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金榜题名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中华大帝国最新章节!
北京,翁同龢府上,一个黑瘦的中年人恭恭敬敬向翁同龢施礼:
“老师,我来了。”
翁同龢上下打量着中年人,十几年不见,当年风liu倜傥的书生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中年人。只是一袭青衫一如从前,眼睛里面那种“指点江山”的气势不见了,变成了一泓潭水,深不可测。如果说以前他是宝剑,那现在这个人就是宝剑藏锋。
“坐吧。”
中年人也不矫情,坐在右侧的椅子上,准备聆听老师的训话。
翁同龢心里有些生气,就问道:“季直(张謇的字),为何不来考取恩科,以你实力,不说三甲,就是折桂想必也有五六分把握。难道你几次不中,心灰意冷不敢再试吗?”
张謇辩解道:
“老师,弟子不来并非因为屡试不弟,而是因为日本磨刀霍霍,对我国有非分之想,弟子想在东北做些事情帮助国家。恩科虽然重要,几年之后还会有,但是这次大战一旦输了,可几年都缓不过来呀。如果不是恩师见招,弟子本来想留下打理备战之事的。”
高兴得点点头,翁同龢道:“季直,一直以来我都以你为荣,诸多弟子中以你为第一。”
张謇道:
“都是老师抬爱,弟子惶恐,不过这次带了一些东西给老师过目。”说完话上前递过一个抄卷。
翁同龢接了过来,细细翻阅那抄卷,眉头不时皱起。
书房鸦雀无声,只听见翻动纸页的声音。
“啪”的一声,翁同龢重重的把抄卷拍书桌上。
张謇以询问的眼神望着他。
“养贼自重!”翁同龢嘴里轻轻吐出四个字。
张謇道:“恩师打算怎么办?”
翁同龢站起身果断地说:“立即上奏皇上皇太后,弹劾李鸿章。”
张謇有些犹豫:“老师所说对极,不过……”
翁同龢问道:“不过什么?”
张謇道:“朝野皆知您与李中堂素来龃龉,此次李光昭案又受了李中堂暗算,如果此时您出面弹劾李鸿章,是不是会让人以为挟私报复,使恩师清名受损?”
翁同龢怒发冲冠,大声地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名声与社稷相比不过九牛一毛而已,如果因为爱惜羽毛,而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那不但要遭天下人诟骂,清夜醒来,扪心自问,我将何以为人?”
张謇激动地站起来,向翁同龢深深一揖道:“恩师此语,鹤唳长空,令人佩服之至!学生这也去联络御史,上书弹劾,务必不让李鸿章尸位素餐,坑害国家!”
翁同龢却另有打算:“你不必参与此事,只需要准备好后日的恩科,待恩科之后再弹劾更佳。”
“弟子谨遵老师教诲。”
张謇见天色不早,就回了高升客栈(赶考举子的最爱),老板是个山东人,高高大大的,人很实在:“客官,您老回来了,想必是饿了,我给您做份宵夜,算是孝敬将来的状元公了。”
张謇笑道:“那辛苦你了。”
老板说:“那里辛苦了,你们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住在小店是小店的福气,您先回房,东西马上送到。”
回到房间内,已经有一个高颧骨,面色微黑的客人住下了。
张謇一愣,走的时候自己定的这间房呀?回头看店老板,老板有些尴尬:
“对不住举人公了,今天的房间实在不够,小佬儿就擅自作主,匀了半间”
张謇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无意为难老板,只是轻轻的调侃老板:
“只有我一人有宵夜吗?”
老板脸上汗珠滚下:“举人公说得对,小老儿这就再弄一份过来。”说完就去准备宵夜了。
张謇对面色微黑的客人一拱手道:“在下南通张謇,请问仁兄高兴大名”那客人白眼一翻,不太情愿地说:
“湘潭杨度。”
张謇惊道:“你就是以《济世新篇》一书名动天下的杨皙子么?在下久仰了!”
杨度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张謇见他不喜与人交谈,便不再说话,将自己简单的行李放好,当下也取出书看起来。
一本书只看了十几页,门口处传来店老板的声音:“二位举人公,夜宵来了。”
张謇说道:“进来吧。”
那老板满面带笑的走了进来,手里拎了一个食盒。将食盒打开,将酒菜一样样拿了出来,一叠煎的焦黄的千层饼,一大盘切的飞薄的牛肉,一整只烧鸡,一盘炒青菜,一盘青瓜。还有一瓶女儿红,等到老板将酒倒入琥珀色的杯子后,几股香气扑鼻而来,张謇不仅喝了声彩,本来不饿也被弄得食指大动。
“老板,真是好手艺。”
“举人公,一点意思,孝敬您二位的,等中了状元,嘴上提上一句,小老儿就感激不尽了。不敢打扰举人公,小老儿告辞了。”
屋子里只剩下张謇、杨度二人,张謇举起酒杯:
“杨举人,今日有缘相见,实在高兴,愚兄先干为敬。”
杨度有些不情愿的干了这杯,两人编吃边聊,渐渐的就没了隔阂。杨度料到后来,已经叫张謇“季直兄”,张謇的称呼也改成了“杨贤弟”。
两人本来都是胸有玄机之辈,眼界也都十分高,开始不过是酒肉闲聊,慢慢转到文章上面。交谈片刻才发现对方不凡,不由动了好胜之心,两位饱学之士竟在酒座之上折辨起来,直到酒肉吃尽,月上树梢仍然不能分出胜负。两人相视一笑。
杨度道:“南通张季直胸怀大志果真名不虚传,。”
张謇道:“杨贤弟过奖了,愚兄不过想为国作一些事情而已,不知道贤弟鲲鹏之意属何?”
杨度站起身吟道:“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贡院,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牌位高供堂上。翁同龢率领着十八房考官叩拜牌位。
拜毕,翁同龢站起身,喊道:“开龙门!”
高大的盘龙华表中间两扇朱漆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会试的举子们排成长队,一手提篮、一手提着灯笼鱼贯而入。
杨度气意气风发地走了过去。
张謇沉稳地走了过去……
公堂内,翁同龢:“杨度这类人,不过以蛊惑君王为能事,不知为国为民,不过蒙括马谡之流而已,腹中有千言,胸中无一策!”考官们一阵大笑。考棚内,
杨度信笔由缰,一挥而就;
张謇却不着急,想好了之后一个字一个字写上去;
一个肥胖的考生,全身脱的精光,在位置上大声叫着:“好文章,本科必中。”
,竟然是疯了。
一个个考生形态各异,当真实考场现形记。
几日之后,在贡院的桌上摆了十份密封好的试卷。本科会试,如果一位阅卷官欣赏某份卷子,就在上面画个圆圈,那么根据一份试卷上面圆圈的多少就可以判定其优劣了。而桌上这十份卷子,自然是已经过筛选,上面圆圈最多的了,如果不出意外,且太后和皇上都认可的话,那么本科的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就将从这十名考生中产生。
翁同龢抖瑟瑟拿起一份卷子问:“这份卷子是谁最先看中的?”
一名阅卷官道:“是我。”
翁同龢:“说说,它好在哪里?”
阅卷官:“其文经制伟略,转承瑰丽……”
翁同龢脸色一变训道,“糊涂!什么经制伟略,转承瑰丽?分明是满纸胡言,狂谬已极!老夫敢肯定,它的作者就是那个狂生杨度!”
他将卷子往旁边一扔,气呼呼地说:“早就提醒过你们,不要让杨度这等狂生混上来,结果你们还是让他混上来了!若不是老夫一眼识破,岂不弄得大家尴尬?”
他这一顿训,倒真是大家都尴尬了。
翁同龢拿起另一份试卷,还未说话,脸上的笑意便漾开来,“这一份卷子就不同了,以心观万物,以理制时事,知行合一,有阳明先生之风范,看来今科的状元非此人莫属了!”
有几个阅卷官早已瞧出端倪,一齐响应说:“大人慧眼识英才,此份卷子的确属第一!”
翁同龢凛然道:“事关国家抡才大典,我辈倘不出以公心,他人更复何言?”众考官无奈:“大人为国为民令我等汗颜。”
高升客栈,客房内,杨度躺在铺上,两手枕在脑后,闭目养神。张謇:“杨贤弟,今天放榜,你怎么不着急呢?”
杨度嘴角轻轻一笑:“季直兄?天下英雄维你我二人,何必学那迂腐之辈!只看我等稳坐此间,自有人前来报喜”
张謇:“你就这样有把握?”
杨度唱了起来:“天下事未出茅庐定三分……”
刚说得这一句,门外骤然响起了喧闹的锣鼓,紧接着想起了鞭炮声!跟着,喧闹的人声和杂沓的脚步声奔这边屋里而来。
杨度问道,“季直兄,如何?”
就听得门外有人高声问道:“张謇张老爷在这儿下榻吗?”
杨度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
张謇从屋内出来,一个报子问道:“是张謇张老爷吗?”
“是”
那报子刷地拉开手中的红纸喜报高声报道:
“报!江苏举子张老爷讳謇“
“高中癸巳科会试第一名状元及第!”
“钦赐翰林院编撰”
“好,状元公“旁边众人一起欢呼起来。
蓦然,一阵长啸从客房内传出,盖住了所有的喧闹声:“伊上帝之降命,何修短之难哉?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方朝华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几日后,翁同龢上张灯结彩,庆贺张謇高中状元。
大堂门口站着今天宴会的主人——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他头戴正一品红珊瑚顶戴伞形红缨帽,身穿绣有仙鹤补子的绀色九蟒五爪袍,脚套粉底皂缎靴,在他左边落后半步的是新科状元张謇。他今天头戴红色冲天冠,身穿大红色状元袍。
身后是各地的清流以及京城的官员,翁同龢一抬手,示意张謇先行
张謇一听惊得脸都白了,忙说:“恩师请,门生随后侍候。”
翁同龢笑着说:“今天你是状元郎,理应你走在前。”
张謇急了,连连拱手道:“恩师请,恩师请!”
见翁同龢仍笑着不动,张謇深施一礼,说:“恩师对弟子恩重如山,门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说到这里,张謇激动得热泪盈眶。
翁同龢见状不再谦让,抬腿迈进大堂。
大堂里早已经摆下几桌酒席,众人纷纷落座,精美的菜肴流水价的端上来。
宴会进行到火热的时候,翁同龢举杯对大家说:“诸位在这里宽怀畅饮,我和季直到书房里叙叙师生之情。”
说完,与张謇一同出了大厅,仅过一个转角长廊,进了书房。
书房不大,靠窗是一个书桌,桌上一个精致的茶座,翁张二人相对而坐。
张謇激动地说:“老师你为学生所做之事,学生永世不忘!”
翁同龢微笑着点点头,没有作声。过一会儿,说道
:“季直,老师有一件东西让你看。”
说完话,递过几份奏折。
张謇接过,看了一下落款,不由吃了一惊,颤声说道:
“老师,这奏折学生怎么能看?”
翁同龢一摆手:
“季直,这些奏折都是叶提督由朝鲜发过来的,上面说大胜倭寇,但是我听英国公使说我军在朝鲜大败。心里犹豫,所以让你看看奏折是否属实,此事关系国家大事,只好破例一次。”
张謇听了之后才释然,细细地看了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突然间,张謇涨红了脸,将奏折重重拍在桌子上“无耻之徒。”
翁同龢被吓了一跳:“季直,何事如此愤怒?”
张謇说道:“老师请恕学生无理之罪,这第一份奏折,写的是牙山大捷;第二份写的是汉城大捷,第三份写的平壤大捷。可是这些地方一个比一个更靠北,如果真是大捷断不会如此后退。如果学生所料不差的话,这叶提督应该连败三场,最后一场连写奏折的折本都没带出来,否者第三份奏折何止如此潦草。叶志超这个武夫,当真误国!!”
第二天翁同龢协张謇面君,金殿之上揭开兵败之事,光绪大怒传旨“摘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免去北洋大臣之职。”。正值此时惊闻海军大东沟战败。光绪一时间手足无措,只好求教于翁同龢。
对于接替李鸿章的人选,翁同龢早有打算,推荐宋庆帮办北洋军务,节制各军。
而此时的赵刚对于京中之事毫不知情,正率部撤回丹东。
北京,翁同龢府上,一个黑瘦的中年人恭恭敬敬向翁同龢施礼:
“老师,我来了。”
翁同龢上下打量着中年人,十几年不见,当年风liu倜傥的书生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中年人。只是一袭青衫一如从前,眼睛里面那种“指点江山”的气势不见了,变成了一泓潭水,深不可测。如果说以前他是宝剑,那现在这个人就是宝剑藏锋。
“坐吧。”
中年人也不矫情,坐在右侧的椅子上,准备聆听老师的训话。
翁同龢心里有些生气,就问道:“季直(张謇的字),为何不来考取恩科,以你实力,不说三甲,就是折桂想必也有五六分把握。难道你几次不中,心灰意冷不敢再试吗?”
张謇辩解道:
“老师,弟子不来并非因为屡试不弟,而是因为日本磨刀霍霍,对我国有非分之想,弟子想在东北做些事情帮助国家。恩科虽然重要,几年之后还会有,但是这次大战一旦输了,可几年都缓不过来呀。如果不是恩师见招,弟子本来想留下打理备战之事的。”
高兴得点点头,翁同龢道:“季直,一直以来我都以你为荣,诸多弟子中以你为第一。”
张謇道:
“都是老师抬爱,弟子惶恐,不过这次带了一些东西给老师过目。”说完话上前递过一个抄卷。
翁同龢接了过来,细细翻阅那抄卷,眉头不时皱起。
书房鸦雀无声,只听见翻动纸页的声音。
“啪”的一声,翁同龢重重的把抄卷拍书桌上。
张謇以询问的眼神望着他。
“养贼自重!”翁同龢嘴里轻轻吐出四个字。
张謇道:“恩师打算怎么办?”
翁同龢站起身果断地说:“立即上奏皇上皇太后,弹劾李鸿章。”
张謇有些犹豫:“老师所说对极,不过……”
翁同龢问道:“不过什么?”
张謇道:“朝野皆知您与李中堂素来龃龉,此次李光昭案又受了李中堂暗算,如果此时您出面弹劾李鸿章,是不是会让人以为挟私报复,使恩师清名受损?”
翁同龢怒发冲冠,大声地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名声与社稷相比不过九牛一毛而已,如果因为爱惜羽毛,而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那不但要遭天下人诟骂,清夜醒来,扪心自问,我将何以为人?”
张謇激动地站起来,向翁同龢深深一揖道:“恩师此语,鹤唳长空,令人佩服之至!学生这也去联络御史,上书弹劾,务必不让李鸿章尸位素餐,坑害国家!”
翁同龢却另有打算:“你不必参与此事,只需要准备好后日的恩科,待恩科之后再弹劾更佳。”
“弟子谨遵老师教诲。”
张謇见天色不早,就回了高升客栈(赶考举子的最爱),老板是个山东人,高高大大的,人很实在:“客官,您老回来了,想必是饿了,我给您做份宵夜,算是孝敬将来的状元公了。”
张謇笑道:“那辛苦你了。”
老板说:“那里辛苦了,你们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住在小店是小店的福气,您先回房,东西马上送到。”
回到房间内,已经有一个高颧骨,面色微黑的客人住下了。
张謇一愣,走的时候自己定的这间房呀?回头看店老板,老板有些尴尬:
“对不住举人公了,今天的房间实在不够,小佬儿就擅自作主,匀了半间”
张謇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无意为难老板,只是轻轻的调侃老板:
“只有我一人有宵夜吗?”
老板脸上汗珠滚下:“举人公说得对,小老儿这就再弄一份过来。”说完就去准备宵夜了。
张謇对面色微黑的客人一拱手道:“在下南通张謇,请问仁兄高兴大名”那客人白眼一翻,不太情愿地说:
“湘潭杨度。”
张謇惊道:“你就是以《济世新篇》一书名动天下的杨皙子么?在下久仰了!”
杨度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张謇见他不喜与人交谈,便不再说话,将自己简单的行李放好,当下也取出书看起来。
一本书只看了十几页,门口处传来店老板的声音:“二位举人公,夜宵来了。”
张謇说道:“进来吧。”
那老板满面带笑的走了进来,手里拎了一个食盒。将食盒打开,将酒菜一样样拿了出来,一叠煎的焦黄的千层饼,一大盘切的飞薄的牛肉,一整只烧鸡,一盘炒青菜,一盘青瓜。还有一瓶女儿红,等到老板将酒倒入琥珀色的杯子后,几股香气扑鼻而来,张謇不仅喝了声彩,本来不饿也被弄得食指大动。
“老板,真是好手艺。”
“举人公,一点意思,孝敬您二位的,等中了状元,嘴上提上一句,小老儿就感激不尽了。不敢打扰举人公,小老儿告辞了。”
屋子里只剩下张謇、杨度二人,张謇举起酒杯:
“杨举人,今日有缘相见,实在高兴,愚兄先干为敬。”
杨度有些不情愿的干了这杯,两人编吃边聊,渐渐的就没了隔阂。杨度料到后来,已经叫张謇“季直兄”,张謇的称呼也改成了“杨贤弟”。
两人本来都是胸有玄机之辈,眼界也都十分高,开始不过是酒肉闲聊,慢慢转到文章上面。交谈片刻才发现对方不凡,不由动了好胜之心,两位饱学之士竟在酒座之上折辨起来,直到酒肉吃尽,月上树梢仍然不能分出胜负。两人相视一笑。
杨度道:“南通张季直胸怀大志果真名不虚传,。”
张謇道:“杨贤弟过奖了,愚兄不过想为国作一些事情而已,不知道贤弟鲲鹏之意属何?”
杨度站起身吟道:“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贡院,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牌位高供堂上。翁同龢率领着十八房考官叩拜牌位。
拜毕,翁同龢站起身,喊道:“开龙门!”
高大的盘龙华表中间两扇朱漆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会试的举子们排成长队,一手提篮、一手提着灯笼鱼贯而入。
杨度气意气风发地走了过去。
张謇沉稳地走了过去……
公堂内,翁同龢:“杨度这类人,不过以蛊惑君王为能事,不知为国为民,不过蒙括马谡之流而已,腹中有千言,胸中无一策!”考官们一阵大笑。考棚内,
杨度信笔由缰,一挥而就;
张謇却不着急,想好了之后一个字一个字写上去;
一个肥胖的考生,全身脱的精光,在位置上大声叫着:“好文章,本科必中。”
,竟然是疯了。
一个个考生形态各异,当真实考场现形记。
几日之后,在贡院的桌上摆了十份密封好的试卷。本科会试,如果一位阅卷官欣赏某份卷子,就在上面画个圆圈,那么根据一份试卷上面圆圈的多少就可以判定其优劣了。而桌上这十份卷子,自然是已经过筛选,上面圆圈最多的了,如果不出意外,且太后和皇上都认可的话,那么本科的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就将从这十名考生中产生。
翁同龢抖瑟瑟拿起一份卷子问:“这份卷子是谁最先看中的?”
一名阅卷官道:“是我。”
翁同龢:“说说,它好在哪里?”
阅卷官:“其文经制伟略,转承瑰丽……”
翁同龢脸色一变训道,“糊涂!什么经制伟略,转承瑰丽?分明是满纸胡言,狂谬已极!老夫敢肯定,它的作者就是那个狂生杨度!”
他将卷子往旁边一扔,气呼呼地说:“早就提醒过你们,不要让杨度这等狂生混上来,结果你们还是让他混上来了!若不是老夫一眼识破,岂不弄得大家尴尬?”
他这一顿训,倒真是大家都尴尬了。
翁同龢拿起另一份试卷,还未说话,脸上的笑意便漾开来,“这一份卷子就不同了,以心观万物,以理制时事,知行合一,有阳明先生之风范,看来今科的状元非此人莫属了!”
有几个阅卷官早已瞧出端倪,一齐响应说:“大人慧眼识英才,此份卷子的确属第一!”
翁同龢凛然道:“事关国家抡才大典,我辈倘不出以公心,他人更复何言?”众考官无奈:“大人为国为民令我等汗颜。”
高升客栈,客房内,杨度躺在铺上,两手枕在脑后,闭目养神。张謇:“杨贤弟,今天放榜,你怎么不着急呢?”
杨度嘴角轻轻一笑:“季直兄?天下英雄维你我二人,何必学那迂腐之辈!只看我等稳坐此间,自有人前来报喜”
张謇:“你就这样有把握?”
杨度唱了起来:“天下事未出茅庐定三分……”
刚说得这一句,门外骤然响起了喧闹的锣鼓,紧接着想起了鞭炮声!跟着,喧闹的人声和杂沓的脚步声奔这边屋里而来。
杨度问道,“季直兄,如何?”
就听得门外有人高声问道:“张謇张老爷在这儿下榻吗?”
杨度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
张謇从屋内出来,一个报子问道:“是张謇张老爷吗?”
“是”
那报子刷地拉开手中的红纸喜报高声报道:
“报!江苏举子张老爷讳謇“
“高中癸巳科会试第一名状元及第!”
“钦赐翰林院编撰”
“好,状元公“旁边众人一起欢呼起来。
蓦然,一阵长啸从客房内传出,盖住了所有的喧闹声:“伊上帝之降命,何修短之难哉?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方朝华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几日后,翁同龢上张灯结彩,庆贺张謇高中状元。
大堂门口站着今天宴会的主人——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他头戴正一品红珊瑚顶戴伞形红缨帽,身穿绣有仙鹤补子的绀色九蟒五爪袍,脚套粉底皂缎靴,在他左边落后半步的是新科状元张謇。他今天头戴红色冲天冠,身穿大红色状元袍。
身后是各地的清流以及京城的官员,翁同龢一抬手,示意张謇先行
张謇一听惊得脸都白了,忙说:“恩师请,门生随后侍候。”
翁同龢笑着说:“今天你是状元郎,理应你走在前。”
张謇急了,连连拱手道:“恩师请,恩师请!”
见翁同龢仍笑着不动,张謇深施一礼,说:“恩师对弟子恩重如山,门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说到这里,张謇激动得热泪盈眶。
翁同龢见状不再谦让,抬腿迈进大堂。
大堂里早已经摆下几桌酒席,众人纷纷落座,精美的菜肴流水价的端上来。
宴会进行到火热的时候,翁同龢举杯对大家说:“诸位在这里宽怀畅饮,我和季直到书房里叙叙师生之情。”
说完,与张謇一同出了大厅,仅过一个转角长廊,进了书房。
书房不大,靠窗是一个书桌,桌上一个精致的茶座,翁张二人相对而坐。
张謇激动地说:“老师你为学生所做之事,学生永世不忘!”
翁同龢微笑着点点头,没有作声。过一会儿,说道
:“季直,老师有一件东西让你看。”
说完话,递过几份奏折。
张謇接过,看了一下落款,不由吃了一惊,颤声说道:
“老师,这奏折学生怎么能看?”
翁同龢一摆手:
“季直,这些奏折都是叶提督由朝鲜发过来的,上面说大胜倭寇,但是我听英国公使说我军在朝鲜大败。心里犹豫,所以让你看看奏折是否属实,此事关系国家大事,只好破例一次。”
张謇听了之后才释然,细细地看了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突然间,张謇涨红了脸,将奏折重重拍在桌子上“无耻之徒。”
翁同龢被吓了一跳:“季直,何事如此愤怒?”
张謇说道:“老师请恕学生无理之罪,这第一份奏折,写的是牙山大捷;第二份写的是汉城大捷,第三份写的平壤大捷。可是这些地方一个比一个更靠北,如果真是大捷断不会如此后退。如果学生所料不差的话,这叶提督应该连败三场,最后一场连写奏折的折本都没带出来,否者第三份奏折何止如此潦草。叶志超这个武夫,当真误国!!”
第二天翁同龢协张謇面君,金殿之上揭开兵败之事,光绪大怒传旨“摘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免去北洋大臣之职。”。正值此时惊闻海军大东沟战败。光绪一时间手足无措,只好求教于翁同龢。
对于接替李鸿章的人选,翁同龢早有打算,推荐宋庆帮办北洋军务,节制各军。
而此时的赵刚对于京中之事毫不知情,正率部撤回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