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小记_分卷阅读_219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浮生小记最新章节!
陆纪书和徐世昌都怔住了,他们一直坚持孝道,但也得承认忠孝不能两全时,还是要先为国尽忠。
但怎么就会这么巧,就在需要淮北王尽孝时就传来紧急军情?
明明淮北王刚刚得胜回营没多久啊!
但是军情大事,陆纪书和徐世昌是不清楚的,军报他们根本没有资格看。
看着淮北众将陆续离开灵堂,淮北王也会离开,陆纪书急了,好不容易用“孝”压住淮北王,第一次取得了话语权,他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呢?于是他提高了声音道:“淮北王为了抵御胡人不能到京城奔丧,那么请淮北王妃带着世子赴京亦可彰显孝道!”
“正是,夫妻一体,王妃回京亦是一样的。”徐世昌应和。
将淮北王妃和世子扣到京城是仅次于淮北王留京的理想局面,而且,陆纪书和徐世昌对淮北王妃同样是极不满的。
京城也好,其它地方也好,甚至胡人统治下的土地,舆论都是掌握在士人手中。做为士人的翘楚,陆纪书和徐世昌被派到淮北时都是踌躇满志。他们认为只要凭着他们的名望,让淮北士民归心并不是难事。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顺理成章的打算完全落了空。在淮北,收复故国的信仰使淮北军民紧紧团结到了一起,淮北王的声望极高,而淮北王妃出资支持的戏剧更是从思想上控制住了所有淮北人。
不管是军中,还是民间,到处上演着这样几部戏剧:《北上记》写的是淮北王在先皇寝灵前接遗诏,击石盟誓。然后淮北王夫妻变卖家产,招募军士,渡过淮河,解救淮北汉人于水火;《参军记》写的是淮北几个青年说服家人,积极参加淮北军,上前线英勇战斗,获得军功凯旋回乡的事;《织锦记》写的是淮北女子走出家门,种桑养蚕,加入纺织厂,生产出大量的锦帛,支援淮北军北上,得到众人赞扬,并获得美满婚姻的故事……
因为戏剧团不止专门在城中演出,还在淮北到处免费巡演,牧场、农场、工厂,甚至偏远的小渔村,差不多辐射到了所有淮北民众,愚夫愚妇们再不把士人的话放在心上,他们完全被戏剧里表现的思想同化了。而这些戏剧还在不断地产生着新曲目,影响着更多的人。
就是陆纪书和徐世晶也得承认,戏剧的形式和唱词确实很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很多人看得出醉如痴,而很多唱词也到处传唱。比如《北上记》中淮北王的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打动了多少热血少年的心!听说尚家的小公子尚颉就是这样毅然离开尚家,投身淮北王麾下,甘愿做马前卒。
还有写淮北王妃的情节,更有欺骗性,《北上记》中淮北王妃自得知淮北王将要北上,白日中忽然梦到先朝大长公主,授之以耕种渔盐之法,令其辅佐淮北王,成就一番伟业。其中的唱词“脱簪换粮,煮海为盐,上天降玄女,泽被人世间。”也将淮北王妃的地位捧到了神仙的级别。
在这种形势下,陆纪书和徐世昌不管怎么摇动唇舌,在淮北也没有多少跟从者。
作者有话要说:假期结束了,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大家早上好!
感谢霏霏扔了一个手榴弹!投掷时间:2015-04-0610:00:56
感谢杏芸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5-04-0608:22:23
感谢学院派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5-04-0608:57:31
感谢888406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5-04-0613:33:28
第170章为奔丧名士辩忠孝出义愤众
请淮北王妃带世子前往京城奔丧的话一出来,正从灵堂向外走的人们都停下了脚步,司马十七郎也将目光落到了陆纪书和徐世昌的身上,然后很坚决地说:“本王带兵北上,王妃自然要留守大营并负责供应粮草,如何能离开淮北!”
陆纪书上前一步道:“其实不然,淮北大营中岂无能人异士,何必一介女流主事?王爷正可……”
冷不防一旁走上来一个彪形大汉,上前一拳打到陆纪书的脸上,这一拳的力量可不小,只听“呯”地一声,陆纪书向后飞倒了下去,呯地摔到了地上,那张白晳的脸上迅速紫肿了起来,鼻子歪到了一边,眼眶、鼻孔嘴角到处都是鲜血,惨不忍睹。
原本站在陆纪书身边的徐世昌吓得哆嗦成一团,在灵堂冻了一夜的脸更加苍白得可怕,“你,你,你……”你了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你们就是想要我们淮北军败给胡人!是不是?”
“奸臣!”
压抑了一夜的军官们终于忍不下去了,他们跟着淮北王,当然不愿意王爷离开淮北,但士人们谈论着高深的道理他们听不懂,所以也不敢随便说话。
不过,现在前线有了紧急军情,自然应该马上整军出发,而淮北王妃也会在大营里忙碌不停地为他们准备和运送武器、粮食、军衣、药材等等物资,保障他们在前方专心打仗,这时把王妃送到京城,让淮北军怎么去打仗?要知道淮北王妃是上天派到淮北的仙女,她一直保佑淮北军
打胜仗。
所有人心中的愤怒都压抑不住了,见有人开了头,这些武夫们立刻都围了上来,对着陆纪书和徐世昌等人就打。
“住手!”司马十七郎及时喝住他们。
大家只得罢了手,但陆纪书和徐世昌,还有几个他们的爪牙都伤得不轻,这些武夫们下手极狠,若不是司马十七郎立刻阻止,肯定会有人丢了性命。
这时朱御史和邸荣脸上也露出不赞成的神色来,尽管他们也极讨厌陆徐之流,但毕竟都是高贵的士人,他们觉得被武夫们冒犯了。
陆纪书和徐世昌都怔住了,他们一直坚持孝道,但也得承认忠孝不能两全时,还是要先为国尽忠。
但怎么就会这么巧,就在需要淮北王尽孝时就传来紧急军情?
明明淮北王刚刚得胜回营没多久啊!
但是军情大事,陆纪书和徐世昌是不清楚的,军报他们根本没有资格看。
看着淮北众将陆续离开灵堂,淮北王也会离开,陆纪书急了,好不容易用“孝”压住淮北王,第一次取得了话语权,他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呢?于是他提高了声音道:“淮北王为了抵御胡人不能到京城奔丧,那么请淮北王妃带着世子赴京亦可彰显孝道!”
“正是,夫妻一体,王妃回京亦是一样的。”徐世昌应和。
将淮北王妃和世子扣到京城是仅次于淮北王留京的理想局面,而且,陆纪书和徐世昌对淮北王妃同样是极不满的。
京城也好,其它地方也好,甚至胡人统治下的土地,舆论都是掌握在士人手中。做为士人的翘楚,陆纪书和徐世昌被派到淮北时都是踌躇满志。他们认为只要凭着他们的名望,让淮北士民归心并不是难事。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顺理成章的打算完全落了空。在淮北,收复故国的信仰使淮北军民紧紧团结到了一起,淮北王的声望极高,而淮北王妃出资支持的戏剧更是从思想上控制住了所有淮北人。
不管是军中,还是民间,到处上演着这样几部戏剧:《北上记》写的是淮北王在先皇寝灵前接遗诏,击石盟誓。然后淮北王夫妻变卖家产,招募军士,渡过淮河,解救淮北汉人于水火;《参军记》写的是淮北几个青年说服家人,积极参加淮北军,上前线英勇战斗,获得军功凯旋回乡的事;《织锦记》写的是淮北女子走出家门,种桑养蚕,加入纺织厂,生产出大量的锦帛,支援淮北军北上,得到众人赞扬,并获得美满婚姻的故事……
因为戏剧团不止专门在城中演出,还在淮北到处免费巡演,牧场、农场、工厂,甚至偏远的小渔村,差不多辐射到了所有淮北民众,愚夫愚妇们再不把士人的话放在心上,他们完全被戏剧里表现的思想同化了。而这些戏剧还在不断地产生着新曲目,影响着更多的人。
就是陆纪书和徐世晶也得承认,戏剧的形式和唱词确实很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很多人看得出醉如痴,而很多唱词也到处传唱。比如《北上记》中淮北王的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打动了多少热血少年的心!听说尚家的小公子尚颉就是这样毅然离开尚家,投身淮北王麾下,甘愿做马前卒。
还有写淮北王妃的情节,更有欺骗性,《北上记》中淮北王妃自得知淮北王将要北上,白日中忽然梦到先朝大长公主,授之以耕种渔盐之法,令其辅佐淮北王,成就一番伟业。其中的唱词“脱簪换粮,煮海为盐,上天降玄女,泽被人世间。”也将淮北王妃的地位捧到了神仙的级别。
在这种形势下,陆纪书和徐世昌不管怎么摇动唇舌,在淮北也没有多少跟从者。
作者有话要说:假期结束了,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大家早上好!
感谢霏霏扔了一个手榴弹!投掷时间:2015-04-0610:00:56
感谢杏芸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5-04-0608:22:23
感谢学院派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5-04-0608:57:31
感谢888406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5-04-0613:33:28
第170章为奔丧名士辩忠孝出义愤众
请淮北王妃带世子前往京城奔丧的话一出来,正从灵堂向外走的人们都停下了脚步,司马十七郎也将目光落到了陆纪书和徐世昌的身上,然后很坚决地说:“本王带兵北上,王妃自然要留守大营并负责供应粮草,如何能离开淮北!”
陆纪书上前一步道:“其实不然,淮北大营中岂无能人异士,何必一介女流主事?王爷正可……”
冷不防一旁走上来一个彪形大汉,上前一拳打到陆纪书的脸上,这一拳的力量可不小,只听“呯”地一声,陆纪书向后飞倒了下去,呯地摔到了地上,那张白晳的脸上迅速紫肿了起来,鼻子歪到了一边,眼眶、鼻孔嘴角到处都是鲜血,惨不忍睹。
原本站在陆纪书身边的徐世昌吓得哆嗦成一团,在灵堂冻了一夜的脸更加苍白得可怕,“你,你,你……”你了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你们就是想要我们淮北军败给胡人!是不是?”
“奸臣!”
压抑了一夜的军官们终于忍不下去了,他们跟着淮北王,当然不愿意王爷离开淮北,但士人们谈论着高深的道理他们听不懂,所以也不敢随便说话。
不过,现在前线有了紧急军情,自然应该马上整军出发,而淮北王妃也会在大营里忙碌不停地为他们准备和运送武器、粮食、军衣、药材等等物资,保障他们在前方专心打仗,这时把王妃送到京城,让淮北军怎么去打仗?要知道淮北王妃是上天派到淮北的仙女,她一直保佑淮北军
打胜仗。
所有人心中的愤怒都压抑不住了,见有人开了头,这些武夫们立刻都围了上来,对着陆纪书和徐世昌等人就打。
“住手!”司马十七郎及时喝住他们。
大家只得罢了手,但陆纪书和徐世昌,还有几个他们的爪牙都伤得不轻,这些武夫们下手极狠,若不是司马十七郎立刻阻止,肯定会有人丢了性命。
这时朱御史和邸荣脸上也露出不赞成的神色来,尽管他们也极讨厌陆徐之流,但毕竟都是高贵的士人,他们觉得被武夫们冒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