕,对科举考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虽然李云天建立兴农院等六所专业学院的事情引起了京城朝野的关注,使得那些以科举为正统的文人和士大夫颇有微词,认为李云天此举已经偏离了孔孟之道,纯粹属于无事生非、不务正业。
不过,那些文人和士大夫也就只有私下里发发牢骚,这并不是他们害怕李云天现在的权势,自古以来就不缺那些以死谏君王博取清名的文人,更何况面对李云天?
主要是李云天耍了一个心机,使得那些文人们虽心有异议但无法拿到明面上来说。
原因很简单,李云天是打着武举的招牌建立了那六所学院,所录用的人员也都是参加武举的考生,与文举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文人们历来轻视武举,而武举与文举取士的方向也不同,故而他们没有介入的借口,这使得李云天得以在讲武堂大展拳脚。
否则的话,要是李云天想要撇开武举来建那六所学院,而且使得那六所学院的考生也能步入仕途,那么绝对会被京城里的文人和士大夫们群起而攻之,以捍卫文人们为之尊崇的孔孟之道。
李云天自身就是两榜出身,而且还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翰林侍读,可谓大明士大夫阶层的代表,故而深知他所面对的文人集团有多强大,不得已采取这种曲线措施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按照李云天的规划,考生们在地方上完成基础教育,然后到专业学院深造,以学习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大明社会的发展。
至于六所学院的老师,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原京城国子监监生陈清为首的在明新馆跟随明新居士学习的人员,一部分是李云天从北直隶各州府抽掉了一些基层吏员以及农户和匠户等等。
陈清等人教授基础的新式学科,包括算学、物理和化学等等,而从北直隶各州府调来的人员教授专业知识,使得学生们勤四体、辨五谷。
那些从各州府中被抽调的吏员、农户和匠户等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们有朝一日也能教授武举举人老爷们,心中既感到惊慌,同时又非常兴奋。
虽然新式武举中并没有“武举人”这一说法,但是在百姓们看来,由于通过新式武举复试的考生都在讲武堂和骁武军中当了官,故而被人们视为武进士,而通过初试的考生自然就是武举人了。
很显然,李云天在政务堂设立与地方府县衙门相对应的农厅、户厅、礼厅、军厅、工厅和刑厅,并且建立相应的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是为了完善他的这套行政体系,然后向各地府县衙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