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礼仪状之争(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锦衣王侯最新章节!
对比皇帝的愤怒,杨承祖表现的倒是很冷静,他只笑了笑“万岁,你太激动了。臣给你换个杯子,再慢慢聊,万岁为什么发那么大脾气,杨新都又如何欺负万岁了?您下道圣旨,臣帮您把他捉来,先打三百大板再说。”
朱厚熜恨恨道:“这帮混帐东西,欺朕是三岁顽童,不懂厉害么?你看看这个!”他一边说,一边将那份礼仪状递了过去,杨承祖一本正经的看了礼仪状,然后表现的义愤填膺,仿佛比皇帝更加愤怒。
“不像话,简直太不像话了。这是要万岁以太子的身份继承帝位,这皇位成了继承自孝庙一脉了,这不成,绝对不成!”
袁宗皋赶来的时候,朱厚熜依旧处于愤怒之中,这一文一武,是他心中的左膀右臂,这种大事,也就只有找他们商量。看了礼仪状之后,袁宗皋表现的同样愤怒。
“胡闹,这简直是胡闹!杨石斋也是成化十四年的进士,满腹经纶熟知礼仪,如何会犯这种错?分明是故意的,他们……他们欺人太甚了!”
这事说起来,也不是很难理解,对于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来说,他们心中真正认可的明君,还是孝宗弘治天子。正德无所出,如果朱厚熜是以兴王世子身份继统,则鸿治天子这一脉就算绝后了。这对于注重香火的国人来说,未免觉得好人没好报,心里难以接受。
让朱厚熜以太子身份继统,也就是把弘治天子尊为自己的父亲,这样这位明君就没有绝后,香火依旧得以延续。更重要的是,内阁就能让新君以弘治天子为榜样,学他那样,做一个垂拱而治的明君。大明朝说不定就能迎来一个众正盈朝的大好时代,国势中兴,指日可期。
说到底,大明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臣权与君权争斗的趋势。不过大明的皇权相对稳固,这种争斗还是取决于皇帝个人是否够强势,是否有手腕,是否又有足够的基本盘等诸多方面。
像是正德那般胡作非为的,就因为他确实够强,这
些大臣也拿他没办法。对他们来说,那样的皇帝有一个就够了,新君绝对不能再像正德。
袁宗皋经验丰富,于这些心思看的十分明白作为文臣,他的立场原理上应该是支持杨廷和。可是他既然打上了明显的安陆系烙印,还是要替自己所辅佐的君主考虑,这种原则问题,没有退让的余地。
“遗诏上书命万岁继皇帝位,并非命万岁为太子,杨廷和等人上的礼仪状,不可。万岁明日入宫,当从承天门入,居乾清宫。这份礼仪状,我们不承认。”
袁宗皋作为一个优秀文官,写这种东西,简直是手到擒来。没用太长时间,就将一份义正词严的回文写好,将候在这里的礼部官员叫来,将这份回文就递了过去。这时天色已黑,一来一回,怕是要等到天亮才能有回信。再考虑到大明官府的办事效率,估计最早也要明天中午才有可能回信。
朱厚熜吩咐道:“来人啊,吩咐他们做一份蟠龙菜过来,朕要和袁长史、杨仪正用晚膳。”他又恨恨道:“朕倒要看看,杨廷和会给朕怎么一个答复。”
京师,内阁值房内灯火通明,虽然天色晚了,可是这里没有半点休息的意思。自从正德驾崩之后,整个朝廷经历了一番巨大的变动,不论是拿江彬,还是驱逐外四家军,哪一件事都是凶险万分,一个不留神,都可能导致整个江山陷入倾覆的危险之中。杨廷和居中调度,将这些大事处理的四平八稳,所耗费的心力巨大不用多言,所立的功劳,也同样不容抹杀。
而随着皇帝的死去,各地方藩王的动向,关外蒙古人的行动,哪一个也不能放松。京营回师,外四家军各归驻地,这种边军大规模调动,也确实刺激了蒙古人的神经,衮必里克汗似乎确实有向大明用武的企图。如何抵挡蒙古入侵,如何运筹钱粮,调动兵力,不让朝廷蒙受太大损失。朝廷里有着太多太多的要事,整个内阁乃至六部的臣子,日子过的其实都不轻松。
不过杨廷和显然很享受这种忙碌的快感,内阁
之内,八仙桌上放了十几样精致的菜肴,银壶内盛的,则是宫廷的御酒。杨廷和、毛纪、蒋冕三人刚刚用了晚饭,正品着参茶,闭目养神。
内阁这地方外人想来必是神圣庄重无比,实际上,也就是个办事场所。大家既然这几日都留在内阁办公,配套的服务就得跟上,否则还怎么为国出力,救民于水火?
杨廷和闭着眼睛,轻声说道:“那份礼仪状,他们居然送回来了,似乎这位新君,倒是个有脾气的人。难道是本阁,看错了他?”
“石斋公,多虑了。少年人么,任性总是难免,他身边又有袁仲德那等人为智囊,咱们的安排,他是能看出来的。不甘心继承孝庙香火,所以闹闹脾气,这很正常,如果不闹一闹,其实也没什么意思。”
“没错,只有他闹了,大家才能明白。这大明朝将来是谁说了算!自从先帝登基以来,内阁被压制的太久了,总算到了咱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就先从这件事上,让人知道,从今日起,大明朝将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而非天子一人之天下了。不过将来天子年纪日长,权柄日重,维之不怕天家记恨?”
“读圣贤书,得浩然气,为江山社稷计,老朽何惜此躯?”毛纪用手托着胸前银髯,一脸坚毅神色。蒋冕沉默不语,但是态度上,显然也是支持杨廷和。
“此言正合我心,老夫也是这个意思。”杨廷和又命自己的长随,将那名送回文的官员叫了进来,将内阁的批复拿了过去
“你告诉兴王世子,这礼仪状乃是内阁与礼部共议数日的结果,一字不可易,一字不可改。若是他不认可这上面的内容,就先不要进京。等到大家就礼仪的事谈好之后,再进京不迟。”
毛纪则道:“咱们也要看看,朝里有谁是安陆人,哪怕是湖广人也行。让他过去给这位世子带个话,天下并不是只有他一个藩王,让他遇事三思,不可自误。”
对比皇帝的愤怒,杨承祖表现的倒是很冷静,他只笑了笑“万岁,你太激动了。臣给你换个杯子,再慢慢聊,万岁为什么发那么大脾气,杨新都又如何欺负万岁了?您下道圣旨,臣帮您把他捉来,先打三百大板再说。”
朱厚熜恨恨道:“这帮混帐东西,欺朕是三岁顽童,不懂厉害么?你看看这个!”他一边说,一边将那份礼仪状递了过去,杨承祖一本正经的看了礼仪状,然后表现的义愤填膺,仿佛比皇帝更加愤怒。
“不像话,简直太不像话了。这是要万岁以太子的身份继承帝位,这皇位成了继承自孝庙一脉了,这不成,绝对不成!”
袁宗皋赶来的时候,朱厚熜依旧处于愤怒之中,这一文一武,是他心中的左膀右臂,这种大事,也就只有找他们商量。看了礼仪状之后,袁宗皋表现的同样愤怒。
“胡闹,这简直是胡闹!杨石斋也是成化十四年的进士,满腹经纶熟知礼仪,如何会犯这种错?分明是故意的,他们……他们欺人太甚了!”
这事说起来,也不是很难理解,对于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来说,他们心中真正认可的明君,还是孝宗弘治天子。正德无所出,如果朱厚熜是以兴王世子身份继统,则鸿治天子这一脉就算绝后了。这对于注重香火的国人来说,未免觉得好人没好报,心里难以接受。
让朱厚熜以太子身份继统,也就是把弘治天子尊为自己的父亲,这样这位明君就没有绝后,香火依旧得以延续。更重要的是,内阁就能让新君以弘治天子为榜样,学他那样,做一个垂拱而治的明君。大明朝说不定就能迎来一个众正盈朝的大好时代,国势中兴,指日可期。
说到底,大明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臣权与君权争斗的趋势。不过大明的皇权相对稳固,这种争斗还是取决于皇帝个人是否够强势,是否有手腕,是否又有足够的基本盘等诸多方面。
像是正德那般胡作非为的,就因为他确实够强,这
些大臣也拿他没办法。对他们来说,那样的皇帝有一个就够了,新君绝对不能再像正德。
袁宗皋经验丰富,于这些心思看的十分明白作为文臣,他的立场原理上应该是支持杨廷和。可是他既然打上了明显的安陆系烙印,还是要替自己所辅佐的君主考虑,这种原则问题,没有退让的余地。
“遗诏上书命万岁继皇帝位,并非命万岁为太子,杨廷和等人上的礼仪状,不可。万岁明日入宫,当从承天门入,居乾清宫。这份礼仪状,我们不承认。”
袁宗皋作为一个优秀文官,写这种东西,简直是手到擒来。没用太长时间,就将一份义正词严的回文写好,将候在这里的礼部官员叫来,将这份回文就递了过去。这时天色已黑,一来一回,怕是要等到天亮才能有回信。再考虑到大明官府的办事效率,估计最早也要明天中午才有可能回信。
朱厚熜吩咐道:“来人啊,吩咐他们做一份蟠龙菜过来,朕要和袁长史、杨仪正用晚膳。”他又恨恨道:“朕倒要看看,杨廷和会给朕怎么一个答复。”
京师,内阁值房内灯火通明,虽然天色晚了,可是这里没有半点休息的意思。自从正德驾崩之后,整个朝廷经历了一番巨大的变动,不论是拿江彬,还是驱逐外四家军,哪一件事都是凶险万分,一个不留神,都可能导致整个江山陷入倾覆的危险之中。杨廷和居中调度,将这些大事处理的四平八稳,所耗费的心力巨大不用多言,所立的功劳,也同样不容抹杀。
而随着皇帝的死去,各地方藩王的动向,关外蒙古人的行动,哪一个也不能放松。京营回师,外四家军各归驻地,这种边军大规模调动,也确实刺激了蒙古人的神经,衮必里克汗似乎确实有向大明用武的企图。如何抵挡蒙古入侵,如何运筹钱粮,调动兵力,不让朝廷蒙受太大损失。朝廷里有着太多太多的要事,整个内阁乃至六部的臣子,日子过的其实都不轻松。
不过杨廷和显然很享受这种忙碌的快感,内阁
之内,八仙桌上放了十几样精致的菜肴,银壶内盛的,则是宫廷的御酒。杨廷和、毛纪、蒋冕三人刚刚用了晚饭,正品着参茶,闭目养神。
内阁这地方外人想来必是神圣庄重无比,实际上,也就是个办事场所。大家既然这几日都留在内阁办公,配套的服务就得跟上,否则还怎么为国出力,救民于水火?
杨廷和闭着眼睛,轻声说道:“那份礼仪状,他们居然送回来了,似乎这位新君,倒是个有脾气的人。难道是本阁,看错了他?”
“石斋公,多虑了。少年人么,任性总是难免,他身边又有袁仲德那等人为智囊,咱们的安排,他是能看出来的。不甘心继承孝庙香火,所以闹闹脾气,这很正常,如果不闹一闹,其实也没什么意思。”
“没错,只有他闹了,大家才能明白。这大明朝将来是谁说了算!自从先帝登基以来,内阁被压制的太久了,总算到了咱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就先从这件事上,让人知道,从今日起,大明朝将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而非天子一人之天下了。不过将来天子年纪日长,权柄日重,维之不怕天家记恨?”
“读圣贤书,得浩然气,为江山社稷计,老朽何惜此躯?”毛纪用手托着胸前银髯,一脸坚毅神色。蒋冕沉默不语,但是态度上,显然也是支持杨廷和。
“此言正合我心,老夫也是这个意思。”杨廷和又命自己的长随,将那名送回文的官员叫了进来,将内阁的批复拿了过去
“你告诉兴王世子,这礼仪状乃是内阁与礼部共议数日的结果,一字不可易,一字不可改。若是他不认可这上面的内容,就先不要进京。等到大家就礼仪的事谈好之后,再进京不迟。”
毛纪则道:“咱们也要看看,朝里有谁是安陆人,哪怕是湖广人也行。让他过去给这位世子带个话,天下并不是只有他一个藩王,让他遇事三思,不可自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