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折嘎艺人昆绛桑波2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奴妻要翻身最新章节!
古代高原的折嘎艺人?!
已安心蜷跪在矮榻边的罗朱心里一动,不由升起几分好奇来。
折嘎,是藏区最古老的曲种之一,藏语意为“洁白或吉祥的果实”。演唱折嘎,也有送吉祥、传好运的意思。
民间流传,公元7世纪,人们开始建造王宫布达拉宫,却受到魔鬼作祟设障无法运送建筑材料。这时有一民工走出来似说似唱,手舞足蹈很是古怪。魔鬼感到奇怪著了迷,人们趁机运走了建筑材料。藏王松赞干布得知后称这种古怪的表演为“折嘎”。从此,就有了“折嘎”说唱。事实上在现代,各类文献资料均未找到有关折嘎的记载,很难确定它的形成年代,不过因它的表演形式和装饰与史前藏族苯教祭祀巫师表演相似,故很多人认为它源于苯教。
据说最早的折嘎艺人大都是一些流浪者,或是沿门乞讨的乞丐,社会地位很低。他们带著五色粮食、毡制羊皮面具、五色木棒、牛角琴、泥塑人五种道具走街串巷,用吉祥的祝词,风趣幽默的表演,求得施舍。每逢传统节日,城乡集市贸易盛会,或者喜庆欢乐的场合,往往都有折嘎艺人的演唱。他们走到哪里,无疑为哪里增添了几分欢乐的气氛,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曲艺形式。
在现代,她也曾聆听过折嘎说唱,印象不错。不过这名叫昆绛桑波的折嘎艺人居然能被释迦闼修带进王宫表演,而那些本还有些惊惧的古格大臣和宾客又个个露出惊喜莫名的神色,估计其说唱水平非同凡响,到底是个怎样的艺人呢?
她小心谨慎地将身体往蹲坐的银猊背后挪了挪,一双大眼偷偷朝议事厅的西侧门瞄去,一点也没发觉这自认为不露痕迹的行动早已引起了赞布卓顿和释迦闼修的注意。
赞布卓顿微眯的鹰眸在大厅众人脸上扫视一圈,唇角勾出邪恶的弧度,正要残忍地粉碎他们神色中的惊喜和希冀,却猛然察觉到矮榻边的异动。视线斜睨过去,就见那个瑟缩蜷跪的东西将大半个身体悄悄挪移到银猊身后,借著银猊脖颈间张扬鬃毛的遮挡,睁著一双眼睛直往西门瞅。那乌黑黑的眼中有警惕,有好奇,活像一只溜出洞穴的卑微而柔弱的小老鼠。
瞥见她仍旧惨白带青的小脸,血迹斑斑的唇瓣,胸腔忽地像被一根羽毛轻轻拂了一下,唇角边的邪恶淡了些。他转开视线,对释迦闼修笑道:“传召。”
短短两个字让众人眼中的灼亮大盛,整个议事厅仿若在刹那间明亮欢快起来,残留在空气中的血腥阴沈、恐惧忐忑遽然被驱散得无影无踪。
“是。”释迦闼修对身后的侍从下令,睃了眼那个还傻乎乎地盯著西门,一脸好奇的女奴,略凹的长眼中染上一抹自己也不知道的浅浅纵容。
厚重的红木侧门被缓缓打开,悠扬美妙的琴声像水一样宣泄进来,洗涤著人们心灵的尘埃和满身的疲惫。一个身影踏著乐音边走边舞,挟著与严冬截然相反的灿烂进入了议事厅。
他的个头不算高,反穿著陈旧的羊皮袄,头上戴著白色的羊皮毛毡面具。面具为格萨尔王无穷智慧照耀四洲的象征,面具两眉间写著藏文元音“阿”字,是弘扬佛法、祝愿三界众神和万物生灵吉祥的符语。后脑处系著红、黄、蓝、绿、白五种彩带,那是为叙说天神、历神、战神、龙神和世界形成历史及其五色粮食相联系的象征。右耳根系著一个象征男性的小海螺,左耳根系著一颗象征女性的松耳石。
一根约莫两尺长的彩色方棍斜插在腰间,手中拉动的琴弦钮上用细绳吊个小铁圈,圈内系有穿著布衣的泥塑五男五女。她认得,那是“如意宝童”。在演唱时,折嘎艺人有时会将系著泥偶的线绳拴在手指,随著拨动的乐器声和唱词使这些泥偶手足皆动,用来表达吟唱内容。
舞进大厅的折嘎艺人昆绛桑波在对赞布卓顿深深一个鞠躬后,便再没有多余的跪拜叩头,手中的牛角琴弹拨出一个铮然高亢的长跳音,说唱正式开始了。
“伟大的古格王啊,请让我把兆、缘、运、愿排列起来唱一唱:在八辐天伦天之下,在八瓣莲花地之上,在吉祥宝地的地毯上,缘合天上的星辰,缘合地上的时辰,缘合天空聚群星,缘合星宿皆圆满。呀─嗦嗦呼祭上界神,嗦嗦呼祭大梵神,首先呼祭天黎明,呼祭旭日东天升,三声呼祭与天齐。朝拜了……”
琴音高远飘渺,好似从天空的神殿徐徐洒落。沈穆低厚的声音蕴含来自远古的空灵神秘,对神灵奉上最诚挚的吟唱。长袖挥扬,错身移步缓慢典雅,流溢出端严的神圣,仿若在进行最虔诚的膜拜。浮躁的心逐渐沈淀安宁,人们的神色变得柔和端穆,随著吟唱一起向万物诸神祷告赞颂。
飘渺的高远琴音逐渐低沈舒缓,沈穆低厚的空灵神秘转为潜藏著丝丝疲乏和欣悦的沧桑清朗,昆绛桑波向众人述说起沿途的见闻了。
“……我经过大元的阿拉善盟,跋涉漫漫沙漠,斜照的夕阳喔,染出满地灿烂的黄金。明洁的月亮湖,碧波粼粼荡漾,是姑娘含情的眼眸。注满鲜血的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是战士桀骜的灵魂。黑城的堡垒喔,坚固如巍峨的雪山,却有那敌人不自量地……”
说唱中,牛角琴不知何时停止了弹奏,昆绛桑波抽出腰间的五色木棍时而拖地作骑马奔驰状,时而当作弓箭做射击状,时而作大刀砍劈状,时而又作长鞭挥舞抽打……一根五色木棍被运用得出神入化。而他,眨眼是狞恶凶残的敌寇,眨眼是威武雄壮的将军,眨眼是宁死不屈的战士,眨眼是卑贱求饶的俘虏……更是千变万化得让人目不暇接。破旧的毡靴在青石板上交错叠踏,跺脚声一会儿厚重沈凝、一会儿清脆欢快、一会儿舒缓祥和、一会儿急促激烈……马嘶、呐喊、冲锋、奋战、鲜血、刀戈、悲愤、畅快……各种各样的东西纷至沓来,不过一人一棍而已,就将一幅金戈铁马的惨烈战争画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众人眼前,恍如身临其境一般。
人们的眼睛紧紧盯著在大厅中说唱的舞蹈身影,神情随著唱词跌宕起伏,完全失去自我地沈浸了、沦陷了。
罗朱在听到大元时脑子里嗡地一声懵了,心里翻江倒海,好似黄河溃堤,后面精彩绝伦的黑城之战根本就没听进耳朵。
大元?大元?!
史书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建都燕京后,于1271年取《易经》“大哉干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难道说……此时的中原正处于蒙古人统治时期的元朝?!
元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民族歧视朝代,把人分为四等:一等是蒙古人;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等西北各少数民族;三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四等是南人,指长江以南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蒙古人扎死汉人,只需杖刑五十七下,付给死者家属烧埋银子就行。汉人殴死蒙古人,则要处以死刑,并倾家荡产地赔偿烧埋银子。悲催点的,家属还会不幸沦为奴婢。可以说在元朝统治时期,汉人的社会地位最为低下。有钱的汉人还好过点,那没钱的汉人活得绝对比没钱的蒙古人艰难痛苦十倍不止。如果她真的能顺利逃亡到中原,作为一个无权无势,无钱无貌,模样一看就是汉人的孤身女子,生命也是极度没有保障的啊啊啊!
罗朱在心里狠狠咆哮,但觉眼前一阵晕黑,有种名为绝望的情绪逐渐蔓延心头。
古代高原的折嘎艺人?!
已安心蜷跪在矮榻边的罗朱心里一动,不由升起几分好奇来。
折嘎,是藏区最古老的曲种之一,藏语意为“洁白或吉祥的果实”。演唱折嘎,也有送吉祥、传好运的意思。
民间流传,公元7世纪,人们开始建造王宫布达拉宫,却受到魔鬼作祟设障无法运送建筑材料。这时有一民工走出来似说似唱,手舞足蹈很是古怪。魔鬼感到奇怪著了迷,人们趁机运走了建筑材料。藏王松赞干布得知后称这种古怪的表演为“折嘎”。从此,就有了“折嘎”说唱。事实上在现代,各类文献资料均未找到有关折嘎的记载,很难确定它的形成年代,不过因它的表演形式和装饰与史前藏族苯教祭祀巫师表演相似,故很多人认为它源于苯教。
据说最早的折嘎艺人大都是一些流浪者,或是沿门乞讨的乞丐,社会地位很低。他们带著五色粮食、毡制羊皮面具、五色木棒、牛角琴、泥塑人五种道具走街串巷,用吉祥的祝词,风趣幽默的表演,求得施舍。每逢传统节日,城乡集市贸易盛会,或者喜庆欢乐的场合,往往都有折嘎艺人的演唱。他们走到哪里,无疑为哪里增添了几分欢乐的气氛,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曲艺形式。
在现代,她也曾聆听过折嘎说唱,印象不错。不过这名叫昆绛桑波的折嘎艺人居然能被释迦闼修带进王宫表演,而那些本还有些惊惧的古格大臣和宾客又个个露出惊喜莫名的神色,估计其说唱水平非同凡响,到底是个怎样的艺人呢?
她小心谨慎地将身体往蹲坐的银猊背后挪了挪,一双大眼偷偷朝议事厅的西侧门瞄去,一点也没发觉这自认为不露痕迹的行动早已引起了赞布卓顿和释迦闼修的注意。
赞布卓顿微眯的鹰眸在大厅众人脸上扫视一圈,唇角勾出邪恶的弧度,正要残忍地粉碎他们神色中的惊喜和希冀,却猛然察觉到矮榻边的异动。视线斜睨过去,就见那个瑟缩蜷跪的东西将大半个身体悄悄挪移到银猊身后,借著银猊脖颈间张扬鬃毛的遮挡,睁著一双眼睛直往西门瞅。那乌黑黑的眼中有警惕,有好奇,活像一只溜出洞穴的卑微而柔弱的小老鼠。
瞥见她仍旧惨白带青的小脸,血迹斑斑的唇瓣,胸腔忽地像被一根羽毛轻轻拂了一下,唇角边的邪恶淡了些。他转开视线,对释迦闼修笑道:“传召。”
短短两个字让众人眼中的灼亮大盛,整个议事厅仿若在刹那间明亮欢快起来,残留在空气中的血腥阴沈、恐惧忐忑遽然被驱散得无影无踪。
“是。”释迦闼修对身后的侍从下令,睃了眼那个还傻乎乎地盯著西门,一脸好奇的女奴,略凹的长眼中染上一抹自己也不知道的浅浅纵容。
厚重的红木侧门被缓缓打开,悠扬美妙的琴声像水一样宣泄进来,洗涤著人们心灵的尘埃和满身的疲惫。一个身影踏著乐音边走边舞,挟著与严冬截然相反的灿烂进入了议事厅。
他的个头不算高,反穿著陈旧的羊皮袄,头上戴著白色的羊皮毛毡面具。面具为格萨尔王无穷智慧照耀四洲的象征,面具两眉间写著藏文元音“阿”字,是弘扬佛法、祝愿三界众神和万物生灵吉祥的符语。后脑处系著红、黄、蓝、绿、白五种彩带,那是为叙说天神、历神、战神、龙神和世界形成历史及其五色粮食相联系的象征。右耳根系著一个象征男性的小海螺,左耳根系著一颗象征女性的松耳石。
一根约莫两尺长的彩色方棍斜插在腰间,手中拉动的琴弦钮上用细绳吊个小铁圈,圈内系有穿著布衣的泥塑五男五女。她认得,那是“如意宝童”。在演唱时,折嘎艺人有时会将系著泥偶的线绳拴在手指,随著拨动的乐器声和唱词使这些泥偶手足皆动,用来表达吟唱内容。
舞进大厅的折嘎艺人昆绛桑波在对赞布卓顿深深一个鞠躬后,便再没有多余的跪拜叩头,手中的牛角琴弹拨出一个铮然高亢的长跳音,说唱正式开始了。
“伟大的古格王啊,请让我把兆、缘、运、愿排列起来唱一唱:在八辐天伦天之下,在八瓣莲花地之上,在吉祥宝地的地毯上,缘合天上的星辰,缘合地上的时辰,缘合天空聚群星,缘合星宿皆圆满。呀─嗦嗦呼祭上界神,嗦嗦呼祭大梵神,首先呼祭天黎明,呼祭旭日东天升,三声呼祭与天齐。朝拜了……”
琴音高远飘渺,好似从天空的神殿徐徐洒落。沈穆低厚的声音蕴含来自远古的空灵神秘,对神灵奉上最诚挚的吟唱。长袖挥扬,错身移步缓慢典雅,流溢出端严的神圣,仿若在进行最虔诚的膜拜。浮躁的心逐渐沈淀安宁,人们的神色变得柔和端穆,随著吟唱一起向万物诸神祷告赞颂。
飘渺的高远琴音逐渐低沈舒缓,沈穆低厚的空灵神秘转为潜藏著丝丝疲乏和欣悦的沧桑清朗,昆绛桑波向众人述说起沿途的见闻了。
“……我经过大元的阿拉善盟,跋涉漫漫沙漠,斜照的夕阳喔,染出满地灿烂的黄金。明洁的月亮湖,碧波粼粼荡漾,是姑娘含情的眼眸。注满鲜血的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是战士桀骜的灵魂。黑城的堡垒喔,坚固如巍峨的雪山,却有那敌人不自量地……”
说唱中,牛角琴不知何时停止了弹奏,昆绛桑波抽出腰间的五色木棍时而拖地作骑马奔驰状,时而当作弓箭做射击状,时而作大刀砍劈状,时而又作长鞭挥舞抽打……一根五色木棍被运用得出神入化。而他,眨眼是狞恶凶残的敌寇,眨眼是威武雄壮的将军,眨眼是宁死不屈的战士,眨眼是卑贱求饶的俘虏……更是千变万化得让人目不暇接。破旧的毡靴在青石板上交错叠踏,跺脚声一会儿厚重沈凝、一会儿清脆欢快、一会儿舒缓祥和、一会儿急促激烈……马嘶、呐喊、冲锋、奋战、鲜血、刀戈、悲愤、畅快……各种各样的东西纷至沓来,不过一人一棍而已,就将一幅金戈铁马的惨烈战争画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众人眼前,恍如身临其境一般。
人们的眼睛紧紧盯著在大厅中说唱的舞蹈身影,神情随著唱词跌宕起伏,完全失去自我地沈浸了、沦陷了。
罗朱在听到大元时脑子里嗡地一声懵了,心里翻江倒海,好似黄河溃堤,后面精彩绝伦的黑城之战根本就没听进耳朵。
大元?大元?!
史书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建都燕京后,于1271年取《易经》“大哉干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难道说……此时的中原正处于蒙古人统治时期的元朝?!
元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民族歧视朝代,把人分为四等:一等是蒙古人;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等西北各少数民族;三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四等是南人,指长江以南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蒙古人扎死汉人,只需杖刑五十七下,付给死者家属烧埋银子就行。汉人殴死蒙古人,则要处以死刑,并倾家荡产地赔偿烧埋银子。悲催点的,家属还会不幸沦为奴婢。可以说在元朝统治时期,汉人的社会地位最为低下。有钱的汉人还好过点,那没钱的汉人活得绝对比没钱的蒙古人艰难痛苦十倍不止。如果她真的能顺利逃亡到中原,作为一个无权无势,无钱无貌,模样一看就是汉人的孤身女子,生命也是极度没有保障的啊啊啊!
罗朱在心里狠狠咆哮,但觉眼前一阵晕黑,有种名为绝望的情绪逐渐蔓延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