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车站偶遇练拳人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少年武宗最新章节!
九点多天黑的沉了,董广也有些累,这才回到候车室。还没到座位旁,董照已经睁开眼,拿了水瓶递过去:“温水,先去漱漱口。”
很自然的接过水杯,董广就去了卫生间前的水池,漱了口。喝了点水。这是董照的习惯,每一次他们运动过,董照第一口水总是让他们先漱口吐出来,把体内的废气清空。然后才让他们喝水。
董广回来又接了点热水,把水杯给董照,董照也喝了一口。两个人就说起话来。董广说着在外面看到的练太极的,董照听着。
说了会董广就累了,董照把行李箱给他手里,让他就着行李箱歇会,自己继续闭目养神。
候车室人来来往往,从十点到十二点,人渐渐少了起来,趴在行李箱上,董广睡的也不是特别舒服。翻来覆去,十二点多睡醒,离上车还有一个多小时。
“醒了!”董广眼刚睁开,耳朵边就传来爸爸的话。迷迷糊糊答了声是,就坐了起来,揉了眼。
活动了一下腿,董广就有点坐不住了。“爸,你看我打这拳。”想起来外面人打着太极的样子,董广说着就起身活动起来。反正也没有什么事情做。
董照知道儿子爱好什么,也不说其他。睁开眼睛就看着董广在那边一招一式的练着太极。
他练的太极属于陈式太极拳的范围,从零八年后,焦作所有中小学体育课都要教授太极拳三十八式,这也是焦作市中招体育加试必考项目之一。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焦作陈家沟第九代陈王廷所传。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中国武术中名拳。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高手出现,如牌位大王陈长兴,他平日行走坐卧皆立身端正。能在数百人的推挤拉扯中不动分毫。站立时双腿如铜浇铁铸一般。
陈长兴的弟子杨露禅更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宗师,开创了杨氏太极。身手敏捷,相传其曾经打遍京城无敌手,能与他匹敌的只有端王府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杨露禅可以快速捉到一只即将起飞的麻雀,并使麻雀如何张开翅膀都难以在他手中飞起。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灵机一动鸟难飞。”杨氏太极拳之中的第一式揽雀尾也因此诞生。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高手产生,也有等等故事。不过这些东西董广只有看电视或者练拳的时候遐想一二。自己的太极拳却连怎么打人都没有摸到门槛。
从金刚捣锥开始,沉似金刚,白鹤亮翅转轻柔。上三步快进,斜行灵巧……这都是董广以前在学校没事的时候自己捉摸的内容,他觉得一个招式的名字肯定代表了这个招式某一方面的内容。
这也是没有真正接触过太极好手的原因,只能从字面的意思中琢磨。不过能思考也是一种进步。或许少了那份思考,就失去了一份真意呢?
武术之中所谓的心法其实就是这样产生的,对某一项内容之中的某一个点反复思考,终于心领神会,获得独到的见解。
清朝医学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曾说:“学者读书之余,闭目凝神,时刻将此数语细加领会。自应一旦豁然贯通。”
中国武术在诞生之初,前辈们能广泛地利用这种思考,参合中医的一些内容。探究世界,洞察奥妙,从而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
这种思考也是武术修行过程中,武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同样意味着一个武者的心境与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也是很多拳师提到的悟性。
随着招式的名字领悟动作,董广太极拳一招一式有慢有快,可能是因为刚睡醒的时候腿脚还没那么灵活,前几招身子有点不稳。后面的就好了一些。整体动作显得行云流水,十分熟练。毕竟董广从小学开始练习太极拳,到现在已经有十年功夫了。董照看着董广的动作觉得还算有趣,也就等着。
晚上还在候车室的也基本都安静下来,大部分都懒得动弹,董广这个“异数”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县里面或许还没那么多好手,但在这焦作的市火车站这地界可就不一样了。
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之中诞生了陈氏太极拳以及和式太极拳。其发源地都在焦作温县。更辐射影响了周边的武风。
改革以后,很多太极拳好手也都从温县出来,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到省市武协以及武术发展的建设中,不少人因此在市里定居。
“小家伙招练的可以,有那么点味道,但看你的拳,桩功没认真练吧!”一套太极三十八式打到收势,刚刚起身,董广就听见耳边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听到有人评价,董广很高兴。董照却眉头略微一皱,然后舒展开来,闭上眼睛。索性当做没看到就好。
在以前随意点评别人的功夫技艺好坏是大忌。学武有六戒“一戒好斗怄气,二戒狂妄自大,三戒酒后闹事,四戒轻狂下流,五戒见危不救,六戒欺老凌弱”。
随意点评别人功夫则属于第二戒狂妄自大之中,不过这条戒律只用在功夫相同或者相近的人中,像董广这一类刚入门的人,被其他练武的人点评,则大多属于见猎心喜,遇见了那些想指点一下年轻人的大师,结个善缘。
这种事对董广来说反而是好事。
另一方面这个用语也很有讲究,对方说的是董广桩功没有认真练,而不是说他桩功不行,这就不会引起门派级别的纷争。
董广看见爸爸闭着眼睛,只当做爸爸董照有些困了。另一方面这个时候有师傅指点,心里高兴,也就没管那么多。
董广就挪了步子轻问,也害怕打扰到董照的休息:“不知道老师说的桩功是什么意思?”他的拳全部是在学校跟体育老师学来的,压根没有经过什么正统的培训,所以也不知道什么是太极的桩功。说这话的时候有点脸红,毕竟年轻人大部分都想表现的无所不知一样,而不是显得很无知。
只不过好的东西难遇,‘所谓真拳不假,明师在暗。一番苦言,抵十年功夫。’董广也不想自己后悔。脸红是脸红的事,该学该问的还是得说出口来,这也是他在工地两个月最大的收获之一。
“咦,你师父是?”中年人一听这话反而不说了,问起了董广的师傅,他只觉得董广虽然拳招还不算熟练,但是动作里有那么一点招式名字的味道了。
中年只认为董广应该受过老师的指点,却没想到他竟然不知道什么是桩!所以这个时候要先问清楚对方有没有老师,没有老师的话可以指点,但是如果有的话,对方的弟子就轮不到他来教育或者批评。他就只能劝董广回去问自己老师。
“我这是在小体育老师上课的时候教我们的,这么多年没拉下”这一点董广还是比较自豪的,从小学一直坚持到现在。
“哈哈,不错,挺有毅力!”中年人看着董广也算顺眼,就夸了一句。他见的很多人喜欢的是不懂装懂,董广能主动问,他觉得很不错。
“你练拳的时候走步有点虚软,踩地不够实沉。步子不太稳。这样可发不了劲,练拳要先站稳,才能走招式的。”知道董广没有师承关系,又听了他能坚持数年练习太极拳,这中年也起了爱才之心。
这些话本来是提点后辈的,如果董广知道这些规矩,他就知道接下来该问中年人的姓名,问问能不能拜中年人为师了。
师徒是中国传统伦常里面最重要的非血缘关系,“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武术都讲究拜师学艺。
不拜师别人就不会教你真东西,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就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通俗地讲“不正规”。
九点多天黑的沉了,董广也有些累,这才回到候车室。还没到座位旁,董照已经睁开眼,拿了水瓶递过去:“温水,先去漱漱口。”
很自然的接过水杯,董广就去了卫生间前的水池,漱了口。喝了点水。这是董照的习惯,每一次他们运动过,董照第一口水总是让他们先漱口吐出来,把体内的废气清空。然后才让他们喝水。
董广回来又接了点热水,把水杯给董照,董照也喝了一口。两个人就说起话来。董广说着在外面看到的练太极的,董照听着。
说了会董广就累了,董照把行李箱给他手里,让他就着行李箱歇会,自己继续闭目养神。
候车室人来来往往,从十点到十二点,人渐渐少了起来,趴在行李箱上,董广睡的也不是特别舒服。翻来覆去,十二点多睡醒,离上车还有一个多小时。
“醒了!”董广眼刚睁开,耳朵边就传来爸爸的话。迷迷糊糊答了声是,就坐了起来,揉了眼。
活动了一下腿,董广就有点坐不住了。“爸,你看我打这拳。”想起来外面人打着太极的样子,董广说着就起身活动起来。反正也没有什么事情做。
董照知道儿子爱好什么,也不说其他。睁开眼睛就看着董广在那边一招一式的练着太极。
他练的太极属于陈式太极拳的范围,从零八年后,焦作所有中小学体育课都要教授太极拳三十八式,这也是焦作市中招体育加试必考项目之一。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焦作陈家沟第九代陈王廷所传。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中国武术中名拳。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高手出现,如牌位大王陈长兴,他平日行走坐卧皆立身端正。能在数百人的推挤拉扯中不动分毫。站立时双腿如铜浇铁铸一般。
陈长兴的弟子杨露禅更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宗师,开创了杨氏太极。身手敏捷,相传其曾经打遍京城无敌手,能与他匹敌的只有端王府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杨露禅可以快速捉到一只即将起飞的麻雀,并使麻雀如何张开翅膀都难以在他手中飞起。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灵机一动鸟难飞。”杨氏太极拳之中的第一式揽雀尾也因此诞生。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高手产生,也有等等故事。不过这些东西董广只有看电视或者练拳的时候遐想一二。自己的太极拳却连怎么打人都没有摸到门槛。
从金刚捣锥开始,沉似金刚,白鹤亮翅转轻柔。上三步快进,斜行灵巧……这都是董广以前在学校没事的时候自己捉摸的内容,他觉得一个招式的名字肯定代表了这个招式某一方面的内容。
这也是没有真正接触过太极好手的原因,只能从字面的意思中琢磨。不过能思考也是一种进步。或许少了那份思考,就失去了一份真意呢?
武术之中所谓的心法其实就是这样产生的,对某一项内容之中的某一个点反复思考,终于心领神会,获得独到的见解。
清朝医学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曾说:“学者读书之余,闭目凝神,时刻将此数语细加领会。自应一旦豁然贯通。”
中国武术在诞生之初,前辈们能广泛地利用这种思考,参合中医的一些内容。探究世界,洞察奥妙,从而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
这种思考也是武术修行过程中,武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同样意味着一个武者的心境与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也是很多拳师提到的悟性。
随着招式的名字领悟动作,董广太极拳一招一式有慢有快,可能是因为刚睡醒的时候腿脚还没那么灵活,前几招身子有点不稳。后面的就好了一些。整体动作显得行云流水,十分熟练。毕竟董广从小学开始练习太极拳,到现在已经有十年功夫了。董照看着董广的动作觉得还算有趣,也就等着。
晚上还在候车室的也基本都安静下来,大部分都懒得动弹,董广这个“异数”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县里面或许还没那么多好手,但在这焦作的市火车站这地界可就不一样了。
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之中诞生了陈氏太极拳以及和式太极拳。其发源地都在焦作温县。更辐射影响了周边的武风。
改革以后,很多太极拳好手也都从温县出来,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到省市武协以及武术发展的建设中,不少人因此在市里定居。
“小家伙招练的可以,有那么点味道,但看你的拳,桩功没认真练吧!”一套太极三十八式打到收势,刚刚起身,董广就听见耳边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听到有人评价,董广很高兴。董照却眉头略微一皱,然后舒展开来,闭上眼睛。索性当做没看到就好。
在以前随意点评别人的功夫技艺好坏是大忌。学武有六戒“一戒好斗怄气,二戒狂妄自大,三戒酒后闹事,四戒轻狂下流,五戒见危不救,六戒欺老凌弱”。
随意点评别人功夫则属于第二戒狂妄自大之中,不过这条戒律只用在功夫相同或者相近的人中,像董广这一类刚入门的人,被其他练武的人点评,则大多属于见猎心喜,遇见了那些想指点一下年轻人的大师,结个善缘。
这种事对董广来说反而是好事。
另一方面这个用语也很有讲究,对方说的是董广桩功没有认真练,而不是说他桩功不行,这就不会引起门派级别的纷争。
董广看见爸爸闭着眼睛,只当做爸爸董照有些困了。另一方面这个时候有师傅指点,心里高兴,也就没管那么多。
董广就挪了步子轻问,也害怕打扰到董照的休息:“不知道老师说的桩功是什么意思?”他的拳全部是在学校跟体育老师学来的,压根没有经过什么正统的培训,所以也不知道什么是太极的桩功。说这话的时候有点脸红,毕竟年轻人大部分都想表现的无所不知一样,而不是显得很无知。
只不过好的东西难遇,‘所谓真拳不假,明师在暗。一番苦言,抵十年功夫。’董广也不想自己后悔。脸红是脸红的事,该学该问的还是得说出口来,这也是他在工地两个月最大的收获之一。
“咦,你师父是?”中年人一听这话反而不说了,问起了董广的师傅,他只觉得董广虽然拳招还不算熟练,但是动作里有那么一点招式名字的味道了。
中年只认为董广应该受过老师的指点,却没想到他竟然不知道什么是桩!所以这个时候要先问清楚对方有没有老师,没有老师的话可以指点,但是如果有的话,对方的弟子就轮不到他来教育或者批评。他就只能劝董广回去问自己老师。
“我这是在小体育老师上课的时候教我们的,这么多年没拉下”这一点董广还是比较自豪的,从小学一直坚持到现在。
“哈哈,不错,挺有毅力!”中年人看着董广也算顺眼,就夸了一句。他见的很多人喜欢的是不懂装懂,董广能主动问,他觉得很不错。
“你练拳的时候走步有点虚软,踩地不够实沉。步子不太稳。这样可发不了劲,练拳要先站稳,才能走招式的。”知道董广没有师承关系,又听了他能坚持数年练习太极拳,这中年也起了爱才之心。
这些话本来是提点后辈的,如果董广知道这些规矩,他就知道接下来该问中年人的姓名,问问能不能拜中年人为师了。
师徒是中国传统伦常里面最重要的非血缘关系,“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武术都讲究拜师学艺。
不拜师别人就不会教你真东西,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就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通俗地讲“不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