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畏磊山参道省弟子 回心石点化庚桑楚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圣迹仙踪最新章节!
话说老子骑青牛载灰鼠,尹喜骑红马走出大散关后,师徒沿陈仓古道古丝绸之路,继续向西行进。
陈仓古道为蜀地与秦地之要津,南北横贯秦岭,北起大散关,南出褒溪口。绕山越岭,绵延八百余里。老子师徒一路在摩天峭壁之侧行进,时而扶摇上云霄,如临万丈深渊之端。时而展转峰回下幽谷,曲折回环难下。时而又遇凿岩为径,仄狭牛马不可并行,再遇苍松翠竹横枝,青萝蔓藤曳地,则更是艰辛万般。真可谓仰看峰顶迷雾重叠,低首壑底暗影无日。林隙偶见袅袅炊烟标指闲散人家,隐于竹树环绕丛中,稗草结庐,青泥敷墙,显影瞬息既不复再见。
一日,老子师徒行至一处地方,只见三峰独立,四周群山环绕,巍峨壮丽。更有瀑布飞泉澎湃下泻,水势滔滔,响彻云谷,如衮雪漫坡,与前些日所过之处大相径庭,犹如云开日出。
这时遇到一樵夫,正挑着一担柴禾过来。尹喜就上前施礼搭话:“借问樵者,此山唤作何名?”
樵夫抬头见眼前这位骑红马中年人,打扮不俗,其后跟随一头大角青牛,青牛两角处还站立一只老鼠。再看骑青牛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白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猜想必这二位是世外高人,急忙答道:“这里是畏磊山。敢问先生要去何处?”
尹喜道:“我与师傅由函谷经大散关而来,见这山景致奇异,似有不俗,此山周边可有村落借宿?”
樵夫道:“此山周边十里有八个村庄,即是乾村、坤村、震村、巽村、离村、坎村、艮村、兑村,村村皆好客,皆可借宿。”
老子闻言笑道:“此山周边十里八村,可谓八卦之形状,此山也定有高人居住?”
樵夫道:“仙翁果然见识不凡,前行不远山中便有一庙宇,住着一位修道之人及其弟子,道人名叫庚桑楚。”
老子对樵夫笑言道:“这庚桑楚是我弟子,我在翠云峰时,他曾跟随我一年多。我等还是前往山中庙宇住宿为好。”
不想那樵夫闻听庚桑楚是老子弟子,忙放下柴担,向老子作揖道:“我已看出,仙翁定是庚桑楚时常提起的老子先生。仙翁能教导出庚桑楚高徒,为畏磊山周边十里八村百姓造福,我代乡亲们先谢过仙翁。”
老子不解问道:“庚桑楚如何为畏磊山周边十里八村百姓造福?”
樵夫道:“此事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原来三年前,畏磊山周边十里八村皆是贫困村,很多人家经常吃上顿没下顿。而且民风不正,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相处不和睦,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庚桑楚刚来畏垒山建庙宇修行修行时,周边乡民大都都微微吃惊,感到诧异:来如此贫困之地修行,简直是自讨苦吃。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庚桑楚住进畏磊山庙宇后,便开设道场将其在翠云峰跟随老子所所学道德之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乡民。庚桑楚在畏垒山一居三年,这一带连年大丰收。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畏垒山一带的人民便相互传言:“庚桑楚刚来畏垒山,我们都微微吃惊感到诧异。如今我们一天天地计算收入虽然还嫌不足,但一年总的计算收益也还富足有余。庚桑楚恐怕就是圣人了吧!大家何不共同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他,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敬重他?”
樵夫向老子师徒讲述自此,再作揖拜谢老子。
老子与尹喜忙向樵夫还礼致谢。
老子师徒作别樵夫,上得山来。老远便见一道人站立张望。见老子师徒走来,便三步并作两步奔了过来,跪于青牛前叩拜拜道:“弟子庚桑楚叩见师傅,我生有幸,今日得再见师傅”叩拜罢,还一叠声叫着:“师傅!”
老子让尹喜将庚桑楚扶起,向其言道道:“适才扶你之人,是你师弟尹喜。”
尹喜忙向庚桑楚施礼道:“见过师兄。”
庚桑楚向尹喜还礼道:“见过师弟。”
师徒一行由庚桑楚引领,向山中庙宇走去。
老子问庚桑楚道:“你等待迎接我等,怎知我要来此地?”
庚桑楚道:“前夜徐甲小师弟来我处地过夜,他说,听一云游道士讲,近日师傅必来此地。今晨起来,便见山下紫气升腾,便下山迎接,果见师傅到来。”
老子道:“徐甲为何不在此地一同等我?”
庚桑楚道:“徐甲言说,他因道心不坚,贪恋女色,被师傅赶出,没脸再见师傅。”
老子若有所思地言道:“该相见时,自然会相见。”
庚桑楚将老子与尹喜接入主山峰殿庙内,安顿了住所,栓了青牛与红马,备了草料饮水,一切停当。用过膳食之后,庚桑楚陪老子与尹喜熟悉各处景致,并仔细作介绍:这座山四季常青。春季山花烂漫,馨香四溢;夏季翠绿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红叶似火,热情奔放;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随着庚桑楚的指点,只见此处三峰突兀,一水环绕,谷深洞邃,祥云缭绕,溪流纵横,鱼翔浅底。老子问:“此溪水来自何处?”
庚桑楚道:“此乃褒溪之水。”
老子道:“此地百鸟争鸣,蜂飞蝶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自然天成,的确是一方净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绝佳场所。你居此地已有三年,对此地也该有些感触吧?”
听老子此言,庚桑楚面露困惑,言道:“弟子近来正为一事烦扰。”
老子问道:“是为何事?”
弟子来此三年,除清修外,兼作之事,也不过是将从师傅那里所学道德之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畏磊山十里八村乡民。然而,近来
喜道之人也络绎不绝,摩肩接踵。上山的小径变成了大道,庙中的香火终日炎炎兴旺,很让弟子烦恼。”
尹喜插安慰道:“香火兴旺乃好事,师兄不必烦恼。”
庚桑楚言道:“香火兴旺原本好事。然而,乡邻们却将这一带连年大丰收,及畏垒之地民风大变之功,全归于我,说我便是圣人,大家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我,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敬重我。更有甚者,我弟子当中,也不乏着力炫耀才智及标榜仁义之徒。今日师傅能来此地,我恳请师傅为我解惑。”
老子笑道:“香火旺与不旺,顺其自然。至于你弟子有炫耀及标榜自己之徒,我却想见识。莫如今晚就将你弟子聚拢一处辩道,我听听你是如何教导他们之言。不过,我是只管听,不言见解。”
庚桑楚点首道:“也好,请师父检验弟子一番。”
是夜,庚桑楚将弟子聚拢于庙堂之内,老子与尹喜也席地而坐。就听庚桑楚言道:“我听人言,畏垒乡邻们将这一带连年大丰收,及畏垒之地民风大变之功,全归于我,说我便是圣人,大家要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我,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敬重我。我听后很是不悦,今日祖师与师弟在此,也想听听大家所想。”
庚桑楚话音刚落,一弟子便言道:“三年前,畏磊山周边十里八村皆是贫困村,很多人家经常吃上顿没下顿。而且民风不正,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相处不和睦,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自打师傅来畏垒山居住后,将从祖师老子那里所学道德之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畏磊山十里八村乡民。这一带才有连年丰收,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如此看来说师傅是圣人,应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师傅,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敬重师傅,也不为过。师傅对此传言不悦,我等弟子自觉有些奇怪。我想,即便是师祖老子,也会顺其自然。”
庚桑楚说道:“你们对我有什么感到奇怪呢?春天,阳气蒸腾勃发,百草生长,秋天时节,庄稼成熟,果实累累。春天与秋天,难道无所遵循就能够这样吗?这是自然规律的运行与变化。我听说,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像没有生命的人一样,虚淡宁静地生活在斗室小屋内,而百姓纵任不羁,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如今畏垒山一带的庶民百姓私下里谈论,想把我列入贤人的行列而加以供奉,我难道乐意成为众人所注目的人吗?我正因为遵从祖师老子先前的教诲,而对此大不愉快。”
又有弟子说道:“不是这样的。在小水沟里,大鱼没有办法回转它的身体,可是小小的泥鳅却能转身自如;矮小的山丘,大的野兽没有办法隐匿它的躯体,可是妖狐却正好得以栖身。况且尊重贤才授权能人,以善为先给人利禄,从尧舜时代起就是这样,何况畏垒山一带的百姓呢!先生你还是顺从大家的心意吧!”
庚桑楚呵斥说道:“小子你过来!口能含车的巨兽,孤零零地离开山野,那就不能免于罗网的灾祸;口能吞舟的大鱼,一旦被水波荡出水流,小小的蚂蚁也会使它困苦不堪。所以鸟兽不厌山高,鱼鳖不厌水深。保全身形本性的人,隐匿自己的身形,不厌深幽高远罢了。至于尧与舜两个人,又哪里值得加以称赞和褒扬呢!尧与舜那样分辨世上的善恶贤愚,就像是在胡乱地毁坏好端端的垣墙而去种上没有什么用处的蓬蒿。选择头发来梳理,点数米粒来烹煮,计较于区区小事又怎么能够有益于世啊!举荐贤才人民就会相互出现伤害,任用智能百姓就会相互出现伪诈。这数种作法,不足以给人民带来好处。人们对于追求私利向来十分迫切,为了私利有的儿子杀了父亲,有的臣子杀了国君,大白天抢人,光天化日之下在别人墙上打洞。我告诉你,天下大乱的根源,必定是产生于尧舜的时代,而它的流毒和遗害又一定会留存于千年之后。千年之后,还将会出现人与人相食的情况哩!”
弟子南荣趎虔敬地端正而坐,他对师尊庚桑楚说:“像我这样的人已经年纪大了,将怎样学习,才能达到你所说的那种境界呢?”
庚桑楚回答说:“保全你的身形,护养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为求取私利而奔波劳苦。像这样有三年时间,那就可以达到我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见庙堂内再无弟子言语,庚桑楚向老子施礼道:“师傅可有言明示弟子。”
老子道:“我无话可讲。”
庙堂庚桑楚师徒辩道,就此结束。
这晚歇息前,庚桑楚问老子道:“师傅对我庙堂教导弟子所言,有何看法?”
老子道:“所言很好。不过言尧与舜分辨世上善恶贤愚,为天下大乱根源,还值得商榷。”
庚桑楚挠首言道:“师傅所言极是,弟子为说服我弟子,突然想到师傅曾言过‘不尚贤,使民不争’道理,不想顺嘴言说,对此道理的确领会片面。”
老子道:“你果真得道也!但不知你对弟子中炫耀及标榜自己之徒,作如何处置?”
庚桑楚道:“我打算让他们离去。”
老子道:“此事还需谨慎为好。”
老子与尹喜师徒在畏磊山歇息月余,便要下山继续西行。
行前的那个晚上,老子单独约庚桑楚于山中漫步。师徒顺山间小路行走,突然一块巨石挡住去路。这巨石高约数丈,突兀耸立,自成一峰,坚硬刚直,浑然一体,足有数万斤重。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排列。老子左右探索,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没有一丝道路可以通过,仔细看那巨石,却隐约可见“回心石”三字。
老子手指字迹问庚桑楚道:“此石唤作‘回心石’,你可知其来历?”
庚桑楚回答道:“三年来,弟子每天都能望见它,也曾不止一次的在石下静思冥想,只是从来没有留意过这“回心石”三字,也从未听人言过其来历。师傅知道此石来历?”
老子道:“我守藏史时,曾见过一书简上记述,当年天地鸿蒙,混沌初开时,盘古脚下所踩的一块巨石,名叫混元石。想当初灰鼠咬破混元,盘古一斧劈开天地,清的上升,成为天,浊的下沉,成为地,是为混沌初开,当时盘古就是站在这块石头上的。后来,混元石因其助盘古开天辟地有功,而成为神石,位列天庭仙班。说起这石上所刻‘回心石’三字,还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于是老子便向庚桑楚讲起这个故事:
原来,混元石当初一直矗立西岳华山脚下,上面并无字迹。
早年有一位道士带领两个徒弟在华山开道凿洞,每凿一洞,就让给别人,这样天长日久,两徒弟就有些不高兴,他们心中犯嘀咕,本想跟上师傅学点东西,现在不但没学到什么本领,反而需天天吃苦凿洞,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这天,师徒三人在南天门外悬空造洞时,两徒弟心怀叵测,砍断绳索,亲眼看着师傅坠入深渊,无踪无影。两徒弟随即下山,准备回家,可是,当他们走到这块石头处时竟然见师傅正坐在石头之上,望着他们慈祥的微笑,两徒弟大惊失色,方才知道师傅已经修炼成仙,不是凡人了,于是他们悔恨不已,决心回心转意,随师傅上山继续修炼。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也为了警示后人,两徒弟就在这块石头上镌刻了“回心石”三字。再后来两徒弟也都修成正果了。
从此,在西岳华山脚这块巨石,便用来验证上山人有无意志信心的试金石。后来某年因太白金星去西王母瑶池参加蟠桃宴,多饮了几杯,路过华山时看见它奇特而有灵气,便顺手携了。不料行至畏磊山之地,太白金星酒劲发作,身体酥软,拿捏不稳,遗落下来,便立于此地至今。
老子讲完这个故事,对庚桑楚言道:“我很敬重故事中的那位师傅,端坐在石头之上,望着那适才加害于他的两个徒弟,却能慈祥的微笑着。正是这慈祥的微笑,使其弟子悔恨不已,决意回心转意,随师傅上山继续修炼,成了正果。由此我想到,当初我赶走徐甲,确实不如那师傅‘慈祥的微笑’,今该知错。那日你言道,要将你弟子中炫耀及标榜自己之徒远离,我觉得不妥。今日我俩同在回心石旁,都该学那师傅‘微笑’。”
庚桑楚言道:“师傅所言,令弟子顿开茅塞。”
次日,老子与尹喜各骑牛马,灰鼠跳上牛头,走出畏磊山。
庚桑楚及其众弟子,送老子师徒下山。不多久,牛马就放开了脚步,驮着老子师徒渐行渐远。众弟子纷纷攀上一山顶上目送着,去了百十丈,从绿树山隙间只能依稀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的身影。
老子走后,庚桑楚继续在畏垒山上修行。并对其弟子中着力炫耀才智及标榜仁义之徒,施以“慈祥的微笑’,教导其向那些敦厚朴实的弟子学习。若干年后,庚桑楚及其弟子,大都修成正果。庚桑楚得道成仙,为道教四大真人中的亢子。
这正是:
西行间歇显神功,畏磊山顶参道通。
回心石旁唤回心,他年无悔得飞升。
话说老子骑青牛载灰鼠,尹喜骑红马走出大散关后,师徒沿陈仓古道古丝绸之路,继续向西行进。
陈仓古道为蜀地与秦地之要津,南北横贯秦岭,北起大散关,南出褒溪口。绕山越岭,绵延八百余里。老子师徒一路在摩天峭壁之侧行进,时而扶摇上云霄,如临万丈深渊之端。时而展转峰回下幽谷,曲折回环难下。时而又遇凿岩为径,仄狭牛马不可并行,再遇苍松翠竹横枝,青萝蔓藤曳地,则更是艰辛万般。真可谓仰看峰顶迷雾重叠,低首壑底暗影无日。林隙偶见袅袅炊烟标指闲散人家,隐于竹树环绕丛中,稗草结庐,青泥敷墙,显影瞬息既不复再见。
一日,老子师徒行至一处地方,只见三峰独立,四周群山环绕,巍峨壮丽。更有瀑布飞泉澎湃下泻,水势滔滔,响彻云谷,如衮雪漫坡,与前些日所过之处大相径庭,犹如云开日出。
这时遇到一樵夫,正挑着一担柴禾过来。尹喜就上前施礼搭话:“借问樵者,此山唤作何名?”
樵夫抬头见眼前这位骑红马中年人,打扮不俗,其后跟随一头大角青牛,青牛两角处还站立一只老鼠。再看骑青牛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白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猜想必这二位是世外高人,急忙答道:“这里是畏磊山。敢问先生要去何处?”
尹喜道:“我与师傅由函谷经大散关而来,见这山景致奇异,似有不俗,此山周边可有村落借宿?”
樵夫道:“此山周边十里有八个村庄,即是乾村、坤村、震村、巽村、离村、坎村、艮村、兑村,村村皆好客,皆可借宿。”
老子闻言笑道:“此山周边十里八村,可谓八卦之形状,此山也定有高人居住?”
樵夫道:“仙翁果然见识不凡,前行不远山中便有一庙宇,住着一位修道之人及其弟子,道人名叫庚桑楚。”
老子对樵夫笑言道:“这庚桑楚是我弟子,我在翠云峰时,他曾跟随我一年多。我等还是前往山中庙宇住宿为好。”
不想那樵夫闻听庚桑楚是老子弟子,忙放下柴担,向老子作揖道:“我已看出,仙翁定是庚桑楚时常提起的老子先生。仙翁能教导出庚桑楚高徒,为畏磊山周边十里八村百姓造福,我代乡亲们先谢过仙翁。”
老子不解问道:“庚桑楚如何为畏磊山周边十里八村百姓造福?”
樵夫道:“此事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原来三年前,畏磊山周边十里八村皆是贫困村,很多人家经常吃上顿没下顿。而且民风不正,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相处不和睦,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庚桑楚刚来畏垒山建庙宇修行修行时,周边乡民大都都微微吃惊,感到诧异:来如此贫困之地修行,简直是自讨苦吃。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庚桑楚住进畏磊山庙宇后,便开设道场将其在翠云峰跟随老子所所学道德之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乡民。庚桑楚在畏垒山一居三年,这一带连年大丰收。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畏垒山一带的人民便相互传言:“庚桑楚刚来畏垒山,我们都微微吃惊感到诧异。如今我们一天天地计算收入虽然还嫌不足,但一年总的计算收益也还富足有余。庚桑楚恐怕就是圣人了吧!大家何不共同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他,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敬重他?”
樵夫向老子师徒讲述自此,再作揖拜谢老子。
老子与尹喜忙向樵夫还礼致谢。
老子师徒作别樵夫,上得山来。老远便见一道人站立张望。见老子师徒走来,便三步并作两步奔了过来,跪于青牛前叩拜拜道:“弟子庚桑楚叩见师傅,我生有幸,今日得再见师傅”叩拜罢,还一叠声叫着:“师傅!”
老子让尹喜将庚桑楚扶起,向其言道道:“适才扶你之人,是你师弟尹喜。”
尹喜忙向庚桑楚施礼道:“见过师兄。”
庚桑楚向尹喜还礼道:“见过师弟。”
师徒一行由庚桑楚引领,向山中庙宇走去。
老子问庚桑楚道:“你等待迎接我等,怎知我要来此地?”
庚桑楚道:“前夜徐甲小师弟来我处地过夜,他说,听一云游道士讲,近日师傅必来此地。今晨起来,便见山下紫气升腾,便下山迎接,果见师傅到来。”
老子道:“徐甲为何不在此地一同等我?”
庚桑楚道:“徐甲言说,他因道心不坚,贪恋女色,被师傅赶出,没脸再见师傅。”
老子若有所思地言道:“该相见时,自然会相见。”
庚桑楚将老子与尹喜接入主山峰殿庙内,安顿了住所,栓了青牛与红马,备了草料饮水,一切停当。用过膳食之后,庚桑楚陪老子与尹喜熟悉各处景致,并仔细作介绍:这座山四季常青。春季山花烂漫,馨香四溢;夏季翠绿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红叶似火,热情奔放;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随着庚桑楚的指点,只见此处三峰突兀,一水环绕,谷深洞邃,祥云缭绕,溪流纵横,鱼翔浅底。老子问:“此溪水来自何处?”
庚桑楚道:“此乃褒溪之水。”
老子道:“此地百鸟争鸣,蜂飞蝶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自然天成,的确是一方净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绝佳场所。你居此地已有三年,对此地也该有些感触吧?”
听老子此言,庚桑楚面露困惑,言道:“弟子近来正为一事烦扰。”
老子问道:“是为何事?”
弟子来此三年,除清修外,兼作之事,也不过是将从师傅那里所学道德之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畏磊山十里八村乡民。然而,近来
喜道之人也络绎不绝,摩肩接踵。上山的小径变成了大道,庙中的香火终日炎炎兴旺,很让弟子烦恼。”
尹喜插安慰道:“香火兴旺乃好事,师兄不必烦恼。”
庚桑楚言道:“香火兴旺原本好事。然而,乡邻们却将这一带连年大丰收,及畏垒之地民风大变之功,全归于我,说我便是圣人,大家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我,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敬重我。更有甚者,我弟子当中,也不乏着力炫耀才智及标榜仁义之徒。今日师傅能来此地,我恳请师傅为我解惑。”
老子笑道:“香火旺与不旺,顺其自然。至于你弟子有炫耀及标榜自己之徒,我却想见识。莫如今晚就将你弟子聚拢一处辩道,我听听你是如何教导他们之言。不过,我是只管听,不言见解。”
庚桑楚点首道:“也好,请师父检验弟子一番。”
是夜,庚桑楚将弟子聚拢于庙堂之内,老子与尹喜也席地而坐。就听庚桑楚言道:“我听人言,畏垒乡邻们将这一带连年大丰收,及畏垒之地民风大变之功,全归于我,说我便是圣人,大家要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我,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敬重我。我听后很是不悦,今日祖师与师弟在此,也想听听大家所想。”
庚桑楚话音刚落,一弟子便言道:“三年前,畏磊山周边十里八村皆是贫困村,很多人家经常吃上顿没下顿。而且民风不正,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相处不和睦,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自打师傅来畏垒山居住后,将从祖师老子那里所学道德之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畏磊山十里八村乡民。这一带才有连年丰收,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如此看来说师傅是圣人,应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师傅,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敬重师傅,也不为过。师傅对此传言不悦,我等弟子自觉有些奇怪。我想,即便是师祖老子,也会顺其自然。”
庚桑楚说道:“你们对我有什么感到奇怪呢?春天,阳气蒸腾勃发,百草生长,秋天时节,庄稼成熟,果实累累。春天与秋天,难道无所遵循就能够这样吗?这是自然规律的运行与变化。我听说,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像没有生命的人一样,虚淡宁静地生活在斗室小屋内,而百姓纵任不羁,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如今畏垒山一带的庶民百姓私下里谈论,想把我列入贤人的行列而加以供奉,我难道乐意成为众人所注目的人吗?我正因为遵从祖师老子先前的教诲,而对此大不愉快。”
又有弟子说道:“不是这样的。在小水沟里,大鱼没有办法回转它的身体,可是小小的泥鳅却能转身自如;矮小的山丘,大的野兽没有办法隐匿它的躯体,可是妖狐却正好得以栖身。况且尊重贤才授权能人,以善为先给人利禄,从尧舜时代起就是这样,何况畏垒山一带的百姓呢!先生你还是顺从大家的心意吧!”
庚桑楚呵斥说道:“小子你过来!口能含车的巨兽,孤零零地离开山野,那就不能免于罗网的灾祸;口能吞舟的大鱼,一旦被水波荡出水流,小小的蚂蚁也会使它困苦不堪。所以鸟兽不厌山高,鱼鳖不厌水深。保全身形本性的人,隐匿自己的身形,不厌深幽高远罢了。至于尧与舜两个人,又哪里值得加以称赞和褒扬呢!尧与舜那样分辨世上的善恶贤愚,就像是在胡乱地毁坏好端端的垣墙而去种上没有什么用处的蓬蒿。选择头发来梳理,点数米粒来烹煮,计较于区区小事又怎么能够有益于世啊!举荐贤才人民就会相互出现伤害,任用智能百姓就会相互出现伪诈。这数种作法,不足以给人民带来好处。人们对于追求私利向来十分迫切,为了私利有的儿子杀了父亲,有的臣子杀了国君,大白天抢人,光天化日之下在别人墙上打洞。我告诉你,天下大乱的根源,必定是产生于尧舜的时代,而它的流毒和遗害又一定会留存于千年之后。千年之后,还将会出现人与人相食的情况哩!”
弟子南荣趎虔敬地端正而坐,他对师尊庚桑楚说:“像我这样的人已经年纪大了,将怎样学习,才能达到你所说的那种境界呢?”
庚桑楚回答说:“保全你的身形,护养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为求取私利而奔波劳苦。像这样有三年时间,那就可以达到我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见庙堂内再无弟子言语,庚桑楚向老子施礼道:“师傅可有言明示弟子。”
老子道:“我无话可讲。”
庙堂庚桑楚师徒辩道,就此结束。
这晚歇息前,庚桑楚问老子道:“师傅对我庙堂教导弟子所言,有何看法?”
老子道:“所言很好。不过言尧与舜分辨世上善恶贤愚,为天下大乱根源,还值得商榷。”
庚桑楚挠首言道:“师傅所言极是,弟子为说服我弟子,突然想到师傅曾言过‘不尚贤,使民不争’道理,不想顺嘴言说,对此道理的确领会片面。”
老子道:“你果真得道也!但不知你对弟子中炫耀及标榜自己之徒,作如何处置?”
庚桑楚道:“我打算让他们离去。”
老子道:“此事还需谨慎为好。”
老子与尹喜师徒在畏磊山歇息月余,便要下山继续西行。
行前的那个晚上,老子单独约庚桑楚于山中漫步。师徒顺山间小路行走,突然一块巨石挡住去路。这巨石高约数丈,突兀耸立,自成一峰,坚硬刚直,浑然一体,足有数万斤重。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排列。老子左右探索,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没有一丝道路可以通过,仔细看那巨石,却隐约可见“回心石”三字。
老子手指字迹问庚桑楚道:“此石唤作‘回心石’,你可知其来历?”
庚桑楚回答道:“三年来,弟子每天都能望见它,也曾不止一次的在石下静思冥想,只是从来没有留意过这“回心石”三字,也从未听人言过其来历。师傅知道此石来历?”
老子道:“我守藏史时,曾见过一书简上记述,当年天地鸿蒙,混沌初开时,盘古脚下所踩的一块巨石,名叫混元石。想当初灰鼠咬破混元,盘古一斧劈开天地,清的上升,成为天,浊的下沉,成为地,是为混沌初开,当时盘古就是站在这块石头上的。后来,混元石因其助盘古开天辟地有功,而成为神石,位列天庭仙班。说起这石上所刻‘回心石’三字,还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于是老子便向庚桑楚讲起这个故事:
原来,混元石当初一直矗立西岳华山脚下,上面并无字迹。
早年有一位道士带领两个徒弟在华山开道凿洞,每凿一洞,就让给别人,这样天长日久,两徒弟就有些不高兴,他们心中犯嘀咕,本想跟上师傅学点东西,现在不但没学到什么本领,反而需天天吃苦凿洞,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这天,师徒三人在南天门外悬空造洞时,两徒弟心怀叵测,砍断绳索,亲眼看着师傅坠入深渊,无踪无影。两徒弟随即下山,准备回家,可是,当他们走到这块石头处时竟然见师傅正坐在石头之上,望着他们慈祥的微笑,两徒弟大惊失色,方才知道师傅已经修炼成仙,不是凡人了,于是他们悔恨不已,决心回心转意,随师傅上山继续修炼。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也为了警示后人,两徒弟就在这块石头上镌刻了“回心石”三字。再后来两徒弟也都修成正果了。
从此,在西岳华山脚这块巨石,便用来验证上山人有无意志信心的试金石。后来某年因太白金星去西王母瑶池参加蟠桃宴,多饮了几杯,路过华山时看见它奇特而有灵气,便顺手携了。不料行至畏磊山之地,太白金星酒劲发作,身体酥软,拿捏不稳,遗落下来,便立于此地至今。
老子讲完这个故事,对庚桑楚言道:“我很敬重故事中的那位师傅,端坐在石头之上,望着那适才加害于他的两个徒弟,却能慈祥的微笑着。正是这慈祥的微笑,使其弟子悔恨不已,决意回心转意,随师傅上山继续修炼,成了正果。由此我想到,当初我赶走徐甲,确实不如那师傅‘慈祥的微笑’,今该知错。那日你言道,要将你弟子中炫耀及标榜自己之徒远离,我觉得不妥。今日我俩同在回心石旁,都该学那师傅‘微笑’。”
庚桑楚言道:“师傅所言,令弟子顿开茅塞。”
次日,老子与尹喜各骑牛马,灰鼠跳上牛头,走出畏磊山。
庚桑楚及其众弟子,送老子师徒下山。不多久,牛马就放开了脚步,驮着老子师徒渐行渐远。众弟子纷纷攀上一山顶上目送着,去了百十丈,从绿树山隙间只能依稀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的身影。
老子走后,庚桑楚继续在畏垒山上修行。并对其弟子中着力炫耀才智及标榜仁义之徒,施以“慈祥的微笑’,教导其向那些敦厚朴实的弟子学习。若干年后,庚桑楚及其弟子,大都修成正果。庚桑楚得道成仙,为道教四大真人中的亢子。
这正是:
西行间歇显神功,畏磊山顶参道通。
回心石旁唤回心,他年无悔得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