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 > 第16章 不要快速回答孩子的问题
第16章 不要快速回答孩子的问题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最新章节!
第十五章 不要快速回答孩子的问题
陪孩子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但是应由孩子自己解答问题,因为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练习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他才能享受发现事理的喜悦。
阿弟4岁时,家门口新订制了一个大鱼缸。那时午后的太阳正斜照着,阿弟开心地向着鱼缸走去,突然,阿弟指着倒映在地上的彩虹说:“妈妈,你看,亮亮耶!”讲得有深度一点是说:“怎么会有这种现象?”妈妈也充满疑惑地问他:“真的耶,好奇怪喔,它是怎么来的?”阿弟转着他的小脑袋,看着看着,然后说:“是太阳公公让它亮亮的!”妈妈问:“为什么呢?”阿弟说:“对呀!太阳公公照到水里面,水再照到地上呀!”虽然阿弟不懂反射的原理,但是他已经在思考、观察并且推理,无形中已经启动了大脑的运作,为他日后培养对抽象事物的学习和观察能力做了很好的准备。
上文中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每次你的孩子向你提问题时,你都是怎样应对的?
孩子若问得多了,你有没有不耐烦的表现?
你经常鼓励孩子提问,启发他思考吗?
美国一位科学教育学者罗维在11岁时,跟着科学班去参观普林斯顿大学。他在喷水池前碰到当代第一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伸出手指上下晃动,有好几分钟,然后转过头来问罗维:“你能这样做吗?能看出一滴滴的水珠吗?”
罗维模仿爱因斯坦,伸出手指上下晃动。忽然间,喷水池的水柱似乎凝住了,成为一滴滴的小水珠。两个人站在那儿有好一会儿,练习频闪观察术。
爱因斯坦要离开时说:“千万别忘记,科学只不过是跟这差不多的探索和乐趣。”
随后将近半个世纪,罗维致力于把爱因斯坦这句话转告给全世界的大人和儿童:“儿童本来是天生的科学家,直觉渴望研究周围的世界。你不需要许多科学术语或昂贵的实验仪器,只需跟他们一起寻根究底就行了。”
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心灵深处绝对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上小学时,在班上成绩很好,但是,上初中和高中后成绩下降,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反之,有的孩子小学成绩不太好,进中学后成绩斐然的亦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男孩子中,更为常见。
这是为什么呢?一些孩子成绩下降了的父母更是为此事迷惑不解。“乖乖的一个孩子,怎么突然赶不上进度了?”这其中的奥妙,或者说,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功课比较容易,只要顺从父母“好好用功”,孩子就能获得好成绩。初高中课程难度逐渐加大,需要个人思考的成分日益增多,这时是孩子本人的意志,而不是父母的意志,父母便无法再左右孩子成绩的好坏了。这是因为单纯的死记硬背已不能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学科的功课越来越多地要求孩子们独立思考。因而孩子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不肯动脑筋,就会学不懂、学不精,更不要谈做作业了。反之,如果孩子对新鲜事物能抱有强烈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会去自寻答案。
面对这些无休止的发问,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培养孩子爱问的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思多问。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时,应尽量让孩子自己思考,并不失时机地肯定、表扬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鼓励和表扬一方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较深奥,家长自己也弄不明白,遇到这种情况,也要正确处理,而不能打击孩子爱问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谦虚地告诉孩子:“你提的问题真好,但这个问题我也不懂,等我查完书再回答你,或者你自己查书找答案,好吗?”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在无意中扼杀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这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创造性的形成。
保持孩子好奇心的诀窍是大人要有童心,要会换位思考。大人对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烦,是因为孩子问的问题,大人早就知道了,站在大人的角度,没什么可问的。正如作家桑姆?金丽所说:“我们的眼睛变得只盯着追求的目标,以至于对眼前的玫瑰花也不惊奇。”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允许他提问。其次,不要敷衍孩子,要给孩子的提问以满意的回答,如果自己不懂,就带孩子一起去找答案。另外,家长要学会说这样一句话:“我真喜欢你提问题。”有时对孩子的提问,还可以不马上提供答案,而是进一步提出一个疑问和悬念,激起他更强烈的好奇心。
[育子心得]
1聆听他们的发问。你未必能提供问题的答案,但你的聆听和好奇,就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和观察天赋。
2跟孩子说,让我们一起看看。眼前的事,当然可以看个究竟;非眼前的事,则可以想想看,例如:“鸟儿晚上睡在哪里呢?”或许可以透过想像和讨论,再找机会观察。
3多指点、多给他时间思考,不要塞给他现成的答案。
4注意弹性思考。孩子跟你讨论问题时,避免脱口就说“对”或“很好”。
[名人语录]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越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能,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第十五章 不要快速回答孩子的问题
陪孩子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但是应由孩子自己解答问题,因为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练习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他才能享受发现事理的喜悦。
阿弟4岁时,家门口新订制了一个大鱼缸。那时午后的太阳正斜照着,阿弟开心地向着鱼缸走去,突然,阿弟指着倒映在地上的彩虹说:“妈妈,你看,亮亮耶!”讲得有深度一点是说:“怎么会有这种现象?”妈妈也充满疑惑地问他:“真的耶,好奇怪喔,它是怎么来的?”阿弟转着他的小脑袋,看着看着,然后说:“是太阳公公让它亮亮的!”妈妈问:“为什么呢?”阿弟说:“对呀!太阳公公照到水里面,水再照到地上呀!”虽然阿弟不懂反射的原理,但是他已经在思考、观察并且推理,无形中已经启动了大脑的运作,为他日后培养对抽象事物的学习和观察能力做了很好的准备。
上文中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每次你的孩子向你提问题时,你都是怎样应对的?
孩子若问得多了,你有没有不耐烦的表现?
你经常鼓励孩子提问,启发他思考吗?
美国一位科学教育学者罗维在11岁时,跟着科学班去参观普林斯顿大学。他在喷水池前碰到当代第一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伸出手指上下晃动,有好几分钟,然后转过头来问罗维:“你能这样做吗?能看出一滴滴的水珠吗?”
罗维模仿爱因斯坦,伸出手指上下晃动。忽然间,喷水池的水柱似乎凝住了,成为一滴滴的小水珠。两个人站在那儿有好一会儿,练习频闪观察术。
爱因斯坦要离开时说:“千万别忘记,科学只不过是跟这差不多的探索和乐趣。”
随后将近半个世纪,罗维致力于把爱因斯坦这句话转告给全世界的大人和儿童:“儿童本来是天生的科学家,直觉渴望研究周围的世界。你不需要许多科学术语或昂贵的实验仪器,只需跟他们一起寻根究底就行了。”
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心灵深处绝对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上小学时,在班上成绩很好,但是,上初中和高中后成绩下降,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反之,有的孩子小学成绩不太好,进中学后成绩斐然的亦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男孩子中,更为常见。
这是为什么呢?一些孩子成绩下降了的父母更是为此事迷惑不解。“乖乖的一个孩子,怎么突然赶不上进度了?”这其中的奥妙,或者说,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功课比较容易,只要顺从父母“好好用功”,孩子就能获得好成绩。初高中课程难度逐渐加大,需要个人思考的成分日益增多,这时是孩子本人的意志,而不是父母的意志,父母便无法再左右孩子成绩的好坏了。这是因为单纯的死记硬背已不能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学科的功课越来越多地要求孩子们独立思考。因而孩子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不肯动脑筋,就会学不懂、学不精,更不要谈做作业了。反之,如果孩子对新鲜事物能抱有强烈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会去自寻答案。
面对这些无休止的发问,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培养孩子爱问的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思多问。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时,应尽量让孩子自己思考,并不失时机地肯定、表扬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鼓励和表扬一方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较深奥,家长自己也弄不明白,遇到这种情况,也要正确处理,而不能打击孩子爱问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谦虚地告诉孩子:“你提的问题真好,但这个问题我也不懂,等我查完书再回答你,或者你自己查书找答案,好吗?”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在无意中扼杀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这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创造性的形成。
保持孩子好奇心的诀窍是大人要有童心,要会换位思考。大人对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烦,是因为孩子问的问题,大人早就知道了,站在大人的角度,没什么可问的。正如作家桑姆?金丽所说:“我们的眼睛变得只盯着追求的目标,以至于对眼前的玫瑰花也不惊奇。”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允许他提问。其次,不要敷衍孩子,要给孩子的提问以满意的回答,如果自己不懂,就带孩子一起去找答案。另外,家长要学会说这样一句话:“我真喜欢你提问题。”有时对孩子的提问,还可以不马上提供答案,而是进一步提出一个疑问和悬念,激起他更强烈的好奇心。
[育子心得]
1聆听他们的发问。你未必能提供问题的答案,但你的聆听和好奇,就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和观察天赋。
2跟孩子说,让我们一起看看。眼前的事,当然可以看个究竟;非眼前的事,则可以想想看,例如:“鸟儿晚上睡在哪里呢?”或许可以透过想像和讨论,再找机会观察。
3多指点、多给他时间思考,不要塞给他现成的答案。
4注意弹性思考。孩子跟你讨论问题时,避免脱口就说“对”或“很好”。
[名人语录]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越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能,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