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好的洪承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董小宛最新章节!
冒辟疆离家出走是顺治七年。腊月廿七,他和王熊提着个包袱,从如皋南的水码头上船,前往扬州。第三天抵达扬州时,已近年关,一上岸,冒辟疆就和王熊直奔故交郑超宗那里。郑超宗正在府上,一听说朋友前来拜访,欣喜异常,连忙出来把冒辟疆二人迎了进去,马上备酒款待。
席间郑超宗问起冒辟疆到扬州可曾有事,是否需要帮忙。
冒辟疆叹了口气:“郑兄,我是出来躲难的啊!”“你躲难?贤弟别开玩笑了。”郑超宗放下酒杯说:“你一向福星高照,为人又不错,哪来灾难呢?”
“郑兄你就不知道了,”冒辟疆叹口气说:“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前几天王熊兄忽然赶来冒府说,有人在如皋殷知县那里告状,说我曾私通叛逆。这可是桩灭门的大案啊!”王熊也证实说:“我和如皋县衙的一位文笔师爷交情不错,是他告诉我的,他知道我和冒家有关系,此人平常也敬重冒公子有才气,有胆识,而且仗义疏财,专一济人。所以就让我去告诉冒公子,赶快设法避上一避。”
“这么说问题还很严重,你们暂且先在这儿呆一段时间,等风头过了再作道理。”接着又问冒辟疆和王熊:“你们知道是谁告的密吗?”
“不知道。”冒辟疆说道。
“听说是和冒家曾经有矛盾,那人因用地问题,和冒家的佃户打官司。冒家后来出面帮佃户的忙,那人就输了这场官司。”王熊接着说:“那人可能是想出出气,整治整治冒家。”
“你有通逆这回事么?”郑超宗问道。
“哪有这回事,郑兄还不知道我的为人么,虽说我痛恨满人,可是,早在清兵打到江南的时候,我冒氏一家老小都出去躲难去了。”
“这么说来,问题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迟早会水落石出的,你们就在这儿安心住几天吧。”
却说冒辟疆和王熊离开如皋前往扬州后第二天,如皋县的差役拿着殷知县的请帖来到冒府请公子到县里谈话。董小宛神情自若地接待了来人,并给了一个红包,请他们回复殷老爷,冒公子已于三天前,前往扬州探望友人去了,等他回来后,立即前去谒见知县大人。
如皋知县殷应寅是个圆滑的七品知县,他曾是明朝的旧臣,由于他胆小怕事而又圆滑多变的性格,使他在处理冒辟疆通逆这件事上并不急于求成,以免冒不必要的风险。他清楚地知道,清庭对各种叛逆案件都非常重视,只要一经立案办理,便会牵连九族。冒氏家族是如皋的名门望族,历代都有人在朝庭任职,熟悉清朝的一般办案刑律。告密与署名指控不同,告密者不便当面对质。如果有不实之处而冒昧行事,引起纠纷,地方官是要受到惩处的。
殷应寅知道要保住头上那顶青花翎是不能冒昧行事的。
他想出一计,先把冒辟疆骗到县衙来,假意和他摆谈,然后察颜观色,如有破绽,便跟踪追问。只要发觉有可疑之处,便不客气立案查处。这时就可以放下老脸,破获这起逆案了。
去冒府的差役回来时,殷应寅正在后院的树荫下喝茶,差役向他禀道:“三天前,冒辟疆就已经出外拜会友人去了。”殷应寅没有预料到冒辟疆已离开如皋。他面无表情地“噢”了一声,然后看见差役喜气洋洋地离去。他估计这几个差役肯定收取了冒府的红包,他听说冒府是如皋最富有的乡绅,而且相当大方,他想,要抓来定罪,肯定要冒一定的风险。冒家的财富足以买取几百条人命,再说,冒辟疆是否通逆并无把握。殷应寅有些举棋不定。
晚上,殷应寅差人又去把那个姓黄的告密者叫来,细细询问。那个告密者悦:“清兵打到如皋时,陈君悦率义军据城抗守,曾派人住在冒府中,禁止任何人前去打扰,这件事确实不假,但关于冒辟疆和陈君悦是何关系,却不知道。”殷应寅怕那人撒谎,就叫他具名画押,并问他到时候能不能指控冒辟疆,不然的话就要被反坐的。
殷应寅不打算只要问不出破绽也就不多追究,他要在如皋站稳脚,就得靠冒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来支持。但他一听有关反贼陈君悦曾在清兵攻打如皋时,保护过冒家,他便怕清庭知道后要追究他的责任。但冒辟疆已经出远门了,眼下只好去找冒府的老爷冒嵩公了。
董小宛把知县派来的差役打发走后,便急忙赶到集贤里,叩见了公公冒嵩公。向他禀明此事,冒嵩公听后,便点头道:“小宛,你办得很好,应该让辟疆先出去避避风头。”
董小宛对公公说道:“是否叫人去衙门里听听消息。”
冒嵩公又点点头,说:“好。”然后就把管家冒全叫来,冒全是个很能干的管家,在冒府已多年,深得冒府上下赏识。冒嵩公叫冒全去衙门里找那个师爷摸摸底。
冒全去不多时,就回来了。他对老爷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冒嵩公沉吟了片刻,转过头对董小宛问道:“这个陈君悦和我素不相识,你知道襄儿和他是否有关联?”
董小宛觉得事情已发生了,不能再对老爷有所隐瞒,便如实地讲了一切给公公。冒嵩公听后,觉得问题严重,便说道:“小宛,你就住到府中来,早晚有个商量的人。”他沉吟了一下又问道:“依你看,如若殷应寅真的要问此事,该怎样回答才是?”
“依媳妇之见,不如大人你承认下来,便可无甚大碍了。”
冒嵩公觉得此语意外:“叫我承认?此话从何说起?”
董小宛说道:“如若殷应寅问起陈君悦之事,公公可以这么说,当初公公在任上时,陈君悦曾在你手下当过武弁,算是你以前部下。他到如皋来住进冒家,不足为怪。关键是,那时我们冒氏全家早已逃离在外,当然就不存在勾通的嫌疑了。
这件事毫无佐证,大人尽可放心。”董小宛停顿了一下又说:“依媳妇之见,只需在暗中将殷知县贿赂一下,此事不难解决。”
正如董小宛所估计的那样,殷应寅不久又来冒府。这天午后,殷应寅坐着软轿来到了冒府。冒嵩公令冒府上下热情接待,先上一桌上好的酒席。席间,冒嵩公按董小宛的话对其一说,殷应寅果然无话可说,便落得卖个人情,对冒老爷说道:“前辈请恕敝县冒昧,此事有人告密,所以不得不亲自前来向老大人问个明白。既系老前辈过去部下的武弁,就赐写个说明吧,也好让敝县交差。”
冒嵩公等殷知县酒足饭饱离去后,便一刻不停地来到书房,对董小宛赞扬了几句,然后商谈写个揭帖,使殷应寅好拿去交差。
“照此看来,已经没事了。”董小宛笑道:“不过这个揭帖只是个形式,依媳妇看,银子才是重要的。”
冒嵩公就叫董小宛去办理这些事,然后他就踱出书房,朝假山那边走去。董小宛叫来冒全,叫他用大红封装了千两白银的银票,拿着揭帖去当面谢殷知县。
殷应寅像是知道冒家会马上来人似的,他正坐在后花园的石上用牙签剔着牙,旁边石桌上放着一只精致的褐色茶壶。
他看见冒全急匆匆地走进来,赶忙把嘴里剔出来的脏物吐在草丛中,站起来要把冒全请进书房。冒全把东西放在石桌上说:“请大人收下这份簿礼。”
殷应寅一看这红红的封套,那对鼠眼乐得像朵破黄花:“起来吧!我说啊,冒老爷不用这么客气嘛。”
冒全又叩头站起,垂手站立一旁。殷应寅将那大红封套打开,见是千两的银票,便大喜,把那揭帖扔在一边,对冒全说:“管家,你回去禀告你家老爷,此事本县就此终结,让他放心。”冒全谢后连忙赶回冒府通知老爷和夫人。董小宛一看此事了结,便派人向冒辟疆说知此事经过,好叫他放心。
冒辟疆和王熊在郑超宗那儿住了几天,感到有些坐卧不安了。三天后,冒辟疆带着满腹忧郁离开了扬州。和王熊一道抵达盐官后,直接去了陈则梁府上。陈则梁满心欢喜地接待了冒辟疆和王熊,并劝说他们一定要留在盐官过完年再走。
这时,董小宛派的人到了扬州郑超宗那儿,听说公子已往盐官去了。又急忙赶到盐官,在陈则梁的府上见到了公子。
冒辟疆得信以后,心中满怀高兴,便觉精神好多了。陈则梁得知冒辟疆的官司已经了结,也甚是高兴。便为冒辟疆专门摆了一桌酒席。
席间,陈则梁几人劝冒辟疆多饮了几杯。冒辟疆本来不胜酒力,只是因官司了结,心情舒畅,又是挚友相对,也就不客气地多饮了几杯。他们边饮酒边谈眼下的形势。作亡国奴的心情,顿时弥漫整个酒席。陈则梁不愿打破兴致,就劝大家不谈国事,多喝酒。在酒席还未终了时,冒辟疆早已醉倒在椅子上。陈则梁把胃辟疆搀扶进书房去休息,亲自照应他睡下,才离开又去和友人们对饮。
在酣睡中慢慢进入了温柔之乡。他又回到了水绘园,和小宛并肩携手漫步,来到了梅园,在香林丛中,絮絮不休地讲着情语。董小宛身披红缎紫貂披风,高高的云鬓如彩虹。她站在雪中,细风从她身旁吹过,看起来,妩媚动人。
两人相偎相依地说笑着,冒辟疆心中升起一股柔情蜜意,突然一阵北风吹来,树上的寒梅如雪花飘零,纷纷飘落地上。
冒辟疆醒了过来,不禁哑然失笑。他突然感到头疼得厉害,他想可能是宿醉后引起的头疼,便又倒下去,想着那甜蜜的梦境,慢慢地又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顺治六年,自清兵入关,中原大地已多归属清人政权,只有福建、广东、广西一带以及边远的四川和云贵高原还有明室的遗臣和各路义兵。
李自成死后,他的部将李过、高一功和郝摇旗率领义军余部与明朝抗清将领何腾蛟、堵胤锡的军队联合,聚集到湖广抵抗清兵。同时,张献忠的余部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等人也在四川、云贵一带与南明桂王政府合作,继续抗清。
这一年,豫亲王多铎率清军渡过长江,开始攻打南京的福王政府。多铎的清军所向披靡,明朝的军队像散兵游勇一样望风而逃,而这时福王政府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党争和内战,最后由阮火铖、马士英把持朝政。其余如东林党和复社的精英分子,都遭到排挤和打击。
这些国事变故,冒辟疆也只听到传闻,他在陈则梁家时,陈则梁也对他提起过此事,并说,侯朝宗、方密之等复社精英为了一世芳名,不愿巴结阮大铖、马士英阉党之流,离开了南京。
第二天冒辟疆赶往扬州,径直到郑超宗处,正好碰上吴次尾、龚芝麓和杜于皇在郑府聚会。郑超宗一看这么多友人前来,不觉喜上眉梢,便叫家人设宴款待。
冒辟疆也曾零零星星听到有关史可法史阁部殉难的情形。在酒席间,吴次尾对他讲了史大人英勇壮烈的事迹。他想起父亲听说史可法壮烈后,不禁悲叹说:“一木难撑天下啊,大势已去矣。”冒辟疆在朦胧醉意中听着吴次尾用伤感的语调讲述史可法的忠烈。
“多铎率清朝铁甲军攻打扬州,由于南京福王政府内部发生激烈的党争和内乱,马士英夺取朝政后,启用阉党阮大铖之流,他们对上迷惑福王,对下排斥异己,卖官鬻爵。镇守江北四镇的总兵刘泽清、高降、刘良左、黄得功在大敌当前之时,互相争权夺利,彼此仇怨极深,都不以国事为重,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战。但这时,史可法受马士英等阉党的牵制,江北四镇的总兵又不听其指挥,处处受困,清军包围扬州后,史可法困守孤城,誓死不降。多铎曾先后给史可法五封书信,劝其投降,称不仅可以保命,而且还可以保官,史可法连看也不看就把信撕了。清兵攻破扬州后,大肆屠杀城内百姓,死者不可胜数,史可法战败被俘,坚决不降,最后英勇就义。”
冒辟疆又醉了一晚,在沉醉中,他依稀觉得他是泪流满面地被郑超宗扶到书房去睡的。他在昏睡中脑海里不断浮现吴次尾对他描绘扬州和南京失守的情形:清军犹如洪水向江南席卷而来,被践踏的明朝军队和平民百姓犹如沙滩上的鱼儿,绝望地翻滚,一片凄惨的景象。
他知道他这一夜并不轻松,他被梦中一些奇怪的景象搅得整夜不安宁。起先,他梦见史可法在市隐园他的房间里对他说,不用回去镇守扬州了,与其在这儿发生内斗,不如去做点实事,心头好受些。冒辟疆再仔细看时,史阁部的面容隐在暗中,不甚清楚,他想喊一声,可是史可法在暗中又说了起来,声音断断续续,听起来越来越远。当他看见史阁部骑着一匹黑炭般的雄马站在河岸边时,他突然觉得他回到如皋的家中。他看见管家冒全和家仆冒禄正从里面走出来,他问道:“少夫人呢?”冒全和冒禄铁青着脸不回答,他又问:“苏元芳何在?”还是一阵沉默。
冒辟疆并没有想到出了事,只是觉得有些诧异。他没有来得及理会他们,就心急如焚地赶往董小宛房中,眼前却是一片狼藉惨象。箱子笼儿翻倒了一地,董小宛平时最喜欢的铜镜也成了碎片散落在地上。他忙调头跑出房间大叫“小宛去哪儿了”?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他觉察冒府发生了某种变故。
然后他醒了过来。
豫亲王多铎所率领的军队已差不多横扫整个江南,但在福建、广西、广东和云南一带,明室遗臣和许多农民义军分散各处抵抗清军的进一步南下。这使清朝政权大伤脑筋。范文程在摄政王多尔衮面前劝说启用洪承畴,并派他到南方去剿灭各路义兵,以协助豫亲王多铎。
顺治六年下半年,清兵逐步往南方进逼,到年末,苏杭一带至福建,战事不多了。多铎的行邸和洪承畴的行辕,都移驻到了苏州。洪承畴对这位皇叔极端讨好,他深知多铎和皇兄摄政王多尔衮一样是个有名的好色之徒,向来贪恋女色。
驻扎在江南期间,洪承畴在苏杭一带网罗各地美女进献多铎,用以投其所好,多铎竟来者不拒,更加信任洪承畴,整天在行邸里享用曾经梦想的江南美女。洪承畴也趁此弄几个美女供自己享受。多铎把大部时间花在享用美女上了,从此把军政权也交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是在豫亲王多铎离开苏州后,一次去游虎丘,忽然想起听苏州人说,金陵名妓董小宛从前就住在半塘,现在已嫁给了如皋冒辟疆。这个绝代佳人,是金陵八艳中年纪最小的一个,算来正值妙龄。
洪承畴在午后昏暗的光线中,静静地沉思着,这也使他想起多年前,他曾在吴三桂的家中做客,遇见了曾经名震金陵的名妓陈圆圆。那时,陈圆圆正是吴三桂最为宠爱的妾。在和吴三桂饮酒时,陈圆圆为他们弹琴和吹箫。洪承畴至今还记得,他在美妙的琴声中不停地饮酒,昏暗的烛光使他显得醉意朦胧,虚掩的眼睛停留在烛光映照的陈圆圆身上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即使吴三桂不停地劝他饮酒,他也没回过头来。
洪承畴至今也没搞明白,他那天是否真的醉了,还是被烛光中陈圆圆美丽的身影所陶醉。他对吴三桂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他答非所问地说:“将军真是艳福不浅,能得如此美女,真是前世修了好缘,如我能有此福份,就是不当此官,也心甘情愿!”
洪承畴自从那次见到陈圆圆后,才知道世上竟有如此美女存在。后来他听说,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掳去,不禁叹息红颜薄命。降清后,他当了清廷的大臣,忙于帮助多铎平定南方义军,此事便渐渐淡忘。只是后来传说,李自成兵败离开京城后,陈圆圆出家当了尼姑。
不过,现在洪承畴觉得,陈圆圆的一生虽可叹息,但已是昨日黄花。他不觉又一次长叹起来。
在那个接近黄昏的下午,洪承畴在山清水秀的半塘呆着不想挪动,想看遥远而不着边际的心思。在这等年龄,还对艳事充满好奇和热情,他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手下参将阿司镇向他走来时,他还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中。
“大人,天已黑下来了。”阿司镇接着说道:“是直接回苏州,还是就在此地找户人家安歇,明天再走?”
洪承畴从一片茫然中醒过来。看了看阿司镇,又看了看从玉带桥上吹过来的河风,说道:“还是回去吧,直接回苏州。”
洪承畴坐在八抬大轿中,享受着上下颠簸带来的舒服感。
一阵阵微风拂面而过,他又陷入对董小宛的想象中了。他想起董小宛现仍属妙龄,不禁在轿中长叹起来:我在明廷也算重臣,现在也是清廷高官,权倾一方。可是在这艳福的享受上,却远不如冒辟疆一个小小的文人。他看着阿司镇骑在马上的背影,马上产生了一个想法。阿司镇是个旗人,曾经在豫亲王多铎手下任职,对上司要办的事能够心领神会。洪承畴想,他是办理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
董小宛被一顶蒙着厚纱的轿子抬进如皋县衙的那个中午,是顺治七年年底的事。那天大雪纷飞,许多树枝都被一夜的瑞雪压弯了腰。董小宛正在窗棂上欣赏满地的大雪。她突然看见几束鲜艳的腊梅花,觉得惊喜万分,正准备披上披风下楼去采摘几枝,管家冒全就跌跌撞撞地跑上楼来
“少少夫人!”冒全大口地喘着气,呼出的雾气吹打着胡须上的冰棱,一脸惊慌失色的样子。“少夫人,不好了,知县殷大人带着一队清兵开进府上来了,为是要见你。”
董小宛木然地呆立在楼梯口,手中的披风无声无息地滑落在地板上,她心里一沉:公子又出事了。
当她从殷应寅手中接过那封信札时,却突然显得沉稳和冷静。她见札子上写着豫亲王要征召她去苏州王府指导刺绣。
她想只要公子没事就好,但她不明白,一个堂堂经略大人怎么会知道有她这么个妇道人家,在她听殷知县说洪大人派一个参将来请她去时,她多少有些明白过来了,一定是那个叛臣洪承畴在中间搞的鬼。
董小宛愁眉苦脸地想着该拿什么话去安慰二老。刚走到里屋,迎面正遇上苏元芳走来。
“宛妹,你可不能答应去苏州啊,你晓得他们安的什么心呢?”
董小宛忽然觉得心头一热,她一直担心苏元芳对她有成见,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
董小宛马上说:“姐姐,请不必为我担心。我正要去和公公商量。就请你赶快去把刘嫂叫到我屋里等我,我有要紧的话和她说。”
董小宛走进公公的房间,见公公正坐在太师椅上,她正待开口,冒嵩公先问道:“小宛,这事怎么办好呢?”显然冒嵩公和苏元芳一样,知道此事了。他从太师椅上站起来,在中堂里来回踱步,想着对策,不停地搓着双手。
董小宛见此情景便道:“殷应寅的这份札子请大人收下,将来大有用处。”
冒嵩公接过一看,突然朝董小宛说道:“不必答应了,这是假传王命。”
董小宛点头道:“儿媳也知洪贼是假传王命,不过现在如果不将错就错,将来便会弄假成真,到那时就无办法可想了。”
冒嵩公略为沉吟一下说:“你的话虽有道理,可你这一去”
董小宛不等他说完便语气坚决地说道:“儿媳自入冒家,承蒙二老不以卑贱见弃,公子又异常恩爱,儿媳受如此厚恩,当感恩图报,今日正是小宛报恩之机。请您放心,儿媳此去,一不变贞洁,二不玷污冒氏,三不连累公子,生离时刻,儿媳也别无多语,望老爷劝慰公子,要善保玉体,孝待双亲,切勿以薄命人为念。老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知古今故事,定知道此推辞不掉,儿媳此去叩别婆婆,还望您老善劝婆婆,不能悲伤,致损慈体。”
董小宛说罢泪盈盈下拜,冒嵩公掩面而泣道:“想不到亡国的大丈夫,竟不能庇护一儿媳。”垂泪挥手道:“吾儿去吧。”
马老恭人正在一把铺着狗皮的椅子上打盹,全然不知发生的变故。董小宛走到马老恭人的椅子前,跪拜道:“婆婆,儿媳奉召要往苏州暂住几天,不多日就会回来,方才已和公公说好。来人在厅上等待,儿媳稍去收拾,马上就走。”
马老恭人突然被惊醒,吃惊地问道:“怎么?是什么人招你,这么匆忙?”
董小宛不敢和她多说,便说道:“皇太后有旨,命孩儿进宫教习针绣,此番一去,我们全家会有大恩遇的。”
“那么吾儿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回来?你最好还是别去,反正我们家不受清朝的荣封,你就别去了。”
董小宛有些急了,便说道:“不去就是违命,那还了得!我不久便回来看望婆婆,您老人家就请放心吧。”说完又盈盈拜了四拜,站起身来,忍着悲痛道:“婆婆保重,孩儿去了。”
董小宛急匆匆走进自己房中,见苏元芳倒在自己床上,正掩面悲啼呢。刘嫂呆呆地坐在书桌之前,她一见董小宛来了,便站起身,急忙问道:“怎么?方才听冒夫人说了,你怎会如此糊涂?你不能答应呀!你这一去,辟疆他回来了怎么得了。”
董小宛并不回答,只是看着她,突然走到跟前,扑嗵一声跪下,说:“姐姐,妹子这回又要你帮助我了。”
刘氏一把将她扶起。
“有什么话好说,难道这回要我代你去么?”
董小宛已经止不住的泪珠滚滚而流,说:“不是,要姐姐陪着我一同去。”
刘氏一听,便慷慨道:“说实话,你孤身一人去,我也放心不下,陪着你去有个照应,这更好。”
“那就请姐姐赶快去拿几件衣服,打个小包袱,速去速来。”
这时,苏元芳在床上又大哭起来,自从她与董小宛相知以后,已亲如姐妹,大小事都要和董小宛商量。
董小宛走过去,忍住眼泪劝道:“此去有刘大姐同行,我还有希望回来,到时我们还会一同绣花的,我这一走,夫君不在家中,你肩上的担子不小啊!切不可损了身体。”
“可是,你这是自投虎口啊!”“唉,姐姐,你就不要太担心了,我不是自负聪明,过去发生的事,你是知道的。再说,这次有刘大姐一起去,不会出大问题,当真我就没有防身之计吗?我到那里会见机行事的。”同时低头和苏元芳说:“把柄放公公那里,有了把柄就能脱身。想想公公是什么人?会同意我去吗?”
苏元芳将信将疑地说:“此话当真?”
“我骗你做甚?”
这时,刘嫂已拎了一个小包袱走了进来,董小宛拿块手帕揩去脸上的泪痕,又替苏元芳试去泪痕,叮嘱道:“姐姐,婆婆年老心慈,你要好生照料,我去了。”
她和刘嫂往外走时,对刘嫂说:“姐姐,恐怕得委屈你一下。”
刘嫂瞪眼看着她,小宛对她附耳说:“我对他们说,你是我身边的贾妈。”
“管它呢,合适的话,就这样称呼,本来我就像个大脚妈子。”刘嫂突然问道:“你的包袱呢?”
董小宛摇摇头:“这就不用了,到那里还愁没有衣裳吗?我们还是走吧,他们怕是等得不耐烦了。”
她转身拉开抽屉拿了把利剪揣在怀里,这是把有名的杭州剪刀。走出房间时,又朝苏元芳说道:“姐姐,我走了。”
苏元芳听了董小宛一番谎话,信以为真,倒不那么伤心了,便说:“我送你出去吧。”
董小宛走出前厅,辞了苏元芳,便坐到轿里去。殷应寅恐怕发生变故,赶忙吩咐起轿。刘嫂跟在后面上了小轿。众人簇拥着大轿小轿,径奔如皋县衙而去。
轿子一到县衙,旗将阿司镇就叫上船。殷应寅也怕夜长梦多,叫轿子直接抬到南门外上船。
一路行程,殷应寅对董小宛极尽谄媚之能事。船到江阴时,董小宛戏耍殷应寅说:“贵县看我这一身寒素,会不会无礼于洪大人?”
殷应寅赶忙喏喏连声:“董夫人言之有理,敝县倒忘了此事。”
随即命停船上岸。先去首饰店里挑了上好的金银首饰,又去绸庄上挑了上好的绫罗绸缎,足有四大皮箱,并在江阴唤了几名上等裁缝,随船帮董小宛赶制得体的衣裙,这总共花去了五六百两银子。不过,他自以为这等投资不会没有回报,将来一定会百倍千倍地捞回来,即使他知道这是董小宛有意冤屈他。
洪承畴正在他的行辕里等候佳音。自他从半塘回来后,就派阿司镇拿了豫亲王多铎的大令,自己给如皋知县写了一封私函,叫他如此如此。他在行辕里坐卧不安地等待了三天。他
知道这三天最多够个来回的里程,但心里还是不踏实。
正当他这天茶饭不思地从后花园回来时,突然听下人报说,阿司镇和如皋知县前来求见,他一听如皋知县也来了,必然是好事,连忙叫他们进来。
洪承畴见果然把董小宛带来了,心里欢喜异常,随即奖赏了二人,并对殷应寅许愿不日必有升赏,殷应寅忙叩头谢恩,连骨头都酥了。
洪承畴立时吩咐用自己的金顶大轿将董小宛接进行辕,住到后花园的艳翠楼,派四名丫环服侍。他自以为对付爱慕虚荣的人有十分的把握,常言说,十个女人有九个贪图荣华,何况董小宛这个风尘中人物?
董小宛到了艳翠楼,四个丫环立即前来叩见她,并献上妆匣等物。董小宛连看也不看,叫贾妈收了去。董小宛心想,为了讨得欢心,达官贵人们开始总是出手阔绰,这种手段我见多了。不过她对侍婢们却温言相待,叫贾妈开了皮箱,拿出四样首饰赏了四人,丫环们千恩万谢。
少时,楼下送上筵席,丫环们将桌椅杯箸安排停当。董小宛趁丫环们料理的时候,唤“贾妈”进房,低声吩咐说:“刘嫂,我估计洪承畴马上就会上来,要是叫你去,你下去后,千万不要走远,注意楼上的动静。”
刘嫂会意地点点头,不多一会,只听见楼下高声叫喊道:“经略大人驾到。”
侍婢们连忙向董小宛叩头禀道:“启夫人,洪大人到了楼下。”
随即听得楼梯间靴声响起。
董小宛斜视着来人,只见这人皮肤白净,颌下短短的三绺胡须,身材中等,年龄约五十来岁。戴大红顶戴,翡翠花翎,身穿天青缎蟒袍,足蹬粉底缎靴。董小宛凭借以往的经验,一看那撮花哨的山羊胡,就知道来人是一个色鬼。所有的侍俾都已被来人示意离开了,刘嫂也被董小宛示意进了里房。董小宛安坐不动,冷眼看着色鬼笑得扭曲的脸。
“久慕夫人奇艳,只恨无缘得见芳颜,今日得近芳泽,实乃洪某之幸也。方才的凤钗明珠,望夫人勿嫌简亵。”
董小宛把眼睛移向窗外说道:“阁下就是洪经略吗?”仍然没有正眼看他。
“下官正是。夫人一路辛苦了,下官特为夫人洗尘接风。”
董小宛看着那张笑得扭曲的脸,突然正色道:“札令说是豫亲王相召,为何把我接到这里?”
“实不相瞒,豫亲王殿下已往浙江,是下官特意派人专程相接的。”洪承畴坐下后,又接着说:“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夫人的容颜真是天下无双。”
董小宛冷冷地说:“哪里,哪里,蒲柳贱质,怎及大人这倾国倾城之貌呢?”
洪承畴见她有意嘲讽自己是“清国清臣之帽”顿时那张老脸面也红了起来,不过洪承畴不仅是沙场老将,同时也是情场老手。他厚着脸皮说:“夫人,真是奇女子。下官也属情非得已,这是大势所趋,也就只好顺应天理。”
“真可惜,邱巡抚、范督学、史阁部,他们实在是愚不可及,徒死何益?将来后人一定要说他们不会投机取巧的。”
洪承畴见她口齿伶俐,舌似利剑,简直是句句穿心。不禁怒火窜起,正待要发着,但最后还是忍耐下来了。他想,根据以往经验,在女人面前,多献些殷勤,待她心肠一软,什么话都好说了。便陪笑着说:“夫人不但貌似天仙,谈吐不凡,学问亦甚是广博,下官实在是佩服之至,将来长期承教,一定会受益匪浅。下官不才,望夫人不弃,愿侍妆台,就请夫人入席吧。”
边说就边站起来,要拉董小宛就座。董小宛马上正色道:“慢来,洪大人之言差矣,大人功高爵重,威镇江南,何愁越女吴娃不充下陈,何意恩及小宛?不过我已是一个妇人了,已交步艾,不值一盼,况且你假传王命,事或败露,于大人不利,必损大人盛名,不如趁此放了小宛回去,既能保住你的名声,又不影响前程,岂不是两全吗?愿大人三思。”
此时,洪承畴已被欲望所笼罩,他在理解错误的前提下,以为董小宛的态度有所转变,便涎着脸说:“夫人说的极是,且请席上聆听雅教。只要夫人允诺,下官安有不从之理。”
说完就抢步上前,来拉董小宛入席。董小宛也没有回答,只是迅速站到一边,执一把银壶,洪承畴还以为她要为他斟酒呢,便觉得一阵舒服感浸满全身。谄媚道:“夫人真是可人。”
谁知董小宛涨红着脸,杏眼圆睁,厉声指着洪承畴骂道:“你受明室累朝厚恩,竟然叛国降清,手擒故主,杀戮百姓,丧尽了天良!今天又厚颜无耻我劝你回头是岸,尚不为晚。若要非礼进逼,当心你狗官的顶戴!”
洪承畴被董小宛说得火冒三丈,心想这妇人是吃硬不吃软,便冷笑一声:“好个嘴尖的妇人,今天洪某怕你能飞上天去?进了这儿,就是插翅也难逃。”
他绕过一把椅子,拉住了董小宛的衣襟,董小宛虽有准备,但还是吓了一跳,情急之中,拿起那把银壶照着洪承畴迎面打去。洪承畴没有料到这一手。他以为他的手只要向下滑一点,就会抓住董小宛隐蔽处。所以,还没来得及低头,眼睛已被酒刺得生疼。酒壶从他头上落了下来。他赶忙往后一退,绊倒了坐椅,松开手时,董小宛的衣襟已被撕烂,露出了黄色的夹袄,洪承畴心想,如果抓得更牢点,她的夹袄便会被撕开。
可是,在他后退的时候,却重重摔在地板上,翡翠花翎当场折断。他爬起来时,样子十分狠狈,心中大怒,拾起大帽歪戴在头上,大声叫骂起来:“贱人该死!来人呀!”
楼下的人听得楼上吵翻了天,可又不敢冒然上去。这时突然听得高喊来人,四名护卫蜂拥而上。那几个侍婢也一齐跟着上去。众人一到楼上,看见洪承畴一副狼狈相,不禁想笑又不敢笑。洪承畴见他们上来后,便大声喝道:“将这贱人捆了下去。”
躲在里面的刘嫂,听见吵骂声,心中一阵不安。接着又听见椅子倒地和人跌倒的声音,便不免着急起来,更使她心急的是一种不明显的金属声。她赶忙掀开门帘,却被董小宛示意以目光,叫她把头缩回去。她想小宛没事就好。
外面,那几个侍卫正要上前抓董小宛,董小宛突然手持利剪,厉声喝道:“住手,洪承畴你看此事如何了结!”
说完就手持利剪要朝自己的咽喉刺去,洪承畴冷不防董小宛来这一手。忙叫侍婢们赶忙拉住。
董小宛却紧紧抓住利剪不放,洪承畴怕董小宛死在这里,自己就要担当很大的干系。真是捏在手里怕烫,松了手又怕飞走。只好气急败坏地喝令侍婢们好生照料。
“如果这贱人寻了死,你们也休想活命。”
随即就带着护卫匆匆下楼去了。四个侍俾见洪承畴一走,就全部跪在董小宛跟前哀求:“董夫人呀,恳求你老人家保全我们这些做丫环的命吧,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的命也不保了。”
这时董小宛已稍稍平息了些,不禁流出了眼泪:“你们起来吧,只要姓洪的不上楼来,我是不会寻短见的。”
说完就把那柄利剪揣进了怀里,用左手护着被撕烂的衣襟,转身到里屋去了。跪着的侍婢们连声说:“谢谢董夫人。”
起身后,忙去打水服侍董小宛净面休息。董小宛又掀开门帘说:“要我保你们的性命可以,但你们必须依我一件事。”
“只要夫人不去寻短见,婢子们样样依你,决不违抗。”侍婢齐声答道。
“那好,以后送上来的饭食,都要你们当中一个先吃,然后我才吃。你们答应么?”
“可是”一个婢子停了一下又接着说:“怕洪大人晓得了,婢子有罪呀。”
“不妨,你们明天在送饭食时,先去向洪承畴说知,就说我一定要你们先吃。”
“那今天呢?”
“今天我不想吃了,你们就和贾妈吃吧。”
刘嫂把董小宛换洗的衣服拿出来后说:“董夫人,我们大家先吃,等会儿,你就随便吃点吧。在这里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也好,你们就先吃吧。”董小宛接过衣服进了里屋。
洪承畴挨了董小宛的一顿辱骂,花翎折断了不说,被酒壶敲中的前额又肿起了一个大包,不时产生一阵疼痛感。他想,这翡翠花翎,乃御赐之物,如今折断了,这如何是好?
第二天辕门早参后,他又回到书房。这时,跟着进来一个人,躬身说道:“大人,这花翎不可缺少啊。”
洪承畴一看,是亲信徐继志,便气恼地说:“都是那个贱人干的,实在可恶。可是一时又能从何处觅得相似之物呢?”
徐继志朝前走了一步:“卑职看那花翎断处离翎鬃不远,卑职认识一个巧匠。叫此人前来用金叶相连,包管没问题。”
“这主意不错,你就去办吧。”洪承畴说完叹了一口气:“唉,可惜!”
“不知大人还为何事叹气?”
洪承畴屏去左右后,低声朝徐继志说:“可惜你不认识这贱人,不然的话,你去开导开导或许还有望。”
徐继志一听此话,躬身说道:“不瞒大人,若是别人,我倒也不敢揽在身上,虽我与董小宛不相识,可家父却与她家有一段渊源,不妨试一试,凭卑职三寸不烂之舌,说得董小宛回心转意,顺从大人。卑职也正好趁此报答大人提携之恩,不知大人认为如何?”
洪承畴一向相信此人办事能力,听他这么一说,觉得有了希望,便问:“你父亲与那贱人有何渊源呢?”
徐继志信口开河地编了一段话出来,使洪承畴深信不疑。
洪承畴听后一拍椅子叹道:“早知你家与董小宛有这么个关系,该先让你去疏通一下,我也不会吃这番苦了。你明早就去办吧。”
徐继志离开后,洪承畴便觉得这事并不是没有希望,肿起的额头也不像先前那么痛了,肌肉里又开始注满了力量,一种从未体味过的紧张和新奇感正在悄悄弥漫他那深不可测的内心。
冒辟疆从扬州郑超宗家离开的那个早晨,天已放晴,他和王熊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心情随着大雨过后天边露出的朝阳开朗起来,并和王熊一路上说个不停,想起又要和小宛重逢,便高兴得把马鞭摔得叭叭直响。
冒辟疆和王熊是在黄昏时分抵达如皋城的,他不顾路途的劳累,穿过已是万家灯火的县城,来到集贤里家中。冒裉
来开门,冒全接过马缰后,满面愁容地看着他:“公子您回来了?金大爷到盐官找你,遇见了吗?”
“没有。”
冒辟疆似是而非地答道,便迈进门内,抬眼看见家里的侍婢们一个个脸上挂着忧伤的神色,不觉吃惊不小,他意识到家里发生了某种变故,而且一定是令人不愉快的事发生了。
他径直朝父亲的书房走去,知晓父亲和母亲的身体不错,不会出什么不测?这时他已感知谁出事了。
他在书房见到了父母亲,苏元芳也在一旁站立着,还没有来得及向双亲请安,马老恭人就颤声说:“儿呀,你可回来了,小宛她她走了哇。”说时声泪俱下。
冒辟疆正待要问苏元芳,听见母亲这么一说,虽说他多少有些准备,但还是觉得一阵心酸,两膝一软,顿时天旋地转,昏倒在地。苏元芳赶忙上前扶着他,大声地叫唤着丫环,一时间全家上下手慌脚乱。把他扶到房中去时,冒嵩公和马老恭人也跟在后面。
冒辟疆完全苏醒过来是两天过后了。他的身体依然未完全康复,在苏元芳的搀扶下来见父亲。忽然冒裉进报:“有位操山东口音的僧人要见公子,小人问他是否化缘,他说不是。
小人就告诉他:公子正在病中,现在不能会客,请他改日再来。他说不行,他说他与公子是生死之交,公子有病他就更应该来看一下公子。”
“你有方外的朋友么?”冒嵩公问儿子。
冒辟疆想了一下说:“听柳敬亭讲起过:方密之出家当和尚了,法名无句,想必是他到此。”
“既然是他,那就快去请他进来。”冒嵩公朝冒裉挥了挥手。
苏元芳见有生人来,就回避到自己房中去了。冒辟疆走出书房站在檐下,看见冒裉领着一个和尚朝这边走来。那人四十左右,白皮肤微红,脖上挂着佛珠,从远看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走起路来异常敏捷。他不是方密之。
他会是谁呢?胃辟疆浑浊的脑子里,想不起这人会是谁,他不自觉地向前迎了几步。
“阿弥陀佛,”那和尚朝他双手合十说:“三弟别来无恙?怎地脸色如此憔悴?听说有一人与大哥同名同姓,几年前在如皋抗清时慷慨捐驱,愚兄此来,一是探望三弟,二是向你问明他是何人。”
冒辟疆张目结舌地看着那和尚,使他本来就浑浊的脑袋更加昏晕,半天才从遥远的想象中回到现实,才想起该问一下这人是谁:“师父,您是”
那和尚见地不认识自己,就大笑起来。
冒辟疆脱口而出:“二哥,是你?”
“正是愚兄。”那和尚点点头。
“二哥,快请到里面坐。”冒辟疆侧过身子让道。
和尚进了书房,一见冒嵩公,便合掌当胸:“阿弥陀佛,老施主,贫僧这厢嵇首了。”
冒嵩公连忙起身,正待要发问,冒辟疆早抢上前来,对和尚说:“二哥,这是家严。”
冒嵩公正惊疑不止,那和尚又行礼改口:“老伯大人在上,小侄龙兰参见。”
“父亲,这就是我和你常谈起的一枝梅龙兰呀。”
“噢,”冒嵩公恍然大悟,忙还揖:“贤侄快起来坐。”
冒辟疆亲自奉了茶,问龙兰:“二哥,你是何时出的家?这些年来,我一直惦记着你,可又没机会到山东东平府去找你,请二哥原谅小弟。”
“哎,怪我这脾气不好,如果在山东道上,与大哥和你聚上三两天,该多么的好呀。”龙兰又睁大了双眼,问道:“我且问你,据如皋抗清兵的,是不是大哥?”
冒辟疆不禁眼睛也湿润了,低声说:“正是大哥陈君悦,小弟那时正往盐官逃亡,回来后才听说的。”说完眼泪就流了出来。
“三弟,大哥他被何人所害?”龙兰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地问道。
“被凤阳巡抚所杀。”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龙兰愤慨地说道:“但不知大哥的坟墓埋在何处?”
“唉,二哥,乱军之中,何人敢出面收尸呢?再说大哥已被毁得面目全非,怎么又分辨得出来?我只能每年的清明时节到郊外招魂祝愿,面对天空祭扫一番。”
在一旁坐着的冒嵩公,对龙兰千里迢迢寻找义兄尸骨的侠骨豪情深感敬佩,就对冒辟疆说:“明天就让襄儿陪你到郊外去祭祀一番吧,也不枉结义一场。”冒嵩公顿了一下后又问龙兰:“请问贤侄法号,是否持斋?”
“阿弥陀佛,小侄法号严戒,自从受戒,恪守师门训告,菇素不饮。”
冒嵩公听后,连连点头不已。便命厨房准备一桌素斋,就在书房里用餐。
饭后,冒嵩公回屋休息,冒辟疆和龙兰在书房里述叙别后的经历。龙兰看着他苍白的脸问道:“三弟近来可曾生病,脸上的气色不大好,莫非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发生了吗?”对于国破家亡的事,龙兰见得太多了,但他觉得应该关心一下。
“唉,二哥哪知尘世间的事,小弟近来正遇上一桩头痛的事。不过二哥已是出家人了,对这尘俗之事,还是不说的好,即使告诉了二哥,二哥也无力相助。唉”冒辟疆长叹不已,一副绝望的表情笼罩在他憔悴的脸上。
“兄弟说此话就太见外了,你我是结义弟兄,只要不是违常理之事,又有什么不好说呢?”龙兰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是不是你遇了什么不测?或是有人想无辜加害于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非问不可了。”
当冒辟疆用悲戚的语调告诉他有关董小宛所遭遇到的不幸后,龙兰霍地一下站了起来:“兄弟呀,你怎么不早说呢,亏你还有心肠陪我谈天说地,这么大的事,你早该告诉我了,古话说‘救人如救火’嘛。”
“唉,我也是为小宛吃不香,睡不着,可又无计可施啊。”冒辟疆不安地说道。
“唉兄弟,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这就前去苏州营救董小宛,到时好歹我都有信给你的。”说罢,龙兰就站起身来,直往外走。
冒辟疆紧紧跟着他走出书房,心里既激动又有些不安。他深知龙兰是个侠义之人,武功又极高,难得有这样的人来帮助他。龙兰问了一下随董小宛同去的那个刘嫂的模样后,径直走了出去。
冒辟疆站在大门外,一直看着龙兰的背影消失,才回到屋里去禀告父亲。冒嵩公听后不住地点头:“此乃义士也。”从这以后冒家每天都派人到水码头去等候龙兰的消息。
徐继志在洪承畴面前主动承诺当说客,显然不合乎常理,他为什么没事找事?原来,他的父亲徐仁和母亲曾被董小宛搭救过,父亲和母亲经常对他提起董小宛的恩德。要他时常记住这份恩情,徐仁也曾准备亲自到如皋去登门拜谢董小宛和冒辟疆。这回他从阿司镇那里听到了有关董小宛的消息,起先他还不相信。又去问行辕里的一个小厮,证实了情况属实,那个小厮同时还把昨天洪承畴遭董小宛羞辱的经过,当成笑话告诉了他。
徐继志回家后便把这些情形告诉了妻子韩氏。韩氏对徐继志说:“这可是为徐家报恩的机会,你应该设法与董小宛见上一面,然后见机行事。不过千万要当心啊。”
第二天一早,徐继志绕过辕门径直往后面的艳翠楼走去。
来到楼下对一个侍婢说:“去向董夫人说一下,就说有她家亲戚徐某求见董夫人,有要事面谈。”
那个侍婢听后不敢怠慢,随即转身跑上楼禀告董小宛。董小宛听后皱着眉头问:“这徐老爷是何人?他见我做甚?”
“噢,这位徐老爷可是洪大人身边的红人呀。他名叫徐继志。咦,他说和董夫人是亲戚,怎么董夫人不认识他?”
董小宛听后心里就明白了,此人一定是说客,他是洪承畴身边的亲信,想必一定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她暗想此人还是不见为好,就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徐继志在楼下等了一会,见楼上没有一点动静,就高声咳了一声。坐在楼上的董小宛沉默了一会儿后,转念一想:先堵死来人,然后叫他传话,好叫洪承畴死了这条心,她是宁死不屈的。她抬起头来对那个侍婢说:“叫他上来吧。”
“在下徐继志向董夫人问安。”徐继志双拳一抱,笑着说道。说完他抬头仔细瞧了瞧董小宛,心想果然是人间少有的美人。
董小宛嘴唇轻启:“我与徐先生素未谋面,何谓亲戚?”
徐继志也不先答话,只是笑着坐下来。等侍婢去奉茶时,便说道:“在下确未与董夫人见过面,不过家父徐仁,董夫人恐怕还记得吧?”
“哎呀,你就是徐老的公子吗?”
董小宛惊讶地问道,正待还要说话时,看见徐仁含笑着点头,并朝她使了个眼色。
“家父经常对我提起夫人,对您称道不止。昨日听洪大人谈起董夫人在此,故而听命于洪大人来问好,顺便代洪大人向夫人致意。洪大人对董夫人是非常敬仰的,并无恶意。”
说完就朝董小宛不断递眼色。董小宛见徐继志多次暗示,心中多少有了数,便对他说:“既然没有什么恶意,就请徐先生代言一句,何不趁早把我遣送回家呢。”
“董夫人的话,我一定转达。不过,以在下愚见,董夫人还是放宽心暂住几天,想妥了再说。”
徐继志说完后,趁侍婢倒茶之机,把折好的纸递给董小宛。站在董小宛身后的刘嫂忙伸手接过揣在怀里。
“洪大人的意思,是久慕夫人精于女红,无非是向董夫人讨教罢了,我看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说董夫人愿留与否,还得请您仔细考虑一下。”徐继志坐在椅子上,端着一盏茶,埋头喝了一口,这是产于江西的毛尖茶。徐继志微笑着又说:“在下还有公事,不便久坐,容来日再拜访。请夫人多保重,在下这就告辞了。”
徐继志下楼后,董小宛等那些侍女端走茶碗,就连忙和刘嫂把折起的纸条展开看,上面写道:其心未死,小心提防。禁卫森严,勿蹈危险。救父之恩,无时忘报。有何变故,定来通报。
董小宛看过这数行字,深知徐继志确无恶意,甚至有心想搭救她,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已使董小宛略感安慰了,说不定将来他一定会帮上忙的。
却说徐继志下了楼,来到洪承畴的书房,把经过大约说了一遍。洪承畴听完后,露出失望的表情。徐继志怕他狗急跳墙,就安慰他:“依卑职来看,大人不必操之过急,凡事欲速则不达,对于一个女人,我想也是同样的道理。”
洪承畴沉吟片刻说:“话虽如此,可我却如何等得了呢?”
“请大人再耐些日子吧,卑职明早又去见她,相机进言,如何?”
“好吧。”洪承畴叹了口气,把手一挥,就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了。徐继志也不想再多说什么,离开书房回家,一到家就将发生的事告诉妻子韩氏。
“如能劝洪大人放董夫人回去就好了。”韩氏听后说。
“那再好不过了,恐怕没那么容易。洪承畴像是铁了心似的,除非发生异外”
冒辟疆离家出走是顺治七年。腊月廿七,他和王熊提着个包袱,从如皋南的水码头上船,前往扬州。第三天抵达扬州时,已近年关,一上岸,冒辟疆就和王熊直奔故交郑超宗那里。郑超宗正在府上,一听说朋友前来拜访,欣喜异常,连忙出来把冒辟疆二人迎了进去,马上备酒款待。
席间郑超宗问起冒辟疆到扬州可曾有事,是否需要帮忙。
冒辟疆叹了口气:“郑兄,我是出来躲难的啊!”“你躲难?贤弟别开玩笑了。”郑超宗放下酒杯说:“你一向福星高照,为人又不错,哪来灾难呢?”
“郑兄你就不知道了,”冒辟疆叹口气说:“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前几天王熊兄忽然赶来冒府说,有人在如皋殷知县那里告状,说我曾私通叛逆。这可是桩灭门的大案啊!”王熊也证实说:“我和如皋县衙的一位文笔师爷交情不错,是他告诉我的,他知道我和冒家有关系,此人平常也敬重冒公子有才气,有胆识,而且仗义疏财,专一济人。所以就让我去告诉冒公子,赶快设法避上一避。”
“这么说问题还很严重,你们暂且先在这儿呆一段时间,等风头过了再作道理。”接着又问冒辟疆和王熊:“你们知道是谁告的密吗?”
“不知道。”冒辟疆说道。
“听说是和冒家曾经有矛盾,那人因用地问题,和冒家的佃户打官司。冒家后来出面帮佃户的忙,那人就输了这场官司。”王熊接着说:“那人可能是想出出气,整治整治冒家。”
“你有通逆这回事么?”郑超宗问道。
“哪有这回事,郑兄还不知道我的为人么,虽说我痛恨满人,可是,早在清兵打到江南的时候,我冒氏一家老小都出去躲难去了。”
“这么说来,问题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迟早会水落石出的,你们就在这儿安心住几天吧。”
却说冒辟疆和王熊离开如皋前往扬州后第二天,如皋县的差役拿着殷知县的请帖来到冒府请公子到县里谈话。董小宛神情自若地接待了来人,并给了一个红包,请他们回复殷老爷,冒公子已于三天前,前往扬州探望友人去了,等他回来后,立即前去谒见知县大人。
如皋知县殷应寅是个圆滑的七品知县,他曾是明朝的旧臣,由于他胆小怕事而又圆滑多变的性格,使他在处理冒辟疆通逆这件事上并不急于求成,以免冒不必要的风险。他清楚地知道,清庭对各种叛逆案件都非常重视,只要一经立案办理,便会牵连九族。冒氏家族是如皋的名门望族,历代都有人在朝庭任职,熟悉清朝的一般办案刑律。告密与署名指控不同,告密者不便当面对质。如果有不实之处而冒昧行事,引起纠纷,地方官是要受到惩处的。
殷应寅知道要保住头上那顶青花翎是不能冒昧行事的。
他想出一计,先把冒辟疆骗到县衙来,假意和他摆谈,然后察颜观色,如有破绽,便跟踪追问。只要发觉有可疑之处,便不客气立案查处。这时就可以放下老脸,破获这起逆案了。
去冒府的差役回来时,殷应寅正在后院的树荫下喝茶,差役向他禀道:“三天前,冒辟疆就已经出外拜会友人去了。”殷应寅没有预料到冒辟疆已离开如皋。他面无表情地“噢”了一声,然后看见差役喜气洋洋地离去。他估计这几个差役肯定收取了冒府的红包,他听说冒府是如皋最富有的乡绅,而且相当大方,他想,要抓来定罪,肯定要冒一定的风险。冒家的财富足以买取几百条人命,再说,冒辟疆是否通逆并无把握。殷应寅有些举棋不定。
晚上,殷应寅差人又去把那个姓黄的告密者叫来,细细询问。那个告密者悦:“清兵打到如皋时,陈君悦率义军据城抗守,曾派人住在冒府中,禁止任何人前去打扰,这件事确实不假,但关于冒辟疆和陈君悦是何关系,却不知道。”殷应寅怕那人撒谎,就叫他具名画押,并问他到时候能不能指控冒辟疆,不然的话就要被反坐的。
殷应寅不打算只要问不出破绽也就不多追究,他要在如皋站稳脚,就得靠冒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来支持。但他一听有关反贼陈君悦曾在清兵攻打如皋时,保护过冒家,他便怕清庭知道后要追究他的责任。但冒辟疆已经出远门了,眼下只好去找冒府的老爷冒嵩公了。
董小宛把知县派来的差役打发走后,便急忙赶到集贤里,叩见了公公冒嵩公。向他禀明此事,冒嵩公听后,便点头道:“小宛,你办得很好,应该让辟疆先出去避避风头。”
董小宛对公公说道:“是否叫人去衙门里听听消息。”
冒嵩公又点点头,说:“好。”然后就把管家冒全叫来,冒全是个很能干的管家,在冒府已多年,深得冒府上下赏识。冒嵩公叫冒全去衙门里找那个师爷摸摸底。
冒全去不多时,就回来了。他对老爷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冒嵩公沉吟了片刻,转过头对董小宛问道:“这个陈君悦和我素不相识,你知道襄儿和他是否有关联?”
董小宛觉得事情已发生了,不能再对老爷有所隐瞒,便如实地讲了一切给公公。冒嵩公听后,觉得问题严重,便说道:“小宛,你就住到府中来,早晚有个商量的人。”他沉吟了一下又问道:“依你看,如若殷应寅真的要问此事,该怎样回答才是?”
“依媳妇之见,不如大人你承认下来,便可无甚大碍了。”
冒嵩公觉得此语意外:“叫我承认?此话从何说起?”
董小宛说道:“如若殷应寅问起陈君悦之事,公公可以这么说,当初公公在任上时,陈君悦曾在你手下当过武弁,算是你以前部下。他到如皋来住进冒家,不足为怪。关键是,那时我们冒氏全家早已逃离在外,当然就不存在勾通的嫌疑了。
这件事毫无佐证,大人尽可放心。”董小宛停顿了一下又说:“依媳妇之见,只需在暗中将殷知县贿赂一下,此事不难解决。”
正如董小宛所估计的那样,殷应寅不久又来冒府。这天午后,殷应寅坐着软轿来到了冒府。冒嵩公令冒府上下热情接待,先上一桌上好的酒席。席间,冒嵩公按董小宛的话对其一说,殷应寅果然无话可说,便落得卖个人情,对冒老爷说道:“前辈请恕敝县冒昧,此事有人告密,所以不得不亲自前来向老大人问个明白。既系老前辈过去部下的武弁,就赐写个说明吧,也好让敝县交差。”
冒嵩公等殷知县酒足饭饱离去后,便一刻不停地来到书房,对董小宛赞扬了几句,然后商谈写个揭帖,使殷应寅好拿去交差。
“照此看来,已经没事了。”董小宛笑道:“不过这个揭帖只是个形式,依媳妇看,银子才是重要的。”
冒嵩公就叫董小宛去办理这些事,然后他就踱出书房,朝假山那边走去。董小宛叫来冒全,叫他用大红封装了千两白银的银票,拿着揭帖去当面谢殷知县。
殷应寅像是知道冒家会马上来人似的,他正坐在后花园的石上用牙签剔着牙,旁边石桌上放着一只精致的褐色茶壶。
他看见冒全急匆匆地走进来,赶忙把嘴里剔出来的脏物吐在草丛中,站起来要把冒全请进书房。冒全把东西放在石桌上说:“请大人收下这份簿礼。”
殷应寅一看这红红的封套,那对鼠眼乐得像朵破黄花:“起来吧!我说啊,冒老爷不用这么客气嘛。”
冒全又叩头站起,垂手站立一旁。殷应寅将那大红封套打开,见是千两的银票,便大喜,把那揭帖扔在一边,对冒全说:“管家,你回去禀告你家老爷,此事本县就此终结,让他放心。”冒全谢后连忙赶回冒府通知老爷和夫人。董小宛一看此事了结,便派人向冒辟疆说知此事经过,好叫他放心。
冒辟疆和王熊在郑超宗那儿住了几天,感到有些坐卧不安了。三天后,冒辟疆带着满腹忧郁离开了扬州。和王熊一道抵达盐官后,直接去了陈则梁府上。陈则梁满心欢喜地接待了冒辟疆和王熊,并劝说他们一定要留在盐官过完年再走。
这时,董小宛派的人到了扬州郑超宗那儿,听说公子已往盐官去了。又急忙赶到盐官,在陈则梁的府上见到了公子。
冒辟疆得信以后,心中满怀高兴,便觉精神好多了。陈则梁得知冒辟疆的官司已经了结,也甚是高兴。便为冒辟疆专门摆了一桌酒席。
席间,陈则梁几人劝冒辟疆多饮了几杯。冒辟疆本来不胜酒力,只是因官司了结,心情舒畅,又是挚友相对,也就不客气地多饮了几杯。他们边饮酒边谈眼下的形势。作亡国奴的心情,顿时弥漫整个酒席。陈则梁不愿打破兴致,就劝大家不谈国事,多喝酒。在酒席还未终了时,冒辟疆早已醉倒在椅子上。陈则梁把胃辟疆搀扶进书房去休息,亲自照应他睡下,才离开又去和友人们对饮。
在酣睡中慢慢进入了温柔之乡。他又回到了水绘园,和小宛并肩携手漫步,来到了梅园,在香林丛中,絮絮不休地讲着情语。董小宛身披红缎紫貂披风,高高的云鬓如彩虹。她站在雪中,细风从她身旁吹过,看起来,妩媚动人。
两人相偎相依地说笑着,冒辟疆心中升起一股柔情蜜意,突然一阵北风吹来,树上的寒梅如雪花飘零,纷纷飘落地上。
冒辟疆醒了过来,不禁哑然失笑。他突然感到头疼得厉害,他想可能是宿醉后引起的头疼,便又倒下去,想着那甜蜜的梦境,慢慢地又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顺治六年,自清兵入关,中原大地已多归属清人政权,只有福建、广东、广西一带以及边远的四川和云贵高原还有明室的遗臣和各路义兵。
李自成死后,他的部将李过、高一功和郝摇旗率领义军余部与明朝抗清将领何腾蛟、堵胤锡的军队联合,聚集到湖广抵抗清兵。同时,张献忠的余部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等人也在四川、云贵一带与南明桂王政府合作,继续抗清。
这一年,豫亲王多铎率清军渡过长江,开始攻打南京的福王政府。多铎的清军所向披靡,明朝的军队像散兵游勇一样望风而逃,而这时福王政府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党争和内战,最后由阮火铖、马士英把持朝政。其余如东林党和复社的精英分子,都遭到排挤和打击。
这些国事变故,冒辟疆也只听到传闻,他在陈则梁家时,陈则梁也对他提起过此事,并说,侯朝宗、方密之等复社精英为了一世芳名,不愿巴结阮大铖、马士英阉党之流,离开了南京。
第二天冒辟疆赶往扬州,径直到郑超宗处,正好碰上吴次尾、龚芝麓和杜于皇在郑府聚会。郑超宗一看这么多友人前来,不觉喜上眉梢,便叫家人设宴款待。
冒辟疆也曾零零星星听到有关史可法史阁部殉难的情形。在酒席间,吴次尾对他讲了史大人英勇壮烈的事迹。他想起父亲听说史可法壮烈后,不禁悲叹说:“一木难撑天下啊,大势已去矣。”冒辟疆在朦胧醉意中听着吴次尾用伤感的语调讲述史可法的忠烈。
“多铎率清朝铁甲军攻打扬州,由于南京福王政府内部发生激烈的党争和内乱,马士英夺取朝政后,启用阉党阮大铖之流,他们对上迷惑福王,对下排斥异己,卖官鬻爵。镇守江北四镇的总兵刘泽清、高降、刘良左、黄得功在大敌当前之时,互相争权夺利,彼此仇怨极深,都不以国事为重,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战。但这时,史可法受马士英等阉党的牵制,江北四镇的总兵又不听其指挥,处处受困,清军包围扬州后,史可法困守孤城,誓死不降。多铎曾先后给史可法五封书信,劝其投降,称不仅可以保命,而且还可以保官,史可法连看也不看就把信撕了。清兵攻破扬州后,大肆屠杀城内百姓,死者不可胜数,史可法战败被俘,坚决不降,最后英勇就义。”
冒辟疆又醉了一晚,在沉醉中,他依稀觉得他是泪流满面地被郑超宗扶到书房去睡的。他在昏睡中脑海里不断浮现吴次尾对他描绘扬州和南京失守的情形:清军犹如洪水向江南席卷而来,被践踏的明朝军队和平民百姓犹如沙滩上的鱼儿,绝望地翻滚,一片凄惨的景象。
他知道他这一夜并不轻松,他被梦中一些奇怪的景象搅得整夜不安宁。起先,他梦见史可法在市隐园他的房间里对他说,不用回去镇守扬州了,与其在这儿发生内斗,不如去做点实事,心头好受些。冒辟疆再仔细看时,史阁部的面容隐在暗中,不甚清楚,他想喊一声,可是史可法在暗中又说了起来,声音断断续续,听起来越来越远。当他看见史阁部骑着一匹黑炭般的雄马站在河岸边时,他突然觉得他回到如皋的家中。他看见管家冒全和家仆冒禄正从里面走出来,他问道:“少夫人呢?”冒全和冒禄铁青着脸不回答,他又问:“苏元芳何在?”还是一阵沉默。
冒辟疆并没有想到出了事,只是觉得有些诧异。他没有来得及理会他们,就心急如焚地赶往董小宛房中,眼前却是一片狼藉惨象。箱子笼儿翻倒了一地,董小宛平时最喜欢的铜镜也成了碎片散落在地上。他忙调头跑出房间大叫“小宛去哪儿了”?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他觉察冒府发生了某种变故。
然后他醒了过来。
豫亲王多铎所率领的军队已差不多横扫整个江南,但在福建、广西、广东和云南一带,明室遗臣和许多农民义军分散各处抵抗清军的进一步南下。这使清朝政权大伤脑筋。范文程在摄政王多尔衮面前劝说启用洪承畴,并派他到南方去剿灭各路义兵,以协助豫亲王多铎。
顺治六年下半年,清兵逐步往南方进逼,到年末,苏杭一带至福建,战事不多了。多铎的行邸和洪承畴的行辕,都移驻到了苏州。洪承畴对这位皇叔极端讨好,他深知多铎和皇兄摄政王多尔衮一样是个有名的好色之徒,向来贪恋女色。
驻扎在江南期间,洪承畴在苏杭一带网罗各地美女进献多铎,用以投其所好,多铎竟来者不拒,更加信任洪承畴,整天在行邸里享用曾经梦想的江南美女。洪承畴也趁此弄几个美女供自己享受。多铎把大部时间花在享用美女上了,从此把军政权也交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是在豫亲王多铎离开苏州后,一次去游虎丘,忽然想起听苏州人说,金陵名妓董小宛从前就住在半塘,现在已嫁给了如皋冒辟疆。这个绝代佳人,是金陵八艳中年纪最小的一个,算来正值妙龄。
洪承畴在午后昏暗的光线中,静静地沉思着,这也使他想起多年前,他曾在吴三桂的家中做客,遇见了曾经名震金陵的名妓陈圆圆。那时,陈圆圆正是吴三桂最为宠爱的妾。在和吴三桂饮酒时,陈圆圆为他们弹琴和吹箫。洪承畴至今还记得,他在美妙的琴声中不停地饮酒,昏暗的烛光使他显得醉意朦胧,虚掩的眼睛停留在烛光映照的陈圆圆身上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即使吴三桂不停地劝他饮酒,他也没回过头来。
洪承畴至今也没搞明白,他那天是否真的醉了,还是被烛光中陈圆圆美丽的身影所陶醉。他对吴三桂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他答非所问地说:“将军真是艳福不浅,能得如此美女,真是前世修了好缘,如我能有此福份,就是不当此官,也心甘情愿!”
洪承畴自从那次见到陈圆圆后,才知道世上竟有如此美女存在。后来他听说,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掳去,不禁叹息红颜薄命。降清后,他当了清廷的大臣,忙于帮助多铎平定南方义军,此事便渐渐淡忘。只是后来传说,李自成兵败离开京城后,陈圆圆出家当了尼姑。
不过,现在洪承畴觉得,陈圆圆的一生虽可叹息,但已是昨日黄花。他不觉又一次长叹起来。
在那个接近黄昏的下午,洪承畴在山清水秀的半塘呆着不想挪动,想看遥远而不着边际的心思。在这等年龄,还对艳事充满好奇和热情,他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手下参将阿司镇向他走来时,他还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中。
“大人,天已黑下来了。”阿司镇接着说道:“是直接回苏州,还是就在此地找户人家安歇,明天再走?”
洪承畴从一片茫然中醒过来。看了看阿司镇,又看了看从玉带桥上吹过来的河风,说道:“还是回去吧,直接回苏州。”
洪承畴坐在八抬大轿中,享受着上下颠簸带来的舒服感。
一阵阵微风拂面而过,他又陷入对董小宛的想象中了。他想起董小宛现仍属妙龄,不禁在轿中长叹起来:我在明廷也算重臣,现在也是清廷高官,权倾一方。可是在这艳福的享受上,却远不如冒辟疆一个小小的文人。他看着阿司镇骑在马上的背影,马上产生了一个想法。阿司镇是个旗人,曾经在豫亲王多铎手下任职,对上司要办的事能够心领神会。洪承畴想,他是办理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
董小宛被一顶蒙着厚纱的轿子抬进如皋县衙的那个中午,是顺治七年年底的事。那天大雪纷飞,许多树枝都被一夜的瑞雪压弯了腰。董小宛正在窗棂上欣赏满地的大雪。她突然看见几束鲜艳的腊梅花,觉得惊喜万分,正准备披上披风下楼去采摘几枝,管家冒全就跌跌撞撞地跑上楼来
“少少夫人!”冒全大口地喘着气,呼出的雾气吹打着胡须上的冰棱,一脸惊慌失色的样子。“少夫人,不好了,知县殷大人带着一队清兵开进府上来了,为是要见你。”
董小宛木然地呆立在楼梯口,手中的披风无声无息地滑落在地板上,她心里一沉:公子又出事了。
当她从殷应寅手中接过那封信札时,却突然显得沉稳和冷静。她见札子上写着豫亲王要征召她去苏州王府指导刺绣。
她想只要公子没事就好,但她不明白,一个堂堂经略大人怎么会知道有她这么个妇道人家,在她听殷知县说洪大人派一个参将来请她去时,她多少有些明白过来了,一定是那个叛臣洪承畴在中间搞的鬼。
董小宛愁眉苦脸地想着该拿什么话去安慰二老。刚走到里屋,迎面正遇上苏元芳走来。
“宛妹,你可不能答应去苏州啊,你晓得他们安的什么心呢?”
董小宛忽然觉得心头一热,她一直担心苏元芳对她有成见,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
董小宛马上说:“姐姐,请不必为我担心。我正要去和公公商量。就请你赶快去把刘嫂叫到我屋里等我,我有要紧的话和她说。”
董小宛走进公公的房间,见公公正坐在太师椅上,她正待开口,冒嵩公先问道:“小宛,这事怎么办好呢?”显然冒嵩公和苏元芳一样,知道此事了。他从太师椅上站起来,在中堂里来回踱步,想着对策,不停地搓着双手。
董小宛见此情景便道:“殷应寅的这份札子请大人收下,将来大有用处。”
冒嵩公接过一看,突然朝董小宛说道:“不必答应了,这是假传王命。”
董小宛点头道:“儿媳也知洪贼是假传王命,不过现在如果不将错就错,将来便会弄假成真,到那时就无办法可想了。”
冒嵩公略为沉吟一下说:“你的话虽有道理,可你这一去”
董小宛不等他说完便语气坚决地说道:“儿媳自入冒家,承蒙二老不以卑贱见弃,公子又异常恩爱,儿媳受如此厚恩,当感恩图报,今日正是小宛报恩之机。请您放心,儿媳此去,一不变贞洁,二不玷污冒氏,三不连累公子,生离时刻,儿媳也别无多语,望老爷劝慰公子,要善保玉体,孝待双亲,切勿以薄命人为念。老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知古今故事,定知道此推辞不掉,儿媳此去叩别婆婆,还望您老善劝婆婆,不能悲伤,致损慈体。”
董小宛说罢泪盈盈下拜,冒嵩公掩面而泣道:“想不到亡国的大丈夫,竟不能庇护一儿媳。”垂泪挥手道:“吾儿去吧。”
马老恭人正在一把铺着狗皮的椅子上打盹,全然不知发生的变故。董小宛走到马老恭人的椅子前,跪拜道:“婆婆,儿媳奉召要往苏州暂住几天,不多日就会回来,方才已和公公说好。来人在厅上等待,儿媳稍去收拾,马上就走。”
马老恭人突然被惊醒,吃惊地问道:“怎么?是什么人招你,这么匆忙?”
董小宛不敢和她多说,便说道:“皇太后有旨,命孩儿进宫教习针绣,此番一去,我们全家会有大恩遇的。”
“那么吾儿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回来?你最好还是别去,反正我们家不受清朝的荣封,你就别去了。”
董小宛有些急了,便说道:“不去就是违命,那还了得!我不久便回来看望婆婆,您老人家就请放心吧。”说完又盈盈拜了四拜,站起身来,忍着悲痛道:“婆婆保重,孩儿去了。”
董小宛急匆匆走进自己房中,见苏元芳倒在自己床上,正掩面悲啼呢。刘嫂呆呆地坐在书桌之前,她一见董小宛来了,便站起身,急忙问道:“怎么?方才听冒夫人说了,你怎会如此糊涂?你不能答应呀!你这一去,辟疆他回来了怎么得了。”
董小宛并不回答,只是看着她,突然走到跟前,扑嗵一声跪下,说:“姐姐,妹子这回又要你帮助我了。”
刘氏一把将她扶起。
“有什么话好说,难道这回要我代你去么?”
董小宛已经止不住的泪珠滚滚而流,说:“不是,要姐姐陪着我一同去。”
刘氏一听,便慷慨道:“说实话,你孤身一人去,我也放心不下,陪着你去有个照应,这更好。”
“那就请姐姐赶快去拿几件衣服,打个小包袱,速去速来。”
这时,苏元芳在床上又大哭起来,自从她与董小宛相知以后,已亲如姐妹,大小事都要和董小宛商量。
董小宛走过去,忍住眼泪劝道:“此去有刘大姐同行,我还有希望回来,到时我们还会一同绣花的,我这一走,夫君不在家中,你肩上的担子不小啊!切不可损了身体。”
“可是,你这是自投虎口啊!”“唉,姐姐,你就不要太担心了,我不是自负聪明,过去发生的事,你是知道的。再说,这次有刘大姐一起去,不会出大问题,当真我就没有防身之计吗?我到那里会见机行事的。”同时低头和苏元芳说:“把柄放公公那里,有了把柄就能脱身。想想公公是什么人?会同意我去吗?”
苏元芳将信将疑地说:“此话当真?”
“我骗你做甚?”
这时,刘嫂已拎了一个小包袱走了进来,董小宛拿块手帕揩去脸上的泪痕,又替苏元芳试去泪痕,叮嘱道:“姐姐,婆婆年老心慈,你要好生照料,我去了。”
她和刘嫂往外走时,对刘嫂说:“姐姐,恐怕得委屈你一下。”
刘嫂瞪眼看着她,小宛对她附耳说:“我对他们说,你是我身边的贾妈。”
“管它呢,合适的话,就这样称呼,本来我就像个大脚妈子。”刘嫂突然问道:“你的包袱呢?”
董小宛摇摇头:“这就不用了,到那里还愁没有衣裳吗?我们还是走吧,他们怕是等得不耐烦了。”
她转身拉开抽屉拿了把利剪揣在怀里,这是把有名的杭州剪刀。走出房间时,又朝苏元芳说道:“姐姐,我走了。”
苏元芳听了董小宛一番谎话,信以为真,倒不那么伤心了,便说:“我送你出去吧。”
董小宛走出前厅,辞了苏元芳,便坐到轿里去。殷应寅恐怕发生变故,赶忙吩咐起轿。刘嫂跟在后面上了小轿。众人簇拥着大轿小轿,径奔如皋县衙而去。
轿子一到县衙,旗将阿司镇就叫上船。殷应寅也怕夜长梦多,叫轿子直接抬到南门外上船。
一路行程,殷应寅对董小宛极尽谄媚之能事。船到江阴时,董小宛戏耍殷应寅说:“贵县看我这一身寒素,会不会无礼于洪大人?”
殷应寅赶忙喏喏连声:“董夫人言之有理,敝县倒忘了此事。”
随即命停船上岸。先去首饰店里挑了上好的金银首饰,又去绸庄上挑了上好的绫罗绸缎,足有四大皮箱,并在江阴唤了几名上等裁缝,随船帮董小宛赶制得体的衣裙,这总共花去了五六百两银子。不过,他自以为这等投资不会没有回报,将来一定会百倍千倍地捞回来,即使他知道这是董小宛有意冤屈他。
洪承畴正在他的行辕里等候佳音。自他从半塘回来后,就派阿司镇拿了豫亲王多铎的大令,自己给如皋知县写了一封私函,叫他如此如此。他在行辕里坐卧不安地等待了三天。他
知道这三天最多够个来回的里程,但心里还是不踏实。
正当他这天茶饭不思地从后花园回来时,突然听下人报说,阿司镇和如皋知县前来求见,他一听如皋知县也来了,必然是好事,连忙叫他们进来。
洪承畴见果然把董小宛带来了,心里欢喜异常,随即奖赏了二人,并对殷应寅许愿不日必有升赏,殷应寅忙叩头谢恩,连骨头都酥了。
洪承畴立时吩咐用自己的金顶大轿将董小宛接进行辕,住到后花园的艳翠楼,派四名丫环服侍。他自以为对付爱慕虚荣的人有十分的把握,常言说,十个女人有九个贪图荣华,何况董小宛这个风尘中人物?
董小宛到了艳翠楼,四个丫环立即前来叩见她,并献上妆匣等物。董小宛连看也不看,叫贾妈收了去。董小宛心想,为了讨得欢心,达官贵人们开始总是出手阔绰,这种手段我见多了。不过她对侍婢们却温言相待,叫贾妈开了皮箱,拿出四样首饰赏了四人,丫环们千恩万谢。
少时,楼下送上筵席,丫环们将桌椅杯箸安排停当。董小宛趁丫环们料理的时候,唤“贾妈”进房,低声吩咐说:“刘嫂,我估计洪承畴马上就会上来,要是叫你去,你下去后,千万不要走远,注意楼上的动静。”
刘嫂会意地点点头,不多一会,只听见楼下高声叫喊道:“经略大人驾到。”
侍婢们连忙向董小宛叩头禀道:“启夫人,洪大人到了楼下。”
随即听得楼梯间靴声响起。
董小宛斜视着来人,只见这人皮肤白净,颌下短短的三绺胡须,身材中等,年龄约五十来岁。戴大红顶戴,翡翠花翎,身穿天青缎蟒袍,足蹬粉底缎靴。董小宛凭借以往的经验,一看那撮花哨的山羊胡,就知道来人是一个色鬼。所有的侍俾都已被来人示意离开了,刘嫂也被董小宛示意进了里房。董小宛安坐不动,冷眼看着色鬼笑得扭曲的脸。
“久慕夫人奇艳,只恨无缘得见芳颜,今日得近芳泽,实乃洪某之幸也。方才的凤钗明珠,望夫人勿嫌简亵。”
董小宛把眼睛移向窗外说道:“阁下就是洪经略吗?”仍然没有正眼看他。
“下官正是。夫人一路辛苦了,下官特为夫人洗尘接风。”
董小宛看着那张笑得扭曲的脸,突然正色道:“札令说是豫亲王相召,为何把我接到这里?”
“实不相瞒,豫亲王殿下已往浙江,是下官特意派人专程相接的。”洪承畴坐下后,又接着说:“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夫人的容颜真是天下无双。”
董小宛冷冷地说:“哪里,哪里,蒲柳贱质,怎及大人这倾国倾城之貌呢?”
洪承畴见她有意嘲讽自己是“清国清臣之帽”顿时那张老脸面也红了起来,不过洪承畴不仅是沙场老将,同时也是情场老手。他厚着脸皮说:“夫人,真是奇女子。下官也属情非得已,这是大势所趋,也就只好顺应天理。”
“真可惜,邱巡抚、范督学、史阁部,他们实在是愚不可及,徒死何益?将来后人一定要说他们不会投机取巧的。”
洪承畴见她口齿伶俐,舌似利剑,简直是句句穿心。不禁怒火窜起,正待要发着,但最后还是忍耐下来了。他想,根据以往经验,在女人面前,多献些殷勤,待她心肠一软,什么话都好说了。便陪笑着说:“夫人不但貌似天仙,谈吐不凡,学问亦甚是广博,下官实在是佩服之至,将来长期承教,一定会受益匪浅。下官不才,望夫人不弃,愿侍妆台,就请夫人入席吧。”
边说就边站起来,要拉董小宛就座。董小宛马上正色道:“慢来,洪大人之言差矣,大人功高爵重,威镇江南,何愁越女吴娃不充下陈,何意恩及小宛?不过我已是一个妇人了,已交步艾,不值一盼,况且你假传王命,事或败露,于大人不利,必损大人盛名,不如趁此放了小宛回去,既能保住你的名声,又不影响前程,岂不是两全吗?愿大人三思。”
此时,洪承畴已被欲望所笼罩,他在理解错误的前提下,以为董小宛的态度有所转变,便涎着脸说:“夫人说的极是,且请席上聆听雅教。只要夫人允诺,下官安有不从之理。”
说完就抢步上前,来拉董小宛入席。董小宛也没有回答,只是迅速站到一边,执一把银壶,洪承畴还以为她要为他斟酒呢,便觉得一阵舒服感浸满全身。谄媚道:“夫人真是可人。”
谁知董小宛涨红着脸,杏眼圆睁,厉声指着洪承畴骂道:“你受明室累朝厚恩,竟然叛国降清,手擒故主,杀戮百姓,丧尽了天良!今天又厚颜无耻我劝你回头是岸,尚不为晚。若要非礼进逼,当心你狗官的顶戴!”
洪承畴被董小宛说得火冒三丈,心想这妇人是吃硬不吃软,便冷笑一声:“好个嘴尖的妇人,今天洪某怕你能飞上天去?进了这儿,就是插翅也难逃。”
他绕过一把椅子,拉住了董小宛的衣襟,董小宛虽有准备,但还是吓了一跳,情急之中,拿起那把银壶照着洪承畴迎面打去。洪承畴没有料到这一手。他以为他的手只要向下滑一点,就会抓住董小宛隐蔽处。所以,还没来得及低头,眼睛已被酒刺得生疼。酒壶从他头上落了下来。他赶忙往后一退,绊倒了坐椅,松开手时,董小宛的衣襟已被撕烂,露出了黄色的夹袄,洪承畴心想,如果抓得更牢点,她的夹袄便会被撕开。
可是,在他后退的时候,却重重摔在地板上,翡翠花翎当场折断。他爬起来时,样子十分狠狈,心中大怒,拾起大帽歪戴在头上,大声叫骂起来:“贱人该死!来人呀!”
楼下的人听得楼上吵翻了天,可又不敢冒然上去。这时突然听得高喊来人,四名护卫蜂拥而上。那几个侍婢也一齐跟着上去。众人一到楼上,看见洪承畴一副狼狈相,不禁想笑又不敢笑。洪承畴见他们上来后,便大声喝道:“将这贱人捆了下去。”
躲在里面的刘嫂,听见吵骂声,心中一阵不安。接着又听见椅子倒地和人跌倒的声音,便不免着急起来,更使她心急的是一种不明显的金属声。她赶忙掀开门帘,却被董小宛示意以目光,叫她把头缩回去。她想小宛没事就好。
外面,那几个侍卫正要上前抓董小宛,董小宛突然手持利剪,厉声喝道:“住手,洪承畴你看此事如何了结!”
说完就手持利剪要朝自己的咽喉刺去,洪承畴冷不防董小宛来这一手。忙叫侍婢们赶忙拉住。
董小宛却紧紧抓住利剪不放,洪承畴怕董小宛死在这里,自己就要担当很大的干系。真是捏在手里怕烫,松了手又怕飞走。只好气急败坏地喝令侍婢们好生照料。
“如果这贱人寻了死,你们也休想活命。”
随即就带着护卫匆匆下楼去了。四个侍俾见洪承畴一走,就全部跪在董小宛跟前哀求:“董夫人呀,恳求你老人家保全我们这些做丫环的命吧,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的命也不保了。”
这时董小宛已稍稍平息了些,不禁流出了眼泪:“你们起来吧,只要姓洪的不上楼来,我是不会寻短见的。”
说完就把那柄利剪揣进了怀里,用左手护着被撕烂的衣襟,转身到里屋去了。跪着的侍婢们连声说:“谢谢董夫人。”
起身后,忙去打水服侍董小宛净面休息。董小宛又掀开门帘说:“要我保你们的性命可以,但你们必须依我一件事。”
“只要夫人不去寻短见,婢子们样样依你,决不违抗。”侍婢齐声答道。
“那好,以后送上来的饭食,都要你们当中一个先吃,然后我才吃。你们答应么?”
“可是”一个婢子停了一下又接着说:“怕洪大人晓得了,婢子有罪呀。”
“不妨,你们明天在送饭食时,先去向洪承畴说知,就说我一定要你们先吃。”
“那今天呢?”
“今天我不想吃了,你们就和贾妈吃吧。”
刘嫂把董小宛换洗的衣服拿出来后说:“董夫人,我们大家先吃,等会儿,你就随便吃点吧。在这里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也好,你们就先吃吧。”董小宛接过衣服进了里屋。
洪承畴挨了董小宛的一顿辱骂,花翎折断了不说,被酒壶敲中的前额又肿起了一个大包,不时产生一阵疼痛感。他想,这翡翠花翎,乃御赐之物,如今折断了,这如何是好?
第二天辕门早参后,他又回到书房。这时,跟着进来一个人,躬身说道:“大人,这花翎不可缺少啊。”
洪承畴一看,是亲信徐继志,便气恼地说:“都是那个贱人干的,实在可恶。可是一时又能从何处觅得相似之物呢?”
徐继志朝前走了一步:“卑职看那花翎断处离翎鬃不远,卑职认识一个巧匠。叫此人前来用金叶相连,包管没问题。”
“这主意不错,你就去办吧。”洪承畴说完叹了一口气:“唉,可惜!”
“不知大人还为何事叹气?”
洪承畴屏去左右后,低声朝徐继志说:“可惜你不认识这贱人,不然的话,你去开导开导或许还有望。”
徐继志一听此话,躬身说道:“不瞒大人,若是别人,我倒也不敢揽在身上,虽我与董小宛不相识,可家父却与她家有一段渊源,不妨试一试,凭卑职三寸不烂之舌,说得董小宛回心转意,顺从大人。卑职也正好趁此报答大人提携之恩,不知大人认为如何?”
洪承畴一向相信此人办事能力,听他这么一说,觉得有了希望,便问:“你父亲与那贱人有何渊源呢?”
徐继志信口开河地编了一段话出来,使洪承畴深信不疑。
洪承畴听后一拍椅子叹道:“早知你家与董小宛有这么个关系,该先让你去疏通一下,我也不会吃这番苦了。你明早就去办吧。”
徐继志离开后,洪承畴便觉得这事并不是没有希望,肿起的额头也不像先前那么痛了,肌肉里又开始注满了力量,一种从未体味过的紧张和新奇感正在悄悄弥漫他那深不可测的内心。
冒辟疆从扬州郑超宗家离开的那个早晨,天已放晴,他和王熊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心情随着大雨过后天边露出的朝阳开朗起来,并和王熊一路上说个不停,想起又要和小宛重逢,便高兴得把马鞭摔得叭叭直响。
冒辟疆和王熊是在黄昏时分抵达如皋城的,他不顾路途的劳累,穿过已是万家灯火的县城,来到集贤里家中。冒裉
来开门,冒全接过马缰后,满面愁容地看着他:“公子您回来了?金大爷到盐官找你,遇见了吗?”
“没有。”
冒辟疆似是而非地答道,便迈进门内,抬眼看见家里的侍婢们一个个脸上挂着忧伤的神色,不觉吃惊不小,他意识到家里发生了某种变故,而且一定是令人不愉快的事发生了。
他径直朝父亲的书房走去,知晓父亲和母亲的身体不错,不会出什么不测?这时他已感知谁出事了。
他在书房见到了父母亲,苏元芳也在一旁站立着,还没有来得及向双亲请安,马老恭人就颤声说:“儿呀,你可回来了,小宛她她走了哇。”说时声泪俱下。
冒辟疆正待要问苏元芳,听见母亲这么一说,虽说他多少有些准备,但还是觉得一阵心酸,两膝一软,顿时天旋地转,昏倒在地。苏元芳赶忙上前扶着他,大声地叫唤着丫环,一时间全家上下手慌脚乱。把他扶到房中去时,冒嵩公和马老恭人也跟在后面。
冒辟疆完全苏醒过来是两天过后了。他的身体依然未完全康复,在苏元芳的搀扶下来见父亲。忽然冒裉进报:“有位操山东口音的僧人要见公子,小人问他是否化缘,他说不是。
小人就告诉他:公子正在病中,现在不能会客,请他改日再来。他说不行,他说他与公子是生死之交,公子有病他就更应该来看一下公子。”
“你有方外的朋友么?”冒嵩公问儿子。
冒辟疆想了一下说:“听柳敬亭讲起过:方密之出家当和尚了,法名无句,想必是他到此。”
“既然是他,那就快去请他进来。”冒嵩公朝冒裉挥了挥手。
苏元芳见有生人来,就回避到自己房中去了。冒辟疆走出书房站在檐下,看见冒裉领着一个和尚朝这边走来。那人四十左右,白皮肤微红,脖上挂着佛珠,从远看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走起路来异常敏捷。他不是方密之。
他会是谁呢?胃辟疆浑浊的脑子里,想不起这人会是谁,他不自觉地向前迎了几步。
“阿弥陀佛,”那和尚朝他双手合十说:“三弟别来无恙?怎地脸色如此憔悴?听说有一人与大哥同名同姓,几年前在如皋抗清时慷慨捐驱,愚兄此来,一是探望三弟,二是向你问明他是何人。”
冒辟疆张目结舌地看着那和尚,使他本来就浑浊的脑袋更加昏晕,半天才从遥远的想象中回到现实,才想起该问一下这人是谁:“师父,您是”
那和尚见地不认识自己,就大笑起来。
冒辟疆脱口而出:“二哥,是你?”
“正是愚兄。”那和尚点点头。
“二哥,快请到里面坐。”冒辟疆侧过身子让道。
和尚进了书房,一见冒嵩公,便合掌当胸:“阿弥陀佛,老施主,贫僧这厢嵇首了。”
冒嵩公连忙起身,正待要发问,冒辟疆早抢上前来,对和尚说:“二哥,这是家严。”
冒嵩公正惊疑不止,那和尚又行礼改口:“老伯大人在上,小侄龙兰参见。”
“父亲,这就是我和你常谈起的一枝梅龙兰呀。”
“噢,”冒嵩公恍然大悟,忙还揖:“贤侄快起来坐。”
冒辟疆亲自奉了茶,问龙兰:“二哥,你是何时出的家?这些年来,我一直惦记着你,可又没机会到山东东平府去找你,请二哥原谅小弟。”
“哎,怪我这脾气不好,如果在山东道上,与大哥和你聚上三两天,该多么的好呀。”龙兰又睁大了双眼,问道:“我且问你,据如皋抗清兵的,是不是大哥?”
冒辟疆不禁眼睛也湿润了,低声说:“正是大哥陈君悦,小弟那时正往盐官逃亡,回来后才听说的。”说完眼泪就流了出来。
“三弟,大哥他被何人所害?”龙兰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地问道。
“被凤阳巡抚所杀。”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龙兰愤慨地说道:“但不知大哥的坟墓埋在何处?”
“唉,二哥,乱军之中,何人敢出面收尸呢?再说大哥已被毁得面目全非,怎么又分辨得出来?我只能每年的清明时节到郊外招魂祝愿,面对天空祭扫一番。”
在一旁坐着的冒嵩公,对龙兰千里迢迢寻找义兄尸骨的侠骨豪情深感敬佩,就对冒辟疆说:“明天就让襄儿陪你到郊外去祭祀一番吧,也不枉结义一场。”冒嵩公顿了一下后又问龙兰:“请问贤侄法号,是否持斋?”
“阿弥陀佛,小侄法号严戒,自从受戒,恪守师门训告,菇素不饮。”
冒嵩公听后,连连点头不已。便命厨房准备一桌素斋,就在书房里用餐。
饭后,冒嵩公回屋休息,冒辟疆和龙兰在书房里述叙别后的经历。龙兰看着他苍白的脸问道:“三弟近来可曾生病,脸上的气色不大好,莫非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发生了吗?”对于国破家亡的事,龙兰见得太多了,但他觉得应该关心一下。
“唉,二哥哪知尘世间的事,小弟近来正遇上一桩头痛的事。不过二哥已是出家人了,对这尘俗之事,还是不说的好,即使告诉了二哥,二哥也无力相助。唉”冒辟疆长叹不已,一副绝望的表情笼罩在他憔悴的脸上。
“兄弟说此话就太见外了,你我是结义弟兄,只要不是违常理之事,又有什么不好说呢?”龙兰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是不是你遇了什么不测?或是有人想无辜加害于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非问不可了。”
当冒辟疆用悲戚的语调告诉他有关董小宛所遭遇到的不幸后,龙兰霍地一下站了起来:“兄弟呀,你怎么不早说呢,亏你还有心肠陪我谈天说地,这么大的事,你早该告诉我了,古话说‘救人如救火’嘛。”
“唉,我也是为小宛吃不香,睡不着,可又无计可施啊。”冒辟疆不安地说道。
“唉兄弟,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这就前去苏州营救董小宛,到时好歹我都有信给你的。”说罢,龙兰就站起身来,直往外走。
冒辟疆紧紧跟着他走出书房,心里既激动又有些不安。他深知龙兰是个侠义之人,武功又极高,难得有这样的人来帮助他。龙兰问了一下随董小宛同去的那个刘嫂的模样后,径直走了出去。
冒辟疆站在大门外,一直看着龙兰的背影消失,才回到屋里去禀告父亲。冒嵩公听后不住地点头:“此乃义士也。”从这以后冒家每天都派人到水码头去等候龙兰的消息。
徐继志在洪承畴面前主动承诺当说客,显然不合乎常理,他为什么没事找事?原来,他的父亲徐仁和母亲曾被董小宛搭救过,父亲和母亲经常对他提起董小宛的恩德。要他时常记住这份恩情,徐仁也曾准备亲自到如皋去登门拜谢董小宛和冒辟疆。这回他从阿司镇那里听到了有关董小宛的消息,起先他还不相信。又去问行辕里的一个小厮,证实了情况属实,那个小厮同时还把昨天洪承畴遭董小宛羞辱的经过,当成笑话告诉了他。
徐继志回家后便把这些情形告诉了妻子韩氏。韩氏对徐继志说:“这可是为徐家报恩的机会,你应该设法与董小宛见上一面,然后见机行事。不过千万要当心啊。”
第二天一早,徐继志绕过辕门径直往后面的艳翠楼走去。
来到楼下对一个侍婢说:“去向董夫人说一下,就说有她家亲戚徐某求见董夫人,有要事面谈。”
那个侍婢听后不敢怠慢,随即转身跑上楼禀告董小宛。董小宛听后皱着眉头问:“这徐老爷是何人?他见我做甚?”
“噢,这位徐老爷可是洪大人身边的红人呀。他名叫徐继志。咦,他说和董夫人是亲戚,怎么董夫人不认识他?”
董小宛听后心里就明白了,此人一定是说客,他是洪承畴身边的亲信,想必一定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她暗想此人还是不见为好,就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徐继志在楼下等了一会,见楼上没有一点动静,就高声咳了一声。坐在楼上的董小宛沉默了一会儿后,转念一想:先堵死来人,然后叫他传话,好叫洪承畴死了这条心,她是宁死不屈的。她抬起头来对那个侍婢说:“叫他上来吧。”
“在下徐继志向董夫人问安。”徐继志双拳一抱,笑着说道。说完他抬头仔细瞧了瞧董小宛,心想果然是人间少有的美人。
董小宛嘴唇轻启:“我与徐先生素未谋面,何谓亲戚?”
徐继志也不先答话,只是笑着坐下来。等侍婢去奉茶时,便说道:“在下确未与董夫人见过面,不过家父徐仁,董夫人恐怕还记得吧?”
“哎呀,你就是徐老的公子吗?”
董小宛惊讶地问道,正待还要说话时,看见徐仁含笑着点头,并朝她使了个眼色。
“家父经常对我提起夫人,对您称道不止。昨日听洪大人谈起董夫人在此,故而听命于洪大人来问好,顺便代洪大人向夫人致意。洪大人对董夫人是非常敬仰的,并无恶意。”
说完就朝董小宛不断递眼色。董小宛见徐继志多次暗示,心中多少有了数,便对他说:“既然没有什么恶意,就请徐先生代言一句,何不趁早把我遣送回家呢。”
“董夫人的话,我一定转达。不过,以在下愚见,董夫人还是放宽心暂住几天,想妥了再说。”
徐继志说完后,趁侍婢倒茶之机,把折好的纸递给董小宛。站在董小宛身后的刘嫂忙伸手接过揣在怀里。
“洪大人的意思,是久慕夫人精于女红,无非是向董夫人讨教罢了,我看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说董夫人愿留与否,还得请您仔细考虑一下。”徐继志坐在椅子上,端着一盏茶,埋头喝了一口,这是产于江西的毛尖茶。徐继志微笑着又说:“在下还有公事,不便久坐,容来日再拜访。请夫人多保重,在下这就告辞了。”
徐继志下楼后,董小宛等那些侍女端走茶碗,就连忙和刘嫂把折起的纸条展开看,上面写道:其心未死,小心提防。禁卫森严,勿蹈危险。救父之恩,无时忘报。有何变故,定来通报。
董小宛看过这数行字,深知徐继志确无恶意,甚至有心想搭救她,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已使董小宛略感安慰了,说不定将来他一定会帮上忙的。
却说徐继志下了楼,来到洪承畴的书房,把经过大约说了一遍。洪承畴听完后,露出失望的表情。徐继志怕他狗急跳墙,就安慰他:“依卑职来看,大人不必操之过急,凡事欲速则不达,对于一个女人,我想也是同样的道理。”
洪承畴沉吟片刻说:“话虽如此,可我却如何等得了呢?”
“请大人再耐些日子吧,卑职明早又去见她,相机进言,如何?”
“好吧。”洪承畴叹了口气,把手一挥,就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了。徐继志也不想再多说什么,离开书房回家,一到家就将发生的事告诉妻子韩氏。
“如能劝洪大人放董夫人回去就好了。”韩氏听后说。
“那再好不过了,恐怕没那么容易。洪承畴像是铁了心似的,除非发生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