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置家琐事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守拙归田园最新章节!
杨老爷子不自然的咳了一下开口,“他们现在住的屋子给他们,再给他们10斤白面和10斤大米。”
“就这样?”里正开口问。
杨老爷子在三人怀疑的目光下点头。
杨族长目光如炬的盯着杨老爷子,“二柱,这就是你分的家,昌发不是你儿子?”里正不好管别人的家事,但是族长却是可以管的。
杨老爷子尴尬的看着杨族长,“族长,这个是我们已经说好的了,老二他们也已经同意了。”
杨族长瞪了杨老爷子一眼,转头看着杨昌发说:“昌发,你同意了。”杨
昌发点了点头,杨家都已经说好了而且杨昌发也同意了,杨族长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然后杨秀才就把这些商量好的写下来一式三份。
杨秀才正在写的时候,吴氏进来对着里正说:“里正,既然这分的东西都写了,那么我们老两口的供养也得写吧!”
肖月听到这里只想说这人脸皮真厚,但是这也没办法。这分家的儿子给供养是天经地义的,她跟杨昌发对于给供养这件事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里正对着吴氏说:“那供养每年给多少?”
吴氏说:“每年5两银子,1石米和1石白面,我们老两口每人四身衣服的布料还有平时的节礼。”这时候的1石相当于前世的100斤,这么多的供养在临水村真是没有的。里正和族长听到吴氏的话脸都黑了。
杨昌发瞟了一眼吴氏开口说:“娘,每年3两银子,50斤米和50斤面,布料和过节礼,这些是我能给的供养了。你要是不答应那就再给我分几亩地吧。”
吴氏喊道:“要什么地,家里其他人不要活了是吧,都给你们,老娘生了你,现在让你给养老的东西,难道不应该吗?老天爷,这不孝的你就该下雷劈。”
杨昌发冷声打断了吴氏的骂声,“娘,我是爷爷养大的,当年征兵你不出钱又不舍得大哥去让我去的时候,不是就说我的命是你给的要我给你还命,我已经把命还给你了,现在能活着那是我命大,以后别老是用你生了我来要胁我。”
肖月不知道杨昌发上战场还有这样的原因,此时听到他这样说很是心疼,尤其是他说这些话的时候那有点自嘲又有点无奈跟委屈的语气,听得肖月真想抱着他安慰一下,但是这会儿院子里的人不少,所以她只能把这种情绪压下去。
肖月对着杨老爷子说:“爹,我们两只能给你们这些东西,你看看同意吗?”
杨老爷子的脸色也很是不好,他是在生杨昌发的气,那些话在自家说说就算了,这会儿院子里全是在村里有头有脸的人,杨昌发的话真是让家里丢脸。
杨老爷子对他很是埋怨,但是肖月的话又让大家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了。杨老爷子的脸色缓了缓开口说:“行,就按老二说的吧!”赶紧弄完了分他们出去免得让自己生气。
杨秀才写好了分家文书,杨老爷子和杨昌发按了手印,里正拿走了一份,这是要到衙门管户籍的那里换取户帖的。从此杨昌发和肖月就成了单独的一户人家,以后各种税、徭役都要分开了。
分家的事说好了,里正和族长、杨秀才就留在了杨家吃饭。
吃完饭之后杨昌发就出去找村里平日里给人盖房子的人,要给自家盖个灶台,因为分完家吴氏过来给他们分的米和面时,顺便告诉他们已经分家了,他们两个就不许再跟着家里吃饭了。
杨昌发找来了同村的李大哥,他平日里就是到处给人盖房子。李大哥的人是不错的,就是他的媳妇李嫂子整天里说长道短的,跟杨昌发的大嫂李氏还有桂花娘三人是村里的长舌妇。
肖月跟杨昌发商量了一下就在屋里门口的位置垒个灶台,这样做饭的时候屋里的油烟很快就能出去。因为没有青砖就用石块跟黄泥垒,只要2个灶眼,一个烧饭一个烧菜就行,灶台比较简单一个下午也就好了,放一天让灶台干干就行了。灶台的面是用黄泥抹了一遍。
肖月想以后盖新房一定要用青砖垒个灶台,再用石板铺灶面,这样看着也干净整齐。
晚饭的时候肖月带着杨昌发回了肖家。
在饭桌上郑氏问肖月,“月儿,你们怎么分的家?”
肖月说:“住的房子是我们的,还有10斤面和10斤米。”
郑氏的脸色因为肖月的话变得很不好看,“那供养呢?”
“每年3两银子,50斤面50斤米,四身衣服和过节礼。没什么,我们两个勤快点日子也就好过了。”肖月顾忌着杨昌发所以开口的时候给郑氏使了眼色。
郑氏看到女儿的暗示,明白她的意思,她咬咬牙也就没再说什么。只要自己的女儿分出来就好。没分家时,自己老是怕吴氏欺负她,现在分家了也就好了。
肖老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杨昌发和肖月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第二天一早的时候,肖月和杨昌发就去了镇上,分家自己两人什么都没有,只能去镇上买了。
因为要买的东西多,所以杨昌发去肖家借了牛车。
到了镇上之后,把牛车寄放在专门放车的地方,给二文钱别人就帮着看。
两人先是去了杂货铺子,肖月买了盐、糖、酱油、菜油、醋等调料,又买了碗、盘子、筷子等一些东西。
到了铁匠铺买了一大一小的铁锅和菜刀,炒菜用的锅铲和大勺子,肖月想了想,现在自己家的所有东西都在那一间屋子里,所以她又买了一把锁。
又去了粮店买了点糙米和玉米面,白面和白米也买了一点。村里的人为了省钱,大多吃的是粗粮。尽管肖月吃不习惯,但是目前自己没有挑剔的资本。为了以后能够吃白米白面,肖月想着自己一定要多赚钱。
顺便买了点黄豆和绿豆,肖月打算发点豆芽。买的粮食多,肖月跟掌柜的商量了一下,暂时把东西都放在粮店等下再来取。
木盆、木桶、案板这些东西,肖月在昨天回娘家的时候,就拜托自己的爹帮着做了,坛坛罐罐的也都买了几个。
去到药铺买了要用的调料,只是肖月还没有找到花椒,看来哪天要跟着杨昌发去趟山里找找看。
在肉摊那里又买了一板猪油和几斤猪肉。又去买了洗衣服的皂角粉和洗澡洗头的胰子,觉得东西差不多买完了,肖月就让杨昌发把牛车赶过来,去粮店取了粮食。
肖月想了想去到布庄里买了一匹藏青色棉布,粉红、淡黄、深紫色的棉布也各买了5尺,现在马上就4月底了,天气也慢慢的热起来,要开始做夏装了。
她准备把藏青色的布留点给杨昌发做一件,淡黄色的布给自己。剩下的布都给自己的娘,让她也给家里的人都做件衣服。
回到家里的时候,李氏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肖月和杨昌发买了这么多的东西回来,斜着眼睛瞅着他们,“二弟,这是去到哪里发的财呀?买这么多东西?”
肖月看着她伸长着脖子一个劲的想看自己买回来的东西,觉得这人就跟嗡嗡乱飞的苍蝇一样惹人讨厌,她转了个身子背对着李氏挡着她的视线。
李氏看着二房买回来的东西,越想越觉得他们藏了私房钱。不然哪能一分家就有钱买这么多的东西,她转了转眼珠用手肘撞了撞自己身前的肖月,“二弟妹,你们藏了多少钱的私房呀,刚分家买这么多的东西?”
肖月转身对着她,“大嫂,你可别乱说话,我们能有多少钱呀。这什么东西都没有,要买的东西可不就多了。没钱就只能借了,我们借了10两银子的外债。大嫂你看看是不是先借点让我们还债,毕竟咱们是一家人,什么都好说呀!”
李氏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一脸鄙视的看着肖月,“二弟妹,咱们都分家了,这你们借钱就自己还呀。没钱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买这么多东西,活该欠债。”李氏说完“呸”了声就扭着她的大屁股走了。
肖月冲着李氏的背影翻了个白眼,不这么说李氏才不会走,真让她觉得自己家有钱,这又不得安宁了。
搬完了东西,杨昌发去肖家还牛车,肖月也把给自己爹娘买的布拿着,两人一起去肖家,拿回了肖老爹做好的拿案板和木桶、木盆。
现在杨昌发他们的屋子里,进门的左边垒了灶台,肖月把桌子放到灶台的旁边,把案板放在了上面。农村的案板很大,差不多跟整个桌子一样大。妆奁等物都放到了炕梢的箱子上去。买来的调料、菜刀、碗盘等都放在了案板上靠里的地方,粮食放在了旧衣柜里。新衣柜被挪到了原来放着桌子的地方。
肖月看了看灶台觉得差不多干了,本来还得再等等,但是肖月急着用,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杨老爷子不自然的咳了一下开口,“他们现在住的屋子给他们,再给他们10斤白面和10斤大米。”
“就这样?”里正开口问。
杨老爷子在三人怀疑的目光下点头。
杨族长目光如炬的盯着杨老爷子,“二柱,这就是你分的家,昌发不是你儿子?”里正不好管别人的家事,但是族长却是可以管的。
杨老爷子尴尬的看着杨族长,“族长,这个是我们已经说好的了,老二他们也已经同意了。”
杨族长瞪了杨老爷子一眼,转头看着杨昌发说:“昌发,你同意了。”杨
昌发点了点头,杨家都已经说好了而且杨昌发也同意了,杨族长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然后杨秀才就把这些商量好的写下来一式三份。
杨秀才正在写的时候,吴氏进来对着里正说:“里正,既然这分的东西都写了,那么我们老两口的供养也得写吧!”
肖月听到这里只想说这人脸皮真厚,但是这也没办法。这分家的儿子给供养是天经地义的,她跟杨昌发对于给供养这件事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里正对着吴氏说:“那供养每年给多少?”
吴氏说:“每年5两银子,1石米和1石白面,我们老两口每人四身衣服的布料还有平时的节礼。”这时候的1石相当于前世的100斤,这么多的供养在临水村真是没有的。里正和族长听到吴氏的话脸都黑了。
杨昌发瞟了一眼吴氏开口说:“娘,每年3两银子,50斤米和50斤面,布料和过节礼,这些是我能给的供养了。你要是不答应那就再给我分几亩地吧。”
吴氏喊道:“要什么地,家里其他人不要活了是吧,都给你们,老娘生了你,现在让你给养老的东西,难道不应该吗?老天爷,这不孝的你就该下雷劈。”
杨昌发冷声打断了吴氏的骂声,“娘,我是爷爷养大的,当年征兵你不出钱又不舍得大哥去让我去的时候,不是就说我的命是你给的要我给你还命,我已经把命还给你了,现在能活着那是我命大,以后别老是用你生了我来要胁我。”
肖月不知道杨昌发上战场还有这样的原因,此时听到他这样说很是心疼,尤其是他说这些话的时候那有点自嘲又有点无奈跟委屈的语气,听得肖月真想抱着他安慰一下,但是这会儿院子里的人不少,所以她只能把这种情绪压下去。
肖月对着杨老爷子说:“爹,我们两只能给你们这些东西,你看看同意吗?”
杨老爷子的脸色也很是不好,他是在生杨昌发的气,那些话在自家说说就算了,这会儿院子里全是在村里有头有脸的人,杨昌发的话真是让家里丢脸。
杨老爷子对他很是埋怨,但是肖月的话又让大家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了。杨老爷子的脸色缓了缓开口说:“行,就按老二说的吧!”赶紧弄完了分他们出去免得让自己生气。
杨秀才写好了分家文书,杨老爷子和杨昌发按了手印,里正拿走了一份,这是要到衙门管户籍的那里换取户帖的。从此杨昌发和肖月就成了单独的一户人家,以后各种税、徭役都要分开了。
分家的事说好了,里正和族长、杨秀才就留在了杨家吃饭。
吃完饭之后杨昌发就出去找村里平日里给人盖房子的人,要给自家盖个灶台,因为分完家吴氏过来给他们分的米和面时,顺便告诉他们已经分家了,他们两个就不许再跟着家里吃饭了。
杨昌发找来了同村的李大哥,他平日里就是到处给人盖房子。李大哥的人是不错的,就是他的媳妇李嫂子整天里说长道短的,跟杨昌发的大嫂李氏还有桂花娘三人是村里的长舌妇。
肖月跟杨昌发商量了一下就在屋里门口的位置垒个灶台,这样做饭的时候屋里的油烟很快就能出去。因为没有青砖就用石块跟黄泥垒,只要2个灶眼,一个烧饭一个烧菜就行,灶台比较简单一个下午也就好了,放一天让灶台干干就行了。灶台的面是用黄泥抹了一遍。
肖月想以后盖新房一定要用青砖垒个灶台,再用石板铺灶面,这样看着也干净整齐。
晚饭的时候肖月带着杨昌发回了肖家。
在饭桌上郑氏问肖月,“月儿,你们怎么分的家?”
肖月说:“住的房子是我们的,还有10斤面和10斤米。”
郑氏的脸色因为肖月的话变得很不好看,“那供养呢?”
“每年3两银子,50斤面50斤米,四身衣服和过节礼。没什么,我们两个勤快点日子也就好过了。”肖月顾忌着杨昌发所以开口的时候给郑氏使了眼色。
郑氏看到女儿的暗示,明白她的意思,她咬咬牙也就没再说什么。只要自己的女儿分出来就好。没分家时,自己老是怕吴氏欺负她,现在分家了也就好了。
肖老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杨昌发和肖月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第二天一早的时候,肖月和杨昌发就去了镇上,分家自己两人什么都没有,只能去镇上买了。
因为要买的东西多,所以杨昌发去肖家借了牛车。
到了镇上之后,把牛车寄放在专门放车的地方,给二文钱别人就帮着看。
两人先是去了杂货铺子,肖月买了盐、糖、酱油、菜油、醋等调料,又买了碗、盘子、筷子等一些东西。
到了铁匠铺买了一大一小的铁锅和菜刀,炒菜用的锅铲和大勺子,肖月想了想,现在自己家的所有东西都在那一间屋子里,所以她又买了一把锁。
又去了粮店买了点糙米和玉米面,白面和白米也买了一点。村里的人为了省钱,大多吃的是粗粮。尽管肖月吃不习惯,但是目前自己没有挑剔的资本。为了以后能够吃白米白面,肖月想着自己一定要多赚钱。
顺便买了点黄豆和绿豆,肖月打算发点豆芽。买的粮食多,肖月跟掌柜的商量了一下,暂时把东西都放在粮店等下再来取。
木盆、木桶、案板这些东西,肖月在昨天回娘家的时候,就拜托自己的爹帮着做了,坛坛罐罐的也都买了几个。
去到药铺买了要用的调料,只是肖月还没有找到花椒,看来哪天要跟着杨昌发去趟山里找找看。
在肉摊那里又买了一板猪油和几斤猪肉。又去买了洗衣服的皂角粉和洗澡洗头的胰子,觉得东西差不多买完了,肖月就让杨昌发把牛车赶过来,去粮店取了粮食。
肖月想了想去到布庄里买了一匹藏青色棉布,粉红、淡黄、深紫色的棉布也各买了5尺,现在马上就4月底了,天气也慢慢的热起来,要开始做夏装了。
她准备把藏青色的布留点给杨昌发做一件,淡黄色的布给自己。剩下的布都给自己的娘,让她也给家里的人都做件衣服。
回到家里的时候,李氏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肖月和杨昌发买了这么多的东西回来,斜着眼睛瞅着他们,“二弟,这是去到哪里发的财呀?买这么多东西?”
肖月看着她伸长着脖子一个劲的想看自己买回来的东西,觉得这人就跟嗡嗡乱飞的苍蝇一样惹人讨厌,她转了个身子背对着李氏挡着她的视线。
李氏看着二房买回来的东西,越想越觉得他们藏了私房钱。不然哪能一分家就有钱买这么多的东西,她转了转眼珠用手肘撞了撞自己身前的肖月,“二弟妹,你们藏了多少钱的私房呀,刚分家买这么多的东西?”
肖月转身对着她,“大嫂,你可别乱说话,我们能有多少钱呀。这什么东西都没有,要买的东西可不就多了。没钱就只能借了,我们借了10两银子的外债。大嫂你看看是不是先借点让我们还债,毕竟咱们是一家人,什么都好说呀!”
李氏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一脸鄙视的看着肖月,“二弟妹,咱们都分家了,这你们借钱就自己还呀。没钱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买这么多东西,活该欠债。”李氏说完“呸”了声就扭着她的大屁股走了。
肖月冲着李氏的背影翻了个白眼,不这么说李氏才不会走,真让她觉得自己家有钱,这又不得安宁了。
搬完了东西,杨昌发去肖家还牛车,肖月也把给自己爹娘买的布拿着,两人一起去肖家,拿回了肖老爹做好的拿案板和木桶、木盆。
现在杨昌发他们的屋子里,进门的左边垒了灶台,肖月把桌子放到灶台的旁边,把案板放在了上面。农村的案板很大,差不多跟整个桌子一样大。妆奁等物都放到了炕梢的箱子上去。买来的调料、菜刀、碗盘等都放在了案板上靠里的地方,粮食放在了旧衣柜里。新衣柜被挪到了原来放着桌子的地方。
肖月看了看灶台觉得差不多干了,本来还得再等等,但是肖月急着用,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