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哗变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重生一品男妻最新章节!
河州之变,让天下人侧目。
二皇子在被揭发后,顺势哗变,迅速和河州反贼汇成一处,正式占领河州,并且挥军直上。速度之快,让一些觉得冤枉了二皇子的人,都无从反驳。
不过这些事情,和林淡关系不大。吴州距离河州最起码也有十几天的距离,中间隔了三个州,别说二皇子直接北上了,就是他往这边打过来,也不是几天内能够过来的。
毕竟别的地方的知府,没有河州那么的不堪一击。
河州鱼米之乡,如果说在吴州的官员是熬资历,那在河州的官员向来都是贴肥膘。些许水匪算什么大事,平日里只要孝敬给足了,山高皇帝远的,有什么事情抹不平?河州官场糜烂,早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倒是有一件事情,和林淡有那么一点关系。
伴随着战事的展开,桐油开始热销。
吴州当地,曾经因为毒果害人,曾经把大量的油桐树给砍了。如今再要油桐籽,只能去相对人迹比较稀少的山岭地区。山村中的人相对平原地区来说,日子要过得苦一些,现在有官府出头向他们收购油桐籽,全都高兴家里多了点进项。
因为现存的油桐树全都比较荒僻,山民们进山也是在官府的牵头下,有组织地进发的。人口比油桐籽可要精贵得多,可不能为了一时,让人口有所损失。油桐树再要重新栽种起来,还需要时间。现在吴州自产的桐油,大概也仅够自己用的。
当然,就算是这样,也给府库省了一大笔支出。要知道,当初林大伯接手的同知的时候,前任在买油的支出上极大,往往还买不到油,这才最终造成了府库内兵器的损毁。
但是吴州好歹也是一个大州,光是兵器保养方面,一个同知掌管的府库内只占了极少一部分,占据大部分数量的还是驻军。
每年买油料的钱节约下来,以整个州来计算,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些钱拿来干什么都好啊。
但是这一切,在林淡看来却不是问题。他所在的山寨,周围随便找找就能找到不少油桐树。寨中有榨油的作坊,他本来已经准备了好些,打算把整个寨子都给刷上一遍桐油。没办法,山里面各种虫子实在太多,虽然现在有余道长准备的草药,但是哪有桐油方便。
现在事急从权,他暗搓搓地让宫彭彭带着人,将榨好的桐油全都送去给他大爹。顺便,宫彭彭短时间内,也用不着回来了。如今世道开始不太平,宫彭彭还是待在他爹身边比较好。至于他这里,山高林深的,敌人就算有本事摸过来,也未必能打下来。打来干嘛呢?库房里那些“没用”的金银,都已经差不多被他给搬空了啊!
盗匪抢劫的基本上都是商队,得到的货物各种各样都有。诸如布匹之类能用的,他全都让人给这些“寨民”裁了衣服和被子之类的……
胡澈见他看着账本皱眉,凑过去问道:“怎么有哪里不对吗?”
林淡下意识往胡澈怀里靠了靠,指着几个数字道:“太少了。”两人靠坐在床上温习功课的动作实在太习惯,他们一点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唯一觉得有点不对的,只有暖手捂。原先它可以睡在踏板上,但是现在这个床没有踏板,有踏板,它现在这个体型睡着也挤,只能扒在床沿,叼着一根草,看着两个主人小声说话。
留下的被劫掠的百姓,是不存在“老人”的。当初应道长出手太果决,一个活口都没留下。他整理寨子里的财物的时候,东西不过是分门别类摆好。他倒是从几个匪首的住处,找到了几个私库,但是里面连个账本都没翻到。也不知道是他真的没找着,还是本来就没账本这样东西。
“库存里的货物,最晚的一批是在三个月前。”那是一批布匹,布庄老板已经死了,活着的是一个布庄的伙计。
“销赃的地方没摸出来吗?”胡澈问了一句,随即就自问自答道,“没事,哥帮你找出来。”
寨子所在地的好处是足够隐蔽,坏处是进出不便。一个匪寨能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一定会有销赃的渠道。胡澈不用看库房,光是看账本上的数字,就知道这个匪寨究竟嚣张到了什么程度。
单以州而论,吴州在整个大商,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汶城很繁华,用商流如织来形容也不为过。每年往来汶城的商队,没有数万,也有数千。
距离山寨最近的那条官道,虽然相对偏僻,但是光是靠着这么一条官道,也足够养活一寨子的悍匪。
吴州的各种情报点,几乎可以说是林淡一手布置的。这些人搜集到的情报,除了会给胡澈一份外,也会同样给林淡一份。林淡能看出一些事情,但是在这方面的天赋,他还真就不如胡澈。
在余道长的帮助下,萧护院变装成了一个药农,背着一筐草药出山,过了两天带回了厚厚一沓情报。
几个人围着一张圆桌坐下,中间是余道长画的汶城,包括周边的舆图。
余道长在舆图上,小心用朱笔勾出一个圈,又勾出一个圈,想了想再在另外一处也勾了个圈,然后就叹息着将笔放下。
林淡快速又添了两处地方。
最后胡澈把余道长画的三处地方给划掉一处,再新添了一个地方:“好了,可疑的地方就是这五个地方。匪寨肯定不会只在一个地方销赃,也不可能把全部的金银全都存在寨子里。我觉得他们肯定还会有后路。”
一直没发表意见的应道长点了点头:“没错,寨中的盗匪就没有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他们肯定不会把到了年纪的盗匪全部杀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盗匪到了四十岁,寨子里的人就会安排他们回到城里,重新做个良民;一方面也是匪寨一个新的对外的渠道。”顿了顿,他叹了口气说道,“也是怪贫道一时冲动,没有多做考虑,就把这些盗匪全给杀了。”
这些天跟随应道长习武,胡澈和林淡都多少了解到这位师傅的本事,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砍石头什么的,宫彭彭也能做到,但是他砍了两块石头,手上的刀就报废了。应道长所用的剑,只是一把普通的剑,再说剑的杀伤力远没有刀强。
宫彭彭的武学造诣,已经是个百年难逢的异数。应道长简直就已经达到了技近乎于道的境界。
武功高到这种程度,也确实不需要考虑太多。这些人该死,那就杀了,就是这么简单。
胡澈自信一笑:“先生无须挂怀,区区几个盗匪,可还难不倒学生。”应道长不让他们拜师,他们就像在书院中一样称呼,说着他将几处圈出来的地方加以详细说明,最后指着他最后圈出来的地方道,“最可疑的,还是这个钱庄。”
“库中盘出来的钱是少了一些,但是一个钱庄……”应道长觉得不可思议。
林淡对胡澈倒是很自信:“我写封信回去,让我爹去查吧?”反正他大爹主管治安方面,盗匪横行,他也有责任。而且因为河州水匪的问题,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那是因为背后有个二皇子,普通的盗匪绝对没那么凶悍;但是知道归知道,不妨碍地方官们杯弓蛇影。
往年,地方官虽然能够从这些地头蛇手上,拿到不少孝敬。但是一旦自己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那么钱财就可以抛诸脑后了。更何况是眼前这么个节骨眼上,河州水匪造反,其它地方就没有盗匪了吗?既然有盗匪为什么不及时剿灭,等着这些盗匪造反吗?
整个大商朝都陷入了积极剿匪的漩涡中。吴州当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林大伯为了这件事情正忙得焦头烂额。剿匪那么危险的事情,当然不可能只靠着他手下的几个衙役,主力还得靠驻军。
因为之前桐油的事情,给军队省下了很大一笔开支,吴州的守备对林和颂这个同知还是很客气的,一点都没有之前和知府王不见王的样子。
两人一碰头,立刻就确定了,匪一定要去剿。但是匪寨在哪儿,在城中有什么布置,却需要林和颂这边去查明。否则一旦走漏了消息,后果可大可小。
另外,守备这里还需要调拨军队,守卫州府各个衙门。这点倒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吴州的各个州府衙门,基本就集中在一个坊市,坊门一关,并不需要多少人就能守住。再说衙门内部的武装力量也有一些,短时间内足够自保。
这么做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防止万一有盗匪冲击府衙,倒还不如说是为了防止内贼往外递消息。
内贼,那肯定是有的。为了最大限度的防止消息泄露,对整个剿匪计划的商议,从头至尾只有知府、同知、守备三个人。
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事情,根本就没避着旁人;但是他们商量事情的时候,选了个湖心亭,周围别想要有什么人靠近。潜在水下也不可能,这湖虽然算不得什么烟波浩渺的大湖,但却是一个颇有点名声的泉眼中流泻而下的泉水形成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别说是藏个人,就是一条手指大的小鱼都藏不住。亭子周围还拉了轻纱。
本来这些轻纱是为了夏天遮阳用的,但是现在这轻纱一拉,就连懂唇语的内贼也不知道里面的人说了些什么了。
吴州要有大动作!
谁都不知道究竟会有什么动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动作!
一些做贼心虚的人,果断的已经收拾好细软投奔外乡的亲戚去了;心存侥幸的,还假装不动声色,企图蒙混过关;另有一些做两手准备的……
这些异动就算没被衙役捕快们看在眼里,也被胡澈手下的茶摊货郎们给记了个清楚。
就在所有人的观望中,吴州的大行动终于展开。汶城内一家大户被查抄,最后竟然抓到了一个官府通缉许久的独行大盗!
能够成功触发海捕文书副本的盗匪,一定是杀过人的。这个匪号金钩子的独行大盗,官方和民间加起来的悬赏银,在大商排行前三。哪怕他常年活跃在北方地区,属于南方的吴州也听到过金钩子的大名。这是一个真正杀人如麻的悍匪。
现在这位悍匪被乱箭射杀。
知府出面向老百姓们解释,之前府衙和军队联合,就是为了万无一失捉拿金钩子,不然这样的悍匪一旦逃脱,还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祸患。
几个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竟然和金钩子毗邻而居的大商人,顿时就一头冷汗挂了下来。身为邻居,他们几乎都和这位“金老爷”一起喝过酒……
那可是金钩子啊……顿时之前官府的布置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老百姓们纷纷前往官府表示感激。
就在这时,被盯准的目标,遭到了雷霆打击。
由于消息准确,再加上猝不及防,守备军一打一个准,几乎没有走脱任何一个匪徒!
缴获的贼赃丰厚到让几个见多识广的官员们,都有些眼红。然而他们知道这些贼赃不能动,至少暂时不能动。在眼下这个时候,什么都比不上刷名声来得重要。
而论到刷名声,林同知最有发言权,而且这次所有的盗匪消息几乎都是他确认和提供的。不仅有匪寨的地点,还有盗匪藏匿的地点,甚至还包括了城内的销赃窝点。当了那么多年地方官,要说他们真的一点都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盗匪们也不是傻瓜,给一点孝敬也就算了,不会把不该让人知道的信息也给透露出来。官员们最多就只知道一鳞半爪。凭着这些信息去抓人,别说剿灭干净,就是能不能抓到人都两说。
问题是,偏偏是这位来到吴州时日最短的林同知,提供了最详实的消息……官员们脑子里转了一回,林同知怎么知道的这些事情,他们是想不明白;可是他们明白,这位林同知虽然和他们同在一地为官,人家毕竟是状元出身,又有个吏部尚书还兼太子太傅的爹,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马,根本就不存在挡他们路一说;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结个善缘,将来说不定就是一条出路。
众人想明白了,自然纷纷以林同知马首是瞻。
林同知也不客气:“剿匪所获,自然该上报朝廷。现在官路不通,应当响应朝中号令,将缴获的粮草辎重,运送到谢将军手上。”
二皇子谋逆,平叛的重任直接交到了禁卫军统领谢飞的身上。谢飞是谢侯的弟弟,颇有乃兄之风。
当朝最能打的,一支是蔡国公府。不过蔡家所执掌的兵力,大部分都被牵制在边关。
另外一支就是谢侯家。
二皇子之所以直接挥军北上,其实也是被逼无奈。他原本坐下这些布置,还真不是为了造反,顶多就是以防万一。在他看来,下一任的帝王舍他其谁?四皇子不过一个奶娃娃,能不能长成还是个问题,哪里能够和他分庭抗礼?
再说,四皇子背后有蔡家,他身后不是还有谢家吗?
结果没想到他的谢表弟,竟然给他捅了那么狠的一刀!
好吧,这些先撇开不提。他提前发动本来就是因为钱粮不足,河州的府库虽然让他补充了一些,但是沿途还有损失。再加上他的动作必须快!
他带出来的这几万兵马,几乎就让京畿的守备为之一空。禁军虽然精锐,但是数量毕竟有限。蔡家的兵力远在边关,他必须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拿下京城。他在京中还留有后手,到时候会有人来给他开城门,等他到攻入京城,难道还需要等什么太子封号吗?
父皇也是老糊涂了,还是退位当个太上皇吧。
二皇子清楚自己的情况,京中那么多文臣武将,当然也能看明白二皇子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颁下旨意,号令各地驻军积极剿灭反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不过各地的驻军是不能轻易调动的。不然前脚刚刚走出家门,后脚老巢就被人端了,找谁说理去?所以,各地基本上都在拼命剿匪,只有距离叛军较近的几个州府,才死命抗击。
吴州的守备姓殷,他听着林同知的话,突然福至心灵,提议道:“此去送到谢将军手上,路途遥远,不如某帅兵攻打叛军侧翼……”
那么大老远的送钱送粮,一定得要派军队去。而且平叛关系重大,为了万无一失,最好殷守备亲自跑一趟。那一样都要大老远地送过去,反正家里闹事的小贼全都给摁死了,他干嘛不多带点人,趁机捞点军功呢?
军队驻扎在内陆,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基本上生命安全有保障,坏处是没军功可捞难以升职。
平叛听着是危险,但是大头由谢将军扛着,他只在后面捡点零碎,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殷守备的思想很好理解。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外面溜达一圈打打酱油,说不定还能捞上点外快。
吴州的知府和同知都表示支持。哪怕文武从来都看不对眼,但是殷守备出门就代表了吴州,他们全州的官员都能沾光。他们在家里面做着就能刷一把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为了刷声望/平叛,整个吴州的官府再度全力运作起来。
天气微微变得不那么炎热的时候,一家桐油铺子在河州开了出来。
对于林淡的这个决定,胡澈想了一会儿就明白了。
余道长却是怎么都想不明白:“直接在吴州卖桐油不好吗?何必大老远地卖去河州?”
吴州现在虽然也产桐油,可是那点产量说是能够自给自足,其实这还是针对的官府和军队。除此之外,百姓家就不用桐油了吗?
百姓家当然也是要用的。最起码在数年内,桐油在吴州绝对不愁卖。
河州路途遥远,一路上光是运输的花费就不是个小数目。
林淡笑眯眯道:“当然是因为在河州,桐油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啊。”在商言商,光是这一点利益驱动,就足够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来。
河州比吴州富庶不止一点点。而且河州河网密布,代表着水汽也同样充足。除了防止家具腐烂虫蛀之外,桐油的另外一个占大头的去处,是在河网上往来的大小船只。为了防水,这些制作船只的木料,甚至需要在桐油里浸泡,消耗的桐油数量绝对不是小数目。
“现在河州只是看着危险。二皇子帅军北上,是孤注一掷之举。他不会留下多少人马在河州。此行能够打下京城,对二皇子来说,自然是毕其功于一役。若是打不下来,其实对他来说,有没有后路已经不重要了。反正陛下不是下令,让人活捉二皇子了么?”
对于二皇子这样的人来说,只要性命无忧,哪怕这次失败了,会被幽禁,说不定也能被他抓住机会翻身。
二皇子反叛了,他也没被贬为庶民,皇后也依旧是皇后。皇帝的偏心可见一斑。
然而,皇帝的偏心有时候并没有什么用,只要百官齐心,足以架空皇帝。
将林祖父封为太子太傅,就是君王向朝官妥协的结果。当时皇帝虽然内心不快,但是二皇子和四皇子,一个是皇后嫡出,他素来喜欢;一个是老来子,他也真心疼爱。扪心自问,最后究竟把皇位传给哪一个,他都没什么所谓。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二皇子做的布置,他不可能不知道,可以说那些都是在他的默认下进行的。至于造反,那还不是谢思兴那个小子搞出来的事情?若没有他那一纸揭发,二皇子会被逼造反?
现在弄得局势有些骑虎难下,百官要求将二皇子贬为庶民,将皇后废黜的奏折不绝。
长公主府内,商佩春对着自己从小就宝贝的儿子,抬手就是一巴掌。
然而这一巴掌没落到谢思兴脸上,常年打铁,比大部分男人还更加有力的手腕被他握住,纨绔子挑着眼睛吊儿郎当地说道:“娘,我都那么大个人了,脸上顶着个巴掌还怎么出门啊?”
河州之变,让天下人侧目。
二皇子在被揭发后,顺势哗变,迅速和河州反贼汇成一处,正式占领河州,并且挥军直上。速度之快,让一些觉得冤枉了二皇子的人,都无从反驳。
不过这些事情,和林淡关系不大。吴州距离河州最起码也有十几天的距离,中间隔了三个州,别说二皇子直接北上了,就是他往这边打过来,也不是几天内能够过来的。
毕竟别的地方的知府,没有河州那么的不堪一击。
河州鱼米之乡,如果说在吴州的官员是熬资历,那在河州的官员向来都是贴肥膘。些许水匪算什么大事,平日里只要孝敬给足了,山高皇帝远的,有什么事情抹不平?河州官场糜烂,早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倒是有一件事情,和林淡有那么一点关系。
伴随着战事的展开,桐油开始热销。
吴州当地,曾经因为毒果害人,曾经把大量的油桐树给砍了。如今再要油桐籽,只能去相对人迹比较稀少的山岭地区。山村中的人相对平原地区来说,日子要过得苦一些,现在有官府出头向他们收购油桐籽,全都高兴家里多了点进项。
因为现存的油桐树全都比较荒僻,山民们进山也是在官府的牵头下,有组织地进发的。人口比油桐籽可要精贵得多,可不能为了一时,让人口有所损失。油桐树再要重新栽种起来,还需要时间。现在吴州自产的桐油,大概也仅够自己用的。
当然,就算是这样,也给府库省了一大笔支出。要知道,当初林大伯接手的同知的时候,前任在买油的支出上极大,往往还买不到油,这才最终造成了府库内兵器的损毁。
但是吴州好歹也是一个大州,光是兵器保养方面,一个同知掌管的府库内只占了极少一部分,占据大部分数量的还是驻军。
每年买油料的钱节约下来,以整个州来计算,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些钱拿来干什么都好啊。
但是这一切,在林淡看来却不是问题。他所在的山寨,周围随便找找就能找到不少油桐树。寨中有榨油的作坊,他本来已经准备了好些,打算把整个寨子都给刷上一遍桐油。没办法,山里面各种虫子实在太多,虽然现在有余道长准备的草药,但是哪有桐油方便。
现在事急从权,他暗搓搓地让宫彭彭带着人,将榨好的桐油全都送去给他大爹。顺便,宫彭彭短时间内,也用不着回来了。如今世道开始不太平,宫彭彭还是待在他爹身边比较好。至于他这里,山高林深的,敌人就算有本事摸过来,也未必能打下来。打来干嘛呢?库房里那些“没用”的金银,都已经差不多被他给搬空了啊!
盗匪抢劫的基本上都是商队,得到的货物各种各样都有。诸如布匹之类能用的,他全都让人给这些“寨民”裁了衣服和被子之类的……
胡澈见他看着账本皱眉,凑过去问道:“怎么有哪里不对吗?”
林淡下意识往胡澈怀里靠了靠,指着几个数字道:“太少了。”两人靠坐在床上温习功课的动作实在太习惯,他们一点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唯一觉得有点不对的,只有暖手捂。原先它可以睡在踏板上,但是现在这个床没有踏板,有踏板,它现在这个体型睡着也挤,只能扒在床沿,叼着一根草,看着两个主人小声说话。
留下的被劫掠的百姓,是不存在“老人”的。当初应道长出手太果决,一个活口都没留下。他整理寨子里的财物的时候,东西不过是分门别类摆好。他倒是从几个匪首的住处,找到了几个私库,但是里面连个账本都没翻到。也不知道是他真的没找着,还是本来就没账本这样东西。
“库存里的货物,最晚的一批是在三个月前。”那是一批布匹,布庄老板已经死了,活着的是一个布庄的伙计。
“销赃的地方没摸出来吗?”胡澈问了一句,随即就自问自答道,“没事,哥帮你找出来。”
寨子所在地的好处是足够隐蔽,坏处是进出不便。一个匪寨能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一定会有销赃的渠道。胡澈不用看库房,光是看账本上的数字,就知道这个匪寨究竟嚣张到了什么程度。
单以州而论,吴州在整个大商,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汶城很繁华,用商流如织来形容也不为过。每年往来汶城的商队,没有数万,也有数千。
距离山寨最近的那条官道,虽然相对偏僻,但是光是靠着这么一条官道,也足够养活一寨子的悍匪。
吴州的各种情报点,几乎可以说是林淡一手布置的。这些人搜集到的情报,除了会给胡澈一份外,也会同样给林淡一份。林淡能看出一些事情,但是在这方面的天赋,他还真就不如胡澈。
在余道长的帮助下,萧护院变装成了一个药农,背着一筐草药出山,过了两天带回了厚厚一沓情报。
几个人围着一张圆桌坐下,中间是余道长画的汶城,包括周边的舆图。
余道长在舆图上,小心用朱笔勾出一个圈,又勾出一个圈,想了想再在另外一处也勾了个圈,然后就叹息着将笔放下。
林淡快速又添了两处地方。
最后胡澈把余道长画的三处地方给划掉一处,再新添了一个地方:“好了,可疑的地方就是这五个地方。匪寨肯定不会只在一个地方销赃,也不可能把全部的金银全都存在寨子里。我觉得他们肯定还会有后路。”
一直没发表意见的应道长点了点头:“没错,寨中的盗匪就没有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他们肯定不会把到了年纪的盗匪全部杀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盗匪到了四十岁,寨子里的人就会安排他们回到城里,重新做个良民;一方面也是匪寨一个新的对外的渠道。”顿了顿,他叹了口气说道,“也是怪贫道一时冲动,没有多做考虑,就把这些盗匪全给杀了。”
这些天跟随应道长习武,胡澈和林淡都多少了解到这位师傅的本事,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砍石头什么的,宫彭彭也能做到,但是他砍了两块石头,手上的刀就报废了。应道长所用的剑,只是一把普通的剑,再说剑的杀伤力远没有刀强。
宫彭彭的武学造诣,已经是个百年难逢的异数。应道长简直就已经达到了技近乎于道的境界。
武功高到这种程度,也确实不需要考虑太多。这些人该死,那就杀了,就是这么简单。
胡澈自信一笑:“先生无须挂怀,区区几个盗匪,可还难不倒学生。”应道长不让他们拜师,他们就像在书院中一样称呼,说着他将几处圈出来的地方加以详细说明,最后指着他最后圈出来的地方道,“最可疑的,还是这个钱庄。”
“库中盘出来的钱是少了一些,但是一个钱庄……”应道长觉得不可思议。
林淡对胡澈倒是很自信:“我写封信回去,让我爹去查吧?”反正他大爹主管治安方面,盗匪横行,他也有责任。而且因为河州水匪的问题,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那是因为背后有个二皇子,普通的盗匪绝对没那么凶悍;但是知道归知道,不妨碍地方官们杯弓蛇影。
往年,地方官虽然能够从这些地头蛇手上,拿到不少孝敬。但是一旦自己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那么钱财就可以抛诸脑后了。更何况是眼前这么个节骨眼上,河州水匪造反,其它地方就没有盗匪了吗?既然有盗匪为什么不及时剿灭,等着这些盗匪造反吗?
整个大商朝都陷入了积极剿匪的漩涡中。吴州当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林大伯为了这件事情正忙得焦头烂额。剿匪那么危险的事情,当然不可能只靠着他手下的几个衙役,主力还得靠驻军。
因为之前桐油的事情,给军队省下了很大一笔开支,吴州的守备对林和颂这个同知还是很客气的,一点都没有之前和知府王不见王的样子。
两人一碰头,立刻就确定了,匪一定要去剿。但是匪寨在哪儿,在城中有什么布置,却需要林和颂这边去查明。否则一旦走漏了消息,后果可大可小。
另外,守备这里还需要调拨军队,守卫州府各个衙门。这点倒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吴州的各个州府衙门,基本就集中在一个坊市,坊门一关,并不需要多少人就能守住。再说衙门内部的武装力量也有一些,短时间内足够自保。
这么做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防止万一有盗匪冲击府衙,倒还不如说是为了防止内贼往外递消息。
内贼,那肯定是有的。为了最大限度的防止消息泄露,对整个剿匪计划的商议,从头至尾只有知府、同知、守备三个人。
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事情,根本就没避着旁人;但是他们商量事情的时候,选了个湖心亭,周围别想要有什么人靠近。潜在水下也不可能,这湖虽然算不得什么烟波浩渺的大湖,但却是一个颇有点名声的泉眼中流泻而下的泉水形成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别说是藏个人,就是一条手指大的小鱼都藏不住。亭子周围还拉了轻纱。
本来这些轻纱是为了夏天遮阳用的,但是现在这轻纱一拉,就连懂唇语的内贼也不知道里面的人说了些什么了。
吴州要有大动作!
谁都不知道究竟会有什么动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动作!
一些做贼心虚的人,果断的已经收拾好细软投奔外乡的亲戚去了;心存侥幸的,还假装不动声色,企图蒙混过关;另有一些做两手准备的……
这些异动就算没被衙役捕快们看在眼里,也被胡澈手下的茶摊货郎们给记了个清楚。
就在所有人的观望中,吴州的大行动终于展开。汶城内一家大户被查抄,最后竟然抓到了一个官府通缉许久的独行大盗!
能够成功触发海捕文书副本的盗匪,一定是杀过人的。这个匪号金钩子的独行大盗,官方和民间加起来的悬赏银,在大商排行前三。哪怕他常年活跃在北方地区,属于南方的吴州也听到过金钩子的大名。这是一个真正杀人如麻的悍匪。
现在这位悍匪被乱箭射杀。
知府出面向老百姓们解释,之前府衙和军队联合,就是为了万无一失捉拿金钩子,不然这样的悍匪一旦逃脱,还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祸患。
几个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竟然和金钩子毗邻而居的大商人,顿时就一头冷汗挂了下来。身为邻居,他们几乎都和这位“金老爷”一起喝过酒……
那可是金钩子啊……顿时之前官府的布置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老百姓们纷纷前往官府表示感激。
就在这时,被盯准的目标,遭到了雷霆打击。
由于消息准确,再加上猝不及防,守备军一打一个准,几乎没有走脱任何一个匪徒!
缴获的贼赃丰厚到让几个见多识广的官员们,都有些眼红。然而他们知道这些贼赃不能动,至少暂时不能动。在眼下这个时候,什么都比不上刷名声来得重要。
而论到刷名声,林同知最有发言权,而且这次所有的盗匪消息几乎都是他确认和提供的。不仅有匪寨的地点,还有盗匪藏匿的地点,甚至还包括了城内的销赃窝点。当了那么多年地方官,要说他们真的一点都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盗匪们也不是傻瓜,给一点孝敬也就算了,不会把不该让人知道的信息也给透露出来。官员们最多就只知道一鳞半爪。凭着这些信息去抓人,别说剿灭干净,就是能不能抓到人都两说。
问题是,偏偏是这位来到吴州时日最短的林同知,提供了最详实的消息……官员们脑子里转了一回,林同知怎么知道的这些事情,他们是想不明白;可是他们明白,这位林同知虽然和他们同在一地为官,人家毕竟是状元出身,又有个吏部尚书还兼太子太傅的爹,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马,根本就不存在挡他们路一说;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结个善缘,将来说不定就是一条出路。
众人想明白了,自然纷纷以林同知马首是瞻。
林同知也不客气:“剿匪所获,自然该上报朝廷。现在官路不通,应当响应朝中号令,将缴获的粮草辎重,运送到谢将军手上。”
二皇子谋逆,平叛的重任直接交到了禁卫军统领谢飞的身上。谢飞是谢侯的弟弟,颇有乃兄之风。
当朝最能打的,一支是蔡国公府。不过蔡家所执掌的兵力,大部分都被牵制在边关。
另外一支就是谢侯家。
二皇子之所以直接挥军北上,其实也是被逼无奈。他原本坐下这些布置,还真不是为了造反,顶多就是以防万一。在他看来,下一任的帝王舍他其谁?四皇子不过一个奶娃娃,能不能长成还是个问题,哪里能够和他分庭抗礼?
再说,四皇子背后有蔡家,他身后不是还有谢家吗?
结果没想到他的谢表弟,竟然给他捅了那么狠的一刀!
好吧,这些先撇开不提。他提前发动本来就是因为钱粮不足,河州的府库虽然让他补充了一些,但是沿途还有损失。再加上他的动作必须快!
他带出来的这几万兵马,几乎就让京畿的守备为之一空。禁军虽然精锐,但是数量毕竟有限。蔡家的兵力远在边关,他必须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拿下京城。他在京中还留有后手,到时候会有人来给他开城门,等他到攻入京城,难道还需要等什么太子封号吗?
父皇也是老糊涂了,还是退位当个太上皇吧。
二皇子清楚自己的情况,京中那么多文臣武将,当然也能看明白二皇子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颁下旨意,号令各地驻军积极剿灭反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不过各地的驻军是不能轻易调动的。不然前脚刚刚走出家门,后脚老巢就被人端了,找谁说理去?所以,各地基本上都在拼命剿匪,只有距离叛军较近的几个州府,才死命抗击。
吴州的守备姓殷,他听着林同知的话,突然福至心灵,提议道:“此去送到谢将军手上,路途遥远,不如某帅兵攻打叛军侧翼……”
那么大老远的送钱送粮,一定得要派军队去。而且平叛关系重大,为了万无一失,最好殷守备亲自跑一趟。那一样都要大老远地送过去,反正家里闹事的小贼全都给摁死了,他干嘛不多带点人,趁机捞点军功呢?
军队驻扎在内陆,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基本上生命安全有保障,坏处是没军功可捞难以升职。
平叛听着是危险,但是大头由谢将军扛着,他只在后面捡点零碎,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殷守备的思想很好理解。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外面溜达一圈打打酱油,说不定还能捞上点外快。
吴州的知府和同知都表示支持。哪怕文武从来都看不对眼,但是殷守备出门就代表了吴州,他们全州的官员都能沾光。他们在家里面做着就能刷一把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为了刷声望/平叛,整个吴州的官府再度全力运作起来。
天气微微变得不那么炎热的时候,一家桐油铺子在河州开了出来。
对于林淡的这个决定,胡澈想了一会儿就明白了。
余道长却是怎么都想不明白:“直接在吴州卖桐油不好吗?何必大老远地卖去河州?”
吴州现在虽然也产桐油,可是那点产量说是能够自给自足,其实这还是针对的官府和军队。除此之外,百姓家就不用桐油了吗?
百姓家当然也是要用的。最起码在数年内,桐油在吴州绝对不愁卖。
河州路途遥远,一路上光是运输的花费就不是个小数目。
林淡笑眯眯道:“当然是因为在河州,桐油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啊。”在商言商,光是这一点利益驱动,就足够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来。
河州比吴州富庶不止一点点。而且河州河网密布,代表着水汽也同样充足。除了防止家具腐烂虫蛀之外,桐油的另外一个占大头的去处,是在河网上往来的大小船只。为了防水,这些制作船只的木料,甚至需要在桐油里浸泡,消耗的桐油数量绝对不是小数目。
“现在河州只是看着危险。二皇子帅军北上,是孤注一掷之举。他不会留下多少人马在河州。此行能够打下京城,对二皇子来说,自然是毕其功于一役。若是打不下来,其实对他来说,有没有后路已经不重要了。反正陛下不是下令,让人活捉二皇子了么?”
对于二皇子这样的人来说,只要性命无忧,哪怕这次失败了,会被幽禁,说不定也能被他抓住机会翻身。
二皇子反叛了,他也没被贬为庶民,皇后也依旧是皇后。皇帝的偏心可见一斑。
然而,皇帝的偏心有时候并没有什么用,只要百官齐心,足以架空皇帝。
将林祖父封为太子太傅,就是君王向朝官妥协的结果。当时皇帝虽然内心不快,但是二皇子和四皇子,一个是皇后嫡出,他素来喜欢;一个是老来子,他也真心疼爱。扪心自问,最后究竟把皇位传给哪一个,他都没什么所谓。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二皇子做的布置,他不可能不知道,可以说那些都是在他的默认下进行的。至于造反,那还不是谢思兴那个小子搞出来的事情?若没有他那一纸揭发,二皇子会被逼造反?
现在弄得局势有些骑虎难下,百官要求将二皇子贬为庶民,将皇后废黜的奏折不绝。
长公主府内,商佩春对着自己从小就宝贝的儿子,抬手就是一巴掌。
然而这一巴掌没落到谢思兴脸上,常年打铁,比大部分男人还更加有力的手腕被他握住,纨绔子挑着眼睛吊儿郎当地说道:“娘,我都那么大个人了,脸上顶着个巴掌还怎么出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