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 第16章 慧眼识珠,捕捉灵感 (3)
第16章 慧眼识珠,捕捉灵感 (3)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最新章节!
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北到北京,南抵九龙。小村对外开放,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果开始谈论果品的加工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这个村民在他的地头砌了一座三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座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树。坐火车经过这儿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突然看到四个大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五百里山川中惟一的广告。那墙的主人凭着这墙,第一个走出了小村,因为他每年有4万元的额外收入。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亚洲代表山田信一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路过这个小山村时,听到这个故事,他被主人公罕见的商业头脑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这个人。当山田信一找到这个人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店门口跟对门的店主吵架,因为他店里的一套西装标价800元时,同样的西装对门就标价750元;他标价750元时,对门就标价700元。一个月下来,他仅仅批发出8套西装,而对门却批发出800套。山田信一看到这情形,以为被讲故事的人骗了。但当他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立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因为对门那个店,也是他的。
创意点评: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发现机会的人;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敏锐目光的人;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开拓型的人才。这样的人必定会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小牧童的发明
大约在公元850年,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名叫凯夫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卡尔迪的牧童。他对自己养的山羊了如指掌,山羊非常听他的话,只要他吆喝一声,或甩一下鞭子,它们便聚拢在他身旁,听从他的指令。
有一天,他把山羊赶到了一片新的草地上,草地周围有一大片灌木。山羊痛痛快快地吃草和灌木叶。到了晚上发生了奇怪的事,那些山羊变得不听他的话了。尽管栏里已收拾得干干净净,它们还是挣扎着要往外跑。牧童“啪啪”甩着响鞭,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山羊赶进了围栏。山羊进栏后也不像往常那样,无声地趴下,静静地入睡,而是挤来挤去,“咩咩”地叫个不停,显得很兴奋的样子。
小牧童很奇怪:羊怎么了?这是不是吃了灌木叶引起的变化?为了探查个究竟,第二天,他又把山羊赶到那片草地上留心观察。他发现,山羊除了吃青草外,还吃灌木的叶子,吃灌木上的小白花和小浆果。到晚上,山羊又表现出很兴奋、不驯服的样子。第三天,他把山羊赶到另一块草地上,只让山羊吃青草。晚上,山羊终于恢复了以前的那种安静和温顺。
看来,问题就出在那种灌木上。小牧童拔了几棵灌木带回家。他尝了尝毛茸茸的绿叶,有着淡淡的苦味。他又把摘下的浆果放到嘴里嚼,味道又苦又涩,他忙吐出来扔到炉子里,炉子里立即散发出馥郁的香味,非常好闻。小牧童就把果子放在火里烧一烧,再把烧过的果子放在水里泡着喝,味道好极了。那一天晚上,小牧童兴奋得彻夜未眠。
小牧童反复试了几次,每次都使他感到很兴奋。于是他就把这种香喷喷的、有很好提神作用的东西当饮料,来招待镇子上的人。从此,一种新的饮料就诞生了,并很快传遍了世界各地。这种新的饮料成了人们共同喜爱的东西。大概是因为它首先是从凯夫小镇传出的,人们就叫它“凯夫”。久而久之,“凯夫”被它的谐音“咖啡”取代了。
创意点评:
不知名的灌木只是羊的饲料,牧童卡尔迪移花接木,把它“移”过来自己吃。结果这一移竟为世间增添了一道美味。万事万物都有某种相通性。因此,有人说:“万物不同根但同理。”这便是小牧童能把不知名的灌木从羊的饲料移到人的饮品——咖啡的原因。世上可“移”的东西很多,不必担心资源的匮乏,只怕缺少智慧和创新力。
找块垫脚石
16世纪中叶,意大利的沃尔塔发明了传统的化学反应电池。方法是把银片和铜片浸入水中,向水中加金属盐,连接两个金属片的电线就产生出电流。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它产生的电流不够稳定。
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发明家伯特?亚当斯决心对这种电池革新改进。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只用水作介质,以消除这些弊病。他用镁作阳极,用氯化铜作阴极,使用水作介质就可以产生电流,但电流太微弱了。小小的电流表上的指针总是做不出较大的摆动,这令亚当斯心灰意冷。
但是亚当斯是一个坚忍不拔的人,他仍然顽强地将实验继续下去。他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总是烟卷不离手,烟灰不断洒落在地上,即使是在搞实验时,也是如此。
他坐在家中的旧椅子上,焦急地注视着火炉上的坩埚,熔化的金属冒着火焰,照亮了阴暗的房间。坩埚中的混合物发出一股呛人的怪味,又一埚氯化铜要炼好了,可是正在这时,亚当斯手中烟卷长长的烟灰落到坩埚里了,“糟了,脏了!”亚当斯心想。他无可奈何地怀着侥幸心理做好了电极,并把它装到捡来的婴儿罐头盒中。当他把自己的土电池加上水,接上电流表之后,电流表的指针猛然跳了起来,盼望已久的大电流终于出现了。“得到了!得到了!”亚当斯用力摇醒妻子,以至妻子艾玛以为他被烫着了。
事后亚当斯分析,一定是烟灰中含的碳产生了作用。他于是在合金中加入各种含碳物质进行试验,包括木炭、硬煤,甚至食用糖。每天夜里艾玛都周期性地被七八个在黑暗里闪烁的灯泡和慌忙起身的亚当斯吵醒。最后,这种水介质电池终于成功了,它可以仅仅加水就能长期使用,输出电流稳定,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1940年,亚当斯申请并取得了美国专利。
创意点评:
联想是打开智慧大门的最简单和最适宜的钥匙,
不起眼的烟灰,成为亚当斯搞发明创造的垫脚石。垫脚石不是什么罕有之物,它的功用不过是当你遇有不便时帮你一把。
垫脚石之所以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奥秘在于故事中的主人公皆在创造的状态中。一个无所用心、思维僵滞的人,垫脚石是空无一用的。
信息里的机会
1987年9月23日上午10时零5分,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人们都可以看到,距地球154亿千米外的太阳,被38万千米外的月亮所遮掩。
人们激动了,千万人遥望天空,人们用X光底片、照相底片、太阳镜,甚至用玻璃涂上墨汁来观察日环食。不知人们是否记得,在这众多的观察工具中,有一种最受欢迎的观察工具——“日食观察卡”。
谁也没注意到,“日环食”这一信息成为沈阳市东陵区53汽车零件厂的获利机遇。
厂方经过市场调研,抓住“为了观看本世纪在我国境内最后一次日环食”这一心理,以极小的代价,制造了一种“日食观察卡”,并申请了专利号:87203172,成为独家经销的产品。
市场经济信息的瞬间捕捉,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上海,“日食观察卡”就售出了350万张之多。
创意点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善于捕捉信息的人,才能把赚取巨额利润的机遇变为现实。那些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一定都是才华多么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次机会去发掘开拓的人。
不贴身的雨衣
一天,有位小学生放学回家正值大雨倾盆,这位小学生虽然身着雨衣,但是雨衣贴着裤腿,雨水顺着雨衣灌满了两只鞋。这种情景,对于穿雨衣的人来说太熟悉了,谁还会对此提出疑义呢?或许是小孩子更易幻想,或许是小孩子更少成见,他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没有办法让雨衣不贴身呢?”这个问题一直在他脑中盘旋。
有一次,他和父母一同去观看文艺演出,舞台上的演员在旋转时,长裙的下摆像伞一样徐徐张开了。他的头脑中立刻闪现出了使雨衣不贴裤腿的灵感,“对,如果雨衣也能像裙子那样张开,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是,走路又不能旋转,这怎么办?”回到家里,他眼前还是旋转着的长裙,目光却落到了一只塑料救生圈上,终于,灵感又一次帮助他解决了难题:将雨衣的下边做成一只救生圈,穿的时候吹足气,不就不贴在身上了吗?“充气雨衣”诞生了,他因此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
创意点评:
故事中的小学生在观看文艺演出时从演员的长裙中找到发明不贴身雨衣的灵感。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发明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血汗。”道出了孕育和呼唤灵感的艰辛。但在灵感降临的刹那,最为贴切的词汇却是四个字——灵机一动。
无论是以动机为前提的创新灵感寻觅,还是由于外界事物启发而偶然产生的灵感闪现,都是由于大脑中原有“某种准备”,在得到启发后,使灵感思维处于激发状态,建立起许多暂时联系而迅速结合的产物。看似灵机一动,其实早有准备,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
猫的功劳
电木是人们对酚醛塑料的俗称,是由美国著名化学家贝克兰于1906年发明的。
贝克兰从小聪明好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开始在一家摄影公司工作,当时的材料工业很落后,没有塑料,摄影公司制作唱片要用虫胶。虫胶是由一种叫紫胶虫的小介壳虫分泌出来的,但几万个紫胶虫的分泌物收集起来才有1磅虫胶。
贝克兰想:应该发明一种材料作为虫胶的代用品。
科学研究,总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贝克兰花费了很大一段时间,查阅有关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在一本发黄的杂志上,贝克兰看到一则报道:19世纪70年代,德国化学家贝耶尔发现甲醛和苯酚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贝克兰从这里受到启发。他决定重复贝耶尔的实验,看看甲醛和苯酚到底“相处”得怎么样。
然而,要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合二为一”,并不容易,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失败之后,贝克兰在1909年合成了甲醛和苯酚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为胶体状,有点像桃树和松树上的树脂。因此,贝克兰把它称为“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的性质怎么样?有什么用途呢?贝克兰决定做进一步的研究。
几年来,为了合成酚醛树脂,贝克兰什么都顾不上,一心扑在工作上。实验室也多年没有彻底清理,老鼠也成了实验室的“常客”。贝克兰想,该治一治老鼠了。
于是,他从朋友家抱回了一只猫。没想到,这只猫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变成了一只懒猫。它与老鼠“和平共处”。
猫不解决问题,那就用捕鼠器试试,贝克兰从市场买来了一个捕鼠器。
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北到北京,南抵九龙。小村对外开放,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果开始谈论果品的加工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这个村民在他的地头砌了一座三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座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树。坐火车经过这儿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突然看到四个大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五百里山川中惟一的广告。那墙的主人凭着这墙,第一个走出了小村,因为他每年有4万元的额外收入。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亚洲代表山田信一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路过这个小山村时,听到这个故事,他被主人公罕见的商业头脑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这个人。当山田信一找到这个人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店门口跟对门的店主吵架,因为他店里的一套西装标价800元时,同样的西装对门就标价750元;他标价750元时,对门就标价700元。一个月下来,他仅仅批发出8套西装,而对门却批发出800套。山田信一看到这情形,以为被讲故事的人骗了。但当他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立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因为对门那个店,也是他的。
创意点评: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发现机会的人;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敏锐目光的人;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开拓型的人才。这样的人必定会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小牧童的发明
大约在公元850年,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名叫凯夫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卡尔迪的牧童。他对自己养的山羊了如指掌,山羊非常听他的话,只要他吆喝一声,或甩一下鞭子,它们便聚拢在他身旁,听从他的指令。
有一天,他把山羊赶到了一片新的草地上,草地周围有一大片灌木。山羊痛痛快快地吃草和灌木叶。到了晚上发生了奇怪的事,那些山羊变得不听他的话了。尽管栏里已收拾得干干净净,它们还是挣扎着要往外跑。牧童“啪啪”甩着响鞭,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山羊赶进了围栏。山羊进栏后也不像往常那样,无声地趴下,静静地入睡,而是挤来挤去,“咩咩”地叫个不停,显得很兴奋的样子。
小牧童很奇怪:羊怎么了?这是不是吃了灌木叶引起的变化?为了探查个究竟,第二天,他又把山羊赶到那片草地上留心观察。他发现,山羊除了吃青草外,还吃灌木的叶子,吃灌木上的小白花和小浆果。到晚上,山羊又表现出很兴奋、不驯服的样子。第三天,他把山羊赶到另一块草地上,只让山羊吃青草。晚上,山羊终于恢复了以前的那种安静和温顺。
看来,问题就出在那种灌木上。小牧童拔了几棵灌木带回家。他尝了尝毛茸茸的绿叶,有着淡淡的苦味。他又把摘下的浆果放到嘴里嚼,味道又苦又涩,他忙吐出来扔到炉子里,炉子里立即散发出馥郁的香味,非常好闻。小牧童就把果子放在火里烧一烧,再把烧过的果子放在水里泡着喝,味道好极了。那一天晚上,小牧童兴奋得彻夜未眠。
小牧童反复试了几次,每次都使他感到很兴奋。于是他就把这种香喷喷的、有很好提神作用的东西当饮料,来招待镇子上的人。从此,一种新的饮料就诞生了,并很快传遍了世界各地。这种新的饮料成了人们共同喜爱的东西。大概是因为它首先是从凯夫小镇传出的,人们就叫它“凯夫”。久而久之,“凯夫”被它的谐音“咖啡”取代了。
创意点评:
不知名的灌木只是羊的饲料,牧童卡尔迪移花接木,把它“移”过来自己吃。结果这一移竟为世间增添了一道美味。万事万物都有某种相通性。因此,有人说:“万物不同根但同理。”这便是小牧童能把不知名的灌木从羊的饲料移到人的饮品——咖啡的原因。世上可“移”的东西很多,不必担心资源的匮乏,只怕缺少智慧和创新力。
找块垫脚石
16世纪中叶,意大利的沃尔塔发明了传统的化学反应电池。方法是把银片和铜片浸入水中,向水中加金属盐,连接两个金属片的电线就产生出电流。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它产生的电流不够稳定。
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发明家伯特?亚当斯决心对这种电池革新改进。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只用水作介质,以消除这些弊病。他用镁作阳极,用氯化铜作阴极,使用水作介质就可以产生电流,但电流太微弱了。小小的电流表上的指针总是做不出较大的摆动,这令亚当斯心灰意冷。
但是亚当斯是一个坚忍不拔的人,他仍然顽强地将实验继续下去。他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总是烟卷不离手,烟灰不断洒落在地上,即使是在搞实验时,也是如此。
他坐在家中的旧椅子上,焦急地注视着火炉上的坩埚,熔化的金属冒着火焰,照亮了阴暗的房间。坩埚中的混合物发出一股呛人的怪味,又一埚氯化铜要炼好了,可是正在这时,亚当斯手中烟卷长长的烟灰落到坩埚里了,“糟了,脏了!”亚当斯心想。他无可奈何地怀着侥幸心理做好了电极,并把它装到捡来的婴儿罐头盒中。当他把自己的土电池加上水,接上电流表之后,电流表的指针猛然跳了起来,盼望已久的大电流终于出现了。“得到了!得到了!”亚当斯用力摇醒妻子,以至妻子艾玛以为他被烫着了。
事后亚当斯分析,一定是烟灰中含的碳产生了作用。他于是在合金中加入各种含碳物质进行试验,包括木炭、硬煤,甚至食用糖。每天夜里艾玛都周期性地被七八个在黑暗里闪烁的灯泡和慌忙起身的亚当斯吵醒。最后,这种水介质电池终于成功了,它可以仅仅加水就能长期使用,输出电流稳定,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1940年,亚当斯申请并取得了美国专利。
创意点评:
联想是打开智慧大门的最简单和最适宜的钥匙,
不起眼的烟灰,成为亚当斯搞发明创造的垫脚石。垫脚石不是什么罕有之物,它的功用不过是当你遇有不便时帮你一把。
垫脚石之所以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奥秘在于故事中的主人公皆在创造的状态中。一个无所用心、思维僵滞的人,垫脚石是空无一用的。
信息里的机会
1987年9月23日上午10时零5分,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人们都可以看到,距地球154亿千米外的太阳,被38万千米外的月亮所遮掩。
人们激动了,千万人遥望天空,人们用X光底片、照相底片、太阳镜,甚至用玻璃涂上墨汁来观察日环食。不知人们是否记得,在这众多的观察工具中,有一种最受欢迎的观察工具——“日食观察卡”。
谁也没注意到,“日环食”这一信息成为沈阳市东陵区53汽车零件厂的获利机遇。
厂方经过市场调研,抓住“为了观看本世纪在我国境内最后一次日环食”这一心理,以极小的代价,制造了一种“日食观察卡”,并申请了专利号:87203172,成为独家经销的产品。
市场经济信息的瞬间捕捉,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上海,“日食观察卡”就售出了350万张之多。
创意点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善于捕捉信息的人,才能把赚取巨额利润的机遇变为现实。那些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一定都是才华多么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次机会去发掘开拓的人。
不贴身的雨衣
一天,有位小学生放学回家正值大雨倾盆,这位小学生虽然身着雨衣,但是雨衣贴着裤腿,雨水顺着雨衣灌满了两只鞋。这种情景,对于穿雨衣的人来说太熟悉了,谁还会对此提出疑义呢?或许是小孩子更易幻想,或许是小孩子更少成见,他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没有办法让雨衣不贴身呢?”这个问题一直在他脑中盘旋。
有一次,他和父母一同去观看文艺演出,舞台上的演员在旋转时,长裙的下摆像伞一样徐徐张开了。他的头脑中立刻闪现出了使雨衣不贴裤腿的灵感,“对,如果雨衣也能像裙子那样张开,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是,走路又不能旋转,这怎么办?”回到家里,他眼前还是旋转着的长裙,目光却落到了一只塑料救生圈上,终于,灵感又一次帮助他解决了难题:将雨衣的下边做成一只救生圈,穿的时候吹足气,不就不贴在身上了吗?“充气雨衣”诞生了,他因此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
创意点评:
故事中的小学生在观看文艺演出时从演员的长裙中找到发明不贴身雨衣的灵感。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发明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血汗。”道出了孕育和呼唤灵感的艰辛。但在灵感降临的刹那,最为贴切的词汇却是四个字——灵机一动。
无论是以动机为前提的创新灵感寻觅,还是由于外界事物启发而偶然产生的灵感闪现,都是由于大脑中原有“某种准备”,在得到启发后,使灵感思维处于激发状态,建立起许多暂时联系而迅速结合的产物。看似灵机一动,其实早有准备,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
猫的功劳
电木是人们对酚醛塑料的俗称,是由美国著名化学家贝克兰于1906年发明的。
贝克兰从小聪明好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开始在一家摄影公司工作,当时的材料工业很落后,没有塑料,摄影公司制作唱片要用虫胶。虫胶是由一种叫紫胶虫的小介壳虫分泌出来的,但几万个紫胶虫的分泌物收集起来才有1磅虫胶。
贝克兰想:应该发明一种材料作为虫胶的代用品。
科学研究,总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贝克兰花费了很大一段时间,查阅有关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在一本发黄的杂志上,贝克兰看到一则报道:19世纪70年代,德国化学家贝耶尔发现甲醛和苯酚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贝克兰从这里受到启发。他决定重复贝耶尔的实验,看看甲醛和苯酚到底“相处”得怎么样。
然而,要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合二为一”,并不容易,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失败之后,贝克兰在1909年合成了甲醛和苯酚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为胶体状,有点像桃树和松树上的树脂。因此,贝克兰把它称为“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的性质怎么样?有什么用途呢?贝克兰决定做进一步的研究。
几年来,为了合成酚醛树脂,贝克兰什么都顾不上,一心扑在工作上。实验室也多年没有彻底清理,老鼠也成了实验室的“常客”。贝克兰想,该治一治老鼠了。
于是,他从朋友家抱回了一只猫。没想到,这只猫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变成了一只懒猫。它与老鼠“和平共处”。
猫不解决问题,那就用捕鼠器试试,贝克兰从市场买来了一个捕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