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生死决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北魏异闻录最新章节!
战争的胜负因素可以定义为“势”。所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之类的。
战斗胜负的因素则不然,偶然因素很多。有时候复杂的朴素迷离,有时候简单的平铺直叙,就那么明摆着。谁掌握利用了这些偶然因素,谁就会占一个大大的便宜,甚至会导致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转败为胜。事后总结起来,常常会说:“明明已经锁定胜局,偏偏出了一点意想不到的岔子。”
乌素图噶引领着婆罗门治下的一个千人队,负责围堵三十名骑兵保护下的四五百牧民和几万头牲畜,理论上说,包围圈内连一只羊都不可能逃出去。可偏偏那个领队之人骄傲的不知天高地厚,仅仅派一百人负责冲杀四连的三十名骑兵。其实,千人队首领嘴上骂乌素图噶怂包软蛋,派出的兵却是三倍余敌,可见他还是重视乌素图噶建议的。
出现了两个不是问题的小问题:山口处狭窄,派出去的百人队没能一口气冲进山谷,将四连的三十名骑兵直接踏成肉泥。这就导致一个结果:一百余手持弯刀、棍棒、铡草刀的蠕蠕骑兵全部进入山谷口摆开阵势,四连这边也已经准备妥当。三比一的兵力对比,蠕蠕百人队看似胜券在握,实则不一定。
另一个小问题就是:蠕蠕人知己不知彼。
说白了,蠕蠕这边就是一帮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民兵。他们能在战斗当中存活下来的基本要素,全靠精湛的骑术和勇猛的战斗气焰。占上风时一哄而上,落下风时一哄而散。打仗没什么章法,仅凭敢下手杀人。天生神力者,战而不死,被部落里公推为战神。身死战场,尸体不葬,喂食鹰鹫野狼,乃为天葬。手里的兵刃五花八门,弯刀占多数。手里的弓多为长弓,有效杀伤距离二百步以里。箭囊里的箭矢大多是手工削制的木杆铁簇,射速、射距、准确度、杀伤力都不够。对付没有铠甲防护,或者只有皮甲防护的步兵还行,若要面对顶盔掼甲的职业骑兵就差得远了。
四连这边的三十人,恰恰是经过正规化训练的职业骑兵,顶盔掼甲,武器精良,制式统一。虽然成军时间不长,但每天八个时辰的强化训练,练的就是杀敌本领。特别是他们手里一水儿的制式兵刃:一丈二尺的双刃斩马刀,一把中距离杀敌强弩,一柄削铁如泥的横刀,即便单打独斗也不输任何敌人,结阵对敌时的杀伤力更是成倍增加。乌素图噶之所以提出要求四百人应对这三十人,就是深知骑兵连的厉害。可惜领队之人不屑一顾,以为他们面对的依然是部落内部之间的吞并之战,风卷残云过后就是收获战果的景象。
且说此时双方态势,三百步左右的距离,地面坑洼不平,鹅卵石遍地,战马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冲击功能。
这么短的距离内,如果双方都是步兵,或者一方是步兵,最好的武器就是用强弓进行面杀伤。可惜人数太少,面杀伤的效果根本体现不出来。
双方都是骑兵,弓箭只能射出一个批次的箭矢,但后面的对阵就手忙脚乱,有些被动了。所以,眼前对阵的双方都不会采取这种办法。刀对刀、枪对枪的近身拼杀才是最佳战术。
蠕蠕骑兵堵在山口,因为地势狭窄,一百人马展不开,只能拥挤在一起。四连就三十来人,地势较宽,全部展开,可将山谷封死,敌人没办法从两侧迂回进来,只能面对面硬撞。
四连连长看到这是一个歼敌的好时机,立刻命令道:“全体都有,听清楚了,两翼封死,将敌人堵在山口击杀。”
“是!”三十人齐声回应。
震耳欲聋的应答声过后,连长手中的斩马刀向前一指,大吼一声“杀!”然后马镫重磕马腹,俯下身形,带头发起冲锋。胯下战马会意主人的命令,后蹄一蹬便蹿了出去。三十人的冲锋队也异口同声的发出威震敌胆的怒吼声——杀……
副连长胡凯带领的九人突围小队已经移到右侧,商量好的突围办法就是等连长从中间突破之后,他率九人溜边儿冲出山谷。但变化来得太快,战机来的更快,胡凯瞬间改变了主意。他要在走之前消灭了眼前这百十个杂碎。
四连发起冲锋的时候,对方的小头领嘴角轻蔑一撇,冷哼一声后大吼道:“干死他们,一个不留!”说罢,手里的弯刀在空中连续画了四五个圆圈,然后用刀面狠狠拍打在马屁股上,率先冲了出去。离他最近的二十几人也跟着冲了出去。剩下的八十来人,磨磨蹭蹭,又是打马,又是吆喝,马群却动不起来。
三百步,也就是二百五十米的距离,战马几个呼吸就能跑完这点距离。
四连的三十匹战马几乎不受影响的发起冲锋,蠕蠕这边的战马刚冲出几十步便减缓速度。二十多匹战马,一个个马蹄高抬,像是跳起欢快的舞蹈,更像“盛装舞步”。
已经冲出来的蠕蠕人和准备冲出来的蠕蠕人都傻了。这是怎么回事?对方的战马照跑不误,咱们的战马却怕踩死地上的花花草草似的不敢迈腿,见鬼了?
想弄明白答案,唯一的办法是活下来。活下来的唯一可能是杀死对方。问题是,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四连的战马都钉了马掌,周边隆起,中间镂空,些许的碎石伤不了它们。蠕蠕的战马还没有这项新技术,马蹄被尖锐的碎石刺扎,能跑起来才怪。
连长的斩马刀已经抬起,借着胯下战马的冲击速度,在与对方那个小头领双马交汇的瞬间,他将斩马刀往回收了收,畜满力气,贴着马头奋力向前平切过去。感觉被重重的阻滞了一下,最终还是顺利的贯穿过去。他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冲向搅成一锅粥的另外八十名敌人。身后留下的美好画面是:小头领和随他冲出来的二十多人,一个个上半身跌落马下,下半身还在马背上骑跨着。
不再受缰绳控制的战马,感觉背上一轻,脚下的压力减去不少,碎石扎在脚底也不再那么疼了。于是,自作主张的冲向不同的方向。跑着跑着,连耷拉在背上的两条腿也颠没了,干脆停下脚步,搜寻着美味的青草解起馋来。
三十人冲击二十人,一人还轮不到一个。这就给左右两侧的骑兵连战士一个最先与后面的敌人接触的机会。胡凯小组的十人队最先接敌。
面对一闪即失的战机,胡凯大声命令道:“扎马眼!”
说罢,手里的斩马刀向前,对着敌人的马眼直刺过去。紧接着,十柄一丈二尺长的斩马刀刀尖纷纷刺向战马的眼睛。
别说是聪明的战马,只要是长眼睛的动物都知道扭头、闭眼、挪动身体,以规避危险。如此一来,前排的战马纷纷后退,后面的战马准备前出,于是,已经搅作一团的蠕蠕人想跑都难。
四连连长瞬间发现一个全歼敌人的有利战机,扥住马缰大声下令:“所有人,弩箭侍候!”
“明白!”战士们的应答之声居然有种压抑不住的轻松痛快。
平日实战化训练时,红蓝双方每每出现有利战机,连长发布歼敌命令后,战士们就会以这种口吻和语气应答。习惯了,战场上出现类似场面,条件反射的复原了训练时的场景。
听战士们的口气不是紧张,而是轻松,连长一个愣神。接着明白过来,嘴角一咧,居然笑了起来。
最好的兵,就是能将战术动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眼前的二十名骑兵连战士,动作规范,行云流水。拉弦、上箭、发射,一气呵成。
“嗖嗖嗖……”,“噗噗噗……”,这边一个劲的射弩,那边毫无遮拦的挨箭。二十几步的射击距离,一尺五寸长的精铁弩箭,肉身目标挨着,百分百被贯穿。
四批弩箭过后,还能骑在马上的只有最靠后的十几个蠕蠕人了。即便是这十几人,也早已魂飞魄散。直到他们面前的族人全部坠下马背,无遮无拦的亮出他们的身形,依然有人直愣愣的反应不过来。也有机灵点的,调转马头意欲逃遁,可惜机会已经消失。
胡凯等九人不失时机的追过去,手起刀落,将几个目瞪口呆的愣货斩于马下,对着扭身逃跑的蠕蠕人又是一阵攒射,直至全部落马。
追出来的连长大声命令道:“胡麻子,不要恋战,速去报信!”
胡凯扥住马缰,将弩弓整理好,神色严肃的向连长以及留下来阻击敌人的兄弟们抱拳拱手,相随的九人同样抱拳拱手。连长他们也都抱拳拱手还礼。
胡凯说:“连长,此战不死,我请你大酒。”
连长说:“此战若死,到我坟头共饮。”
胡凯说:“就此别过,走了!”说罢,调转马头,飞也似的离去。
望着十名属下远去的背影,连长喃喃的说:“好兄弟,就此别过,来生再见……”
身后的二十名骑兵也都望向远去的兄弟,嘴上没出声,心里各自道别:来生再见。
战争的胜负因素可以定义为“势”。所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之类的。
战斗胜负的因素则不然,偶然因素很多。有时候复杂的朴素迷离,有时候简单的平铺直叙,就那么明摆着。谁掌握利用了这些偶然因素,谁就会占一个大大的便宜,甚至会导致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转败为胜。事后总结起来,常常会说:“明明已经锁定胜局,偏偏出了一点意想不到的岔子。”
乌素图噶引领着婆罗门治下的一个千人队,负责围堵三十名骑兵保护下的四五百牧民和几万头牲畜,理论上说,包围圈内连一只羊都不可能逃出去。可偏偏那个领队之人骄傲的不知天高地厚,仅仅派一百人负责冲杀四连的三十名骑兵。其实,千人队首领嘴上骂乌素图噶怂包软蛋,派出的兵却是三倍余敌,可见他还是重视乌素图噶建议的。
出现了两个不是问题的小问题:山口处狭窄,派出去的百人队没能一口气冲进山谷,将四连的三十名骑兵直接踏成肉泥。这就导致一个结果:一百余手持弯刀、棍棒、铡草刀的蠕蠕骑兵全部进入山谷口摆开阵势,四连这边也已经准备妥当。三比一的兵力对比,蠕蠕百人队看似胜券在握,实则不一定。
另一个小问题就是:蠕蠕人知己不知彼。
说白了,蠕蠕这边就是一帮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民兵。他们能在战斗当中存活下来的基本要素,全靠精湛的骑术和勇猛的战斗气焰。占上风时一哄而上,落下风时一哄而散。打仗没什么章法,仅凭敢下手杀人。天生神力者,战而不死,被部落里公推为战神。身死战场,尸体不葬,喂食鹰鹫野狼,乃为天葬。手里的兵刃五花八门,弯刀占多数。手里的弓多为长弓,有效杀伤距离二百步以里。箭囊里的箭矢大多是手工削制的木杆铁簇,射速、射距、准确度、杀伤力都不够。对付没有铠甲防护,或者只有皮甲防护的步兵还行,若要面对顶盔掼甲的职业骑兵就差得远了。
四连这边的三十人,恰恰是经过正规化训练的职业骑兵,顶盔掼甲,武器精良,制式统一。虽然成军时间不长,但每天八个时辰的强化训练,练的就是杀敌本领。特别是他们手里一水儿的制式兵刃:一丈二尺的双刃斩马刀,一把中距离杀敌强弩,一柄削铁如泥的横刀,即便单打独斗也不输任何敌人,结阵对敌时的杀伤力更是成倍增加。乌素图噶之所以提出要求四百人应对这三十人,就是深知骑兵连的厉害。可惜领队之人不屑一顾,以为他们面对的依然是部落内部之间的吞并之战,风卷残云过后就是收获战果的景象。
且说此时双方态势,三百步左右的距离,地面坑洼不平,鹅卵石遍地,战马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冲击功能。
这么短的距离内,如果双方都是步兵,或者一方是步兵,最好的武器就是用强弓进行面杀伤。可惜人数太少,面杀伤的效果根本体现不出来。
双方都是骑兵,弓箭只能射出一个批次的箭矢,但后面的对阵就手忙脚乱,有些被动了。所以,眼前对阵的双方都不会采取这种办法。刀对刀、枪对枪的近身拼杀才是最佳战术。
蠕蠕骑兵堵在山口,因为地势狭窄,一百人马展不开,只能拥挤在一起。四连就三十来人,地势较宽,全部展开,可将山谷封死,敌人没办法从两侧迂回进来,只能面对面硬撞。
四连连长看到这是一个歼敌的好时机,立刻命令道:“全体都有,听清楚了,两翼封死,将敌人堵在山口击杀。”
“是!”三十人齐声回应。
震耳欲聋的应答声过后,连长手中的斩马刀向前一指,大吼一声“杀!”然后马镫重磕马腹,俯下身形,带头发起冲锋。胯下战马会意主人的命令,后蹄一蹬便蹿了出去。三十人的冲锋队也异口同声的发出威震敌胆的怒吼声——杀……
副连长胡凯带领的九人突围小队已经移到右侧,商量好的突围办法就是等连长从中间突破之后,他率九人溜边儿冲出山谷。但变化来得太快,战机来的更快,胡凯瞬间改变了主意。他要在走之前消灭了眼前这百十个杂碎。
四连发起冲锋的时候,对方的小头领嘴角轻蔑一撇,冷哼一声后大吼道:“干死他们,一个不留!”说罢,手里的弯刀在空中连续画了四五个圆圈,然后用刀面狠狠拍打在马屁股上,率先冲了出去。离他最近的二十几人也跟着冲了出去。剩下的八十来人,磨磨蹭蹭,又是打马,又是吆喝,马群却动不起来。
三百步,也就是二百五十米的距离,战马几个呼吸就能跑完这点距离。
四连的三十匹战马几乎不受影响的发起冲锋,蠕蠕这边的战马刚冲出几十步便减缓速度。二十多匹战马,一个个马蹄高抬,像是跳起欢快的舞蹈,更像“盛装舞步”。
已经冲出来的蠕蠕人和准备冲出来的蠕蠕人都傻了。这是怎么回事?对方的战马照跑不误,咱们的战马却怕踩死地上的花花草草似的不敢迈腿,见鬼了?
想弄明白答案,唯一的办法是活下来。活下来的唯一可能是杀死对方。问题是,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四连的战马都钉了马掌,周边隆起,中间镂空,些许的碎石伤不了它们。蠕蠕的战马还没有这项新技术,马蹄被尖锐的碎石刺扎,能跑起来才怪。
连长的斩马刀已经抬起,借着胯下战马的冲击速度,在与对方那个小头领双马交汇的瞬间,他将斩马刀往回收了收,畜满力气,贴着马头奋力向前平切过去。感觉被重重的阻滞了一下,最终还是顺利的贯穿过去。他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冲向搅成一锅粥的另外八十名敌人。身后留下的美好画面是:小头领和随他冲出来的二十多人,一个个上半身跌落马下,下半身还在马背上骑跨着。
不再受缰绳控制的战马,感觉背上一轻,脚下的压力减去不少,碎石扎在脚底也不再那么疼了。于是,自作主张的冲向不同的方向。跑着跑着,连耷拉在背上的两条腿也颠没了,干脆停下脚步,搜寻着美味的青草解起馋来。
三十人冲击二十人,一人还轮不到一个。这就给左右两侧的骑兵连战士一个最先与后面的敌人接触的机会。胡凯小组的十人队最先接敌。
面对一闪即失的战机,胡凯大声命令道:“扎马眼!”
说罢,手里的斩马刀向前,对着敌人的马眼直刺过去。紧接着,十柄一丈二尺长的斩马刀刀尖纷纷刺向战马的眼睛。
别说是聪明的战马,只要是长眼睛的动物都知道扭头、闭眼、挪动身体,以规避危险。如此一来,前排的战马纷纷后退,后面的战马准备前出,于是,已经搅作一团的蠕蠕人想跑都难。
四连连长瞬间发现一个全歼敌人的有利战机,扥住马缰大声下令:“所有人,弩箭侍候!”
“明白!”战士们的应答之声居然有种压抑不住的轻松痛快。
平日实战化训练时,红蓝双方每每出现有利战机,连长发布歼敌命令后,战士们就会以这种口吻和语气应答。习惯了,战场上出现类似场面,条件反射的复原了训练时的场景。
听战士们的口气不是紧张,而是轻松,连长一个愣神。接着明白过来,嘴角一咧,居然笑了起来。
最好的兵,就是能将战术动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眼前的二十名骑兵连战士,动作规范,行云流水。拉弦、上箭、发射,一气呵成。
“嗖嗖嗖……”,“噗噗噗……”,这边一个劲的射弩,那边毫无遮拦的挨箭。二十几步的射击距离,一尺五寸长的精铁弩箭,肉身目标挨着,百分百被贯穿。
四批弩箭过后,还能骑在马上的只有最靠后的十几个蠕蠕人了。即便是这十几人,也早已魂飞魄散。直到他们面前的族人全部坠下马背,无遮无拦的亮出他们的身形,依然有人直愣愣的反应不过来。也有机灵点的,调转马头意欲逃遁,可惜机会已经消失。
胡凯等九人不失时机的追过去,手起刀落,将几个目瞪口呆的愣货斩于马下,对着扭身逃跑的蠕蠕人又是一阵攒射,直至全部落马。
追出来的连长大声命令道:“胡麻子,不要恋战,速去报信!”
胡凯扥住马缰,将弩弓整理好,神色严肃的向连长以及留下来阻击敌人的兄弟们抱拳拱手,相随的九人同样抱拳拱手。连长他们也都抱拳拱手还礼。
胡凯说:“连长,此战不死,我请你大酒。”
连长说:“此战若死,到我坟头共饮。”
胡凯说:“就此别过,走了!”说罢,调转马头,飞也似的离去。
望着十名属下远去的背影,连长喃喃的说:“好兄弟,就此别过,来生再见……”
身后的二十名骑兵也都望向远去的兄弟,嘴上没出声,心里各自道别:来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