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构陷?有鬼?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寡人无疾最新章节!
皇商之制曾一度被废掉过,而且没有皇商在的几十年间,民间也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刘未不相信商人,商人的地位也就一直不是很高。
到了刘凌之时,商人们终于看到了出头的希望,几乎是倾家荡产的赔本赚吆喝,但凡平抑物价、经营皇产、资助粮草,从不落于人后,刘凌的内库几乎从没有操心过,可上次盘点内帑,比起成帝之时,已经翻了三倍。
这湖州黄家,是南方地区最大的粮商,平日里声誉极好,刘凌也见过黄家那位当家人黄本厚,长得老实巴交,个子也不高,看起来像是农人多过商人。据当地官员所述,这位黄家的当家人也确实最爱泡在田地里,当地有不少农具,都是他改进后送给当地农民使用的。
即使在那么多商贾之中,他也算是特别出众的,青州兵祸,黄家一人就出了八万石粮食赈济灾民,这八万石粮食顶的上周围几州开仓之粮的总数,刘凌那时候甚至想赐个虚职给他,若不是戴勇和庄骏两位宰相都不同意,恐怕黄家现在已经入了官身了。
所以湖州黄家被牵扯进这件事情里,刘凌的脸色才会如此难看。
皇商之制是他顶着压力好不容易重新恢复的,这时候出了错,罚重了,全天下的商人不免又要灰心,日后再有赈济百姓、劳军抚民的事情,怕是没有多少商人敢再伸这个头;
可要罚轻了,又如何对得起那么多可能因为蝗灾家破人亡的百姓?
王七也是和刘凌想到同样的事情才心中不安。
“黄家曾派人去看过地里的情况,不见得就是和那无为教有关。”她斟酌了一会儿,“青州那地界那么乱,流民里混入几个方家余孽也未可知,说不定有可能是有心之人的奸计,想要让陛下自乱阵脚,搅起内斗。”
“即便不是方家余孽,也有可能是其他人的构陷之举。”
王七中肯地劝谏。
刘凌一怔。
“陛下可能不知道,商人和商人之间也有同行相忌一说,黄家四代经营粮行,又都从未劣迹,湖州、钱塘一代,农户皆以身为黄家佃户为荣,像这样的商人,一旦领了皇商,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粮商能够抗衡。而黄家钱多势大,黄本厚一心想要将家人抬入官身,已经不吝惜钱财了,但凡有灾祸出现,何处粮价暴涨,他一抛出家中存粮,那处粮商就要跟着一起降价,否则日后就不要做这门生意了……”
得罪了最大的粮商,还想做粮食生意,无疑是痴人说梦。
“他家粮多,这么做是为了得到圣眷,自是无所谓自身的损失,可很多粮商是要养家糊口做生意的,他们心中也惧怕黄家不管不顾只为名声和功劳,却断了他们的财路,时日一久,黄本厚已经挡了不少人的路,结了不少同行的仇。”
“商人之间的争斗,大多是不见血的,而且由于商人地位低微、能动用的只有钱财,大部分时候用的都是借刀杀人的借势之道。这样行事,既扫清了障碍,手上又干干净净。只是被斗倒的人家,无一不是家破人亡,连根都不剩,概因站得高的跌的就狠,富贾一旦出事,人人都想分杯羹,自是墙倒众人推,没罪也要硬定个罪名。”
王七苦笑。
“所以但凡能用‘巨贾’来形容的商人,必定不敢为恶,就算为恶,也不会做的这么明显,谁都知道他们落了个把柄出去会怎样。”
刘凌也曾听王姬说过不少“生意经”,可她会的大多是如何计算做账,真正的“商战”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商人的明刀暗箭更是从未和刘凌说过,此时乍闻王七说起商人之间不见血的争斗,渐渐就陷入了深思之中。
恵帝之时,朝廷就已经见识到了商人一旦利用好了的作用,商人虽趋利,可利益积累到一定地步,就会明白比起钱来,有一种东西更加重要。
金钱是花不尽的流水,可权利才是永远不倒的基石。
恵帝之时,皇商一任四年,四年之中也有考核,但总数总是十七位或十八位,采办宫中朝中所需的只有八位,不会再多,是以天下商人为了得到皇商之位改变出身,几乎是用尽浑身解数,想来当年商人之间的内斗,比如今王七说的更加残酷。
正因为恵帝的制度有例可循,所以先帝复用皇商之制时启用的也是恵帝时期的那一套办法,只不过他知道皇商不用已经久矣,所以前几年只是委任,有三年的“考核期”,其中所交的“保金”更是数额巨大。
后来刘凌即位,委任再延,如今算来,最初的一批“委任皇商”已经到了“委任”期满的时候,若不是如此,黄家也不会下这大血本,直接捐给朝廷八万石粮食。
这可不比以前,现在到处都是缺粮的时候,八万石可不是小数目!
“所以,你觉得是构陷?”
刘凌皱起眉头。
“小人不能肯定,但事关重大,多查一查也是好的。商人难为,尤其黄本厚名声不坏,若中了奸人的计策寒了忠良之心,岂不是憾事?”
王七回答的很是慎重。
“也许并非构陷,只是恰巧揭了出来。”
但凡世人,总觉得为富必定不仁,就算是施了些恩惠,也是假仁假义,或是另有所图,恵帝、刘未、刘凌会用皇商,已经算是开明的君王,可若说对商人的印象有什么改变,却是不然。
可王七不同,王七从小生活在巨贾之家,见过家人当年富甲天下却战战兢兢度日,即便是送姐姐入宫也不敢大张旗鼓地带东西进去,反倒是费尽心思打造了一堆可以隐匿财帛的物件,就是怕家中的金钱让姐姐招祸。
商人赚得多,跌的也快,黄本厚家能富四代,必定不会比王家眼界差多少,所以王七直觉才觉得有可能是构陷。
可能做粮草生意的,必定背后有强有力的靠山,黄家这么多年来顺风顺水,若说曾经有方家在背后撑腰也不是没有可能,王七不敢将话说的太死。
刘凌又问了王七几个关于黄家的问题,知道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便和她说道:“朕之前已经请了王太妃到前面来,你去小书房等会儿,见见王太妃吧。她很是想念家人,应当是想要出宫去了,你和她聊聊,若是你那可去,便给她一个准信,免得她患得患失……”
王七没想到皇帝竟然会说这个,顿时愣住,之后陷入狂喜。
“陛下,陛下厚德!”她如今已经年过四十,可依旧激动地跪倒在地,给刘凌磕了好几个响头。
“家姐一生命运多舛,小人蒙陛下深恩,在外面也算挣的诺大家产,可却没让家姐享过福,如今陛下愿意放家姐出宫,王家必铭记陛下的大恩大德,日后为国效力……”
“好了好了,朕不是要听你这些才让你去见王太妃的。”刘凌哭笑不得地打断了她的一番话。
“朕小时候才是受了王太妃的深恩,如不是她散尽家底让朕吃饱穿暖,朕现在恐怕都已经饿死了。你毕竟是男人打扮,去后宫不方便,也不宜在宫中久留,速去速回,别把时间浪费在朕这吧!”
“是,小人这就去!”
王七爬起身,抹了抹眼泪,退身出殿,很快就没了脚步之声。
刘凌立在殿中,一声长叹。
“是另有隐情,还是真的有谋反之心?”
***
梁州府。
“是另有隐情,还是真的有谋反之心?”
戴执看着手中青州所谓的“受灾商人”所录的“证词”,不由得喃喃自语。
照理来说,他是奉命灭蝗的官员,这种事情归不得他管,可如今这“无为教”似乎发展的很快,如果不断了其背后扶持的根本,任由他们这么发展下去,怕是到处都是阻力,灭蝗之路更加艰难。
他是“御使”,有“便宜行事”之权,若置之不理,在陛下面前也难留下什么好印象了。
只是如今田匡一心一意去采买鸭鹅,试验陛下所说的“以物灭物”之法,其余的官员大多是年轻精干的官员,干劲有余,城府经验不足,真要拿来用,戴执自己也不放心。
他想了一会儿,命人去将此地的主簿江令召来。
说起江令,居然还是他那亲家、已故江相的远房族人,若轮起辈分,和他儿子刚定下亲事的江家女乃是同辈,只是不同支罢了。
这江令也是得过功名的正儿八经读书人,原本得了家中族叔的照拂谋个县令并不为过,只是他寡母性子执拗,不愿意儿子仰人鼻息得人恩惠,只让他自己凭本事去谋官,可他出仕的时候正是吏部权柄最盛之时,一没走门路二没有财帛动人,江令能谋到什么好缺可想而知。
能得个官职,都是吏部看在他姓江的面子上,不愿做的太过。
他混了这么多年爬到主簿之位,辅佐梁州刺史参机要、领府事,也有一部分是占了姓“江”的好处,毕竟梁州周边的豫州、雍州都有江家子弟任地方官员,来往也多有方便。
后来江家大员因江公之死齐齐丁忧,这江令并非直系,不在五服之内,倒没有丁忧回去,只是没了种种关系,梁州刺史没了忌惮,用起他来几乎像是在用管家,所以他才三十多岁正当壮年的年纪,两鬓竟因操心有了斑白,皮肤也晒得漆黑粗糙,没有当年“少年得意”时的神采。
可也因为如此,说起梁州地方上的事情,江令劳心劳力最是了解,这消息又是江令探来,自然问他最是方便。
听到戴执问起此时,江令也不敢怠慢,小心回答:“这件事,若真论起来,还真不是下官查到的,而是刺史身边另一位主簿余主簿无意中所说,只是下官当时记在了心上,事后又去探了那几个青州的流民,得知他们的身份确实是青州的粮商无误,才让他们录了口供,以免日后又有抵赖。”
“那时,青州大量灾民涌入,余主簿负责安置灾民,下官负责筹措赈灾之物,但凡在梁州有关系或自身有些家底的,都不愿意被安置在城外……”
他仔细回想了:“那几个青州商人便是自身还有些家底的,也不知怎么寻上了余主簿的关系,入了城被安置,有一日余主簿和下官吃酒,说起那几个流民说,当时曾有打着粮商名号的人来青州收粮卖粮,在田地里绕了许久,怕是那时候已经看出地底有虫卵或是跳蝻,只是没提,如果那时候提了,也许没有这么大的灾祸。”
戴执不知其中还有这样的原委,点了点头,心中更有了其他想法。
“余主簿说起这事只是当个新鲜,毕竟蝗灾都已经发生了,青州也早就被蝗虫啃得不成样,下官心里却总放不下此事,后来又借‘赈灾’的事情立了立威,和他们搭上了话……”
江令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戴执也笑笑。
这种官场上的手段,无非就是敲诈和示好并行,大家都心照不宣。
“他们自己便是做粮商生意的,那时候青州赤地千里,他们有意走别地粮商的路子离开青州,还特意去拜访过,结果一看,这家粮商派来的管事不是别人,竟是鼎鼎有名的黄家粮行在外的一位小管事,当年他们在湖州拜见黄本厚时,曾有一面之缘。”
江令叹了口气。
“下官对黄家也有所耳闻,心中实在不相信这事,便慢慢去查黄家历年来在青州、梁州收粮的情况,才发现黄家在青州从来只售粮,极少收粮,在梁州也是如此。”
“售粮价格也是极低,似是平抑物价,可有近半,却进了几个固定的粮行里。这几家固定粮行的掌柜……”
“如今是无为教最有势力的信徒。”
皇商之制曾一度被废掉过,而且没有皇商在的几十年间,民间也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刘未不相信商人,商人的地位也就一直不是很高。
到了刘凌之时,商人们终于看到了出头的希望,几乎是倾家荡产的赔本赚吆喝,但凡平抑物价、经营皇产、资助粮草,从不落于人后,刘凌的内库几乎从没有操心过,可上次盘点内帑,比起成帝之时,已经翻了三倍。
这湖州黄家,是南方地区最大的粮商,平日里声誉极好,刘凌也见过黄家那位当家人黄本厚,长得老实巴交,个子也不高,看起来像是农人多过商人。据当地官员所述,这位黄家的当家人也确实最爱泡在田地里,当地有不少农具,都是他改进后送给当地农民使用的。
即使在那么多商贾之中,他也算是特别出众的,青州兵祸,黄家一人就出了八万石粮食赈济灾民,这八万石粮食顶的上周围几州开仓之粮的总数,刘凌那时候甚至想赐个虚职给他,若不是戴勇和庄骏两位宰相都不同意,恐怕黄家现在已经入了官身了。
所以湖州黄家被牵扯进这件事情里,刘凌的脸色才会如此难看。
皇商之制是他顶着压力好不容易重新恢复的,这时候出了错,罚重了,全天下的商人不免又要灰心,日后再有赈济百姓、劳军抚民的事情,怕是没有多少商人敢再伸这个头;
可要罚轻了,又如何对得起那么多可能因为蝗灾家破人亡的百姓?
王七也是和刘凌想到同样的事情才心中不安。
“黄家曾派人去看过地里的情况,不见得就是和那无为教有关。”她斟酌了一会儿,“青州那地界那么乱,流民里混入几个方家余孽也未可知,说不定有可能是有心之人的奸计,想要让陛下自乱阵脚,搅起内斗。”
“即便不是方家余孽,也有可能是其他人的构陷之举。”
王七中肯地劝谏。
刘凌一怔。
“陛下可能不知道,商人和商人之间也有同行相忌一说,黄家四代经营粮行,又都从未劣迹,湖州、钱塘一代,农户皆以身为黄家佃户为荣,像这样的商人,一旦领了皇商,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粮商能够抗衡。而黄家钱多势大,黄本厚一心想要将家人抬入官身,已经不吝惜钱财了,但凡有灾祸出现,何处粮价暴涨,他一抛出家中存粮,那处粮商就要跟着一起降价,否则日后就不要做这门生意了……”
得罪了最大的粮商,还想做粮食生意,无疑是痴人说梦。
“他家粮多,这么做是为了得到圣眷,自是无所谓自身的损失,可很多粮商是要养家糊口做生意的,他们心中也惧怕黄家不管不顾只为名声和功劳,却断了他们的财路,时日一久,黄本厚已经挡了不少人的路,结了不少同行的仇。”
“商人之间的争斗,大多是不见血的,而且由于商人地位低微、能动用的只有钱财,大部分时候用的都是借刀杀人的借势之道。这样行事,既扫清了障碍,手上又干干净净。只是被斗倒的人家,无一不是家破人亡,连根都不剩,概因站得高的跌的就狠,富贾一旦出事,人人都想分杯羹,自是墙倒众人推,没罪也要硬定个罪名。”
王七苦笑。
“所以但凡能用‘巨贾’来形容的商人,必定不敢为恶,就算为恶,也不会做的这么明显,谁都知道他们落了个把柄出去会怎样。”
刘凌也曾听王姬说过不少“生意经”,可她会的大多是如何计算做账,真正的“商战”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商人的明刀暗箭更是从未和刘凌说过,此时乍闻王七说起商人之间不见血的争斗,渐渐就陷入了深思之中。
恵帝之时,朝廷就已经见识到了商人一旦利用好了的作用,商人虽趋利,可利益积累到一定地步,就会明白比起钱来,有一种东西更加重要。
金钱是花不尽的流水,可权利才是永远不倒的基石。
恵帝之时,皇商一任四年,四年之中也有考核,但总数总是十七位或十八位,采办宫中朝中所需的只有八位,不会再多,是以天下商人为了得到皇商之位改变出身,几乎是用尽浑身解数,想来当年商人之间的内斗,比如今王七说的更加残酷。
正因为恵帝的制度有例可循,所以先帝复用皇商之制时启用的也是恵帝时期的那一套办法,只不过他知道皇商不用已经久矣,所以前几年只是委任,有三年的“考核期”,其中所交的“保金”更是数额巨大。
后来刘凌即位,委任再延,如今算来,最初的一批“委任皇商”已经到了“委任”期满的时候,若不是如此,黄家也不会下这大血本,直接捐给朝廷八万石粮食。
这可不比以前,现在到处都是缺粮的时候,八万石可不是小数目!
“所以,你觉得是构陷?”
刘凌皱起眉头。
“小人不能肯定,但事关重大,多查一查也是好的。商人难为,尤其黄本厚名声不坏,若中了奸人的计策寒了忠良之心,岂不是憾事?”
王七回答的很是慎重。
“也许并非构陷,只是恰巧揭了出来。”
但凡世人,总觉得为富必定不仁,就算是施了些恩惠,也是假仁假义,或是另有所图,恵帝、刘未、刘凌会用皇商,已经算是开明的君王,可若说对商人的印象有什么改变,却是不然。
可王七不同,王七从小生活在巨贾之家,见过家人当年富甲天下却战战兢兢度日,即便是送姐姐入宫也不敢大张旗鼓地带东西进去,反倒是费尽心思打造了一堆可以隐匿财帛的物件,就是怕家中的金钱让姐姐招祸。
商人赚得多,跌的也快,黄本厚家能富四代,必定不会比王家眼界差多少,所以王七直觉才觉得有可能是构陷。
可能做粮草生意的,必定背后有强有力的靠山,黄家这么多年来顺风顺水,若说曾经有方家在背后撑腰也不是没有可能,王七不敢将话说的太死。
刘凌又问了王七几个关于黄家的问题,知道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便和她说道:“朕之前已经请了王太妃到前面来,你去小书房等会儿,见见王太妃吧。她很是想念家人,应当是想要出宫去了,你和她聊聊,若是你那可去,便给她一个准信,免得她患得患失……”
王七没想到皇帝竟然会说这个,顿时愣住,之后陷入狂喜。
“陛下,陛下厚德!”她如今已经年过四十,可依旧激动地跪倒在地,给刘凌磕了好几个响头。
“家姐一生命运多舛,小人蒙陛下深恩,在外面也算挣的诺大家产,可却没让家姐享过福,如今陛下愿意放家姐出宫,王家必铭记陛下的大恩大德,日后为国效力……”
“好了好了,朕不是要听你这些才让你去见王太妃的。”刘凌哭笑不得地打断了她的一番话。
“朕小时候才是受了王太妃的深恩,如不是她散尽家底让朕吃饱穿暖,朕现在恐怕都已经饿死了。你毕竟是男人打扮,去后宫不方便,也不宜在宫中久留,速去速回,别把时间浪费在朕这吧!”
“是,小人这就去!”
王七爬起身,抹了抹眼泪,退身出殿,很快就没了脚步之声。
刘凌立在殿中,一声长叹。
“是另有隐情,还是真的有谋反之心?”
***
梁州府。
“是另有隐情,还是真的有谋反之心?”
戴执看着手中青州所谓的“受灾商人”所录的“证词”,不由得喃喃自语。
照理来说,他是奉命灭蝗的官员,这种事情归不得他管,可如今这“无为教”似乎发展的很快,如果不断了其背后扶持的根本,任由他们这么发展下去,怕是到处都是阻力,灭蝗之路更加艰难。
他是“御使”,有“便宜行事”之权,若置之不理,在陛下面前也难留下什么好印象了。
只是如今田匡一心一意去采买鸭鹅,试验陛下所说的“以物灭物”之法,其余的官员大多是年轻精干的官员,干劲有余,城府经验不足,真要拿来用,戴执自己也不放心。
他想了一会儿,命人去将此地的主簿江令召来。
说起江令,居然还是他那亲家、已故江相的远房族人,若轮起辈分,和他儿子刚定下亲事的江家女乃是同辈,只是不同支罢了。
这江令也是得过功名的正儿八经读书人,原本得了家中族叔的照拂谋个县令并不为过,只是他寡母性子执拗,不愿意儿子仰人鼻息得人恩惠,只让他自己凭本事去谋官,可他出仕的时候正是吏部权柄最盛之时,一没走门路二没有财帛动人,江令能谋到什么好缺可想而知。
能得个官职,都是吏部看在他姓江的面子上,不愿做的太过。
他混了这么多年爬到主簿之位,辅佐梁州刺史参机要、领府事,也有一部分是占了姓“江”的好处,毕竟梁州周边的豫州、雍州都有江家子弟任地方官员,来往也多有方便。
后来江家大员因江公之死齐齐丁忧,这江令并非直系,不在五服之内,倒没有丁忧回去,只是没了种种关系,梁州刺史没了忌惮,用起他来几乎像是在用管家,所以他才三十多岁正当壮年的年纪,两鬓竟因操心有了斑白,皮肤也晒得漆黑粗糙,没有当年“少年得意”时的神采。
可也因为如此,说起梁州地方上的事情,江令劳心劳力最是了解,这消息又是江令探来,自然问他最是方便。
听到戴执问起此时,江令也不敢怠慢,小心回答:“这件事,若真论起来,还真不是下官查到的,而是刺史身边另一位主簿余主簿无意中所说,只是下官当时记在了心上,事后又去探了那几个青州的流民,得知他们的身份确实是青州的粮商无误,才让他们录了口供,以免日后又有抵赖。”
“那时,青州大量灾民涌入,余主簿负责安置灾民,下官负责筹措赈灾之物,但凡在梁州有关系或自身有些家底的,都不愿意被安置在城外……”
他仔细回想了:“那几个青州商人便是自身还有些家底的,也不知怎么寻上了余主簿的关系,入了城被安置,有一日余主簿和下官吃酒,说起那几个流民说,当时曾有打着粮商名号的人来青州收粮卖粮,在田地里绕了许久,怕是那时候已经看出地底有虫卵或是跳蝻,只是没提,如果那时候提了,也许没有这么大的灾祸。”
戴执不知其中还有这样的原委,点了点头,心中更有了其他想法。
“余主簿说起这事只是当个新鲜,毕竟蝗灾都已经发生了,青州也早就被蝗虫啃得不成样,下官心里却总放不下此事,后来又借‘赈灾’的事情立了立威,和他们搭上了话……”
江令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戴执也笑笑。
这种官场上的手段,无非就是敲诈和示好并行,大家都心照不宣。
“他们自己便是做粮商生意的,那时候青州赤地千里,他们有意走别地粮商的路子离开青州,还特意去拜访过,结果一看,这家粮商派来的管事不是别人,竟是鼎鼎有名的黄家粮行在外的一位小管事,当年他们在湖州拜见黄本厚时,曾有一面之缘。”
江令叹了口气。
“下官对黄家也有所耳闻,心中实在不相信这事,便慢慢去查黄家历年来在青州、梁州收粮的情况,才发现黄家在青州从来只售粮,极少收粮,在梁州也是如此。”
“售粮价格也是极低,似是平抑物价,可有近半,却进了几个固定的粮行里。这几家固定粮行的掌柜……”
“如今是无为教最有势力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