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上学前的准备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农家茶香最新章节!
董如意在晒完稻子之后,开始跟着家人去插秧。插秧比起割稻子来说,就不算太热了,而且速度比割稻子快多了。
她正干的美时,突然听到旁边董平安叫道,“如意,你脚上有只蚂蟥。”
董如意抬起腿,发现上面有只绿不绿,黄不黄的东西,吓得直抖脚,可那只蚂蟥纹丝不动。
董平安连忙上前帮她扯下来,摔到一边。如意看到自己脚上鲜血直流。
可是她没有感到一点疼痛,如果没有发现,是不是会一直吸。
董如意摔摔脑袋里的想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于心志,她忍。
用根稻草绑着脚,非常的奇妙的是,稻草可以很快地止住血。
当她再次看到脚上有两只蚂蟥吸着正美时,她脸吓的惨白,大叫着跳起来就赶紧往岸上跑。
在田埂上准备把它扯了下来,抓在软绵绵的,忍住恶心,拽了一下还没有拽不下来。强忍着那股毛骨悚然,又加了把力气,才把它拽了下来。
这时觉得在手里多呆一秒钟,都觉得惶恐,闭着眼睛往旁边远远地一扔。
这次怎么也不肯下水了,没有接触过的人实在理解不了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董平康就在旁边哈哈大笑。
她也不在意这些笑,心中狂吐槽,穿越需谨慎,莫要穿到农家。
扭捏着站在田埂上开始抛起秧来。董板山和董平安就善解人意地把四周留给了她。
就这样为时半月的双抢终于过去了,董家人好好的在家歇了一天。
吃过晚饭董板山就打算去找夫子问问上学的事情。他也怕叨扰白天夫子的正事,在几道灼热的目光中拿起一根松油木从灶间引了火,就着火光往村里去了。
夫子的家位于村子前面,不同于村里深巷带天井建筑,而是一个独门独院,前面是学堂,后面就是住宅的地方。
院子里有丛青翠的竹林,董板山顺着竹林往前走,鼻息间嗅到的都是淡淡竹叶芳草的清香。
董板山看到坐在对面的中年男人,一身儒衫,文雅之中透着威严,他天生带着对读书人的尊重,连忙说出了到此的来意。
董夫子听了他的话有些震惊,再次问了句:“你真决定两个孩子都都送到学堂里?”
听到了他的来意,有些好奇,前不久他家分家的时候他可是在场的,也知道他家的情况可不是很好,家产也不多。
董板山不敢轻待,连忙点头回道:“是的夫子,就是不知道我大儿子十四岁了,还能不能进学?”
董夫子摸了摸自己不多的胡子微笑道:“学堂有教无类,何况年纪大些不防事,如若他现在用功,以后也不没有一番成就的。”
在一家人期盼又等待的目光中,董板山又拿着着那根点燃的松油木回来,全家人一涌上前,着急地问道,“怎么样,夫子答应了吗?”
董板山也不卖关子,点点头直说答应了,还说平安是个上进的,年纪虽大点的现在努力也是成的。
董平安又担心地问道:“爹,那你问了束脩怎么收的没?
董板山回想起在夫子家的时候情景,心中暗赞夫子,不愧是读书人。笑着答道:“他说了半两银子呢,因为一年收一次,你们是下半年去,就收了一半的价格,你兄弟们就一两。”
董平安听了心想还好,一两银子他平时多忙点应该成,下学后多在家做点事。
董板山又说这段时间学堂也放假了,都在忙割稻子插秧呢,后天开学。得自备书本和笔墨呢。
董如意就知道了这里学堂里也有农忙假。欢喜地拍着巴掌,笑道,“正好,明天我们去镇上卖凉粉,到时就去书店去买一些回来。”
董平安见父亲还没有说到他关心的的问题,急的汗都出来了,连忙又追问了句。“爹,你记得夫子说过要买什么书吗?”
董板山抬头想了想,见到儿子一脸的急色,也不捉弄自己儿子了。“夫子说启蒙用千字文、三字经。”
“也不知道要多少钱?”董平安皱着眉头,拿着手指在算着。已经完全掉进钱眼里了,死劲想着钱要花多少,花多少了,让家人怎么办?
董如意看到董平安的躺下,安慰道:“一样买一本就够了,到时你们俩共用。而且,哥我们卖荷叶就赚了将近一两,加上陈掌柜赏的就有三两,可以给你们当学费了。”
董平安听了高兴地连连多谢。
董板山脸色一下子就不好了。觉得失去了自己的当家人的作用,怎么能让女儿赚钱养哥哥弟弟读书呢?这是他的责任好不好?心中却在想着如何赚钱了。
“如意啊,你赚的钱就不要花了,这些钱该我花。”
其他几人看到他的样子噗哧一笑,让他的脸更可见度地红了。
刘氏看自己的手也好的差不多,只要不干这重活都没有问题,“明天我也去吧,卖的是吃食,你们几个孩子我也不放心。”兄妹俩也觉得好,明天要买的东西也多。
董平康想起以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情景,别提多美了,兴冲冲地问道:“爹,那我们是不是还要有个书箱?”
董板山连忙应好,书箱自己没有做过,他只远远见过村里上学的孩子们背过。都是木头或者竹子编的的小箱子,还有两个带子,方便背着在肩膀上。
“明天我去前山砍些竹子回来,找村里的蔑匠给你们做两个,到了后天保证能给你们背上。”
莲花村后山都是松树林和灌木丛,前山的种类更杂些,比较多的是竹子,还是那种毛竹又高又大,有些长达三四十米,村里人就喜欢砍回来编制常用的东西。像是装东西的箩筐,簸箕,晒谷子的晒垫,床上的席子,坐的凳子。
有了需求,村里也出现一种职业,就是篾匠,很多精巧的东西就要请他们上门制作。自己去山上砍好竹子,把篾匠请回家做,除了有工钱,还要提供伙食。
这个职业在村里也是非常吃香的一个职业,你看谁家不需要这些东西啊,平时上门干活,不需要日晒雨淋,有个不错的工钱,还要好吃好喝地供着。到了农忙时,又能下地干活,多好。
董如意在晒完稻子之后,开始跟着家人去插秧。插秧比起割稻子来说,就不算太热了,而且速度比割稻子快多了。
她正干的美时,突然听到旁边董平安叫道,“如意,你脚上有只蚂蟥。”
董如意抬起腿,发现上面有只绿不绿,黄不黄的东西,吓得直抖脚,可那只蚂蟥纹丝不动。
董平安连忙上前帮她扯下来,摔到一边。如意看到自己脚上鲜血直流。
可是她没有感到一点疼痛,如果没有发现,是不是会一直吸。
董如意摔摔脑袋里的想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于心志,她忍。
用根稻草绑着脚,非常的奇妙的是,稻草可以很快地止住血。
当她再次看到脚上有两只蚂蟥吸着正美时,她脸吓的惨白,大叫着跳起来就赶紧往岸上跑。
在田埂上准备把它扯了下来,抓在软绵绵的,忍住恶心,拽了一下还没有拽不下来。强忍着那股毛骨悚然,又加了把力气,才把它拽了下来。
这时觉得在手里多呆一秒钟,都觉得惶恐,闭着眼睛往旁边远远地一扔。
这次怎么也不肯下水了,没有接触过的人实在理解不了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董平康就在旁边哈哈大笑。
她也不在意这些笑,心中狂吐槽,穿越需谨慎,莫要穿到农家。
扭捏着站在田埂上开始抛起秧来。董板山和董平安就善解人意地把四周留给了她。
就这样为时半月的双抢终于过去了,董家人好好的在家歇了一天。
吃过晚饭董板山就打算去找夫子问问上学的事情。他也怕叨扰白天夫子的正事,在几道灼热的目光中拿起一根松油木从灶间引了火,就着火光往村里去了。
夫子的家位于村子前面,不同于村里深巷带天井建筑,而是一个独门独院,前面是学堂,后面就是住宅的地方。
院子里有丛青翠的竹林,董板山顺着竹林往前走,鼻息间嗅到的都是淡淡竹叶芳草的清香。
董板山看到坐在对面的中年男人,一身儒衫,文雅之中透着威严,他天生带着对读书人的尊重,连忙说出了到此的来意。
董夫子听了他的话有些震惊,再次问了句:“你真决定两个孩子都都送到学堂里?”
听到了他的来意,有些好奇,前不久他家分家的时候他可是在场的,也知道他家的情况可不是很好,家产也不多。
董板山不敢轻待,连忙点头回道:“是的夫子,就是不知道我大儿子十四岁了,还能不能进学?”
董夫子摸了摸自己不多的胡子微笑道:“学堂有教无类,何况年纪大些不防事,如若他现在用功,以后也不没有一番成就的。”
在一家人期盼又等待的目光中,董板山又拿着着那根点燃的松油木回来,全家人一涌上前,着急地问道,“怎么样,夫子答应了吗?”
董板山也不卖关子,点点头直说答应了,还说平安是个上进的,年纪虽大点的现在努力也是成的。
董平安又担心地问道:“爹,那你问了束脩怎么收的没?
董板山回想起在夫子家的时候情景,心中暗赞夫子,不愧是读书人。笑着答道:“他说了半两银子呢,因为一年收一次,你们是下半年去,就收了一半的价格,你兄弟们就一两。”
董平安听了心想还好,一两银子他平时多忙点应该成,下学后多在家做点事。
董板山又说这段时间学堂也放假了,都在忙割稻子插秧呢,后天开学。得自备书本和笔墨呢。
董如意就知道了这里学堂里也有农忙假。欢喜地拍着巴掌,笑道,“正好,明天我们去镇上卖凉粉,到时就去书店去买一些回来。”
董平安见父亲还没有说到他关心的的问题,急的汗都出来了,连忙又追问了句。“爹,你记得夫子说过要买什么书吗?”
董板山抬头想了想,见到儿子一脸的急色,也不捉弄自己儿子了。“夫子说启蒙用千字文、三字经。”
“也不知道要多少钱?”董平安皱着眉头,拿着手指在算着。已经完全掉进钱眼里了,死劲想着钱要花多少,花多少了,让家人怎么办?
董如意看到董平安的躺下,安慰道:“一样买一本就够了,到时你们俩共用。而且,哥我们卖荷叶就赚了将近一两,加上陈掌柜赏的就有三两,可以给你们当学费了。”
董平安听了高兴地连连多谢。
董板山脸色一下子就不好了。觉得失去了自己的当家人的作用,怎么能让女儿赚钱养哥哥弟弟读书呢?这是他的责任好不好?心中却在想着如何赚钱了。
“如意啊,你赚的钱就不要花了,这些钱该我花。”
其他几人看到他的样子噗哧一笑,让他的脸更可见度地红了。
刘氏看自己的手也好的差不多,只要不干这重活都没有问题,“明天我也去吧,卖的是吃食,你们几个孩子我也不放心。”兄妹俩也觉得好,明天要买的东西也多。
董平康想起以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情景,别提多美了,兴冲冲地问道:“爹,那我们是不是还要有个书箱?”
董板山连忙应好,书箱自己没有做过,他只远远见过村里上学的孩子们背过。都是木头或者竹子编的的小箱子,还有两个带子,方便背着在肩膀上。
“明天我去前山砍些竹子回来,找村里的蔑匠给你们做两个,到了后天保证能给你们背上。”
莲花村后山都是松树林和灌木丛,前山的种类更杂些,比较多的是竹子,还是那种毛竹又高又大,有些长达三四十米,村里人就喜欢砍回来编制常用的东西。像是装东西的箩筐,簸箕,晒谷子的晒垫,床上的席子,坐的凳子。
有了需求,村里也出现一种职业,就是篾匠,很多精巧的东西就要请他们上门制作。自己去山上砍好竹子,把篾匠请回家做,除了有工钱,还要提供伙食。
这个职业在村里也是非常吃香的一个职业,你看谁家不需要这些东西啊,平时上门干活,不需要日晒雨淋,有个不错的工钱,还要好吃好喝地供着。到了农忙时,又能下地干活,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