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重生之熙宁大帝 > 第二十六章 :中华帝国

第二十六章 :中华帝国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重生之熙宁大帝最新章节!

    黄元三七八六年,公元一零六九年,熙宁二年。熙宁的年号现在只有上京(上海新都)一府六县在用,新帝赵颢已经改年号为神龙。

    新年后,赵兴开始巡视上海府,和普通人家百姓,和工地上的流民,和作坊里的工人,四大学府的师生等上海府各个阶层,不同职位的人们进行了谈话。问他们家有几口人,房屋够不够住,能不能吃饱饭,有没有被人欺负?有时候兴致一起,也在工地上干起了活,和流民们一起吃饭。

    地方上,一些陪同的一小吏无不心惊胆战、头冒冷汗。这个皇帝,要么诸事不问,放权给内阁,要么就是往外跑,新法好不好,不问朝中大臣,而是跑外面去问普通的小商小贩,问下层的流民。不过,这些父母官也明悟了皇帝的底线,只要老百姓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饭吃,不会冻着饿着,不会被人欺压,那就什么事都没有。

    和赵兴一起的还有向皇后,向皇后一般都会准备一些宫里的点心,每到一处都会送上这些小礼物。巡视的半个月,向皇后母仪天下形象比赵兴这个神一般的皇帝还深入人心,还要温暖人心。

    四大学府下设的蒙学学堂,真定大街真定蒙学堂。

    “学童们,皇帝陛下,皇后娘娘,来看你们了!待会儿随为师去迎接,现在教你们怎么接驾。”一个夫子兴奋地说道。

    “夫子,什么是皇帝陛下呀?什么是皇后娘娘呀?”学童们不解地问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就是君父,皇后就是国母。”夫子手指上天说道。

    “哦,哦!父亲,母亲来看我们了。”学童们欢呼起来。

    这是一群在水灾中失去了父母家园的孩了。夫子摇了摇头,有点无奈。恐怕是解释不清了。

    赵兴、向皇后、李向安、刘奇一行四人听见一个教室里传出了儿童的欢呼声,不明所以。好奇地往那边走去。还没有走几步,一群学童就涌了出来,夫子挡都挡不住。

    “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叩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夫子慌忙跪伏在地。夫子郁闷,还没等他教学童们礼仪,学童们就涌了出来。就算皇上不怪罪,学堂的山长也得给他小鞋穿。

    “起来吧!学堂里,夫子最大。不用多礼。”赵兴挥了挥手手。

    一群学童纷纷围在向皇后身边,一个劲地叫娘亲。向皇后这才十八岁,哪里来的这么多孩子,面色大窘。却不敢生气,怕忤逆了赵兴的意思。看向赵兴时,赵兴却是抱起了一个学童,问着“你乖不乖呀?有没有听夫子的话?有没有用功读书?”

    相比赵兴,学童们更喜欢向皇后,因为向皇后带了点心来。面对赵兴的询问,学童却是从赵兴手里挣脱而下,“爹爹,我去娘亲那里吃饼干。”

    “孩子们,别急,娘亲带了很多。”向皇后也是一脸可亲,李向安、刘奇也赶忙帮向皇后发饼干。

    赵兴童心大起,竟然和学童们玩起了游戏。这是赵兴后世小时候非常爱玩的游戏——跳格子。其它三人无奈,只能舍命陪天子。

    长达半月的巡视后,赵兴总算是安静了下来。白天待在军营,和士兵们一同训练。晚上则是在福宁殿绘制世界地图,向皇后在一旁给赵兴当帮手。

    原来那份世界地图还遗留在汴京的崇政殿,赵兴也没打算弄过来,就留给新帝好了。或许新帝天天看着那幅世界地图,眼界能宽阔一点。心里如此想的赵兴又重新出发了,这第一步还是绘制世界地图。

    这幅世界地图,赵兴做了两份,一份大的,要重新装裱,仍摆在崇政殿,当然这个崇政殿是新都上京的崇政殿。还有一份小的,赵兴打算把他交到印刷作坊,雕版印刷,让学府书院,甚至每家每户都当画来装饰室内。与赵兴同步的是朱雀门前大广场的一座世界地图浮雕,聚集了三百多位工匠打造。

    赵兴交待的铜活字印刷机已经研发了出来,发明者就是现在的内阁次辅李佩雄,只是机器制造工房还没有建立起来,铜活字印刷机没有几台。由此,铜活字印刷作坊还没有兴建。不过,内阁已经拿出了方案,要利用铜活字印刷机把书籍出版做大,无论是大宋朝,还是其它周边国家的读书人对书都非常渴望,只是一本书,价钱很高,因为大部分都是手抄本,一本难求。让书籍出版业成为上京的支柱产业,让上京成为世界的文化中心,这是内阁制定的发展战略之一。

    除了现在的处于保密状态的技术书籍,赵兴允许,甚至鼓励商人们多多的印刷出版书籍,四大学府的底本书籍也向他们开放,只要是他们看中的就可以大量发售。手抄本书籍都十分珍贵,往往是用同等大的黄金来衡量他的价值。如果大量发售,价钱自然要便宜,但是赚得更多。宋朝时士大夫的天堂,是读书人的天堂,他们也是最有钱的一个阶层,也是爱书的一个阶层,哪家没有书房?哪个书房不要藏书?正好满足他们,正好大赚一笔。

    宋朝已经恢复到了以前的模样,一切照旧,宋朝的诸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变不变法,如何变法的问题现在压在了新帝赵颢的身上。在赵兴绘制着世界地图时,汴京的新帝赵颢同样在崇政殿看着赵兴遗留在那里的世界地图。

    “皇兄之才,非朕能比。”新帝赵颢看着地图,发出一声叹息。

    一旁的张若水默不作声,心里格外矛盾。他前后跟随侍奉了三代君王,也只有在赵兴跟前他不用战战兢兢。赵兴很随和,眼神里看不到鄙视他,当他是奴才的目光。新帝赵颢却时常发怒,一发怒,他就遭殃,挨耳光是经常的事。现在的张若水更加地羡慕李向安,羡慕李向安能待在赵兴的身边。现在李向安应该过得很得意吧!张若水默然暗道。

    李向安过得并不得意,此时的李向安忙得很,哪里有张若水那般悠闲。整天跟着赵兴东奔西跑的,回了皇宫,皇宫大小事情还得他来张罗。每天还得陪在赵兴身边,为赵兴绘图大事出力。真是一刻不得闲!

    上京,崇政殿。

    “列位臣工都来了,不用跪了,不是废了跪礼吗?”赵兴看着一班大臣又有下跪呼万岁,不耐烦地说道。

    “遵旨。”众大臣连忙行了新法规定的鞠躬九十度的拱手礼。

    “诸位卿家请坐。”赵兴挥了挥手。

    崇政殿上,赵兴高坐在北上位。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以及指挥使等三品以上的官员分别坐在大殿两侧,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其它品位低的官员,按部门站在他们的上司后面。

    “谢陛下。”大臣们又拱手道。

    “这次朝会要商讨的是怎么开发台湾省。诸位卿家都知道,现在朕只有一府六县之地,治下百姓却有四百多万。只有开发台湾,才能真正增加一省之地,才能逐步转移过多的人口,上京才有发展前景。诸位卿家大都是海商出身,对于化外之地,想必比朕要清楚得多,拿出你们的方略来,朕必然会接受诸位的谏言,并切实地推行下去。”赵兴为朝会做了开场白。

    “陛下,我等大臣追随陛下治理这一府六县之地,然而却名不正,言不顺。”原上海府知府,现在的内阁首辅蔡京当然不让地第一个奏对。

    “什么叫名不正,言不顺?难道你们也要反对朕吗?”赵兴一拍龙椅,大声喝道。

    “臣等不敢。”诸位大臣连忙站起拱手说道。

    “好了,都坐下吧!蔡卿家,朕相信你们的忠诚。可是这话,你得给朕一个合理解释?”赵兴让各大臣坐下后,又质问蔡京。

    “敢问陛下,陛下现在是否还是大宋之君?臣等现在是否还是大宋之臣?天无二日,国无二君。陛下不忍兄弟相残,臣等佩服。只是我等如是大宋之臣,理应效忠大宋皇帝。一国两帝,臣等名不正,言不顺。”蔡京竟然无视赵兴的愤怒,直言以对。

    赵兴有时都在怀疑,这个蔡京真的是历史上拍皇帝马屁的奸臣。现在这个样子,怎么弄得跟魏征似的?明君出铮臣,自己是明君吗?赵兴心里暗道。

    “依蔡卿家所言,该如果应对此事?”赵兴是真的没办法了,总不能去了帝号吧?这可不行,赵兴知道,自己唯一的本钱就是这皇帝的身份。无论如何是不能去了帝号的。

    “微臣认为,当另立国号。陛下崛起于上海府,定都于上京,按历朝惯例,当取国号为‘上’。与大宋朝并列。”蔡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只要建国,蔡京才算是一国之宰相。

    “上国?上朝?”赵兴笑道。

    “微臣惭愧,请陛下另定国号。要不,就取‘海’字为国号。”蔡京一时也脸红了。

    “嗯,国号就定为中华吧,中华帝国,简称中国。”赵兴懒得费脑筋,直接将后世的国号拿来用了。

    “中华?陛下,国号都是一个字呀?”蔡京忙提醒道。

    “两个字怎么了?中,仍中央之意。华,仍华夏之意。华夏起于中原,臣服四夷,为中央帝国。中华两字正好合适。就用这个。”赵兴意气风发地说道。

    “皇上英明。”众大臣拍起了马屁。

    “好,就定国号为中华帝国,传告天下。国旗也改一改,不能和宋朝一样,就用日月青龙旗吧!此事,内阁推行下去。”赵兴想到后世国旗是国家的标志,有国号岂能无国旗。

    “遵旨。”内阁诸大臣拱手道。

    “好了,回归正题。都拿出台湾的开发方略吧!”赵兴严肃地说道。

    “陛下,四大学府都拿出了方略,内阁进行了修改,应该可以推行。这是台湾省的地图,陛下请看。”原来鸡笼寨的海盗头目,现在的内阁次辅肖一远说道。

    不多时,便挂起了一幅大地图。赵兴和众大臣都凑上了上去打量。

    “嗯,这幅图不错,谁画的?赏五十贯。”赵兴点了点头。

    “陛下,请看。台湾省是自北向南走向,周边有一百多个小岛,距离上京有一千三百多里,船速最快,也要十天才能抵达。其中有七成是山地和丘陵,有二十来个部族分布在山地丘陵之地,有四个大族,分别是泰雅族、布农族、阿美族、排湾族。他们都经常来微臣的鸡笼寨贸易,拿皮毛换食盐。微臣估计他们的总人口在二十万左右。”肖一远早就有开发台湾,割据建国的打算。只是无法聚集人口,能弄到五万人移到鸡笼寨已经相当困难了,花了他整整五年的时间。现在,有皇帝罩着,不怕没有人。

    “嗯,说说开发的话需要什么准备?有什么困难?”赵兴认为如果台湾那么好开发的话,也不会等到清朝时期才设省。

    “台湾省东高西低,原住民各族都分布在东部山地,以狩猎为生。山地地势高,没有瘴气,故而各族都分布在那里。西部平原都是密林,水网密布,多瘴气。要开发那里,开荒屯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瘴气的问题。那里瘴气肆虐,到了夏秋季节,蚊虫很多。一旦染上瘴气,或是被蚊虫叮咬,绝无生还的可能。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要伐尽平原上的密林,释放瘴气。但是这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实在太巨大了。大到无法想象,如果每年投入一千万贯,使用十万人力的话,至少要花十年时间才能伐尽密林。如果要在那屯田,设州县,安置百姓的话,至少要五十年才能做得到。”肖一远说得很平静,也道尽了开发的困难。

    听了肖一远的陈述,赵兴陷入沉思。肖一远说得可能还是比较乐观的,长江以南地区的开发就花了很长的时间。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岭南已经纳入帝国版图。历经汉晋隋唐几朝几代,一千多年的时间,到了唐朝末年才有所进步。直到北宋时,荆广、岭南地区还是蛮夷之地,那里还有三百万西南夷没有被同化。而台湾,在东汉末年时,东吴政权就已经统治着这里,但是直到两千年后,台湾才设省,被称为宝岛。开发一片新土,真的很难,不是一朝一代的事情。

    为什么黄河才是中华的母亲河,而不是长江?即使黄河经常泛滥,长江平和富饶。关键处就在于水网密布、密林瘴气这几个字。水网密布,不利于交通。这也是南方方言众多原因。两个村子或许就因为隔着一条河,他们说话的语音就不同。交通不便,不利于技术交流,民族融合。没有民族融合,就无法聚集巨大的人力物力推动文明的发展。考古学家在南方发现了很多文明遗址,但事实上这些文明根本发展不起来。密林阻挡了农业开发的进程,瘴气阻碍了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开发的物力需要却减弱了人力供给,如何能有进步?

    从古代战争也可是看出南方的弱点,北方草原即使落后,但因为一马平川,便于交流和民族融合,为此,常常崛起庞大的草原帝国侵略中原。但是南方从来就没有进犯过中原,南方即使有割据政权,也是等着中原王朝来统一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战争差不多全是北方的军队往南方打,最终实现统一。南方集结大规模的兵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输送粮草支援前线战争更困难,交通不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陛下。大规模的开发,微臣认为不太可行,耗时过长,无法凝聚国力。为此,内阁的方略是沿海多建港口,多设船厂,从海上交通。微臣选好了五个地方,可以建设大港口大城池,完全可以转移上京过多的人口。请陛下指正。”肖一远看到赵兴沉默不语,以为赵兴被吓住了,连忙说出解决办法。

    “办法不错,具体说说吧!”赵兴回过神来。

    “台湾省是一座,四面环海,相对岛上没有任何道路来说,走海路要方便的多。为此,内阁打算建五个像上京这样的大城,建十个港口小城。五个大城,按可以转移一百五十万人的规模建设,十个小城作为大城的联络站,就按五十万人的规模建设。这样算,完全可以转移两百万人。”肖一远满怀信心地说道。

    “都是城市的话,恐怕粮食问题还是不好解决。”赵兴有点忧虑地说道。在古代,粮食才是根基,粮食不能自给,赵兴依靠一府之地建国就是一个笑话。

    “先建港口,内阁所选的地方都是天然的港口,只要稍加建设就能投入使用。这些港口,完成建设的话,半年就可以做到,预算是两千万贯。然后,就可以连接港口筑城并在城池周边屯田,在五年内可以实现粮食自给。况且,台湾省,北达琉球王国和日本,南至交趾、占城,可以像上京一般,发展工业作坊,容纳人口,拿工艺品到其它各国换粮食和原料,对大宋的依赖完全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肖一远继续解说开发方略。

    “五座大城池,十座小城池,整整修建十五座城池,国库资金恐怕不够吧?”赵兴虽然对内阁庞大的建设计划感到满意,但对国库的资金却不自信了。

    “建设方法可以仿照上京,对所有的城池进行规划,把各个建设项目分别承包给商人,建设好了就是他们自己的。以后在城池贸易经商可以免除一切赋税。这样的好处,商人不会放过的。陛下建设城池的费用可以全部省去,在城池中心地带卖地皮还可以增加国库收入。”蔡京介绍了自己的建城经验。

    “陛下,末将手下有许多富商大贾,末将可以把他们招来,为陛下承建城池。”原黑风寨王爷,现在的铁卫军指挥使刘奇说道。

    “陛下,微臣有不少富商好友,微臣可以联络他们。微臣也略有薄资,愿收拢海外资产,将资金全部投入到城池的建设上去。”赵兴的第一个商人支持者,龙卫军的军师,因为每天都要教赵兴兵法武艺,相当于帝师的李战马说道。

    “臣等原本是商人,本为下等小民,蒙陛下不弃,封官赐爵,步入中枢朝堂,愿出卖手下所有田产,聚集资金为陛下分忧。”一干商人出身的大臣站起说道。

    “臣等原无功名,得陛下新法恩德,进入朝堂,一展生平所学。愿舍一半俸禄助陛下筑城。”一帮穷秀才出身的官员也站起表示支持。

    “末将听凭陛下差遣。”其它平头百姓出身的武将只能表效忠了。

    “嗯,你们的功劳朕会记在心里的。”赵兴笑着说道。

    这种筑城方案,虽然城池是赵兴的,但是,城池中的所有一切都是这些商人的。能够有所发展就够了,有发展,百姓就不会饿肚皮,有发展,百姓就有生计。能做到这些,赵兴还是很满意的。

    当赵兴正在上京和他的大臣们商议开发台湾时,在汴京,新帝赵颢召见了王安石,君臣相谈三日。大宋朝变法的阴云又开始汇集起来,历史按照他应有的步伐向前迈进。或许新都上京就是一个意外的产物。

本站推荐:

重生之熙宁大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龙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龙风魏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龙风魏浩并收藏重生之熙宁大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