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抗倭大任1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寒门皇帝最新章节!
“哦,照乐巡检这么说,想必乐巡检定有良策了?”韩县令见乐文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倒是有些好奇了起来。
“属下不才,大人只需给属下三个月的时间,属下定然会为大人训练一支强健的军队。”乐文自信的说道。
“乐巡检既然这么有信心,那本县就等你的好消息喽!”
韩县令把县内的大小官吏都与乐文互相认识了一番,便把县衙里的军事力量,一队没受过训练,无组织纪律的衙役交给了乐文。
这一队衙役,只有十人,加上他刚好十一人,要是踢足球的话,倒是刚好。
而这么一支队伍,要是去打倭寇,想必除了乐文有可能会侥幸生还,其余人恐怕都要人头落地吧。
明军赤体赴敌,身无甲胄之蔽,而当惯战必死之寇,手无素习之艺,而较精熟巧之技;行无赍裹,食无炊爨,战无号令,围无营壁。
也就是说,明军士兵都是穿布衣,没有受过训练,根本无后勤,甚至无组织纪律。这是什么,民兵。根本不是正规军。这样一伙人都不能叫军队。倭寇有甲,不惧长枪戳两下子,三崩两跳硬冲进来,没有盔甲,碰到倭刀当然是一挥两段,一刺俩洞。
倭寇都是老游击队员,中国历朝中原王朝,最能打仗的军队全部属在北方,因为要抵御野蛮的游牧民族。而到了明代最尴尬,北方的蒙古人依然虎视眈眈,南方却后院起火。
倭寇所到之处,犹如无人之境,一路破城入郡,江南繁富之区,多被洗劫。仅仅昆山县城,被烧了房屋2万余间,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
有个昆山秀才郑若曾,他精心编撰了一本明代抵御倭寇的军事百科类书籍《筹海图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倭寇资料。
书中,他对倭寇上岸后的行动有着详细描写:
“贼每日鸡鸣起,蟠地会食。食毕,倭酋据高坐,众皆听令。挟册展视,今日劫某处,某为长,某为队。队不过三十人。每队相去一二里,吹海螺为号,相闻即合救援。亦有二三人一队者,舞刀横行,人望之股栗远避,延颈授首。薄暮即返,各献其所劫财物,毋敢匿。倭酋较其多寡而赢缩之。每掳妇女,夜必酒色酣睡。劫掠将终,纵之以焚,烟焰烛天,人方畏其酷烈,而贼则抽去矣。”
晨起昏归,分队而行,海螺为号,互相救援,分工明确,纪律严明——真不能小视这些异国强盗!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要打倭寇,就首先要了解倭寇,找到倭寇的弱点,才好下手。
武士刀被称为十大名刀之首,也是世界十大武器之一,和世界知名的枪炮并列。武士刀以其优良的性能在世界冷兵器中占有绝对地位并享有最好的口碑和名誉。
第一,倭寇的刀,长约五尺,锋利异常。
第二,倭寇刀术,善于腾跃,动作势大力沉。
先从倭寇的刀来分析,倭刀在明代是很时髦的商品,其做工精良,形式美观,远胜国内一些手工作坊打制的兵器,当然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在明代的小说中,倭刀被描述成杀人越活的必备利器。
倭刀的制作工艺一般是结构上是包钢和夹钢,钢材上在刀口部分使用反复折叠锻打的高碳钢,在折叠锻打的过程中,形成了有名的“远山十二峰”那样的曲线刀纹,刀脊使用韧性较强的低碳钢。
一把刀的制作周期达到了半年,多的甚至3到5年。所以打出的刀坚固锋利。而非明军的粗制滥造的铁匠手艺可以匹敌。
倭寇的缺点在于,倭刀过于狭窄,包钢夹钢工艺在明代依旧存在,但是这种工艺无法满足明朝军队几百万人的大规模作战需要,所以不可能全面装备到部队。明代有人提出过试用熟铁棍与倭寇交战,用以摧毁倭刀,这是一种经济战的打法。
再说倭寇的刀术,日本的双手刀术其实差不多来自于唐朝的刀术,早在魏晋时代,中国就流行了一种双手刀术。
这种刀术完全是战场上总结出来的,威力奇大,动作剧烈,每刀发动全身之力必须一刀取对方性命。唐朝很多名将都善使双手刀。
日本很好的继承了这种刀术,并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新和改良。我们在明代的单刀法选里面还能看见这种刀术,从抽刀术(太刀很长,所以一定要快的抽刀),到大辟刀术(威力巨大,这招在后来抗战电影里经常看到),转刀术(这招是用于被敌人围攻,以身带刀旋转一周,使敌身腰皆断),腾跃刀术,都能清楚的看到这些典型的倭刀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戚继光得到那本倭刀谱《隐流之目录》,编制辛酉刀法用以训练士兵开始,中国传统的刀术差不多就被全盘否定了。
直到后来传统刀术和日本刀术逐渐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双手刀术。这是后话。
从技术上说,倭寇和倭刀术是非常凶狠凌厉的,但是明军的失败,技术只是一种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战术问题,倭寇说到底不是严格训练,有明确战略的机动军队,还是一只以战养战,作战混乱,装备不一,训练不齐的强盗。
而明军同时也是疏于训练,技术战术不搭配,一般明军与倭寇交战时的场景就是,两方同样气势汹汹同样混乱不堪冲上前去,为首的几名明军被为首的倭寇斩杀之后,剩余的明军大为惊惧,往往就抛掉兵器,一哄而散,任由倭寇抢劫。
曾经有明军军官调集火器军想把倭寇一举歼灭,但是火器装填速度过慢,加上兵种之间协调不力,冷兵器兵无法保护好火器兵。在第一轮射击之后,就被倭寇冲进火枪阵里屠杀。
江南的水网地形又把火枪阵切割成小阵,对作战更为不利。
然而,乐文却知道如果用竹子作为武器,是可以有效的成为武士刀的克星。
这就是后来戚继光发明的狼筅,还有戚继光专门组织训练的狼筅兵。
不过谁让乐文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和倭寇作斗争呢,现在也只不过是1510年,而戚继光在1528年才出生,要等戚继光来和他一起消灭倭寇,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那么现在就由乐文接受抗倭大任吧。
“哦,照乐巡检这么说,想必乐巡检定有良策了?”韩县令见乐文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倒是有些好奇了起来。
“属下不才,大人只需给属下三个月的时间,属下定然会为大人训练一支强健的军队。”乐文自信的说道。
“乐巡检既然这么有信心,那本县就等你的好消息喽!”
韩县令把县内的大小官吏都与乐文互相认识了一番,便把县衙里的军事力量,一队没受过训练,无组织纪律的衙役交给了乐文。
这一队衙役,只有十人,加上他刚好十一人,要是踢足球的话,倒是刚好。
而这么一支队伍,要是去打倭寇,想必除了乐文有可能会侥幸生还,其余人恐怕都要人头落地吧。
明军赤体赴敌,身无甲胄之蔽,而当惯战必死之寇,手无素习之艺,而较精熟巧之技;行无赍裹,食无炊爨,战无号令,围无营壁。
也就是说,明军士兵都是穿布衣,没有受过训练,根本无后勤,甚至无组织纪律。这是什么,民兵。根本不是正规军。这样一伙人都不能叫军队。倭寇有甲,不惧长枪戳两下子,三崩两跳硬冲进来,没有盔甲,碰到倭刀当然是一挥两段,一刺俩洞。
倭寇都是老游击队员,中国历朝中原王朝,最能打仗的军队全部属在北方,因为要抵御野蛮的游牧民族。而到了明代最尴尬,北方的蒙古人依然虎视眈眈,南方却后院起火。
倭寇所到之处,犹如无人之境,一路破城入郡,江南繁富之区,多被洗劫。仅仅昆山县城,被烧了房屋2万余间,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
有个昆山秀才郑若曾,他精心编撰了一本明代抵御倭寇的军事百科类书籍《筹海图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倭寇资料。
书中,他对倭寇上岸后的行动有着详细描写:
“贼每日鸡鸣起,蟠地会食。食毕,倭酋据高坐,众皆听令。挟册展视,今日劫某处,某为长,某为队。队不过三十人。每队相去一二里,吹海螺为号,相闻即合救援。亦有二三人一队者,舞刀横行,人望之股栗远避,延颈授首。薄暮即返,各献其所劫财物,毋敢匿。倭酋较其多寡而赢缩之。每掳妇女,夜必酒色酣睡。劫掠将终,纵之以焚,烟焰烛天,人方畏其酷烈,而贼则抽去矣。”
晨起昏归,分队而行,海螺为号,互相救援,分工明确,纪律严明——真不能小视这些异国强盗!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要打倭寇,就首先要了解倭寇,找到倭寇的弱点,才好下手。
武士刀被称为十大名刀之首,也是世界十大武器之一,和世界知名的枪炮并列。武士刀以其优良的性能在世界冷兵器中占有绝对地位并享有最好的口碑和名誉。
第一,倭寇的刀,长约五尺,锋利异常。
第二,倭寇刀术,善于腾跃,动作势大力沉。
先从倭寇的刀来分析,倭刀在明代是很时髦的商品,其做工精良,形式美观,远胜国内一些手工作坊打制的兵器,当然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在明代的小说中,倭刀被描述成杀人越活的必备利器。
倭刀的制作工艺一般是结构上是包钢和夹钢,钢材上在刀口部分使用反复折叠锻打的高碳钢,在折叠锻打的过程中,形成了有名的“远山十二峰”那样的曲线刀纹,刀脊使用韧性较强的低碳钢。
一把刀的制作周期达到了半年,多的甚至3到5年。所以打出的刀坚固锋利。而非明军的粗制滥造的铁匠手艺可以匹敌。
倭寇的缺点在于,倭刀过于狭窄,包钢夹钢工艺在明代依旧存在,但是这种工艺无法满足明朝军队几百万人的大规模作战需要,所以不可能全面装备到部队。明代有人提出过试用熟铁棍与倭寇交战,用以摧毁倭刀,这是一种经济战的打法。
再说倭寇的刀术,日本的双手刀术其实差不多来自于唐朝的刀术,早在魏晋时代,中国就流行了一种双手刀术。
这种刀术完全是战场上总结出来的,威力奇大,动作剧烈,每刀发动全身之力必须一刀取对方性命。唐朝很多名将都善使双手刀。
日本很好的继承了这种刀术,并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新和改良。我们在明代的单刀法选里面还能看见这种刀术,从抽刀术(太刀很长,所以一定要快的抽刀),到大辟刀术(威力巨大,这招在后来抗战电影里经常看到),转刀术(这招是用于被敌人围攻,以身带刀旋转一周,使敌身腰皆断),腾跃刀术,都能清楚的看到这些典型的倭刀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戚继光得到那本倭刀谱《隐流之目录》,编制辛酉刀法用以训练士兵开始,中国传统的刀术差不多就被全盘否定了。
直到后来传统刀术和日本刀术逐渐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双手刀术。这是后话。
从技术上说,倭寇和倭刀术是非常凶狠凌厉的,但是明军的失败,技术只是一种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战术问题,倭寇说到底不是严格训练,有明确战略的机动军队,还是一只以战养战,作战混乱,装备不一,训练不齐的强盗。
而明军同时也是疏于训练,技术战术不搭配,一般明军与倭寇交战时的场景就是,两方同样气势汹汹同样混乱不堪冲上前去,为首的几名明军被为首的倭寇斩杀之后,剩余的明军大为惊惧,往往就抛掉兵器,一哄而散,任由倭寇抢劫。
曾经有明军军官调集火器军想把倭寇一举歼灭,但是火器装填速度过慢,加上兵种之间协调不力,冷兵器兵无法保护好火器兵。在第一轮射击之后,就被倭寇冲进火枪阵里屠杀。
江南的水网地形又把火枪阵切割成小阵,对作战更为不利。
然而,乐文却知道如果用竹子作为武器,是可以有效的成为武士刀的克星。
这就是后来戚继光发明的狼筅,还有戚继光专门组织训练的狼筅兵。
不过谁让乐文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和倭寇作斗争呢,现在也只不过是1510年,而戚继光在1528年才出生,要等戚继光来和他一起消灭倭寇,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那么现在就由乐文接受抗倭大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