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刀法与做法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美梦设计师最新章节!
日本料理中的剌身,多数是生鱼肉条块,只有河豚剌身等几种,才切得其薄如纸,可以透视盘面的花纹。
中国古代的鱼脍,讲究切得愈薄愈好,有时进一步切成细丝,称做“脍缕”。
曹植在《七启》赋中形容切出的生鱼片薄得象蝉翼、縠松散得像雪花,轻得能随风飘扬:“蝉翼之割,剖纤析微。累如叠縠,离若散雪,轻随风飞,刃不转切”。
切生鱼片专用一个术语:“斫脍”。“斫”字音“zhuo2”。斫脍的时候,砧板上面要铺上白纸,以吸收脍刀压出的鱼汁。表面不湿的生鱼片,能够松散地摆设在盘子里,无论观感和口感都好。
刀功高明的大师傅,不仅生鱼片切得极薄极细,而且白纸上几乎不沾汁水,杜甫为此有诗赞叹道:“落砧何曾白纸湿”。
斫脍的刀法很早就有专著出现。
明末李晔在《紫桃轩杂缀》里报告,他读过一本“文极奇古”,可能是唐人撰编的《斫脍书》,书中列举的刀法有小晃白、大晃白、舞梨花、柳叶缕、对翻蚨蝶、千丈线等名目。
《斫脍书》已经失传。
斫脍曾是古代文人创作的素材。
西晋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饔人(厨师)缕切,鸾刀若飞,应刃落俎,靃靃霏霏”,杜甫和苏轼也分别有诗句:“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运肘风生看斫鲙,随刀雪落惊飞缕”。
是大师傅从厨房里走出来,在宾客面前表演刀艺,作为进食前的开胃节目。
“运肘风生”、“左右挥双刀”,动作夸张,目的显然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
有时,表演者还使用挂有小铃铛的刀具-鸾刀,更使斫脍增添音响效果。《西征赋》中“靃靃霏霏”(“靃”音“huo4”)四字一语双关,既描绘切得极薄的生鱼片纷纷飘落的景像,又摸拟鸾刀敲打在砧板(俎)上的节奏和音响。
斫脍也是古代画家创作的题材,在中国美术史料中,著录有三幅有关的古画。
第一幅是东晋顾恺之的《吴王斫脍图》,据北宋董逌《广川画跋》的记叙,描绘的是上述介象故事的下半截:介象钓出鲻鱼后,孙权令厨师当场表演斫脍,并把加工好的生鱼片分赐给殿中的大臣。
第二幅是佚名画家的《王右军斫脍图》,从苏轼的题跋可知,画的是王羲之观赏斫脍的情景。
根据画面内容,这两幅画的更贴切的标题应当是“吴王观斫脍图”和“王右军观斫脍图”。
第三幅是唐人杜庭睦的《明皇斫鲙图》,著录于北宋大内藏画目录《宣和画谱》;北宋灭亡后,一度流落民间,后来又回到南宋宫庭。有关史料光说《明皇斫鲙图》中的人物画得如何神妙,却没有说明谁在斫脍。
唐明皇风流倜傥,表演艺术的造诣极高,梨园行业尊之为祖师爷,或许会亲自秀一秀刀艺也未可知。
这三幅画都已经不知所终。其中,以顾恺之的《吴王斫脍图》最为珍贵,其价值不下于王羲之的书法真迹。
表现斫脍的古代美术作品,仅存两块宋人画像砖,其中之一为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人称《妇女斫脍图》。
鱼脍当中最著名的菜肴叫“金齑玉脍”。
“齑”有时也写做“虀”,音“ji1”,原意是细碎的菜末,这里作调料解,金齑就是金黄色的调料。
金齑玉脍的名称,最早出现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书中。在“八和齑”一节里,贾思勰详细地介绍了金齑的做法。
金齑共用七种配料:蒜、姜、盐、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饭。其中,需要解说的是白梅。
白梅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在醋发明之前,它是主要的酸味调料,做羹汤时必不可少。
东晋梅颐编造的《古文尚书》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梅就是白梅。
在醋发明以后,白梅与醋长期共存,后来终于为醋完全取代。
白梅的做法,是把没有熟透的青梅果实在盐水里浸泡过夜,次日在阳光下曝晒,如此重复十遍即得。
苏州等地出口到日本和韩国,每年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盐渍梅胚”,正是白梅的低盐改造产物。
日本料理中至今乃用一种咸梅,是青梅经盐和紫苏叶子腌制的产物。
白梅与咸梅之间或许存在渊源关系。
把白梅与其它六种配料捣成碎末,用好醋调成糊状,就是金齑。在同一节里,贾思勰还描述了芥末酱的做法。
《齐民要术》文中,没有限定玉脍用什么鱼。
当时,金齑玉脍还是一个集合名词,凡是银白色的生鱼片搭配金黄色的调料,都可称为金齑玉脍。
金齑玉脍用做单一菜肴的专用名词,出现于北宋初期李昉等人编辑的《太平广记》里。
还有,顺德的传统小食:顺德鱼生一般以淡水鱼为主,品质好的顺德鱼生以约750克的“壮鱼”为食材,买回来后先放在山泉水饿养几天,以消耗体内脂肪,令鱼肉实甘爽。
杀鱼时在鱼下颌处和尾部各割一刀,然后放回水中让鱼在游动放血,了无淤血的鱼片便洁白如雪,晶莹剔透,放血的程序若把握不好,鱼肉带红色水分也多。
片好之后要再放进冷冻一会,鱼生才会爽滑和有甜味。进食时蘸以蒜片、葱丝、洋葱丝、酱油、花生碎、芝麻、香芋丝、炸粉丝,再加上油、盐、糖混合成的调料。鱼皮则可凉拌。
出名的,还有潮汕鱼生,多以养于沙塘中的草鱼为食材,重三斤左右最为适宜。
早上把买回来的鱼放在清水里养着,到下午才去鱼鳞、开膛,掏出内脏后将一层鱼皮削去,然后沿脊骨取下左右两边肉,切除肋骨和鱼腹。
擦干血污,把鱼放在比较通风的地方,让鱼被风吹至富有弹性。晚上就可以切片食用。
佐料分咸甜两种:咸的是豆酱拌小磨香油;甜的则是三渗酱、梅膏酱,另备有一碟生切萝卜丝或杨桃片。
可谓色、香、味、型俱佳。通常在吃鱼生会喝鱼头汤和吃鱼片稀粥。
日本料理中的剌身,多数是生鱼肉条块,只有河豚剌身等几种,才切得其薄如纸,可以透视盘面的花纹。
中国古代的鱼脍,讲究切得愈薄愈好,有时进一步切成细丝,称做“脍缕”。
曹植在《七启》赋中形容切出的生鱼片薄得象蝉翼、縠松散得像雪花,轻得能随风飘扬:“蝉翼之割,剖纤析微。累如叠縠,离若散雪,轻随风飞,刃不转切”。
切生鱼片专用一个术语:“斫脍”。“斫”字音“zhuo2”。斫脍的时候,砧板上面要铺上白纸,以吸收脍刀压出的鱼汁。表面不湿的生鱼片,能够松散地摆设在盘子里,无论观感和口感都好。
刀功高明的大师傅,不仅生鱼片切得极薄极细,而且白纸上几乎不沾汁水,杜甫为此有诗赞叹道:“落砧何曾白纸湿”。
斫脍的刀法很早就有专著出现。
明末李晔在《紫桃轩杂缀》里报告,他读过一本“文极奇古”,可能是唐人撰编的《斫脍书》,书中列举的刀法有小晃白、大晃白、舞梨花、柳叶缕、对翻蚨蝶、千丈线等名目。
《斫脍书》已经失传。
斫脍曾是古代文人创作的素材。
西晋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饔人(厨师)缕切,鸾刀若飞,应刃落俎,靃靃霏霏”,杜甫和苏轼也分别有诗句:“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运肘风生看斫鲙,随刀雪落惊飞缕”。
是大师傅从厨房里走出来,在宾客面前表演刀艺,作为进食前的开胃节目。
“运肘风生”、“左右挥双刀”,动作夸张,目的显然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
有时,表演者还使用挂有小铃铛的刀具-鸾刀,更使斫脍增添音响效果。《西征赋》中“靃靃霏霏”(“靃”音“huo4”)四字一语双关,既描绘切得极薄的生鱼片纷纷飘落的景像,又摸拟鸾刀敲打在砧板(俎)上的节奏和音响。
斫脍也是古代画家创作的题材,在中国美术史料中,著录有三幅有关的古画。
第一幅是东晋顾恺之的《吴王斫脍图》,据北宋董逌《广川画跋》的记叙,描绘的是上述介象故事的下半截:介象钓出鲻鱼后,孙权令厨师当场表演斫脍,并把加工好的生鱼片分赐给殿中的大臣。
第二幅是佚名画家的《王右军斫脍图》,从苏轼的题跋可知,画的是王羲之观赏斫脍的情景。
根据画面内容,这两幅画的更贴切的标题应当是“吴王观斫脍图”和“王右军观斫脍图”。
第三幅是唐人杜庭睦的《明皇斫鲙图》,著录于北宋大内藏画目录《宣和画谱》;北宋灭亡后,一度流落民间,后来又回到南宋宫庭。有关史料光说《明皇斫鲙图》中的人物画得如何神妙,却没有说明谁在斫脍。
唐明皇风流倜傥,表演艺术的造诣极高,梨园行业尊之为祖师爷,或许会亲自秀一秀刀艺也未可知。
这三幅画都已经不知所终。其中,以顾恺之的《吴王斫脍图》最为珍贵,其价值不下于王羲之的书法真迹。
表现斫脍的古代美术作品,仅存两块宋人画像砖,其中之一为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人称《妇女斫脍图》。
鱼脍当中最著名的菜肴叫“金齑玉脍”。
“齑”有时也写做“虀”,音“ji1”,原意是细碎的菜末,这里作调料解,金齑就是金黄色的调料。
金齑玉脍的名称,最早出现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书中。在“八和齑”一节里,贾思勰详细地介绍了金齑的做法。
金齑共用七种配料:蒜、姜、盐、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饭。其中,需要解说的是白梅。
白梅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在醋发明之前,它是主要的酸味调料,做羹汤时必不可少。
东晋梅颐编造的《古文尚书》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梅就是白梅。
在醋发明以后,白梅与醋长期共存,后来终于为醋完全取代。
白梅的做法,是把没有熟透的青梅果实在盐水里浸泡过夜,次日在阳光下曝晒,如此重复十遍即得。
苏州等地出口到日本和韩国,每年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盐渍梅胚”,正是白梅的低盐改造产物。
日本料理中至今乃用一种咸梅,是青梅经盐和紫苏叶子腌制的产物。
白梅与咸梅之间或许存在渊源关系。
把白梅与其它六种配料捣成碎末,用好醋调成糊状,就是金齑。在同一节里,贾思勰还描述了芥末酱的做法。
《齐民要术》文中,没有限定玉脍用什么鱼。
当时,金齑玉脍还是一个集合名词,凡是银白色的生鱼片搭配金黄色的调料,都可称为金齑玉脍。
金齑玉脍用做单一菜肴的专用名词,出现于北宋初期李昉等人编辑的《太平广记》里。
还有,顺德的传统小食:顺德鱼生一般以淡水鱼为主,品质好的顺德鱼生以约750克的“壮鱼”为食材,买回来后先放在山泉水饿养几天,以消耗体内脂肪,令鱼肉实甘爽。
杀鱼时在鱼下颌处和尾部各割一刀,然后放回水中让鱼在游动放血,了无淤血的鱼片便洁白如雪,晶莹剔透,放血的程序若把握不好,鱼肉带红色水分也多。
片好之后要再放进冷冻一会,鱼生才会爽滑和有甜味。进食时蘸以蒜片、葱丝、洋葱丝、酱油、花生碎、芝麻、香芋丝、炸粉丝,再加上油、盐、糖混合成的调料。鱼皮则可凉拌。
出名的,还有潮汕鱼生,多以养于沙塘中的草鱼为食材,重三斤左右最为适宜。
早上把买回来的鱼放在清水里养着,到下午才去鱼鳞、开膛,掏出内脏后将一层鱼皮削去,然后沿脊骨取下左右两边肉,切除肋骨和鱼腹。
擦干血污,把鱼放在比较通风的地方,让鱼被风吹至富有弹性。晚上就可以切片食用。
佐料分咸甜两种:咸的是豆酱拌小磨香油;甜的则是三渗酱、梅膏酱,另备有一碟生切萝卜丝或杨桃片。
可谓色、香、味、型俱佳。通常在吃鱼生会喝鱼头汤和吃鱼片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