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内阁震动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明末传奇最新章节!
内阁的争斗,到崇祯六年的时候,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
因为内阁次辅徐光启病重不能够理事,故而温体仁成为了实际上的内阁次辅,分管兵部、礼部以及工部,权力已经很大了,温体仁与周延儒之间的争斗,崇祯四年就开始了,登莱之战发生后,温体仁再次弹劾周延儒,原因是用人不当,因为登莱巡抚孙元化是周延儒举荐的,其实这有些牵强,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满朝文武都知道,虽说是周延儒推荐的孙元化,但是于徐光启有着直接的原因。
用人不当是很严重的罪名,可皇上知道其中的缘由,没有追究周延儒的责任,而是将孙元化斩首弃市,了解了登莱之战的责任,温体仁倒是不着急,而是不断的弹劾周延儒的党羽,导致这些人纷纷被追究责任,或者是罢官,或者是贬斥到地方去。
周延儒也不是没有反击,可惜朝廷之中的事情太多了,他几乎是忙不过来,各地的灾荒需要处理,流寇肆掠也需要处理,朝廷没有那么多的银子,特别是登莱兵变,虽说二月已经完全镇压下去了,可是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可以说是朝廷无法承受的。
周延儒有能力,能够处理这些事情,可是他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会喜欢收受钱财,这方面温体仁是做的非常好的,从来不收取银子,所以这也让周延儒在用人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知道大明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周延儒就是拼尽老力,有些事情也是无法阻止的,可惜这些事情产生的后遗症,需要他来处理。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三月。
户部尚书毕自严被下狱,这是因为御史弹劾毕自严贪墨钱粮,包庇下属。
毕自严是周延儒的绝对心腹,也是周延儒最大的依靠之一,户部可是管着天下的钱粮,权力是很大的,可以说毕自严下狱,对于周延儒是沉重的打击。
接替毕自严出任户部尚书的是侯旬,此人表面是中间派,其实骨子里是偏向于温体仁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内阁的力量出现了倾斜,周延儒已经不能够完全掌控内阁了,内阁之中,文震孟是真正的中间派,徐光启抱病,其余的几人,大都是和温体仁关系紧密的。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周延儒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他感觉到了危险,那是温体仁步步逼近的危险,不过一直到这个时候,皇上还是信任他的。
可惜温体仁不是省油的灯,他开始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击,首先是揭发周延儒接受了流寇神一魁的贿赂,神一魁已经被斩杀好几年了,温体仁这个时候突然提出来陈年旧事,让周延儒猝不及防,接着温体仁联合太监,攻击周延儒对皇上不敬。
皇上已经很信任太监了,对于太监禀报的事宜,一般都是相信的。
接连太多的事情发生,皇上对周延儒的信任出现了动摇。
周延儒也感觉到了,他很清楚,自己继续留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面,恐怕迟早一天是被投入到大牢之中,所以在六月的时候,主动以生病为由,辞去内阁首辅之职,回家去养病。
周延儒辞职,内阁次辅徐光启抱病,不可能出任内阁首辅,于是首辅一职,自然落到了温体仁的身上。
崇祯四年就开始的这场争斗,延续到六年的六月,三个年头,终于以温体仁的获胜告终。
不过震动并没有结束,首先遭难的就是陈于泰,当初温体仁就因为陈于泰成为殿试榜眼的事情,弹劾过周延儒,此时陈于泰遭遇弹劾,七月被罢官,黯然回到了家乡。
接着就是朝廷之中依附周延儒的一些官员,当初支持周延儒的,主要还是东林党人,这个时候他们遭遇到预料不到的打击,支持温体仁的浙党,开始扬眉吐气,当然这样的情况,不会特别的明显,温体仁非常聪明,知道皇上痛恨党争,所以不会明显表露出来。
朝廷之中的巨大变故,郑勋睿全部都知道,他的来源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恩师徐光启,徐光启虽然抱病,可是朝廷里面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内阁发生的事情,还是很清楚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文震孟,毕竟文震孟是内阁大臣,没有参与到如此的争斗之中,冷眼旁观,能够看清楚很多的事情。
历史上对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的评价,都是很不好的,将他们视作奸臣,祸国殃民,这一切,远在延绥的郑勋睿没有特别的感受,但是朝廷之中的党争,他是有着深切体会的,因为他这个想着旁观的人,都遭遇到算计了。
处于党争漩涡之中的周延儒和温体仁,说到底也是棋子,既是党争的棋子,也是皇上的棋子,按照郑勋睿的理解,说两人坏到什么地步,那是不现实的,也是带有偏见的,再说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的这几年的时间,一直都是在努力维持朝廷的运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郑勋睿很是庆幸,自己尽早离开了京城,尽管被戴上了三月修撰的绰号,可是和如今的局面比较起来,他算是非常成功的,拥有了正在发展壮大的郑家军,在延绥巡抚的位置上面,能够尽量的积聚财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杨廷枢来到巡抚衙门的时候,郑勋睿已经分析到了所有的可能性,有些问题,他必须要和杨廷枢说清楚了,从文震孟的来信之中,他知道杨廷枢怕是要回到朝廷之中去了。
“淮斗兄,这么长时间过去,你我都没有聚一聚啊。”
“清扬,你如此的繁忙,哪里有时间闲聊啊,延绥各地如此的平稳,若不是你的努力,哪里会有这样的结局啊,流寇根本就不敢到延绥各地来了。”
“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事情,你到延安府一年时间了,做的很是不错,我这话可不是恭维的意思,也不是什么赞誉,实实在在,你知道我的脾气,从不爱说恭维话。”
“我也不说恭维话,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跟你学习的。”
郑勋睿笑了笑,转入到正题方面了。
“我已经向朝廷呈奏了你的功劳,想必不长的时间,你就要回到京城去了。”
杨廷枢的脸上露出震惊的神情,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当初邀约你到延安府来,我一直内心不安,你若是留在朝中,强很多的,这里面的原因,我就不多说了,你回到京城去,很有可能出任詹事府少詹事,我要提前祝贺你了。”
“清扬,你没有开玩笑吧,我的政绩,不可能和你比较的,就算是朝廷要用人,也是应该让你回到京城去啊。”
“我是难以回到京城去的,这里面有些缘由,周大人辞官归隐了,温大人成为了内阁首辅,你我都清楚,周大人的背后是东林党,温大人背后是浙党,我这人从来不爱搀和到里面去,再说延绥各地,也需要稳定,若是我走了,再次出现动荡,朝廷也难以应对的。”
杨廷枢点点头,脸色有些失落,不过能够回到京城去,当然是好事情了,前途是不用说的,条件也好太多,延安府还是艰苦了一些。
“淮斗兄,还记得我们当初说过的话语吗,朝中大凡有什么事情,你一定要及时告知我。”
“这没有问题,不过我有两个问题请教,你一定要说实话。”
“说吧,只有是我能够建议的。”
“周大人和温大人之间的争斗,我是知道一些的,如今温大人成为了内阁首辅,周大人倚重的大人,遭受打击,陈于泰也被罢官归家了,我若是回到京城去,肯定会面对一些问题的,我该怎么面对朝中的一切。”
“看样子你早就想过这些问题了,我也想过,保持中立是最好的态度,可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还是以保全自身为重。”
“知道了,第二个问题,朝中的党争很是激烈,我如何避免陷入其中。”
杨廷枢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郑勋睿沉默了好一会,有一句话说得好,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就算是自己回到朝中去了,也无法避免,就更不要说杨廷枢了。
“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如何做还是要看你的想法,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除非你辞官归里,记得当年在苏州的时候,我们齐心协力,后来在秦淮河,我们与张溥、杨彝等人割袍断义,那个时候,其实我们已经陷入到党争之中了,只是没有察觉,进入到朝廷之中,局势要复杂很多了,割袍断义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够做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逞一时之气害人害己,这样的选择看上去很是愚蠢,可究竟该如何做,我真的不知道。”
“清扬,我没有期望你回答这个问题,说实话,回到京城,对于我来说是好事情,可也不是很好的事情,京城的局势要复杂很多,在外面就不需要操心那么多了。”
“我知道,你好自为之,我还需要得到你的大力支持。”
内阁的争斗,到崇祯六年的时候,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
因为内阁次辅徐光启病重不能够理事,故而温体仁成为了实际上的内阁次辅,分管兵部、礼部以及工部,权力已经很大了,温体仁与周延儒之间的争斗,崇祯四年就开始了,登莱之战发生后,温体仁再次弹劾周延儒,原因是用人不当,因为登莱巡抚孙元化是周延儒举荐的,其实这有些牵强,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满朝文武都知道,虽说是周延儒推荐的孙元化,但是于徐光启有着直接的原因。
用人不当是很严重的罪名,可皇上知道其中的缘由,没有追究周延儒的责任,而是将孙元化斩首弃市,了解了登莱之战的责任,温体仁倒是不着急,而是不断的弹劾周延儒的党羽,导致这些人纷纷被追究责任,或者是罢官,或者是贬斥到地方去。
周延儒也不是没有反击,可惜朝廷之中的事情太多了,他几乎是忙不过来,各地的灾荒需要处理,流寇肆掠也需要处理,朝廷没有那么多的银子,特别是登莱兵变,虽说二月已经完全镇压下去了,可是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可以说是朝廷无法承受的。
周延儒有能力,能够处理这些事情,可是他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会喜欢收受钱财,这方面温体仁是做的非常好的,从来不收取银子,所以这也让周延儒在用人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知道大明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周延儒就是拼尽老力,有些事情也是无法阻止的,可惜这些事情产生的后遗症,需要他来处理。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三月。
户部尚书毕自严被下狱,这是因为御史弹劾毕自严贪墨钱粮,包庇下属。
毕自严是周延儒的绝对心腹,也是周延儒最大的依靠之一,户部可是管着天下的钱粮,权力是很大的,可以说毕自严下狱,对于周延儒是沉重的打击。
接替毕自严出任户部尚书的是侯旬,此人表面是中间派,其实骨子里是偏向于温体仁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内阁的力量出现了倾斜,周延儒已经不能够完全掌控内阁了,内阁之中,文震孟是真正的中间派,徐光启抱病,其余的几人,大都是和温体仁关系紧密的。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周延儒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他感觉到了危险,那是温体仁步步逼近的危险,不过一直到这个时候,皇上还是信任他的。
可惜温体仁不是省油的灯,他开始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击,首先是揭发周延儒接受了流寇神一魁的贿赂,神一魁已经被斩杀好几年了,温体仁这个时候突然提出来陈年旧事,让周延儒猝不及防,接着温体仁联合太监,攻击周延儒对皇上不敬。
皇上已经很信任太监了,对于太监禀报的事宜,一般都是相信的。
接连太多的事情发生,皇上对周延儒的信任出现了动摇。
周延儒也感觉到了,他很清楚,自己继续留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面,恐怕迟早一天是被投入到大牢之中,所以在六月的时候,主动以生病为由,辞去内阁首辅之职,回家去养病。
周延儒辞职,内阁次辅徐光启抱病,不可能出任内阁首辅,于是首辅一职,自然落到了温体仁的身上。
崇祯四年就开始的这场争斗,延续到六年的六月,三个年头,终于以温体仁的获胜告终。
不过震动并没有结束,首先遭难的就是陈于泰,当初温体仁就因为陈于泰成为殿试榜眼的事情,弹劾过周延儒,此时陈于泰遭遇弹劾,七月被罢官,黯然回到了家乡。
接着就是朝廷之中依附周延儒的一些官员,当初支持周延儒的,主要还是东林党人,这个时候他们遭遇到预料不到的打击,支持温体仁的浙党,开始扬眉吐气,当然这样的情况,不会特别的明显,温体仁非常聪明,知道皇上痛恨党争,所以不会明显表露出来。
朝廷之中的巨大变故,郑勋睿全部都知道,他的来源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恩师徐光启,徐光启虽然抱病,可是朝廷里面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内阁发生的事情,还是很清楚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文震孟,毕竟文震孟是内阁大臣,没有参与到如此的争斗之中,冷眼旁观,能够看清楚很多的事情。
历史上对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的评价,都是很不好的,将他们视作奸臣,祸国殃民,这一切,远在延绥的郑勋睿没有特别的感受,但是朝廷之中的党争,他是有着深切体会的,因为他这个想着旁观的人,都遭遇到算计了。
处于党争漩涡之中的周延儒和温体仁,说到底也是棋子,既是党争的棋子,也是皇上的棋子,按照郑勋睿的理解,说两人坏到什么地步,那是不现实的,也是带有偏见的,再说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的这几年的时间,一直都是在努力维持朝廷的运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郑勋睿很是庆幸,自己尽早离开了京城,尽管被戴上了三月修撰的绰号,可是和如今的局面比较起来,他算是非常成功的,拥有了正在发展壮大的郑家军,在延绥巡抚的位置上面,能够尽量的积聚财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杨廷枢来到巡抚衙门的时候,郑勋睿已经分析到了所有的可能性,有些问题,他必须要和杨廷枢说清楚了,从文震孟的来信之中,他知道杨廷枢怕是要回到朝廷之中去了。
“淮斗兄,这么长时间过去,你我都没有聚一聚啊。”
“清扬,你如此的繁忙,哪里有时间闲聊啊,延绥各地如此的平稳,若不是你的努力,哪里会有这样的结局啊,流寇根本就不敢到延绥各地来了。”
“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事情,你到延安府一年时间了,做的很是不错,我这话可不是恭维的意思,也不是什么赞誉,实实在在,你知道我的脾气,从不爱说恭维话。”
“我也不说恭维话,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跟你学习的。”
郑勋睿笑了笑,转入到正题方面了。
“我已经向朝廷呈奏了你的功劳,想必不长的时间,你就要回到京城去了。”
杨廷枢的脸上露出震惊的神情,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当初邀约你到延安府来,我一直内心不安,你若是留在朝中,强很多的,这里面的原因,我就不多说了,你回到京城去,很有可能出任詹事府少詹事,我要提前祝贺你了。”
“清扬,你没有开玩笑吧,我的政绩,不可能和你比较的,就算是朝廷要用人,也是应该让你回到京城去啊。”
“我是难以回到京城去的,这里面有些缘由,周大人辞官归隐了,温大人成为了内阁首辅,你我都清楚,周大人的背后是东林党,温大人背后是浙党,我这人从来不爱搀和到里面去,再说延绥各地,也需要稳定,若是我走了,再次出现动荡,朝廷也难以应对的。”
杨廷枢点点头,脸色有些失落,不过能够回到京城去,当然是好事情了,前途是不用说的,条件也好太多,延安府还是艰苦了一些。
“淮斗兄,还记得我们当初说过的话语吗,朝中大凡有什么事情,你一定要及时告知我。”
“这没有问题,不过我有两个问题请教,你一定要说实话。”
“说吧,只有是我能够建议的。”
“周大人和温大人之间的争斗,我是知道一些的,如今温大人成为了内阁首辅,周大人倚重的大人,遭受打击,陈于泰也被罢官归家了,我若是回到京城去,肯定会面对一些问题的,我该怎么面对朝中的一切。”
“看样子你早就想过这些问题了,我也想过,保持中立是最好的态度,可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还是以保全自身为重。”
“知道了,第二个问题,朝中的党争很是激烈,我如何避免陷入其中。”
杨廷枢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郑勋睿沉默了好一会,有一句话说得好,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就算是自己回到朝中去了,也无法避免,就更不要说杨廷枢了。
“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如何做还是要看你的想法,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除非你辞官归里,记得当年在苏州的时候,我们齐心协力,后来在秦淮河,我们与张溥、杨彝等人割袍断义,那个时候,其实我们已经陷入到党争之中了,只是没有察觉,进入到朝廷之中,局势要复杂很多了,割袍断义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够做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逞一时之气害人害己,这样的选择看上去很是愚蠢,可究竟该如何做,我真的不知道。”
“清扬,我没有期望你回答这个问题,说实话,回到京城,对于我来说是好事情,可也不是很好的事情,京城的局势要复杂很多,在外面就不需要操心那么多了。”
“我知道,你好自为之,我还需要得到你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