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花将军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虎妻兔相公最新章节!
第八十一章·花将军
一套繁复的仪式礼毕,雷寅双悄悄活动了一下跪痛了的膝盖,正想着终于结束了时,却是又从那大殿里出来一个太监。
太监手捧一册杏黄的圣旨,开口便是一阵骈四俪六。听着那歌功颂德的陈词滥调,雷寅双几乎一阵昏昏欲睡。正这时,她忽然就从那圣旨里听到一个似乎不该出现在圣旨里的名字:雷越。
别人许不清楚这个名字指的是谁,雷寅双却是再清楚不过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自打她会写自己的名字后,每年逢着三节,她爹给那些死于战乱的亲朋故旧烧纸钱时,总要她亲手写上这么一个名字——这名字,正是那位短命的应天皇帝的名讳。
忽然听到那圣旨里提到“应天军”,提到“应天军首领雷越”,雷寅双不禁一阵惊讶,赶紧抬头向着殿前看去。
而显然,因着这名字吃惊的众人不止是雷寅双一个。旁边那些文武大臣们也是不顾此时正在宣旨,而发出一阵嗡嗡的议论声。直到那掌着殿前礼仪的官员生气地拍了两声巴掌,场面才重又恢复安静。
雷寅双悄悄和花姐对了个眼,不由都竖起耳朵一阵细细聆听。
却原来,这圣旨的主旨竟是在重新定义当年一同抵御鞑子的应天军。天启帝于诏书中首次提出,应天军于国有功,于民有义,是义军,是天启军的友军。且圣旨中还高度赞扬了“应天军首领雷越”首举义旗反抗鞑虏的功勋(却是隐去了他那短暂的称帝史),还追封其为义王,以表彰其民族气节。
除此之外,圣旨中还公开追封了一批当年死于鞑子之手的义军将领。其中有天启军,有应天军,甚至还有几个大龙军的将领。
追封完死人,圣旨的最后又加封了一批至今仍活着的义军。而于这批人的名单中,雷寅双就听到了她爹雷铁山的名字——她爹被加封为忠毅公。
那诏书中还特别强调了他当年与鞑子作战的种种功勋,且还向世人着重介绍了他当年在应天军中的身份地位……
这样的圣旨,不仅叫隔着一道甬道的文武大臣们一阵议论纷纷,雷寅双和花姐也是一阵面面相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啊!说好是因着雷寅双的“救驾之功”才论功行赏的呢?怎么倒把她爹的老底给翻腾出来了?!
便是雷寅双不通政务,此时也感觉出了一些什么不一样。
她俩正面面相觑时,前面跑来两个小内侍,冲着她俩行了一礼,笑盈盈地道:“太后宣召。”
等雷寅双和花姐再一次进到承安殿内时,就只见天启帝坐在上首,太后坐在天启帝的旁边,后宫的徐贵妃和德妃等都侍立在太后的身后。而叫雷寅双没想到的是,连徐贵妃等人都站着,江苇青这么个小人儿居然得了个绣墩,正靠着太后的膝前坐着。
至于她爹,则规规矩矩地站在御前。
雷寅双只那么飞快地往上溜了一眼,便随着花姐上前给天启帝和太后见了礼。她以为天启帝很快就会喊“起”的,不想只听天启帝在上面吩咐了一声:“念。”
于是,那白白胖胖的御前总管高升便展开一册圣旨,又是一阵骈四俪六地诘屈謷牙。虽如此,雷寅双到底还是听懂了——这圣旨,竟是表彰花姨的,且还封了花姨一个“奉节夫人”的封号。
万幸的是,这道圣旨中没再像之前那道圣旨里吹捧她爹那样,大肆宣扬花姨当年在应天军里的事迹。那不知内情的,还当她这封号是夫荣妻贵的结果。
高公公宣完了旨,雷爹雷铁山便领着妻女一阵谢恩。谢恩毕,雷寅双和花姐站了起来,雷铁山却依旧还是跪着。
他对天启帝禀道:“皇上心胸宽阔,能容世间万物,如今既然封了义王,臣愿请旨去祭扫义王之陵,一来全了旧主之恩,二来也是为陛下祭奠天下英灵,愿他们永佑我大兴盛朝。”
天启帝细眯着眼将雷铁山一阵打量,道:“你就不怕因你此举,叫朝中诸人诽谤于你?”
雷铁山道:“臣所依者陛下,只要陛下明白臣是怎样的人,别人的言语臣自是不惧。”
那君臣二人一阵对视,然后天启帝便点头应了一声“准”,又道,“既追封了爵位,那陵寝也应该要有相应的规制才是。”说着,侧头和一旁立着的首辅大人讨论了起来。
直到这时雷寅双才发现,原来那位首辅也不陌生,正是那年崴了脚的那位“师爷”。
看着天启帝和那位“师爷”议着正事,雷寅双忽地扭头看向江苇青。
虽然她爹和李健总拦着江苇青,不许他跟她过于接近,可即便这样,他俩仍能时不时地找着机会见上一面。因此,雷寅双便渐渐发现,这相隔的一年多时光里,其实多少还是叫江苇青有了一些变化的。最明显的,便是他看人时,多了些她之前从不曾见过的细微表情。比如他不高兴时,或者有心想要算计什么人时,就会微微眯起眼来……如今看着天启帝,雷寅双才知道,他的这个表情是跟谁学的。
*·*·*
那千秋盛典上颁布施恩的圣旨,这原是一向的惯例。可是除了内阁的几位大臣,朝中大多数的大臣们竟是谁都没有料到,今年的“恩典”会是如此之大。因此,之后的种种典礼仪式上,众文武大臣多少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且都找着一切机会凑到一处窃窃私语着。
好在大臣们和内眷一起向太后祝寿的环节,于整个典礼中占时并不算长。宣完圣旨后,又是一番叩首谢恩,恭祝千秋,天近午时时,天启帝领着众臣再次向太后贺了千秋后,便退了出去。那承安殿上,只余下众女眷们,等待着宫中的赐宴。
虽说江苇青已经十四岁了,早已经到了不适合留在宫闱之内的年纪,可架不住太后老人家不放人,于是他便被硬留了下来。
而太后感念雷家救助江苇青的恩情,便特意将雷寅双召到身旁,和江苇青分左右坐在她的两侧。花姐则隔着临安长公主母女俩,坐在下首的一席上。
太后对雷寅双笑道:“再没想到,你爹竟就是当年那位赫赫有名的雷将军。”
虽然江苇青早已经知道了雷爹和花姐的身份,却因着“应天军”三个字太过敏感,所以不管是他还是天启帝,都悄悄把雷家人隐藏的那一层身份瞒了太后。直到今儿宣旨,太后才知道,原来这雷铁山竟就是当年的那位雷将军。
那坐在雷寅双身旁的德慧郡主看看对面那一身大红锦衣的江苇青,再扭头看看身旁同样也是一身大红襦裙的雷寅双,抬头对太后笑道:“他俩这模样,看着简直就是那观音座前的金童玉女呢。”
太后扭头往两边看看,这才注意到,两个孩子竟都穿着一样的大红衣裳,不由哈哈一笑,对德慧道:“你要拍马屁,直说便是,偏拿他俩说事。”
雷寅双却是因着德慧的话,想起那年她和江苇青扮着金童玉女的故事来,便把那件事当个趣闻跟太后说了一遍。
江苇青哪里肯叫人知道他曾扮过玉女,便绕过太后,想要去捂雷寅双的嘴。只是,雷寅双的武力值可不是他能拿得住的,到底叫她带说带笑地把故事给太后说全了。
见一向不爱理人的江苇青竟能主动跟雷寅双闹在一处,又听着逸哥儿不在身边时的趣事,太后不禁一阵开心大笑。
她们这里正说笑着时,雷寅双忽然就注意到,坐在德慧郡主下首的花姐脸上竟又露出那种恍惚的神色了。且花姐的眼,似克制不住一般,总时不时地瞅向对面。
花姐的对面,不远处,正坐着那位断臂的国公夫人。
而那位国公夫人,也在直勾勾地瞅着花姐。
雷寅双忍不住小声问着江苇青:“那是谁啊?”
江苇青顺着她的眼看过去,道:“你该知道本朝的‘四公八侯’,这十二位开国元勋吧?”
“知道啊。”雷寅双道。
“那位便是‘靖安定宁’四位国公中安国公的夫人……”
说到这里,江苇青的声音忽地一顿。
“怎么了?”
雷寅双回头看向他,见他的眼又微微眯了起来,便笑道:“你又打什么鬼主意了?”
而太后见他俩凑在一处咬着耳朵,也问道:“你俩在说什么呢?倒也说来听听啊。”
江苇青的眼一闪,却是勾着雷寅双的脖子,拉着她凑到太后跟前,小声道:“竟给忘了,那位安公国夫人,听说以前是应天军娘子军里的女将……”
“啊?!”雷寅双忍不住叫出声儿来。
太后看着他俩道:“是啊,这又怎么了?”
江苇青道:“外祖母您还不知道,那位雷夫人,以前是应天军娘子军的首领,人称花将军来着。”
“啊?!”这一回,则是太后惊讶了。
于是三人全都抬着头,看着那仍直勾勾相互对瞅着的花姐和安国公夫人。
太后忍不住道:“她俩这是没认出彼此来吗?”
正说着,忽然只见那位安国公夫人猛地站起身,端着酒杯上前向太后祝了一回寿,然后回过身来,却是没有回原位,而是走到花姐面前,先是叫了声“夫人”,又犹豫了一下,问着花姐道:“夫人真的不姓花?”
花姐直直看着那位国公夫人,却是忽地微笑起来,只是那唇角微微的颤抖,看得人心里也跟着一阵打颤。她看着那国公夫人低低叫了声:“阿英,原来你活下来了……真好。”说着,竟是红了眼圈。
顿时,安国公夫人就是一呆,手中的酒杯“当”地一声掉在地上。
太后立时握住雷寅双和江苇青的手,简直跟看戏一样,目不转睛地看着那边的二人。
原还准备上前指责国公夫人失了仪态的司仪太监见状,便只当什么都没看到的,转开了眼。
那国公夫人则仍是和花姐一阵默默对视,只是,二人眼里都渐渐蓄起泪来。花姐点着头道:“真好,你还活着,我当你们都没了……”说着,到底忍不住滚下泪来。
那独臂的国公夫人嘴唇抖了抖,却是呜咽一声,扑过去抱住花姐,哽咽道:“我、我也以为你们都死了……”
此乃千秋庆典,忽然有两个人竟当众抱头痛哭,一时间,惊得那有资格在承安殿上坐着的众女眷们全都停了说笑,呆呆地看着那边。
那独眼的长公主,原正跟人说着话,忽然注意到那边,却是一愣,猛地站起身来,冲到花姐和国公夫人身后,问着那国公夫人:“难道,这竟真是花将军不成?!”
安国公夫人陈英抱着花姐抬头,看着那独眼长公主点了点头,哭声忍不住又大了一些。
那独眼长公主激动地看着花姐叫了一声:“花将军,你可还记得我吗?我是郑宁……”她话还没说完,便叫花姐一把拉住,然后三人一同抱头哭了起来。
而,听着这郑宁的名字,雷寅双才一阵恍然——花姐是应天军中娘子军的首领,而这样的娘子军,其实并不是应天军中独有的,天启军中也有。天启军中娘子军的首领,则是天启帝的一个堂妹,便是这郑宁,封号为长宁长公主。
雷寅双没少在市井的说书先生那里听到过这位“宁将军”的事迹。但民间都习惯了称呼她为“宁将军”,竟少有人称呼她的封号,所以雷寅双才一时没能想到她……
忽然,太后松开雷寅双的手。
雷寅双回头,就只见太后从一旁的宫娥手里接过一块帕子,正在拭着泪。雷寅双扭头看向殿上,便只见有好些年纪稍长的人,竟也都跟着花姐她们在落泪。倒是如她,还有德慧等年轻的,多少都有点发懵。
德慧问着她母亲,“这是怎么了?”
临安长公主抹着眼泪道:“怪道我看着雷夫人觉得有点眼熟呢,原来她竟就是当年的花将军。你可还记得那年我们在河南被围的事了?那时便是这花将军带人把我们救出重围的。”又感慨道:“那年你十岁,你宁姨十六,后来才听说,花将军那年也才不过十七岁年纪。所以你宁姨才拿她当榜样,也建了一支娘子军。”
“啊?!”德慧一阵惊讶,道:“不对啊,花将军不是姓花吗?雷夫人姓李啊!”
雷寅双忙道:“我花姨确实是姓李,不过她确实也是那个花将军。”
那李健姓李,作为他的亲姑姑,花姐自然也是姓李的。不过因她家被鞑子害得家破人亡后,她拉着一帮人马落了草,因怕连累仅剩的亲人,且她立志要做个当代的花木兰,这才对外自称了“花将军”的名号。后来她被应天军收编后,这名号便一直跟着了她。便是雷爹,也是在她带着李健下山后才知道,花姐其实并不姓花。
话说当年应天军在龙川被围时,花姐正领着娘子军在外作战。得到消息赶去救援的她们,却是正中大龙军的伏击,不仅她丈夫死于那一役,她麾下的娘子军也在那一役中全军覆没。那位安国公夫人陈英,原也是娘子军中的一员虎将。那一役中,花姐曾亲眼看到她几乎被敌军劈为两半,因此心里早认定了她再不可能活着的,所以刚才蓦然看到那张熟悉的脸,她才会如此纠结,不敢相认……
她们这边哭得起劲儿,惹得太后也跟着掉了眼泪。临安长公主见了,便责备着长宁长公主道:“你们叙旧也不看个时间地点。”
三人这才收了泪,上前向太后请罪。
太后抹着泪摆摆手,又指着德慧道:“那些过去的事,她们这些小的大概都忘得差不多了。也亏得你们今儿提起,倒叫哀家想起那些亡故的人了。如今我们能过上这太平日子,都因着那些人的牺牲,可再不能忘了他们啊。”又给着恩典笑道:“你们几个大概有许多话要说,”叫小内侍开了偏殿,笑道:“且叫她们到那边哭个痛快去。”
太后这边的动静,很快便传到了朝上。那文武百官虽也在领着赐宴,话题里仍是议着刚才那道“恩典”。太后的话传到天启帝那里,原正听着朝臣因给义王雷越修建王陵之事在扯皮的天启帝忽地把酒杯一放,道:“太后所言极是,忘了谁,也不能忘了前人的牺牲。虽说我大兴立国乃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之故,可若是没有天下义士万众一心驱除鞑虏,又哪来如今的安定?!众卿也不要再议给义王修陵是否合宜了,朕意已决,凡是为天下苍生做出过牺牲的义士,就有资格享有百姓的香火供奉!”
见天启帝圣意已定,众臣虽仍各有不满,一时也无可奈何了。
天启帝看看众人,却又冷笑道:“如今天下承平不过才十几载,且不说那年青人已经不知当年的凶险艰难,朕看,便是从那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如今怕也有许多人早忘了根本,只当自己天生就是这贵人的命格了!才刚朕就听到有人在大放厥词,说什么乡下人没个规矩教养,不够资格入朝为官等等。可若论起来,本朝文武,谁又不是乡野出身?!这才吃了几年细粮,一个个就嫌身上的土腥味儿难闻了?!”
这两年,天启帝曾屡次当众感慨过朝中那些功勋大臣们放纵了自己的事儿,因此听他如此说时,朝中大臣们都不曾怎么特别在意。直到众人回到家里,听到家里的女眷们说起承安殿上赵雷两家女眷的口角,众人这才知道,皇上的这一段话竟是事出有因的。而因着天启帝的话,叫那德妃娘娘也深觉失了颜面,便派了个内侍去赵侍郎家里,将赵侍郎夫妇都训斥了一番。赵侍郎也深觉恼火,至于他如何关起门来训妻训女,就不是外人能够知道的了。不过,之后倒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京里贵人圈里都不曾再看到赵家母女的身影。
此乃后话。
如今雷爹雷铁山已经是忠毅公了,因此,他的席位被排在开国四公的后面。而不巧的是,这“靖安定宁”四大开国元勋竟是人人都曾跟雷爹交过手的,甚至那诸公之首的靖国公许立水,其亲弟弟还是直接死在了雷爹的枪下。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便是此时是在御前,便是中间还隔着三位国公,靖国公看向雷爹的眼里依旧是杀气满满。
天启帝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便打着哈哈,给他二人各赐了一杯酒,道:“之前是各为其主,如今你们同朝为官,该一心为公才是。”
虽然他二人都垂眼应了一声“是”,可彼此间那一点既燃的紧张气氛,却是一点儿也不曾减弱。靖国公虽有心寻仇,可到底不好驳了皇帝的面子,便借着敬酒,和雷爹拼起酒来。本朝非皇族不能封王,那四公之首的靖国公,也可算得是朝中武将之首了。那些将领们见靖国公跟新晋忠毅公拼起酒,便都纷纷拿着酒杯上前助阵,却叫靖国公挥手给赶开了,又指着雷铁山喝道:“老子战场上输过你,就不信这酒场上也喝不赢你!”
雷爹哈哈一笑,端着酒杯站起身,一语双关道:“酒场就如那战场,拼的是实力运气,愿赌服输而已!”说着,拿着酒杯就冲着靖国公的酒杯撞了过去。
*·*·*
天启帝的这一则诏书,不管是为了宣扬他那帝王的胸襟也好,还是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只是在弘扬民族大义,最后的结果,便是把雷家给抬到了人前。
而对于这乍然的富贵,雷爹则显得格外的冷静。自很久以前起,他就知道,天启帝做一件事绝不会只为了达成一个目的。如今他于诏书中如此行事,果然是有他的考量的。细分析起来,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虽然如今的雷爹腿有残疾,可他到底成名已久,且那一身丰富的作战经验作不得假,天启帝惜他是个人才,所以才如此重用于他。
其二:和追封应天皇帝为义王一样,天启帝善待雷铁山,一则是借由一个活生生的雷爹向世人展示他那帝王的胸襟;二则,大概也是想将雷爹竖成典型,好让大兴境内那些仍抱着种种疑虑不肯归顺的势力看着活样本。
第三:作为一个曾经的敌军将领,雷铁山入朝为官,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一个除了天启帝,谁都依靠不上的孤臣——对于如今已经坐稳了江山,却开始忧心起渐渐膨胀的昔日小伙伴们的天启帝来说,这一点犹为重要。
最后,自万寿节起,朝中那些老臣们便以社稷安危为由,总逼着天启帝立皇嗣。而虽然年至半百,天启帝仍认为自己正年富力强,很不愿意听那些老臣们的摆布。因此,任用雷爹,其实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天启帝在敲打那些自持功勋的重臣们,以及一些于暗处蠢蠢欲动的皇子们。
天启帝的用意,不仅雷爹看得很清楚,朝中稍有头脑的人也都看出来了。因此,虽然雷家一时如烈火烹油一般,真正明智老练的人家,却是谨慎地选择了跟他家保持距离,以免叫皇帝生了猜忌……
当然,有明智的,便有那不明智的。朝中有像靖国公那样一心寻着雷爹麻烦的,自然也有看到天启帝重用雷爹而想着顺杆爬的。把靖国公喝倒后,雷爹依旧两眼清明。那凑上来敬酒的人中,便渐渐有人提到了李健,夸着他是少年才俊,又明里暗里地打听着李健的亲事,甚至连雷寅双都被人屡屡提及。
雷爹听了,忍不住一阵皱眉。李健也就罢了,今年好歹十六了,婚事也该提上了日程,可他家双双今年才十三啊!
第八十一章·花将军
一套繁复的仪式礼毕,雷寅双悄悄活动了一下跪痛了的膝盖,正想着终于结束了时,却是又从那大殿里出来一个太监。
太监手捧一册杏黄的圣旨,开口便是一阵骈四俪六。听着那歌功颂德的陈词滥调,雷寅双几乎一阵昏昏欲睡。正这时,她忽然就从那圣旨里听到一个似乎不该出现在圣旨里的名字:雷越。
别人许不清楚这个名字指的是谁,雷寅双却是再清楚不过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自打她会写自己的名字后,每年逢着三节,她爹给那些死于战乱的亲朋故旧烧纸钱时,总要她亲手写上这么一个名字——这名字,正是那位短命的应天皇帝的名讳。
忽然听到那圣旨里提到“应天军”,提到“应天军首领雷越”,雷寅双不禁一阵惊讶,赶紧抬头向着殿前看去。
而显然,因着这名字吃惊的众人不止是雷寅双一个。旁边那些文武大臣们也是不顾此时正在宣旨,而发出一阵嗡嗡的议论声。直到那掌着殿前礼仪的官员生气地拍了两声巴掌,场面才重又恢复安静。
雷寅双悄悄和花姐对了个眼,不由都竖起耳朵一阵细细聆听。
却原来,这圣旨的主旨竟是在重新定义当年一同抵御鞑子的应天军。天启帝于诏书中首次提出,应天军于国有功,于民有义,是义军,是天启军的友军。且圣旨中还高度赞扬了“应天军首领雷越”首举义旗反抗鞑虏的功勋(却是隐去了他那短暂的称帝史),还追封其为义王,以表彰其民族气节。
除此之外,圣旨中还公开追封了一批当年死于鞑子之手的义军将领。其中有天启军,有应天军,甚至还有几个大龙军的将领。
追封完死人,圣旨的最后又加封了一批至今仍活着的义军。而于这批人的名单中,雷寅双就听到了她爹雷铁山的名字——她爹被加封为忠毅公。
那诏书中还特别强调了他当年与鞑子作战的种种功勋,且还向世人着重介绍了他当年在应天军中的身份地位……
这样的圣旨,不仅叫隔着一道甬道的文武大臣们一阵议论纷纷,雷寅双和花姐也是一阵面面相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啊!说好是因着雷寅双的“救驾之功”才论功行赏的呢?怎么倒把她爹的老底给翻腾出来了?!
便是雷寅双不通政务,此时也感觉出了一些什么不一样。
她俩正面面相觑时,前面跑来两个小内侍,冲着她俩行了一礼,笑盈盈地道:“太后宣召。”
等雷寅双和花姐再一次进到承安殿内时,就只见天启帝坐在上首,太后坐在天启帝的旁边,后宫的徐贵妃和德妃等都侍立在太后的身后。而叫雷寅双没想到的是,连徐贵妃等人都站着,江苇青这么个小人儿居然得了个绣墩,正靠着太后的膝前坐着。
至于她爹,则规规矩矩地站在御前。
雷寅双只那么飞快地往上溜了一眼,便随着花姐上前给天启帝和太后见了礼。她以为天启帝很快就会喊“起”的,不想只听天启帝在上面吩咐了一声:“念。”
于是,那白白胖胖的御前总管高升便展开一册圣旨,又是一阵骈四俪六地诘屈謷牙。虽如此,雷寅双到底还是听懂了——这圣旨,竟是表彰花姨的,且还封了花姨一个“奉节夫人”的封号。
万幸的是,这道圣旨中没再像之前那道圣旨里吹捧她爹那样,大肆宣扬花姨当年在应天军里的事迹。那不知内情的,还当她这封号是夫荣妻贵的结果。
高公公宣完了旨,雷爹雷铁山便领着妻女一阵谢恩。谢恩毕,雷寅双和花姐站了起来,雷铁山却依旧还是跪着。
他对天启帝禀道:“皇上心胸宽阔,能容世间万物,如今既然封了义王,臣愿请旨去祭扫义王之陵,一来全了旧主之恩,二来也是为陛下祭奠天下英灵,愿他们永佑我大兴盛朝。”
天启帝细眯着眼将雷铁山一阵打量,道:“你就不怕因你此举,叫朝中诸人诽谤于你?”
雷铁山道:“臣所依者陛下,只要陛下明白臣是怎样的人,别人的言语臣自是不惧。”
那君臣二人一阵对视,然后天启帝便点头应了一声“准”,又道,“既追封了爵位,那陵寝也应该要有相应的规制才是。”说着,侧头和一旁立着的首辅大人讨论了起来。
直到这时雷寅双才发现,原来那位首辅也不陌生,正是那年崴了脚的那位“师爷”。
看着天启帝和那位“师爷”议着正事,雷寅双忽地扭头看向江苇青。
虽然她爹和李健总拦着江苇青,不许他跟她过于接近,可即便这样,他俩仍能时不时地找着机会见上一面。因此,雷寅双便渐渐发现,这相隔的一年多时光里,其实多少还是叫江苇青有了一些变化的。最明显的,便是他看人时,多了些她之前从不曾见过的细微表情。比如他不高兴时,或者有心想要算计什么人时,就会微微眯起眼来……如今看着天启帝,雷寅双才知道,他的这个表情是跟谁学的。
*·*·*
那千秋盛典上颁布施恩的圣旨,这原是一向的惯例。可是除了内阁的几位大臣,朝中大多数的大臣们竟是谁都没有料到,今年的“恩典”会是如此之大。因此,之后的种种典礼仪式上,众文武大臣多少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且都找着一切机会凑到一处窃窃私语着。
好在大臣们和内眷一起向太后祝寿的环节,于整个典礼中占时并不算长。宣完圣旨后,又是一番叩首谢恩,恭祝千秋,天近午时时,天启帝领着众臣再次向太后贺了千秋后,便退了出去。那承安殿上,只余下众女眷们,等待着宫中的赐宴。
虽说江苇青已经十四岁了,早已经到了不适合留在宫闱之内的年纪,可架不住太后老人家不放人,于是他便被硬留了下来。
而太后感念雷家救助江苇青的恩情,便特意将雷寅双召到身旁,和江苇青分左右坐在她的两侧。花姐则隔着临安长公主母女俩,坐在下首的一席上。
太后对雷寅双笑道:“再没想到,你爹竟就是当年那位赫赫有名的雷将军。”
虽然江苇青早已经知道了雷爹和花姐的身份,却因着“应天军”三个字太过敏感,所以不管是他还是天启帝,都悄悄把雷家人隐藏的那一层身份瞒了太后。直到今儿宣旨,太后才知道,原来这雷铁山竟就是当年的那位雷将军。
那坐在雷寅双身旁的德慧郡主看看对面那一身大红锦衣的江苇青,再扭头看看身旁同样也是一身大红襦裙的雷寅双,抬头对太后笑道:“他俩这模样,看着简直就是那观音座前的金童玉女呢。”
太后扭头往两边看看,这才注意到,两个孩子竟都穿着一样的大红衣裳,不由哈哈一笑,对德慧道:“你要拍马屁,直说便是,偏拿他俩说事。”
雷寅双却是因着德慧的话,想起那年她和江苇青扮着金童玉女的故事来,便把那件事当个趣闻跟太后说了一遍。
江苇青哪里肯叫人知道他曾扮过玉女,便绕过太后,想要去捂雷寅双的嘴。只是,雷寅双的武力值可不是他能拿得住的,到底叫她带说带笑地把故事给太后说全了。
见一向不爱理人的江苇青竟能主动跟雷寅双闹在一处,又听着逸哥儿不在身边时的趣事,太后不禁一阵开心大笑。
她们这里正说笑着时,雷寅双忽然就注意到,坐在德慧郡主下首的花姐脸上竟又露出那种恍惚的神色了。且花姐的眼,似克制不住一般,总时不时地瞅向对面。
花姐的对面,不远处,正坐着那位断臂的国公夫人。
而那位国公夫人,也在直勾勾地瞅着花姐。
雷寅双忍不住小声问着江苇青:“那是谁啊?”
江苇青顺着她的眼看过去,道:“你该知道本朝的‘四公八侯’,这十二位开国元勋吧?”
“知道啊。”雷寅双道。
“那位便是‘靖安定宁’四位国公中安国公的夫人……”
说到这里,江苇青的声音忽地一顿。
“怎么了?”
雷寅双回头看向他,见他的眼又微微眯了起来,便笑道:“你又打什么鬼主意了?”
而太后见他俩凑在一处咬着耳朵,也问道:“你俩在说什么呢?倒也说来听听啊。”
江苇青的眼一闪,却是勾着雷寅双的脖子,拉着她凑到太后跟前,小声道:“竟给忘了,那位安公国夫人,听说以前是应天军娘子军里的女将……”
“啊?!”雷寅双忍不住叫出声儿来。
太后看着他俩道:“是啊,这又怎么了?”
江苇青道:“外祖母您还不知道,那位雷夫人,以前是应天军娘子军的首领,人称花将军来着。”
“啊?!”这一回,则是太后惊讶了。
于是三人全都抬着头,看着那仍直勾勾相互对瞅着的花姐和安国公夫人。
太后忍不住道:“她俩这是没认出彼此来吗?”
正说着,忽然只见那位安国公夫人猛地站起身,端着酒杯上前向太后祝了一回寿,然后回过身来,却是没有回原位,而是走到花姐面前,先是叫了声“夫人”,又犹豫了一下,问着花姐道:“夫人真的不姓花?”
花姐直直看着那位国公夫人,却是忽地微笑起来,只是那唇角微微的颤抖,看得人心里也跟着一阵打颤。她看着那国公夫人低低叫了声:“阿英,原来你活下来了……真好。”说着,竟是红了眼圈。
顿时,安国公夫人就是一呆,手中的酒杯“当”地一声掉在地上。
太后立时握住雷寅双和江苇青的手,简直跟看戏一样,目不转睛地看着那边的二人。
原还准备上前指责国公夫人失了仪态的司仪太监见状,便只当什么都没看到的,转开了眼。
那国公夫人则仍是和花姐一阵默默对视,只是,二人眼里都渐渐蓄起泪来。花姐点着头道:“真好,你还活着,我当你们都没了……”说着,到底忍不住滚下泪来。
那独臂的国公夫人嘴唇抖了抖,却是呜咽一声,扑过去抱住花姐,哽咽道:“我、我也以为你们都死了……”
此乃千秋庆典,忽然有两个人竟当众抱头痛哭,一时间,惊得那有资格在承安殿上坐着的众女眷们全都停了说笑,呆呆地看着那边。
那独眼的长公主,原正跟人说着话,忽然注意到那边,却是一愣,猛地站起身来,冲到花姐和国公夫人身后,问着那国公夫人:“难道,这竟真是花将军不成?!”
安国公夫人陈英抱着花姐抬头,看着那独眼长公主点了点头,哭声忍不住又大了一些。
那独眼长公主激动地看着花姐叫了一声:“花将军,你可还记得我吗?我是郑宁……”她话还没说完,便叫花姐一把拉住,然后三人一同抱头哭了起来。
而,听着这郑宁的名字,雷寅双才一阵恍然——花姐是应天军中娘子军的首领,而这样的娘子军,其实并不是应天军中独有的,天启军中也有。天启军中娘子军的首领,则是天启帝的一个堂妹,便是这郑宁,封号为长宁长公主。
雷寅双没少在市井的说书先生那里听到过这位“宁将军”的事迹。但民间都习惯了称呼她为“宁将军”,竟少有人称呼她的封号,所以雷寅双才一时没能想到她……
忽然,太后松开雷寅双的手。
雷寅双回头,就只见太后从一旁的宫娥手里接过一块帕子,正在拭着泪。雷寅双扭头看向殿上,便只见有好些年纪稍长的人,竟也都跟着花姐她们在落泪。倒是如她,还有德慧等年轻的,多少都有点发懵。
德慧问着她母亲,“这是怎么了?”
临安长公主抹着眼泪道:“怪道我看着雷夫人觉得有点眼熟呢,原来她竟就是当年的花将军。你可还记得那年我们在河南被围的事了?那时便是这花将军带人把我们救出重围的。”又感慨道:“那年你十岁,你宁姨十六,后来才听说,花将军那年也才不过十七岁年纪。所以你宁姨才拿她当榜样,也建了一支娘子军。”
“啊?!”德慧一阵惊讶,道:“不对啊,花将军不是姓花吗?雷夫人姓李啊!”
雷寅双忙道:“我花姨确实是姓李,不过她确实也是那个花将军。”
那李健姓李,作为他的亲姑姑,花姐自然也是姓李的。不过因她家被鞑子害得家破人亡后,她拉着一帮人马落了草,因怕连累仅剩的亲人,且她立志要做个当代的花木兰,这才对外自称了“花将军”的名号。后来她被应天军收编后,这名号便一直跟着了她。便是雷爹,也是在她带着李健下山后才知道,花姐其实并不姓花。
话说当年应天军在龙川被围时,花姐正领着娘子军在外作战。得到消息赶去救援的她们,却是正中大龙军的伏击,不仅她丈夫死于那一役,她麾下的娘子军也在那一役中全军覆没。那位安国公夫人陈英,原也是娘子军中的一员虎将。那一役中,花姐曾亲眼看到她几乎被敌军劈为两半,因此心里早认定了她再不可能活着的,所以刚才蓦然看到那张熟悉的脸,她才会如此纠结,不敢相认……
她们这边哭得起劲儿,惹得太后也跟着掉了眼泪。临安长公主见了,便责备着长宁长公主道:“你们叙旧也不看个时间地点。”
三人这才收了泪,上前向太后请罪。
太后抹着泪摆摆手,又指着德慧道:“那些过去的事,她们这些小的大概都忘得差不多了。也亏得你们今儿提起,倒叫哀家想起那些亡故的人了。如今我们能过上这太平日子,都因着那些人的牺牲,可再不能忘了他们啊。”又给着恩典笑道:“你们几个大概有许多话要说,”叫小内侍开了偏殿,笑道:“且叫她们到那边哭个痛快去。”
太后这边的动静,很快便传到了朝上。那文武百官虽也在领着赐宴,话题里仍是议着刚才那道“恩典”。太后的话传到天启帝那里,原正听着朝臣因给义王雷越修建王陵之事在扯皮的天启帝忽地把酒杯一放,道:“太后所言极是,忘了谁,也不能忘了前人的牺牲。虽说我大兴立国乃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之故,可若是没有天下义士万众一心驱除鞑虏,又哪来如今的安定?!众卿也不要再议给义王修陵是否合宜了,朕意已决,凡是为天下苍生做出过牺牲的义士,就有资格享有百姓的香火供奉!”
见天启帝圣意已定,众臣虽仍各有不满,一时也无可奈何了。
天启帝看看众人,却又冷笑道:“如今天下承平不过才十几载,且不说那年青人已经不知当年的凶险艰难,朕看,便是从那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如今怕也有许多人早忘了根本,只当自己天生就是这贵人的命格了!才刚朕就听到有人在大放厥词,说什么乡下人没个规矩教养,不够资格入朝为官等等。可若论起来,本朝文武,谁又不是乡野出身?!这才吃了几年细粮,一个个就嫌身上的土腥味儿难闻了?!”
这两年,天启帝曾屡次当众感慨过朝中那些功勋大臣们放纵了自己的事儿,因此听他如此说时,朝中大臣们都不曾怎么特别在意。直到众人回到家里,听到家里的女眷们说起承安殿上赵雷两家女眷的口角,众人这才知道,皇上的这一段话竟是事出有因的。而因着天启帝的话,叫那德妃娘娘也深觉失了颜面,便派了个内侍去赵侍郎家里,将赵侍郎夫妇都训斥了一番。赵侍郎也深觉恼火,至于他如何关起门来训妻训女,就不是外人能够知道的了。不过,之后倒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京里贵人圈里都不曾再看到赵家母女的身影。
此乃后话。
如今雷爹雷铁山已经是忠毅公了,因此,他的席位被排在开国四公的后面。而不巧的是,这“靖安定宁”四大开国元勋竟是人人都曾跟雷爹交过手的,甚至那诸公之首的靖国公许立水,其亲弟弟还是直接死在了雷爹的枪下。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便是此时是在御前,便是中间还隔着三位国公,靖国公看向雷爹的眼里依旧是杀气满满。
天启帝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便打着哈哈,给他二人各赐了一杯酒,道:“之前是各为其主,如今你们同朝为官,该一心为公才是。”
虽然他二人都垂眼应了一声“是”,可彼此间那一点既燃的紧张气氛,却是一点儿也不曾减弱。靖国公虽有心寻仇,可到底不好驳了皇帝的面子,便借着敬酒,和雷爹拼起酒来。本朝非皇族不能封王,那四公之首的靖国公,也可算得是朝中武将之首了。那些将领们见靖国公跟新晋忠毅公拼起酒,便都纷纷拿着酒杯上前助阵,却叫靖国公挥手给赶开了,又指着雷铁山喝道:“老子战场上输过你,就不信这酒场上也喝不赢你!”
雷爹哈哈一笑,端着酒杯站起身,一语双关道:“酒场就如那战场,拼的是实力运气,愿赌服输而已!”说着,拿着酒杯就冲着靖国公的酒杯撞了过去。
*·*·*
天启帝的这一则诏书,不管是为了宣扬他那帝王的胸襟也好,还是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只是在弘扬民族大义,最后的结果,便是把雷家给抬到了人前。
而对于这乍然的富贵,雷爹则显得格外的冷静。自很久以前起,他就知道,天启帝做一件事绝不会只为了达成一个目的。如今他于诏书中如此行事,果然是有他的考量的。细分析起来,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虽然如今的雷爹腿有残疾,可他到底成名已久,且那一身丰富的作战经验作不得假,天启帝惜他是个人才,所以才如此重用于他。
其二:和追封应天皇帝为义王一样,天启帝善待雷铁山,一则是借由一个活生生的雷爹向世人展示他那帝王的胸襟;二则,大概也是想将雷爹竖成典型,好让大兴境内那些仍抱着种种疑虑不肯归顺的势力看着活样本。
第三:作为一个曾经的敌军将领,雷铁山入朝为官,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一个除了天启帝,谁都依靠不上的孤臣——对于如今已经坐稳了江山,却开始忧心起渐渐膨胀的昔日小伙伴们的天启帝来说,这一点犹为重要。
最后,自万寿节起,朝中那些老臣们便以社稷安危为由,总逼着天启帝立皇嗣。而虽然年至半百,天启帝仍认为自己正年富力强,很不愿意听那些老臣们的摆布。因此,任用雷爹,其实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天启帝在敲打那些自持功勋的重臣们,以及一些于暗处蠢蠢欲动的皇子们。
天启帝的用意,不仅雷爹看得很清楚,朝中稍有头脑的人也都看出来了。因此,虽然雷家一时如烈火烹油一般,真正明智老练的人家,却是谨慎地选择了跟他家保持距离,以免叫皇帝生了猜忌……
当然,有明智的,便有那不明智的。朝中有像靖国公那样一心寻着雷爹麻烦的,自然也有看到天启帝重用雷爹而想着顺杆爬的。把靖国公喝倒后,雷爹依旧两眼清明。那凑上来敬酒的人中,便渐渐有人提到了李健,夸着他是少年才俊,又明里暗里地打听着李健的亲事,甚至连雷寅双都被人屡屡提及。
雷爹听了,忍不住一阵皱眉。李健也就罢了,今年好歹十六了,婚事也该提上了日程,可他家双双今年才十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