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杀鸡儆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宋王最新章节!
杭州的奏报以十万火急的速度送到了汴京,出现在了皇帝赵顼的案头!
赵世琚果然反了,随后关于私盐案的结果也呈报上来,余杭郡王赵宗咏是幕后主谋!
垂拱殿里,赵顼一脸阴沉,适才龙颜大怒。登基不久发生谋反,亲伯父贩卖私盐,这对他的威信是很大打击,勃然大怒是必然的。
宰相们都低着头,不敢冒然发言,从职责上讲,他们都是有责任的,生怕一不小心再触怒龙颜。
今日讨论的主题是谋反案,至于赵宗咏的事情,众人都知道会很麻烦,因此容后再议!
谋反的人物是赵宋皇室,太祖一系的子孙,这让多年前的烛影摇红的猜疑再次浮出水面。这不只是一场谋反,也是一桩丑闻!
可怜他们君臣上下,从朝廷到地方,竟然没人有丝毫察觉。
很巧合地被林昭发觉,继而催化,否则任由这场谋反风暴酝酿下去,有朝一日突然爆发,后果会何其严重不堪设想。
数日之前,他们收到了林昭十万火急的奏报,刚刚才着实应对的时候,叛乱已经发生了,依旧算是猝不及防。幸运的是,杭州安然无事,叛乱在一夜之间被平定,恶劣影响也下降了许多。
而这一切,都多亏了林昭!
即便多位相公很不喜欢这位气死唐介的“凶手”,但这可否认,这次他多亏了他的敏锐勇敢、当机立断。奏报上的说很清楚,林昭身先士卒,浴血夺门,正经的是玩命。他们这才发现,林昭不只是个柔弱书生,原来是文武双全。
谋反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善后比较麻烦!
在这一点上,赵顼与宰相们的意见有些差别。他本来想,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将太祖一脉,或者至少赵世琚一家一网打尽。将近百年时间,太祖一系一直是他们的心腹之患,难得有机会将他们连根拔除,赵顼怎么肯让过如此良机呢?
何况后面还有一个赵宗咏父子贩卖私盐一案,手笔之大,很是吓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伯父,也是不能容忍的。赵世琚的谋反案要是处理太轻,后面的私盐案又当如何呢?别看这个皇帝年轻,看起来柔弱,实际上是个心狠手辣的主,想法也非常深远。
结果还没说出口,宰相们们声称应该以慈悲为怀,仁者得天下云云。言下之意,既然赵世琚已经自刎而死,就不要牵连甚广。
赵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奈何宰相们如此态度,事情便不可操之过急,只能慢慢来了。
“好了,此事稍后再说!”赵顼摆手道:“当务之急是稳定两浙的局势,杭州许多官员要要么谋反,要么官商勾结,要么尸位素餐,太让人失望了,必须尽快加以整治!朕有意对重新任命,诸位以为如何!”
这是正确安排,自然无人反对,杭州两个县令要补充是肯定的,不过听官家话中意味,似乎不止这些啊?
果然,赵顼稍后道:“治下发生如此大事,知州郑獬竟然毫无察觉,平叛甚为迟缓,难免有渎职不察之嫌,念其过往政绩,且先修养些日子吧!”
相公们听的清清楚楚,虽然没有治罪,说得好听是修养,可这与罢官有什么区别?郑獬这次是触霉头了,哪怕他乃三朝元老,担任过翰林学士,修起居注的正三品官员!没办法,平时渎职都是小事,偏生谋反的时候磨磨唧唧!不过这已经算好了,有御史弹劾他与赵世琚父亲赵从贽交好,恐有勾结,好在皇帝并未轻信,否则就不是罢官这么简单了!
罢官只是暂时的,说不定将来还会有复起的可能,只是什么时候就不好说了!不过郑獬已经五十岁左右了,就此以耽搁,仕途基本算是完了。事实也是如此,后来郑獬虽又再出任青州知州,但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屡屡受挫。没过多久便告病赋闲,担任提举鸿庆宫的闲职,此后不久便抑郁而终了。
“杭州刚刚经历叛乱,局势不稳,秩序混乱,必须要一位德高望重,能力出众的大臣才能镇守。朕以为,就由知谏院赵抃出任,诸位以为如何?”原来皇帝心中早有人选。
赵抃,字阅道,衢州人,景佑元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全是,因为肤色偏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包拯齐名。这样的人刚正不阿,处理谋反的善后事宜最好不过。他曾经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不好大喜功,无为而治,对于动荡之后的杭州恢复是大有裨益的。
可见赵顼是做了一番准备的,选出这么一个人,面面俱到,再合适不过。即便有谁心中已经另有人选,也的挑不出半分毛病来。
“陛下圣明,赵抃出知杭州可安东南!”宰相曾公亮表示赞同,其他人也不反对。
赵顼随后又道:“此番平叛林昭功不可没,朕赏罚分明,加封其为钱塘县男,诸位可有异议?”
公侯伯子男,虽说是功勋爵位里的最低一等,但总算是有个爵位,有身份的人了。继赐进士出身之后,林昭的身份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相公们也心里有数,林昭这次确实有大功,拼命换来一个男爵,谁要是在反对就过分了。要知道相公们封个伯爵、侯爵,甚至国公都再正常不过,相比之下林昭已经够吃亏了。
作为有本事,有功劳的亲信,赵顼怎么可能如此吝啬,话锋一转道:“杭州两县暂时还空缺,必须要人补充,若是贸然全都派些新人过去,不熟悉当地情况,只怕政令不行,于民无益处。朕思来想去,不若让林昭出任钱塘县令!”
让林昭出任钱塘县令?
相公皆是神情一动,有种谁不出来的感觉,皇帝未免太说风就是雨了!
县令虽然只有七品,可在起点低,升迁速度慢的大宋朝,七品已经是很高的存在。要知道许多的进士,最初外放才不过是八品上下的地方小官,诸如签判一类的微末职位。许多人干上大半辈子,才有机会坐上小小七品县令。何况县令品级虽然不高,可主政一方,是一把手,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也是超然存在。
钱塘县乃是富庶之地,县令可是个肥缺,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至于林昭,如果从出身和资历上来讲,几乎是个白身,至于皇帝赐的进士出身,名义上过得去,可在正经科举出身的相公们眼里,那是什么玩意?
让这么个人出知一县,让他们十年寒窗,科考多次的进士们怎么想?还不得羡慕死啊!
“陛下,林昭的资历是否……”果然有人拿这个说事!
“资历?什么资历?”赵顼不屑道:“钱塘与余杭之前两县令都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吧?可他们都干了什么?尸位素餐混出来的资历能做什么?朕在意的是能力才敢,圣人都说了,
要任人唯贤。
林昭原本的出身或许不好,但他的能力有目共睹,之前的辽国使臣案,开封府束手无策,
他能抽丝剥茧,一举告破。出使辽国,捍卫大宋尊严,辽国使臣来给朕贺寿的时候,还屡屡称赞。至于这次在杭州的表现,更不用说了。放眼望去,大宋朝这个年纪的人物,有几个能比上林昭?”
说到能力,林昭着实让人信服,相公们还真没话说!不过……
“陛下,林昭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力出众,但为县令是要主政一方的,要全面……”
赵顼摆手道:“不必担心,朕相信林昭有这个能力,也愿意给她这个锻炼的机会!”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能怎么样?皇帝如此坚持力挺,林昭这个县令是当定了。
“至于余杭县令……”赵顼道:“就让我们的新科状元去吧!”
唯才是举,众人都清晰感受到这一点。同时也都明白,这是变相为变法网罗人才啊,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杭州的局面很有意思,知州和通判属于保守的官员。最重要的两个县令则是锐气十足的年轻人,对于王安石的变法新政都十分推崇,这下杭州热闹了!
“好了,关于赵世琚的处置,还有私盐一案,稍后再议!”赵顼觉得,自己得好好思考一下。
宰相们走了,好不容易得个空,赵顼正准备会福宁殿去休息片刻。不想,路上有内侍来报,皇太后要见他!
会有什么事呢?赵顼知道母亲是主动叫自己必有事情!自从上次赵颢那件事之后,他们母子的关系隐约并不是很融洽。
赵顼只得转道来到皇太后高滔滔居住的宝慈宫,向母亲请安道:“娘娘安好,找儿有事?”
高滔滔微笑着问道:“杭州谋反的事情如何了?”
赵顼道:“有劳娘娘记挂,多亏林昭反应快,连夜夺回城池,已经没事了,如今只剩下一下善后事宜!”
听到林昭的名字,高滔滔的神情在一瞬间有些不自然,旋即又问道:“那贩卖私盐的事情呢?”
赵顼心中一动,已经明显感觉到,母亲的动机似乎不只是单纯的关心。对一向反感后宫干政,哪怕是自己的母亲。不过表面上不动声色,回到道:“苏轼的奏折已经来了,最近五六年,两浙路的盐务一团糟。地方官勾结其中,贩卖私盐,如今有证据显示,余杭郡王也牵扯其中。”
“那你准备如何处置他们?”高滔滔问的很直接。
果然,这才是母亲的真正目的!
“娘娘听到了什么?亦或者有什么人有请托吗?”赵顼猜得到,很可能是赵宗咏提前一步向母亲求情了,想用皇太后来压我吗?小皇帝心里的反感更加强烈了。
高滔滔知道欺瞒无用,直言道:“不错,余杭郡王送书信与哀家了,不知皇儿意下如何?”
“母亲要为他们求情?”赵顼道:“娘娘可知道,余杭郡王府是两浙路贩卖私盐的主谋,这几年来下来,朝廷因此损失了数百万贯的盐税,实在令人发指!”
高滔滔道:“这些哀家都知道,只是他毕竟是你父皇的亲兄长,当年为你父皇登上储君之位出力不少,念在昔日的功劳上,放他一马吧!”
“娘娘,这是怕是很难办!”赵顼眉头大皱,说道:“宰相们已经知晓,杭州地方官也知道,这是瞒不住。若因为他们是宗室而饶过他们,那朝廷的法度,皇帝的威严都该置于何地呢?”
“皇儿的难处哀家知道,这次他们也忒不懂事,犯下的错误着实不可饶恕。”高滔滔道;“不过法理不外乎人情,皇儿想想办法,法外施恩,从轻发落吧!”
“娘娘……”赵顼很恼怒,怎么母亲总是帮着别人说话,什么时候能向着自己一次啊!
高滔滔见状,看出的儿子的不满,问道:“皇儿有何难处,或者说有什么想法,可以与为娘讲讲吗?”
这些事情,皇帝要是有心,很好处置。皇帝儿子能不答应,肯定是有其他门道,必须要问个清楚。自从上次赵颢的事情,高滔滔才发现自己与长子之间隔阂很深,她一直想找机会弥补。
若是这件事上儿子坚持,并且有充足的理由,她会支持的。为了大伯子的请托,加深与儿子的误会,这事不划算,孰亲孰远,高滔滔心里精明着呢!
赵顼沉吟片刻,说道:“娘娘,难道你不觉得,父皇当年潜邸时的兄弟们都有些过分吗?他们当着是皇祖濮王之子,于父皇储君之位有功,因此而嚣张跋扈,居功自傲,甚至连朕都不曾放在眼里。
赵宗咏在杭州敢于这么肆意妄为,胆大包天,不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吗?他们以我们母子的恩人自居,行如此卑鄙违法之事,实在可恨。当年他们是有功于父皇,这点朕不否认,看在亲情的份上,饶过他们也未尝不可……”
高滔滔脸色见见黯淡,皇帝儿子说的何尝不是事实。
赵顼续道:“父皇二十多个兄弟,全部破格封了亲王、郡王,已经对他们不错了,可是他们不知足啊!违法乱纪,仗着皇亲国戚身份,以权谋私,做见不得人勾当的何止是赵宗咏一家!
娘娘想过没有,若是这次饶过了赵宗咏,他们就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迁就他们,即便是犯了过错也不会过分追究。久而久之,会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他们会越发的变本加厉,别人犯了过错,便会以此为例,我们势必掣肘重重,他们也会尾大不掉,时间长了,再想治理就难了!
再者,光此次赵宗咏就贪掉了数百万贯的税收,其他人呢?久而久之,我大宋朝还不被他们这帮蛀虫吃的千疮百孔?娘娘,姑息养奸,后患无穷啊!何况这次要是不治他们的罪,实在难以向天下臣民交待,会有损朝廷威严,得不偿失!”
赵顼说的义正言辞,高滔滔也心有所动。一个在儿子死后,临朝听政,辅佐孙子多年的宫廷女人,权谋岂是一般人所能比的?也许之前是顾念亲情,抹不开面子。但是现在,儿子这么一说,她恍然大悟。
丈夫英宗皇帝登基前后,这帮兄弟确实是最为依赖的左膀右臂,是最强大的后盾。但是久而久之,已经渐渐尾大不掉,成为儿子的阻碍。也怪他们不知收敛,做法已经明显有损国家利益,不利于巩固皇权。
看来是该敲打敲打了,儿子想动他们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赵顼才是自己的亲儿子,丈夫与儿子这个皇帝之位来的有多难,其中艰辛她比谁都清楚,如何能让别人威胁到皇位安稳呢?
见到母亲动摇,赵顼趁势道:“娘娘,这帮叔伯,父皇在时候还能镇住他们。可是儿呢?他们有几个把朕放在眼里?平白无故的动他们,别人会说朕忘恩负义,还会背上个不孝的罪名。现在他们自己犯了事,绝好的口实,岂能白白浪费!”
这句话坚定了高滔滔的心意,她发现儿子已经长大了,帝王权术越发的精明。对此他很是欣慰,可是隐约又有些担忧,他会不会因此来对付自己,或者次子赵颢呢?
高滔滔点头道:“那就按皇儿的意思办吧!不过有一点,毕竟你登基时间不长,根基尚浅,还需要这些叔伯辅助。所以这事适可而止,起到敲山震虎,震慑其他人就行了。除掉掣肘没错,但是不能因此动摇了根基!”
母亲能站在自己这边,赵顼已经很满足了,而且这话也说的没错,杀鸡禁猴就足够了。
“还有赵世琚……”高滔滔道:“想必皇儿也有自己想法,不过哀家建议,不必太狠。皇儿现在是积累名望,臣民归心的时候,要多显示仁德……大房有些人是有歪心思,但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皇儿与宰相们商议着办吧!”
“是!”赵顼心中有数,母亲这番话说的公道,是为自己着想的。何况现在证据还不完整,许多东西都尚未整理清楚,等苏轼与林昭呈报所有之后,再做决断吧!
不过,杀鸡儆猴是必然的!RS
杭州的奏报以十万火急的速度送到了汴京,出现在了皇帝赵顼的案头!
赵世琚果然反了,随后关于私盐案的结果也呈报上来,余杭郡王赵宗咏是幕后主谋!
垂拱殿里,赵顼一脸阴沉,适才龙颜大怒。登基不久发生谋反,亲伯父贩卖私盐,这对他的威信是很大打击,勃然大怒是必然的。
宰相们都低着头,不敢冒然发言,从职责上讲,他们都是有责任的,生怕一不小心再触怒龙颜。
今日讨论的主题是谋反案,至于赵宗咏的事情,众人都知道会很麻烦,因此容后再议!
谋反的人物是赵宋皇室,太祖一系的子孙,这让多年前的烛影摇红的猜疑再次浮出水面。这不只是一场谋反,也是一桩丑闻!
可怜他们君臣上下,从朝廷到地方,竟然没人有丝毫察觉。
很巧合地被林昭发觉,继而催化,否则任由这场谋反风暴酝酿下去,有朝一日突然爆发,后果会何其严重不堪设想。
数日之前,他们收到了林昭十万火急的奏报,刚刚才着实应对的时候,叛乱已经发生了,依旧算是猝不及防。幸运的是,杭州安然无事,叛乱在一夜之间被平定,恶劣影响也下降了许多。
而这一切,都多亏了林昭!
即便多位相公很不喜欢这位气死唐介的“凶手”,但这可否认,这次他多亏了他的敏锐勇敢、当机立断。奏报上的说很清楚,林昭身先士卒,浴血夺门,正经的是玩命。他们这才发现,林昭不只是个柔弱书生,原来是文武双全。
谋反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善后比较麻烦!
在这一点上,赵顼与宰相们的意见有些差别。他本来想,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将太祖一脉,或者至少赵世琚一家一网打尽。将近百年时间,太祖一系一直是他们的心腹之患,难得有机会将他们连根拔除,赵顼怎么肯让过如此良机呢?
何况后面还有一个赵宗咏父子贩卖私盐一案,手笔之大,很是吓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伯父,也是不能容忍的。赵世琚的谋反案要是处理太轻,后面的私盐案又当如何呢?别看这个皇帝年轻,看起来柔弱,实际上是个心狠手辣的主,想法也非常深远。
结果还没说出口,宰相们们声称应该以慈悲为怀,仁者得天下云云。言下之意,既然赵世琚已经自刎而死,就不要牵连甚广。
赵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奈何宰相们如此态度,事情便不可操之过急,只能慢慢来了。
“好了,此事稍后再说!”赵顼摆手道:“当务之急是稳定两浙的局势,杭州许多官员要要么谋反,要么官商勾结,要么尸位素餐,太让人失望了,必须尽快加以整治!朕有意对重新任命,诸位以为如何!”
这是正确安排,自然无人反对,杭州两个县令要补充是肯定的,不过听官家话中意味,似乎不止这些啊?
果然,赵顼稍后道:“治下发生如此大事,知州郑獬竟然毫无察觉,平叛甚为迟缓,难免有渎职不察之嫌,念其过往政绩,且先修养些日子吧!”
相公们听的清清楚楚,虽然没有治罪,说得好听是修养,可这与罢官有什么区别?郑獬这次是触霉头了,哪怕他乃三朝元老,担任过翰林学士,修起居注的正三品官员!没办法,平时渎职都是小事,偏生谋反的时候磨磨唧唧!不过这已经算好了,有御史弹劾他与赵世琚父亲赵从贽交好,恐有勾结,好在皇帝并未轻信,否则就不是罢官这么简单了!
罢官只是暂时的,说不定将来还会有复起的可能,只是什么时候就不好说了!不过郑獬已经五十岁左右了,就此以耽搁,仕途基本算是完了。事实也是如此,后来郑獬虽又再出任青州知州,但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屡屡受挫。没过多久便告病赋闲,担任提举鸿庆宫的闲职,此后不久便抑郁而终了。
“杭州刚刚经历叛乱,局势不稳,秩序混乱,必须要一位德高望重,能力出众的大臣才能镇守。朕以为,就由知谏院赵抃出任,诸位以为如何?”原来皇帝心中早有人选。
赵抃,字阅道,衢州人,景佑元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全是,因为肤色偏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包拯齐名。这样的人刚正不阿,处理谋反的善后事宜最好不过。他曾经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不好大喜功,无为而治,对于动荡之后的杭州恢复是大有裨益的。
可见赵顼是做了一番准备的,选出这么一个人,面面俱到,再合适不过。即便有谁心中已经另有人选,也的挑不出半分毛病来。
“陛下圣明,赵抃出知杭州可安东南!”宰相曾公亮表示赞同,其他人也不反对。
赵顼随后又道:“此番平叛林昭功不可没,朕赏罚分明,加封其为钱塘县男,诸位可有异议?”
公侯伯子男,虽说是功勋爵位里的最低一等,但总算是有个爵位,有身份的人了。继赐进士出身之后,林昭的身份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相公们也心里有数,林昭这次确实有大功,拼命换来一个男爵,谁要是在反对就过分了。要知道相公们封个伯爵、侯爵,甚至国公都再正常不过,相比之下林昭已经够吃亏了。
作为有本事,有功劳的亲信,赵顼怎么可能如此吝啬,话锋一转道:“杭州两县暂时还空缺,必须要人补充,若是贸然全都派些新人过去,不熟悉当地情况,只怕政令不行,于民无益处。朕思来想去,不若让林昭出任钱塘县令!”
让林昭出任钱塘县令?
相公皆是神情一动,有种谁不出来的感觉,皇帝未免太说风就是雨了!
县令虽然只有七品,可在起点低,升迁速度慢的大宋朝,七品已经是很高的存在。要知道许多的进士,最初外放才不过是八品上下的地方小官,诸如签判一类的微末职位。许多人干上大半辈子,才有机会坐上小小七品县令。何况县令品级虽然不高,可主政一方,是一把手,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也是超然存在。
钱塘县乃是富庶之地,县令可是个肥缺,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至于林昭,如果从出身和资历上来讲,几乎是个白身,至于皇帝赐的进士出身,名义上过得去,可在正经科举出身的相公们眼里,那是什么玩意?
让这么个人出知一县,让他们十年寒窗,科考多次的进士们怎么想?还不得羡慕死啊!
“陛下,林昭的资历是否……”果然有人拿这个说事!
“资历?什么资历?”赵顼不屑道:“钱塘与余杭之前两县令都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吧?可他们都干了什么?尸位素餐混出来的资历能做什么?朕在意的是能力才敢,圣人都说了,
要任人唯贤。
林昭原本的出身或许不好,但他的能力有目共睹,之前的辽国使臣案,开封府束手无策,
他能抽丝剥茧,一举告破。出使辽国,捍卫大宋尊严,辽国使臣来给朕贺寿的时候,还屡屡称赞。至于这次在杭州的表现,更不用说了。放眼望去,大宋朝这个年纪的人物,有几个能比上林昭?”
说到能力,林昭着实让人信服,相公们还真没话说!不过……
“陛下,林昭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力出众,但为县令是要主政一方的,要全面……”
赵顼摆手道:“不必担心,朕相信林昭有这个能力,也愿意给她这个锻炼的机会!”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能怎么样?皇帝如此坚持力挺,林昭这个县令是当定了。
“至于余杭县令……”赵顼道:“就让我们的新科状元去吧!”
唯才是举,众人都清晰感受到这一点。同时也都明白,这是变相为变法网罗人才啊,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杭州的局面很有意思,知州和通判属于保守的官员。最重要的两个县令则是锐气十足的年轻人,对于王安石的变法新政都十分推崇,这下杭州热闹了!
“好了,关于赵世琚的处置,还有私盐一案,稍后再议!”赵顼觉得,自己得好好思考一下。
宰相们走了,好不容易得个空,赵顼正准备会福宁殿去休息片刻。不想,路上有内侍来报,皇太后要见他!
会有什么事呢?赵顼知道母亲是主动叫自己必有事情!自从上次赵颢那件事之后,他们母子的关系隐约并不是很融洽。
赵顼只得转道来到皇太后高滔滔居住的宝慈宫,向母亲请安道:“娘娘安好,找儿有事?”
高滔滔微笑着问道:“杭州谋反的事情如何了?”
赵顼道:“有劳娘娘记挂,多亏林昭反应快,连夜夺回城池,已经没事了,如今只剩下一下善后事宜!”
听到林昭的名字,高滔滔的神情在一瞬间有些不自然,旋即又问道:“那贩卖私盐的事情呢?”
赵顼心中一动,已经明显感觉到,母亲的动机似乎不只是单纯的关心。对一向反感后宫干政,哪怕是自己的母亲。不过表面上不动声色,回到道:“苏轼的奏折已经来了,最近五六年,两浙路的盐务一团糟。地方官勾结其中,贩卖私盐,如今有证据显示,余杭郡王也牵扯其中。”
“那你准备如何处置他们?”高滔滔问的很直接。
果然,这才是母亲的真正目的!
“娘娘听到了什么?亦或者有什么人有请托吗?”赵顼猜得到,很可能是赵宗咏提前一步向母亲求情了,想用皇太后来压我吗?小皇帝心里的反感更加强烈了。
高滔滔知道欺瞒无用,直言道:“不错,余杭郡王送书信与哀家了,不知皇儿意下如何?”
“母亲要为他们求情?”赵顼道:“娘娘可知道,余杭郡王府是两浙路贩卖私盐的主谋,这几年来下来,朝廷因此损失了数百万贯的盐税,实在令人发指!”
高滔滔道:“这些哀家都知道,只是他毕竟是你父皇的亲兄长,当年为你父皇登上储君之位出力不少,念在昔日的功劳上,放他一马吧!”
“娘娘,这是怕是很难办!”赵顼眉头大皱,说道:“宰相们已经知晓,杭州地方官也知道,这是瞒不住。若因为他们是宗室而饶过他们,那朝廷的法度,皇帝的威严都该置于何地呢?”
“皇儿的难处哀家知道,这次他们也忒不懂事,犯下的错误着实不可饶恕。”高滔滔道;“不过法理不外乎人情,皇儿想想办法,法外施恩,从轻发落吧!”
“娘娘……”赵顼很恼怒,怎么母亲总是帮着别人说话,什么时候能向着自己一次啊!
高滔滔见状,看出的儿子的不满,问道:“皇儿有何难处,或者说有什么想法,可以与为娘讲讲吗?”
这些事情,皇帝要是有心,很好处置。皇帝儿子能不答应,肯定是有其他门道,必须要问个清楚。自从上次赵颢的事情,高滔滔才发现自己与长子之间隔阂很深,她一直想找机会弥补。
若是这件事上儿子坚持,并且有充足的理由,她会支持的。为了大伯子的请托,加深与儿子的误会,这事不划算,孰亲孰远,高滔滔心里精明着呢!
赵顼沉吟片刻,说道:“娘娘,难道你不觉得,父皇当年潜邸时的兄弟们都有些过分吗?他们当着是皇祖濮王之子,于父皇储君之位有功,因此而嚣张跋扈,居功自傲,甚至连朕都不曾放在眼里。
赵宗咏在杭州敢于这么肆意妄为,胆大包天,不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吗?他们以我们母子的恩人自居,行如此卑鄙违法之事,实在可恨。当年他们是有功于父皇,这点朕不否认,看在亲情的份上,饶过他们也未尝不可……”
高滔滔脸色见见黯淡,皇帝儿子说的何尝不是事实。
赵顼续道:“父皇二十多个兄弟,全部破格封了亲王、郡王,已经对他们不错了,可是他们不知足啊!违法乱纪,仗着皇亲国戚身份,以权谋私,做见不得人勾当的何止是赵宗咏一家!
娘娘想过没有,若是这次饶过了赵宗咏,他们就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迁就他们,即便是犯了过错也不会过分追究。久而久之,会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他们会越发的变本加厉,别人犯了过错,便会以此为例,我们势必掣肘重重,他们也会尾大不掉,时间长了,再想治理就难了!
再者,光此次赵宗咏就贪掉了数百万贯的税收,其他人呢?久而久之,我大宋朝还不被他们这帮蛀虫吃的千疮百孔?娘娘,姑息养奸,后患无穷啊!何况这次要是不治他们的罪,实在难以向天下臣民交待,会有损朝廷威严,得不偿失!”
赵顼说的义正言辞,高滔滔也心有所动。一个在儿子死后,临朝听政,辅佐孙子多年的宫廷女人,权谋岂是一般人所能比的?也许之前是顾念亲情,抹不开面子。但是现在,儿子这么一说,她恍然大悟。
丈夫英宗皇帝登基前后,这帮兄弟确实是最为依赖的左膀右臂,是最强大的后盾。但是久而久之,已经渐渐尾大不掉,成为儿子的阻碍。也怪他们不知收敛,做法已经明显有损国家利益,不利于巩固皇权。
看来是该敲打敲打了,儿子想动他们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赵顼才是自己的亲儿子,丈夫与儿子这个皇帝之位来的有多难,其中艰辛她比谁都清楚,如何能让别人威胁到皇位安稳呢?
见到母亲动摇,赵顼趁势道:“娘娘,这帮叔伯,父皇在时候还能镇住他们。可是儿呢?他们有几个把朕放在眼里?平白无故的动他们,别人会说朕忘恩负义,还会背上个不孝的罪名。现在他们自己犯了事,绝好的口实,岂能白白浪费!”
这句话坚定了高滔滔的心意,她发现儿子已经长大了,帝王权术越发的精明。对此他很是欣慰,可是隐约又有些担忧,他会不会因此来对付自己,或者次子赵颢呢?
高滔滔点头道:“那就按皇儿的意思办吧!不过有一点,毕竟你登基时间不长,根基尚浅,还需要这些叔伯辅助。所以这事适可而止,起到敲山震虎,震慑其他人就行了。除掉掣肘没错,但是不能因此动摇了根基!”
母亲能站在自己这边,赵顼已经很满足了,而且这话也说的没错,杀鸡禁猴就足够了。
“还有赵世琚……”高滔滔道:“想必皇儿也有自己想法,不过哀家建议,不必太狠。皇儿现在是积累名望,臣民归心的时候,要多显示仁德……大房有些人是有歪心思,但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皇儿与宰相们商议着办吧!”
“是!”赵顼心中有数,母亲这番话说的公道,是为自己着想的。何况现在证据还不完整,许多东西都尚未整理清楚,等苏轼与林昭呈报所有之后,再做决断吧!
不过,杀鸡儆猴是必然的!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