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 288.超级大章
288.超级大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圣贤养成系统(唐朝)最新章节!
舒明天皇本想威逼利诱一番,让高句丽质子想办法转告他爹,若高句丽能帮助他稳定局势并铲除苏我世家,那么原本的交易还作数。待他手得大权,必然会出兵帮助其攻打新罗。若他们怀有别的心思,那么首先这个质子就得没命。
对于高句丽人传达的消息,什么原本是想刺杀苏我入鹿,结果却被他大儿子挡了刀,这个说法舒明天皇将信将疑。他的怀疑没有错,高句丽人并没打算第一次出手就弄死苏我入鹿。他们固然想得到天皇的帮助,然而却更重视与程铁牛的交易。
苏我世家的长子嫡孙,这个身份很有诚意又不是苏我入鹿这样的仇人之首,高句丽王想试探一下能从程铁牛手中得到什么好处。若能将大唐的印刷、造纸甚至冶炼技术拿到手,那时候倭国派不派援兵已经不重要。
舒明天皇就是这么被坑的,此间一切都在狼狈三人组的算计中。王珏和孟襄在长安能与王熙然遥相配合的这么默契,正经不容易。舒明天皇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向个质子下手,毕竟这人是高句丽王最看重的儿子,一个有能力的未来继承人并不是那么好培养,想来此人便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会全力帮忙。
想法不错,高句丽质子也果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满口答应着全力帮忙。谁知,质子见完天皇,回到住处后没多久便中毒身亡了。整一天人家都跟天皇混了,回去后也没吃过东西,谁下的毒?
舒明天皇接到消息时,整个人懵懵哒。大势已去,高句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质子的死必然要撕吧一阵。就算他们最终还是会帮助天皇,等他们派人来的时候估计倭国已经处于战乱。
正是因为这点,待高句丽王在失去爱子的痛苦中走出来,探子回报整个倭国已经大乱。本身高句丽就与百济和新罗互相警惕,若这个时候派兵去倭国,战争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结束。那么,另外两国很可能趁机来攻。
高句丽王觉得,虽然他有自己的小心思才没直接刺杀苏我入鹿,但是倭国的大乱归根结底还是舒明天皇太过没用。若能因为一个口头承诺便弃自己的安全不顾,高句丽王也坐不上如今的位子。所以,高句丽王效仿李世民开始当婊立牌坊。
据说高句丽王十分讲义气,听说好兄弟舒明天皇有困难,决定亲自带兵去助威。然而,在痛失爱子的情况下,大王在整兵的时候当众晕倒了。既然大王晕倒,剩下的臣子们肯定不敢在这种大事上乱做决定,一切还要等他醒来再说。至于什么时候醒,俺们不知道!
王熙然笑眯眯喝着茶,听武照绘声绘色讲着船队从大唐带回的消息,大家心情都不错。他们成功挑起倭国内乱后已经再次回到口岸,这会儿是真的不敢乱走了。整个倭国民愤已经上升到空前高度,就在大世家忙着去各地方占地盘的时候,很多地方也有农民起义发生。
而舒明天皇和苏我世家在无奈之下只能彼此继续争斗来抢夺最重要的一块地盘,也是仅剩的一块地盘。若天皇赢了,那些逃离占山为王的大世家便成了名不正言不顺,故此有很多人在背后悄悄帮助苏我世家。至于王熙然他们也没闲着,如他们所料,见唐人租赁的村子既太平又富足,很多临近的倭国百姓请求庇护。
等得就是这个机会,一个村庄怎么能让人满足。以来投者太多,村庄已经装不下这么多人为借口,王熙然成功带领唐人占据了口岸辐射的三个小城。做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如此还能以帮助百姓为借口,若再占据更多土地就要引人警惕了。
也不怕做白工,到时再以天皇不在,等哪个势力统一倭国再交还国土为理由继续占着地方。这是一个大家乐见的借口,倭国已经变成大小势力分布的战国局势,对倭国人来说唐人把地盘交给哪方都有人不愿意,不若大家都拿不到为好。
自到倭国来唐人做得太好了,他们一直都摆着只做贸易的态度,再加上往来唐人对倭国人都是满满优越感,这让倭国人觉得唐人根本没有必要越海来占领自己瞧不上的地方。
见无势力反对,王熙然开始历练三个小家伙。经营三座城池,城内随处可见投奔来的难民,没有住处再加上不懂得卫生很容易发生瘟疫,需要做的和注意的事情太多,三人被王熙然指使的较大后脑勺。
经过几个月时间,皇族成员终于被所有势力或明或暗齐心干掉,倭国开始进入短暂的和平时期。大家面对的情况相同,先规整手上地盘,尤其地盘上有农民起义军的势力最头疼,之后再研究跟谁联合去吞并谁。就在这种关键时刻,唐人派出信使到各个势力。信上内容相同,唐人依然会在倭国做贸易,若有什么想交易的欢迎合作。
明知道唐人是想发他们的国难财,但是地盘上没有铁矿的人、粮食产量低的人、等等有各种需求的人,只能心甘情愿入坑。而早在各势力割据初成的时候王熙然便让商队送信回去,该派人来接手做后续事情了,俺们要回家!
就在临近年关的时候李世民让船队送来密信,言道他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好,等回长安后自然论功行赏,至于接手倭国事务的人很快就会到达。可不是很快就来了嘛,没几日又有一艘船到达,王熙然看到李世民派来的接手人选有点懵。
圣上又犯病了!
来者是吴王李恪。王熙然很纳闷为什么他能到达倭国,难道满朝文武都不作为了?
对于大部分官员们来说,无论是文武之争还是世家寒门之争,几乎没有人想让李恪上位。因为他那尊贵的血统,如果他上位,江山算李家的还是杨家的?我们好不容易建了个新朝廷并且运作的不错,杨妃的儿子、隋炀帝外孙继位算怎么回事?
以上是王熙然原本的认知,然而看到面前举止得当笑容真诚的李恪,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吴王离开大唐固然免了储位之争,可是他们的计划是占领倭国,那么作为倭国负责人的李恪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掌握住整个倭国。
这非常危险。王熙然曾经听王珏说过,她可以制造更安全更快速的船只,只是时候未到。上次卢伟过来得时候说百家派联合墨家造新船,王熙然猜测着就是王珏说过的新技术。当这种技术诞生,只要吴王得到大船就可以帅军攻回去,王珏怎么会想不到这点?!
这种事情肯定不能问李恪,那些跟来的随行小官没一个熟人,也就是说连随行人员都是李恪或者李世民的人。是不是圣上对太子有什么不满才以此来警告,不止王熙然,武照和墨久也脑筋开转,便是连不太注意这些的周齐都觉得吴王不该出现在这个地方。
原本王熙然觉得快到年关,便是回去也赶不上过年,不如留下交接好好帮接手的人熟悉倭国。但是看到李恪后他改变主意了,即便这是一个非常优秀,哪怕之前只见过几面就能让人心生好感的少年,王熙然依然不准备留下帮助他。
得赶紧回长安,万一真的发生什么事情呢。想明白后,王熙然对李恪热情道:“没想到圣上会派吴王殿下来,咱们先到临时驻点再说吧。”这句是试探,李恪脸色未变,他点头应准。
王熙然带路,一行人往暂住地走去。李恪站在一座混泥草搭建的宅子前有点凌乱,确实城内都是这种材质构建的房子,眼前的怎么说也是三进宅子的构造比路上看到的独立小房好得多,然而便是如此还不如大唐庄户呢。
到堂屋内,王熙然问道:“倭国盛产海物,也不知殿下今日到来,不若咱们就吃点新鲜的海物如何?”
“此地本就艰难,本王并不是娇生惯养之人,一切从简便可。”听李恪这么说,那些随行的人皆露出艰难表情,航海的时候可是顿顿海物。
待食物上来,王熙然已跟李恪说明倭国如今的情况,武照似迫不及待一般问道:“既然殿下来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家了,我想回家!!!”
“……这,还希望王大郎能留下些时日,毕竟我们对倭国还不太了解。”
没等王熙然回话,武照立刻开始抹眼泪,“我要回家,圣上说只要接手的人到来就能回家了,骗人!”
周齐和墨久手忙脚乱过去哄,王熙然面露难色看着李恪。
李恪是个聪明的好青年,他猜出眼前一幕是怎么回事,略艰难地说道:“既然如此,本王就不多留你们了。”
武照哽咽着接话,“那咱们现在就走吧!”
王熙然再次‘面露难色’,好似实在对武照没办法一般,他们带人略收拾完东西后没多停留就离开了。因为这样,李恪连着他带来的人都懵了,已经有预感四人不是出自百家就是墨家,故此根本不会想要帮助他们,只是没想到人家做的这么直接,连一晚都没过竟当日离开。
王熙然还真没小气到这种地步,再怎么说就算没打算手把手教,也应该把府内账册等交接了。主要正巧武照假意作闹,他怕之后被李恪找各种理由留下,才在对方初来没反应过劲的时候跑路。
待上船后,武照也有自己的解释,“都说吴王殿下为人随和,但我知道一直有终于前隋的官员想让他上位,那他跟咱们就不是一伙的。此人出现在倭国很是奇怪,那些对他的夸赞之言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谁知道他内里是什么样的人呢。
说句不好听的,若他们在船上动手脚,咱们便很容易葬身大海。故此我才想着赶紧离开,这船是他们坐过来的应该没问题,方才也是咱们的人在看守。”
墨久接话:“吴王不该出现在倭国,可他偏偏来了,我担心长安有问题。”这是解释为什么他也配合武照,连面子功夫都不愿意做了。
周齐听后学房遗爱撇嘴,“无论这人好坏都不是咱们这边的,还是赶紧回长安要紧。”
就在他们说这李恪的时候,已经吃过饭躺下休息的李恪内心复杂。他当然知道大家为什么偏偏如此对待他,想到离开前父皇对他说的话,李恪握了握拳。
若说怨恨对他存有偏见的人,李恪觉得他连怨的资格都没有。大家都怕心系前隋的人推他上位才如此,事实上这两年有好些人明里暗里找到他,这么一来怎么能怪别人防备。可是另一方面他也很委屈,血统不是自己能选,那些人主动找他,怎么能怪他。
李世民也为难,他一方面知道大臣的顾虑没有错,一方面也是觉得不能怪处处优秀的李恪。无奈之下想出这么个主意,李恪很有能力,不如将倭国事情交给他运作,若拿下倭国就给他当封地。如此一来便是再有人想打李恪的招牌做什么,也得能找到人才行。
料想朝堂文武定然不会同意这个想法,李世民暗暗找来李恪跟他说明情况,又派一些李恪王府下属的官员和护卫跟随秘密前来倭国。
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关于备受关注的吴王的事情。李世民也是做足了准备,“朕乃一国之君,吴王素来英武又行事谨慎,朕为什么不能派他去倭国?”
一向捧臭脚的大舅哥长孙无忌率先出言,“圣上此言不妥,到底该派谁去应该在朝堂上一起商量。由于倭国奏报直接递给圣上,我等都不知道倭国现在是何情况。圣上固然睿智,然而我等不能因此就不作为。”
魏征紧跟着站出来,“圣上的行为太过专断独行,倭国的事情还牵扯着高句丽和百济。就算咱们在倭国的经营因错误决定浪费掉也只是可惜罢了,然而若影响到高句丽和百济的局势呢?咱们可是跟它们国土相邻。”
侯君集一咧嘴,“隋朝的时候,隋炀帝没经营好国家就去招惹高句丽,说到底隋朝的灭亡跟此还有重大联系。现在圣上派隋炀帝的外孙去倭国,微臣觉得事情要悬呀。”
李世民气疯了,他哆嗦着大叫道:“侯君集,你怎么敢!李恪也是圣上的儿子!”
侯君集心想,谁管谁是你儿子,太子殿下还是我未来女婿呢。
果然,侯君集虽然遭受到呵斥,但是他的话语得到李承乾的真心感激,连太.子党们都觉得往常是错看人家了。李恪离开可不止关系到李承乾的利益,之前说过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未隋朝的覆灭出过大力气,谁都不能保证带着隋朝皇室血脉的人会如何看到他们这些人。
故此侯君集开头后,满朝官员已经抛弃往常的文武、世家寒门之争,纷纷加入到口头讨伐李世民的队伍中。自继位后一直被大臣迁就被百姓夸赞的李世民,第一次感受到众叛亲离的滋味。再瞅瞅李承乾,他全程低头不语。
对于李承乾来说,他只能保证现在的李恪是个好弟弟。以后呢,谁能保证人不会变,尤其当他得到倭国那片土地后是否会觊觎大唐。人一旦被勾起野心,什么兄弟情都是没用的。
李恪这个血统引人关注的弟弟李承乾心里有安排,他觉得李恪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为了大家好不如一直将人留在自己眼皮底下。也就是说一方面给他施展能力的机会重用,一方面又不让他到封地去以此来给忌惮他的大臣安心,其实也是看着别人不要对李恪动手,中二太子可从来没想过杀掉或者让弟弟郁郁不得志。
李总这么一安排,李承乾觉得爹爹定然是不信任他,不相信他能好好对待李恪才如此。
李恪已经离开,再争吵也没有用。本身自己没有理的情况下,李世民只能同意将李恪给追回来。当然他心里有数,人肯定是追不回来,这帮人累死也是做无用功,被喷晕了的李世民有点得意。
下朝后,官员们忙着安排人去召回李恪,李承乾则直接往南山去了。
李世民见李承乾未曾在朝堂上出言帮忙,稍一想就明白孩子定然是误会了。以为他会去后宫找长孙皇后诉苦,李总想着过去解释一下就得了,顺便也是让身体不好的长孙皇后别误会。结果,到长孙皇后寝宫没找到熊孩子,一打听据说直接去南山了。
完了!自家孩子什么德行李世民太了解了,这种对他人格的怀疑肯定要被当做天大的事情去诉苦,那么不知道一向护短到不讲道理的王县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跟李世民想的一样,李承乾到南山后红着眼眶把早朝发生的事情说出,这下子连王珏和孟襄都坐不住了。两人的想法跟王熙然相同,去倭国虽然也是断了李恪继位的可能,然而若在倭国经营得当那么所得到的势力绝对不小,再加上之后肯定会研究出蒸汽轮船,那么吴王只要得到船,随时可能从倭国带兵攻打过来。
不说皇位的争夺可能给李承乾带来危险,但凡涉及到这种形式的战争每每都伤亡惨重。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争皇位可比这个描述惨烈多了,尤其对方可能掌握一个国家的情况下更是不敢想象后果。
这几年的经营,从路有饿死骨到夜不闭户,那里是那么容易做到。在君臣的努力下,王珏的开挂加持下,百姓们才渐渐开始过好日子。不能因为对李恪人品的认可,就将百姓的安慰系在这种随时可能会改变的事情上。
皇权不是这么用的。王珏一直在等待消息,直到听说没追上吴王并且对方已经出海才开始行动。王珏和孟襄一商量,决定这次动作大一点。
将目前对发动机的研究成果记载下来秘密隐藏,王珏和孟襄联名邀请了很多大臣到南山做客。那些等待王珏行动的人眼睛一亮,王县公终于要出手了,理亏的李世民则是愈发不安起来。
没有宴席,王珏和孟襄带领着弟子们做悲痛状,先讲讲研究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并有什么用处,再说说自己内心的担忧,最后为了避免可能给百姓带来的战争灾害,俩人当众将研究成果销毁了。这可捅了马蜂窝,不只圣上关注新研究,大臣们都等着新船研发好得到更多财富呢。
李世民听说后气晕了,这回是真的晕过去了。
对于王珏的插手,所有朝臣举双手双脚赞同。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要把李恪放出去,就是因为此子的血统原因,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一些心向隋朝的人开始暗中联系他。而那些将隋朝得罪个干净或认为杨家血脉里带着疯狂种子的人则开始对他下手,就怕他也随了杨家人的聪明与狠辣。
如此,李世民无奈之下将李恪派来倭国,若日后拿下这个地方就让他管着。想法不错,也得大家配合才行。对于那些防备李恪的人自然不愿意让其离开,倭国那么远,刺杀都不好动手。想让李恪继位的人也不愿意他走,走了就真没机会谋图皇位了。
而王珏在得知李世民已经下定决心后,只得派出诸葛恪这个原本还想再教导一阵子的杀器。诸葛恪到倭国,王珏给出两个指使。一是按商议好的执行对倭国计划,二是若吴王有异动便让他长期卧床,然后把大权夺过来。
□□什么的不是随便说说,在王珏的争取下、诸位大臣的力荐下,除了李恪以外诸葛恪就是说话最好使的人。未免被架空,随行的还有王家侍卫以及墨家能手,另程咬金等瞧李恪不顺眼的也都给诸葛恪送去亲兵。
人家奋斗半辈子才能得到的地位和忍受,诸葛恪一下子就整配弃了。除了不太愿意离开老师和师兄们,诸葛恪对这次的任务没什么挑剔,反正好处没少拿。朝廷的对倭政策是先让他们对内征战,再以最小的代价占领人家的土地。那么,年数不会少。
诸葛恪自然不愿意在倭国待太久,他寻思着之所以被派来全是因为李恪,等想走的时候从他身上下手就可以了。两个恪从出了长安就开始勾心斗角,诸葛恪想着怎么解决吴王还不被圣上迁怒,李恪则想着怎么让那些人免了对自己的敌意。
长这么大真的没想过要皇位,尤其太子还做得那么好。血统不是他可以选,凭啥因为这个被所有人防备讨厌啊。那个诸葛恪也是,本来他也觉得名字是缘分,结果那个家伙唱作俱佳一看就不怀好意。
被大部分人误解没什么,只要父皇和大哥相信他就行。这个诸葛恪是大哥的师弟,若自己行事本分,对方必然不敢乱作怪。李恪打定主意,就通过这次任务让所有人抛开对自己的偏见。
若诸葛恪知道李恪的想法必然欲哭无泪,若对方行事本分了,他还怎么找由子离开。
关于长安发生的事情以及诸葛恪想法,不用说出来王熙然和武照就能猜到。都是聪明人,看看此次前来的人员配置就什么都猜着了。瞧诸葛恪跟在后面瞅着李恪的后脑勺不怀好意笑着,武照咽了口唾沫与他们拉开一段距离。
舒明天皇本想威逼利诱一番,让高句丽质子想办法转告他爹,若高句丽能帮助他稳定局势并铲除苏我世家,那么原本的交易还作数。待他手得大权,必然会出兵帮助其攻打新罗。若他们怀有别的心思,那么首先这个质子就得没命。
对于高句丽人传达的消息,什么原本是想刺杀苏我入鹿,结果却被他大儿子挡了刀,这个说法舒明天皇将信将疑。他的怀疑没有错,高句丽人并没打算第一次出手就弄死苏我入鹿。他们固然想得到天皇的帮助,然而却更重视与程铁牛的交易。
苏我世家的长子嫡孙,这个身份很有诚意又不是苏我入鹿这样的仇人之首,高句丽王想试探一下能从程铁牛手中得到什么好处。若能将大唐的印刷、造纸甚至冶炼技术拿到手,那时候倭国派不派援兵已经不重要。
舒明天皇就是这么被坑的,此间一切都在狼狈三人组的算计中。王珏和孟襄在长安能与王熙然遥相配合的这么默契,正经不容易。舒明天皇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向个质子下手,毕竟这人是高句丽王最看重的儿子,一个有能力的未来继承人并不是那么好培养,想来此人便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会全力帮忙。
想法不错,高句丽质子也果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满口答应着全力帮忙。谁知,质子见完天皇,回到住处后没多久便中毒身亡了。整一天人家都跟天皇混了,回去后也没吃过东西,谁下的毒?
舒明天皇接到消息时,整个人懵懵哒。大势已去,高句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质子的死必然要撕吧一阵。就算他们最终还是会帮助天皇,等他们派人来的时候估计倭国已经处于战乱。
正是因为这点,待高句丽王在失去爱子的痛苦中走出来,探子回报整个倭国已经大乱。本身高句丽就与百济和新罗互相警惕,若这个时候派兵去倭国,战争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结束。那么,另外两国很可能趁机来攻。
高句丽王觉得,虽然他有自己的小心思才没直接刺杀苏我入鹿,但是倭国的大乱归根结底还是舒明天皇太过没用。若能因为一个口头承诺便弃自己的安全不顾,高句丽王也坐不上如今的位子。所以,高句丽王效仿李世民开始当婊立牌坊。
据说高句丽王十分讲义气,听说好兄弟舒明天皇有困难,决定亲自带兵去助威。然而,在痛失爱子的情况下,大王在整兵的时候当众晕倒了。既然大王晕倒,剩下的臣子们肯定不敢在这种大事上乱做决定,一切还要等他醒来再说。至于什么时候醒,俺们不知道!
王熙然笑眯眯喝着茶,听武照绘声绘色讲着船队从大唐带回的消息,大家心情都不错。他们成功挑起倭国内乱后已经再次回到口岸,这会儿是真的不敢乱走了。整个倭国民愤已经上升到空前高度,就在大世家忙着去各地方占地盘的时候,很多地方也有农民起义发生。
而舒明天皇和苏我世家在无奈之下只能彼此继续争斗来抢夺最重要的一块地盘,也是仅剩的一块地盘。若天皇赢了,那些逃离占山为王的大世家便成了名不正言不顺,故此有很多人在背后悄悄帮助苏我世家。至于王熙然他们也没闲着,如他们所料,见唐人租赁的村子既太平又富足,很多临近的倭国百姓请求庇护。
等得就是这个机会,一个村庄怎么能让人满足。以来投者太多,村庄已经装不下这么多人为借口,王熙然成功带领唐人占据了口岸辐射的三个小城。做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如此还能以帮助百姓为借口,若再占据更多土地就要引人警惕了。
也不怕做白工,到时再以天皇不在,等哪个势力统一倭国再交还国土为理由继续占着地方。这是一个大家乐见的借口,倭国已经变成大小势力分布的战国局势,对倭国人来说唐人把地盘交给哪方都有人不愿意,不若大家都拿不到为好。
自到倭国来唐人做得太好了,他们一直都摆着只做贸易的态度,再加上往来唐人对倭国人都是满满优越感,这让倭国人觉得唐人根本没有必要越海来占领自己瞧不上的地方。
见无势力反对,王熙然开始历练三个小家伙。经营三座城池,城内随处可见投奔来的难民,没有住处再加上不懂得卫生很容易发生瘟疫,需要做的和注意的事情太多,三人被王熙然指使的较大后脑勺。
经过几个月时间,皇族成员终于被所有势力或明或暗齐心干掉,倭国开始进入短暂的和平时期。大家面对的情况相同,先规整手上地盘,尤其地盘上有农民起义军的势力最头疼,之后再研究跟谁联合去吞并谁。就在这种关键时刻,唐人派出信使到各个势力。信上内容相同,唐人依然会在倭国做贸易,若有什么想交易的欢迎合作。
明知道唐人是想发他们的国难财,但是地盘上没有铁矿的人、粮食产量低的人、等等有各种需求的人,只能心甘情愿入坑。而早在各势力割据初成的时候王熙然便让商队送信回去,该派人来接手做后续事情了,俺们要回家!
就在临近年关的时候李世民让船队送来密信,言道他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好,等回长安后自然论功行赏,至于接手倭国事务的人很快就会到达。可不是很快就来了嘛,没几日又有一艘船到达,王熙然看到李世民派来的接手人选有点懵。
圣上又犯病了!
来者是吴王李恪。王熙然很纳闷为什么他能到达倭国,难道满朝文武都不作为了?
对于大部分官员们来说,无论是文武之争还是世家寒门之争,几乎没有人想让李恪上位。因为他那尊贵的血统,如果他上位,江山算李家的还是杨家的?我们好不容易建了个新朝廷并且运作的不错,杨妃的儿子、隋炀帝外孙继位算怎么回事?
以上是王熙然原本的认知,然而看到面前举止得当笑容真诚的李恪,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吴王离开大唐固然免了储位之争,可是他们的计划是占领倭国,那么作为倭国负责人的李恪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掌握住整个倭国。
这非常危险。王熙然曾经听王珏说过,她可以制造更安全更快速的船只,只是时候未到。上次卢伟过来得时候说百家派联合墨家造新船,王熙然猜测着就是王珏说过的新技术。当这种技术诞生,只要吴王得到大船就可以帅军攻回去,王珏怎么会想不到这点?!
这种事情肯定不能问李恪,那些跟来的随行小官没一个熟人,也就是说连随行人员都是李恪或者李世民的人。是不是圣上对太子有什么不满才以此来警告,不止王熙然,武照和墨久也脑筋开转,便是连不太注意这些的周齐都觉得吴王不该出现在这个地方。
原本王熙然觉得快到年关,便是回去也赶不上过年,不如留下交接好好帮接手的人熟悉倭国。但是看到李恪后他改变主意了,即便这是一个非常优秀,哪怕之前只见过几面就能让人心生好感的少年,王熙然依然不准备留下帮助他。
得赶紧回长安,万一真的发生什么事情呢。想明白后,王熙然对李恪热情道:“没想到圣上会派吴王殿下来,咱们先到临时驻点再说吧。”这句是试探,李恪脸色未变,他点头应准。
王熙然带路,一行人往暂住地走去。李恪站在一座混泥草搭建的宅子前有点凌乱,确实城内都是这种材质构建的房子,眼前的怎么说也是三进宅子的构造比路上看到的独立小房好得多,然而便是如此还不如大唐庄户呢。
到堂屋内,王熙然问道:“倭国盛产海物,也不知殿下今日到来,不若咱们就吃点新鲜的海物如何?”
“此地本就艰难,本王并不是娇生惯养之人,一切从简便可。”听李恪这么说,那些随行的人皆露出艰难表情,航海的时候可是顿顿海物。
待食物上来,王熙然已跟李恪说明倭国如今的情况,武照似迫不及待一般问道:“既然殿下来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家了,我想回家!!!”
“……这,还希望王大郎能留下些时日,毕竟我们对倭国还不太了解。”
没等王熙然回话,武照立刻开始抹眼泪,“我要回家,圣上说只要接手的人到来就能回家了,骗人!”
周齐和墨久手忙脚乱过去哄,王熙然面露难色看着李恪。
李恪是个聪明的好青年,他猜出眼前一幕是怎么回事,略艰难地说道:“既然如此,本王就不多留你们了。”
武照哽咽着接话,“那咱们现在就走吧!”
王熙然再次‘面露难色’,好似实在对武照没办法一般,他们带人略收拾完东西后没多停留就离开了。因为这样,李恪连着他带来的人都懵了,已经有预感四人不是出自百家就是墨家,故此根本不会想要帮助他们,只是没想到人家做的这么直接,连一晚都没过竟当日离开。
王熙然还真没小气到这种地步,再怎么说就算没打算手把手教,也应该把府内账册等交接了。主要正巧武照假意作闹,他怕之后被李恪找各种理由留下,才在对方初来没反应过劲的时候跑路。
待上船后,武照也有自己的解释,“都说吴王殿下为人随和,但我知道一直有终于前隋的官员想让他上位,那他跟咱们就不是一伙的。此人出现在倭国很是奇怪,那些对他的夸赞之言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谁知道他内里是什么样的人呢。
说句不好听的,若他们在船上动手脚,咱们便很容易葬身大海。故此我才想着赶紧离开,这船是他们坐过来的应该没问题,方才也是咱们的人在看守。”
墨久接话:“吴王不该出现在倭国,可他偏偏来了,我担心长安有问题。”这是解释为什么他也配合武照,连面子功夫都不愿意做了。
周齐听后学房遗爱撇嘴,“无论这人好坏都不是咱们这边的,还是赶紧回长安要紧。”
就在他们说这李恪的时候,已经吃过饭躺下休息的李恪内心复杂。他当然知道大家为什么偏偏如此对待他,想到离开前父皇对他说的话,李恪握了握拳。
若说怨恨对他存有偏见的人,李恪觉得他连怨的资格都没有。大家都怕心系前隋的人推他上位才如此,事实上这两年有好些人明里暗里找到他,这么一来怎么能怪别人防备。可是另一方面他也很委屈,血统不是自己能选,那些人主动找他,怎么能怪他。
李世民也为难,他一方面知道大臣的顾虑没有错,一方面也是觉得不能怪处处优秀的李恪。无奈之下想出这么个主意,李恪很有能力,不如将倭国事情交给他运作,若拿下倭国就给他当封地。如此一来便是再有人想打李恪的招牌做什么,也得能找到人才行。
料想朝堂文武定然不会同意这个想法,李世民暗暗找来李恪跟他说明情况,又派一些李恪王府下属的官员和护卫跟随秘密前来倭国。
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关于备受关注的吴王的事情。李世民也是做足了准备,“朕乃一国之君,吴王素来英武又行事谨慎,朕为什么不能派他去倭国?”
一向捧臭脚的大舅哥长孙无忌率先出言,“圣上此言不妥,到底该派谁去应该在朝堂上一起商量。由于倭国奏报直接递给圣上,我等都不知道倭国现在是何情况。圣上固然睿智,然而我等不能因此就不作为。”
魏征紧跟着站出来,“圣上的行为太过专断独行,倭国的事情还牵扯着高句丽和百济。就算咱们在倭国的经营因错误决定浪费掉也只是可惜罢了,然而若影响到高句丽和百济的局势呢?咱们可是跟它们国土相邻。”
侯君集一咧嘴,“隋朝的时候,隋炀帝没经营好国家就去招惹高句丽,说到底隋朝的灭亡跟此还有重大联系。现在圣上派隋炀帝的外孙去倭国,微臣觉得事情要悬呀。”
李世民气疯了,他哆嗦着大叫道:“侯君集,你怎么敢!李恪也是圣上的儿子!”
侯君集心想,谁管谁是你儿子,太子殿下还是我未来女婿呢。
果然,侯君集虽然遭受到呵斥,但是他的话语得到李承乾的真心感激,连太.子党们都觉得往常是错看人家了。李恪离开可不止关系到李承乾的利益,之前说过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未隋朝的覆灭出过大力气,谁都不能保证带着隋朝皇室血脉的人会如何看到他们这些人。
故此侯君集开头后,满朝官员已经抛弃往常的文武、世家寒门之争,纷纷加入到口头讨伐李世民的队伍中。自继位后一直被大臣迁就被百姓夸赞的李世民,第一次感受到众叛亲离的滋味。再瞅瞅李承乾,他全程低头不语。
对于李承乾来说,他只能保证现在的李恪是个好弟弟。以后呢,谁能保证人不会变,尤其当他得到倭国那片土地后是否会觊觎大唐。人一旦被勾起野心,什么兄弟情都是没用的。
李恪这个血统引人关注的弟弟李承乾心里有安排,他觉得李恪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为了大家好不如一直将人留在自己眼皮底下。也就是说一方面给他施展能力的机会重用,一方面又不让他到封地去以此来给忌惮他的大臣安心,其实也是看着别人不要对李恪动手,中二太子可从来没想过杀掉或者让弟弟郁郁不得志。
李总这么一安排,李承乾觉得爹爹定然是不信任他,不相信他能好好对待李恪才如此。
李恪已经离开,再争吵也没有用。本身自己没有理的情况下,李世民只能同意将李恪给追回来。当然他心里有数,人肯定是追不回来,这帮人累死也是做无用功,被喷晕了的李世民有点得意。
下朝后,官员们忙着安排人去召回李恪,李承乾则直接往南山去了。
李世民见李承乾未曾在朝堂上出言帮忙,稍一想就明白孩子定然是误会了。以为他会去后宫找长孙皇后诉苦,李总想着过去解释一下就得了,顺便也是让身体不好的长孙皇后别误会。结果,到长孙皇后寝宫没找到熊孩子,一打听据说直接去南山了。
完了!自家孩子什么德行李世民太了解了,这种对他人格的怀疑肯定要被当做天大的事情去诉苦,那么不知道一向护短到不讲道理的王县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跟李世民想的一样,李承乾到南山后红着眼眶把早朝发生的事情说出,这下子连王珏和孟襄都坐不住了。两人的想法跟王熙然相同,去倭国虽然也是断了李恪继位的可能,然而若在倭国经营得当那么所得到的势力绝对不小,再加上之后肯定会研究出蒸汽轮船,那么吴王只要得到船,随时可能从倭国带兵攻打过来。
不说皇位的争夺可能给李承乾带来危险,但凡涉及到这种形式的战争每每都伤亡惨重。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争皇位可比这个描述惨烈多了,尤其对方可能掌握一个国家的情况下更是不敢想象后果。
这几年的经营,从路有饿死骨到夜不闭户,那里是那么容易做到。在君臣的努力下,王珏的开挂加持下,百姓们才渐渐开始过好日子。不能因为对李恪人品的认可,就将百姓的安慰系在这种随时可能会改变的事情上。
皇权不是这么用的。王珏一直在等待消息,直到听说没追上吴王并且对方已经出海才开始行动。王珏和孟襄一商量,决定这次动作大一点。
将目前对发动机的研究成果记载下来秘密隐藏,王珏和孟襄联名邀请了很多大臣到南山做客。那些等待王珏行动的人眼睛一亮,王县公终于要出手了,理亏的李世民则是愈发不安起来。
没有宴席,王珏和孟襄带领着弟子们做悲痛状,先讲讲研究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并有什么用处,再说说自己内心的担忧,最后为了避免可能给百姓带来的战争灾害,俩人当众将研究成果销毁了。这可捅了马蜂窝,不只圣上关注新研究,大臣们都等着新船研发好得到更多财富呢。
李世民听说后气晕了,这回是真的晕过去了。
对于王珏的插手,所有朝臣举双手双脚赞同。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要把李恪放出去,就是因为此子的血统原因,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一些心向隋朝的人开始暗中联系他。而那些将隋朝得罪个干净或认为杨家血脉里带着疯狂种子的人则开始对他下手,就怕他也随了杨家人的聪明与狠辣。
如此,李世民无奈之下将李恪派来倭国,若日后拿下这个地方就让他管着。想法不错,也得大家配合才行。对于那些防备李恪的人自然不愿意让其离开,倭国那么远,刺杀都不好动手。想让李恪继位的人也不愿意他走,走了就真没机会谋图皇位了。
而王珏在得知李世民已经下定决心后,只得派出诸葛恪这个原本还想再教导一阵子的杀器。诸葛恪到倭国,王珏给出两个指使。一是按商议好的执行对倭国计划,二是若吴王有异动便让他长期卧床,然后把大权夺过来。
□□什么的不是随便说说,在王珏的争取下、诸位大臣的力荐下,除了李恪以外诸葛恪就是说话最好使的人。未免被架空,随行的还有王家侍卫以及墨家能手,另程咬金等瞧李恪不顺眼的也都给诸葛恪送去亲兵。
人家奋斗半辈子才能得到的地位和忍受,诸葛恪一下子就整配弃了。除了不太愿意离开老师和师兄们,诸葛恪对这次的任务没什么挑剔,反正好处没少拿。朝廷的对倭政策是先让他们对内征战,再以最小的代价占领人家的土地。那么,年数不会少。
诸葛恪自然不愿意在倭国待太久,他寻思着之所以被派来全是因为李恪,等想走的时候从他身上下手就可以了。两个恪从出了长安就开始勾心斗角,诸葛恪想着怎么解决吴王还不被圣上迁怒,李恪则想着怎么让那些人免了对自己的敌意。
长这么大真的没想过要皇位,尤其太子还做得那么好。血统不是他可以选,凭啥因为这个被所有人防备讨厌啊。那个诸葛恪也是,本来他也觉得名字是缘分,结果那个家伙唱作俱佳一看就不怀好意。
被大部分人误解没什么,只要父皇和大哥相信他就行。这个诸葛恪是大哥的师弟,若自己行事本分,对方必然不敢乱作怪。李恪打定主意,就通过这次任务让所有人抛开对自己的偏见。
若诸葛恪知道李恪的想法必然欲哭无泪,若对方行事本分了,他还怎么找由子离开。
关于长安发生的事情以及诸葛恪想法,不用说出来王熙然和武照就能猜到。都是聪明人,看看此次前来的人员配置就什么都猜着了。瞧诸葛恪跟在后面瞅着李恪的后脑勺不怀好意笑着,武照咽了口唾沫与他们拉开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