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宣元殿万事俱备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暄璃江山落最新章节!
天道轮回,地道渺渺,岁月无情,人生几何。哪怕贵为天子,虽享有万乘之尊,却难得百年之寿。
今番乃是洪光十四年,又是一个该履行三年之约的日头。
寝殿内,左右近侍正为肃宗整理衣冠,因是万国会,规格甚高,帝君当着冕服,以示隆重。
玉藻邃延,日月升龙,副其德,章其功。
黼黻文绣,降龙路车,显其仁,光其能。
硕大的皇宫,内侍宫女们进进出出,忙里忙外,而肃宗则是静静伫立,心口沉闷。
这位春秋正盛的帝王,却是须发半白,容颜苍老许多,今日更是带着几分病态。他心底很是厌恶万国会,每每到了这日子,便是食不知味,寝必失眠。只因那丧权辱国的契约,梗在胸口,如若刀绞,磨人心神。
当年穆宗兵败,留下奇耻大辱,让梁国一度颓疲,尽管他晚年休养生息,减免赋税,勤政恭俭,奈何天不遂愿,一直未能重现盛世荣光,郁郁而终,将难题丢给了后世子孙。
而继任者肃宗天性忠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形于色。即位初期,善于纳谏,广施仁政。
提及此,还不得不说一些个趣事。
洪光二年,有个清正廉洁的御史,名为陶真。他为人耿直,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时常溅到肃宗脸上,但肃宗一边衣袖擦脸,一边耐着性子听完,面无异色,未曾降罪。
然有一日,陶真上书请求撤掉户部侍郎李继科,缘由是其平庸无能,难当大任。恰巧那李继科是肃宗宠妃的亲弟弟,肃宗犯难,琢磨一阵,降旨让李继科外任刺史。孰知陶真得了消息,大呼不可,如此庸才,岂能管理州县?遂与肃宗据理力争,肃宗争不过,只得放弃。待其回到后宫后,对李贵妃无奈道:“汝只知为弟要那刺史之位,汝岂知陶真为御史乎!朕奈若何乎?”
由此观之,这位帝王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能守祖宗法度,尚德缓刑,体谅他人,时常不计较下人过失。若在昌盛之年,不失为“守成贤主”。
然可叹可悲,当下梁朝外有强敌环饲,内有奸臣擅权,冗兵严重,土地兼并,都道是“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暗地里矛盾冲突不断。
这样的情形之下,需要的则是机敏果敢、睿智勇武之君,革除弊政,当机立断,救国救民,中兴国家。与此相论,肃宗并不适合,他文弱温厚,优柔寡断,太过仁慈。虽算不上昏君,但也绝非明主。
这个皇帝从谏如流,却是没有主见;信任官吏,却是忠奸莫辨;意欲改革,却是畏首畏尾。以至于朝令夕改,一反一复,吏无适守,民无适从,结果什么事也办不成。
在此,不得不慨,明君者,非明人也。其须得审时度势,果敢坚毅,雄才大略,善于变通。
唉,只能说萧恪的确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陛下,已收拾妥当,是否前往宣元殿?”总领太监苏进拱手静立一旁,弯腰请示道。
“去吧,时候不早了”,肃宗摆摆手,心下焦灼,步伐沉重。虽说这些年嫁到邶国去的多是宗女,并非他亲生女儿,但他本是个心善厚道的,瞧着和亲之时,皇族宗室骨肉离别,抱头痛哭之景,亦是唏嘘不已,心痛难忍。
诸多时候,他曾心下盘算,宁可多给予一些财粮,喂饱邶国,去了那嫁女和亲之约,省得百年之后被史家戳脊梁骨。
可现实总是残酷而敏感,岂能随人愿?
和亲,听起来美好,实际却满是辛酸。很多时候只有弱国才采用这等温柔方式,确保王朝暂时的和平稳定。靠女人联姻这一绥靖政策在男尊女卑的国度,屡见不鲜。从古至今,这个决策从来都是断断续续,一直都没从根本上消除过。
只一句,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女人只能成为贡品。
苏进得了肃宗答复,转身朝外大呼道:“摆驾宣元殿。”
少顷,众侍卫抬了龙辇,迎了肃宗上驾,一路浩浩荡荡往那前殿而去。
且说那宣元殿,是梁朝皇帝举行宫廷宴会、观赏表演、会见来使的主要场所。史书曾有记载,在宣元殿举办的国宴,成百上千场,殿前和廊下可坐好几千人。除此之外,还有开敞的广场,不仅能表演百戏,还可对击马球,一决高下。
行大宴的准备事仪由尚宝司负责,殿上预先摆好御座,铺上黄麾,周围设护卫二十四人伺立。教坊司则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舞杂队候在殿外。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设膳亭于御座东,设珍羞美味于酒膳亭东西侧。
皇太子座位于御座东西向。诸王及使臣以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内,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
太后、皇后、嫔妃、公主及诰命夫人等有头有脸的女眷则在殿内另一侧安排席位,拉屏风隔开,另安排宫中司壶、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目今大殿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只待这大会开幕。
荣王府外,几辆马车停滞,一干奴仆神色恭谨。
不多时,府门大开,萧煜并萧暄先后踏出,两人分别着亲王与世子服,一身贵气,威严盛隆。
“暄儿,这次随为父去那万国会,可有不安?”萧煜偏头望着比自己矮许多的女儿,宠溺一笑。
萧暄尚不过六岁,乃是第二次参加万国宴,由于时限不短,年龄太小,已是记不清第一次参会的感觉了。
“不就是一个面见各国使臣的宴会吗?儿子何足惧哉?”萧暄两嘴角向下一弯,撇撇唇,毫不在意道。
听着萧暄的满不在乎的口气,萧煜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不愧是我荣王府的世子,这气量岂是平凡。好!既然如此,那就动身吧。”
言讫,众人上了马车,齐齐往皇宫赶去。
马车内,萧暄负手于后,端坐榻上,一副深思熟虑之样。
今日,不知何事将生?
天道轮回,地道渺渺,岁月无情,人生几何。哪怕贵为天子,虽享有万乘之尊,却难得百年之寿。
今番乃是洪光十四年,又是一个该履行三年之约的日头。
寝殿内,左右近侍正为肃宗整理衣冠,因是万国会,规格甚高,帝君当着冕服,以示隆重。
玉藻邃延,日月升龙,副其德,章其功。
黼黻文绣,降龙路车,显其仁,光其能。
硕大的皇宫,内侍宫女们进进出出,忙里忙外,而肃宗则是静静伫立,心口沉闷。
这位春秋正盛的帝王,却是须发半白,容颜苍老许多,今日更是带着几分病态。他心底很是厌恶万国会,每每到了这日子,便是食不知味,寝必失眠。只因那丧权辱国的契约,梗在胸口,如若刀绞,磨人心神。
当年穆宗兵败,留下奇耻大辱,让梁国一度颓疲,尽管他晚年休养生息,减免赋税,勤政恭俭,奈何天不遂愿,一直未能重现盛世荣光,郁郁而终,将难题丢给了后世子孙。
而继任者肃宗天性忠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形于色。即位初期,善于纳谏,广施仁政。
提及此,还不得不说一些个趣事。
洪光二年,有个清正廉洁的御史,名为陶真。他为人耿直,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时常溅到肃宗脸上,但肃宗一边衣袖擦脸,一边耐着性子听完,面无异色,未曾降罪。
然有一日,陶真上书请求撤掉户部侍郎李继科,缘由是其平庸无能,难当大任。恰巧那李继科是肃宗宠妃的亲弟弟,肃宗犯难,琢磨一阵,降旨让李继科外任刺史。孰知陶真得了消息,大呼不可,如此庸才,岂能管理州县?遂与肃宗据理力争,肃宗争不过,只得放弃。待其回到后宫后,对李贵妃无奈道:“汝只知为弟要那刺史之位,汝岂知陶真为御史乎!朕奈若何乎?”
由此观之,这位帝王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能守祖宗法度,尚德缓刑,体谅他人,时常不计较下人过失。若在昌盛之年,不失为“守成贤主”。
然可叹可悲,当下梁朝外有强敌环饲,内有奸臣擅权,冗兵严重,土地兼并,都道是“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暗地里矛盾冲突不断。
这样的情形之下,需要的则是机敏果敢、睿智勇武之君,革除弊政,当机立断,救国救民,中兴国家。与此相论,肃宗并不适合,他文弱温厚,优柔寡断,太过仁慈。虽算不上昏君,但也绝非明主。
这个皇帝从谏如流,却是没有主见;信任官吏,却是忠奸莫辨;意欲改革,却是畏首畏尾。以至于朝令夕改,一反一复,吏无适守,民无适从,结果什么事也办不成。
在此,不得不慨,明君者,非明人也。其须得审时度势,果敢坚毅,雄才大略,善于变通。
唉,只能说萧恪的确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陛下,已收拾妥当,是否前往宣元殿?”总领太监苏进拱手静立一旁,弯腰请示道。
“去吧,时候不早了”,肃宗摆摆手,心下焦灼,步伐沉重。虽说这些年嫁到邶国去的多是宗女,并非他亲生女儿,但他本是个心善厚道的,瞧着和亲之时,皇族宗室骨肉离别,抱头痛哭之景,亦是唏嘘不已,心痛难忍。
诸多时候,他曾心下盘算,宁可多给予一些财粮,喂饱邶国,去了那嫁女和亲之约,省得百年之后被史家戳脊梁骨。
可现实总是残酷而敏感,岂能随人愿?
和亲,听起来美好,实际却满是辛酸。很多时候只有弱国才采用这等温柔方式,确保王朝暂时的和平稳定。靠女人联姻这一绥靖政策在男尊女卑的国度,屡见不鲜。从古至今,这个决策从来都是断断续续,一直都没从根本上消除过。
只一句,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女人只能成为贡品。
苏进得了肃宗答复,转身朝外大呼道:“摆驾宣元殿。”
少顷,众侍卫抬了龙辇,迎了肃宗上驾,一路浩浩荡荡往那前殿而去。
且说那宣元殿,是梁朝皇帝举行宫廷宴会、观赏表演、会见来使的主要场所。史书曾有记载,在宣元殿举办的国宴,成百上千场,殿前和廊下可坐好几千人。除此之外,还有开敞的广场,不仅能表演百戏,还可对击马球,一决高下。
行大宴的准备事仪由尚宝司负责,殿上预先摆好御座,铺上黄麾,周围设护卫二十四人伺立。教坊司则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舞杂队候在殿外。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设膳亭于御座东,设珍羞美味于酒膳亭东西侧。
皇太子座位于御座东西向。诸王及使臣以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内,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
太后、皇后、嫔妃、公主及诰命夫人等有头有脸的女眷则在殿内另一侧安排席位,拉屏风隔开,另安排宫中司壶、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目今大殿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只待这大会开幕。
荣王府外,几辆马车停滞,一干奴仆神色恭谨。
不多时,府门大开,萧煜并萧暄先后踏出,两人分别着亲王与世子服,一身贵气,威严盛隆。
“暄儿,这次随为父去那万国会,可有不安?”萧煜偏头望着比自己矮许多的女儿,宠溺一笑。
萧暄尚不过六岁,乃是第二次参加万国宴,由于时限不短,年龄太小,已是记不清第一次参会的感觉了。
“不就是一个面见各国使臣的宴会吗?儿子何足惧哉?”萧暄两嘴角向下一弯,撇撇唇,毫不在意道。
听着萧暄的满不在乎的口气,萧煜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不愧是我荣王府的世子,这气量岂是平凡。好!既然如此,那就动身吧。”
言讫,众人上了马车,齐齐往皇宫赶去。
马车内,萧暄负手于后,端坐榻上,一副深思熟虑之样。
今日,不知何事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