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写作的困惑与对策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公文写作知识最新章节!
经常听到一些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感叹:从小到大读了一二十年的书,看了无数篇文章,可谓“学富五车”,但当自己动笔写起文章来,要么脑子空空,没话可说;要么脑子满满的,却倒也倒不出来;要么写了上一句没了下一句,干巴巴的,没有真情实感。这种写不出文章的惆怅与苦闷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我十分理解学生的心境: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读了将近二十年的书,算得上是“厚积”了,可为什么就“薄发”不起来呢?带着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认真思考后发现,解决文书写作的困惑不妨试用以下三条对策。
一、引出来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学习积累的大量知识比作一包“炸药”,要定向引爆它,使之迸发出巨大能量,摧毁敌人目标,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火花,二是导火索,两者缺一不可。而引爆“厚积”知识这包“炸药”的“火花”就是外界的新“信息”;引爆知识“炸药”的“导火索”就是你感知外界新“信息”的能力。所以说,“厚积”转化为“薄发”必须有一个桥梁:只有将外界的新“信息”、感知新“信息”的能力和你“厚积”的知识联结起来,才能“薄发”,写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文章来。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是以各种鲜活的信息呈现在我们面前,只有当我们敏锐地感知外界发生的新信息,从中捕捉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唤醒我们所积累的知识,研究和解决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把这一过程用文字形式体现出来,就形成各种各样的文书材料。
所以说,解决书没少读仍然写不出文章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运用身边有价值的信息,把自己积累的知识牵引出来。曾经有位干部想写一篇提醒部属饮酒别过量的文章。说实在话,这样的选题没有任何新意可言,但为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建议他先找一则与酗酒有关又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来。这位学员用了十天时间,在图书馆找到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一次国际白酒大赛上,经过激烈角逐,最后由中、美、法三国争夺金牌。为保证客观公正,评委会最后决定用三只老鼠做“品酒师”。法国酒商自恃不凡,率先让第一只老鼠喝下一杯酒,只见老鼠脸变得像块红布似的,观众齐声叫好。第二只老鼠喝下美国酒脸红了不算,两只小爪不停地发抖,显然酒力比法国酒胜上一筹。最后一只老鼠喝下一杯中国酒,只见它脸不红,腿不软,两只小爪稳稳地站着,一不留神,“跑”了!观众齐呼“假酒”!中国酒商羞愧难当!正当观众议论纷纷之时,只见那只老鼠脸红脖子粗、双腿直颤,肩上还扛着把“刀”,高声喝道:“猫在哪里?”听了这位学员讲的故事,我马上告诉他,你这篇文章可以写了,题目就叫老鼠缘何背刀找猫。通过这则老鼠饮酒过量敢于与它的天敌猫“作对”的故事,引出了他平时储备的人饮酒过量危害性极大的知识,以及如何防止饮酒过量的措施。三天过后,这位学员就把文章写出来了,而且作为处女作在政工学刊发表出来。
这就告诉我们平时一要全面获取信息。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信息,调动人体的眼、耳、鼻、舌、身等各器官功能,全身心、全方位、全时空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运用我们所积累的知识来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并用文字形式把它表达出来,就形成我们所要写的文书。二要敏察对信息的感觉。并不是我们收集到的各种信息都能写成文章,先要看看自己对这些信息的感觉如何?如果强烈感受到某一信息很有分量,不仅时代感强,而且对全局很有价值,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面对这样的最佳信息,应立即动笔抓住灵感迸发的火花,迅速牵引过去的积累,使厚积的知识与有强烈感觉的信息构成一个统一体,写出得意之作。可惜一些人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信息闭目塞听,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不愿主动接受任何信息,所学习积累的知识与工作生活不发生任何关系,“厚积”变得没有用武之地。三要小中见大,聚焦信息。我们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看似细小的信息:如一件事、一句话、一首诗、一幅画、一个传说、一种现象、一篇报道、一段歌词、一则寓言等敏锐察觉,仔细聚焦,从中找出可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的价值来,使之成为文书写作动用的最佳信息,使之成为要写的文章的主心骨,接下来就是运用所“厚积”的知识和材料进行“薄发”,认真提炼大小观点,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二、做出来
什么是写作?从文书写作的角度来看,就是写所做的工作。为什么有的刚调进机关的“秀才”写起公务文书来,出现写了上句没了下句的情况?根本原因是他们脱离工作实际,对所写的工作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一边写,一边绞尽脑汁编,怎么可能自圆其说?尽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想了很多点子,但写作水平还是提高不了。而一些工作能力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调入机关后一开始不会写,但很快学会写,从开始写得一般化,到很快就能写出高质量的文书来。这是因为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对所写的工作很懂行,平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后,能立即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剖:这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什么?现在只不过是把自己怎么做的用文字形式反映出来。这种工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文书写作离不开的“三步曲”。
因为做好工作是写好岗位文书的前提。做好工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做好了具体工作,才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可写。没有第一流的工作,决不能写出第一流的文书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参加日常工作和训练等具体任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深刻的理性思考,才会获得触及灵魂、触及思想深处的第一手鲜活材料。初写工书的同志,要切实把所担负的本职工作做好,以扎扎实实的行动,通过一流的工作业绩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同时也必须看到,写好岗位文书又是做好工作的反映。没有第一流的文书写作,也难以体现一流的工作。比方说,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不充分挖掘出来,就产生不了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难以推动工作向纵深展开。这就需要我们把岗位文书写作作为完成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来考虑:准备阶段,重视写好第一流的计划;实施阶段,注意总结推广第一流的经验;总结阶段,注重写出第一流的总结,并随时将工作实践成果转化为文书写作内容。充分发挥文书写作在完善计划、丰富经验、深化认识、推动工作的优化和全面落实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反映工作。
所以我们要干中写,写中干,在增强工作能力中提高文书写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将干写结合,一是要注意选准结合点,找准着力点,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思路。很多时候工书写不下去,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怎么干心里没数、思路不清,写起来怎么可能顺畅通达呢?二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写出特色鲜明的文书。这要在充分吃透上情、领会首长机关的意图,摸清下情的基础上,坚持同中求异,把握个性,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奇,你奇我变”。按照这种工作方式,文章写起来也自然会特色鲜明,观点新颖。三是让文书写作扎根于具体工作之中,使做工作与写文章融为一体。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尤其是亲身干过的工作才有真切的感悟,一定要真切地记录下来。文书写作离不开悟性,而悟性是从实践思考中来。通过实际工作,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举措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通过文书写作又深化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实现工作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岗位文书的写作。
三、画出来
按照“引出来”、“做出来”的方法训练,是提高文书写作水平,写出高质量文书的必由之路。但这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对于初学者来说,模仿经典范文,照葫芦画瓢将所需工作文书“画出来”,是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人类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向创新发展的基础。写文章也是这样,模仿是不可逾越的基本阶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由此可见,模仿借鉴优秀范文是古往今来一条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再者,工作文书写作与其他写作相比较,更适合模仿。它不像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有法”而“无法”,“有体”而“无体”,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模式特征:规定的格式、约定俗成的模式、语体的模式化,这些特点对于初学文书写作的人来说,是比较容易模仿的。但要有效地“照葫芦画瓢”,“画”出所需要的文书,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精选优秀范文,大胆借鉴。鲁迅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初接触文书写作的同志,刚开始时,要学会模仿,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精选范文,从优秀范文中了解各种文书的特点、基本模式,通过机械模仿,学会套用。在熟悉各种文书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后可进行局部创新,把功夫下在提炼和升华思想上来。
二是学以致用,勤于练习。在模仿、借鉴优秀范文时,不是将数字改一改,人名、地名换一换就万事大吉了。模仿的关键在思考,不仅要看人家亮点,还要思考人家为什么这样写,我从中学会了什么?著名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写文章离不开借鉴模仿,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是发现规律,掌握精髓,从中汲取营养,经消化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抄袭,“依葫芦画瓢”。通过模仿他人之范文,用心去“悟”,效仿范文的主题和观点提炼、总体思路、结构设计、材料运用和行文风格,结合本单位和自身实际,写出自己的文书,并通过勤写多练加以运用。清代文学家唐彪曾这样说:“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提高文书写作水平,只有经常反复练习,才能逐渐摸索出文书写作的诀窍。
三是精心修改,总结提高。每完成一份文书写作任务,都要以范文为参照系精心修改。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点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其次,看看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最后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是否有条有理,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文笔是否流畅、语言是否精炼,有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有没有错别字等等。还要将文稿拿出来,让身边人看看,挑挑毛病,吸取众人的智慧。尤其是每完成一次文稿,都要回过头来将初稿、修改稿、审定稿以及相关范文,认真进行对照检查,从自身和别人的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工书写作规律的认识,做到写一次提高一次,并能逐步推陈出新。
经常听到一些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感叹:从小到大读了一二十年的书,看了无数篇文章,可谓“学富五车”,但当自己动笔写起文章来,要么脑子空空,没话可说;要么脑子满满的,却倒也倒不出来;要么写了上一句没了下一句,干巴巴的,没有真情实感。这种写不出文章的惆怅与苦闷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我十分理解学生的心境: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读了将近二十年的书,算得上是“厚积”了,可为什么就“薄发”不起来呢?带着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认真思考后发现,解决文书写作的困惑不妨试用以下三条对策。
一、引出来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学习积累的大量知识比作一包“炸药”,要定向引爆它,使之迸发出巨大能量,摧毁敌人目标,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火花,二是导火索,两者缺一不可。而引爆“厚积”知识这包“炸药”的“火花”就是外界的新“信息”;引爆知识“炸药”的“导火索”就是你感知外界新“信息”的能力。所以说,“厚积”转化为“薄发”必须有一个桥梁:只有将外界的新“信息”、感知新“信息”的能力和你“厚积”的知识联结起来,才能“薄发”,写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文章来。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是以各种鲜活的信息呈现在我们面前,只有当我们敏锐地感知外界发生的新信息,从中捕捉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唤醒我们所积累的知识,研究和解决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把这一过程用文字形式体现出来,就形成各种各样的文书材料。
所以说,解决书没少读仍然写不出文章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运用身边有价值的信息,把自己积累的知识牵引出来。曾经有位干部想写一篇提醒部属饮酒别过量的文章。说实在话,这样的选题没有任何新意可言,但为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建议他先找一则与酗酒有关又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来。这位学员用了十天时间,在图书馆找到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一次国际白酒大赛上,经过激烈角逐,最后由中、美、法三国争夺金牌。为保证客观公正,评委会最后决定用三只老鼠做“品酒师”。法国酒商自恃不凡,率先让第一只老鼠喝下一杯酒,只见老鼠脸变得像块红布似的,观众齐声叫好。第二只老鼠喝下美国酒脸红了不算,两只小爪不停地发抖,显然酒力比法国酒胜上一筹。最后一只老鼠喝下一杯中国酒,只见它脸不红,腿不软,两只小爪稳稳地站着,一不留神,“跑”了!观众齐呼“假酒”!中国酒商羞愧难当!正当观众议论纷纷之时,只见那只老鼠脸红脖子粗、双腿直颤,肩上还扛着把“刀”,高声喝道:“猫在哪里?”听了这位学员讲的故事,我马上告诉他,你这篇文章可以写了,题目就叫老鼠缘何背刀找猫。通过这则老鼠饮酒过量敢于与它的天敌猫“作对”的故事,引出了他平时储备的人饮酒过量危害性极大的知识,以及如何防止饮酒过量的措施。三天过后,这位学员就把文章写出来了,而且作为处女作在政工学刊发表出来。
这就告诉我们平时一要全面获取信息。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信息,调动人体的眼、耳、鼻、舌、身等各器官功能,全身心、全方位、全时空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运用我们所积累的知识来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并用文字形式把它表达出来,就形成我们所要写的文书。二要敏察对信息的感觉。并不是我们收集到的各种信息都能写成文章,先要看看自己对这些信息的感觉如何?如果强烈感受到某一信息很有分量,不仅时代感强,而且对全局很有价值,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面对这样的最佳信息,应立即动笔抓住灵感迸发的火花,迅速牵引过去的积累,使厚积的知识与有强烈感觉的信息构成一个统一体,写出得意之作。可惜一些人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信息闭目塞听,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不愿主动接受任何信息,所学习积累的知识与工作生活不发生任何关系,“厚积”变得没有用武之地。三要小中见大,聚焦信息。我们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看似细小的信息:如一件事、一句话、一首诗、一幅画、一个传说、一种现象、一篇报道、一段歌词、一则寓言等敏锐察觉,仔细聚焦,从中找出可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的价值来,使之成为文书写作动用的最佳信息,使之成为要写的文章的主心骨,接下来就是运用所“厚积”的知识和材料进行“薄发”,认真提炼大小观点,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二、做出来
什么是写作?从文书写作的角度来看,就是写所做的工作。为什么有的刚调进机关的“秀才”写起公务文书来,出现写了上句没了下句的情况?根本原因是他们脱离工作实际,对所写的工作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一边写,一边绞尽脑汁编,怎么可能自圆其说?尽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想了很多点子,但写作水平还是提高不了。而一些工作能力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调入机关后一开始不会写,但很快学会写,从开始写得一般化,到很快就能写出高质量的文书来。这是因为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对所写的工作很懂行,平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后,能立即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剖:这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什么?现在只不过是把自己怎么做的用文字形式反映出来。这种工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文书写作离不开的“三步曲”。
因为做好工作是写好岗位文书的前提。做好工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做好了具体工作,才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可写。没有第一流的工作,决不能写出第一流的文书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参加日常工作和训练等具体任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深刻的理性思考,才会获得触及灵魂、触及思想深处的第一手鲜活材料。初写工书的同志,要切实把所担负的本职工作做好,以扎扎实实的行动,通过一流的工作业绩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同时也必须看到,写好岗位文书又是做好工作的反映。没有第一流的文书写作,也难以体现一流的工作。比方说,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不充分挖掘出来,就产生不了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难以推动工作向纵深展开。这就需要我们把岗位文书写作作为完成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来考虑:准备阶段,重视写好第一流的计划;实施阶段,注意总结推广第一流的经验;总结阶段,注重写出第一流的总结,并随时将工作实践成果转化为文书写作内容。充分发挥文书写作在完善计划、丰富经验、深化认识、推动工作的优化和全面落实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反映工作。
所以我们要干中写,写中干,在增强工作能力中提高文书写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将干写结合,一是要注意选准结合点,找准着力点,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思路。很多时候工书写不下去,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怎么干心里没数、思路不清,写起来怎么可能顺畅通达呢?二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写出特色鲜明的文书。这要在充分吃透上情、领会首长机关的意图,摸清下情的基础上,坚持同中求异,把握个性,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奇,你奇我变”。按照这种工作方式,文章写起来也自然会特色鲜明,观点新颖。三是让文书写作扎根于具体工作之中,使做工作与写文章融为一体。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尤其是亲身干过的工作才有真切的感悟,一定要真切地记录下来。文书写作离不开悟性,而悟性是从实践思考中来。通过实际工作,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举措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通过文书写作又深化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实现工作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岗位文书的写作。
三、画出来
按照“引出来”、“做出来”的方法训练,是提高文书写作水平,写出高质量文书的必由之路。但这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对于初学者来说,模仿经典范文,照葫芦画瓢将所需工作文书“画出来”,是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人类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向创新发展的基础。写文章也是这样,模仿是不可逾越的基本阶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由此可见,模仿借鉴优秀范文是古往今来一条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再者,工作文书写作与其他写作相比较,更适合模仿。它不像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有法”而“无法”,“有体”而“无体”,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模式特征:规定的格式、约定俗成的模式、语体的模式化,这些特点对于初学文书写作的人来说,是比较容易模仿的。但要有效地“照葫芦画瓢”,“画”出所需要的文书,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精选优秀范文,大胆借鉴。鲁迅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初接触文书写作的同志,刚开始时,要学会模仿,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精选范文,从优秀范文中了解各种文书的特点、基本模式,通过机械模仿,学会套用。在熟悉各种文书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后可进行局部创新,把功夫下在提炼和升华思想上来。
二是学以致用,勤于练习。在模仿、借鉴优秀范文时,不是将数字改一改,人名、地名换一换就万事大吉了。模仿的关键在思考,不仅要看人家亮点,还要思考人家为什么这样写,我从中学会了什么?著名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写文章离不开借鉴模仿,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是发现规律,掌握精髓,从中汲取营养,经消化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抄袭,“依葫芦画瓢”。通过模仿他人之范文,用心去“悟”,效仿范文的主题和观点提炼、总体思路、结构设计、材料运用和行文风格,结合本单位和自身实际,写出自己的文书,并通过勤写多练加以运用。清代文学家唐彪曾这样说:“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提高文书写作水平,只有经常反复练习,才能逐渐摸索出文书写作的诀窍。
三是精心修改,总结提高。每完成一份文书写作任务,都要以范文为参照系精心修改。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点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其次,看看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最后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是否有条有理,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文笔是否流畅、语言是否精炼,有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有没有错别字等等。还要将文稿拿出来,让身边人看看,挑挑毛病,吸取众人的智慧。尤其是每完成一次文稿,都要回过头来将初稿、修改稿、审定稿以及相关范文,认真进行对照检查,从自身和别人的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工书写作规律的认识,做到写一次提高一次,并能逐步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