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第203节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靖明最新章节!
第202章活三公现世
这个李翔是真这么觉得,还是有诈?
但现在,李翔指出了一种尖锐的“事实”。
朝廷中枢的另一版故事似乎发挥出威力了,在广东新法要正式对赋役动刀的前夕。
在这一版故事里,大奸臣杨廷和首先是在遗诏里留下了漏洞,让皇帝因为继嗣和继统的问题陷入到对大位的焦虑之中。
因为要与大奸臣争夺权力,从此以藩王身份继统。看似在刚登基时把大奸贼狂踩了一顿,随后就被日精门之火烧了个透心凉。
这等刺驾大事,杨廷和居然不让陛下彻查?既然不愿意彻查,没过两年怎么又把有嫌疑的张太后亲弟弟们都砍了?
总而言之,一开始皇帝勤奋上朝、批阅奏章,后来朝会改成了每月只有那么几回。设置了御书房和国策会议想分权,结果反而自缚手脚。召回来的几个老臣,都被排挤出了国策会议,逼得皇帝只能直接娶阁臣的女儿为后,让国戚当大官。
这个过程里,又是迎景帝入庙、反复向天下人强调“陛下原本是藩王、不是正统”的这个认知,他杨廷和想做什么?
至于什么实践学和辩证法,这能是一个还没满十八岁的少年皇帝搞出来的东西?
毫无疑问,在李翔的笔下,皇帝从情感上、志向上、实际国事的处理上都被杨廷和这个大奸贼拿捏住了。如今,他只是处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可怜、弱小、无助状态。
这个时候李翔站了出来,说你别怕,像我这样的死士很多!
现在,奉天殿内外还真的有很多人神情莫名激动,期待地看着皇帝。
那么多不愿意旧制大改的人,衷心希望李翔说的是个真实的故事。
现在,似乎只需要皇帝发句话而已。
京营可是掌握在武定侯等勋臣手中的,已经练出了不小的规模,虽然还不知道战力如何。
但杨廷和等人手上,难道有什么令皇帝如此投鼠忌器的筹码吗?
莫非是张永?以前对正德八虎余孽表现得那么痛恨的杨廷和,为什么没有坚持对张永、魏彬、谷大用等人赶尽杀绝。
魏彬把勋戚都笼络进了皇明记的利益里,采办法之下,皇明记将来能赚到的钱简直恐怖。
而谷大用还去湖广做了镇守太监,湖广的藩王好像不少……
杨廷和看皇帝默不作声,不能不站出来跪下说道:“陛下,臣冤枉……”
他也没多辩驳,只说了这几个字,同时心里大骂费宏——皇帝他现在不太敢骂。
演戏演脱了吧!整这么大一出是干啥?这李翔是被谁忽悠傻的?
但杨廷和很担心这是旧党的将计就计:这李翔看似忠心不二的一出死谏,恐怕要把陛下想隐在幕后的局面撕破。
费宏是很清楚皇帝心思的,他不敢这么搞。可是旧党阵营里,也不缺真正的聪明人。
眼看广东真的要对赋役动刀,去年的岁入也不错,他们恐怕已经有所布局,不肯坐以待毙了。
实践学的出现,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吗?
他说的“臣冤枉”这几个字,是真的说得很委屈:这样的绝命书,你让我们传阅一下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让张锦把它全念出来呢?我们已经没法跳船了啊,你还担心什么?
念出来了,大家一听:哦,原来不算是真正尸谏皇帝,而是拿他自己来为皇帝祭旗。
你看他在这绝命奏疏里把朱厚熜一顿夸。
但现在呢?
皇帝表态要“清除”新党,那新法就完了,因为那代表着皇帝认可李翔的话是真的:你们知道我这个皇帝这三年是怎么过来的吗?
不表态呢?杨廷和的奸贼之名那就洗不清了——有人尸谏啊!皇帝都只能“忍”下来,新党凶威已经恐怖如斯!
朱厚熜看着跪在那里的杨廷和。
因为跪在最前面,反正能看到他表情的只有参策和朱厚熜身边的亲近内臣,所以杨廷和一点都不吝惜他真正的委屈。
虽然新党已经是不归路,但司马昭和王莽这样的史诗级黑锅,杨廷和真的不想背。
朱厚熜感觉他快崩溃了。
“……李翔忠心可嘉。”
朱厚熜一开口,杨廷和心里一凉:你不会是真以为我的势力根深蒂固,这盘所谓“变法”的大棋就是你把我连根拔起而下的吧?
自裁宦权、夺勋戚眼前利益然后画大饼、搞什么天物人三理削弱皇帝的神圣性,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正常皇帝能干出来的事。
朱厚熜又说道:“只是杨阁老因朕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之志而欲行新法,实不至此。杨阁老公忠体国,朕实感念之。李翔恐怕有所误解,又或者受人蛊惑激愤难制。其内情如何,还需详查。杨阁老,若要令天下人勿因此事议论纷纷,还需查明是否有人指使才行。”
杨廷和心里更凉了:李翔用一命造了个死局,皇帝竟真的“忍”了,还让杨廷和去查幕后指使。
那下一步不就坐实了新党势大,天下有心人可以开始筹谋什么衣带诏、清君侧、勤王这种史诗级大事了吗?
奉天殿内外,朝臣和勋戚神情各异。
信息的不对称造就了如今局面。
“陛下!”杨廷和果断地摘下了官帽,“臣受如此弹劾,若要天下人不因此事议论纷纷,唯有去职以证清白。不论李翔是为何以命相劾,臣都不能再遗臭万年恋栈不去!”
老子不干了!
说罢老泪纵横:“臣拳拳忠心,陛下实知!披肝沥胆三载,不意竟受此尸劾,以致有司马昭王莽之名!臣不能竟新法之功事小,江山社稷不致生乱事大。若臣不去,恐有愚忠之辈误以为真,行清君侧之举,则百姓何辜?李翔之死有无内情,臣都不能去查。陛下若令臣去查,臣唯有以请辞反对之!”
众人都记了起来,皇帝曾经说过,以请辞反对的,三次就不留。
杨廷和只剩下最后一次了。
如果以请辞反对就成功了,那岂不是说明皇帝的威权其实一直在,他杨廷和哪里算什么权奸?
朱厚熜看着杨廷和瘪起的嘴和泪汪汪的眼睛,轻轻叹了一口气:“此疏内容,必早已传扬在外。杨阁老在朝在野,又有何分别?”
杨廷和跪在那里冷静了一些。
确实,如果真是蓄谋之事,这奏疏念不念有什么区别?他这种尸谏之人,还有什么顾忌的?
可皇帝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显得我杨廷和就算不当首辅了也能控制局面吗?
“杨阁老心忧天下苍生,朕实知之。”朱厚熜神情沉重地说道,“朕只怕,李翔一腔热血反倒受人蛊惑,以致误辨忠奸。其举柴炭一例,确实令朕心惊。天下徭役之苦,杨阁老常言采买法可解之。将来国库支用之难处,商法税法可解之。朕自广东去年成效而观之,确有奇效。杨阁老岂能为竟全功而身退?”
说罢殷切地劝他:“是非曲直,将来自有公论。杨阁老,朕还离不开你。”
杨廷和倔强地摇头:“诸公在朝,臣即便去职,国事亦无忧。”
谁爱冲在前面就冲在前面,就算他杨廷和溜了新党仍然不倒,将来有人清君侧的压力也不用他杨廷和来扛。
老实说,时至今日,杨廷和自己内心里对于新法将来能不能成也没底。
广东的商税能收得可以,那是因为还有市舶司的便利。其他内陆省份呢?
将来全国的官吏增加到那种程度,杨廷和也只不过硬着头皮推行新法,他其实很担心将来的国库是支撑不了这一套玩法的。
怪不得别人说他是王莽,这次改制的幅度着实很大,大到就算是如今熟知过程的参策们也不能尽数理解,不是全都信心十足。
目前皇帝能从内库中拿出钱来作为宫中在广东岁办、坐办的采买支出,将来全国呢?
屯田清吏司的柴炭,一大半都是供应宫中的!将来能全部由内库拿银子来支出吗?皇帝的内库哪里有那么多源源不断的银子?
突然之间,杨廷和还有点感激这李翔:也许就是费宏暗示他,趁这个机会,让皇帝看到那么大规模变动旧制的困难之处吧。广东既然效果还可以,那是因为有特殊的原因存在。
将来,新法只行一部分就行了,比如官吏待遇法。采买法、商法、税法,在其余地方再微调一下,岁入十年倍之的目标是能达到的。
顶多再扩展到有市舶之利的福建、浙江。
新党若因此去了几个首领,新法、旧制自然该因此调和一下。
也许费宏那家伙编剧之时就已经算到了今日。
看到杨廷和如此坚决,朱厚熜沉默不语。
这时,王琼出列朗声道:“朝野素知臣与杨阁老有旧怨,臣可证言,杨阁老绝非司马昭王莽之辈!新法未竟全功,杨阁老断不能半途而废!李翔其事必有隐情,臣愿请缨详查之!”
杨廷和转头看着他:你还添油?这是新仇了!
尸劾是什么级别的大事?我扛不住!真会有清君侧的!
他又看向了皇帝:都这个时候了,你赶紧对天下人表现一下你在御书房的英明神武,讲一讲新学啊!剖析一下新法啊!让天下人都知道其实都是你想干的啊!
为什么还把我们往绝路上赶?
看着皇帝深邃的眼神,杨廷和忽然心头一惊,有了明悟在心。
当初为什么要钓鱼,他杨廷和是知道的。钓的鱼,既包括了顽固的旧党,还包括心有妄想的藩王吧?
如今出了这件事,皇帝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念出来又继续挽留他,莫非就是要借势而为,让那些人有了明确的旗帜?
这是真会起内乱的啊!
现在,皇帝看着王琼的眼神很奇怪,似乎在犹豫,又似乎带着忌惮。
过了一会,杨潭、吴廷举、王宪等人纷纷站了出来保他杨廷和,证明他的“无辜”。
杨廷和内心一片冰凉:你们他妈的……
朝会上的众臣看得清清楚楚,参策们似乎全都是杨廷和的人。
这个时候,张佐回来了,手里捧着两本密报。
大家窒息地等着皇帝看完,只见皇帝看完之后又陷入了沉默,似乎要做着艰难的抉择。
杨廷和看着皇帝,身躯微颤:别演了,求求你了。
“锦衣卫查阅的京官行状呈来了。”朱厚熜缓缓说道,语气有一种萧索,“正旦节前后,李翔所拜访诸官,以主张新法之各部堂官为主。既如此痛恨新法,何以如此?背后有人暗藏祸心败坏新法之意,朕已醒悟。杨阁老不必因小人谗言而自误,爱卿之忠心,朕常常感念。”
说罢就道:“广东新法已有成效,杨阁老公忠体国,以羸弱之躯负国之重,实为天下忠臣表率。加太保,赐宫中乘舆,入朝不趋。这太保之衔,阁老三年前就推辞过了,此次万勿再推辞!将来新法功成,朕百年之后有杨阁老陪祀左右,必为青史之上一段君臣佳话。唯有如此,方可令天下不致于议论纷纷。卿若为王莽,朕何以如此信重?”
杨廷和看着皇帝深邃的眼神,只感觉冷汗沁满后背。
活三公,还有宫中坐轿、入朝不趋的特权……你不如把权奸两个字写在我脸上!
这哪里是信重、宠爱我所以才给的特权,你为什么说得生怕我不肯接受一样?
李翔真的去拜访了那么多新党吗?不知道,也许有。但皇帝这么说,似乎只表现出一点:连锦衣卫和内厂都是杨廷和的人,只拣对杨廷和有利的说。
刚才开始忠心可嘉的李翔,现在就成了进谗言的小人。
杨廷和瞧着皇帝的眼神,真的拿不准还坚持推辞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莫非刚才想就驴下坡的意思被他看破了?
而王琼这些人!个个都只跟着皇帝的心思跑,不怕天下百姓因为将来的“勤王”兵灾罹难吗?
奉天殿内外都看着杨廷和。
活三公啊,你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推辞?
第202章活三公现世
这个李翔是真这么觉得,还是有诈?
但现在,李翔指出了一种尖锐的“事实”。
朝廷中枢的另一版故事似乎发挥出威力了,在广东新法要正式对赋役动刀的前夕。
在这一版故事里,大奸臣杨廷和首先是在遗诏里留下了漏洞,让皇帝因为继嗣和继统的问题陷入到对大位的焦虑之中。
因为要与大奸臣争夺权力,从此以藩王身份继统。看似在刚登基时把大奸贼狂踩了一顿,随后就被日精门之火烧了个透心凉。
这等刺驾大事,杨廷和居然不让陛下彻查?既然不愿意彻查,没过两年怎么又把有嫌疑的张太后亲弟弟们都砍了?
总而言之,一开始皇帝勤奋上朝、批阅奏章,后来朝会改成了每月只有那么几回。设置了御书房和国策会议想分权,结果反而自缚手脚。召回来的几个老臣,都被排挤出了国策会议,逼得皇帝只能直接娶阁臣的女儿为后,让国戚当大官。
这个过程里,又是迎景帝入庙、反复向天下人强调“陛下原本是藩王、不是正统”的这个认知,他杨廷和想做什么?
至于什么实践学和辩证法,这能是一个还没满十八岁的少年皇帝搞出来的东西?
毫无疑问,在李翔的笔下,皇帝从情感上、志向上、实际国事的处理上都被杨廷和这个大奸贼拿捏住了。如今,他只是处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可怜、弱小、无助状态。
这个时候李翔站了出来,说你别怕,像我这样的死士很多!
现在,奉天殿内外还真的有很多人神情莫名激动,期待地看着皇帝。
那么多不愿意旧制大改的人,衷心希望李翔说的是个真实的故事。
现在,似乎只需要皇帝发句话而已。
京营可是掌握在武定侯等勋臣手中的,已经练出了不小的规模,虽然还不知道战力如何。
但杨廷和等人手上,难道有什么令皇帝如此投鼠忌器的筹码吗?
莫非是张永?以前对正德八虎余孽表现得那么痛恨的杨廷和,为什么没有坚持对张永、魏彬、谷大用等人赶尽杀绝。
魏彬把勋戚都笼络进了皇明记的利益里,采办法之下,皇明记将来能赚到的钱简直恐怖。
而谷大用还去湖广做了镇守太监,湖广的藩王好像不少……
杨廷和看皇帝默不作声,不能不站出来跪下说道:“陛下,臣冤枉……”
他也没多辩驳,只说了这几个字,同时心里大骂费宏——皇帝他现在不太敢骂。
演戏演脱了吧!整这么大一出是干啥?这李翔是被谁忽悠傻的?
但杨廷和很担心这是旧党的将计就计:这李翔看似忠心不二的一出死谏,恐怕要把陛下想隐在幕后的局面撕破。
费宏是很清楚皇帝心思的,他不敢这么搞。可是旧党阵营里,也不缺真正的聪明人。
眼看广东真的要对赋役动刀,去年的岁入也不错,他们恐怕已经有所布局,不肯坐以待毙了。
实践学的出现,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吗?
他说的“臣冤枉”这几个字,是真的说得很委屈:这样的绝命书,你让我们传阅一下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让张锦把它全念出来呢?我们已经没法跳船了啊,你还担心什么?
念出来了,大家一听:哦,原来不算是真正尸谏皇帝,而是拿他自己来为皇帝祭旗。
你看他在这绝命奏疏里把朱厚熜一顿夸。
但现在呢?
皇帝表态要“清除”新党,那新法就完了,因为那代表着皇帝认可李翔的话是真的:你们知道我这个皇帝这三年是怎么过来的吗?
不表态呢?杨廷和的奸贼之名那就洗不清了——有人尸谏啊!皇帝都只能“忍”下来,新党凶威已经恐怖如斯!
朱厚熜看着跪在那里的杨廷和。
因为跪在最前面,反正能看到他表情的只有参策和朱厚熜身边的亲近内臣,所以杨廷和一点都不吝惜他真正的委屈。
虽然新党已经是不归路,但司马昭和王莽这样的史诗级黑锅,杨廷和真的不想背。
朱厚熜感觉他快崩溃了。
“……李翔忠心可嘉。”
朱厚熜一开口,杨廷和心里一凉:你不会是真以为我的势力根深蒂固,这盘所谓“变法”的大棋就是你把我连根拔起而下的吧?
自裁宦权、夺勋戚眼前利益然后画大饼、搞什么天物人三理削弱皇帝的神圣性,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正常皇帝能干出来的事。
朱厚熜又说道:“只是杨阁老因朕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之志而欲行新法,实不至此。杨阁老公忠体国,朕实感念之。李翔恐怕有所误解,又或者受人蛊惑激愤难制。其内情如何,还需详查。杨阁老,若要令天下人勿因此事议论纷纷,还需查明是否有人指使才行。”
杨廷和心里更凉了:李翔用一命造了个死局,皇帝竟真的“忍”了,还让杨廷和去查幕后指使。
那下一步不就坐实了新党势大,天下有心人可以开始筹谋什么衣带诏、清君侧、勤王这种史诗级大事了吗?
奉天殿内外,朝臣和勋戚神情各异。
信息的不对称造就了如今局面。
“陛下!”杨廷和果断地摘下了官帽,“臣受如此弹劾,若要天下人不因此事议论纷纷,唯有去职以证清白。不论李翔是为何以命相劾,臣都不能再遗臭万年恋栈不去!”
老子不干了!
说罢老泪纵横:“臣拳拳忠心,陛下实知!披肝沥胆三载,不意竟受此尸劾,以致有司马昭王莽之名!臣不能竟新法之功事小,江山社稷不致生乱事大。若臣不去,恐有愚忠之辈误以为真,行清君侧之举,则百姓何辜?李翔之死有无内情,臣都不能去查。陛下若令臣去查,臣唯有以请辞反对之!”
众人都记了起来,皇帝曾经说过,以请辞反对的,三次就不留。
杨廷和只剩下最后一次了。
如果以请辞反对就成功了,那岂不是说明皇帝的威权其实一直在,他杨廷和哪里算什么权奸?
朱厚熜看着杨廷和瘪起的嘴和泪汪汪的眼睛,轻轻叹了一口气:“此疏内容,必早已传扬在外。杨阁老在朝在野,又有何分别?”
杨廷和跪在那里冷静了一些。
确实,如果真是蓄谋之事,这奏疏念不念有什么区别?他这种尸谏之人,还有什么顾忌的?
可皇帝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显得我杨廷和就算不当首辅了也能控制局面吗?
“杨阁老心忧天下苍生,朕实知之。”朱厚熜神情沉重地说道,“朕只怕,李翔一腔热血反倒受人蛊惑,以致误辨忠奸。其举柴炭一例,确实令朕心惊。天下徭役之苦,杨阁老常言采买法可解之。将来国库支用之难处,商法税法可解之。朕自广东去年成效而观之,确有奇效。杨阁老岂能为竟全功而身退?”
说罢殷切地劝他:“是非曲直,将来自有公论。杨阁老,朕还离不开你。”
杨廷和倔强地摇头:“诸公在朝,臣即便去职,国事亦无忧。”
谁爱冲在前面就冲在前面,就算他杨廷和溜了新党仍然不倒,将来有人清君侧的压力也不用他杨廷和来扛。
老实说,时至今日,杨廷和自己内心里对于新法将来能不能成也没底。
广东的商税能收得可以,那是因为还有市舶司的便利。其他内陆省份呢?
将来全国的官吏增加到那种程度,杨廷和也只不过硬着头皮推行新法,他其实很担心将来的国库是支撑不了这一套玩法的。
怪不得别人说他是王莽,这次改制的幅度着实很大,大到就算是如今熟知过程的参策们也不能尽数理解,不是全都信心十足。
目前皇帝能从内库中拿出钱来作为宫中在广东岁办、坐办的采买支出,将来全国呢?
屯田清吏司的柴炭,一大半都是供应宫中的!将来能全部由内库拿银子来支出吗?皇帝的内库哪里有那么多源源不断的银子?
突然之间,杨廷和还有点感激这李翔:也许就是费宏暗示他,趁这个机会,让皇帝看到那么大规模变动旧制的困难之处吧。广东既然效果还可以,那是因为有特殊的原因存在。
将来,新法只行一部分就行了,比如官吏待遇法。采买法、商法、税法,在其余地方再微调一下,岁入十年倍之的目标是能达到的。
顶多再扩展到有市舶之利的福建、浙江。
新党若因此去了几个首领,新法、旧制自然该因此调和一下。
也许费宏那家伙编剧之时就已经算到了今日。
看到杨廷和如此坚决,朱厚熜沉默不语。
这时,王琼出列朗声道:“朝野素知臣与杨阁老有旧怨,臣可证言,杨阁老绝非司马昭王莽之辈!新法未竟全功,杨阁老断不能半途而废!李翔其事必有隐情,臣愿请缨详查之!”
杨廷和转头看着他:你还添油?这是新仇了!
尸劾是什么级别的大事?我扛不住!真会有清君侧的!
他又看向了皇帝:都这个时候了,你赶紧对天下人表现一下你在御书房的英明神武,讲一讲新学啊!剖析一下新法啊!让天下人都知道其实都是你想干的啊!
为什么还把我们往绝路上赶?
看着皇帝深邃的眼神,杨廷和忽然心头一惊,有了明悟在心。
当初为什么要钓鱼,他杨廷和是知道的。钓的鱼,既包括了顽固的旧党,还包括心有妄想的藩王吧?
如今出了这件事,皇帝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念出来又继续挽留他,莫非就是要借势而为,让那些人有了明确的旗帜?
这是真会起内乱的啊!
现在,皇帝看着王琼的眼神很奇怪,似乎在犹豫,又似乎带着忌惮。
过了一会,杨潭、吴廷举、王宪等人纷纷站了出来保他杨廷和,证明他的“无辜”。
杨廷和内心一片冰凉:你们他妈的……
朝会上的众臣看得清清楚楚,参策们似乎全都是杨廷和的人。
这个时候,张佐回来了,手里捧着两本密报。
大家窒息地等着皇帝看完,只见皇帝看完之后又陷入了沉默,似乎要做着艰难的抉择。
杨廷和看着皇帝,身躯微颤:别演了,求求你了。
“锦衣卫查阅的京官行状呈来了。”朱厚熜缓缓说道,语气有一种萧索,“正旦节前后,李翔所拜访诸官,以主张新法之各部堂官为主。既如此痛恨新法,何以如此?背后有人暗藏祸心败坏新法之意,朕已醒悟。杨阁老不必因小人谗言而自误,爱卿之忠心,朕常常感念。”
说罢就道:“广东新法已有成效,杨阁老公忠体国,以羸弱之躯负国之重,实为天下忠臣表率。加太保,赐宫中乘舆,入朝不趋。这太保之衔,阁老三年前就推辞过了,此次万勿再推辞!将来新法功成,朕百年之后有杨阁老陪祀左右,必为青史之上一段君臣佳话。唯有如此,方可令天下不致于议论纷纷。卿若为王莽,朕何以如此信重?”
杨廷和看着皇帝深邃的眼神,只感觉冷汗沁满后背。
活三公,还有宫中坐轿、入朝不趋的特权……你不如把权奸两个字写在我脸上!
这哪里是信重、宠爱我所以才给的特权,你为什么说得生怕我不肯接受一样?
李翔真的去拜访了那么多新党吗?不知道,也许有。但皇帝这么说,似乎只表现出一点:连锦衣卫和内厂都是杨廷和的人,只拣对杨廷和有利的说。
刚才开始忠心可嘉的李翔,现在就成了进谗言的小人。
杨廷和瞧着皇帝的眼神,真的拿不准还坚持推辞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莫非刚才想就驴下坡的意思被他看破了?
而王琼这些人!个个都只跟着皇帝的心思跑,不怕天下百姓因为将来的“勤王”兵灾罹难吗?
奉天殿内外都看着杨廷和。
活三公啊,你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