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回返(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苍天霸血最新章节!
金光华回头望向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一阵苦涩,对于蒋孔明的推算再也不敢有半点质疑之心。
在通向卧龙城的道路上,红色海洋的二万大军并没有受到任何阻击和抵抗,但是他们却并不轻松,某些人的心中甚至于还希望匈奴人能够衔尾上来,大战一场,也好过此时的无奈。
一件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让所有将领为之困扰不已,那就是在大部队的后面多了一条长长的,一望无际的尾巴。
虽然匈奴人有过承诺,只要不加抵抗,就不会妄自屠杀百姓,但是他们数百年来的名声太臭,致使信者寥寥无几。
看到红色海洋的大部队经过,无数的百姓自发地跟在后面,在他们的心中,既然北方的擎天柱红色海洋都要战败离开,那么局势之恶劣,就可想而知。这里,怕是真的要成为匈奴人牧马放羊的地方了。
希望,随着红色海洋的离开,已经完全破灭。任由将军们千般解释,但那张贴出去,写的天花乱坠的榜文却又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大规模的迁移开始了,随军而行的百姓们好似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从最早的一镇数十户人家,到现在一眼望去,亦是看不到尽头。
方令辰皱着眉头,看着这群明显拖累了自己行军速度的普通百姓。人心,就是这样奇怪的一个东西,只要略加煽动,立时就会沸腾起来。
他扭头看向大部队前方的蒋孔明,心中既敬且惧,老姑姑对他的评价确实中肯,此人断然得罪不起。好在,人皆有弱点,蒋孔明的弱点就是许海风,只要不是瞎子和白痴,就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许海风的那片赤胆忠心,绝对是毋庸置疑。
许海风,他暗暗地长吐了一口气,幸好这是方家的女婿,方家待其不薄,而他也知恩图报。幸好啊……他并非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想到这里,老将军哑然失笑,一个宗师,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呢?
自从那一镇百姓执意随军而行之后,蒋孔明立即下令,将他们带至军中,行李有人抗,伙食有人做,帐篷有人搭,将他们伺候的服服帖帖。而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每日里荣幸地与蒋孔明蒋大军师亲密谈话,数日之后,蒋孔明成功地完成了洗脑的计划。
随后二万余人在蒋孔明的驱使下,开始了急行军。好在红色海洋不愧是大汉帝国首屈一指的精锐部队,纵然是在诸如这般胜利大逃亡的情况之下,亦没有乱了队形。
一路上,所有匈奴人或是闻风而逃,或是据城坚守,或是避而不战。总之,无人敢于挑衅攻击。而方令辰等亦是绕道而行,尽量不与他们发生冲突。
中原北方,原本就是地广人稀,再加上匈奴人的入侵,造成了大量难民南移,更是数十里渺无人烟,一片荒凉景象。
过了半个月,眼看距离西线大营不过十数日路程。蒋孔明立即改弦易辙,下令放缓行军速度。其后,大部队笔直向前,不再刻意回避匈奴人,一切阻挡在前方的障碍都被他们一扫而空。
同时,他将那些受到良好照料而心生感激的百姓招来,让他们到附近的城镇去张贴榜文。
榜文之上,洋洋千余字,阐述了红色海洋军团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北方,同时信誓旦旦的保证日后一定会杀将回来。
只是这等睁眼说瞎话的举动却是无论如何也瞒不过广大群众们那雪亮的眼睛。
当得知那镇百姓都是千里迢迢随着红色海洋从北方而来,更从他们的口中得知,黑旗军统领许海风愿意接纳所有心向大汉的平民百姓,并且会给予他们一个安居乐业的机会。
于是加入的人数开始激增起来,数日之内,便已突破万人大关。
好在此时距离西方大营已经不远,匈奴人虽然得到消息,但已是鞭长莫及,无法拦阻。
不过,他们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走访四处乡镇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匈奴散兵,他们虽然无法对那二万红色海洋的大部队构成什么威胁,但对付一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却是易如反掌。
短短数日之内,已有数起屠杀事故在此发生。
此事无疑成了一个最好的催化剂,就算是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也唯有立即下定决心,收拾行礼,追随大部队前往西方大营。
而蒋孔明得闻此事,立即将被匈奴人残忍杀害的百姓尸首搬到大营之外的空地,并且找到了几名幸存者,召集所有百姓和士兵,表演了一出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讲。
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不但所有的百姓义愤填膺,就连红色海洋的二万勇士也被他勾起了新仇旧恨,纷纷请愿出战。
事态的发展远远地出乎了方令辰的意料之外,局势的变动已然不受他的控制,在这如同波涛汹涌的无穷恨意前面,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反对余地。
于是,许海风许大宗师在所有人愤怒和期盼的目光之下,率领数千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军营,他们分成数队,在附近百里之地扫荡巡逻,一旦发现匈奴人的散兵,立即一拥而上,将之乱刀分尸,以泄心头之恨。
虽然匈奴人众民皆兵,但也是良莠不一,在这里负责守卫的士卒,自然不可能与金狼军和飞马军团这等精锐之士相比,他们也就是在大草原上放牧的普通民众,战时应召而来。
由此可以看出,匈奴人的强悍绝非汉人可比,同样是普通民众,但二者相差之大,却是天壤之别。一个十人队的匈奴马队,就敢对一个小村镇发动攻击,而且还往往得手而归。
汉人的怯弱,在这一刻完全暴露无疑。或许这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最大差异。在靠近南方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如此惨烈的战争,无论大汉帝国的英勇官兵们在边疆流了多少血,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关痛痒的一件事,最多就是在茶余饭后闲聊之时提上一句。
然而当厄运真的降临之时,他们已没有胆量,提起兵器去与敌搏杀了。他们所唯一指望的,就是委曲求全,就是苟且偷生,只要还有着一线生机,他们就没有反抗的勇气。
这样的情况,蒋孔明知之甚深,但就算是他,亦是棘手无策。
只是当这些匈奴人遇到被蒋孔明激起了胸中血性的红色海洋之时,唯一的下场就是一命呜呼,眼疾手快的,仗着马术高明,侥幸而逃,但大多数却搭上了自家性命。
许海风在蒋孔明的唆使下,亲自参与了剿杀行动。以他宗师级数的崇高身份,当然是不屑于出手击杀那些无名小卒,不过是随军而行,坐那壁上观而已。
正因为有他这位宗师压阵,所有红色海洋的士兵们再无后顾之忧,拚杀起来,格外卖力,导致战斗力骤然提升三分。
经过了连日来的不停打击,残余的匈奴人终于狼狈逃走。
当众百姓得知此事,无不额首相庆,对于率军将匈奴人击溃的许海风更是感恩戴德。
就这样,当方令辰等人手中捏着一把汗走出匈奴人控制的地盘之后,无不长长地松了口气。
而此时,在蒋孔明的特意设计之下,数首容易上口又极具感染力的儿歌迅速的在一众百姓之间广为流传。
至此,他们无不对许海风感激万分。当这群百姓来到西方大营,被分散安置之后,许海风的仁义之名更是远扬千里,深入人心。
只要一想到,远至北方大营,近至西方大营,千里之遥,数万百姓随军而行。虽是身处群狼环顾之下,但许大宗师亲自披挂上阵,一路之上,劳心劳力,披荆斩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保得他们安然无恙,一个不差地尽数送至安全地带。
这等丰功伟绩又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宗师之名果然天下无双。
至于在这二座大营中间的那段路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有难民加入,却是不在众人的考究之中。兵荒马乱之际,也不会有人有这闲工夫,远至匈奴人的地盘去询问一番,就算是真的有所疑惑,但在宗师这个无比炫耀的光环之下,也没有多少人敢于一探究竟。
月许之后,当许海风从众位娇妻口中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纵然他已是今非昔比,亦是极为难得地挑起了剑眉,在众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中落荒而逃。
终于过了警戒线,在看到来自西方大营的接应部队之时,就连蒋孔明亦是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
一名偏将恭敬地向许海风递上一封书信,他拆开看过,顺手传给蒋孔明。
蒋孔明仔细地浏览一番,一双浓眉缓缓蹙起,他抬起头,望着西方,嘴里喃喃地说着:“阿布索伦,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金光华回头望向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一阵苦涩,对于蒋孔明的推算再也不敢有半点质疑之心。
在通向卧龙城的道路上,红色海洋的二万大军并没有受到任何阻击和抵抗,但是他们却并不轻松,某些人的心中甚至于还希望匈奴人能够衔尾上来,大战一场,也好过此时的无奈。
一件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让所有将领为之困扰不已,那就是在大部队的后面多了一条长长的,一望无际的尾巴。
虽然匈奴人有过承诺,只要不加抵抗,就不会妄自屠杀百姓,但是他们数百年来的名声太臭,致使信者寥寥无几。
看到红色海洋的大部队经过,无数的百姓自发地跟在后面,在他们的心中,既然北方的擎天柱红色海洋都要战败离开,那么局势之恶劣,就可想而知。这里,怕是真的要成为匈奴人牧马放羊的地方了。
希望,随着红色海洋的离开,已经完全破灭。任由将军们千般解释,但那张贴出去,写的天花乱坠的榜文却又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大规模的迁移开始了,随军而行的百姓们好似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从最早的一镇数十户人家,到现在一眼望去,亦是看不到尽头。
方令辰皱着眉头,看着这群明显拖累了自己行军速度的普通百姓。人心,就是这样奇怪的一个东西,只要略加煽动,立时就会沸腾起来。
他扭头看向大部队前方的蒋孔明,心中既敬且惧,老姑姑对他的评价确实中肯,此人断然得罪不起。好在,人皆有弱点,蒋孔明的弱点就是许海风,只要不是瞎子和白痴,就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许海风的那片赤胆忠心,绝对是毋庸置疑。
许海风,他暗暗地长吐了一口气,幸好这是方家的女婿,方家待其不薄,而他也知恩图报。幸好啊……他并非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想到这里,老将军哑然失笑,一个宗师,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呢?
自从那一镇百姓执意随军而行之后,蒋孔明立即下令,将他们带至军中,行李有人抗,伙食有人做,帐篷有人搭,将他们伺候的服服帖帖。而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每日里荣幸地与蒋孔明蒋大军师亲密谈话,数日之后,蒋孔明成功地完成了洗脑的计划。
随后二万余人在蒋孔明的驱使下,开始了急行军。好在红色海洋不愧是大汉帝国首屈一指的精锐部队,纵然是在诸如这般胜利大逃亡的情况之下,亦没有乱了队形。
一路上,所有匈奴人或是闻风而逃,或是据城坚守,或是避而不战。总之,无人敢于挑衅攻击。而方令辰等亦是绕道而行,尽量不与他们发生冲突。
中原北方,原本就是地广人稀,再加上匈奴人的入侵,造成了大量难民南移,更是数十里渺无人烟,一片荒凉景象。
过了半个月,眼看距离西线大营不过十数日路程。蒋孔明立即改弦易辙,下令放缓行军速度。其后,大部队笔直向前,不再刻意回避匈奴人,一切阻挡在前方的障碍都被他们一扫而空。
同时,他将那些受到良好照料而心生感激的百姓招来,让他们到附近的城镇去张贴榜文。
榜文之上,洋洋千余字,阐述了红色海洋军团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北方,同时信誓旦旦的保证日后一定会杀将回来。
只是这等睁眼说瞎话的举动却是无论如何也瞒不过广大群众们那雪亮的眼睛。
当得知那镇百姓都是千里迢迢随着红色海洋从北方而来,更从他们的口中得知,黑旗军统领许海风愿意接纳所有心向大汉的平民百姓,并且会给予他们一个安居乐业的机会。
于是加入的人数开始激增起来,数日之内,便已突破万人大关。
好在此时距离西方大营已经不远,匈奴人虽然得到消息,但已是鞭长莫及,无法拦阻。
不过,他们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走访四处乡镇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匈奴散兵,他们虽然无法对那二万红色海洋的大部队构成什么威胁,但对付一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却是易如反掌。
短短数日之内,已有数起屠杀事故在此发生。
此事无疑成了一个最好的催化剂,就算是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也唯有立即下定决心,收拾行礼,追随大部队前往西方大营。
而蒋孔明得闻此事,立即将被匈奴人残忍杀害的百姓尸首搬到大营之外的空地,并且找到了几名幸存者,召集所有百姓和士兵,表演了一出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讲。
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不但所有的百姓义愤填膺,就连红色海洋的二万勇士也被他勾起了新仇旧恨,纷纷请愿出战。
事态的发展远远地出乎了方令辰的意料之外,局势的变动已然不受他的控制,在这如同波涛汹涌的无穷恨意前面,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反对余地。
于是,许海风许大宗师在所有人愤怒和期盼的目光之下,率领数千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军营,他们分成数队,在附近百里之地扫荡巡逻,一旦发现匈奴人的散兵,立即一拥而上,将之乱刀分尸,以泄心头之恨。
虽然匈奴人众民皆兵,但也是良莠不一,在这里负责守卫的士卒,自然不可能与金狼军和飞马军团这等精锐之士相比,他们也就是在大草原上放牧的普通民众,战时应召而来。
由此可以看出,匈奴人的强悍绝非汉人可比,同样是普通民众,但二者相差之大,却是天壤之别。一个十人队的匈奴马队,就敢对一个小村镇发动攻击,而且还往往得手而归。
汉人的怯弱,在这一刻完全暴露无疑。或许这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最大差异。在靠近南方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如此惨烈的战争,无论大汉帝国的英勇官兵们在边疆流了多少血,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关痛痒的一件事,最多就是在茶余饭后闲聊之时提上一句。
然而当厄运真的降临之时,他们已没有胆量,提起兵器去与敌搏杀了。他们所唯一指望的,就是委曲求全,就是苟且偷生,只要还有着一线生机,他们就没有反抗的勇气。
这样的情况,蒋孔明知之甚深,但就算是他,亦是棘手无策。
只是当这些匈奴人遇到被蒋孔明激起了胸中血性的红色海洋之时,唯一的下场就是一命呜呼,眼疾手快的,仗着马术高明,侥幸而逃,但大多数却搭上了自家性命。
许海风在蒋孔明的唆使下,亲自参与了剿杀行动。以他宗师级数的崇高身份,当然是不屑于出手击杀那些无名小卒,不过是随军而行,坐那壁上观而已。
正因为有他这位宗师压阵,所有红色海洋的士兵们再无后顾之忧,拚杀起来,格外卖力,导致战斗力骤然提升三分。
经过了连日来的不停打击,残余的匈奴人终于狼狈逃走。
当众百姓得知此事,无不额首相庆,对于率军将匈奴人击溃的许海风更是感恩戴德。
就这样,当方令辰等人手中捏着一把汗走出匈奴人控制的地盘之后,无不长长地松了口气。
而此时,在蒋孔明的特意设计之下,数首容易上口又极具感染力的儿歌迅速的在一众百姓之间广为流传。
至此,他们无不对许海风感激万分。当这群百姓来到西方大营,被分散安置之后,许海风的仁义之名更是远扬千里,深入人心。
只要一想到,远至北方大营,近至西方大营,千里之遥,数万百姓随军而行。虽是身处群狼环顾之下,但许大宗师亲自披挂上阵,一路之上,劳心劳力,披荆斩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保得他们安然无恙,一个不差地尽数送至安全地带。
这等丰功伟绩又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宗师之名果然天下无双。
至于在这二座大营中间的那段路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有难民加入,却是不在众人的考究之中。兵荒马乱之际,也不会有人有这闲工夫,远至匈奴人的地盘去询问一番,就算是真的有所疑惑,但在宗师这个无比炫耀的光环之下,也没有多少人敢于一探究竟。
月许之后,当许海风从众位娇妻口中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纵然他已是今非昔比,亦是极为难得地挑起了剑眉,在众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中落荒而逃。
终于过了警戒线,在看到来自西方大营的接应部队之时,就连蒋孔明亦是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
一名偏将恭敬地向许海风递上一封书信,他拆开看过,顺手传给蒋孔明。
蒋孔明仔细地浏览一番,一双浓眉缓缓蹙起,他抬起头,望着西方,嘴里喃喃地说着:“阿布索伦,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