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轩辕谷访黄帝故里 山门溪收忠义青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圣迹仙踪最新章节!
话说老子骑青牛载灰鼠,金虎背伏玉兔,由青龙头顶上空护行,走出首阳山,告别叩马村,一路西去。老子讲经传道,寻访圣迹;生肖问道询道,相互调侃,有说有笑,好不逍遥自在。师徒走走停停,沿途昼行夜宿,不知不觉,又行进月余。
这日,老子师徒行至一三岔路口,青牛停住脚步,回转牛头问老子道:“师傅,前方有两条道路,我等应走那条路为好?”
老子微微睁双眼,环视四周,片刻道:“往左可西去乌鼠关山,往右可北去轩辕谷。尔等愿往何处,商议定夺。”
灰鼠问道:“轩辕谷可是黄帝故里?”
老子道:“正是黄帝出生之地。”
灰鼠即刻嚷道:“该去轩辕皇帝故里!”
青牛也低声说道:“轩辕黄帝选我等为生肖,自云岩宫一别,三千年过去,虽其早已飞升仙境,不得再见,可去其故里拜访圣迹。”
金虎、玉兔及青龙均一迭声附和道:“极是!极是!乌鼠关山可回头再去,今理应前往轩辕谷拜访黄帝故里圣迹。”
老子微笑应允道:“去便是了。”
于是,师徒一行转道北行,不日便进入上邽境域轩辕谷。
这上邽时为邽戎、绵诸戎居住地,在今甘肃天水市清水一带,渭水北岸支流牛头河,贯穿其全境。西周孝王十三年(公元前876年),嬴姓部落首领非子,住西犬丘(今礼县),以养马知名,被周王室派往千渭之间繁育战马。几年光景,马匹不仅成被增多,且个个膘肥体壮。非子因养马有功,业绩可嘉,周孝王始封上邽为王室附庸于秦地,设邑秦亭,其号为嬴秦。从此嬴姓这支部落,便有了方圆不足五十里的上邽封地。之后,随历史变迁,嬴姓部落首领非子等便以此为根据地,不断向外开拓疆土,发展壮大。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伐邽戎取其地,始置邽县,便使上邽成为华夏史上最早设置的县域之一。
轩辕谷今人俗称三皇沟,距上邽县城东七十余里,无论据史料记载,还是民间传说,均指为轩辕黄帝出生之地。
对轩辕黄帝,想来看读者不陌生。作者在本书“序引”中已有所交代。轩辕帝功绩,现不不必再一一赘述。此章重点是讲述老子与生肖寻访其出生地所闻、所见、所遇之事。
其实,追溯历史,早在老子出生五千年前,即华夏尚促处于新石器时代,华夏民族的祖先们就在上邽这块沃土之上繁衍生息,形成部落。因此,也可以说,在老子出生三千年前,即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前,轩辕帝便已经在轩辕谷出生。
老子曾读过《黄帝内经》,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偱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此段文字与轩辕传说吻合,老子比较认同。然而,对其姓氏来源,却另有所知。因老子还从其它典籍中得知,轩辕成人后,改公孙为姬姓,又号有熊氏,因居轩辕之丘,故称轩辕氏,是上古氏族首领。有说他和炎帝是同袍兄弟,与炎帝分管天下。当时的九黎族(古代南方部落名)首领蚩尤强悍凶狠,经常侵略其他部落。炎帝被他击败后,向黄帝求救,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展开了一场决战,战斗异常激烈。在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蚩尤便施展魔法,从鼻孔里喷出一团浓雾,霎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一直延续三天。蚩尤的部下又凶猛冲杀,黄帝的士兵迷失了方向,黄帝立即命大臣风后制作了一辆指南车,车上站着一个铁制的小人,伸出手臂指向南方,士兵们冲出重重大雾,打败了九黎族,擒杀了蚩尤,终获大胜。黄帝被拥戴为炎黄部落的联盟首领,他勤于政务,爱民如子,修德立义,以德治天下。
黄帝与炎帝联盟,打败蚩尤后也走向了破裂,据说是炎帝想争夺盟主之位,而诸侯们大多都愿意归从轩辕,结果黄帝与炎帝在阪泉摆开了战场,经过三场大战,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四方首领推做了天子。做了天子的轩辕黄帝,充分发挥了他杰出的才智,有很多发明创造,如裁缝衣裳,制造舟车,营建宫室等。还命臣子伶伦制造乐器,大挠作干支,仓颉造文字,他的妻子嫘祖还教人们养蚕抽丝,从此天下大治,人民安乐。黄帝时代虽然进行过不少的战争,但战争打破了氏族间的狭隘界限,推动了各氏族的融合,这样便逐渐形成了古老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后人称黄帝为华夏族的始祖,把一切文化制度的创立都归功于黄帝,称之为华夏人文初祖。
轩辕黄帝活一百一十岁,百岁时亲自到首阳山采铜铸制宝鼎,宝鼎铸成后,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据说这天晴空一声惊雷,霎时暴雨倾盆,雨后天晴,东方出现一道彩虹,一条巨龙腾空而降,接他归天。黄帝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和大臣们一一辞别后便乘龙上天。黄帝死后葬在陕西桥山,不久山陵突然崩塌,坟墓中却空无尸身,只留下他的佩剑和一只鞋子。
老子一行走进轩辕谷前,登高俯瞰,轩辕谷犹如一只护风藏水圆盘,飘然降落在了陇坂关山的茫茫林海之中,恰似倒躺着的敞口鼓腹陶罐。圆盘中央,兀然挺拔着的俊秀山峰,就是所谓的“轩辕之丘”,当地人称轩辕丘。登高远望,围着轩辕丘的圆盘似山峰,极像一条翘首摆尾青龙,如顽皮孩子似的,环抱住慈母般的轩辕丘。轩辕丘对面,有一条蜿蜒沟谷,沟谷中流淌着一条小溪,从陶罐口处的山门流出,唤名山门溪(后人称轩辕溪)。山门溪潺潺流水,流过数里之外,流出有一村落,只见绿树映岑,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村庄里鸡犬之声隐隐入于耳际,静谧安逸。即便是后人陶渊明所描述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
据村人所言,这轩辕谷居住着只有“雷”“苗”两姓的乡民,世不通婚,相传为“专门轩辕帝香火”。轩辕谷东面坡地,有当地乡人口口相传的“轩王爷”降生、睡觉、嬉耍、练武、晒太阳的“轩王台子”、“睡觉石”、“嬉台”、“演武台”、“晒台”。轩辕谷东坡背面谷中,还有一小村,唤名龙潭沟村,村民中居住人家,大都姓“龙”,相传为黄帝大臣龙行的后代。令人惊诧是,轩辕谷的七处最高点相连之后正好与北斗七星暗合。
老子与众生肖进入轩辕谷,先寻轩辕黄帝出生之窑洞,不得见。当地一乡人告诉他们:“窑洞前些年因山体滑坡,已经塌陷。”乡人还引领来一古树,言道:“此树橡树,是轩辕黄帝手所植,距今已有三千年。”言罢,有指树下一石板道:此石为轩辕黄帝少时睡觉石板,先于古橡树于此万年。”
当晚在轩辕谷孟津小村一苗姓乡人家过夜。
孟津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第二日,又先后拜访了降生、睡觉、嬉耍、练武、晒太阳的轩王台子、“睡觉石”、“嬉台”、“演武台”、“晒台”等遗迹。
时值盛夏,轩辕谷林草深处,不时传来鸟儿欢乐的叫声,阳光透过密林斜射出来,分外刺眼。山涧里潺潺的溪水,好似处子悲情深处的眼泪,晶莹剔透,叮叮咚咚一路跳跃而去山路崎岖,峰回路转,一路向两边峰恋起伏,林木茂盛的风景不时地“暗送秋波”。站在山下,放眼望去,一座独特的山峰映入眼帘。眼前这座兀然突立的山峰,曰轩辕之丘。此山依南朝北,前面较开阔,两边峡谷环抱,一抹溪水从山脚下流淌而过。这溪水,被称作“轩辕溪水”,它记载着轩辕氏的万世功勋。溪水由南向北注入通关河,在陕西宝鸡以西汇入渭河。这与《水经注》“水出南山轩辕溪,其水北流注泾谷水”,“清水东南入渭”等记载十分相符。想必太史公犹在,也会被这眼前的历史遗迹与史书严丝合缝的高度一致叹为观止的。
老子一行登上轩辕之丘,蓝天白云,绿树芳草,交相辉映。向北望去,百里之外,是陕西宝鸡的峪家村,峪家村有神农祠、炎帝陵,相传炎帝神农生于宝鸡的檬峪。向东远望,千里之外的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安葬地。眺望西北,百里之外,是伏羲画卦的卦台山。与卦台山相去不远的是距老子所处时代有三千年的大地湾遗址,伏羲时代,神农时代,黄帝时代的先民就生息在这片绿草悠悠的土地上!置身其间,老子不由随口吟咏道:“青山存焉,轩辕谷中留圣迹,白云往矣,黄帝陵上护神功。”
在轩辕之丘的一片开阔地上,老子看到了三皇庙遗址,遗址之上,立有一块大理石材雕刻而成的的石碑,石碑左右,左面有石臼一个,的历史遗迹。右面立有石杵一竿,形似男人的生殖器,似乎是先民们生殖崇拜时候遗落的图腾。其地,再没有任何历史遗迹。关于轩辕氏出生的一切,只能在古书文献或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当中去寻觅了。轩辕黄帝生活在距春秋四千年左右,在轩辕那个时代,炎帝神农氏的势力已渐式微。涿鹿之战,轩辕打败蚩尤,诸侯们尊其为天子,取代了炎帝神农氏,这就是黄帝。黄帝时代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它继承了以伏羲氏族为代表的原始文化,特别是仰韶文化的繁荣。黄帝时代是我国由狩猎,畜牧走向农业文明的关键时期。故他有“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的历史功勋。
老子离开轩辕谷地,回头望去,被绿树花草覆盖的轩辕之丘形似一棵树冠硕大的老树,巍然屹立在这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涓涓的轩辕溪水,从其脚下欢歌而去,一方圣迹,就这样,静静地遗落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中华文明古老的源头,似乎也在守候着它的秘密家园,等待有心的人们前来探访。
老子此行来轩辕谷,探访皇帝故里,主要是因轩辕黄帝的主张与自己既有相似,又有区别。如同主张“天人合一”,即人天同源,人天同运,人天同构,人天同律,人天同德。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但轩辕黄帝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老子不与苟同,认为还值得商榷。
再说老子一行一路西去,即将出轩辕谷。这日,来到一个叫白河的源头山门溪,见天色过午,就停下来在溪边歇息。山门远看酷似山门,近看便是峭壁洞开,玄朗如门,由山门脚下流出的溪水,便被称之为山门溪。
据当地人说,山门溪又名蛇溪,还有一段青蛇神奇故事。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蛇和青蛙是朋友,不过蛇那时长有四条腿,青蛙却没有腿,靠肚子蠕动爬行,可是蛇好吃懒做,青蛙十分勤快它不但要捉虫给蛇吃,还帮助人们捕害虫。因此人类当然厌恶蛇,喜欢青蛙了。蛇发现人们讨厌它,就开始仇视人类,它见人就咬,见畜就吃,弄得人间很不安宁。土地神见状,告到了天宫。玉帝将蛇传上天宫,劝他改恶从善,蛇却口出狂言,决无悔改之意。玉帝大怒,令神兵砍去蛇的四条腿,免得害人,从此,蛇就失去了四条腿,玉帝又见青蛙有功于人,将蛇的四条腿赐给青蛙。
青蛙有了腿之后,更为勤快了。蛇知错改过,决心重新改造自己,也开始吃害虫并拖着长长的躯体,一声不响地为人类做好事,蛇还跟着龙学治水,玉帝见蛇知过能改,奋发向上,当得知下方黄帝策要封十二生肖时,通知它及时赶到,排在龙的后面,当上了人类的生肖。蛇当上生肖以后,当然不主动伤人了,一旦恶念萌发,便将恶念化成一层皮蜕下,以示重新作蛇。蛇到了冬季就要躲入山洞中冬眠,来年春季再爬出来。这年春天,蛇刚爬出洞中,不料出现倒春寒,被冻僵在山门溪水边。幸有一拾柴农夫拉车经过发现,觉得可怜,就把它,带回家中,用棉被覆盖,为其取暖。蛇渐渐苏醒过来,不肯离去,就在农夫后院中菜窖中安家。日常给菜园松土,为蔬菜捉虫,还为农夫驱赶盗贼。农夫待它如同父子,逢年过节还拿鸡蛋犒劳。蛇也越长越健壮,成为一条大蟒蛇,身子比碗口还粗。
有一次,农夫在园子为蔬菜除草,发现按蟒蛇好像声了病,肚子胀得像水桶,爬行动困难。就在这么狼狈难行的情形下,蟒蛇选了园子边生长几棵草叶吞下去,才一会儿的工夫,肚子竟然恢复平坦。!
农夫惊叹道“早就听说蛇能够采集药材,辨别百草,今日一见,果然所传不假。刚才大蛇所吃的草叶,一定是一种宝药,我何不把这种草都采集起来,日后后若是再碰到这种病,就用这叶子来医治。”说完,居士就走上前企,将那种叶子采集了许多,带回家去了。
有一天,农夫在自家院中溜达,听到隔壁邻居家中有非常痛苦的女人呻吟声。他就去探究竟。原来是那家村妇肚子发胀,痛得在床上翻来翻去都睡不着觉,所以就禁不住的呻吟着。
农夫立刻回房,将上次在院中采得草叶子煎了一剂给服下。那果然是宝药!才不过一盏茶的工夫,村妇的肚子就消胀了。村妇为答谢农夫,特意给了他十只小鸭喂养。农夫恐小鸭与村妇小鸭闹混,还在小鸭头上涂上红色。蟒蛇与小鸭和睦相处,也不伤害,还爬来爬去与小鸭嬉戏。
这日农夫早起去集市,午后才回到家中。只见蟒蛇盘卧在鸭舍旁,嘴角还有一丝血迹。待它向鸭舍一看,仅剩下两只,且都伤痕累累,另外八只都无影无踪。农夫顿怒,操起一根手指粗的树条,边抽打蟒蛇,边骂道:“打死你这个野性难改的畜生!兔子不吃窝边草,你竟然连家中小鸭也不放过,实在可恶!”蟒蛇也不躲闪,一脸无辜像。农夫越发生气,重打了一下蟒蛇头部,狠狠喝道:“还不快滚回你的原处!”蟒蛇冲农夫点点流血的蛇头,便缓缓爬恐小鸭与邻居小鸭闹混,蟒蛇似乎很不情愿地缓缓爬出院门,便突然朝溪边疾驰。农夫见蟒蛇果真去,突然觉得有些不舍,就跟着一路小跑追去。一直追到当年农夫救它的山门溪水边,蟒蛇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农夫,便飞快地向悬崖爬去,那身子几乎和崖壁垂直,待爬上十丈多高的一处凹进出,好像与什么动物一顿撕咬,片刻,便与撕咬者一同从山门悬崖上滚落下来,重重地摔在溪水边。农夫惊叫一声过去,但见蟒蛇口吐鲜血,其身边还跌落一只斗大的秃鹫,秃鹫的钩鹰爪深深地钩进蟒蛇的头颅中,嘴嘴角露出半截头染红色的小鸭死体。农夫坐地嚎啕大哭,捶胸回道:“我不该冤屈你呀,蟒蛇!”突然农夫止住哭声,惊奇地看着蟒蛇。只见蟒蛇的外皮慢慢脱落,里面的肉身却慢慢萎缩,直到变成一条小青蛇,便游到溪水中,顷刻便没了踪影。农夫在溪边一连等了三天天三夜,也没见那小青蛇踪影,只得含泪把剩下的一大堆皮蟒蛇皮带回家中,放入菜窖,掩埋填平。还时常到溪边瞧看,一直不见青蛇。后来,人们就把这条消息叫蛇溪。
老子一行在山门蛇溪边歇息,青牛和老虎来溪边喝水,老鼠和玉兔在溪边玩耍,青龙惬意地将头探入在溪中戏水。老子靠着一棵,先前还看他们玩耍的开心,一直捋须微笑,渐渐便打迷糊。意识模糊中,老子突然感到脖子后面有些凉意,用手一摸,攥住一圆滚滚的东西,回头一看,却是一条手腕粗细的青蛇,身子盘在老树的枝丫上,颈部被老子抓着。老子把青蛇引领到地上,笑道:“你有何事,骚扰我颈项淘气?”
青蛇扬起头来,说道:“我已观察多时,知尊师是行道之人,万望收留我。”
老子说:“我等西行,路途遥远,长久爬行,你愿意?”
青蛇点头连说:“愿意,愿意!”
老子便向溪边喊道:“徒弟们,来见过你们的新师弟。”
很快,灰鼠,青牛,金虎,玉兔,青龙,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欢迎青蛇一同西行。
至此,十二生肖中前六位,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都先后成为老子门徒。
于是,老子骑青牛载老鼠,老虎载玉兔,青龙爪盘青蛇上空护行,走出轩辕谷,继续奔往西北而去。
后人有诗吟蛇曰:
蛇节亮声牵旧事,笔走龙蛇叹流年。
蛇胆味苦祛风湿,杯弓蛇影疾病患。
蛇蜕通透昭日月,巴蛇吞象怪心贪。
蛇行曲折蜿蜒路,画蛇添足有新篇。
话说老子骑青牛载灰鼠,金虎背伏玉兔,由青龙头顶上空护行,走出首阳山,告别叩马村,一路西去。老子讲经传道,寻访圣迹;生肖问道询道,相互调侃,有说有笑,好不逍遥自在。师徒走走停停,沿途昼行夜宿,不知不觉,又行进月余。
这日,老子师徒行至一三岔路口,青牛停住脚步,回转牛头问老子道:“师傅,前方有两条道路,我等应走那条路为好?”
老子微微睁双眼,环视四周,片刻道:“往左可西去乌鼠关山,往右可北去轩辕谷。尔等愿往何处,商议定夺。”
灰鼠问道:“轩辕谷可是黄帝故里?”
老子道:“正是黄帝出生之地。”
灰鼠即刻嚷道:“该去轩辕皇帝故里!”
青牛也低声说道:“轩辕黄帝选我等为生肖,自云岩宫一别,三千年过去,虽其早已飞升仙境,不得再见,可去其故里拜访圣迹。”
金虎、玉兔及青龙均一迭声附和道:“极是!极是!乌鼠关山可回头再去,今理应前往轩辕谷拜访黄帝故里圣迹。”
老子微笑应允道:“去便是了。”
于是,师徒一行转道北行,不日便进入上邽境域轩辕谷。
这上邽时为邽戎、绵诸戎居住地,在今甘肃天水市清水一带,渭水北岸支流牛头河,贯穿其全境。西周孝王十三年(公元前876年),嬴姓部落首领非子,住西犬丘(今礼县),以养马知名,被周王室派往千渭之间繁育战马。几年光景,马匹不仅成被增多,且个个膘肥体壮。非子因养马有功,业绩可嘉,周孝王始封上邽为王室附庸于秦地,设邑秦亭,其号为嬴秦。从此嬴姓这支部落,便有了方圆不足五十里的上邽封地。之后,随历史变迁,嬴姓部落首领非子等便以此为根据地,不断向外开拓疆土,发展壮大。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伐邽戎取其地,始置邽县,便使上邽成为华夏史上最早设置的县域之一。
轩辕谷今人俗称三皇沟,距上邽县城东七十余里,无论据史料记载,还是民间传说,均指为轩辕黄帝出生之地。
对轩辕黄帝,想来看读者不陌生。作者在本书“序引”中已有所交代。轩辕帝功绩,现不不必再一一赘述。此章重点是讲述老子与生肖寻访其出生地所闻、所见、所遇之事。
其实,追溯历史,早在老子出生五千年前,即华夏尚促处于新石器时代,华夏民族的祖先们就在上邽这块沃土之上繁衍生息,形成部落。因此,也可以说,在老子出生三千年前,即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前,轩辕帝便已经在轩辕谷出生。
老子曾读过《黄帝内经》,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偱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此段文字与轩辕传说吻合,老子比较认同。然而,对其姓氏来源,却另有所知。因老子还从其它典籍中得知,轩辕成人后,改公孙为姬姓,又号有熊氏,因居轩辕之丘,故称轩辕氏,是上古氏族首领。有说他和炎帝是同袍兄弟,与炎帝分管天下。当时的九黎族(古代南方部落名)首领蚩尤强悍凶狠,经常侵略其他部落。炎帝被他击败后,向黄帝求救,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展开了一场决战,战斗异常激烈。在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蚩尤便施展魔法,从鼻孔里喷出一团浓雾,霎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一直延续三天。蚩尤的部下又凶猛冲杀,黄帝的士兵迷失了方向,黄帝立即命大臣风后制作了一辆指南车,车上站着一个铁制的小人,伸出手臂指向南方,士兵们冲出重重大雾,打败了九黎族,擒杀了蚩尤,终获大胜。黄帝被拥戴为炎黄部落的联盟首领,他勤于政务,爱民如子,修德立义,以德治天下。
黄帝与炎帝联盟,打败蚩尤后也走向了破裂,据说是炎帝想争夺盟主之位,而诸侯们大多都愿意归从轩辕,结果黄帝与炎帝在阪泉摆开了战场,经过三场大战,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四方首领推做了天子。做了天子的轩辕黄帝,充分发挥了他杰出的才智,有很多发明创造,如裁缝衣裳,制造舟车,营建宫室等。还命臣子伶伦制造乐器,大挠作干支,仓颉造文字,他的妻子嫘祖还教人们养蚕抽丝,从此天下大治,人民安乐。黄帝时代虽然进行过不少的战争,但战争打破了氏族间的狭隘界限,推动了各氏族的融合,这样便逐渐形成了古老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后人称黄帝为华夏族的始祖,把一切文化制度的创立都归功于黄帝,称之为华夏人文初祖。
轩辕黄帝活一百一十岁,百岁时亲自到首阳山采铜铸制宝鼎,宝鼎铸成后,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据说这天晴空一声惊雷,霎时暴雨倾盆,雨后天晴,东方出现一道彩虹,一条巨龙腾空而降,接他归天。黄帝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和大臣们一一辞别后便乘龙上天。黄帝死后葬在陕西桥山,不久山陵突然崩塌,坟墓中却空无尸身,只留下他的佩剑和一只鞋子。
老子一行走进轩辕谷前,登高俯瞰,轩辕谷犹如一只护风藏水圆盘,飘然降落在了陇坂关山的茫茫林海之中,恰似倒躺着的敞口鼓腹陶罐。圆盘中央,兀然挺拔着的俊秀山峰,就是所谓的“轩辕之丘”,当地人称轩辕丘。登高远望,围着轩辕丘的圆盘似山峰,极像一条翘首摆尾青龙,如顽皮孩子似的,环抱住慈母般的轩辕丘。轩辕丘对面,有一条蜿蜒沟谷,沟谷中流淌着一条小溪,从陶罐口处的山门流出,唤名山门溪(后人称轩辕溪)。山门溪潺潺流水,流过数里之外,流出有一村落,只见绿树映岑,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村庄里鸡犬之声隐隐入于耳际,静谧安逸。即便是后人陶渊明所描述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
据村人所言,这轩辕谷居住着只有“雷”“苗”两姓的乡民,世不通婚,相传为“专门轩辕帝香火”。轩辕谷东面坡地,有当地乡人口口相传的“轩王爷”降生、睡觉、嬉耍、练武、晒太阳的“轩王台子”、“睡觉石”、“嬉台”、“演武台”、“晒台”。轩辕谷东坡背面谷中,还有一小村,唤名龙潭沟村,村民中居住人家,大都姓“龙”,相传为黄帝大臣龙行的后代。令人惊诧是,轩辕谷的七处最高点相连之后正好与北斗七星暗合。
老子与众生肖进入轩辕谷,先寻轩辕黄帝出生之窑洞,不得见。当地一乡人告诉他们:“窑洞前些年因山体滑坡,已经塌陷。”乡人还引领来一古树,言道:“此树橡树,是轩辕黄帝手所植,距今已有三千年。”言罢,有指树下一石板道:此石为轩辕黄帝少时睡觉石板,先于古橡树于此万年。”
当晚在轩辕谷孟津小村一苗姓乡人家过夜。
孟津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第二日,又先后拜访了降生、睡觉、嬉耍、练武、晒太阳的轩王台子、“睡觉石”、“嬉台”、“演武台”、“晒台”等遗迹。
时值盛夏,轩辕谷林草深处,不时传来鸟儿欢乐的叫声,阳光透过密林斜射出来,分外刺眼。山涧里潺潺的溪水,好似处子悲情深处的眼泪,晶莹剔透,叮叮咚咚一路跳跃而去山路崎岖,峰回路转,一路向两边峰恋起伏,林木茂盛的风景不时地“暗送秋波”。站在山下,放眼望去,一座独特的山峰映入眼帘。眼前这座兀然突立的山峰,曰轩辕之丘。此山依南朝北,前面较开阔,两边峡谷环抱,一抹溪水从山脚下流淌而过。这溪水,被称作“轩辕溪水”,它记载着轩辕氏的万世功勋。溪水由南向北注入通关河,在陕西宝鸡以西汇入渭河。这与《水经注》“水出南山轩辕溪,其水北流注泾谷水”,“清水东南入渭”等记载十分相符。想必太史公犹在,也会被这眼前的历史遗迹与史书严丝合缝的高度一致叹为观止的。
老子一行登上轩辕之丘,蓝天白云,绿树芳草,交相辉映。向北望去,百里之外,是陕西宝鸡的峪家村,峪家村有神农祠、炎帝陵,相传炎帝神农生于宝鸡的檬峪。向东远望,千里之外的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安葬地。眺望西北,百里之外,是伏羲画卦的卦台山。与卦台山相去不远的是距老子所处时代有三千年的大地湾遗址,伏羲时代,神农时代,黄帝时代的先民就生息在这片绿草悠悠的土地上!置身其间,老子不由随口吟咏道:“青山存焉,轩辕谷中留圣迹,白云往矣,黄帝陵上护神功。”
在轩辕之丘的一片开阔地上,老子看到了三皇庙遗址,遗址之上,立有一块大理石材雕刻而成的的石碑,石碑左右,左面有石臼一个,的历史遗迹。右面立有石杵一竿,形似男人的生殖器,似乎是先民们生殖崇拜时候遗落的图腾。其地,再没有任何历史遗迹。关于轩辕氏出生的一切,只能在古书文献或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当中去寻觅了。轩辕黄帝生活在距春秋四千年左右,在轩辕那个时代,炎帝神农氏的势力已渐式微。涿鹿之战,轩辕打败蚩尤,诸侯们尊其为天子,取代了炎帝神农氏,这就是黄帝。黄帝时代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它继承了以伏羲氏族为代表的原始文化,特别是仰韶文化的繁荣。黄帝时代是我国由狩猎,畜牧走向农业文明的关键时期。故他有“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的历史功勋。
老子离开轩辕谷地,回头望去,被绿树花草覆盖的轩辕之丘形似一棵树冠硕大的老树,巍然屹立在这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涓涓的轩辕溪水,从其脚下欢歌而去,一方圣迹,就这样,静静地遗落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中华文明古老的源头,似乎也在守候着它的秘密家园,等待有心的人们前来探访。
老子此行来轩辕谷,探访皇帝故里,主要是因轩辕黄帝的主张与自己既有相似,又有区别。如同主张“天人合一”,即人天同源,人天同运,人天同构,人天同律,人天同德。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但轩辕黄帝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老子不与苟同,认为还值得商榷。
再说老子一行一路西去,即将出轩辕谷。这日,来到一个叫白河的源头山门溪,见天色过午,就停下来在溪边歇息。山门远看酷似山门,近看便是峭壁洞开,玄朗如门,由山门脚下流出的溪水,便被称之为山门溪。
据当地人说,山门溪又名蛇溪,还有一段青蛇神奇故事。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蛇和青蛙是朋友,不过蛇那时长有四条腿,青蛙却没有腿,靠肚子蠕动爬行,可是蛇好吃懒做,青蛙十分勤快它不但要捉虫给蛇吃,还帮助人们捕害虫。因此人类当然厌恶蛇,喜欢青蛙了。蛇发现人们讨厌它,就开始仇视人类,它见人就咬,见畜就吃,弄得人间很不安宁。土地神见状,告到了天宫。玉帝将蛇传上天宫,劝他改恶从善,蛇却口出狂言,决无悔改之意。玉帝大怒,令神兵砍去蛇的四条腿,免得害人,从此,蛇就失去了四条腿,玉帝又见青蛙有功于人,将蛇的四条腿赐给青蛙。
青蛙有了腿之后,更为勤快了。蛇知错改过,决心重新改造自己,也开始吃害虫并拖着长长的躯体,一声不响地为人类做好事,蛇还跟着龙学治水,玉帝见蛇知过能改,奋发向上,当得知下方黄帝策要封十二生肖时,通知它及时赶到,排在龙的后面,当上了人类的生肖。蛇当上生肖以后,当然不主动伤人了,一旦恶念萌发,便将恶念化成一层皮蜕下,以示重新作蛇。蛇到了冬季就要躲入山洞中冬眠,来年春季再爬出来。这年春天,蛇刚爬出洞中,不料出现倒春寒,被冻僵在山门溪水边。幸有一拾柴农夫拉车经过发现,觉得可怜,就把它,带回家中,用棉被覆盖,为其取暖。蛇渐渐苏醒过来,不肯离去,就在农夫后院中菜窖中安家。日常给菜园松土,为蔬菜捉虫,还为农夫驱赶盗贼。农夫待它如同父子,逢年过节还拿鸡蛋犒劳。蛇也越长越健壮,成为一条大蟒蛇,身子比碗口还粗。
有一次,农夫在园子为蔬菜除草,发现按蟒蛇好像声了病,肚子胀得像水桶,爬行动困难。就在这么狼狈难行的情形下,蟒蛇选了园子边生长几棵草叶吞下去,才一会儿的工夫,肚子竟然恢复平坦。!
农夫惊叹道“早就听说蛇能够采集药材,辨别百草,今日一见,果然所传不假。刚才大蛇所吃的草叶,一定是一种宝药,我何不把这种草都采集起来,日后后若是再碰到这种病,就用这叶子来医治。”说完,居士就走上前企,将那种叶子采集了许多,带回家去了。
有一天,农夫在自家院中溜达,听到隔壁邻居家中有非常痛苦的女人呻吟声。他就去探究竟。原来是那家村妇肚子发胀,痛得在床上翻来翻去都睡不着觉,所以就禁不住的呻吟着。
农夫立刻回房,将上次在院中采得草叶子煎了一剂给服下。那果然是宝药!才不过一盏茶的工夫,村妇的肚子就消胀了。村妇为答谢农夫,特意给了他十只小鸭喂养。农夫恐小鸭与村妇小鸭闹混,还在小鸭头上涂上红色。蟒蛇与小鸭和睦相处,也不伤害,还爬来爬去与小鸭嬉戏。
这日农夫早起去集市,午后才回到家中。只见蟒蛇盘卧在鸭舍旁,嘴角还有一丝血迹。待它向鸭舍一看,仅剩下两只,且都伤痕累累,另外八只都无影无踪。农夫顿怒,操起一根手指粗的树条,边抽打蟒蛇,边骂道:“打死你这个野性难改的畜生!兔子不吃窝边草,你竟然连家中小鸭也不放过,实在可恶!”蟒蛇也不躲闪,一脸无辜像。农夫越发生气,重打了一下蟒蛇头部,狠狠喝道:“还不快滚回你的原处!”蟒蛇冲农夫点点流血的蛇头,便缓缓爬恐小鸭与邻居小鸭闹混,蟒蛇似乎很不情愿地缓缓爬出院门,便突然朝溪边疾驰。农夫见蟒蛇果真去,突然觉得有些不舍,就跟着一路小跑追去。一直追到当年农夫救它的山门溪水边,蟒蛇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农夫,便飞快地向悬崖爬去,那身子几乎和崖壁垂直,待爬上十丈多高的一处凹进出,好像与什么动物一顿撕咬,片刻,便与撕咬者一同从山门悬崖上滚落下来,重重地摔在溪水边。农夫惊叫一声过去,但见蟒蛇口吐鲜血,其身边还跌落一只斗大的秃鹫,秃鹫的钩鹰爪深深地钩进蟒蛇的头颅中,嘴嘴角露出半截头染红色的小鸭死体。农夫坐地嚎啕大哭,捶胸回道:“我不该冤屈你呀,蟒蛇!”突然农夫止住哭声,惊奇地看着蟒蛇。只见蟒蛇的外皮慢慢脱落,里面的肉身却慢慢萎缩,直到变成一条小青蛇,便游到溪水中,顷刻便没了踪影。农夫在溪边一连等了三天天三夜,也没见那小青蛇踪影,只得含泪把剩下的一大堆皮蟒蛇皮带回家中,放入菜窖,掩埋填平。还时常到溪边瞧看,一直不见青蛇。后来,人们就把这条消息叫蛇溪。
老子一行在山门蛇溪边歇息,青牛和老虎来溪边喝水,老鼠和玉兔在溪边玩耍,青龙惬意地将头探入在溪中戏水。老子靠着一棵,先前还看他们玩耍的开心,一直捋须微笑,渐渐便打迷糊。意识模糊中,老子突然感到脖子后面有些凉意,用手一摸,攥住一圆滚滚的东西,回头一看,却是一条手腕粗细的青蛇,身子盘在老树的枝丫上,颈部被老子抓着。老子把青蛇引领到地上,笑道:“你有何事,骚扰我颈项淘气?”
青蛇扬起头来,说道:“我已观察多时,知尊师是行道之人,万望收留我。”
老子说:“我等西行,路途遥远,长久爬行,你愿意?”
青蛇点头连说:“愿意,愿意!”
老子便向溪边喊道:“徒弟们,来见过你们的新师弟。”
很快,灰鼠,青牛,金虎,玉兔,青龙,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欢迎青蛇一同西行。
至此,十二生肖中前六位,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都先后成为老子门徒。
于是,老子骑青牛载老鼠,老虎载玉兔,青龙爪盘青蛇上空护行,走出轩辕谷,继续奔往西北而去。
后人有诗吟蛇曰:
蛇节亮声牵旧事,笔走龙蛇叹流年。
蛇胆味苦祛风湿,杯弓蛇影疾病患。
蛇蜕通透昭日月,巴蛇吞象怪心贪。
蛇行曲折蜿蜒路,画蛇添足有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