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分卷阅读_36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武夫当国最新章节!
“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不过我想这件事你还得跟王知州谈一谈,毕竟我们军队从不插手民政,招商引资这种事我们这些粗人也不会懂。”他立刻说道。
“袁将军实在是太谦虚了,这件事之前我已经与王大人谈过,王大人表示对这件事很有兴趣。若袁将军这边没问题的话,稍后我会再与王大人详细的谈一谈。”
“随便你吧。”袁肃已经十分肯定彭加勒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不过他没打算多辩解什么,毕竟现在洋人什么都还没做,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如果这些人真能做正当生意,对他之后的发展说不定还会有所帮助。
赵山河在那边试射完了一百来发子弹,之后又指导几名士兵仔细研究重机枪的使用。
直到袁肃和彭加勒谈完话之后,他才缓步走了过来,警惕的瞥了彭加勒一眼,这才压低声音向袁肃问道:“袁大人,这洋鬼子有什么企图?”
袁肃深深吸了一口气,深沉的说道:“暂时还不知道,不过如果他们真有什么企图,咱们还得悠着点才是。”
赵山河一脸沉默,再次下意识的看了洋人一眼,一时没有多说什么。
第78章,突然而见
第二天一早,王磷同专门来到七十九标标部大院找到袁肃,与袁肃详细谈论了一下关于洋人要在滦州开矿的事情。
就单从王磷同个人角度上来说,他的的确确是巴不得能引进洋人的外资来开放滦州,开矿本来就是一项技术产业,国内目前几家有规模的金属矿场全部都是中外合资。没有洋人的设备,即便开挖出来的矿石,也不能得到完全的冶炼。
袁肃自然是知道王磷同的心思,对方如此苦口婆心的说这件事,可见洋人肯定开出了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报酬。他不相信以王磷同混迹这么多年的人生阅历,还看不出洋人是别有所图,只不过对方完全没有保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意识罢了。
并非只有王磷同一个人没有这样的意识,在清王朝“家天下”的统治之下,再加上几千年封建迂腐的思想观念,只怕大半个中国的人口都没有这样的觉悟。
他没有直接回答王磷同的话,只是打了一个比方:“一个商人给你十块钱,他绝对会想尽一切办法再从你身上转会一百块钱甚至一千块钱,这还是比较有良心的商人。如果遇到没有良心的商人,他给你十块钱之后会直接要你倾家荡产再赔上性命。”
这个比喻王磷同当然知道涵义,只是他坚持认为洋人不可能坏到这种程度。
袁肃没有再打算继续劝说王磷同,因为他很清楚王磷同心里早已经有了决心,而恰恰这件事是他力所不能及。虽说眼下他掌握着七十九标部分兵权,也牢牢控制着滦州民防,并与一众滦州豪绅相依相附,但毕竟自己不能什么事都插手,尤其还是滦州民政方面。
当即,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仅仅只是用一种极为深刻的语气告诫王磷同,如果洋人在滦州干出自己不能容忍的不法勾当,自己一定会严办这件事。同时他还奉劝王磷同,就算对方不为自己着想,也应该为后世的子子孙孙着想,难道希望后代永远被人指骂是“汉奸”吗?
这番话的成份很重,一时让王磷同陷入了沉默。
当然,在王磷同心里他依然在咒骂袁肃多管闲事,他认为如今中国替洋人办事的“汉奸走狗”多得去了,难不成后世的人偏偏咬定自己一个?
只不过他虽然这样犯着嘀咕,可同样考虑到袁肃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应,洋人投资开矿只是一时之利,可只要袁肃不离开滦州,自己今后还得仰仗这位“小袁公子”的照应。相比较之下,洋人这点甜头不尝也罢。
在沉默许久之后,他故作深沉的叹了一口气,接着反问袁肃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
袁肃看得出来王磷同已经打算退步了,于是也没有再像之前那么强烈的语气,只是告诉王磷同这件事必须慎重处理,就算最终拗不过洋人和上面串通一气,等洋人开始办厂时也要全程严格监督。
听到这里,王磷同总算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得到袁肃这样的回答,这件事多多少少还是有可以办下来的余地。
之后的几天里,彭加勒倒是来找过袁肃两次,不过袁肃都是一副冷漠毫无热情的态度,并非是他有强烈的排外情怀,只是在这个环节自己不希望节外生枝。不管洋人是什么企图,他们的到来只会让滦州的局势更显得错综复杂。
彭加勒第一次来找袁肃只是随意谈了一下重机枪的使用情况,并且一副体贴的样子询问是否有什么缺陷或者需要帮助的地方。这些袁肃都是简单的应付过了,毕竟他现在并没有立刻让重机枪投入使用,反正在试枪的时候并无大碍,也就没有计较那么多。
第二次会面的时候,对方倒是十分直接的询问袁肃日后有没有继续扩充军备的打算,并且还给出了一份优惠的军火报价单。袁肃倒是仔细看了一眼这份报价单,比起王磷同派人从天津带回来的那份报价单,前者要显得简洁许多,很多没必要的旧式武器全部剔除,所有价格也都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左右。尤其是法国生产的武器,甚至要大大低于其他国家武器的价格,几乎都已经很接近国产武器的单价了。
毕竟袁肃在这方面确实有发展的计划,因此他并没有直接拒绝彭加勒的问话,只是向彭加勒索要了一个单独的联系方式,并说日后真有需要的话,一定会联系对方。
自从这两次见面之后,彭加勒便没有再找袁肃,并且在二月十四日下午乘坐火车返回了天津,临走时都没有通知袁肃,这个消息还是王磷同转告袁肃才获知。
就在第二天晌午的时候,一则重大的消息以通电的方式传到滦州,就在半个小时之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统计第二次选举结果,确认由袁世凯接替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前的一个月里,北方的舆论一直摇摆不定,有人推测袁世凯会支持共和,有人也咬定北洋派绝不会妥协,反而在南方各大城市早已传开了真相,袁宫保已然决定拥戴共和、结束封建帝制。
今天的这则消息就像是一枚重磅炸弹,立刻在北方诸省引起了震动。袁世凯要出任临时大总统了,所有之前的悬疑都已经得到了说明。
除了北洋内部的官僚集团之外,许多地方巡抚、将军显然对这个消息始料未及,一时间就好比巨石落水激起千层浪花,那些满族、蒙古官僚尽皆慌了神,顿时感到大势已去。
对于滦州而言,当消息一经传开之后,同样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青年和知识分子们奔走相告、尽皆欢喜,而那些仍旧怀着愚忠之志的遗老们则抱头痛哭,破口大骂袁贼不忠不义。
陈文年在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赶到督练公所找到袁肃。
一上午的时间袁肃都在督练公所这边指导训练,南郊这边人烟稀少,因此早上的消息并没有及时传到这里。他现在的重心都放在督练公所这边,尽可能多与民兵们接触,在民兵心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当听到大营门口的士兵通报陈文年前来后,袁肃反而还感到几分稀奇,在他的记忆里这可是陈文年第一次来督练公所这边。
他立刻赶到大营门口,迎接陈文年前往督练公所的办公室。
还没来得及落座下来,陈文年已经迫不及待的问道:“梓镜,你今天早上可听说了吗?”
袁肃疑惑不解,不过他倒是没意识到是什么严重的事情,慢条斯理的先为陈文年倒了一杯水,然后才问道:“听说什么事,怎么,早上又有什么新传闻吗?”
陈文年接过水杯没有喝水,直接说道:“你叔父被南边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了。”
袁肃微微动了一下脸色,继而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这次轮到陈文年疑惑不解了,袁肃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他说道:“腊月二十八了,西历好像是二月十……十几呢,唉,我一时记不清楚了。”
之前的一段时日里,袁肃又是忙着应付洋人,又是要督导操练民兵,偶尔还要兼顾标部里面的事务,再加上在这个年代的中国西方历法并不普及,他可没办法同时记得两个历法的日期。正因为如此,自己竟把一些重要的事情记错了。
难怪今天陈文年会破天荒的跑到督练公所来找他,清王朝已经没有几天日子了。
第79章,决心一博
他记得历史上袁世凯在被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清帝便宣诏退位了。这也就是说,从明天开始中国南北两个政权将正式统一,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由此诞生。同时,这也意味着军阀割据的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看到袁肃一副沉思的样子,陈文年不禁有些着急,他忍不住催问道:“梓镜,你在想什么呢?这件事与日期有什么关系吗?”
袁肃渐渐回过神来,他表情严肃的说道:“陈大人,咱们中国总算是要变了,眼下全国的老百姓都渴望能恢复太平,但是我相信那些革命党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陈文年愈发感到奇怪,之前他确实与袁肃讨论过清王朝垮台之后的中国情况,彼此都意识到军阀割据可能会成为盛极一时的现象,可怎么袁肃突然又牵扯到革命党?共和国都成立了,满族人都投降了,这些人还革谁的命去?
“我怎么听不懂你的话?这事又与革命党有什么关系?”
“陈大人,你还记得上个月的今天发生什么事吗?”袁肃反问道。
“你是说你叔父遇刺的事?”陈文年若有所思的回答道,随即脑海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渐渐意识到袁肃想要说什么。
“没错,行刺的刺客已经被证实就是同盟会天津分会的人。南北议和是去年年底开始的,可上个月革命党却还阴谋要我叔父的命,由此可以说明一点,革命党人根本不想放权。如今南方诸省的议员认为革命党成不了气候,所以才另外选举我叔父出任大总统,但这不代表革命党会心悦诚服。”袁肃快速的说道。
“可是,这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既然陈文年心中已经明白袁肃的意思,他现在反而还是疑惑袁肃为什么会对自己说这些。
“当务之急,我们有两件事必要抓紧一些才行。只不过第一件事陈大人你之前说过要考虑,所以我也不知道该不该与你讨论这件事。”袁肃忽然露出一副遗憾的样子,说道。
陈文年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袁肃所谓的第一件事就是脱离二十镇的筹备。自从上次谈话之后,他这几天确实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虽然事实已经摆在自己面前,但若是要下定这个决心,还是需要很强大的一股底气才行。
袁肃看得出陈文年的彷徨之态,毕竟陈文年与赵山河不同,赵山河归根结底是一个粗人,脑袋里不会想那么多闲杂的东西。但陈文年却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做出重大决定之前总要三思慎行。他等了一会儿,见陈文年依旧无从开口,于是缓缓的说道:“其实陈大人今天来此找我,已经可以说明陈大人心中的想法了。如若陈大人不打算脱离二十镇,何必要对这件事如此上心?”
陈文年怔了怔,袁肃这番话当真是一针见血。他再次叹了一口气,终于开口说道:“梓镜,你说的很对,其实你我心里都早就应该有了一个答案了。只不过这件事确实有几分难以取舍的私人感情,所以我才会犹豫至今。”
袁肃笑了笑,说道:“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陈大人应该早看透这一点才是。”
陈文年跟着笑了起来,随后郑重其事的说道:“既然如此,我现在就给你一个答复,若梓镜你决定脱离二十镇另立行事,我陈文年一定鼎力支持。”
袁肃肃然起来,认真的说道:“多谢陈大人,有陈大人这句话,在下此事足以告成。”
陈文年解决了这个心结,整个人都显得轻松了许多,他继而又问道:“那么,梓镜,你刚才所说的当务之急两件事,其二是什么?”
袁肃有条不紊的说道:“陈大人应该明白,我之所以决定脱离二十镇的目的,就是不希望沦为地方势力所操控的工具,拥有独立的指挥权,为国家为民族做实际的贡献。至于第二件事,正是我最近才刚刚想明白的一点,也就是我刚才提到有关革命党的事情。”
陈文年微微皱起了眉头,一时还没能弄明白袁肃的打算。
“我想说的第二件事,正是要提防革命势力趁着共和国成立初的这股热浪,别有用心的渗透到我们的军队当中。”袁肃简而言之的说道。
“第一件事是为了防止军阀化,第二件事是为了防止革命化。我算是明白了,梓镜你的意思是要保证我们的独立性,对吗?”陈文年一边点着头,一边恍然的说道。
“陈大人果然是明白人,没错,正是如此。”袁肃欣然的说道。
其实他原本就打算跟陈文年仔细谈论一下关于对待革命的态度,毕竟之前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时,陈文年都是站在革命的立场上。除此之外,七十九标许多军官也都深受革命的感染,这绝对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
他很清楚,中华民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革命”的结束,恰恰相反这反而掀起了另外一场更持久、更混乱、更具有破坏性的大革命。
诚实的说,他本人的的确确不反对革命,即便遭到革命党人的刺杀也绝不会诋毁革命真义。但是对于一个想要掌权的人来说,这纯粹是两码事。他不希望革命思想渗透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样只会影响自己的权力。
正因为之前一直忙着其他事情,转眼之间南北双方已经达成共识,让他错失了太多时间商谈这件事,如今只好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向陈文年挑明问题所在。
陈文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革命志士,他与七十九标前任标统岳兆麟一样,之所以积极为革命奔走,同时期盼能在革命成功之后平步青云。如今他选择支持袁肃脱离二十镇,事实上同样是为了前途考虑。
因此,他在了解袁肃的用意之后,非但没有任何反对,反而还十分支持。毕竟袁肃成为领导人之后,他肯定也能谋取一个重要职位,若是让革命党人再来搅和,自己的权利同样会受到影响。
“你说的很对,保持我们的独立性这一点很重要,稍后我会跟下面好好谈一谈,希望他们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当即,他立刻表态的说道。
得到陈文年的答复,袁肃心里总算畅快了许多,只要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牢牢实实掌控滦州的军政大权。
之后,陈文年又询问袁肃到底该如何脱离二十镇,具体又该如何行事?倘若总镇那边严办此事,又该如何应付?
这些问题袁肃之前早有想过,虽然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能担保一切顺利,但他依然有一定把握能让这件事蒙混过去。
他告诉陈文年,如果二十镇没有被调回关外,那事情就简单的多。只不过他估测十之八九二十镇还是会被调回关外,到时候自己会找借口让张建功的第三营先走,等二十镇大部队撤的差不多了,再利用与滦州豪绅的关系,将七十九标其余两个营强留下来。
至于挽留七十九标其余两个营的借口也好找,可以拿之前石门镇、安山镇的匪患来说事,凭借他与张家的关系,再加上袁氏家族的背景,潘矩楹必然不敢轻易追究,最多是把这件事上报到北京来做处理。
陈文年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万一上报到京城,到时候有人追究下来又该如何应对?若不是袁世凯亲自追究倒好,最怕的就是袁世凯认为袁肃这是胡乱作为,亲自下令严办此事,到时候大家都别想好过。
袁肃知道陈文年的担心不是没道理,事实上他也担心这一点。有些位高权重的人并不会纵容自己的亲属心腹胡作非为,相反还十分介意这种事情的发生,毕竟站在高处的人要顾虑个人的颜面以及对公众的形象。
他相信其他人都不会理会这件事,无非是两个营的兵力罢了,再者滦州方面也确实有正当理由需要一支部队保障安全。要调查的话也只能是袁世凯亲自下令,而这个可能性绝对是有的。纵然他是袁世凯的侄子,可素未谋面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实想法,滦州是直隶近畿之地,岂能容得半点闪失?
倘若袁世凯真的调查这件事,对于袁肃而言当真是一个非常不妙的情况。
而他现在就是要赌上这一把,赌的就是袁世凯不会查这件事,或者不会严查这件事。
这场赌博并不是毫无胜算,他相信中华民国刚刚成立,而且南北政权还没有完全进行交替,袁世凯手头上忙着要处理的事情多不胜数,根本不会有闲工夫把目光放到滦州这边。
陈文年一时半会没有听明白袁肃的意思,但是他也感觉到袁肃确实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过既然之前自己已经出言答应了,现在自然不能反悔。
更何况他同样很清楚,没有什么事情能百分之百顺利,有时候还是要搏上一搏。
第80章,共和成立
二月十六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隆裕太后代替宣统皇帝下达诏书,接受国民政府的优待政策并宣布清帝退位。从咸丰到宣统这几十年时间里,清朝一步一埃的煎熬着每一步,总算在今天走到了尽头。
对于全国上下很多老百姓们来说,在清王朝还没有覆灭之前,举国上下彷佛都期盼着能早点结束这个迂腐的政权,然而当这一天到来时,却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值得欢庆。除了没有皇上之外,一切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就连之前动乱的局势也好像没有终止。
“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不过我想这件事你还得跟王知州谈一谈,毕竟我们军队从不插手民政,招商引资这种事我们这些粗人也不会懂。”他立刻说道。
“袁将军实在是太谦虚了,这件事之前我已经与王大人谈过,王大人表示对这件事很有兴趣。若袁将军这边没问题的话,稍后我会再与王大人详细的谈一谈。”
“随便你吧。”袁肃已经十分肯定彭加勒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不过他没打算多辩解什么,毕竟现在洋人什么都还没做,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如果这些人真能做正当生意,对他之后的发展说不定还会有所帮助。
赵山河在那边试射完了一百来发子弹,之后又指导几名士兵仔细研究重机枪的使用。
直到袁肃和彭加勒谈完话之后,他才缓步走了过来,警惕的瞥了彭加勒一眼,这才压低声音向袁肃问道:“袁大人,这洋鬼子有什么企图?”
袁肃深深吸了一口气,深沉的说道:“暂时还不知道,不过如果他们真有什么企图,咱们还得悠着点才是。”
赵山河一脸沉默,再次下意识的看了洋人一眼,一时没有多说什么。
第78章,突然而见
第二天一早,王磷同专门来到七十九标标部大院找到袁肃,与袁肃详细谈论了一下关于洋人要在滦州开矿的事情。
就单从王磷同个人角度上来说,他的的确确是巴不得能引进洋人的外资来开放滦州,开矿本来就是一项技术产业,国内目前几家有规模的金属矿场全部都是中外合资。没有洋人的设备,即便开挖出来的矿石,也不能得到完全的冶炼。
袁肃自然是知道王磷同的心思,对方如此苦口婆心的说这件事,可见洋人肯定开出了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报酬。他不相信以王磷同混迹这么多年的人生阅历,还看不出洋人是别有所图,只不过对方完全没有保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意识罢了。
并非只有王磷同一个人没有这样的意识,在清王朝“家天下”的统治之下,再加上几千年封建迂腐的思想观念,只怕大半个中国的人口都没有这样的觉悟。
他没有直接回答王磷同的话,只是打了一个比方:“一个商人给你十块钱,他绝对会想尽一切办法再从你身上转会一百块钱甚至一千块钱,这还是比较有良心的商人。如果遇到没有良心的商人,他给你十块钱之后会直接要你倾家荡产再赔上性命。”
这个比喻王磷同当然知道涵义,只是他坚持认为洋人不可能坏到这种程度。
袁肃没有再打算继续劝说王磷同,因为他很清楚王磷同心里早已经有了决心,而恰恰这件事是他力所不能及。虽说眼下他掌握着七十九标部分兵权,也牢牢控制着滦州民防,并与一众滦州豪绅相依相附,但毕竟自己不能什么事都插手,尤其还是滦州民政方面。
当即,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仅仅只是用一种极为深刻的语气告诫王磷同,如果洋人在滦州干出自己不能容忍的不法勾当,自己一定会严办这件事。同时他还奉劝王磷同,就算对方不为自己着想,也应该为后世的子子孙孙着想,难道希望后代永远被人指骂是“汉奸”吗?
这番话的成份很重,一时让王磷同陷入了沉默。
当然,在王磷同心里他依然在咒骂袁肃多管闲事,他认为如今中国替洋人办事的“汉奸走狗”多得去了,难不成后世的人偏偏咬定自己一个?
只不过他虽然这样犯着嘀咕,可同样考虑到袁肃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应,洋人投资开矿只是一时之利,可只要袁肃不离开滦州,自己今后还得仰仗这位“小袁公子”的照应。相比较之下,洋人这点甜头不尝也罢。
在沉默许久之后,他故作深沉的叹了一口气,接着反问袁肃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
袁肃看得出来王磷同已经打算退步了,于是也没有再像之前那么强烈的语气,只是告诉王磷同这件事必须慎重处理,就算最终拗不过洋人和上面串通一气,等洋人开始办厂时也要全程严格监督。
听到这里,王磷同总算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得到袁肃这样的回答,这件事多多少少还是有可以办下来的余地。
之后的几天里,彭加勒倒是来找过袁肃两次,不过袁肃都是一副冷漠毫无热情的态度,并非是他有强烈的排外情怀,只是在这个环节自己不希望节外生枝。不管洋人是什么企图,他们的到来只会让滦州的局势更显得错综复杂。
彭加勒第一次来找袁肃只是随意谈了一下重机枪的使用情况,并且一副体贴的样子询问是否有什么缺陷或者需要帮助的地方。这些袁肃都是简单的应付过了,毕竟他现在并没有立刻让重机枪投入使用,反正在试枪的时候并无大碍,也就没有计较那么多。
第二次会面的时候,对方倒是十分直接的询问袁肃日后有没有继续扩充军备的打算,并且还给出了一份优惠的军火报价单。袁肃倒是仔细看了一眼这份报价单,比起王磷同派人从天津带回来的那份报价单,前者要显得简洁许多,很多没必要的旧式武器全部剔除,所有价格也都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左右。尤其是法国生产的武器,甚至要大大低于其他国家武器的价格,几乎都已经很接近国产武器的单价了。
毕竟袁肃在这方面确实有发展的计划,因此他并没有直接拒绝彭加勒的问话,只是向彭加勒索要了一个单独的联系方式,并说日后真有需要的话,一定会联系对方。
自从这两次见面之后,彭加勒便没有再找袁肃,并且在二月十四日下午乘坐火车返回了天津,临走时都没有通知袁肃,这个消息还是王磷同转告袁肃才获知。
就在第二天晌午的时候,一则重大的消息以通电的方式传到滦州,就在半个小时之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统计第二次选举结果,确认由袁世凯接替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前的一个月里,北方的舆论一直摇摆不定,有人推测袁世凯会支持共和,有人也咬定北洋派绝不会妥协,反而在南方各大城市早已传开了真相,袁宫保已然决定拥戴共和、结束封建帝制。
今天的这则消息就像是一枚重磅炸弹,立刻在北方诸省引起了震动。袁世凯要出任临时大总统了,所有之前的悬疑都已经得到了说明。
除了北洋内部的官僚集团之外,许多地方巡抚、将军显然对这个消息始料未及,一时间就好比巨石落水激起千层浪花,那些满族、蒙古官僚尽皆慌了神,顿时感到大势已去。
对于滦州而言,当消息一经传开之后,同样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青年和知识分子们奔走相告、尽皆欢喜,而那些仍旧怀着愚忠之志的遗老们则抱头痛哭,破口大骂袁贼不忠不义。
陈文年在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赶到督练公所找到袁肃。
一上午的时间袁肃都在督练公所这边指导训练,南郊这边人烟稀少,因此早上的消息并没有及时传到这里。他现在的重心都放在督练公所这边,尽可能多与民兵们接触,在民兵心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当听到大营门口的士兵通报陈文年前来后,袁肃反而还感到几分稀奇,在他的记忆里这可是陈文年第一次来督练公所这边。
他立刻赶到大营门口,迎接陈文年前往督练公所的办公室。
还没来得及落座下来,陈文年已经迫不及待的问道:“梓镜,你今天早上可听说了吗?”
袁肃疑惑不解,不过他倒是没意识到是什么严重的事情,慢条斯理的先为陈文年倒了一杯水,然后才问道:“听说什么事,怎么,早上又有什么新传闻吗?”
陈文年接过水杯没有喝水,直接说道:“你叔父被南边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了。”
袁肃微微动了一下脸色,继而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这次轮到陈文年疑惑不解了,袁肃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他说道:“腊月二十八了,西历好像是二月十……十几呢,唉,我一时记不清楚了。”
之前的一段时日里,袁肃又是忙着应付洋人,又是要督导操练民兵,偶尔还要兼顾标部里面的事务,再加上在这个年代的中国西方历法并不普及,他可没办法同时记得两个历法的日期。正因为如此,自己竟把一些重要的事情记错了。
难怪今天陈文年会破天荒的跑到督练公所来找他,清王朝已经没有几天日子了。
第79章,决心一博
他记得历史上袁世凯在被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清帝便宣诏退位了。这也就是说,从明天开始中国南北两个政权将正式统一,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由此诞生。同时,这也意味着军阀割据的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看到袁肃一副沉思的样子,陈文年不禁有些着急,他忍不住催问道:“梓镜,你在想什么呢?这件事与日期有什么关系吗?”
袁肃渐渐回过神来,他表情严肃的说道:“陈大人,咱们中国总算是要变了,眼下全国的老百姓都渴望能恢复太平,但是我相信那些革命党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陈文年愈发感到奇怪,之前他确实与袁肃讨论过清王朝垮台之后的中国情况,彼此都意识到军阀割据可能会成为盛极一时的现象,可怎么袁肃突然又牵扯到革命党?共和国都成立了,满族人都投降了,这些人还革谁的命去?
“我怎么听不懂你的话?这事又与革命党有什么关系?”
“陈大人,你还记得上个月的今天发生什么事吗?”袁肃反问道。
“你是说你叔父遇刺的事?”陈文年若有所思的回答道,随即脑海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渐渐意识到袁肃想要说什么。
“没错,行刺的刺客已经被证实就是同盟会天津分会的人。南北议和是去年年底开始的,可上个月革命党却还阴谋要我叔父的命,由此可以说明一点,革命党人根本不想放权。如今南方诸省的议员认为革命党成不了气候,所以才另外选举我叔父出任大总统,但这不代表革命党会心悦诚服。”袁肃快速的说道。
“可是,这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既然陈文年心中已经明白袁肃的意思,他现在反而还是疑惑袁肃为什么会对自己说这些。
“当务之急,我们有两件事必要抓紧一些才行。只不过第一件事陈大人你之前说过要考虑,所以我也不知道该不该与你讨论这件事。”袁肃忽然露出一副遗憾的样子,说道。
陈文年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袁肃所谓的第一件事就是脱离二十镇的筹备。自从上次谈话之后,他这几天确实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虽然事实已经摆在自己面前,但若是要下定这个决心,还是需要很强大的一股底气才行。
袁肃看得出陈文年的彷徨之态,毕竟陈文年与赵山河不同,赵山河归根结底是一个粗人,脑袋里不会想那么多闲杂的东西。但陈文年却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做出重大决定之前总要三思慎行。他等了一会儿,见陈文年依旧无从开口,于是缓缓的说道:“其实陈大人今天来此找我,已经可以说明陈大人心中的想法了。如若陈大人不打算脱离二十镇,何必要对这件事如此上心?”
陈文年怔了怔,袁肃这番话当真是一针见血。他再次叹了一口气,终于开口说道:“梓镜,你说的很对,其实你我心里都早就应该有了一个答案了。只不过这件事确实有几分难以取舍的私人感情,所以我才会犹豫至今。”
袁肃笑了笑,说道:“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陈大人应该早看透这一点才是。”
陈文年跟着笑了起来,随后郑重其事的说道:“既然如此,我现在就给你一个答复,若梓镜你决定脱离二十镇另立行事,我陈文年一定鼎力支持。”
袁肃肃然起来,认真的说道:“多谢陈大人,有陈大人这句话,在下此事足以告成。”
陈文年解决了这个心结,整个人都显得轻松了许多,他继而又问道:“那么,梓镜,你刚才所说的当务之急两件事,其二是什么?”
袁肃有条不紊的说道:“陈大人应该明白,我之所以决定脱离二十镇的目的,就是不希望沦为地方势力所操控的工具,拥有独立的指挥权,为国家为民族做实际的贡献。至于第二件事,正是我最近才刚刚想明白的一点,也就是我刚才提到有关革命党的事情。”
陈文年微微皱起了眉头,一时还没能弄明白袁肃的打算。
“我想说的第二件事,正是要提防革命势力趁着共和国成立初的这股热浪,别有用心的渗透到我们的军队当中。”袁肃简而言之的说道。
“第一件事是为了防止军阀化,第二件事是为了防止革命化。我算是明白了,梓镜你的意思是要保证我们的独立性,对吗?”陈文年一边点着头,一边恍然的说道。
“陈大人果然是明白人,没错,正是如此。”袁肃欣然的说道。
其实他原本就打算跟陈文年仔细谈论一下关于对待革命的态度,毕竟之前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时,陈文年都是站在革命的立场上。除此之外,七十九标许多军官也都深受革命的感染,这绝对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
他很清楚,中华民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革命”的结束,恰恰相反这反而掀起了另外一场更持久、更混乱、更具有破坏性的大革命。
诚实的说,他本人的的确确不反对革命,即便遭到革命党人的刺杀也绝不会诋毁革命真义。但是对于一个想要掌权的人来说,这纯粹是两码事。他不希望革命思想渗透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样只会影响自己的权力。
正因为之前一直忙着其他事情,转眼之间南北双方已经达成共识,让他错失了太多时间商谈这件事,如今只好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向陈文年挑明问题所在。
陈文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革命志士,他与七十九标前任标统岳兆麟一样,之所以积极为革命奔走,同时期盼能在革命成功之后平步青云。如今他选择支持袁肃脱离二十镇,事实上同样是为了前途考虑。
因此,他在了解袁肃的用意之后,非但没有任何反对,反而还十分支持。毕竟袁肃成为领导人之后,他肯定也能谋取一个重要职位,若是让革命党人再来搅和,自己的权利同样会受到影响。
“你说的很对,保持我们的独立性这一点很重要,稍后我会跟下面好好谈一谈,希望他们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当即,他立刻表态的说道。
得到陈文年的答复,袁肃心里总算畅快了许多,只要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牢牢实实掌控滦州的军政大权。
之后,陈文年又询问袁肃到底该如何脱离二十镇,具体又该如何行事?倘若总镇那边严办此事,又该如何应付?
这些问题袁肃之前早有想过,虽然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能担保一切顺利,但他依然有一定把握能让这件事蒙混过去。
他告诉陈文年,如果二十镇没有被调回关外,那事情就简单的多。只不过他估测十之八九二十镇还是会被调回关外,到时候自己会找借口让张建功的第三营先走,等二十镇大部队撤的差不多了,再利用与滦州豪绅的关系,将七十九标其余两个营强留下来。
至于挽留七十九标其余两个营的借口也好找,可以拿之前石门镇、安山镇的匪患来说事,凭借他与张家的关系,再加上袁氏家族的背景,潘矩楹必然不敢轻易追究,最多是把这件事上报到北京来做处理。
陈文年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万一上报到京城,到时候有人追究下来又该如何应对?若不是袁世凯亲自追究倒好,最怕的就是袁世凯认为袁肃这是胡乱作为,亲自下令严办此事,到时候大家都别想好过。
袁肃知道陈文年的担心不是没道理,事实上他也担心这一点。有些位高权重的人并不会纵容自己的亲属心腹胡作非为,相反还十分介意这种事情的发生,毕竟站在高处的人要顾虑个人的颜面以及对公众的形象。
他相信其他人都不会理会这件事,无非是两个营的兵力罢了,再者滦州方面也确实有正当理由需要一支部队保障安全。要调查的话也只能是袁世凯亲自下令,而这个可能性绝对是有的。纵然他是袁世凯的侄子,可素未谋面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实想法,滦州是直隶近畿之地,岂能容得半点闪失?
倘若袁世凯真的调查这件事,对于袁肃而言当真是一个非常不妙的情况。
而他现在就是要赌上这一把,赌的就是袁世凯不会查这件事,或者不会严查这件事。
这场赌博并不是毫无胜算,他相信中华民国刚刚成立,而且南北政权还没有完全进行交替,袁世凯手头上忙着要处理的事情多不胜数,根本不会有闲工夫把目光放到滦州这边。
陈文年一时半会没有听明白袁肃的意思,但是他也感觉到袁肃确实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过既然之前自己已经出言答应了,现在自然不能反悔。
更何况他同样很清楚,没有什么事情能百分之百顺利,有时候还是要搏上一搏。
第80章,共和成立
二月十六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隆裕太后代替宣统皇帝下达诏书,接受国民政府的优待政策并宣布清帝退位。从咸丰到宣统这几十年时间里,清朝一步一埃的煎熬着每一步,总算在今天走到了尽头。
对于全国上下很多老百姓们来说,在清王朝还没有覆灭之前,举国上下彷佛都期盼着能早点结束这个迂腐的政权,然而当这一天到来时,却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值得欢庆。除了没有皇上之外,一切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就连之前动乱的局势也好像没有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