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热闹背后的那些事儿
推荐阅读:主神崛起、龙皇武神、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网游之拾荒、繁星、[综]以暗恋之名、韩娱之我的会长大人、网游之混元法师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奋斗在新明朝最新章节!
话说李佑不顾府城民众挽留,自行去职跑路,难道就不担心真丢了官么。放到武将行当或者战争时期,这叫临阵脱逃,但对于国朝文官士大夫,自行去职是一种品味和文化——辞官文化。并创造出了好几个专业术语,如挂冠而去、封印出城、杜门谢客等等。
就像前文中提到过的赵良义,被言官骂了后就选择辞职,皇帝还没准,他就跑回家了,也算得上自行去职。这叫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便奉身而退。一方面是宣传自己不稀罕功名利禄的高风亮节,另一方面是身处危局困境时候的自我救赎。
这样的人在国朝舆论中一般是被同情的,皇帝一定会再三挽留你的,官位也会给你留着的(敢迫不及待跳出来准备接班的都是官场二愣子)。当然李佑到不了那个层次,但意思差不多。
其实以上的道理,浸淫这时代官场才半年的李佑未必懂得,他所倚仗的不过是后世见识和聪明机变。认真分析起来,这次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推掉平息骚乱不利的责任,操作思路是上辈子学来的“塑造先进典型把坏事变成好事”。
所以他累死累活的给自己刷出巨大声望,堪称万民拥戴,最后显得无可奈何了才当众自责一番后假装跑路,美其名曰愧对朝廷让位于贤。而且李佑很幸运,主角光环显灵了,他的作为无意之中暗合了本朝主流德行标准,在舆论中处于被同情和非常正面的位置。而在这个时代,即使以官方的态度,寄生在舆论中的道德、纲常、礼义之类东西甚至比法律还重要的。
闲话不提,却说李大人无事一身轻,一叶扁舟漂回了虚江县。拜见父母时,听母亲朱氏心疼道:“小二有些消瘦了。”
李佑笑答道:“儿子在府城为官,近来劳碌,片刻不得安歇。”
旁边李父不信道:“你们做官的谁不说自己忙,在家里就不要打官腔了罢。”
李佑顿时被父亲噎住了,说了实话都不信。
“你突然回家可是有什么事情?”李父又问道。
李佑说:“儿子是弃职而回…”
李父大怒,打断了李佑道:“孽畜胆敢如此!”
李佑正要解释,却见有门子手持名帖片子匆匆过来,禀道:“外面有队仪仗来了。”
李佑接过名帖一看,赫然写着陈英祯的大名,一时惊住。这是陈大人首次登门拜访,还是主动的,怎能不惊,更别提陈大人堂堂的分巡道台官身份。
不要忘了,李佑主动作高风亮节状自行去职,如果不想弄假成真的话,手握监察保举大权的巡道官是绝对不能怠慢的。
李佑当即整肃衣冠,指使下人大开门洞,亲迎出大门外。果然见到陈大人的仪仗队伍,黄师爷正站在队伍前头朝这边张望。
李佑疾步上前,欲至轿前拜见陈大人。孰料黄师爷步伐更矫捷,伸手拦住李佑道:“李大人怎么出来了?”
我敢拿架子不出来?黄先生说的这是什么没头脑的话?李佑一头雾水,面带疑色。
“你懂不懂规矩?”黄先生带几分责怪语气道。
李佑更莫名其妙了,难道什么地方失礼了?但迅速回想应该是没有的。
又听黄先生唉声叹气道:“你应当闭门不出,谢绝见客!出来干什么?”
“莫非出来大礼迎接陈廉使还错了?”李佑忍不住反问道。
“你难道不仔细想一想陈大人为何会屈尊至贵府?这难道引不起你多虑几分?”黄师爷摇头道:“陈大人担任分巡道,掌有本道风俗教化及彰励节义之事,故前来抚谕地方贤良。而你,身为主动隐退的高人贤士,哪有一见上官前来便匆匆逢迎的道理!”
李佑终于懂了…此时不是陈大人来拜访李大人,而是陈巡道代表按察分司来看望慰问隐退在家的先进典型李贤士。黄先生嫌他没有高贤的范儿,表现的太谦卑,坏了陈大人的事。
表现的太恭敬也是错啊…按黄师爷的设想,李佑应当闭门不迎,而陈巡道非要礼贤下士,等个半日或者再来两次,成就一段佳话。结果没想到李佑竟然不懂这个规矩,没有默契,配合不起来。
“**品时还可以胡混,但你如今到了这个位置,也该找个幕僚协助参赞了!”黄师爷恨铁不成钢道。
“我知错矣。”李佑诚恳道,“这就关门拒客。”
“迟了,不要画蛇添足贻笑大方。”
陈巡道最终还是进了李家,宾主落座上茶后,摆出很官方的谱儿对李佑道:“圣人云:有道则仕,无道则卷而怀之。”
这又是什么?对经义不精通的李佑不知如何作答,怎么今天大家说的话都听不懂呢,还得拿眼去看黄先生…黄先生半是暗示道:“吾却想起一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吹捧的李佑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赧然道:“廉使与黄先生均谬赞了。”
陈巡道不知为何忽然想起了去年筑坛祈雨的事情,这李佑逢场作戏的本事真是官场一绝,忍不住微微一笑,“你的所作所为,本官也是很钦佩。”
可算是能听懂了,这一定是上司对自己德行的公开表彰和嘉许,一番辛苦不就等的这些么。李佑很谦逊的回答说:“身在其职,身临其境,不得不为尔。然下官才疏德薄,终不能平息大患,愧对朝廷厚恩。”
陈巡道又说:“我朝体制,以中抑外,以上抑下,以小抑大。参合起来州县级地方官十分难作,本官也是多有体会。你不必咎于自身。”
李佑感动道:“多谢廉使体谅。”
抚慰完毕,陈巡道起身走人,黄师爷却单独留下来与李佑谈话,“如今分守道还没有上任,陈廉使作为分巡道压力很大。你的功劳,明白人都是清楚的,换谁来也不会比你做得更好了。”
黄先生也是充分肯定了李佑,但和陈巡道肯定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李佑也真心听懂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多少人看懂了热闹背后的那些事儿?
米价暴涨至近年最高,说到底还是因为以官府失德仓中无米可粜,又不敢事前预备引发起来的。若不是李大人千方百计的把矛头导向各大粮商,官府还能像现在这么安稳吗。
李佑吃饱撑着大张旗鼓将粮商召集,明知不可为也要逼着降价,最后被各大粮商嘲笑一番为的是什么?在情绪不稳的下层平民面前,利用自己的威望大骂粮商为奸贼蠹虫为的什么?看着饥民围攻粮商会馆不管不顾为的什么?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穿越人士难道真不懂什么叫市场经济规律吗?难道真不懂就是把粮商全家都拆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吗?
以往米价暴涨时,几乎都要发生饥民冲击衙署仓库的恶**件,谓之闹衙,而后引起全城骚乱,而本次则没有。所以能成功转移矛盾的李推官功不可没,这才是真正懂行官员不可宣之于口的看法。正因为不能公开说,所以最后只能称赞一声李推官有节操!
仁义道德总是个寄生物,主流舆论也不是孤立客观存在的,说到最后其实都是利益,统治阶级的利益!不然李佑当个屁的先进典型,真以为装逼就能装出来?
话说李佑不顾府城民众挽留,自行去职跑路,难道就不担心真丢了官么。放到武将行当或者战争时期,这叫临阵脱逃,但对于国朝文官士大夫,自行去职是一种品味和文化——辞官文化。并创造出了好几个专业术语,如挂冠而去、封印出城、杜门谢客等等。
就像前文中提到过的赵良义,被言官骂了后就选择辞职,皇帝还没准,他就跑回家了,也算得上自行去职。这叫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便奉身而退。一方面是宣传自己不稀罕功名利禄的高风亮节,另一方面是身处危局困境时候的自我救赎。
这样的人在国朝舆论中一般是被同情的,皇帝一定会再三挽留你的,官位也会给你留着的(敢迫不及待跳出来准备接班的都是官场二愣子)。当然李佑到不了那个层次,但意思差不多。
其实以上的道理,浸淫这时代官场才半年的李佑未必懂得,他所倚仗的不过是后世见识和聪明机变。认真分析起来,这次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推掉平息骚乱不利的责任,操作思路是上辈子学来的“塑造先进典型把坏事变成好事”。
所以他累死累活的给自己刷出巨大声望,堪称万民拥戴,最后显得无可奈何了才当众自责一番后假装跑路,美其名曰愧对朝廷让位于贤。而且李佑很幸运,主角光环显灵了,他的作为无意之中暗合了本朝主流德行标准,在舆论中处于被同情和非常正面的位置。而在这个时代,即使以官方的态度,寄生在舆论中的道德、纲常、礼义之类东西甚至比法律还重要的。
闲话不提,却说李大人无事一身轻,一叶扁舟漂回了虚江县。拜见父母时,听母亲朱氏心疼道:“小二有些消瘦了。”
李佑笑答道:“儿子在府城为官,近来劳碌,片刻不得安歇。”
旁边李父不信道:“你们做官的谁不说自己忙,在家里就不要打官腔了罢。”
李佑顿时被父亲噎住了,说了实话都不信。
“你突然回家可是有什么事情?”李父又问道。
李佑说:“儿子是弃职而回…”
李父大怒,打断了李佑道:“孽畜胆敢如此!”
李佑正要解释,却见有门子手持名帖片子匆匆过来,禀道:“外面有队仪仗来了。”
李佑接过名帖一看,赫然写着陈英祯的大名,一时惊住。这是陈大人首次登门拜访,还是主动的,怎能不惊,更别提陈大人堂堂的分巡道台官身份。
不要忘了,李佑主动作高风亮节状自行去职,如果不想弄假成真的话,手握监察保举大权的巡道官是绝对不能怠慢的。
李佑当即整肃衣冠,指使下人大开门洞,亲迎出大门外。果然见到陈大人的仪仗队伍,黄师爷正站在队伍前头朝这边张望。
李佑疾步上前,欲至轿前拜见陈大人。孰料黄师爷步伐更矫捷,伸手拦住李佑道:“李大人怎么出来了?”
我敢拿架子不出来?黄先生说的这是什么没头脑的话?李佑一头雾水,面带疑色。
“你懂不懂规矩?”黄先生带几分责怪语气道。
李佑更莫名其妙了,难道什么地方失礼了?但迅速回想应该是没有的。
又听黄先生唉声叹气道:“你应当闭门不出,谢绝见客!出来干什么?”
“莫非出来大礼迎接陈廉使还错了?”李佑忍不住反问道。
“你难道不仔细想一想陈大人为何会屈尊至贵府?这难道引不起你多虑几分?”黄师爷摇头道:“陈大人担任分巡道,掌有本道风俗教化及彰励节义之事,故前来抚谕地方贤良。而你,身为主动隐退的高人贤士,哪有一见上官前来便匆匆逢迎的道理!”
李佑终于懂了…此时不是陈大人来拜访李大人,而是陈巡道代表按察分司来看望慰问隐退在家的先进典型李贤士。黄先生嫌他没有高贤的范儿,表现的太谦卑,坏了陈大人的事。
表现的太恭敬也是错啊…按黄师爷的设想,李佑应当闭门不迎,而陈巡道非要礼贤下士,等个半日或者再来两次,成就一段佳话。结果没想到李佑竟然不懂这个规矩,没有默契,配合不起来。
“**品时还可以胡混,但你如今到了这个位置,也该找个幕僚协助参赞了!”黄师爷恨铁不成钢道。
“我知错矣。”李佑诚恳道,“这就关门拒客。”
“迟了,不要画蛇添足贻笑大方。”
陈巡道最终还是进了李家,宾主落座上茶后,摆出很官方的谱儿对李佑道:“圣人云:有道则仕,无道则卷而怀之。”
这又是什么?对经义不精通的李佑不知如何作答,怎么今天大家说的话都听不懂呢,还得拿眼去看黄先生…黄先生半是暗示道:“吾却想起一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吹捧的李佑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赧然道:“廉使与黄先生均谬赞了。”
陈巡道不知为何忽然想起了去年筑坛祈雨的事情,这李佑逢场作戏的本事真是官场一绝,忍不住微微一笑,“你的所作所为,本官也是很钦佩。”
可算是能听懂了,这一定是上司对自己德行的公开表彰和嘉许,一番辛苦不就等的这些么。李佑很谦逊的回答说:“身在其职,身临其境,不得不为尔。然下官才疏德薄,终不能平息大患,愧对朝廷厚恩。”
陈巡道又说:“我朝体制,以中抑外,以上抑下,以小抑大。参合起来州县级地方官十分难作,本官也是多有体会。你不必咎于自身。”
李佑感动道:“多谢廉使体谅。”
抚慰完毕,陈巡道起身走人,黄师爷却单独留下来与李佑谈话,“如今分守道还没有上任,陈廉使作为分巡道压力很大。你的功劳,明白人都是清楚的,换谁来也不会比你做得更好了。”
黄先生也是充分肯定了李佑,但和陈巡道肯定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李佑也真心听懂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多少人看懂了热闹背后的那些事儿?
米价暴涨至近年最高,说到底还是因为以官府失德仓中无米可粜,又不敢事前预备引发起来的。若不是李大人千方百计的把矛头导向各大粮商,官府还能像现在这么安稳吗。
李佑吃饱撑着大张旗鼓将粮商召集,明知不可为也要逼着降价,最后被各大粮商嘲笑一番为的是什么?在情绪不稳的下层平民面前,利用自己的威望大骂粮商为奸贼蠹虫为的什么?看着饥民围攻粮商会馆不管不顾为的什么?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穿越人士难道真不懂什么叫市场经济规律吗?难道真不懂就是把粮商全家都拆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吗?
以往米价暴涨时,几乎都要发生饥民冲击衙署仓库的恶**件,谓之闹衙,而后引起全城骚乱,而本次则没有。所以能成功转移矛盾的李推官功不可没,这才是真正懂行官员不可宣之于口的看法。正因为不能公开说,所以最后只能称赞一声李推官有节操!
仁义道德总是个寄生物,主流舆论也不是孤立客观存在的,说到最后其实都是利益,统治阶级的利益!不然李佑当个屁的先进典型,真以为装逼就能装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