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两年后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巾帼欢最新章节!
时光荏苒,自加入了赵家军,并且成为了斥候领队之后,孟戈已经在这个边塞两年之久。
身边,是已经长成了壮年,嘴边须发茂盛的赵磊。
他们现下正蹲在一处黄沙遍布的峡谷里边,等着接应前来运送火器的虞扬等人。
两年,足以改变很多的事情。
比如,之前如狼似虎的元军,被赶出了关外,顶替而来的,是西辽大军。
西北,是个布满了黄沙飞土的地方。孟戈等人刚来的时候,全都不适应这样的天气,在荒漠之中渴了数月之后,便才得以缓和过来。
到了这里,干旱就成了家常便饭。好不容易寻到一处水源,大伙儿除了放量喝水,都舍不得往自己身上泼一点点。
哪怕他们身上已经发臭打结,也只敢掏出布巾沾湿了水擦伤一擦。
偶有几次寻到大河流大湖泊,他们才敢恣意的下水嬉戏一番。
然,已然长成了大姑娘的孟戈却不敢这样的放肆。哪怕她都闻到了字据身上的臭味,感受到了许久没得清洗过的下~身那股子难受粘腻的感觉,她也不敢冒险洗上一洗。
除非,等到了夜间,大家伙都去休息之后,她才会借着尿遁匆匆的冲洗一番,顺便将脏的内衣裤给洗了。
西北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足够的干燥,只需将湿的衣裤在风中扬那么一个时辰,便能干得差不多。
西北一年,孟戈那原本还有些细滑的肌肤,以及那有些过于瓷白柔美的小脸,此时已经糙黑得不像了样。
本来,这样的日子,孟戈一天都不愿多过的。但是,赵家军的强势跟进度使得她待在这里也甘之如饴。
只需再过半年,半年后这大宋江山便能安稳。届时,她就能趁势而退,带着弟弟归隐乡居,将这段往事都抛诸脑后。
据说,这两年孟矛能耐得很,已经能独立带着一对人马在大军附近打埋伏了。
当然,孟矛能出动的任务,一般都是没什么危险的。若不然,孟矛也不允许。
事实上说是没有危险,也不全然不危险。至少不伤及性命罢了。
想到半年后的安定生活,孟戈就笑了。她等这一天等了五年。
五年里,孟戈就是依靠着这一样的一个念想坚持了过来。只要江山稳固,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那她到时候再也无需为这动荡的国家烦忧。
届时她只需好好的守护在孟矛身边,替他寻访名医,托人寻找那位可能还存在时间的弟弟便好。
两年,也足以令一个小少年长成了大人。虞扬今年十五了,正是好年景。
原本家族基因就很不错,加上在军中这些年吃好穿暖,训练出了一个棒棒的体格,此时也长得高高壮壮的。
托了孟戈的照顾虞扬花了两年,就混了个参军的位置。
这都是孟戈让虞扬在幽门关战役之时,带着他的那一支只有百人的队伍尽可能的在路上打伏击,跟元军打游击战拖来的战功。
他手上的人命,从最初的连下手都要闭眼,战战兢兢的没敢下死手,到现在的一看见敌人就最先冲上去,累计加起来也有两千余。
这样庞大的数字,给他挣来了参将的军职,倒是也很相称。
当然,这里边有多少是他亲手拿下的,他还真算不清。好几次他跟孟戈合作,孟戈干掉的人,割的人耳,全都丢给他了。
为此,虞扬是极其感激孟戈的。她知道他急着立功,想要在天下大定之后,给他们起到一个庇护的作用。
当然,虞扬也知道孟戈不愿立功,害怕被委以重任。她的身份,不允许她承受这些荣耀。
因而虞扬接受孟矛的成果倒也心安理得。
除却虞扬跟赵磊孟矛,这两年王冉跟孟戟都坐上了都尉一职,四品武官,权利可谓不大。
这是赵家军在将云军击溃之后,重新设下了的各个级别的官职。
伍长(管五人)、什长(管十人)、百夫长(百人)、千夫长(千人)、校尉(一营之将)、左右副都尉(一府之将)、都尉(正四品,总管一府之兵)、副都督(从三品到正三品,总都督副手)、都督(从二品到正二品,相当于将军一职)、副都统(正二品到正一品,大将军)、都统(正一品,兵马大元帅)
当然,这些官阶就只是武官的官阶。赵大将军的意思是,朝中的某些官阶仍旧保留。
所有的文官官阶全都承袭前朝的。
待得重建朝廷之后,那些官阶什么的,再进一步细化。
成为四品官员的两少年,这两年间真是各有建树,他们自身家族渊源,加上有那个底子,能坐上这样的位置,倒也合情合理。
令孟戈所不能理解的是,那个余参将,现在也是个左都尉。只待得战争结束,他要是继续待在这个位置上,便也能统领一府之兵,下放到地方去为所欲为去了。
周长安跟着他,从指挥变成了校尉,权利却没改变,这一点很是令他郁闷。
当初大战打到正酣时,那是相当的混乱的。许多人便趁机立了些许不大不小的功劳。
为此,余参将(现在成为余左都尉)的那些个下属们,也或多或少的升了官。
孟戈在前方听了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之后,便带着人一次又一次的将敌军大营的草料房给烧了。
之所以烧的都是草料而不是粮食,那是因为草是战马的马粮,粮食却百姓们赖以生存的东西。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灾害战乱,粮食更是难得,孟戈一粒都不舍得浪费掉。
她只想着,等到两军对垒的时候,她带人将粮食搬回来就成。
两年,足够赵大将军收买人心的。那些想要成立新政权,却知自己没有那个能力,或是不能抗衡赵家军的识相分子,俱都已经向赵大将军投诚。
那些人就抱着某些希望,亦或是认为他们能驾驭在赵家军之上的人,依然在大宋疆土之上肆虐。
百姓们终于等到了好年景,因着有赵大将军的照应,也都种上了粮食,可谓得到了暂时的安稳。
当然,要是那些个躲在暗中窥视的所谓的山匪不那样猖狂,那就更好了。
时光荏苒,自加入了赵家军,并且成为了斥候领队之后,孟戈已经在这个边塞两年之久。
身边,是已经长成了壮年,嘴边须发茂盛的赵磊。
他们现下正蹲在一处黄沙遍布的峡谷里边,等着接应前来运送火器的虞扬等人。
两年,足以改变很多的事情。
比如,之前如狼似虎的元军,被赶出了关外,顶替而来的,是西辽大军。
西北,是个布满了黄沙飞土的地方。孟戈等人刚来的时候,全都不适应这样的天气,在荒漠之中渴了数月之后,便才得以缓和过来。
到了这里,干旱就成了家常便饭。好不容易寻到一处水源,大伙儿除了放量喝水,都舍不得往自己身上泼一点点。
哪怕他们身上已经发臭打结,也只敢掏出布巾沾湿了水擦伤一擦。
偶有几次寻到大河流大湖泊,他们才敢恣意的下水嬉戏一番。
然,已然长成了大姑娘的孟戈却不敢这样的放肆。哪怕她都闻到了字据身上的臭味,感受到了许久没得清洗过的下~身那股子难受粘腻的感觉,她也不敢冒险洗上一洗。
除非,等到了夜间,大家伙都去休息之后,她才会借着尿遁匆匆的冲洗一番,顺便将脏的内衣裤给洗了。
西北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足够的干燥,只需将湿的衣裤在风中扬那么一个时辰,便能干得差不多。
西北一年,孟戈那原本还有些细滑的肌肤,以及那有些过于瓷白柔美的小脸,此时已经糙黑得不像了样。
本来,这样的日子,孟戈一天都不愿多过的。但是,赵家军的强势跟进度使得她待在这里也甘之如饴。
只需再过半年,半年后这大宋江山便能安稳。届时,她就能趁势而退,带着弟弟归隐乡居,将这段往事都抛诸脑后。
据说,这两年孟矛能耐得很,已经能独立带着一对人马在大军附近打埋伏了。
当然,孟矛能出动的任务,一般都是没什么危险的。若不然,孟矛也不允许。
事实上说是没有危险,也不全然不危险。至少不伤及性命罢了。
想到半年后的安定生活,孟戈就笑了。她等这一天等了五年。
五年里,孟戈就是依靠着这一样的一个念想坚持了过来。只要江山稳固,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那她到时候再也无需为这动荡的国家烦忧。
届时她只需好好的守护在孟矛身边,替他寻访名医,托人寻找那位可能还存在时间的弟弟便好。
两年,也足以令一个小少年长成了大人。虞扬今年十五了,正是好年景。
原本家族基因就很不错,加上在军中这些年吃好穿暖,训练出了一个棒棒的体格,此时也长得高高壮壮的。
托了孟戈的照顾虞扬花了两年,就混了个参军的位置。
这都是孟戈让虞扬在幽门关战役之时,带着他的那一支只有百人的队伍尽可能的在路上打伏击,跟元军打游击战拖来的战功。
他手上的人命,从最初的连下手都要闭眼,战战兢兢的没敢下死手,到现在的一看见敌人就最先冲上去,累计加起来也有两千余。
这样庞大的数字,给他挣来了参将的军职,倒是也很相称。
当然,这里边有多少是他亲手拿下的,他还真算不清。好几次他跟孟戈合作,孟戈干掉的人,割的人耳,全都丢给他了。
为此,虞扬是极其感激孟戈的。她知道他急着立功,想要在天下大定之后,给他们起到一个庇护的作用。
当然,虞扬也知道孟戈不愿立功,害怕被委以重任。她的身份,不允许她承受这些荣耀。
因而虞扬接受孟矛的成果倒也心安理得。
除却虞扬跟赵磊孟矛,这两年王冉跟孟戟都坐上了都尉一职,四品武官,权利可谓不大。
这是赵家军在将云军击溃之后,重新设下了的各个级别的官职。
伍长(管五人)、什长(管十人)、百夫长(百人)、千夫长(千人)、校尉(一营之将)、左右副都尉(一府之将)、都尉(正四品,总管一府之兵)、副都督(从三品到正三品,总都督副手)、都督(从二品到正二品,相当于将军一职)、副都统(正二品到正一品,大将军)、都统(正一品,兵马大元帅)
当然,这些官阶就只是武官的官阶。赵大将军的意思是,朝中的某些官阶仍旧保留。
所有的文官官阶全都承袭前朝的。
待得重建朝廷之后,那些官阶什么的,再进一步细化。
成为四品官员的两少年,这两年间真是各有建树,他们自身家族渊源,加上有那个底子,能坐上这样的位置,倒也合情合理。
令孟戈所不能理解的是,那个余参将,现在也是个左都尉。只待得战争结束,他要是继续待在这个位置上,便也能统领一府之兵,下放到地方去为所欲为去了。
周长安跟着他,从指挥变成了校尉,权利却没改变,这一点很是令他郁闷。
当初大战打到正酣时,那是相当的混乱的。许多人便趁机立了些许不大不小的功劳。
为此,余参将(现在成为余左都尉)的那些个下属们,也或多或少的升了官。
孟戈在前方听了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之后,便带着人一次又一次的将敌军大营的草料房给烧了。
之所以烧的都是草料而不是粮食,那是因为草是战马的马粮,粮食却百姓们赖以生存的东西。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灾害战乱,粮食更是难得,孟戈一粒都不舍得浪费掉。
她只想着,等到两军对垒的时候,她带人将粮食搬回来就成。
两年,足够赵大将军收买人心的。那些想要成立新政权,却知自己没有那个能力,或是不能抗衡赵家军的识相分子,俱都已经向赵大将军投诚。
那些人就抱着某些希望,亦或是认为他们能驾驭在赵家军之上的人,依然在大宋疆土之上肆虐。
百姓们终于等到了好年景,因着有赵大将军的照应,也都种上了粮食,可谓得到了暂时的安稳。
当然,要是那些个躲在暗中窥视的所谓的山匪不那样猖狂,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