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第204节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靖明最新章节!
当年陛下第一次视朝时,要给杨廷和加太保可能是安抚。但现在的语气,分明是深深的忌惮。
那也是另一种安抚!
杨廷和感觉自己已经麻木了,似乎正走在奈何桥上,并且喝完了孟婆汤。
他就像之前没说过那些“自证清白”的话,似乎感激涕零地哽咽着磕头:“老臣愧领,君恩无以为报,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可是诸葛亮的词!
你们一定得听得出来,我不是伊尹霍光,更不是司马昭王莽啊!
朱厚熜仿佛松了一口气的样子,赶紧说道:“散朝吧,诸参策御书房议事!”
事情似乎就这么急匆匆了结了,李翔尸骨未寒,以身为鼓似乎敲了个寂寞。
朝廷里那些之前心中包含了莫名希望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帝转身沉重地内廷走去,而王琼等人殷切地走到了杨廷和身边扶起他,脸上堆着笑恭贺他。
杨廷和的神情很复杂,带着苦笑又表现得有些后怕,最后轻松了不少的样子。
许多人心里不由得冒出一个念头:这李翔的尸劾,莫不是新党安排出来试探皇帝的?
只有走入了奉天殿后面前往御书房的参策们随后才都收敛起了戏脸,心情沉重。
皇帝如此处置这件事,心里真的早就打算好了要应对一场内乱吗?
李翔之死,已经算是在造势了吧?锦衣卫和内厂到底查出了什么?
第203章天子一言,日月共鉴
到了养心殿,他们进入御书房时只看到皇帝已经坐好了,表情很严肃。
杨廷和也不压抑疑问了:“臣未致仕便加三公,更赐宫中乘舆、入朝不趋,李翔之事究竟有何蹊跷?陛下何以如此处置?”
说罢看向王琼他们:“你等为何又顺势鼓噪?”
之前那一通坚决请辞,似乎不是因为压力太大想开溜了,而是他另有判断,觉得那样更好。
“黄锦,闭门。闲杂人等,遣离百步之外。”
朱厚熜这话一出口,众人不由得表情凝重起来。
等到黄锦出去一通之后回来,朱厚熜才平静地说道:“御书房内的君臣一心,都是朕逼迫出来的,朕清楚。”
杨廷和听得一愣,随后忍不住说道:“犬子于广东那么一闹,臣在朝野已是新党党魁;德华等人各有旧错,崔左军及九峰公皆为国戚,费子充已明陛下决意,王伯安敬服陛下学问!陛下筹算无遗,参策归心是实在的!”
他可能觉得自己语气太强硬了,缓和了一下才纠结地说道:“臣这年余以来,着实已经殚精竭虑。以此刻情势,陛下准臣致仕,新法也不致于就此搁置。臣斗胆直言,陛下纵使有心削藩,此时也算不得难了!”
人人都听得出来,杨廷和心里确实怨气不小。
王琼看了看皇帝之后忽然说道:“我倒以为,杨阁老想岔了。”
杨廷和对他也有气,闻言反问:“请教!”
“臣斗胆剖析。”王琼先对朱厚熜行了一礼,斟酌了一下才说道,“京营初成,诚如介夫所言,有费子充居中筹谋,旧党难以翻天。便是有心削藩,以参策之一心,天下也无法大乱。”
朱厚熜默不作声,王琼是第一个站出来接着朱厚熜的意思演下去的,朱厚熜想看看他是不是看透了。
王琼再看了看皇帝,继续说道:“陛下与我等皆知新法尚有数法未宣之于众,纵使此刻诸法,也已大异于历朝历代。今年实践学之争议,广东动赋役之后,各路人等会有什么举动,万不能只凭着我等一心、草草练就之京营便觉足以高枕无忧。莫要忘了,卫所屯田之制可还不敢轻动!”
杨廷和皱起了眉:之前殿上处于风口浪尖,倒是忘了天下卫所对于新法的反应。
“陛下所言之户籍之法,为何现在不能先提?主要便是因为军户!如今新法能不能成,要义在于人、钱、权之流转。增添那么多官吏,大半是为了应对将来天下百姓不受户籍拘束、不受路引过多拘束而设。”
王琼顿了顿之后说道:“而后钱法,库法,更是要将天下财富管得更好、更活。凡此种种,如今不敢轻易行之,何也?天下称不上高枕无忧,参策于此种闻所未闻之新法能不能成,心里也不见得深信不疑。”
他对朱厚熜行了行礼:“臣任户部尚书多年,这两年来不知钻研了新法多少回。以臣之见,这新法若有一环施行不彻底便会前功尽弃。若要能走到那一步,那不仅仅要御书房内君臣一心,还要天下以为可者众!”
“实践学一出,于物理学上有所建树自当登堂入室。杂家、工匠、商人实乃农人之外将来大明创富之生力军,这些人,陛下仅仅设一个万法馆可不足以彰显其应有尊荣。”
王琼最后看向了杨廷和,冷然说道:“天下官吏至少十数倍之,又添一群国之物理干才,阁老莫非以为天下可以不流血、除掉诸多人便可让这么多人得享尊荣,一心认同新法?况且,陛下纵有心除宗室之隐患,又岂可师出无名主动而为?”
杨廷和默不作声。
除掉张氏兄弟的黑锅,他已经背了;陛下要解除宗室隐患,还需要用新法的名义让他继续背黑锅吗?
王琼是点出了一个确实不容忽视的一点:军屯。
动了士绅赋役之后,下一个会不会是军屯?那些仍旧存着扳倒新党希望的人,不从军屯这个敏感问题上挑拨才确实奇怪。
可是,之前商议过后新法只推行现在这些,皇帝真的像王琼所剖析的一样,将来还是会对军屯下手吗?不是在军屯之外又给募兵饷银以收其心?
“大天官所言,陛下确实作如此谋划吗?”杨廷和直白地问。
朱厚熜点了点头:“杨阁老既领了朕之赏赐,今日是准备令卿等皆明朕心的。开国已百又五十八年,没有乾坤再造之法,新法浅尝辄止,无非续命而已。待朕百年后,恐怕就面目全非。”
杨廷和神情复杂地看着他。
乾坤再造……至于玩那么大吗?你还真想立万世之法?
以如今这些做法,已经堪称巨大改制了。真像王琼说的那样,缺了一环就会前功尽弃?
“宗室、勋戚、武将、官绅。”朱厚熜平静地说道,“如今天下财富,可谓尽由百姓劳苦耕作而得,供养整个大明。从赋役入手略解其苦,治标不治本而已。朕需要的,是这四类坐享其成之人将来都能为大明创造财富。”
“……缓缓图之,事缓则圆啊!”杨廷和苦口婆心,“如今粮饷都未齐备,大战一起,内忧外患齐至,百姓生灵涂炭。陛下为何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没有那么险。”朱厚熜摇了摇头,“卿等可还记得此前定下的清查水利水患之三年国策?”
他们都愣了一下,李鐩不由得开口说道:“可是诸藩赐田内……”
杨廷和顿时问道:“诸藩赐田内怎么了?”
朱厚熜代为回答了:“不止诸藩赐田。应该说,天下的田如今大略分成了两类:贫苦百姓的田,权贵大户的田。如今耕作,收成如何除了靠天,有多少是因为灌溉之水?天下大修水利,如今百姓田地能享受其便吗?”
看到他们没说话了,朱厚熜很明确地说道:“截道、改渠、挖潭蓄水。便是地方自修之水利,也大多使权贵人家得其便。”
“……这件事,与没有那么险有何关系?”杨廷和不明白。
“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厚熜看着杨廷和,“杨阁老,你需勇决一些。重整天下水利,使百姓得其便,这算不得嘉靖五年前新法已推行他省吧?杨阁老既已权倾朝野,以此为名,先收诸省民心,再查办诸省阻拦之权贵,理所当然吧?”
“……若是藩王赐田之内水利呢?”杨廷和懂了意思,百姓被鼓动才是大乱根源。如果百姓觉得新法好,那么值得忧虑的就只有卫所兵。
朱厚熜淡定地说道:“朕知道杨阁老肩上的担子重,故而许了太庙之约,不是作假。朕不亲自为之,才是真正缓兵。若天下此时就确认了新法是朕之决意,守旧官绅、贪渎武将及藩王才会毫不犹豫合流。李翔之死,锦衣卫及内厂奏报确如朕殿上所言,这定是某些人投石问路确认情势。如今这样,杨阁老大可以重整天下水利之名查之,朕便如今日朝会一般,一一照阁老之意惩办便是。”
杨廷和神情复杂地看着他:“陛下,臣真的老了。这古往今来第一权奸之名,臣担不起。”
“这才到哪?阁老此时威势,比史书上的权奸实在差远了,怕什么?将来功成身退,还政于朕,天下自然体谅阁老苦心,传颂阁老美名。”朱厚熜笑了起来,“此刻风急雨骤,他日艳阳高照。”
杨廷和不说话。
朱厚熜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说道:“卿等觉得朕急了,杨阁老刚才一句话却点明了关键。”
他们齐齐看过来,朱厚熜这才说道:“朕确实可以一件一件慢慢去办,朕确实年轻,可是卿等不年轻了。三五年后,卿等老迈,新拔擢之重臣,岂有卿等声望之隆?便是其时张孚敬能参预国策,诸参策又岂能人人皆是朝堂多年砥柱?”
时不我待,新法固然需要很多年才能起到效果,但再要等到如今这样奠基的好时机,又要多久?
帮他推行新法的人,个个都声威卓著多好?
十八罗汉的威力,比十八和尚强多了。
杨廷和与王琼等人都看着他年轻的面孔,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在座的,包括现在不在这里的杨一清、费宏、王守仁,无一不是从正德朝开始就名震朝野的重臣。
真出了什么事,他们门生故旧遍天下,压得住。
再过一些年,他们老的老,死的死,退休的退休,新一批参策还有这样的威望吗?
等他们声望日重,十多年后了。
虽然他们觉得这样的时间跨度很正常,但皇帝显然不这么看。
众人想起那南洋海上长城。先厉兵秣马的京营,恐怕也不是为海战准备的,那么还有北面……
朱厚熜看着他们说道:“朕好不容易使卿等归心,不管用了什么手腕,卿等毕竟是在新法路上了。新法若成,于百姓而言是功德无量,卿等不会看不到这一点。故而朕说,没有那么险。”
“朕虽有约束宗亲害民夺其利之意,然朕相信列祖列宗能理解朕为大明万年计之苦心。故而朕今日可以列祖列宗之名起誓。”朱厚熜凝视着杨廷和,“若卿等能助朕再造大明,他日朕必不负卿等。天子一言,日月共鉴!”
还活蹦乱跳着的魏彬、陈金、郭勋、王琼等人都证明着朱厚熜的守信。
现在,朱厚熜对他们给出了新的承诺,在强调了对杨廷和的太庙之约的前提下。
杨廷和感觉自己被拿捏了。
确实心里有了一点感动。
他心里盘算着:杨一清在边镇约束西北边军,十五万京营已经募齐。国库支用如流水一般,但皇帝再不像他堂哥那样吝啬从内库拿钱。
费宏那家伙,应该看得清局势。若他真的有鬼,陛下绝不吝惜彻底铲除他铅山费氏。
镇守湖广的镇远侯、镇守两广的朱麒……
剩余那些藩王,不像有能成事的。今年夏日,王守仁也可以再次出山了。
至于东南那些拿百余倭寇都没办法的卫所将卒……
他咬了咬牙:“那臣就试试做个‘权奸’吧!只是陛下,南直隶需有稳妥布置!”
朱厚熜毫不客气地说道:“京营初成,武定侯南下守备南京。”
杨廷和张了张嘴:怎么看上去又被我逼走一个对皇帝忠心的勋臣?
第204章邀民心,养声望,篡大位!
李翔尸劾换来的是杨廷和加太保、赐宫中乘舆、入趋不拜。
国策会议上随后定下来的新安排是:武定侯郭勋守备南京,“交”出了重设之后三大营中操练最久的神机营,取而代之的是仅仅是一个曾助张子麟在长江剿匪的襄城伯李全礼,咸宁侯仇鸾反而屈居其下。
最主要的是,张永重新开始督军三大营!
以伯爵掌神机营,以侯爵守备南京,御马监掌印再登前台。
郭勋的陛辞甚至只是如同普通入京、离京官员一样在朝会上走了趟流程,而皇帝并没说什么别的东西。
郭勋在正月里带着几个家仆就离京了,而后则是神机营中原本被郭勋举荐去做坐营官、把总的五员将领全都打散派到了湖广、江西、南直隶、浙江等地的都司系统。
对京师附近的军权开始动刀了,尽管所有都是出自皇帝的命令,但在京官员反而更加畏惧杨廷和。
尸劾的李翔反而成为一桩案子,由王琼开始查办。
当年陛下第一次视朝时,要给杨廷和加太保可能是安抚。但现在的语气,分明是深深的忌惮。
那也是另一种安抚!
杨廷和感觉自己已经麻木了,似乎正走在奈何桥上,并且喝完了孟婆汤。
他就像之前没说过那些“自证清白”的话,似乎感激涕零地哽咽着磕头:“老臣愧领,君恩无以为报,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可是诸葛亮的词!
你们一定得听得出来,我不是伊尹霍光,更不是司马昭王莽啊!
朱厚熜仿佛松了一口气的样子,赶紧说道:“散朝吧,诸参策御书房议事!”
事情似乎就这么急匆匆了结了,李翔尸骨未寒,以身为鼓似乎敲了个寂寞。
朝廷里那些之前心中包含了莫名希望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帝转身沉重地内廷走去,而王琼等人殷切地走到了杨廷和身边扶起他,脸上堆着笑恭贺他。
杨廷和的神情很复杂,带着苦笑又表现得有些后怕,最后轻松了不少的样子。
许多人心里不由得冒出一个念头:这李翔的尸劾,莫不是新党安排出来试探皇帝的?
只有走入了奉天殿后面前往御书房的参策们随后才都收敛起了戏脸,心情沉重。
皇帝如此处置这件事,心里真的早就打算好了要应对一场内乱吗?
李翔之死,已经算是在造势了吧?锦衣卫和内厂到底查出了什么?
第203章天子一言,日月共鉴
到了养心殿,他们进入御书房时只看到皇帝已经坐好了,表情很严肃。
杨廷和也不压抑疑问了:“臣未致仕便加三公,更赐宫中乘舆、入朝不趋,李翔之事究竟有何蹊跷?陛下何以如此处置?”
说罢看向王琼他们:“你等为何又顺势鼓噪?”
之前那一通坚决请辞,似乎不是因为压力太大想开溜了,而是他另有判断,觉得那样更好。
“黄锦,闭门。闲杂人等,遣离百步之外。”
朱厚熜这话一出口,众人不由得表情凝重起来。
等到黄锦出去一通之后回来,朱厚熜才平静地说道:“御书房内的君臣一心,都是朕逼迫出来的,朕清楚。”
杨廷和听得一愣,随后忍不住说道:“犬子于广东那么一闹,臣在朝野已是新党党魁;德华等人各有旧错,崔左军及九峰公皆为国戚,费子充已明陛下决意,王伯安敬服陛下学问!陛下筹算无遗,参策归心是实在的!”
他可能觉得自己语气太强硬了,缓和了一下才纠结地说道:“臣这年余以来,着实已经殚精竭虑。以此刻情势,陛下准臣致仕,新法也不致于就此搁置。臣斗胆直言,陛下纵使有心削藩,此时也算不得难了!”
人人都听得出来,杨廷和心里确实怨气不小。
王琼看了看皇帝之后忽然说道:“我倒以为,杨阁老想岔了。”
杨廷和对他也有气,闻言反问:“请教!”
“臣斗胆剖析。”王琼先对朱厚熜行了一礼,斟酌了一下才说道,“京营初成,诚如介夫所言,有费子充居中筹谋,旧党难以翻天。便是有心削藩,以参策之一心,天下也无法大乱。”
朱厚熜默不作声,王琼是第一个站出来接着朱厚熜的意思演下去的,朱厚熜想看看他是不是看透了。
王琼再看了看皇帝,继续说道:“陛下与我等皆知新法尚有数法未宣之于众,纵使此刻诸法,也已大异于历朝历代。今年实践学之争议,广东动赋役之后,各路人等会有什么举动,万不能只凭着我等一心、草草练就之京营便觉足以高枕无忧。莫要忘了,卫所屯田之制可还不敢轻动!”
杨廷和皱起了眉:之前殿上处于风口浪尖,倒是忘了天下卫所对于新法的反应。
“陛下所言之户籍之法,为何现在不能先提?主要便是因为军户!如今新法能不能成,要义在于人、钱、权之流转。增添那么多官吏,大半是为了应对将来天下百姓不受户籍拘束、不受路引过多拘束而设。”
王琼顿了顿之后说道:“而后钱法,库法,更是要将天下财富管得更好、更活。凡此种种,如今不敢轻易行之,何也?天下称不上高枕无忧,参策于此种闻所未闻之新法能不能成,心里也不见得深信不疑。”
他对朱厚熜行了行礼:“臣任户部尚书多年,这两年来不知钻研了新法多少回。以臣之见,这新法若有一环施行不彻底便会前功尽弃。若要能走到那一步,那不仅仅要御书房内君臣一心,还要天下以为可者众!”
“实践学一出,于物理学上有所建树自当登堂入室。杂家、工匠、商人实乃农人之外将来大明创富之生力军,这些人,陛下仅仅设一个万法馆可不足以彰显其应有尊荣。”
王琼最后看向了杨廷和,冷然说道:“天下官吏至少十数倍之,又添一群国之物理干才,阁老莫非以为天下可以不流血、除掉诸多人便可让这么多人得享尊荣,一心认同新法?况且,陛下纵有心除宗室之隐患,又岂可师出无名主动而为?”
杨廷和默不作声。
除掉张氏兄弟的黑锅,他已经背了;陛下要解除宗室隐患,还需要用新法的名义让他继续背黑锅吗?
王琼是点出了一个确实不容忽视的一点:军屯。
动了士绅赋役之后,下一个会不会是军屯?那些仍旧存着扳倒新党希望的人,不从军屯这个敏感问题上挑拨才确实奇怪。
可是,之前商议过后新法只推行现在这些,皇帝真的像王琼所剖析的一样,将来还是会对军屯下手吗?不是在军屯之外又给募兵饷银以收其心?
“大天官所言,陛下确实作如此谋划吗?”杨廷和直白地问。
朱厚熜点了点头:“杨阁老既领了朕之赏赐,今日是准备令卿等皆明朕心的。开国已百又五十八年,没有乾坤再造之法,新法浅尝辄止,无非续命而已。待朕百年后,恐怕就面目全非。”
杨廷和神情复杂地看着他。
乾坤再造……至于玩那么大吗?你还真想立万世之法?
以如今这些做法,已经堪称巨大改制了。真像王琼说的那样,缺了一环就会前功尽弃?
“宗室、勋戚、武将、官绅。”朱厚熜平静地说道,“如今天下财富,可谓尽由百姓劳苦耕作而得,供养整个大明。从赋役入手略解其苦,治标不治本而已。朕需要的,是这四类坐享其成之人将来都能为大明创造财富。”
“……缓缓图之,事缓则圆啊!”杨廷和苦口婆心,“如今粮饷都未齐备,大战一起,内忧外患齐至,百姓生灵涂炭。陛下为何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没有那么险。”朱厚熜摇了摇头,“卿等可还记得此前定下的清查水利水患之三年国策?”
他们都愣了一下,李鐩不由得开口说道:“可是诸藩赐田内……”
杨廷和顿时问道:“诸藩赐田内怎么了?”
朱厚熜代为回答了:“不止诸藩赐田。应该说,天下的田如今大略分成了两类:贫苦百姓的田,权贵大户的田。如今耕作,收成如何除了靠天,有多少是因为灌溉之水?天下大修水利,如今百姓田地能享受其便吗?”
看到他们没说话了,朱厚熜很明确地说道:“截道、改渠、挖潭蓄水。便是地方自修之水利,也大多使权贵人家得其便。”
“……这件事,与没有那么险有何关系?”杨廷和不明白。
“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厚熜看着杨廷和,“杨阁老,你需勇决一些。重整天下水利,使百姓得其便,这算不得嘉靖五年前新法已推行他省吧?杨阁老既已权倾朝野,以此为名,先收诸省民心,再查办诸省阻拦之权贵,理所当然吧?”
“……若是藩王赐田之内水利呢?”杨廷和懂了意思,百姓被鼓动才是大乱根源。如果百姓觉得新法好,那么值得忧虑的就只有卫所兵。
朱厚熜淡定地说道:“朕知道杨阁老肩上的担子重,故而许了太庙之约,不是作假。朕不亲自为之,才是真正缓兵。若天下此时就确认了新法是朕之决意,守旧官绅、贪渎武将及藩王才会毫不犹豫合流。李翔之死,锦衣卫及内厂奏报确如朕殿上所言,这定是某些人投石问路确认情势。如今这样,杨阁老大可以重整天下水利之名查之,朕便如今日朝会一般,一一照阁老之意惩办便是。”
杨廷和神情复杂地看着他:“陛下,臣真的老了。这古往今来第一权奸之名,臣担不起。”
“这才到哪?阁老此时威势,比史书上的权奸实在差远了,怕什么?将来功成身退,还政于朕,天下自然体谅阁老苦心,传颂阁老美名。”朱厚熜笑了起来,“此刻风急雨骤,他日艳阳高照。”
杨廷和不说话。
朱厚熜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说道:“卿等觉得朕急了,杨阁老刚才一句话却点明了关键。”
他们齐齐看过来,朱厚熜这才说道:“朕确实可以一件一件慢慢去办,朕确实年轻,可是卿等不年轻了。三五年后,卿等老迈,新拔擢之重臣,岂有卿等声望之隆?便是其时张孚敬能参预国策,诸参策又岂能人人皆是朝堂多年砥柱?”
时不我待,新法固然需要很多年才能起到效果,但再要等到如今这样奠基的好时机,又要多久?
帮他推行新法的人,个个都声威卓著多好?
十八罗汉的威力,比十八和尚强多了。
杨廷和与王琼等人都看着他年轻的面孔,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在座的,包括现在不在这里的杨一清、费宏、王守仁,无一不是从正德朝开始就名震朝野的重臣。
真出了什么事,他们门生故旧遍天下,压得住。
再过一些年,他们老的老,死的死,退休的退休,新一批参策还有这样的威望吗?
等他们声望日重,十多年后了。
虽然他们觉得这样的时间跨度很正常,但皇帝显然不这么看。
众人想起那南洋海上长城。先厉兵秣马的京营,恐怕也不是为海战准备的,那么还有北面……
朱厚熜看着他们说道:“朕好不容易使卿等归心,不管用了什么手腕,卿等毕竟是在新法路上了。新法若成,于百姓而言是功德无量,卿等不会看不到这一点。故而朕说,没有那么险。”
“朕虽有约束宗亲害民夺其利之意,然朕相信列祖列宗能理解朕为大明万年计之苦心。故而朕今日可以列祖列宗之名起誓。”朱厚熜凝视着杨廷和,“若卿等能助朕再造大明,他日朕必不负卿等。天子一言,日月共鉴!”
还活蹦乱跳着的魏彬、陈金、郭勋、王琼等人都证明着朱厚熜的守信。
现在,朱厚熜对他们给出了新的承诺,在强调了对杨廷和的太庙之约的前提下。
杨廷和感觉自己被拿捏了。
确实心里有了一点感动。
他心里盘算着:杨一清在边镇约束西北边军,十五万京营已经募齐。国库支用如流水一般,但皇帝再不像他堂哥那样吝啬从内库拿钱。
费宏那家伙,应该看得清局势。若他真的有鬼,陛下绝不吝惜彻底铲除他铅山费氏。
镇守湖广的镇远侯、镇守两广的朱麒……
剩余那些藩王,不像有能成事的。今年夏日,王守仁也可以再次出山了。
至于东南那些拿百余倭寇都没办法的卫所将卒……
他咬了咬牙:“那臣就试试做个‘权奸’吧!只是陛下,南直隶需有稳妥布置!”
朱厚熜毫不客气地说道:“京营初成,武定侯南下守备南京。”
杨廷和张了张嘴:怎么看上去又被我逼走一个对皇帝忠心的勋臣?
第204章邀民心,养声望,篡大位!
李翔尸劾换来的是杨廷和加太保、赐宫中乘舆、入趋不拜。
国策会议上随后定下来的新安排是:武定侯郭勋守备南京,“交”出了重设之后三大营中操练最久的神机营,取而代之的是仅仅是一个曾助张子麟在长江剿匪的襄城伯李全礼,咸宁侯仇鸾反而屈居其下。
最主要的是,张永重新开始督军三大营!
以伯爵掌神机营,以侯爵守备南京,御马监掌印再登前台。
郭勋的陛辞甚至只是如同普通入京、离京官员一样在朝会上走了趟流程,而皇帝并没说什么别的东西。
郭勋在正月里带着几个家仆就离京了,而后则是神机营中原本被郭勋举荐去做坐营官、把总的五员将领全都打散派到了湖广、江西、南直隶、浙江等地的都司系统。
对京师附近的军权开始动刀了,尽管所有都是出自皇帝的命令,但在京官员反而更加畏惧杨廷和。
尸劾的李翔反而成为一桩案子,由王琼开始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