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179节 礼乐的深层含义
第179节 礼乐的深层含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最新章节!
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有瞽》(gǔ):周天子祭祖
这是一首反映周天子合乐祭祖的诗歌。
在周王朝宗庙的大庭上,排列着很多乐器,当乐器齐备、乐师到齐的时候就开始合奏,声音洪亮和谐,先祖神灵前来欣赏,参加祭祀的贵客聆听了全部的演奏。
在先秦时代的政治生活中,乐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而且往往和礼密切关联。《礼记》中写道:乐体现了天地的和谐,礼体现了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天地的和谐,所以万物都能融洽地共处,因为天地有秩序,所以万物都又有了差别;乐是效法天做出来的,礼是效仿地制出来的;礼的制作如果破坏了秩序就会引起混乱,乐的制作如果破坏了和谐就会导致偏激;弄清楚礼乐和天地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制礼作乐。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描写作乐的篇章,这反映了先民礼乐并重的传统观念。
周代有选用先天盲人担任乐官的制度,根据《周礼》记载,其中的演奏人员有盲人乐师三百人,扶持盲人乐师、监管作乐的助手三百人。可见,当时王室乐队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这首诗歌,描写的正是王室乐队演奏的壮观场面。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王室在祭祀的时候应召来到宗庙,这说明宗庙上奏乐的主体是盲人乐师。而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安置乐器的则是盲人乐师的助手,乐器有小鼓、大鼓、立鼓、磬、柷、圉(yǔ)这类的打击乐器,还有箫管一类的竹制吹奏乐器,各种乐器交响发出洪亮的声音,肃穆舒缓和谐美妙,这样的音乐是非常美妙的。
《周颂》的31篇诗歌,都是乐诗,但直接描写奏乐场面的诗歌只有今天的这首。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周王朝音乐的辉煌,而且对周人乐由天作,进而可以通过乐沟通入神的虔诚观念也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王室祭祖时应召来宗庙。
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上面装饰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条。
一切就绪便开始演奏,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
众乐交响发声洪亮,肃穆舒缓和谐美妙,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诸位宾客应邀光临,长久地欣赏这乐曲一套。
鞉(táo)柷(zhù)敔(yǔ)
《潜》:祈福年年有鱼
这是一首周天子用各种嘉鱼在宗庙献祭的乐歌,在漆水、沮水的深处,藏有各种各样肥美的鱼,把它们打上来祭祀祖先。
漆水、沮水是周王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印记,《史记》上记载,公刘从漆、沮二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让行路之人有了盘缠,让居家之人有了储备,人民依赖他的恩德,百姓感激他,大部分都迁居来投靠他,周人的大兴是从这里开始的。周颂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体地名,而提及具体的地名和祭祀对象是有关的,诗歌中并没有写出公刘,但公刘却是周道之兴的关键人物,因此这首诗歌的祭祀对象必然是公刘。周人赞美漆水和沮水,不仅是基于二水的美丽富饶,更是带着强烈的自豪感。
这是一首专用鱼类作为供品的祭祀诗歌,从鱼的数量之多、品种之繁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正是这些柴草堆,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史记》中写到,公刘按照土地的栽培特征加以耕种,用柴草堆潜在水底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颂功德,这首诗歌明写对漆水和沮水风景资源的歌颂,而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在字里行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这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活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受到损害。在这首诗歌中,鱼是贯穿到底的,祭祀冬季一次,来年的春天又有一次,供品都是鱼,而鱼和余是谐音。这让我们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的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今天这首诗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这首诗歌所祈之福就是余。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蕴藏着富饶的渔业资源。
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
《雝》(yōng):臣贤君明,天下安定
这是一首周天子在宗庙祭祀后撤去祭品礼器的乐歌。
周王室虽然还不能向后世中央集权的王朝那样对全国进行牢固有效的控制,但周王毕竟身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们还是要对天子尽臣下的职责,在发生兵事的时候诸侯需要勤王,在祭祀的时候诸侯需要助祭。各国诸侯相助祭祀,天子居中盛美端庄,这就是诸侯帮助祭祀的情况。
助祭诸侯的态度是恭敬的,这不仅是对祭祀的对象,也就是周天子已故的祖先,而且还是对居于祭祀中心地位的周天子本人。周天子祭祀时态度端庄,形态盛美而威严。那些丰盛的祭品,可能是天子自备的,可能是诸侯献上的,在庄严的颂乐声中,由诸侯协助天子陈列供奉。一个祭祀典礼,既有丰富的祭品,又囊括了当时的政治要人,可见这是极其隆重的。
先父应该指的是文王,孝子是武王。以武王的威德功勋,召诸侯或者诸侯主动来助祭,不仅不难,而且势在必然。不过,这种有诸侯相助祭祀的典礼仪式是开始于武王的,武王之后也有沿用,比如成王祭祀武王、康王祭祀成王,都会采用这样的诸侯助祭的形式。这种形式,既表现周天子在诸侯中的权威,也表现了诸侯的臣服,成为周王室政权巩固的标志,周天子自然非常乐于定期显示一下这一标志。至于后来周王室的力量衰落,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以至于诸侯纷纷萌生了觊觎九鼎之心,恐怕这种标志的显示会难以继续了。
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有瞽》(gǔ):周天子祭祖
这是一首反映周天子合乐祭祖的诗歌。
在周王朝宗庙的大庭上,排列着很多乐器,当乐器齐备、乐师到齐的时候就开始合奏,声音洪亮和谐,先祖神灵前来欣赏,参加祭祀的贵客聆听了全部的演奏。
在先秦时代的政治生活中,乐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而且往往和礼密切关联。《礼记》中写道:乐体现了天地的和谐,礼体现了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天地的和谐,所以万物都能融洽地共处,因为天地有秩序,所以万物都又有了差别;乐是效法天做出来的,礼是效仿地制出来的;礼的制作如果破坏了秩序就会引起混乱,乐的制作如果破坏了和谐就会导致偏激;弄清楚礼乐和天地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制礼作乐。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描写作乐的篇章,这反映了先民礼乐并重的传统观念。
周代有选用先天盲人担任乐官的制度,根据《周礼》记载,其中的演奏人员有盲人乐师三百人,扶持盲人乐师、监管作乐的助手三百人。可见,当时王室乐队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这首诗歌,描写的正是王室乐队演奏的壮观场面。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王室在祭祀的时候应召来到宗庙,这说明宗庙上奏乐的主体是盲人乐师。而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安置乐器的则是盲人乐师的助手,乐器有小鼓、大鼓、立鼓、磬、柷、圉(yǔ)这类的打击乐器,还有箫管一类的竹制吹奏乐器,各种乐器交响发出洪亮的声音,肃穆舒缓和谐美妙,这样的音乐是非常美妙的。
《周颂》的31篇诗歌,都是乐诗,但直接描写奏乐场面的诗歌只有今天的这首。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周王朝音乐的辉煌,而且对周人乐由天作,进而可以通过乐沟通入神的虔诚观念也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王室祭祖时应召来宗庙。
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上面装饰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条。
一切就绪便开始演奏,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
众乐交响发声洪亮,肃穆舒缓和谐美妙,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诸位宾客应邀光临,长久地欣赏这乐曲一套。
鞉(táo)柷(zhù)敔(yǔ)
《潜》:祈福年年有鱼
这是一首周天子用各种嘉鱼在宗庙献祭的乐歌,在漆水、沮水的深处,藏有各种各样肥美的鱼,把它们打上来祭祀祖先。
漆水、沮水是周王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印记,《史记》上记载,公刘从漆、沮二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让行路之人有了盘缠,让居家之人有了储备,人民依赖他的恩德,百姓感激他,大部分都迁居来投靠他,周人的大兴是从这里开始的。周颂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体地名,而提及具体的地名和祭祀对象是有关的,诗歌中并没有写出公刘,但公刘却是周道之兴的关键人物,因此这首诗歌的祭祀对象必然是公刘。周人赞美漆水和沮水,不仅是基于二水的美丽富饶,更是带着强烈的自豪感。
这是一首专用鱼类作为供品的祭祀诗歌,从鱼的数量之多、品种之繁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正是这些柴草堆,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史记》中写到,公刘按照土地的栽培特征加以耕种,用柴草堆潜在水底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颂功德,这首诗歌明写对漆水和沮水风景资源的歌颂,而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在字里行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这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活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受到损害。在这首诗歌中,鱼是贯穿到底的,祭祀冬季一次,来年的春天又有一次,供品都是鱼,而鱼和余是谐音。这让我们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的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今天这首诗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这首诗歌所祈之福就是余。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蕴藏着富饶的渔业资源。
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
《雝》(yōng):臣贤君明,天下安定
这是一首周天子在宗庙祭祀后撤去祭品礼器的乐歌。
周王室虽然还不能向后世中央集权的王朝那样对全国进行牢固有效的控制,但周王毕竟身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们还是要对天子尽臣下的职责,在发生兵事的时候诸侯需要勤王,在祭祀的时候诸侯需要助祭。各国诸侯相助祭祀,天子居中盛美端庄,这就是诸侯帮助祭祀的情况。
助祭诸侯的态度是恭敬的,这不仅是对祭祀的对象,也就是周天子已故的祖先,而且还是对居于祭祀中心地位的周天子本人。周天子祭祀时态度端庄,形态盛美而威严。那些丰盛的祭品,可能是天子自备的,可能是诸侯献上的,在庄严的颂乐声中,由诸侯协助天子陈列供奉。一个祭祀典礼,既有丰富的祭品,又囊括了当时的政治要人,可见这是极其隆重的。
先父应该指的是文王,孝子是武王。以武王的威德功勋,召诸侯或者诸侯主动来助祭,不仅不难,而且势在必然。不过,这种有诸侯相助祭祀的典礼仪式是开始于武王的,武王之后也有沿用,比如成王祭祀武王、康王祭祀成王,都会采用这样的诸侯助祭的形式。这种形式,既表现周天子在诸侯中的权威,也表现了诸侯的臣服,成为周王室政权巩固的标志,周天子自然非常乐于定期显示一下这一标志。至于后来周王室的力量衰落,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以至于诸侯纷纷萌生了觊觎九鼎之心,恐怕这种标志的显示会难以继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