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前线南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捺钵王朝之辽圣宗最新章节!
离开府邸,韩德让先去了一趟祖庙,向暂厝在那里的老父灵柩祭拜和辞行。本来这应该是一个隆重的仪式,有丰富的祭品上供和更多的家人参加,现在也只能简略走一下过场而已。
从祖庙出来继续上路,他没有按照来时的路线原道返回,而是命车队向西折向南京城。来时为了便捷,他直接出古北口到蓟州。从古北口到南京城和到蓟州距离相等,在地图上三地几乎是一个正三角形。现在要去南京便要向正西走二百里。
这是他临时改变的计划。去南京一是可以顺便实地了解一下南北交战前线的局势。南边的宋国始终是契丹最大的敌人。其他三面的军事布局都要根据南面的战和而定。二是也可以稍稍掩人耳目,淡化家事可能引起的波澜。他这个万众瞩目的人物突然在百忙之中离开大营一两个月,这颇有些不同寻常。如果一切如计划进行,无声无息地处理了家事,还不会引起太大波澜,现在李氏出了意外,那些躲在暗处的敌人肯定会大肆根究捕风捉影推波助澜。如果此行的目的变成秘密视察南京军事,尽管不能彻底消除流言蜚语,总是多了一层让人雾里看花的迷雾。
按照契丹祖制,封疆大吏不能随便相互走访,更不能私下交结朝中大员,没有朝命即便是丞相也不能擅自跑到地方会见地方官员。可是韩德让对这一点却身不在意,别说朝命,就是密旨他也可以说有就有。
一行人中午在驿站打尖,驿丞验了德让南下时开的驿票,一通紧张忙活,让他们的人马都享受了丰盛的午餐。他们大约申时到达南京东北的拱辰门下。此时暮色开始降临,夕阳余晖下,巍峨的城墙已经半掩在阴影之中。黑森森的墙头顶端放着金辉,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城上军旗猎猎刀枪笔直,等距离站立的士兵们像一根根黑色木桩,一动不动钉在哨位上。还远不到关城的时间,城门大大地敞开,吊桥平展展铺在护城河上,一队卫兵严肃熟练地检查进出行人车马,人马车辆分左右两队,进入和离开的各走一边,一切井然有序流水般通畅。
韩匡嗣做过多年南京留守,其时德让常年在南京过着衙内的生活,可以说他对南京城比对蓟州老家更为熟悉。后来他自己还亲自做过好几年代理南京留守,并曾浴血奋战保卫这座城池。对于这座契丹第一大城他熟得不能再熟。尽管如此,他仍是被现在看到的景象所震撼。如果说南京在他们父子管理下是天下第一大繁华都市,现在这里看上去更像是天下第一大堡垒军寨。
是啊,此地已非昔日的繁华富裕的南京城,经历了高粱河战役,这里变成了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和军事前线。正想着,不觉队伍停了下来。韩德让抬头一看,惊讶地发现原本平坦通途的吊桥正在缓缓扬起,他们被隔在了护城河北岸。
一名小校跑到河对岸大声问道:
“嘿!来的是什么人?”
德让的亲兵队长拍马向前,扬声道:“韩丞相前来南京,还不快放下吊桥!”
“丞相?可有关防和官符印信?”
德让听了就是一怔,当时只想着回老家,哪里带了什么关防和印信官符。只听机敏的亲兵队长答道:
“见鬼!丞相出巡要什么关防符信,驿票行不行?”
“不行!”
“小卒子胆子不小,没有让你们留守出城十里相迎就算便宜!你个小卒居然敢拦丞相!”
“没有证明什么人也不能进!别说还有兵马,更是不行!”
“胡扯!老百姓都能进,丞相倒不行!”
“百姓出入也要有牒书。丞相出巡为什么不带符信?有人假冒怎么办。”
“放屁,人能假冒,符信关防就不能假造吗?快放下桥来,误了大事砍你的鸟头!”
“丞相随从怎么会骂人!在下是执行命令。请略等片刻,我派人去请示。”
小校挨了骂也不还嘴,仍是一脸严霜毫不通融。再看城头上,木桩般的士兵全都转过身,对着他们这队人马张弓搭箭怒目而视。
“住嘴!放肆!不许再吵。”德让大声斥责亲兵道。
冒着日落时分越来越凛冽的寒风,一行人在河边站了足足一刻钟。忽然就见暮色中的城门口闪出一彪上百名骑士,个个顶盔贯甲昂首挺胸,胯下的骏马也都雄赳赳气昂昂,姿势步调整齐一致。骑士们驰出城门分为两队,夹道中跃出一匹精健的白马,一个三十多岁黝黑精瘦的汉子骑在马背之上。他内穿黑色窄袖官袍,外披灰色毛皮斗篷,身材并不高大,但在纪律严明的士兵们拱卫下显得威武不凡。吊桥吱呀呀放下,他飞身下马,迈开双脚三步并作两步咚咚走了过来。德让在车上看见,赶紧踩凳下车,刚刚站到地上,那人已经奔到面前,像鹰一样张开双臂一把抱住他,大声说道:
“真的是丞相!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请恕休哥没能远迎,还让你们在这里吹风。快快请进。”
一边说一边放开手,后退一步就要躬身行礼。德让一把将他扶住,呵呵笑道:
“来得突兀,怪我怪我。吹吹风好,这座南京城叫你守得铁桶一般,真是令人欣慰!”
德让和休哥并肩走过吊桥,身后的马队骑士们也全都下马手持缰绳尾随而行。到了桥南,见那名小校在原地挺身立正站着,德让拍拍他的肩头,笑道:
“你做得对。韩成,过来道歉!”
小校板着脸一动不动,韩成走过来,背对着德让和休哥,朝小校拱拱手挤眉弄眼道:
“对不住了,老兄你大人大量,别和在下计较。”
“算了,一场误会而已。”耶律休哥哈哈大笑道。
这一番一汉一文一武,一个丞相一个封疆大吏,看似全无交集,却交情笃厚。耶律休哥平时不善交往,韩德让也不苟言笑,但二人一见面就像久别重逢的挚友自然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热情亲切。这其中大有来由。
他们的初识是在四年前的战场上。当时韩德让代理南京留守,遭遇宋军突然袭击,宋帝赵光义亲率举国精兵,一路势如破竹,兵临南京城下,以泰山压顶之势日夜猛攻,立定非下此城不可的决心。契丹朝廷毫无准备仓促应对,临时拼凑的几路援军都被打败,南京城如一叶孤舟摇摇欲坠。千钧一发之际,初出茅庐的耶律休哥仅率一万兵马日夜奔袭,舍生忘死突破重围,奇袭宋军中军大帐,打得赵光义身中两箭乘驴而逃,解南京之围于将破之时。当时,韩德让已经做好了殉城的准备。要是没有耶律休哥韩德让就不能活到今天。他不但感谢休哥的救命之恩,更由衷佩服休哥的勇敢忠诚和军事天才。而休哥也深为韩德让拼死保住南京城的行为所感动。不管别人怎么说,休哥都认为这位汉官是个有操守有本事,有大功于国的人。
新朝开基,韩德让成为辅政丞相,权倾天下一言九鼎。正是在他的支持下,耶律休哥才当上了南京留守。新帝登基三个多月时,南京留守荆王耶律道隐病逝。南京战略地位最重要,军队最集中,人口最多又最繁华富庶,立时成为亲贵重臣们垂涎争夺的目标。包括吴王稍和刚刚从流放地回来的宁王只没,都暗中疏通关节想要得到这块大肥肉。但韩德让力排众议提出由耶律休哥继任。当时休哥刚刚从林牙被提拔为北院大王,在南京担任南面行军都统。他虽然战功赫赫并被封了最高荣誉的于越,但毕竟只有三十四岁,在契丹的如云武将中年纪太轻,做到这一步已经有很多老将不服了。再要更进一步,担任封疆大吏中职权最重油水最大的南京留守便令朝议汹汹。韩德让在朝会上说,南京是南北大战的最前线,宋国视南京为非夺回不可的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最强的军事将领守卫南京,就不能打破宋人的痴心妄想。谁要当南京留守,必须立下军令状,下马官民上马管军,绝不丢失一寸领土。吴王、宁王本都是想去南京享福,老将们也自知打仗不如休哥,于是都不再做声。耶律休哥是个纯粹的武将,他并不在乎南京留守的权势名位,他在乎的是,作为军政权力归一的最高长官,他的战略思想就可以毫无掣肘地顺利实施,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全面部署对南边的战略策略。朝廷对每一个手握大权的武将都要有所制约,对耶律休哥也不例外,韩德让又推荐了国舅萧隗因出任南京监军。他深知这个妹夫宽和厚道的为人,这个安排就是为了不给耶律休哥造成掣肘。
这一切都使得二人的友谊变得更加笃厚。
耶律休哥不喜交接,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战痴。如果朝中无人,在勾心斗角的朝廷政治中他的才能很难施展。而韩德让虽然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太后宠信,然则作为一个汉官要在契丹人的朝廷中站住脚也不是那么容易。宠臣韩德让和战神耶律休哥的同盟加上明智太后的最高权力,形成了一个完美结合的无形铁三角。这也正是新朝得以稳固的基础。
“于越治军有方,果然名不虚传。”德让道。
进城之后德让邀请休哥坐进自己的豪华马车,休哥见德让没有骑马,便也不推让。二人并肩而坐,一起朝驿馆粼粼而去。
“丞相做过南京留守是知道的。这种百万人的前线大都市不得不严加防卫。百姓出入都要有牒书,兵士战马武器没有关防是绝不能入城的。就这样也防不胜防。那些奸细有的就是本地的商人百姓,甚至还有官员暗中通敌。除了城门还要靠城防司、各级官府大力清查,但也不可能肃清干净。就像咱们的奸细,还不是在河北、开封也有很多。丞相此来有什么事情要办?什么要事要亲自来?”
韩德让并不想刻意隐瞒,只是觉得休哥不是那种谈私事的对象,便敷衍道:
“没有什么正事,我回了一趟蓟州老家,顺便来南京看看你。我想多听你聊聊南京的局势和你的看法,书面的报告总是会有很多难以尽述的东西。”
休哥从不喜欢打听别人的私事,也从不在这些事情上用心。对于韩德让和太后的事,他从来就不认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私事只要无害公务就与他人无关,何况这件事难说还对国家有利呢。谁说太后就不能有喜欢的男人,谁说太后和丞相在一起就一定不能更好地合力谋国?听丞相这样说,他便放下不问,高兴地说道:
“我也正想向朝廷谈谈想法,丞相好像知道了似的就来了。今晚我在留守府略备薄酒,咱们好好聊聊。我派人去将国舅也请来,好不好。丞相先去驿馆歇歇,一会儿我派人来接你。”
留守府里有富丽堂皇的宴会厅,也有顶尖的乐班,可是耶律休哥不喜应酬,难得一开歌舞盛宴,这一次破例,但仍然是只启用了最小的一间餐厅。厅中一共只设了三个位子,韩德让居中,耶律休哥和萧隗因左右坐陪,每人面前一张食案。酒宴开始,按照国中通行的规矩。酒过一巡,歌舞一曲。几人饮了第一杯酒,吃了菜,耶律休哥便问德让道:
“留守府乐班大多数歌舞伎们都我被遣去民间外教坊了,只等朝廷巡游到此,再随时调进来用。今天临时宴客,没有召他们,只有剩下的不多的乐师。丞相有什么喜欢的曲子,点了让他们奏起来助助兴。”
德让摇手道:“我在这上面素来不留意,将军随便,就奏他们最熟悉的便好。”
休哥便拍了拍手,叮咚几声弦鸣,接着便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一阵脆响,一曲“秦王破阵”奏了起来。
虽然只有一人主弹,几只小琵琶伴奏,但是指法之精妙纯熟不输于宫廷教坊最红的琵琶高手,裂帛绕梁,刚柔相济,令人闻之动容。
离开府邸,韩德让先去了一趟祖庙,向暂厝在那里的老父灵柩祭拜和辞行。本来这应该是一个隆重的仪式,有丰富的祭品上供和更多的家人参加,现在也只能简略走一下过场而已。
从祖庙出来继续上路,他没有按照来时的路线原道返回,而是命车队向西折向南京城。来时为了便捷,他直接出古北口到蓟州。从古北口到南京城和到蓟州距离相等,在地图上三地几乎是一个正三角形。现在要去南京便要向正西走二百里。
这是他临时改变的计划。去南京一是可以顺便实地了解一下南北交战前线的局势。南边的宋国始终是契丹最大的敌人。其他三面的军事布局都要根据南面的战和而定。二是也可以稍稍掩人耳目,淡化家事可能引起的波澜。他这个万众瞩目的人物突然在百忙之中离开大营一两个月,这颇有些不同寻常。如果一切如计划进行,无声无息地处理了家事,还不会引起太大波澜,现在李氏出了意外,那些躲在暗处的敌人肯定会大肆根究捕风捉影推波助澜。如果此行的目的变成秘密视察南京军事,尽管不能彻底消除流言蜚语,总是多了一层让人雾里看花的迷雾。
按照契丹祖制,封疆大吏不能随便相互走访,更不能私下交结朝中大员,没有朝命即便是丞相也不能擅自跑到地方会见地方官员。可是韩德让对这一点却身不在意,别说朝命,就是密旨他也可以说有就有。
一行人中午在驿站打尖,驿丞验了德让南下时开的驿票,一通紧张忙活,让他们的人马都享受了丰盛的午餐。他们大约申时到达南京东北的拱辰门下。此时暮色开始降临,夕阳余晖下,巍峨的城墙已经半掩在阴影之中。黑森森的墙头顶端放着金辉,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城上军旗猎猎刀枪笔直,等距离站立的士兵们像一根根黑色木桩,一动不动钉在哨位上。还远不到关城的时间,城门大大地敞开,吊桥平展展铺在护城河上,一队卫兵严肃熟练地检查进出行人车马,人马车辆分左右两队,进入和离开的各走一边,一切井然有序流水般通畅。
韩匡嗣做过多年南京留守,其时德让常年在南京过着衙内的生活,可以说他对南京城比对蓟州老家更为熟悉。后来他自己还亲自做过好几年代理南京留守,并曾浴血奋战保卫这座城池。对于这座契丹第一大城他熟得不能再熟。尽管如此,他仍是被现在看到的景象所震撼。如果说南京在他们父子管理下是天下第一大繁华都市,现在这里看上去更像是天下第一大堡垒军寨。
是啊,此地已非昔日的繁华富裕的南京城,经历了高粱河战役,这里变成了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和军事前线。正想着,不觉队伍停了下来。韩德让抬头一看,惊讶地发现原本平坦通途的吊桥正在缓缓扬起,他们被隔在了护城河北岸。
一名小校跑到河对岸大声问道:
“嘿!来的是什么人?”
德让的亲兵队长拍马向前,扬声道:“韩丞相前来南京,还不快放下吊桥!”
“丞相?可有关防和官符印信?”
德让听了就是一怔,当时只想着回老家,哪里带了什么关防和印信官符。只听机敏的亲兵队长答道:
“见鬼!丞相出巡要什么关防符信,驿票行不行?”
“不行!”
“小卒子胆子不小,没有让你们留守出城十里相迎就算便宜!你个小卒居然敢拦丞相!”
“没有证明什么人也不能进!别说还有兵马,更是不行!”
“胡扯!老百姓都能进,丞相倒不行!”
“百姓出入也要有牒书。丞相出巡为什么不带符信?有人假冒怎么办。”
“放屁,人能假冒,符信关防就不能假造吗?快放下桥来,误了大事砍你的鸟头!”
“丞相随从怎么会骂人!在下是执行命令。请略等片刻,我派人去请示。”
小校挨了骂也不还嘴,仍是一脸严霜毫不通融。再看城头上,木桩般的士兵全都转过身,对着他们这队人马张弓搭箭怒目而视。
“住嘴!放肆!不许再吵。”德让大声斥责亲兵道。
冒着日落时分越来越凛冽的寒风,一行人在河边站了足足一刻钟。忽然就见暮色中的城门口闪出一彪上百名骑士,个个顶盔贯甲昂首挺胸,胯下的骏马也都雄赳赳气昂昂,姿势步调整齐一致。骑士们驰出城门分为两队,夹道中跃出一匹精健的白马,一个三十多岁黝黑精瘦的汉子骑在马背之上。他内穿黑色窄袖官袍,外披灰色毛皮斗篷,身材并不高大,但在纪律严明的士兵们拱卫下显得威武不凡。吊桥吱呀呀放下,他飞身下马,迈开双脚三步并作两步咚咚走了过来。德让在车上看见,赶紧踩凳下车,刚刚站到地上,那人已经奔到面前,像鹰一样张开双臂一把抱住他,大声说道:
“真的是丞相!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请恕休哥没能远迎,还让你们在这里吹风。快快请进。”
一边说一边放开手,后退一步就要躬身行礼。德让一把将他扶住,呵呵笑道:
“来得突兀,怪我怪我。吹吹风好,这座南京城叫你守得铁桶一般,真是令人欣慰!”
德让和休哥并肩走过吊桥,身后的马队骑士们也全都下马手持缰绳尾随而行。到了桥南,见那名小校在原地挺身立正站着,德让拍拍他的肩头,笑道:
“你做得对。韩成,过来道歉!”
小校板着脸一动不动,韩成走过来,背对着德让和休哥,朝小校拱拱手挤眉弄眼道:
“对不住了,老兄你大人大量,别和在下计较。”
“算了,一场误会而已。”耶律休哥哈哈大笑道。
这一番一汉一文一武,一个丞相一个封疆大吏,看似全无交集,却交情笃厚。耶律休哥平时不善交往,韩德让也不苟言笑,但二人一见面就像久别重逢的挚友自然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热情亲切。这其中大有来由。
他们的初识是在四年前的战场上。当时韩德让代理南京留守,遭遇宋军突然袭击,宋帝赵光义亲率举国精兵,一路势如破竹,兵临南京城下,以泰山压顶之势日夜猛攻,立定非下此城不可的决心。契丹朝廷毫无准备仓促应对,临时拼凑的几路援军都被打败,南京城如一叶孤舟摇摇欲坠。千钧一发之际,初出茅庐的耶律休哥仅率一万兵马日夜奔袭,舍生忘死突破重围,奇袭宋军中军大帐,打得赵光义身中两箭乘驴而逃,解南京之围于将破之时。当时,韩德让已经做好了殉城的准备。要是没有耶律休哥韩德让就不能活到今天。他不但感谢休哥的救命之恩,更由衷佩服休哥的勇敢忠诚和军事天才。而休哥也深为韩德让拼死保住南京城的行为所感动。不管别人怎么说,休哥都认为这位汉官是个有操守有本事,有大功于国的人。
新朝开基,韩德让成为辅政丞相,权倾天下一言九鼎。正是在他的支持下,耶律休哥才当上了南京留守。新帝登基三个多月时,南京留守荆王耶律道隐病逝。南京战略地位最重要,军队最集中,人口最多又最繁华富庶,立时成为亲贵重臣们垂涎争夺的目标。包括吴王稍和刚刚从流放地回来的宁王只没,都暗中疏通关节想要得到这块大肥肉。但韩德让力排众议提出由耶律休哥继任。当时休哥刚刚从林牙被提拔为北院大王,在南京担任南面行军都统。他虽然战功赫赫并被封了最高荣誉的于越,但毕竟只有三十四岁,在契丹的如云武将中年纪太轻,做到这一步已经有很多老将不服了。再要更进一步,担任封疆大吏中职权最重油水最大的南京留守便令朝议汹汹。韩德让在朝会上说,南京是南北大战的最前线,宋国视南京为非夺回不可的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最强的军事将领守卫南京,就不能打破宋人的痴心妄想。谁要当南京留守,必须立下军令状,下马官民上马管军,绝不丢失一寸领土。吴王、宁王本都是想去南京享福,老将们也自知打仗不如休哥,于是都不再做声。耶律休哥是个纯粹的武将,他并不在乎南京留守的权势名位,他在乎的是,作为军政权力归一的最高长官,他的战略思想就可以毫无掣肘地顺利实施,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全面部署对南边的战略策略。朝廷对每一个手握大权的武将都要有所制约,对耶律休哥也不例外,韩德让又推荐了国舅萧隗因出任南京监军。他深知这个妹夫宽和厚道的为人,这个安排就是为了不给耶律休哥造成掣肘。
这一切都使得二人的友谊变得更加笃厚。
耶律休哥不喜交接,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战痴。如果朝中无人,在勾心斗角的朝廷政治中他的才能很难施展。而韩德让虽然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太后宠信,然则作为一个汉官要在契丹人的朝廷中站住脚也不是那么容易。宠臣韩德让和战神耶律休哥的同盟加上明智太后的最高权力,形成了一个完美结合的无形铁三角。这也正是新朝得以稳固的基础。
“于越治军有方,果然名不虚传。”德让道。
进城之后德让邀请休哥坐进自己的豪华马车,休哥见德让没有骑马,便也不推让。二人并肩而坐,一起朝驿馆粼粼而去。
“丞相做过南京留守是知道的。这种百万人的前线大都市不得不严加防卫。百姓出入都要有牒书,兵士战马武器没有关防是绝不能入城的。就这样也防不胜防。那些奸细有的就是本地的商人百姓,甚至还有官员暗中通敌。除了城门还要靠城防司、各级官府大力清查,但也不可能肃清干净。就像咱们的奸细,还不是在河北、开封也有很多。丞相此来有什么事情要办?什么要事要亲自来?”
韩德让并不想刻意隐瞒,只是觉得休哥不是那种谈私事的对象,便敷衍道:
“没有什么正事,我回了一趟蓟州老家,顺便来南京看看你。我想多听你聊聊南京的局势和你的看法,书面的报告总是会有很多难以尽述的东西。”
休哥从不喜欢打听别人的私事,也从不在这些事情上用心。对于韩德让和太后的事,他从来就不认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私事只要无害公务就与他人无关,何况这件事难说还对国家有利呢。谁说太后就不能有喜欢的男人,谁说太后和丞相在一起就一定不能更好地合力谋国?听丞相这样说,他便放下不问,高兴地说道:
“我也正想向朝廷谈谈想法,丞相好像知道了似的就来了。今晚我在留守府略备薄酒,咱们好好聊聊。我派人去将国舅也请来,好不好。丞相先去驿馆歇歇,一会儿我派人来接你。”
留守府里有富丽堂皇的宴会厅,也有顶尖的乐班,可是耶律休哥不喜应酬,难得一开歌舞盛宴,这一次破例,但仍然是只启用了最小的一间餐厅。厅中一共只设了三个位子,韩德让居中,耶律休哥和萧隗因左右坐陪,每人面前一张食案。酒宴开始,按照国中通行的规矩。酒过一巡,歌舞一曲。几人饮了第一杯酒,吃了菜,耶律休哥便问德让道:
“留守府乐班大多数歌舞伎们都我被遣去民间外教坊了,只等朝廷巡游到此,再随时调进来用。今天临时宴客,没有召他们,只有剩下的不多的乐师。丞相有什么喜欢的曲子,点了让他们奏起来助助兴。”
德让摇手道:“我在这上面素来不留意,将军随便,就奏他们最熟悉的便好。”
休哥便拍了拍手,叮咚几声弦鸣,接着便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一阵脆响,一曲“秦王破阵”奏了起来。
虽然只有一人主弹,几只小琵琶伴奏,但是指法之精妙纯熟不输于宫廷教坊最红的琵琶高手,裂帛绕梁,刚柔相济,令人闻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