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调查研究与写好调研报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公文写作知识最新章节!
在机关工作的同志,都要搞调查研究,也都要写。但要搞好、写好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里就把我个人的一些体会拿来与各位交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想从三个方面入手:1什么是好,说说自己的看法;2怎么做好,谈谈个人的心得;3如何写好,讲讲多年的体会。
一、好的标准
何为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金子就会发光、铁蛋子只能生锈,好东西总有它的独到之处,所谓胜出必有所长。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我觉着这个“好”应该满足“三个三”。
1。从事情本身看,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分析透彻,事儿摆得清楚;二是观点正确,理儿讲得服人;三是建议可行,招儿出得高明。
2。从现实需要看,应该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紧贴中心,您得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说事,偏离了中心,就是在干瞎账活;二是决策需要,您得围绕领导关心、事关大局的大事要事开展工作,也就是说,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自觉地替领导摸情况、给领导当参谋,这样您的工作才有价值;三是社会关注,就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搞调研,用我们的调研来反映真相、用研究的成果去解惑答疑、用可行的建议去促进工作。
3。从工作成效看,应该达到三个效果:一是领导认可,领导给您做了批示、留了墨宝,说明您的调研有价值、您的成果有分量,进一步讲,如果您的东西能够引起高层重视,转变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那可就是上乘之作了,假如您一年能够推出三五个这样的成果,您在领导心中的位置可就不一样了,说不定哪一天就给您个高升的机会。二是社会公认,您的成果被报刊刊用了、被内刊转载了,说明您的探索是有益的、您的研究是可取的。别小看登报纸上杂志,没有独特的角度与观点,媒体不会买账、内刊也不采纳。刊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价值、代表着成功。三是大家赞同,自己说行不算真行,大家说好才是真好。同行们给您挑大拇指,甚至社会上的人都觉着您的东西不错,才说明您确实是高、实在是高!
二、做的要领
怎么调研、调研什么、不调研什么,什么时候调研什么,是有所讲究的。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要的前提——上心
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对机关工作者或企业文秘人员来说,它虽然不是第一位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它对您不重要。如果您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是很好地完成日常工作,那您对岗位要求的理解还是浮浅的、欠缺的,更有意义的事情是通过对工作情况的深度开发,还原事物本相、查找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所以别拿着调研不当回事。我的看法是它对岗位职能的发挥和您个人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远比日常工作本身要大得多;它需要的功夫,也远比鼓捣现成事要硬得多。调研与您的本职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形成一种将调查研究默默然挂在心上的良好习惯,从起点上就融进调研的意念,并用缜密的观察来洞观其变,随时跟踪动态、收集素材,那么您的工作就会主动得多、有效得多。
2。遵循的原则——三别
第一,别光干现成活。要有意识地搂一些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信息和情况,善于探寻工作成败的原因、挖掘事件背后的根源。或者说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发现不平常、在日常的工作中提出新思想,而不是光低着头干现成事。这样您的工作才会更有价值。
第二,别去干瞎账活。领导不关心、上级不关注的事少干或者干脆别干。他脊梁背痒痒,您给他挠脚心,那是费力不讨好,弄不好还有可能踢您两脚。所以要善于“摸脉”,看看领导在想什么、干什么。把握领导意图,您的工作才能干到点儿上。
第三,别干等着派活。各位工作都想着进步,怎么进步?主动、超前地为领导服务才是出路,大伙都有给领导倒水、提包、开车门的良好习惯,建议把它延伸到调研当中,主动地想领导所想、想领导没想、想领导来不及想的事情,并有意识地去搂一些情况、搞一些调研,超前地为领导出一些主意、想一些办法。这个事儿做好了,相信领导会更加地看重您。
3。选题的重点——三高
一是高层重视。就是要研究领导重视的问题,把调研的重点锁定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难事、急事上。建议大家多学文件、多看报纸、多听会议,以把握宏观大势。否则,您就找不着北,就会把活干走脚了。二是高点站位。就是要胸中有大局,从全局的高度想事情、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话,您就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发现别人找不到的问题、想出别人想不到的主意。每个人的工作可能是具体的,但思考问题时可不能局限于手头上那点事儿,否则就事论事,就弄不出有高度、有价值的东西来。三是高度留意。就是要洞察秋毫,形成用心观察的职业习惯,善于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在一般中发现不一般,通过跟踪调查、分析研究将一些动态性、苗头性的东西及时反映出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4。关注的目标——两面
就是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研究问题。领导关注的重点,往往是非常态的东西,要么是某个事挺露脸,需要总结宣传;要么是某方面不正常,需要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搞调研也得有所侧重。我的看法,正常的事不必多说,两面的事留心关注。也就是说歌功颂德、总结经验的东西要多多地搞,这样的话领导高兴基层满意,最终是皆大欢喜。但仅做这些是不够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糊弄领导、讨好基层,而是要客观地帮着领导查摆问题,给他解惑、答疑、支招。什么时候您的调研只能给市长看、给书记看,只能给总裁看、给经理看,成了领导重视的内部资料,就说明您的功夫到家了。当然,您得吃透领导的脾性、揣摩领导的心情,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机来提出建议。否则,闷着头瞎干,惹恼了领导也是得不偿失。
5。把握的时机——一点
就是卡住调查研究和上报的时点。有些事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过了点儿就没价值了。比如我们经常搞季度分析,这个东西必须在季度结束后尽快推出,到了年底还搞三季度的分析,有什么意义?快速行动,适时上报,往往是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从服务领导任职时间的长短来看,这个“时机”的把握也要有所讲究。我认为有三个重要时点需要把握:1给刚来的领导谋思路。包括给他提供一些基本的情况、基本的特点、基本的工作方略等,因为他刚来,需要掌握情况、需要理清思路、需要“点三把火、踢头三脚”,如果您能在这时给他一个翔实而具体的情况、明确而可行的建议,相信您很快就会进入他的视野。2给干着的领导想办法。干了一段时间的领导,往往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您这时能够设身处地为他出一些主意,经常帮着他分析某个事情怎么解决更有利于工作开展、更有利于让他摆脱困境,相信他会觉着您这个帮手很挡戗。3给日久的领导出政绩。他干了一段时间,无论对上级、对群众都需要有一个交代,这就需要您给他归纳成绩、总结经验、展现成果,以表明他工作出色、政绩突出,如果您能够及时把这项调研做好,相信领导会非常欣赏您、器重您。
6。提高的途径——三条
一是多学多练。调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您别觉着现在的东西不行,只要您努力,说不定哪一天您就成为调研高手;您也别觉着您的东西不错,只要您用心,说不定哪一天就看着原来的东西不是东西。只要您不满足现状,善于学习和积累,善于在学中干、在干中练,您的调研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是反复推敲。大伙都不是神,没有“一眼望穿”的本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得一步步来。应该说,形成一个结论、确认一种观点并且准确无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拿不准的事可以先放一放,过些日子再拿出来看看,就有可能看出问题、看出破绽,什么时候觉着成熟了,再拿出来给领导参考。
三是相互争鸣。争鸣是一种开拓视野、完善思路、提高调研水平的好办法。这一点,我们搞调研的同志深有感受。我们的一些东西,就是在相互争论中形成的,就是在互相否定中提高的。建议大家遇到问题,不要光自己憋、自己想,可以拿出来让大家挑挑毛病。这将非常有利于您的提高与长进。
7。搞好的要求——三点
一是耐得住寂寞。调研是个苦差事。要想把调研搞深搞透,就得一丝不苟、一心独用,就得耐得住清苦、熬得住清净,甚至需要舍弃与朋友聚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和机会,所以您得有不怕寂寞和艰苦付出的思想准备。
二是坐得住屁股。不管您是什么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深沉还是张扬,要干这个活,就必须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了解情况;就必须稳下心来,老老实实地进行研究。胸脯子上长草、屁股底下长蒺藜,干不了这个。
三是习惯于积累。好脑子比不上烂笔头,不管您的记忆力多好,都要形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要善于记、善于想。记得全,需要的时候就能够信手拈来;想得深,研究的时候就能够鞭辟入里。如果记得少、或者记得不全,就会影响到材料的积累和组合。形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对搞好调研十分有益。有时候,思想火花就是一闪念的东西,稍纵即逝,一不留神就又忘掉了,所以建议大家要带本子、记笔记。搞调研,靠的就是这些日积月累的素材。
三、写的建议
一个好的机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把调研搞得深入透彻,而且也要写得规整漂亮。您调研得不错,但表达不到位、逻辑不清楚、语言不通顺,就会事倍功半,埋没了您的劳动和才华。所以在写作上也得下一些功夫、找一些技巧。对于写作,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基本的程序——五步
写调研报告不能像小学生写一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要讲究文章的结构、层次、韵味和可读性。对于基础好的同志,可以先打个腹稿,然后一气呵成。对于多数同志,还是建议您按照下面的顺序来组织文章:
先写提纲。把要写的内容先罗列进去,这期间可以增增删删、逐步细化,直至觉着这些内容能够足以表达您的意思。这样写起来就有个靶子,不至于丢项落项。
再搞梳理。决定说哪些、不说哪些,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是一个资料取舍和权衡的过程。
甄选标题。包括总标题、大标题和小标题,也就是给您的报告起一个好名字、给您的文章搭一个好架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谋篇布局问题。
进入写作。分别就每个标题下面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修改加工。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完善,包括修改篇章结构、审查逻辑关系、润色文章语言等,最后形成完整的。
2。把握的重点——四个
写调研报告是个比较严肃的事情,但为了增加报告的可读性,在不冲淡主题、不失严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一些写作的技巧。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千锤标题、百炼正文、精雕开头、细琢结尾”。这四个方面把握好了,您的报告就富有色彩。
1标题的润色。文美在标题。一篇文章能不能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您的题目拟得怎样。古人说过:“题好文一半”,足见标题之重要。润色出一个好的标题不容易,它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词汇积累和过硬的遣词造句功夫。润色标题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简明概括。就是要一语破的,让人能够看懂您想说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标题上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词、不能有生僻硌棱的字,也不能啰里啰唆,一个标题弄两行。
二是亮丽清新。就是要让人读着爽快,新奇而又朗朗上口。这里,您不能用老掉牙的词来说事,但也不能把尚未定型、指代不明确的词儿放进来。否则的话有可能弄巧成拙。
三是对仗工整。包括大标题、小标题形式要统一、词性要一致、字数要相等,这样显得干净利落、规整严谨。
我举个例子:xx年我写过一篇“靠什么打造华北明珠”的文章,目的是探讨如何搞好衡水湖开发。想说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巧遇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怎么解放思想,去迈门槛儿、绕红线,解决建设用地问题。二是没有钱,建设资金怎么解决?三是水的问题。衡水湖的水都是引来的,到时候怎么确保有水可玩?另外防止污染的问题也必须考虑,一坑黑水谁上您这里来玩?四是怎么融入文化内涵。没有文化,一个大泥坑有什么看头?五是怎么处理好衡水湖与市区的关系。如果按照这些方面的本意不加修饰做题目,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是图一中润色前的部分。
图一:
用这些文字作标题,也能表明我的意思,但是很平淡,让人看着也不养眼。所以我对这些标题进行了润色,形成了图一中润色后的这些题目。大家比较一下,总标题用“靠什么打造”替代“如何搞好”,是不是显得比较有劲?用“华北明珠”指代“衡水湖”是不是更加亮丽?再看看大标题,用“顶破‘天花板’”来指代解放思想,是不是很有新意?用“多方‘筹银子’”来替代“采取多种措施筹集建设资金”是不是更加简练?用“保住‘生命线’”来解释“如何解决水源问题”是不是更加有力?用“打造‘湖文化’”来说明要“注入文化内涵”是不是更加简明?用“建设‘一盘棋’”来指代处理好“衡水湖与主城区的关系”是不是更加明确?再从形式上看,都是五个字一句话,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给文章增色不少。
2开头的雕琢。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不管是什么文章,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否则的话,一开头就让人提不起精神,谁还往下看?组织开头要注意四点:
一是起笔点题。使读者一下子就“进入角色”。
二是阐明基调。明确调研事件的性质,是好、是坏,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让人明白您想说明什么观点。
三是引人入胜。就是要吊起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往下看。
四是引起下文。为正文打下伏笔,使读者读下面的文章时不会感到突兀或摸不着边际。
3正文的锤炼。正文是的主体,标题再漂亮、开头再精彩、结尾再赶劲,如果正文写不好,那就成了“花拳绣腿”。为了把正文写得丰富可读、耐人寻味,建议大家在正文的写作上要遵循“三讲”原则:
一是讲究逻辑。先讲什么、后说哪些,要有个合理的安排,不能语无伦次。按照题目的性质,或者是平行着写,分别就需要说明的问题逐一论述;或者是递进着写,层层深入地渐进分析。不管是哪种写法,都不能有逻辑上的错误,并且要干脆利索、表达准确。同时还要注意一件事情、一个问题只能在一个部分表述,不能前边说了后边还说。
二是讲究例证。就是要用案例给您的论点当注脚、给您的研究添厚度,或者通过旁征博引让您的报告深入浅出。
三是讲究文采。就是要在报告的文采上下些功夫。干干巴巴地平铺直叙让人乏味。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善于进行遣词造句,以增强您报告的准确性、可读性和感染力。
比如我在写靠什么打造“华北明珠”“打造湖文化”的时候,先这么开了个头(图二中通常的写法部分),觉着非常平淡,于是加进了一个案例(加进案例和文学色彩的写法部分),这样一来,这个东西就写活了。
在机关工作的同志,都要搞调查研究,也都要写。但要搞好、写好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里就把我个人的一些体会拿来与各位交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想从三个方面入手:1什么是好,说说自己的看法;2怎么做好,谈谈个人的心得;3如何写好,讲讲多年的体会。
一、好的标准
何为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金子就会发光、铁蛋子只能生锈,好东西总有它的独到之处,所谓胜出必有所长。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我觉着这个“好”应该满足“三个三”。
1。从事情本身看,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分析透彻,事儿摆得清楚;二是观点正确,理儿讲得服人;三是建议可行,招儿出得高明。
2。从现实需要看,应该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紧贴中心,您得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说事,偏离了中心,就是在干瞎账活;二是决策需要,您得围绕领导关心、事关大局的大事要事开展工作,也就是说,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自觉地替领导摸情况、给领导当参谋,这样您的工作才有价值;三是社会关注,就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搞调研,用我们的调研来反映真相、用研究的成果去解惑答疑、用可行的建议去促进工作。
3。从工作成效看,应该达到三个效果:一是领导认可,领导给您做了批示、留了墨宝,说明您的调研有价值、您的成果有分量,进一步讲,如果您的东西能够引起高层重视,转变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那可就是上乘之作了,假如您一年能够推出三五个这样的成果,您在领导心中的位置可就不一样了,说不定哪一天就给您个高升的机会。二是社会公认,您的成果被报刊刊用了、被内刊转载了,说明您的探索是有益的、您的研究是可取的。别小看登报纸上杂志,没有独特的角度与观点,媒体不会买账、内刊也不采纳。刊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价值、代表着成功。三是大家赞同,自己说行不算真行,大家说好才是真好。同行们给您挑大拇指,甚至社会上的人都觉着您的东西不错,才说明您确实是高、实在是高!
二、做的要领
怎么调研、调研什么、不调研什么,什么时候调研什么,是有所讲究的。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要的前提——上心
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对机关工作者或企业文秘人员来说,它虽然不是第一位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它对您不重要。如果您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是很好地完成日常工作,那您对岗位要求的理解还是浮浅的、欠缺的,更有意义的事情是通过对工作情况的深度开发,还原事物本相、查找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所以别拿着调研不当回事。我的看法是它对岗位职能的发挥和您个人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远比日常工作本身要大得多;它需要的功夫,也远比鼓捣现成事要硬得多。调研与您的本职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形成一种将调查研究默默然挂在心上的良好习惯,从起点上就融进调研的意念,并用缜密的观察来洞观其变,随时跟踪动态、收集素材,那么您的工作就会主动得多、有效得多。
2。遵循的原则——三别
第一,别光干现成活。要有意识地搂一些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信息和情况,善于探寻工作成败的原因、挖掘事件背后的根源。或者说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发现不平常、在日常的工作中提出新思想,而不是光低着头干现成事。这样您的工作才会更有价值。
第二,别去干瞎账活。领导不关心、上级不关注的事少干或者干脆别干。他脊梁背痒痒,您给他挠脚心,那是费力不讨好,弄不好还有可能踢您两脚。所以要善于“摸脉”,看看领导在想什么、干什么。把握领导意图,您的工作才能干到点儿上。
第三,别干等着派活。各位工作都想着进步,怎么进步?主动、超前地为领导服务才是出路,大伙都有给领导倒水、提包、开车门的良好习惯,建议把它延伸到调研当中,主动地想领导所想、想领导没想、想领导来不及想的事情,并有意识地去搂一些情况、搞一些调研,超前地为领导出一些主意、想一些办法。这个事儿做好了,相信领导会更加地看重您。
3。选题的重点——三高
一是高层重视。就是要研究领导重视的问题,把调研的重点锁定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难事、急事上。建议大家多学文件、多看报纸、多听会议,以把握宏观大势。否则,您就找不着北,就会把活干走脚了。二是高点站位。就是要胸中有大局,从全局的高度想事情、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话,您就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发现别人找不到的问题、想出别人想不到的主意。每个人的工作可能是具体的,但思考问题时可不能局限于手头上那点事儿,否则就事论事,就弄不出有高度、有价值的东西来。三是高度留意。就是要洞察秋毫,形成用心观察的职业习惯,善于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在一般中发现不一般,通过跟踪调查、分析研究将一些动态性、苗头性的东西及时反映出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4。关注的目标——两面
就是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研究问题。领导关注的重点,往往是非常态的东西,要么是某个事挺露脸,需要总结宣传;要么是某方面不正常,需要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搞调研也得有所侧重。我的看法,正常的事不必多说,两面的事留心关注。也就是说歌功颂德、总结经验的东西要多多地搞,这样的话领导高兴基层满意,最终是皆大欢喜。但仅做这些是不够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糊弄领导、讨好基层,而是要客观地帮着领导查摆问题,给他解惑、答疑、支招。什么时候您的调研只能给市长看、给书记看,只能给总裁看、给经理看,成了领导重视的内部资料,就说明您的功夫到家了。当然,您得吃透领导的脾性、揣摩领导的心情,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机来提出建议。否则,闷着头瞎干,惹恼了领导也是得不偿失。
5。把握的时机——一点
就是卡住调查研究和上报的时点。有些事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过了点儿就没价值了。比如我们经常搞季度分析,这个东西必须在季度结束后尽快推出,到了年底还搞三季度的分析,有什么意义?快速行动,适时上报,往往是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从服务领导任职时间的长短来看,这个“时机”的把握也要有所讲究。我认为有三个重要时点需要把握:1给刚来的领导谋思路。包括给他提供一些基本的情况、基本的特点、基本的工作方略等,因为他刚来,需要掌握情况、需要理清思路、需要“点三把火、踢头三脚”,如果您能在这时给他一个翔实而具体的情况、明确而可行的建议,相信您很快就会进入他的视野。2给干着的领导想办法。干了一段时间的领导,往往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您这时能够设身处地为他出一些主意,经常帮着他分析某个事情怎么解决更有利于工作开展、更有利于让他摆脱困境,相信他会觉着您这个帮手很挡戗。3给日久的领导出政绩。他干了一段时间,无论对上级、对群众都需要有一个交代,这就需要您给他归纳成绩、总结经验、展现成果,以表明他工作出色、政绩突出,如果您能够及时把这项调研做好,相信领导会非常欣赏您、器重您。
6。提高的途径——三条
一是多学多练。调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您别觉着现在的东西不行,只要您努力,说不定哪一天您就成为调研高手;您也别觉着您的东西不错,只要您用心,说不定哪一天就看着原来的东西不是东西。只要您不满足现状,善于学习和积累,善于在学中干、在干中练,您的调研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是反复推敲。大伙都不是神,没有“一眼望穿”的本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得一步步来。应该说,形成一个结论、确认一种观点并且准确无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拿不准的事可以先放一放,过些日子再拿出来看看,就有可能看出问题、看出破绽,什么时候觉着成熟了,再拿出来给领导参考。
三是相互争鸣。争鸣是一种开拓视野、完善思路、提高调研水平的好办法。这一点,我们搞调研的同志深有感受。我们的一些东西,就是在相互争论中形成的,就是在互相否定中提高的。建议大家遇到问题,不要光自己憋、自己想,可以拿出来让大家挑挑毛病。这将非常有利于您的提高与长进。
7。搞好的要求——三点
一是耐得住寂寞。调研是个苦差事。要想把调研搞深搞透,就得一丝不苟、一心独用,就得耐得住清苦、熬得住清净,甚至需要舍弃与朋友聚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和机会,所以您得有不怕寂寞和艰苦付出的思想准备。
二是坐得住屁股。不管您是什么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深沉还是张扬,要干这个活,就必须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了解情况;就必须稳下心来,老老实实地进行研究。胸脯子上长草、屁股底下长蒺藜,干不了这个。
三是习惯于积累。好脑子比不上烂笔头,不管您的记忆力多好,都要形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要善于记、善于想。记得全,需要的时候就能够信手拈来;想得深,研究的时候就能够鞭辟入里。如果记得少、或者记得不全,就会影响到材料的积累和组合。形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对搞好调研十分有益。有时候,思想火花就是一闪念的东西,稍纵即逝,一不留神就又忘掉了,所以建议大家要带本子、记笔记。搞调研,靠的就是这些日积月累的素材。
三、写的建议
一个好的机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把调研搞得深入透彻,而且也要写得规整漂亮。您调研得不错,但表达不到位、逻辑不清楚、语言不通顺,就会事倍功半,埋没了您的劳动和才华。所以在写作上也得下一些功夫、找一些技巧。对于写作,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基本的程序——五步
写调研报告不能像小学生写一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要讲究文章的结构、层次、韵味和可读性。对于基础好的同志,可以先打个腹稿,然后一气呵成。对于多数同志,还是建议您按照下面的顺序来组织文章:
先写提纲。把要写的内容先罗列进去,这期间可以增增删删、逐步细化,直至觉着这些内容能够足以表达您的意思。这样写起来就有个靶子,不至于丢项落项。
再搞梳理。决定说哪些、不说哪些,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是一个资料取舍和权衡的过程。
甄选标题。包括总标题、大标题和小标题,也就是给您的报告起一个好名字、给您的文章搭一个好架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谋篇布局问题。
进入写作。分别就每个标题下面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修改加工。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完善,包括修改篇章结构、审查逻辑关系、润色文章语言等,最后形成完整的。
2。把握的重点——四个
写调研报告是个比较严肃的事情,但为了增加报告的可读性,在不冲淡主题、不失严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一些写作的技巧。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千锤标题、百炼正文、精雕开头、细琢结尾”。这四个方面把握好了,您的报告就富有色彩。
1标题的润色。文美在标题。一篇文章能不能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您的题目拟得怎样。古人说过:“题好文一半”,足见标题之重要。润色出一个好的标题不容易,它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词汇积累和过硬的遣词造句功夫。润色标题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简明概括。就是要一语破的,让人能够看懂您想说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标题上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词、不能有生僻硌棱的字,也不能啰里啰唆,一个标题弄两行。
二是亮丽清新。就是要让人读着爽快,新奇而又朗朗上口。这里,您不能用老掉牙的词来说事,但也不能把尚未定型、指代不明确的词儿放进来。否则的话有可能弄巧成拙。
三是对仗工整。包括大标题、小标题形式要统一、词性要一致、字数要相等,这样显得干净利落、规整严谨。
我举个例子:xx年我写过一篇“靠什么打造华北明珠”的文章,目的是探讨如何搞好衡水湖开发。想说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巧遇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怎么解放思想,去迈门槛儿、绕红线,解决建设用地问题。二是没有钱,建设资金怎么解决?三是水的问题。衡水湖的水都是引来的,到时候怎么确保有水可玩?另外防止污染的问题也必须考虑,一坑黑水谁上您这里来玩?四是怎么融入文化内涵。没有文化,一个大泥坑有什么看头?五是怎么处理好衡水湖与市区的关系。如果按照这些方面的本意不加修饰做题目,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是图一中润色前的部分。
图一:
用这些文字作标题,也能表明我的意思,但是很平淡,让人看着也不养眼。所以我对这些标题进行了润色,形成了图一中润色后的这些题目。大家比较一下,总标题用“靠什么打造”替代“如何搞好”,是不是显得比较有劲?用“华北明珠”指代“衡水湖”是不是更加亮丽?再看看大标题,用“顶破‘天花板’”来指代解放思想,是不是很有新意?用“多方‘筹银子’”来替代“采取多种措施筹集建设资金”是不是更加简练?用“保住‘生命线’”来解释“如何解决水源问题”是不是更加有力?用“打造‘湖文化’”来说明要“注入文化内涵”是不是更加简明?用“建设‘一盘棋’”来指代处理好“衡水湖与主城区的关系”是不是更加明确?再从形式上看,都是五个字一句话,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给文章增色不少。
2开头的雕琢。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不管是什么文章,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否则的话,一开头就让人提不起精神,谁还往下看?组织开头要注意四点:
一是起笔点题。使读者一下子就“进入角色”。
二是阐明基调。明确调研事件的性质,是好、是坏,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让人明白您想说明什么观点。
三是引人入胜。就是要吊起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往下看。
四是引起下文。为正文打下伏笔,使读者读下面的文章时不会感到突兀或摸不着边际。
3正文的锤炼。正文是的主体,标题再漂亮、开头再精彩、结尾再赶劲,如果正文写不好,那就成了“花拳绣腿”。为了把正文写得丰富可读、耐人寻味,建议大家在正文的写作上要遵循“三讲”原则:
一是讲究逻辑。先讲什么、后说哪些,要有个合理的安排,不能语无伦次。按照题目的性质,或者是平行着写,分别就需要说明的问题逐一论述;或者是递进着写,层层深入地渐进分析。不管是哪种写法,都不能有逻辑上的错误,并且要干脆利索、表达准确。同时还要注意一件事情、一个问题只能在一个部分表述,不能前边说了后边还说。
二是讲究例证。就是要用案例给您的论点当注脚、给您的研究添厚度,或者通过旁征博引让您的报告深入浅出。
三是讲究文采。就是要在报告的文采上下些功夫。干干巴巴地平铺直叙让人乏味。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善于进行遣词造句,以增强您报告的准确性、可读性和感染力。
比如我在写靠什么打造“华北明珠”“打造湖文化”的时候,先这么开了个头(图二中通常的写法部分),觉着非常平淡,于是加进了一个案例(加进案例和文学色彩的写法部分),这样一来,这个东西就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