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云中古都 (4)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最新章节!
不过这“一碗水”都是早年间的勾当了,到了乾隆之时已逐渐失传,因此知道些名堂的人,也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失传的原因大概就是太过保密,会这门秘术的人越来越少,最摸底的人也只不过仅仅知道这么个大概。
后值清末乱世,不少人为了谋求暴利,把贵州生产的鸦片贩运到湖南,便打起了走尸送水的主意,借着民间对送尸的恐惧,利用其作为掩护,倒腾烟土军火,他们虽然利用送尸做掩护,但还是尽量把死者送归故里,只不过更加故弄玄虚,以便掩人耳目。
炸果子盗宝
天津有个地方叫“铃铛阁”,地处天津市的红桥区。据历史记载,铃铛阁始建于明代,阁楼顶部的屋脊系挂着百余个铜铃,故名“铃铛阁”,每当风动铜铃,便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叮当声,这声音能传遍四面城。
清朝末年,有个外地来的男子,年纪四十岁上下,终日无所事事,混迹于各个古玩商铺之间,想象着某日若能逮着个不打眼的好物件,低价买了来,高价卖了去,赚些银两,便可衣食无忧一阵子了。但是他在行市中转悠了些时日,也一直没有淘换到个中意的物件。
这日,他走在大街上时,无意间抬头看见了这阁楼上的铃铛,便心发歹念,琢磨着这铃铛阁乃明代始建,那上面的铃铛也必定为前朝之物,应该价格不菲。如能卸下来卖了,换成真金白银,也能逍遥快活些日子了。碍于地处街心闹市,周围眼目众多,没法直接下手,于是此人心生一计,凑了凑手中的现钱,着手准备起来。
转天,这男子拿着面和油,又买了些木架、锅灶、炭火之类的东西,在阁楼下摆了个炸果子卖早点的摊子,北京是叫油条,天津管这叫“炸果子”。他终日在此叫卖,不管有没有主顾,总是要炸一大堆果子,刮风下雨的日子则歇业不出。时间一长,炸果子时所散发出的油烟随气流向上飘浮,阁楼上的铃铛表面便蒙了一层油泥,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油,反正暗黄色的油渍足有半指来厚。
自此,铃铛间相互碰撞的声音变得沉闷,少了那股子悦耳动听的脆生劲儿,谁听了谁都别扭,纷纷责怪那炸果子的人,都说这人太不像话了,炸的果子赛过铁条,卖不出去,还把周围熏得都是油烟。当时还没有综合执法,无照经营也没人管理,大伙只能是口头上谴责。
那人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自愿找到铃铛阁附近居民,他以清理油污为名,在众人监督下上了阁楼,使出“狸猫换太子”的手段,把沾满油渍的铃铛拆卸下来逐个擦拭,又将擦好的铃铛重新挂回原位。
其实换上的铃铛,全是事先准备好的便宜货,他晚上悄悄将真铃铛擦洗干净,连夜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了。打那开始,换上去的假铃铛就再也没响过,人们方才醒悟过来:“这是憋宝的贼人,把天津卫的宝贝给憋走了。”
铃铛阁的铃铛没了,空剩个楼名,解放后改成铃铛阁中学,据说八九十年代翻修操场的时候,还从地底下刨出过驮碑的赑屃(bìxì)。
无锡太爷
清朝嘉庆年间,齐白石的老家湖南湘潭有一位怪人。这个人姓张,最初是无锡的一个知县,故此被称为无锡张太爷。由于他做人正派,刚直不阿,又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办事勤勉认真,逐步升迁一直官至大理寺卿。后来为了一个平民百姓出头得罪了某位王爷,因为他不肯向权贵妥协,索性卷着铺盖卷回老家卖菜了。
张太爷眼里不揉沙子,他在无锡做县太爷的时候,脾气就是出了名的不好,有一次上级大官在府中请客,邀来各级领导一同就座。并请来了一个在当时红得发紫的女戏子唱戏助兴。席间在座的各个要员为了给这个大官捧场,纷纷掏出红包赠与那戏子。那戏子唱罢,下台卸妆之后,马上出来向诸位要员敬酒表示感谢。敬酒之时,大伙都夸奖戏子唱得好。一路下来,唯独敬到张太爷跟前,他捋了捋胡子说道:“我看不惯你这副模样,你不如去找个大花面来敬酒,看我连干他三杯。”张老爷的话,把在座的各个要员都吓了一跳,那位请客的大官也感觉面子挂不住了,脸拉得老长,但他还以为张老爷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朝中有更大的势力撑腰,也没敢发作。
张太爷还有个爱好,很喜欢谈论鬼怪,经常会讲些耸人听闻的事情出来,甚至说自己的左眼能在白昼看见鬼,不但能看见,并且还敢打鬼,声称见了鬼根本不用惧怕,你和他打就是了。有人好奇,便问他打不过怎么办?张太爷却说:“打不过?大不了就和它一样了呗。”有一次他坐轿出门,行至大街上时,忽然哈哈大笑。随从们大为纳闷儿,就问他笑什么。张老爷说:“刚才路上见街边有一大肚鬼,长不足三尺,肚子大的像个圆桶,正半躺半坐在那儿休息。不巧碰上一个醉汉步履蹒跚而来,一脚踢在了它肚子上。那大肚鬼顿时坐起,捂着肚子满地打滚。醉汉扶它起来后,只见它肚子被踢之处虽然凹了进去,但它眼球却凸了出来,所以好笑。”随从问罢回头张望,也没看到张老爷说的那幕情景。
据张老爷所言:人死后几年,变作的鬼会越缩越小,但是富贵之人就不一样。而且鬼这东西最为势利,见人穿着上等模样,就摇尾乞怜、膜拜作揖。见衣衫褴褛之人,便会上前去,或是惊吓,或戏弄于他。
我想这位张太爷并非真能见鬼,很可能只是对那种附庸铜臭之风予以谴责,但他的描述非常具有想象力。
张海鬼
海底深渊里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这种问题的答案,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不倦所探寻的课题。从古至今,海洋爱好者、探险家以及科学家,都在用各自领域的知识和手段,探索着这些谜一样的领域。但到现在,还是有一些未解之谜尚待解答。
人类自己也对“大海深处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疑问,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也许就像詹姆斯?卡梅隆那部经典电影《深渊》里展示的,在一望无际的大海深处,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古老文明存在。
这些毕竟都是外国人的想象,中国古代有一个被称为“张海鬼”的奇人,常年在海边生活,练就了一身水下的好本领,并且长有一对鱼眼,能够在水中见物。据说此人能够在水中待上几日几夜,所以人送绰号“海鬼”。这个张海鬼不仅水下本领了得,而且还会些拳脚功夫,时常带着短刃潜入海中与鲸鲨搏斗,将其杀死后,拖着尾巴游回岸上,见者无不叹服。
张海鬼常常对人说起自己在海中见到的景物,据他所言:大海之中有山,有平地,也有深谷。在海里借助阳光的照射看去,海水沸腾翻涌,与江河湖泊大不相同。最深处常会有种巨大的黑色生物出现,或是探一下头,或是摇一下尾巴,出没无常,很是神秘。不但人类看不清楚,就算是鲸鱼蛟龙,也不敢从中游过。游到千尺以下,会看见有好几处裂开的石缝,从缝隙中喷出的水就好像烧沸了一样,各种生物和鱼类都不敢靠近,那个水的温度比温泉还要热上好几百倍。不仅如此,海中也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样的生物链存在。有些体型较小的鱼类会时而浅游,时而浮出水面,而鲸鲛之类的只会在深海处起伏游荡,伺机猎取它们为食,那幅景象就好像人世间一样——深山之中有泉眼从岩壁中喷涌而出,而且各路鸟兽也都居于山林丛中,其中猛虎恶豹,猎杀其他较小走兽为食。
这张海鬼还到过当时普陀以东数十里的一片深海,见海水湍急,且有旋涡。水质清澈软滑,各种鱼类都不敢靠近旋涡地带,纷纷绕游而行。海中可见一片长约十余里,宽约数里的森林,跟陆地之上非常相似,只不过那些树木都是半透明状,犹如玳瑁一般。
据说有一次,张海鬼潜到海中,隐约可见那海藻森林下方有十余块齐整的大石砖,每个都有五六尺高,用手触摸,石面上凹凸不平,像是古篆碑刻,便以为是水中的石碑,但也无法探明真相。另外在海藻和珊瑚森林深处,栖息着很多巨蟹,游进去的生物皆怕被它们吞噬,所以都不敢轻易靠近。相传自古以来,凡是凶恶残暴的怪物,大多生活在幽深的海沟里,有时会浮上水面猎食,不久又潜回水底。若是与鲸鲨蛟龙遭遇,往往会有番生死搏斗,结局或死或逃,或两败俱伤。
有一日,张海鬼见海上鱼群纷纷惊恐的向外游走,正不解缘由之时,见一庞然大物从海中游出。此物足有二三十尺长,鳞甲遍体,其头似牛头一般大小,而且长有胡须。经过之处,所有生物不分大小,一概吞入腹中,极为恐怖。只见这怪物游进珊瑚森林之时,忽然窜出数十只巨蟹,像结阵法一样将其团团围住,而后群起而攻之。那怪物瞬间即被蟹群截成几段,但每一段还在水中跳动不已。张海鬼见罢小心游近,胡乱抓了一块便转头迅速游回岸上。上岸后定睛一看,原来是那怪物的一根胡须。只见此须足有七尺多长,像婴儿臂弯一样大小,胡须末梢尖锐无比好似镰钩,如同无名指一般粗细。张海鬼拿着那怪物的胡须给常人看,人人均不知道此为何物。
后来张海鬼在南沙一片深海中得到一物,此物为圆形,质地好似水晶一般光亮,球体发出红光可照数十步之远。放在水中,各种鱼类均纷纷游出水面将此物团团围住,就好像要与之搏斗一般。张海鬼觉得此物不祥,便扔进海里,随即游来一条大鱼将这东西吞下,众鱼群见状,立即尾随簇拥着那条大鱼游走了。
海中虾蟹,有的好像鲸鱼一样大小。其中以蟹最为凶猛,若真遇到巨型海蟹,就算是蛟龙鲸鲵也敌不过它。潮水在海中,会分成数股流向,各类鱼群都会找到自己最适应的水流进行栖息,从不越界一步。并且都以海底和海面的深浅程度作为界限,各自有各自的地盘,如遇到其他种类误进或恶意前来,则必受族群围攻。海中鱼类之大,有的超过百尺之长,大珊瑚有数百尺之高。初次下到海中的人见了,肯定会感到惊奇万分,久而久之熟悉了海中规律所在,即便遭遇险情,只要按其规律避让,也就会平安无事了。
镇海眼
以前,在天津城东头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收了个“团圆媳妇”。所谓“团圆媳妇”就是童养媳,这家人对待童养媳非常狠,不仅不给吃饱、不给穿暖,还逼着她每天干很多重活,院子里有几口大水缸,没水了就让童养媳去挑,如果挑不满就是一通毒打。
有一个冬天的清晨,时至腊月天寒地冻,童养媳还是和往常一样,穿着单薄的衣服到河边去挑水,却不曾想,河面上的水都冻上了,童养媳费了半天的劲却怎么也凿不开冰眼,她见挑不出水来,不禁焦急地在河边哭起来。
正在这时候,有位骑马的人经过河边,看到一个衣衫单薄的女孩在河边哭泣,就过来询问缘由。童养媳带着泪将来龙去脉一一道出。
骑马的人听罢点了点头,从怀中拿出了一把一尺来长的小马鞭交给了童养媳,对她说:“我把这个给你,当你需要挑水的时候,你就把马鞭在桶里晃一晃,桶里的水自然就满了,但是你要千万注意,这是个宝物,不能让别人看见,如果泄露了便有麻烦。”童养媳接过了马鞭,在桶里晃了晃,水真的就满了,她立刻跪在地上给骑马人磕头,可抬起头想道谢的时候,那人早就没了踪影,这才明白是遇见了仙家。
从此以后,童养媳每天早上挑着水桶出门,走不远处就用马鞭在水桶里晃一晃,然后把盛满的水挑回家去,如此就轻松多了。可后来时间一久,婆婆发觉她挑水的速度快了很多,不免起了疑心。
有一天早上,看童养媳挑着水桶出门了,婆婆见状便尾随其后,到了离家不远的地方,童养媳刚拿出马鞭在桶里一晃,婆婆突然从她身后窜出来大声叫道:“你这是在干什么?”童养媳心无防备,被婆婆一叫,顿时慌了神,手一松便把马鞭掉在了桶里,顿时桶里不断涌出水来,就像海眼一样,没多久整条街都是水了,水势一个劲地往上涨,婆婆吓得尖叫着拼命逃跑,童养媳却没有跑,她知道惹了大祸,就向桶里探身寻找马鞭,却一无所获,她只得转身坐在了水桶上,说来也真奇怪,大水紧跟着就不再涌出,童养媳却也立刻断了气。
童养媳的故事几经传诵,人们便把她奉为了解救天津的娘娘,给她塑了像还修了一个娘娘宫,传说她底下坐的就是“海眼”,永远不能离开,否则大水就会淹了天津卫,当然这个故事仅是天后得道的众多版本之一。
祖师殿
关外深山里有座废寺,有一天来了个老道,在山下收了个道童做徒弟,并且募缘修建了一座祖师殿。那殿门前峰峦密布,尽是怪木异草,经常能看见有两个小孩在山门外戏耍。老道每次碰见了,就会随手给那俩孩子一些糕饼、果子,时间一久,相互间也就渐渐熟悉了。但那两个小孩子,却从不敢进殿门一步。
如此过了数年,始终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老道从山下带回来几枚鲜桃,顺手摆在殿内香案上,他赶了一天的路,又累又困,便坐在殿内扶着桌案沉沉睡去。
不过这“一碗水”都是早年间的勾当了,到了乾隆之时已逐渐失传,因此知道些名堂的人,也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失传的原因大概就是太过保密,会这门秘术的人越来越少,最摸底的人也只不过仅仅知道这么个大概。
后值清末乱世,不少人为了谋求暴利,把贵州生产的鸦片贩运到湖南,便打起了走尸送水的主意,借着民间对送尸的恐惧,利用其作为掩护,倒腾烟土军火,他们虽然利用送尸做掩护,但还是尽量把死者送归故里,只不过更加故弄玄虚,以便掩人耳目。
炸果子盗宝
天津有个地方叫“铃铛阁”,地处天津市的红桥区。据历史记载,铃铛阁始建于明代,阁楼顶部的屋脊系挂着百余个铜铃,故名“铃铛阁”,每当风动铜铃,便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叮当声,这声音能传遍四面城。
清朝末年,有个外地来的男子,年纪四十岁上下,终日无所事事,混迹于各个古玩商铺之间,想象着某日若能逮着个不打眼的好物件,低价买了来,高价卖了去,赚些银两,便可衣食无忧一阵子了。但是他在行市中转悠了些时日,也一直没有淘换到个中意的物件。
这日,他走在大街上时,无意间抬头看见了这阁楼上的铃铛,便心发歹念,琢磨着这铃铛阁乃明代始建,那上面的铃铛也必定为前朝之物,应该价格不菲。如能卸下来卖了,换成真金白银,也能逍遥快活些日子了。碍于地处街心闹市,周围眼目众多,没法直接下手,于是此人心生一计,凑了凑手中的现钱,着手准备起来。
转天,这男子拿着面和油,又买了些木架、锅灶、炭火之类的东西,在阁楼下摆了个炸果子卖早点的摊子,北京是叫油条,天津管这叫“炸果子”。他终日在此叫卖,不管有没有主顾,总是要炸一大堆果子,刮风下雨的日子则歇业不出。时间一长,炸果子时所散发出的油烟随气流向上飘浮,阁楼上的铃铛表面便蒙了一层油泥,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油,反正暗黄色的油渍足有半指来厚。
自此,铃铛间相互碰撞的声音变得沉闷,少了那股子悦耳动听的脆生劲儿,谁听了谁都别扭,纷纷责怪那炸果子的人,都说这人太不像话了,炸的果子赛过铁条,卖不出去,还把周围熏得都是油烟。当时还没有综合执法,无照经营也没人管理,大伙只能是口头上谴责。
那人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自愿找到铃铛阁附近居民,他以清理油污为名,在众人监督下上了阁楼,使出“狸猫换太子”的手段,把沾满油渍的铃铛拆卸下来逐个擦拭,又将擦好的铃铛重新挂回原位。
其实换上的铃铛,全是事先准备好的便宜货,他晚上悄悄将真铃铛擦洗干净,连夜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了。打那开始,换上去的假铃铛就再也没响过,人们方才醒悟过来:“这是憋宝的贼人,把天津卫的宝贝给憋走了。”
铃铛阁的铃铛没了,空剩个楼名,解放后改成铃铛阁中学,据说八九十年代翻修操场的时候,还从地底下刨出过驮碑的赑屃(bìxì)。
无锡太爷
清朝嘉庆年间,齐白石的老家湖南湘潭有一位怪人。这个人姓张,最初是无锡的一个知县,故此被称为无锡张太爷。由于他做人正派,刚直不阿,又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办事勤勉认真,逐步升迁一直官至大理寺卿。后来为了一个平民百姓出头得罪了某位王爷,因为他不肯向权贵妥协,索性卷着铺盖卷回老家卖菜了。
张太爷眼里不揉沙子,他在无锡做县太爷的时候,脾气就是出了名的不好,有一次上级大官在府中请客,邀来各级领导一同就座。并请来了一个在当时红得发紫的女戏子唱戏助兴。席间在座的各个要员为了给这个大官捧场,纷纷掏出红包赠与那戏子。那戏子唱罢,下台卸妆之后,马上出来向诸位要员敬酒表示感谢。敬酒之时,大伙都夸奖戏子唱得好。一路下来,唯独敬到张太爷跟前,他捋了捋胡子说道:“我看不惯你这副模样,你不如去找个大花面来敬酒,看我连干他三杯。”张老爷的话,把在座的各个要员都吓了一跳,那位请客的大官也感觉面子挂不住了,脸拉得老长,但他还以为张老爷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朝中有更大的势力撑腰,也没敢发作。
张太爷还有个爱好,很喜欢谈论鬼怪,经常会讲些耸人听闻的事情出来,甚至说自己的左眼能在白昼看见鬼,不但能看见,并且还敢打鬼,声称见了鬼根本不用惧怕,你和他打就是了。有人好奇,便问他打不过怎么办?张太爷却说:“打不过?大不了就和它一样了呗。”有一次他坐轿出门,行至大街上时,忽然哈哈大笑。随从们大为纳闷儿,就问他笑什么。张老爷说:“刚才路上见街边有一大肚鬼,长不足三尺,肚子大的像个圆桶,正半躺半坐在那儿休息。不巧碰上一个醉汉步履蹒跚而来,一脚踢在了它肚子上。那大肚鬼顿时坐起,捂着肚子满地打滚。醉汉扶它起来后,只见它肚子被踢之处虽然凹了进去,但它眼球却凸了出来,所以好笑。”随从问罢回头张望,也没看到张老爷说的那幕情景。
据张老爷所言:人死后几年,变作的鬼会越缩越小,但是富贵之人就不一样。而且鬼这东西最为势利,见人穿着上等模样,就摇尾乞怜、膜拜作揖。见衣衫褴褛之人,便会上前去,或是惊吓,或戏弄于他。
我想这位张太爷并非真能见鬼,很可能只是对那种附庸铜臭之风予以谴责,但他的描述非常具有想象力。
张海鬼
海底深渊里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这种问题的答案,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不倦所探寻的课题。从古至今,海洋爱好者、探险家以及科学家,都在用各自领域的知识和手段,探索着这些谜一样的领域。但到现在,还是有一些未解之谜尚待解答。
人类自己也对“大海深处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疑问,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也许就像詹姆斯?卡梅隆那部经典电影《深渊》里展示的,在一望无际的大海深处,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古老文明存在。
这些毕竟都是外国人的想象,中国古代有一个被称为“张海鬼”的奇人,常年在海边生活,练就了一身水下的好本领,并且长有一对鱼眼,能够在水中见物。据说此人能够在水中待上几日几夜,所以人送绰号“海鬼”。这个张海鬼不仅水下本领了得,而且还会些拳脚功夫,时常带着短刃潜入海中与鲸鲨搏斗,将其杀死后,拖着尾巴游回岸上,见者无不叹服。
张海鬼常常对人说起自己在海中见到的景物,据他所言:大海之中有山,有平地,也有深谷。在海里借助阳光的照射看去,海水沸腾翻涌,与江河湖泊大不相同。最深处常会有种巨大的黑色生物出现,或是探一下头,或是摇一下尾巴,出没无常,很是神秘。不但人类看不清楚,就算是鲸鱼蛟龙,也不敢从中游过。游到千尺以下,会看见有好几处裂开的石缝,从缝隙中喷出的水就好像烧沸了一样,各种生物和鱼类都不敢靠近,那个水的温度比温泉还要热上好几百倍。不仅如此,海中也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样的生物链存在。有些体型较小的鱼类会时而浅游,时而浮出水面,而鲸鲛之类的只会在深海处起伏游荡,伺机猎取它们为食,那幅景象就好像人世间一样——深山之中有泉眼从岩壁中喷涌而出,而且各路鸟兽也都居于山林丛中,其中猛虎恶豹,猎杀其他较小走兽为食。
这张海鬼还到过当时普陀以东数十里的一片深海,见海水湍急,且有旋涡。水质清澈软滑,各种鱼类都不敢靠近旋涡地带,纷纷绕游而行。海中可见一片长约十余里,宽约数里的森林,跟陆地之上非常相似,只不过那些树木都是半透明状,犹如玳瑁一般。
据说有一次,张海鬼潜到海中,隐约可见那海藻森林下方有十余块齐整的大石砖,每个都有五六尺高,用手触摸,石面上凹凸不平,像是古篆碑刻,便以为是水中的石碑,但也无法探明真相。另外在海藻和珊瑚森林深处,栖息着很多巨蟹,游进去的生物皆怕被它们吞噬,所以都不敢轻易靠近。相传自古以来,凡是凶恶残暴的怪物,大多生活在幽深的海沟里,有时会浮上水面猎食,不久又潜回水底。若是与鲸鲨蛟龙遭遇,往往会有番生死搏斗,结局或死或逃,或两败俱伤。
有一日,张海鬼见海上鱼群纷纷惊恐的向外游走,正不解缘由之时,见一庞然大物从海中游出。此物足有二三十尺长,鳞甲遍体,其头似牛头一般大小,而且长有胡须。经过之处,所有生物不分大小,一概吞入腹中,极为恐怖。只见这怪物游进珊瑚森林之时,忽然窜出数十只巨蟹,像结阵法一样将其团团围住,而后群起而攻之。那怪物瞬间即被蟹群截成几段,但每一段还在水中跳动不已。张海鬼见罢小心游近,胡乱抓了一块便转头迅速游回岸上。上岸后定睛一看,原来是那怪物的一根胡须。只见此须足有七尺多长,像婴儿臂弯一样大小,胡须末梢尖锐无比好似镰钩,如同无名指一般粗细。张海鬼拿着那怪物的胡须给常人看,人人均不知道此为何物。
后来张海鬼在南沙一片深海中得到一物,此物为圆形,质地好似水晶一般光亮,球体发出红光可照数十步之远。放在水中,各种鱼类均纷纷游出水面将此物团团围住,就好像要与之搏斗一般。张海鬼觉得此物不祥,便扔进海里,随即游来一条大鱼将这东西吞下,众鱼群见状,立即尾随簇拥着那条大鱼游走了。
海中虾蟹,有的好像鲸鱼一样大小。其中以蟹最为凶猛,若真遇到巨型海蟹,就算是蛟龙鲸鲵也敌不过它。潮水在海中,会分成数股流向,各类鱼群都会找到自己最适应的水流进行栖息,从不越界一步。并且都以海底和海面的深浅程度作为界限,各自有各自的地盘,如遇到其他种类误进或恶意前来,则必受族群围攻。海中鱼类之大,有的超过百尺之长,大珊瑚有数百尺之高。初次下到海中的人见了,肯定会感到惊奇万分,久而久之熟悉了海中规律所在,即便遭遇险情,只要按其规律避让,也就会平安无事了。
镇海眼
以前,在天津城东头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收了个“团圆媳妇”。所谓“团圆媳妇”就是童养媳,这家人对待童养媳非常狠,不仅不给吃饱、不给穿暖,还逼着她每天干很多重活,院子里有几口大水缸,没水了就让童养媳去挑,如果挑不满就是一通毒打。
有一个冬天的清晨,时至腊月天寒地冻,童养媳还是和往常一样,穿着单薄的衣服到河边去挑水,却不曾想,河面上的水都冻上了,童养媳费了半天的劲却怎么也凿不开冰眼,她见挑不出水来,不禁焦急地在河边哭起来。
正在这时候,有位骑马的人经过河边,看到一个衣衫单薄的女孩在河边哭泣,就过来询问缘由。童养媳带着泪将来龙去脉一一道出。
骑马的人听罢点了点头,从怀中拿出了一把一尺来长的小马鞭交给了童养媳,对她说:“我把这个给你,当你需要挑水的时候,你就把马鞭在桶里晃一晃,桶里的水自然就满了,但是你要千万注意,这是个宝物,不能让别人看见,如果泄露了便有麻烦。”童养媳接过了马鞭,在桶里晃了晃,水真的就满了,她立刻跪在地上给骑马人磕头,可抬起头想道谢的时候,那人早就没了踪影,这才明白是遇见了仙家。
从此以后,童养媳每天早上挑着水桶出门,走不远处就用马鞭在水桶里晃一晃,然后把盛满的水挑回家去,如此就轻松多了。可后来时间一久,婆婆发觉她挑水的速度快了很多,不免起了疑心。
有一天早上,看童养媳挑着水桶出门了,婆婆见状便尾随其后,到了离家不远的地方,童养媳刚拿出马鞭在桶里一晃,婆婆突然从她身后窜出来大声叫道:“你这是在干什么?”童养媳心无防备,被婆婆一叫,顿时慌了神,手一松便把马鞭掉在了桶里,顿时桶里不断涌出水来,就像海眼一样,没多久整条街都是水了,水势一个劲地往上涨,婆婆吓得尖叫着拼命逃跑,童养媳却没有跑,她知道惹了大祸,就向桶里探身寻找马鞭,却一无所获,她只得转身坐在了水桶上,说来也真奇怪,大水紧跟着就不再涌出,童养媳却也立刻断了气。
童养媳的故事几经传诵,人们便把她奉为了解救天津的娘娘,给她塑了像还修了一个娘娘宫,传说她底下坐的就是“海眼”,永远不能离开,否则大水就会淹了天津卫,当然这个故事仅是天后得道的众多版本之一。
祖师殿
关外深山里有座废寺,有一天来了个老道,在山下收了个道童做徒弟,并且募缘修建了一座祖师殿。那殿门前峰峦密布,尽是怪木异草,经常能看见有两个小孩在山门外戏耍。老道每次碰见了,就会随手给那俩孩子一些糕饼、果子,时间一久,相互间也就渐渐熟悉了。但那两个小孩子,却从不敢进殿门一步。
如此过了数年,始终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老道从山下带回来几枚鲜桃,顺手摆在殿内香案上,他赶了一天的路,又累又困,便坐在殿内扶着桌案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