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四小姐商务日常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明月箜篌引最新章节!
等婆子退去之后,张大姐按照每日惯例给俞夫人禀报一些信息:“夫人,这几日,薛家小姐一直宅在南翠街的梨宅,很少出门,她身边的宫女也并无太大动静,林家小姐住在原来的扶风楼,赵家小姐住在烟台阁,都离齐王府不远,这三处宅子都是咱家的田产,现在由田老三管着。如果下手的话,先从哪里开始?”
俞府夫人反问:“我何曾说过要下手?先把她们的底细探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拾起桌上的茶盏抿了一口,又道,“那姓薛的有皇室背景,见过许许多多宫斗,自然知道其中谋策,这可是四方人马在暗中互搏,先下手的未必为强,后下手的未必遭殃。等她们先相互厮杀的杀不多了,咱们再出手吧。”
“可是夫人,下手晚了,咱们恐怕要成为人家案板上的鱼肉了。再说登州城是咱们的地界,她们稍微弄一点事,咱们就要背锅了。”
“所以你也要让手下人盯紧点,她们三方暗中做的那些勾当都得看仔细了。等着吧,登州城内乌云密布,这可是一场大风雨。”
——
登州城这一日可是晴空万里。
经过几日的熟络,四小姐已经渐渐掌握了琴行和金楼的状况,经营情况渐渐清晰。
金楼掌柜的一脸苦恼,这个月的生意又下滑了,对门的耳家金楼不知从什么渠道进购了一批新货,销售得格外顺畅,自家这边便无端端的没了许多主顾,生意一下子冷清了许多。从掌柜下到打杂的,都张着嘴等着月俸,整个金楼算是在赔着本空转了。
楚月琴行的生意也没好到哪里去,掌柜的原本还指望那台名筝能卖个好价钱,然而“无良的顾客”临时撤了单,原本的预期都泡了汤,连普通的筝也没卖掉多少,这样算下来,琴行算是赔得最惨了。
只有自己原先管理的织月布行收入还算不错。
织月布行的台前掌柜肖大叔是四小姐的老朋友,每月大小事宜均由他写了书信去往梧桐园,再经四小姐决断之后作出答复。
肖大叔原是老太爷手下的能人,老太爷驰骋沙场的时候,他也是立过赫赫战功,只不过到了立国之后,太祖一声令下,兵士解甲归田,武器铁甲铸为农具,原先的老兵营都被解散了,肖大叔也帮着老太爷做起了买卖。
肖大叔对布艺行当相当熟悉,店内的布匹是由栖霞县的蒲大染坊进货的,物美价廉,总能满足老主顾们的需求,每每来了新潮流,铺掌柜也总能提前嗅出,让人去外地早早购置了,所以季节一到,总能大捞一笔。经年累月的经营,织月布行已经成为登州城名誉最好的店铺之一了。
俞四小姐将三家的掌柜聚到了一起,合计了一番,给了萧掌柜许多奖励,又给了金楼的掌柜一些批评——俞四小姐她实在不忍批评一个年长自己的半百老人。金楼的短处在于款式陈旧,现在新皇都登基了,银月金楼里卖的还是开国时候的老款式。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去购置新货,哪里有新货呢?
俞四小姐虽然久处深闺,但却也见闻颇多:“都说招远金矿驰名全国,想必那里也有很多老师傅,掌柜的,麻烦您辛苦一趟,明天就启程,去招远采购新货,如果有老手艺人,最好也能找一个来撑门面。”
至于那琴行,俞四小姐自己也明白的很,琴行与布行不同,卖的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与金楼不同,卖的也不是贵重物。琴行卖的是声乐,人们只有吃饱了肚皮穿暖了衣服戴好了首饰,才会想起来声乐这事。
琴行的买卖是最难做的。寻常百姓是很少购置琴筝的,除了教坊,恐怕只有朱门豪户的才子淑女才有兴致摆弄一番。所以要想把琴卖好,登州城大大小小的朱门才是关键。
然而最近俞四小姐的名声似乎不好,楚月琴行也受了牵连,原来的那些主顾们也似乎听了些消息,最近多少天,竟很少登门了。
岂人劝她把琴行早早盘出去,以免每况愈下,到得最后被活活拖死。
俞四小姐思忖再三,心里还是放不下。
她让岂人取了布行的一些收益,补了金楼和琴行的缺口,剩下一些闲散银子,由岂人收了,供两人花销。
“小姐,这个月的生活,总不至于捉襟见肘了吧。”岂人道。
其实俞府的账房每月按时供给四小姐一些银两。然而岂人记得的,从她伺候四小姐开始就是二两纹银,一直到现在,仍是二两纹银,再算上岂人每月半两纹银的月俸,两个人的体面花销算是够了,也能添置些衣物首饰。然而若是赶上哪个月白事红事特别多,送出去的白包红包多了,手头就更显拮据了。
——她这个做小姐的,有时候还不如其他小姐底下的那些丫头手头阔绰。
其实岂人心里明白得很,账房当面分了月钱之后,会由张大姐安排,偷偷给那些嫡亲们额外追加银两,每个月有七八两之多,逢年过节,也有十几两额外补头。
俞府老爷每年是要查账的,张大姐交代这笔钱管账的记录在账目上,叫做“书钱”。
倘若俞老爷问:“书呢?”
丫头们便匆忙去梧桐园小书房里把那些陈年旧书扫了尘,抬出来给老爷看。
俞老爷皱皱眉,知道这些钱都是给自己宝贝闺女花的,也不会说什么。
俞四小姐给了岂人那些银两,又交代了她:“这几日辛苦了,咱们出去逛逛街吧。”
“逛街吗?太好了!”
“去东巷的抄书人那里买几本书,在去咱们的布行买些布做件衣裳,对了,好看的伞也要买一把,齐王府小邮差给我的伞,改天你陪我去还了吧。”
岂人喜欢素绢,四小姐就给她买素绢,四小姐喜欢吃烤鸡,两个人就眼巴巴等在文松楼门前的炉子边,只为吃上新鲜出炉的滋滋啦啦的烤鸡。
等婆子退去之后,张大姐按照每日惯例给俞夫人禀报一些信息:“夫人,这几日,薛家小姐一直宅在南翠街的梨宅,很少出门,她身边的宫女也并无太大动静,林家小姐住在原来的扶风楼,赵家小姐住在烟台阁,都离齐王府不远,这三处宅子都是咱家的田产,现在由田老三管着。如果下手的话,先从哪里开始?”
俞府夫人反问:“我何曾说过要下手?先把她们的底细探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拾起桌上的茶盏抿了一口,又道,“那姓薛的有皇室背景,见过许许多多宫斗,自然知道其中谋策,这可是四方人马在暗中互搏,先下手的未必为强,后下手的未必遭殃。等她们先相互厮杀的杀不多了,咱们再出手吧。”
“可是夫人,下手晚了,咱们恐怕要成为人家案板上的鱼肉了。再说登州城是咱们的地界,她们稍微弄一点事,咱们就要背锅了。”
“所以你也要让手下人盯紧点,她们三方暗中做的那些勾当都得看仔细了。等着吧,登州城内乌云密布,这可是一场大风雨。”
——
登州城这一日可是晴空万里。
经过几日的熟络,四小姐已经渐渐掌握了琴行和金楼的状况,经营情况渐渐清晰。
金楼掌柜的一脸苦恼,这个月的生意又下滑了,对门的耳家金楼不知从什么渠道进购了一批新货,销售得格外顺畅,自家这边便无端端的没了许多主顾,生意一下子冷清了许多。从掌柜下到打杂的,都张着嘴等着月俸,整个金楼算是在赔着本空转了。
楚月琴行的生意也没好到哪里去,掌柜的原本还指望那台名筝能卖个好价钱,然而“无良的顾客”临时撤了单,原本的预期都泡了汤,连普通的筝也没卖掉多少,这样算下来,琴行算是赔得最惨了。
只有自己原先管理的织月布行收入还算不错。
织月布行的台前掌柜肖大叔是四小姐的老朋友,每月大小事宜均由他写了书信去往梧桐园,再经四小姐决断之后作出答复。
肖大叔原是老太爷手下的能人,老太爷驰骋沙场的时候,他也是立过赫赫战功,只不过到了立国之后,太祖一声令下,兵士解甲归田,武器铁甲铸为农具,原先的老兵营都被解散了,肖大叔也帮着老太爷做起了买卖。
肖大叔对布艺行当相当熟悉,店内的布匹是由栖霞县的蒲大染坊进货的,物美价廉,总能满足老主顾们的需求,每每来了新潮流,铺掌柜也总能提前嗅出,让人去外地早早购置了,所以季节一到,总能大捞一笔。经年累月的经营,织月布行已经成为登州城名誉最好的店铺之一了。
俞四小姐将三家的掌柜聚到了一起,合计了一番,给了萧掌柜许多奖励,又给了金楼的掌柜一些批评——俞四小姐她实在不忍批评一个年长自己的半百老人。金楼的短处在于款式陈旧,现在新皇都登基了,银月金楼里卖的还是开国时候的老款式。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去购置新货,哪里有新货呢?
俞四小姐虽然久处深闺,但却也见闻颇多:“都说招远金矿驰名全国,想必那里也有很多老师傅,掌柜的,麻烦您辛苦一趟,明天就启程,去招远采购新货,如果有老手艺人,最好也能找一个来撑门面。”
至于那琴行,俞四小姐自己也明白的很,琴行与布行不同,卖的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与金楼不同,卖的也不是贵重物。琴行卖的是声乐,人们只有吃饱了肚皮穿暖了衣服戴好了首饰,才会想起来声乐这事。
琴行的买卖是最难做的。寻常百姓是很少购置琴筝的,除了教坊,恐怕只有朱门豪户的才子淑女才有兴致摆弄一番。所以要想把琴卖好,登州城大大小小的朱门才是关键。
然而最近俞四小姐的名声似乎不好,楚月琴行也受了牵连,原来的那些主顾们也似乎听了些消息,最近多少天,竟很少登门了。
岂人劝她把琴行早早盘出去,以免每况愈下,到得最后被活活拖死。
俞四小姐思忖再三,心里还是放不下。
她让岂人取了布行的一些收益,补了金楼和琴行的缺口,剩下一些闲散银子,由岂人收了,供两人花销。
“小姐,这个月的生活,总不至于捉襟见肘了吧。”岂人道。
其实俞府的账房每月按时供给四小姐一些银两。然而岂人记得的,从她伺候四小姐开始就是二两纹银,一直到现在,仍是二两纹银,再算上岂人每月半两纹银的月俸,两个人的体面花销算是够了,也能添置些衣物首饰。然而若是赶上哪个月白事红事特别多,送出去的白包红包多了,手头就更显拮据了。
——她这个做小姐的,有时候还不如其他小姐底下的那些丫头手头阔绰。
其实岂人心里明白得很,账房当面分了月钱之后,会由张大姐安排,偷偷给那些嫡亲们额外追加银两,每个月有七八两之多,逢年过节,也有十几两额外补头。
俞府老爷每年是要查账的,张大姐交代这笔钱管账的记录在账目上,叫做“书钱”。
倘若俞老爷问:“书呢?”
丫头们便匆忙去梧桐园小书房里把那些陈年旧书扫了尘,抬出来给老爷看。
俞老爷皱皱眉,知道这些钱都是给自己宝贝闺女花的,也不会说什么。
俞四小姐给了岂人那些银两,又交代了她:“这几日辛苦了,咱们出去逛逛街吧。”
“逛街吗?太好了!”
“去东巷的抄书人那里买几本书,在去咱们的布行买些布做件衣裳,对了,好看的伞也要买一把,齐王府小邮差给我的伞,改天你陪我去还了吧。”
岂人喜欢素绢,四小姐就给她买素绢,四小姐喜欢吃烤鸡,两个人就眼巴巴等在文松楼门前的炉子边,只为吃上新鲜出炉的滋滋啦啦的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