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免税诏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重生之熙宁大帝最新章节!
赵兴取消戒严令后,汴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仿佛那一日的城中激战只是一场暴风雨而已,风雨过后,人们又重新走上大街,一切依旧。
唯一不同的是汴京的城门张贴了一张震惊天下的布告,从皇城到内城,再到外城,每一座城门边都张贴了,无数的百姓围着观看,有识字的百姓开始念了起来。
朕授命于天,登基为帝,代昊昊上天守护万民。自宋廷建立以来,苛捐杂税不断,朕代先祖致歉天下万民。自即日起,免除天下百姓一切赋税,凡有税吏上门收租税等,百姓可持刀杀之,朕为尔等后盾。朕特此下诏,通告天下万民。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这样的欢呼一直从汴京开始,响彻大宋朝所有州县。百姓们原本担心,京城动乱,皇帝会因此加税。但是,正好相反,不仅没有加税,反而免除了所有了的赋税。
这意味着什么?丁税没有了、差役没有了、田税没有了,不用再出卖土地了,不用把田产寄托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名下了。他们也不用为了交税而贱卖自己的粮食给商人了,也不用花大钱去买绢交税了。
宋朝很多的大商人都是通过官商勾结,盘剥百姓的。他们盘剥的办法就是,官府先要求百姓拿他们不生产的东西交税,百姓没有办法,只能将自产的东西贱卖给商人,再从商人手里买到官府要交的东西。如此,百姓的赋税相当原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许多百姓就是因为如此而变卖田产给大地主,或成为佃户或成为流民。佃户、流民都当不下去的,只能杀官造反。宋朝每年的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这么来的。
若是碰上了天灾,没有了收入,那就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碰到这样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宋朝的办法很简单,先招兵,把强壮有力气的招入军中,吃皇粮。剩下的,没吃的只能饿死。想造反?没有带头人,都是老弱。造反的,全部被杀。左右都是死,只能大批大批地饿死在州县城外。为此,宋朝皇帝下令州府掩埋城外尸骨已经成了惯例,几乎是一年三埋,也就是一年当中要下三次这样的诏令。
免税诏下达后,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倒是提前庆祝新年了。
与免税诏同时进行的是大宋新上任的国师下达的寺庙道观整肃令,各地官衙开始出动,强迫五十岁以下所有的和尚道士还俗。寺庙道观所持有的田产并没有变成官田,而是直接分给了原本的佃户,无数的佃户转换身份成为自耕农。智清大师的声望一下子仅次于赵兴。
赵兴的免税诏对裁减僧道无疑起了巨大的推动力,如果不是因为避税,谁愿意做和尚道士,吃斋念佛,还没有了后代。因为免税诏,国师的整肃令得到和尚道士们的极大支持,纷纷自愿还俗。整肃令不但没有破坏佛道两家的文化典籍、寺庙道观,反而因此促进两教香火的鼎盛。
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释儒道,被称为中国的三大教派。然而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宗教信仰,只能视为一种哲学教派,所做的不是为神献身,而是普度众生,是主张教化百姓的。中国的佛教讲究的就是参禅悟道,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儒家讲究的是治国平天下。这些宗教不论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外来的,都是为世俗政治服务的。
中国人去拜神,不是忏悔。是去做买卖,点上一支香,或是上供一些祭祀品,然后就开始开口向神灵要好处了。这是彻彻底底的功利主义。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只要一入中国,就完全变了味。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那些势同水火的国外宗教能把寺庙建到同一条街上,还和平共处。像伊斯兰教与印度教。
难道是中国人天生的精明和缺乏信仰吗?不。这正是中国在长达几千年,文明遥遥领先世界的根本所在。黄河流域、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是成长的大土壤,它始终守护着华夏文明。从来没有哪一个文明像华夏文明一般,文明久远、传承不断,文明中心始终如一。华夏文明从夏朝开始,无论朝代如何变换,没有哪一个朝代的都城是在中原大地之外的,这就是文明中心的始终如一。再看看其他文明,往往伴随着国家的覆灭而彻底灭亡。
长江、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河流域,她辽阔、富饶,滋养了华夏文明。西方的文明呢?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远古时期的灿烂文明,但是到了古典时期,文明中心转移到了罗马,这两个地区成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而辉煌了一千年的罗马帝国,伴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文明中心也转移到了西欧法兰克帝国。
罗马帝国与汉帝国同属古典时代,但是罗马帝国是落后的奴隶社会,汉帝国却是先进的封建社会。这就是文明土壤的巨大差距。华夏文明的土壤太富饶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奴隶制度,在中国或许就从来没有过。宗教是民众为了凝聚最大的力量来抵御灾难,显然,在贫困落后的地方,宗教的力量越大。越是落后,越是弱小,越是需要民众奉献所有。
中国则没有这样的宗教,因为富饶,中国的宗教更多的是去感悟自然,这就产生了以参禅悟道为中心的中国宗教形式。
免税诏同样也为推行新法创造了条件,赵兴立即令内阁推行第一条新法—内阁官制法。王安石、司马光所领导的内阁成员已经先一步迁往新都了,赵兴让他们着手兴办四大学府:文明学府、天工学府、济世学府、卫国学府。
冗官办教育、冗兵搞水利。这是赵兴的方针。之所以能一举解决长期困扰宋朝的冗官冗兵,主要在于黑风寨的巨大财富。昔日,宋太祖灭南方各国,就收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富,藏进了内宫,准备赎回燕云,只是被宋真宗给折腾光了。现在,赵兴灭黑风寨,夺其两百年的储藏,国库因此收入了两亿三千万贯钱财,相当于三年的赋税收入。
赵兴正是借着这巨大的财力推行第一条新法,如果按照赵兴原本的打算,这条新法是留在最后推行的,官僚的力量太大了。有了这笔钱,完全可以不借助朝中官僚收税的力量而支撑起整个大宋朝的财政支出。
在中央,内阁之下设六部,其他各机构依照职能合并到六部之下。在内阁设内阁首辅,主管军政大权;两大内阁次辅,分别主管督查和立法审判。三大辅臣既相互制衡,又相互协作。除了三大辅臣,内阁还另设六位内阁参赞。内阁首辅仍是文彦博、两位次辅分别是曾公亮、韩琦。六位内阁参赞分别是:富弼、张方平、唐介、冯京、苏辙、蔡汴。
在地方,则是政府、军府、督府、法府,四府并立,布政使、指挥使、督察使、明法使是最高长官。推行省州县三级行政制,全国被划分为十六省。赵兴接到苏轼、李常、种谔三人的请罪的奏疏后,并没有斥责。而是下达了任命海盗肖老虎的圣旨,改流求为台湾省,苏轼兼任台湾省布政使,肖老虎为台湾基隆军区指挥使。
当肖老虎接到任命时,彻底被搞糊涂了。原本是等着宋朝报复的,现在可好,还封爵赐官了。
“好大的官呀!义侯、右屯卫大将军、台湾基隆军区指挥使。这是三品官,封疆大吏呀!”肖老虎一阵窃笑。
不仅是肖老虎,其它海盗头目都封了官,一并归于肖老虎统领整编。这是什么意思?真的是封官,还是要让他肖老虎与其它海盗火并?肖老虎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司马光、王安石等人则是一并迁往新都上海,开创四大学府。赵兴规定,内阁五年一期,内阁成员由四大学府师生共同推举,得票前九位者进入内阁,皇帝再从内阁中任命三位辅臣。而要进入四大学府,除了有独到的发明外,唯一的方法就是交钱。
内阁官制法的推行,主要在于裁并州县,精兵简政。为此,高达九成的官吏被安排进了四大学府做教员。宋朝官员人数高达二十三万人,其中就有十八万人安排进了四大学府。赵兴还建立起来后世的教育体系。
四大学府是最高学府,四年制,上设研究院。赵兴规定,只有在四大学府卒业的才能做从吏,而官员则是在吏员中选出。内阁成员则必须是研究院出身,才有资格进入内阁中枢。兵员不再从民间直接征调,必须是卫国学府卒业才有资格进入。
除了四大学府,则是:蒙学、小学、中学、大学,四级义务教育,每个孩子从五岁入学,每级四年制,二十岁卒业。赵兴制定了严格的升学制度,没有升级的学员,即等于被学校开除。这是严格的年龄限制,加冠卒业后,没有升入四大学府的学员,则必须无偿服兵役五年。
这个兵役不是战斗兵种,而是屯田兵。也就是说,大宋要免费供养学员十五年,而学员也必须为大宋服役五年。这个教育体系曾遭到包括内阁在内的一致反对,因为如此,义务教育一铺开,每天就要花费国家原有的九成税收。大宋,每年的税收在八千万贯左右。而这个义务教育每年的预算都在七千万贯以上。这比冗官冗兵还要头疼。
宋朝的物价,大约四百文一石米,一石是现在的六十六公斤。一碗茶、一块糖,都是一文钱,一头猪是一贯钱,一贯是一千文钱。五十贯就是造一栋房子的钱。
在赵兴的坚持下,义务教育得到了顺利推行。当百姓得知自己的孩子也能读书,也可以做读书人的时候,这比免税还让他们兴奋。原来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有钱人,而穷人往往是一个村子才供应一个读书人。而现在,只要是年龄合适,就可以进入学堂读书,还不用自己花钱。民间纷纷在家中摆起了皇帝的神像牌位,每日早晚叩拜他们的皇帝,这个皇帝比其他神灵要显灵的多。
读书,也不再是只读儒家经典,而是赵兴令司马光新编的教材,是按照与职业挂钩的分类形式编写的。儒家经典不是唯一,但也是很重要的一科。蒙学的文学课就是只学《论语》。儒家经典许多重要内容,也被分门别类地归入了其它几门学科。
赵兴原本对儒家很反感,但是到了宋朝之后,赵兴才知道后世对于儒家的扭曲太严重了。赵兴看过很多穿越小说,穿越者往往要改造一番儒学。赵兴原本自己也打算像《新宋》的主人公一般弄个《论语新义》。为此,无事时,赵兴凭借着穿越后的超凡记忆力,开始通读儒家经典。不读则已,一读惊人。赵兴这才知道,后世批判儒家的,要么是出于政治考虑,要么是压根不知道儒家是什么东西,甚至《论语》都没有读过。也就跟着在网上胡扯,而赵兴,或者说后世大部分年轻人都中了胡扯的毒。
儒家精神以仁为核心,强调正道务实。所谓正道,即走正路,光明正大。这才是文明,是秩序。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有异曲同工之妙。变化是它的核心所在,以变应变是他的主要内容。根本不存在什么顽固守旧的思想。
务实,也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应当说,儒学比西方经验主义更具经验意义。这是因为,儒学产生的基础是彻底经验性的。儒学的智慧不在于提供一套堂皇的普世原则,而在于从特定时代条件出发,归纳概括应对天时人事的实践经验。《论语》对孔子的记述,本身就是一个范例。时移世易、人事代谢,儒学却能穿越历史烟云,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赵兴通读儒家经典后,彻底地被它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所震撼。儒家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做事做人提供指导,提供方法。
赵兴这才知道为什么汉武帝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气魄,为什么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豪言?这就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如果说,崖山之后无华夏,那么也可以说宋亡之后无儒家。宋朝灭亡后,真正的儒家精神,彻底地被后来的元明清三代的统治阶级扭曲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要把亚圣孟子踢出孔庙。
尽管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扭曲,推动了考据训诂之学的盛起,但是儒家有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到了明朝末年,就出现了一支重视自然、重视发明创造所谓奇*巧计的流派——心学。在故纸堆里找方法的儒家只是被扭曲的儒家。
赵兴想到了后世的中国,近代的百年战争和西方学说的进入,沉重地打击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在为革命斗争做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没有代替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中国伴随着经济大发展,却进入了一个没有信仰的年代。老子和儿子打官司争房产,儿子当官、老母沦落街头乞讨等新闻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网站上。复兴儒家,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有幸来到这个文化昌盛的时代,赵兴下定决心,推动文化的发展,彻底打破统治阶级对文化的压制,让每个百姓都能读书,都能识字。为此,赵兴又命国师智清大师,改革佛道两家的传道形式,增加为百姓讲经的礼佛方式,和尚们不再是青灯黄卷地祀奉神灵,而是要把佛道的思想传给每个百姓。寺庙道观遍布全国,赵兴希望他们能为扫盲做贡献。
以济世学府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的医馆也开始建立起来,医馆不是免费的,而是要收费的,以此支持义务教育的经费。
以天工学府为中心,在上海新都,一批重要的工业作坊也开始矗立起来。赵兴已经交给了沈括、苏颂等人一系列的研究任务,如铜活字印刷术、新的纺织机、改进火药配方等各种现实中的生产工艺。更是发布了招贤令,招募技术独到的工匠进入天工学府。凡是献祖传工艺的,经天工学府认同后,赐爵位,世袭罔替。赵兴要做的就是把新都上海打造成为文化技术的中心。
黑风寨被解决后,熊本统领的三十万禁军不再驻守太行山附近,而是按原定计划进驻军区。各地厢军向汴京聚集,由熊本整编为水利兵,四十万厢军开始奔赴整个黄河沿线,按照赵兴的命令,整修黄河,注入渤海。不再让黄河分流注入淮河。赵兴记得《新宋》这本小说里说过,黄河曾几度决堤,甚至威胁到汴京,这让赵兴不得不防。
《免税诏》《内阁官制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推行使得原本充足的国库支出浩大,文彦博一再请求赵兴,至少不要免商税。不然,现在国库的储备最多只能支撑一年。一年之后又该怎么办?赵兴却没有同意文彦博的劝谏,赵兴明白只有免税诏才能挡住西夏、北辽,如果挡不住,那以后根本就不用考虑了。
免税诏很快传到了西夏、北辽两国,耶律洪基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威胁。这个威胁太大了,如此一来,民心在哪里,一目了然。怕是宋朝不出兵,燕云十六州百姓的叛乱就该点燃了。只要回归宋朝,就能免税,这个诱惑太大了。
“一定要让南朝小儿死,彻底扼杀。”耶律洪基捏紧了拳头。
赵兴取消戒严令后,汴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仿佛那一日的城中激战只是一场暴风雨而已,风雨过后,人们又重新走上大街,一切依旧。
唯一不同的是汴京的城门张贴了一张震惊天下的布告,从皇城到内城,再到外城,每一座城门边都张贴了,无数的百姓围着观看,有识字的百姓开始念了起来。
朕授命于天,登基为帝,代昊昊上天守护万民。自宋廷建立以来,苛捐杂税不断,朕代先祖致歉天下万民。自即日起,免除天下百姓一切赋税,凡有税吏上门收租税等,百姓可持刀杀之,朕为尔等后盾。朕特此下诏,通告天下万民。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这样的欢呼一直从汴京开始,响彻大宋朝所有州县。百姓们原本担心,京城动乱,皇帝会因此加税。但是,正好相反,不仅没有加税,反而免除了所有了的赋税。
这意味着什么?丁税没有了、差役没有了、田税没有了,不用再出卖土地了,不用把田产寄托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名下了。他们也不用为了交税而贱卖自己的粮食给商人了,也不用花大钱去买绢交税了。
宋朝很多的大商人都是通过官商勾结,盘剥百姓的。他们盘剥的办法就是,官府先要求百姓拿他们不生产的东西交税,百姓没有办法,只能将自产的东西贱卖给商人,再从商人手里买到官府要交的东西。如此,百姓的赋税相当原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许多百姓就是因为如此而变卖田产给大地主,或成为佃户或成为流民。佃户、流民都当不下去的,只能杀官造反。宋朝每年的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这么来的。
若是碰上了天灾,没有了收入,那就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碰到这样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宋朝的办法很简单,先招兵,把强壮有力气的招入军中,吃皇粮。剩下的,没吃的只能饿死。想造反?没有带头人,都是老弱。造反的,全部被杀。左右都是死,只能大批大批地饿死在州县城外。为此,宋朝皇帝下令州府掩埋城外尸骨已经成了惯例,几乎是一年三埋,也就是一年当中要下三次这样的诏令。
免税诏下达后,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倒是提前庆祝新年了。
与免税诏同时进行的是大宋新上任的国师下达的寺庙道观整肃令,各地官衙开始出动,强迫五十岁以下所有的和尚道士还俗。寺庙道观所持有的田产并没有变成官田,而是直接分给了原本的佃户,无数的佃户转换身份成为自耕农。智清大师的声望一下子仅次于赵兴。
赵兴的免税诏对裁减僧道无疑起了巨大的推动力,如果不是因为避税,谁愿意做和尚道士,吃斋念佛,还没有了后代。因为免税诏,国师的整肃令得到和尚道士们的极大支持,纷纷自愿还俗。整肃令不但没有破坏佛道两家的文化典籍、寺庙道观,反而因此促进两教香火的鼎盛。
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释儒道,被称为中国的三大教派。然而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宗教信仰,只能视为一种哲学教派,所做的不是为神献身,而是普度众生,是主张教化百姓的。中国的佛教讲究的就是参禅悟道,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儒家讲究的是治国平天下。这些宗教不论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外来的,都是为世俗政治服务的。
中国人去拜神,不是忏悔。是去做买卖,点上一支香,或是上供一些祭祀品,然后就开始开口向神灵要好处了。这是彻彻底底的功利主义。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只要一入中国,就完全变了味。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那些势同水火的国外宗教能把寺庙建到同一条街上,还和平共处。像伊斯兰教与印度教。
难道是中国人天生的精明和缺乏信仰吗?不。这正是中国在长达几千年,文明遥遥领先世界的根本所在。黄河流域、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是成长的大土壤,它始终守护着华夏文明。从来没有哪一个文明像华夏文明一般,文明久远、传承不断,文明中心始终如一。华夏文明从夏朝开始,无论朝代如何变换,没有哪一个朝代的都城是在中原大地之外的,这就是文明中心的始终如一。再看看其他文明,往往伴随着国家的覆灭而彻底灭亡。
长江、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河流域,她辽阔、富饶,滋养了华夏文明。西方的文明呢?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远古时期的灿烂文明,但是到了古典时期,文明中心转移到了罗马,这两个地区成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而辉煌了一千年的罗马帝国,伴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文明中心也转移到了西欧法兰克帝国。
罗马帝国与汉帝国同属古典时代,但是罗马帝国是落后的奴隶社会,汉帝国却是先进的封建社会。这就是文明土壤的巨大差距。华夏文明的土壤太富饶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奴隶制度,在中国或许就从来没有过。宗教是民众为了凝聚最大的力量来抵御灾难,显然,在贫困落后的地方,宗教的力量越大。越是落后,越是弱小,越是需要民众奉献所有。
中国则没有这样的宗教,因为富饶,中国的宗教更多的是去感悟自然,这就产生了以参禅悟道为中心的中国宗教形式。
免税诏同样也为推行新法创造了条件,赵兴立即令内阁推行第一条新法—内阁官制法。王安石、司马光所领导的内阁成员已经先一步迁往新都了,赵兴让他们着手兴办四大学府:文明学府、天工学府、济世学府、卫国学府。
冗官办教育、冗兵搞水利。这是赵兴的方针。之所以能一举解决长期困扰宋朝的冗官冗兵,主要在于黑风寨的巨大财富。昔日,宋太祖灭南方各国,就收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富,藏进了内宫,准备赎回燕云,只是被宋真宗给折腾光了。现在,赵兴灭黑风寨,夺其两百年的储藏,国库因此收入了两亿三千万贯钱财,相当于三年的赋税收入。
赵兴正是借着这巨大的财力推行第一条新法,如果按照赵兴原本的打算,这条新法是留在最后推行的,官僚的力量太大了。有了这笔钱,完全可以不借助朝中官僚收税的力量而支撑起整个大宋朝的财政支出。
在中央,内阁之下设六部,其他各机构依照职能合并到六部之下。在内阁设内阁首辅,主管军政大权;两大内阁次辅,分别主管督查和立法审判。三大辅臣既相互制衡,又相互协作。除了三大辅臣,内阁还另设六位内阁参赞。内阁首辅仍是文彦博、两位次辅分别是曾公亮、韩琦。六位内阁参赞分别是:富弼、张方平、唐介、冯京、苏辙、蔡汴。
在地方,则是政府、军府、督府、法府,四府并立,布政使、指挥使、督察使、明法使是最高长官。推行省州县三级行政制,全国被划分为十六省。赵兴接到苏轼、李常、种谔三人的请罪的奏疏后,并没有斥责。而是下达了任命海盗肖老虎的圣旨,改流求为台湾省,苏轼兼任台湾省布政使,肖老虎为台湾基隆军区指挥使。
当肖老虎接到任命时,彻底被搞糊涂了。原本是等着宋朝报复的,现在可好,还封爵赐官了。
“好大的官呀!义侯、右屯卫大将军、台湾基隆军区指挥使。这是三品官,封疆大吏呀!”肖老虎一阵窃笑。
不仅是肖老虎,其它海盗头目都封了官,一并归于肖老虎统领整编。这是什么意思?真的是封官,还是要让他肖老虎与其它海盗火并?肖老虎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司马光、王安石等人则是一并迁往新都上海,开创四大学府。赵兴规定,内阁五年一期,内阁成员由四大学府师生共同推举,得票前九位者进入内阁,皇帝再从内阁中任命三位辅臣。而要进入四大学府,除了有独到的发明外,唯一的方法就是交钱。
内阁官制法的推行,主要在于裁并州县,精兵简政。为此,高达九成的官吏被安排进了四大学府做教员。宋朝官员人数高达二十三万人,其中就有十八万人安排进了四大学府。赵兴还建立起来后世的教育体系。
四大学府是最高学府,四年制,上设研究院。赵兴规定,只有在四大学府卒业的才能做从吏,而官员则是在吏员中选出。内阁成员则必须是研究院出身,才有资格进入内阁中枢。兵员不再从民间直接征调,必须是卫国学府卒业才有资格进入。
除了四大学府,则是:蒙学、小学、中学、大学,四级义务教育,每个孩子从五岁入学,每级四年制,二十岁卒业。赵兴制定了严格的升学制度,没有升级的学员,即等于被学校开除。这是严格的年龄限制,加冠卒业后,没有升入四大学府的学员,则必须无偿服兵役五年。
这个兵役不是战斗兵种,而是屯田兵。也就是说,大宋要免费供养学员十五年,而学员也必须为大宋服役五年。这个教育体系曾遭到包括内阁在内的一致反对,因为如此,义务教育一铺开,每天就要花费国家原有的九成税收。大宋,每年的税收在八千万贯左右。而这个义务教育每年的预算都在七千万贯以上。这比冗官冗兵还要头疼。
宋朝的物价,大约四百文一石米,一石是现在的六十六公斤。一碗茶、一块糖,都是一文钱,一头猪是一贯钱,一贯是一千文钱。五十贯就是造一栋房子的钱。
在赵兴的坚持下,义务教育得到了顺利推行。当百姓得知自己的孩子也能读书,也可以做读书人的时候,这比免税还让他们兴奋。原来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有钱人,而穷人往往是一个村子才供应一个读书人。而现在,只要是年龄合适,就可以进入学堂读书,还不用自己花钱。民间纷纷在家中摆起了皇帝的神像牌位,每日早晚叩拜他们的皇帝,这个皇帝比其他神灵要显灵的多。
读书,也不再是只读儒家经典,而是赵兴令司马光新编的教材,是按照与职业挂钩的分类形式编写的。儒家经典不是唯一,但也是很重要的一科。蒙学的文学课就是只学《论语》。儒家经典许多重要内容,也被分门别类地归入了其它几门学科。
赵兴原本对儒家很反感,但是到了宋朝之后,赵兴才知道后世对于儒家的扭曲太严重了。赵兴看过很多穿越小说,穿越者往往要改造一番儒学。赵兴原本自己也打算像《新宋》的主人公一般弄个《论语新义》。为此,无事时,赵兴凭借着穿越后的超凡记忆力,开始通读儒家经典。不读则已,一读惊人。赵兴这才知道,后世批判儒家的,要么是出于政治考虑,要么是压根不知道儒家是什么东西,甚至《论语》都没有读过。也就跟着在网上胡扯,而赵兴,或者说后世大部分年轻人都中了胡扯的毒。
儒家精神以仁为核心,强调正道务实。所谓正道,即走正路,光明正大。这才是文明,是秩序。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有异曲同工之妙。变化是它的核心所在,以变应变是他的主要内容。根本不存在什么顽固守旧的思想。
务实,也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应当说,儒学比西方经验主义更具经验意义。这是因为,儒学产生的基础是彻底经验性的。儒学的智慧不在于提供一套堂皇的普世原则,而在于从特定时代条件出发,归纳概括应对天时人事的实践经验。《论语》对孔子的记述,本身就是一个范例。时移世易、人事代谢,儒学却能穿越历史烟云,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赵兴通读儒家经典后,彻底地被它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所震撼。儒家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做事做人提供指导,提供方法。
赵兴这才知道为什么汉武帝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气魄,为什么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豪言?这就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如果说,崖山之后无华夏,那么也可以说宋亡之后无儒家。宋朝灭亡后,真正的儒家精神,彻底地被后来的元明清三代的统治阶级扭曲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要把亚圣孟子踢出孔庙。
尽管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扭曲,推动了考据训诂之学的盛起,但是儒家有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到了明朝末年,就出现了一支重视自然、重视发明创造所谓奇*巧计的流派——心学。在故纸堆里找方法的儒家只是被扭曲的儒家。
赵兴想到了后世的中国,近代的百年战争和西方学说的进入,沉重地打击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在为革命斗争做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没有代替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中国伴随着经济大发展,却进入了一个没有信仰的年代。老子和儿子打官司争房产,儿子当官、老母沦落街头乞讨等新闻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网站上。复兴儒家,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有幸来到这个文化昌盛的时代,赵兴下定决心,推动文化的发展,彻底打破统治阶级对文化的压制,让每个百姓都能读书,都能识字。为此,赵兴又命国师智清大师,改革佛道两家的传道形式,增加为百姓讲经的礼佛方式,和尚们不再是青灯黄卷地祀奉神灵,而是要把佛道的思想传给每个百姓。寺庙道观遍布全国,赵兴希望他们能为扫盲做贡献。
以济世学府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的医馆也开始建立起来,医馆不是免费的,而是要收费的,以此支持义务教育的经费。
以天工学府为中心,在上海新都,一批重要的工业作坊也开始矗立起来。赵兴已经交给了沈括、苏颂等人一系列的研究任务,如铜活字印刷术、新的纺织机、改进火药配方等各种现实中的生产工艺。更是发布了招贤令,招募技术独到的工匠进入天工学府。凡是献祖传工艺的,经天工学府认同后,赐爵位,世袭罔替。赵兴要做的就是把新都上海打造成为文化技术的中心。
黑风寨被解决后,熊本统领的三十万禁军不再驻守太行山附近,而是按原定计划进驻军区。各地厢军向汴京聚集,由熊本整编为水利兵,四十万厢军开始奔赴整个黄河沿线,按照赵兴的命令,整修黄河,注入渤海。不再让黄河分流注入淮河。赵兴记得《新宋》这本小说里说过,黄河曾几度决堤,甚至威胁到汴京,这让赵兴不得不防。
《免税诏》《内阁官制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推行使得原本充足的国库支出浩大,文彦博一再请求赵兴,至少不要免商税。不然,现在国库的储备最多只能支撑一年。一年之后又该怎么办?赵兴却没有同意文彦博的劝谏,赵兴明白只有免税诏才能挡住西夏、北辽,如果挡不住,那以后根本就不用考虑了。
免税诏很快传到了西夏、北辽两国,耶律洪基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威胁。这个威胁太大了,如此一来,民心在哪里,一目了然。怕是宋朝不出兵,燕云十六州百姓的叛乱就该点燃了。只要回归宋朝,就能免税,这个诱惑太大了。
“一定要让南朝小儿死,彻底扼杀。”耶律洪基捏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