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斯坦福(4)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成为乔布斯最新章节!
你必须相信这些点点滴滴在未来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联在一起。年轻的史蒂夫不可能从退学的故事中得出这个结论。刚创建苹果时,他正忙着按照自己的愿景塑造未来,他相信在前进的过程中就能连点成线。结果一次又一次,工程师为了达到他的苛刻要求、实现他的伟大蓝图而疲于奔命。无论是在被逐出苹果前,还是创建NeXT后,史蒂夫一直坚信自己有能力比手下员工更加出色地完成任何事情。但当他重回苹果后,却“不得不相信点点滴滴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在第二幕戏中,产品的灵感往往来自于不可思议的地方。iMac的外形灵感来源于被史蒂夫亲手扼杀的eMate项目,iPod和iTunes的灵感来源于失败的视频剪辑软件,苹果正在开发的手机灵感则来源于5个不同的团队,在史蒂夫的支持下,这5个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对手机进行探索,最终让史蒂夫决定暂缓他真正想要打造的平板电脑项目。史蒂夫越来越习惯于顺其自然,相信点点滴滴总会在事后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而不是在事前去强求事物之间的关联。史蒂夫的日渐成熟和他一手打造的才华横溢的团队让这一切变成可能。
有时候,生活会跟你开玩笑,把一块砖头砸在你脑袋上,不要失去信仰。……工作是否有意义的唯一标准就是热爱。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你的所爱,请继续寻找……在你找到它的时候,你的内心会告诉你。就如同任何真诚的关系,岁月的流逝只会让它变得越来越好。史蒂夫很早就找到了他的所爱,但是第二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之所以在2005年听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为他的爱虽然历经各种打击却依然炙热,依然帮助他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从NeXT的苦苦挣扎,到皮克斯的改头换面,再到苹果的扭亏为盈,史蒂夫花了很多年才感受到一切正变得“越来越好”。他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无论是与劳伦的夫妻之情,与高管团队的同事之情,还是与第一个女儿丽萨的父女之情。史蒂夫曾经经历的挣扎与从中学到的东西对苹果公司来说至关重要,让苹果得以打造出一件又一件广受追捧的产品。可能除了迪士尼以外,没有任何一家大公司的产品能像苹果公司那样让消费者为之疯狂,即使是充满质疑精神的记者也不吝溢美之词。苹果公司推出某个产品后,《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简讯,标题是“苹果产品的魔力在哪里?情感”,当时史蒂夫去世已经3年了。和史蒂夫一样,苹果公司也犯过许多错误,但公司一直秉持的使命感让它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要有勇气听从直觉和内心的指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早就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有苹果公司的成功作为支撑,这句话就像高中毕业典礼上空洞的说教,毫无说服力。这句话之所以如此有力量,是因为说这句话的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价值。苹果公司与史蒂夫一样离经叛道,完全违背了电脑产业的标准,甚至突破了美国企业的条条框框。史蒂夫逐渐了解了“追随自己的内心”和唯我独尊之间的区别。创业初期,“直觉”意味着对自己才华的盲目自信,他固执己见,拒绝听从他人的建议。到了2005年,直觉则意味着充分权衡各种可能性后再采取行动,既考虑自己的想法,也听取团队的意见,并且理性分析行业的现状,比如在皮克斯时,他曾分析过电影行业的现状,重回苹果后,也分析过电脑行业的现状,从中寻找突破的机会。打造iPhone的决定并不是民意测试或市场调研的结果,也是直觉驱使,但与苹果创立之初的直觉已经截然不同,当初的直觉只是一个年轻人的个人喜好,而现在的直觉内涵更为丰富、更为深沉。
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演讲稿时,想起了1998年做的一次采访。我和史蒂夫在聊他的职业生涯轨迹,史蒂夫无意中提到了《地球目录大全》杂志对他产生的影响,“每当我不确定下一步要做什么时,就会想到这本杂志。”这篇采访刊登在《财富》杂志上,几周后我收到了斯图尔特·布兰德寄来的一封信,里面是那本停刊号。斯图尔特写道,“下次见到史蒂夫时,请把这本杂志转交给他。”一两周后,我把杂志转交给史蒂夫时,他非常激动。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对这本杂志念念不忘,但却没时间自己去找一本。
演讲的最后引用了杂志封底的格言,“求知若饥,虑心若愚”,但我最喜欢的一句与这本杂志相关的话却是“由灵巧工具和伟大想法所支撑的理想主义”。事实上,这句话也是苹果公司的真实写照。史蒂夫希望毕业生们也能够永不满足地追求心中的理想,即使这一理想在别人看来非常可笑,他也希望在毕业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时,给予他们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和柯林斯一样,我和史蒂夫比较熟,能够透过他的严肃与偶尔爆发的粗鲁看到他内心的理想主义情怀。由于史蒂夫鲜明的棱角,他的理想主义情怀很难传递给他人,斯坦福的那次演讲让世人第一次窥见他的理想主义情怀。
你必须相信这些点点滴滴在未来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联在一起。年轻的史蒂夫不可能从退学的故事中得出这个结论。刚创建苹果时,他正忙着按照自己的愿景塑造未来,他相信在前进的过程中就能连点成线。结果一次又一次,工程师为了达到他的苛刻要求、实现他的伟大蓝图而疲于奔命。无论是在被逐出苹果前,还是创建NeXT后,史蒂夫一直坚信自己有能力比手下员工更加出色地完成任何事情。但当他重回苹果后,却“不得不相信点点滴滴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在第二幕戏中,产品的灵感往往来自于不可思议的地方。iMac的外形灵感来源于被史蒂夫亲手扼杀的eMate项目,iPod和iTunes的灵感来源于失败的视频剪辑软件,苹果正在开发的手机灵感则来源于5个不同的团队,在史蒂夫的支持下,这5个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对手机进行探索,最终让史蒂夫决定暂缓他真正想要打造的平板电脑项目。史蒂夫越来越习惯于顺其自然,相信点点滴滴总会在事后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而不是在事前去强求事物之间的关联。史蒂夫的日渐成熟和他一手打造的才华横溢的团队让这一切变成可能。
有时候,生活会跟你开玩笑,把一块砖头砸在你脑袋上,不要失去信仰。……工作是否有意义的唯一标准就是热爱。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你的所爱,请继续寻找……在你找到它的时候,你的内心会告诉你。就如同任何真诚的关系,岁月的流逝只会让它变得越来越好。史蒂夫很早就找到了他的所爱,但是第二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之所以在2005年听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为他的爱虽然历经各种打击却依然炙热,依然帮助他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从NeXT的苦苦挣扎,到皮克斯的改头换面,再到苹果的扭亏为盈,史蒂夫花了很多年才感受到一切正变得“越来越好”。他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无论是与劳伦的夫妻之情,与高管团队的同事之情,还是与第一个女儿丽萨的父女之情。史蒂夫曾经经历的挣扎与从中学到的东西对苹果公司来说至关重要,让苹果得以打造出一件又一件广受追捧的产品。可能除了迪士尼以外,没有任何一家大公司的产品能像苹果公司那样让消费者为之疯狂,即使是充满质疑精神的记者也不吝溢美之词。苹果公司推出某个产品后,《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简讯,标题是“苹果产品的魔力在哪里?情感”,当时史蒂夫去世已经3年了。和史蒂夫一样,苹果公司也犯过许多错误,但公司一直秉持的使命感让它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要有勇气听从直觉和内心的指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早就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有苹果公司的成功作为支撑,这句话就像高中毕业典礼上空洞的说教,毫无说服力。这句话之所以如此有力量,是因为说这句话的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价值。苹果公司与史蒂夫一样离经叛道,完全违背了电脑产业的标准,甚至突破了美国企业的条条框框。史蒂夫逐渐了解了“追随自己的内心”和唯我独尊之间的区别。创业初期,“直觉”意味着对自己才华的盲目自信,他固执己见,拒绝听从他人的建议。到了2005年,直觉则意味着充分权衡各种可能性后再采取行动,既考虑自己的想法,也听取团队的意见,并且理性分析行业的现状,比如在皮克斯时,他曾分析过电影行业的现状,重回苹果后,也分析过电脑行业的现状,从中寻找突破的机会。打造iPhone的决定并不是民意测试或市场调研的结果,也是直觉驱使,但与苹果创立之初的直觉已经截然不同,当初的直觉只是一个年轻人的个人喜好,而现在的直觉内涵更为丰富、更为深沉。
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演讲稿时,想起了1998年做的一次采访。我和史蒂夫在聊他的职业生涯轨迹,史蒂夫无意中提到了《地球目录大全》杂志对他产生的影响,“每当我不确定下一步要做什么时,就会想到这本杂志。”这篇采访刊登在《财富》杂志上,几周后我收到了斯图尔特·布兰德寄来的一封信,里面是那本停刊号。斯图尔特写道,“下次见到史蒂夫时,请把这本杂志转交给他。”一两周后,我把杂志转交给史蒂夫时,他非常激动。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对这本杂志念念不忘,但却没时间自己去找一本。
演讲的最后引用了杂志封底的格言,“求知若饥,虑心若愚”,但我最喜欢的一句与这本杂志相关的话却是“由灵巧工具和伟大想法所支撑的理想主义”。事实上,这句话也是苹果公司的真实写照。史蒂夫希望毕业生们也能够永不满足地追求心中的理想,即使这一理想在别人看来非常可笑,他也希望在毕业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时,给予他们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和柯林斯一样,我和史蒂夫比较熟,能够透过他的严肃与偶尔爆发的粗鲁看到他内心的理想主义情怀。由于史蒂夫鲜明的棱角,他的理想主义情怀很难传递给他人,斯坦福的那次演讲让世人第一次窥见他的理想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