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昭宗被废又复位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木匠王爷最新章节!
马殷得报,欣喜万分,亲自带着马存出城迎接马宾。当年宣州城下兵败之时,马宾为了掩护杏兰和侄子脱逃,被杨行密麾下生擒。马殷一直念念不忘这个弟弟,多方打探却没有结果。马殷、马宾和马存兄弟三人相见,相拥而泣,场面感人。
马家三兄弟自许州城下马存护送文香南下之后,就天各一方,没有聚首。没有想到在乱世之中,十四年后,兄弟三人都能保全性命。历尽坎坷,终于得以团圆于潭州。
马殷即带着马宾一家回到家中,见过文香、丹女以及芙蓉牡丹等侍妾。马殷在文香的劝说下,刚纳了杏兰的两个美貌婢女侍剑和如剑为妾,芙蓉牡丹此时都已有孕在身。三年前,马存就在马殷的主持下成家生子。马殷兄弟三家团聚,其乐融融。马殷大摆筵席,庆贺兄弟重逢,一连热闹了数日。
马殷问及马宾别后之事,马宾一一告知了大哥。马殷也把自己在宣州之后的事情告诉了马宾。马宾听说杏兰遇害,心中悲痛不已。马宾和杏兰相处日久,自然颇有感情,当年也是为了让杏兰脱险,马宾才主动留下断后,而被杨行密部将所擒。
马殷见二弟回到了身边,自己又多了一个最能信任的亲人。日后做起事来,更加会得心应手。马殷自然要重用马宾,当即派出使者向朝廷上表,请求任命马宾为武安军节度副使。为了不让外人说自己任人唯亲,又同时请朝廷正式下诏任命李琼为静江军节度使。当然马殷派出使者去长安,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打探朝廷和各地藩镇近来的动静。
此时的朝廷大权,掌握在宰相崔胤手中。崔胤,清河武城人,字昌遐。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乾宁二年,进士及第。王重荣当时任河中节度使,曾辟请他为从事。后来,崔胤进入朝廷做官,不断得到升迁。唐大顺年间,崔胤历任兵部、吏部侍郎,不久以本官任平章事,这是崔胤第一次拜相。
此时唐皇室衰微,大权旁落,宦官与朝臣南北二司互相争权。他们树立朋党,各自结纳藩镇,在朝廷中相互倾轧欺凌。崔胤为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善于阿谀附合,外表看上去老成持重,实则内心险恶。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节度使王行瑜等起兵反叛之时,兵锋强劲,宰相杜让能、韦昭度因此惨遭诛杀。宰相崔昭纬与王行瑜相结纳,因此保住权位,他待崔胤以宗人之礼,屡屡大加推荐,崔胤因此而官运亨通。
李茂贞进军长安后,挟持昭宗到华州。昭宗昭雪杜让能、韦昭度无辜被害之冤,惩处了崔昭纬,罢免了崔胤的相位,让他出任岭南东道节度诸使。这时候朱温独霸关东,势力强大,因此崔胤秘密写信向朱温求援。朱温上书给昭宗,陈述崔胤之功,为崔胤辩护,并要挟昭宗说,不能让崔胤离开宰辅的位置。昭宗无奈,只好收回前诏。
此时崔胤已到湖南,马上被召回任平章事,崔胤二次为相。崔胤获得了朱温的支持,便弄威权。他嫉恨徐彦若、王搏等人揭发崔昭纬的前事,害得自己也受连累,因而极力排挤他们,不久把徐彦若排挤出朝廷。接着,又诬陷王搏有危害国家之心,让朱温出面弹劾。唐光化年中,贬王搏为溪州司马,赐死于蓝田驿。崔胤不久又担任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使,自此,朝廷权政都归于崔胤一人,权势可谓炙手可热。
崔胤心中一直痛恨宦官的专横,素存铲除宦官之志。而唐昭宗也对宦官心中不满。崔胤自恃朱温为外援,屡屡与昭宗密谋要除去宦官。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专权自盗,也连结岐华二镇,抵制崔胤。王搏从容入奏道:“人君当明大体,不宜意存偏私,宦官擅权已数十年,何人不知其弊害?但势难猝除,且等到外难渐平,再再惩内蠹。”
昭宗把此话转告了崔胤,崔胤便攻击王搏依附宦官,万难再为宰相。昭宗怀疑崔胤携私报复,竟将崔胤免职,以陆扆为相。崔胤怎肯干休,于是又求朱温出头,硬要昭宗贬逐王搏,以及宋道弼、景务修等人。昭宗摄于朱温之威,只得贬王搏为崖州司户,把宋道弼贬至驩州,景务修贬至爱州,再用崔胤为相。这是崔胤第三次为相。
崔胤请昭宗下诏,令王搏、宋道弼、景务修等人自尽,于是崔胤再掌朝政,势震中外。宦官们相率侧目,对他十分畏惧,心中不胜忿恨。当时的中尉之一是宦官刘季述,他统领着左军,又曾和韩建一起谋杀过诸王。等到宋道弼、景务修等人贬死,不免动了兔死狐悲的念头。
于是刘季述与右军中尉王仲先,继任的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等人密谋,说道:“主上轻佻多诈,不堪
奉事。我等诸人恐怕终将遭罹祸患,不若我们奉立太子,并引岐州、华州二镇兵马入援,控制诸藩,方得免除后患。”王仲先等人同声赞成。当日昭宗出猎于苑中,夜宴回来,醉后糊涂,竟然手刃黄门、侍女数人。次日凌晨,日上三竿,昭宗依然是酣寝宫中,未曾出门。
刘季述急忙来到中书省,对崔胤说道:“宫中必有变故,我等是内臣,不便坐视,愿便宜从事。”崔胤半晌无言。刘季述率领禁军千人,破门直入,访问宫中,得知昨晚情状。刘季述随后出来,对崔胤道:“主上所为如此,怎堪再理天下?不如废了昏君,另立明君,为社稷计,不得不然。”崔胤怕他凶威,只得含糊答应。
刘季述当即召集百官,并陈兵殿上,令崔胤等人连名署状,请太子监国。崔胤等人怕死,无奈之下署名。之后,刘季述、王仲先,带领禁军,大呼进入思政殿,杀死宫人多名。昭宗听到殿前鼓噪,惊恐万分,竟然堕落床下。等到他勉强起身,却见刘季述、王仲先已在面前,顿时吓得毛发直竖。刘季述等令他坐定,出示百官的联名署状,递给昭宗。
宫人连忙报何皇后,何皇后趋入,拜请道:“中尉不要惊动官家,有事不妨徐议。”刘季述道:“陛下厌倦大宝,群臣请太子监国,请陛下移养东宫!”昭宗支吾着说道:“昨与卿曹乐饮,不觉过醉,今日已悔悟了。”刘季述瞋目喝道:“这不是臣等所为,事出南司,众怒难犯。请陛下且往少阳宫,待事情稍缓就绪,再当迎陛下归还大内,休得自误!”
何后见刘季述声色俱厉,颇有惧容,怕他趁机加害昭宗。何后只得对昭宗说道:“陛下,请暂且依从中尉。”随即从床内取出传国玺,交与刘季述。刘季述叱令群阉,扶昭宗及何后登辇,并嫔御侍从十余人,送去少阳宫。刘季述用银挝划地,面数昭宗的过失,说道:“某时你不从我言,某事你又不从我言,罪至数十,尚有何说?”仿佛父训子。语毕出门,亲自加锁,熔铁锢住,复遣左军副使李师虔率兵环守。
为了防止昭宗和外边通风报信,刘季述下令一支笔、一张纸也不准送进去。为了防止意外,任何金屑器具,一律不准送入,饮食只从墙上的小洞里送进食物。当时正值严冬,随从的官人衣不能御寒,号哭之声传至院外,状至凄惨。
刘季述迎太子入宫,矫诏令太子裕即位,改名为缜,奉昭宗为太上皇,何后为皇太后,加百官爵秩,优赏将士。刘季述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广泛收拢入心,大赦天下,滥封官爵。对于平时受昭宗宠幸的宫人、方士等人,一律活活打死,就连昭宗的弟弟睦王李倚也没有幸免。而且他还常在夜间杀人,白天分十车藏尸运出,有的一车只装一、二具尸体,想以此显示自己的威风。
刘季述还想杀死崔胤,而崔胤和朱温有交情,他害怕朱温,只得解除了崔胤的度支、盐铁、转运使,宰相如故。刘季述又想杀了司天监胡秀林,胡秀林正色道:“中尉幽囚君父,还想多杀无辜么?”刘季述倒也不敢下手,听令自去。
刘季述虽然囚禁昭宗,拥立太子,挟制皇帝,大施淫威,但没有得到藩镇的支持。于是不少人致书各节帅,请他们兴兵勤王。进士李愚客居华州,给韩建上书,请其率先以图反正,韩建却是宦官的支持者,没有采纳李愚的意见。
刘季述为了稳定政局,派自己的干儿子刘希度到吧汴梁,找到手握重兵的朱温,说明废立皇帝的原因,并许诺把唐政权交给朱温,又派遣供奉官李奉本将伪造的太上皇退位诏书给朱温看,以求得到朱温的支持。宰相崔胤为了挽救残局,也私下给朱温修书,请他出兵靖君难,清君侧。
朱温反而把崔胤的信交给了刘季述,并说崔胤反复无常,应及早除掉。刘季述看信后,立即把崔胤找来责问。崔胤急中生智,推说信件是人伪造,又与刘季述订立了共同对付朱温的盟约。事后崔胤又给朱温写信,请他带兵攻打刘季述。
朱温在双方的争取下,一时也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朱温于是召集僚佐商议,有人说道:“朝廷大事,不是藩镇所应该管的。”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只有副使李振慷慨进言道:“皇室有难,便是助公以成霸业。今公为唐室的桓、文,安危所系。刘季述一个宦竖,竟敢囚废天子,若不能讨伐,如何号令诸侯?况且如果让幼主上了位,天下大权,必然尽归宦官。岂不是倒授人柄么?”
朱温大悟,即将刘希度囚住,遣亲吏张玄晖赴京,与崔胤共谋反正。朱温又以勤王为名,出兵讨伐刘季述,先派大将张存敬率军进攻河
中,劫掠晋、绛二州。 朱温率军尚未入关,长安却发生了变故。
当时的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非常忿恨宦官任意废立、侮辱天子。崔胤想策动他起事,便派亲信石戬和他一起游玩,乘机观察。孙德昭饮酒过量后,经常哭泣。崔胤揣摸得他的情况,就让石戬对他说道:“自从刘季述废立天子,天下人都瞩目此事,武夫、义臣都扼腕思愤。今日反者刘季述罪大恶极,很多人迫于刘季述的威权,不能有所作为。您若能乘机诛杀这两个奸贼,迎复天子,就会功成名就,名垂青史。您如果不早作打算,恐怕别人会抢先一步。”
孙德昭泣谢道:“德昭不过是一个小校,国家大事,怎敢擅行?若相公有命,德昭何敢爱死?”石戬即回来告诉崔胤。崔胤割衣带为书,令石戬转授孙德昭。石戬再去见孙德昭,把崔胤的计划告诉孙德昭,孙德昭允诺。孙德昭随后又结交右军都将董彦弼、周承诲等人,准备除夕举事,伏兵安福门外,捕杀凶竖。
残年已届,宫廷内外,都是团聚守岁,畅饮通宵。唯独孙德昭等人率领军士,分头潜伏。转眼间天色熹微,鸡声报晓。王仲先驰马入朝,刚到安福门,孙德昭突然杀出,麾动士卒,将他拿下,顺手一刀,砍作两段。孙德昭接着手提王仲先人头,捉住了监守少阳宫的将士,并叩门大呼道:“逆贼已诛,请陛下出劳将士!”
何后正与昭宗对泣,骤闻呼声,有些不信,因即应声道:“逆贼如果被诛,首级何在?”孙德昭当即把王仲先的首级,从穴中递入。何皇后拿给昭宗查看,果然不假,昭宗这才破门直出。这是崔胤也已到来,奉昭宗上御长乐门楼,自己率领百官称贺。
周承诲擒住了刘季述、王彦范,押至楼下。崔胤早已让京兆尹郑元集万人持大梃等着,昭宗还没有来得及诘责刘季述,此时万梃大进,两人被众人用大梃乱击,打成了一团糟。薛齐偓投井自尽,由军士搜出枭尸。于是遂灭四人家族,诛杀逆党二十余人。宦官奉太子匿左军,献还传国玺。昭宗道:“李裕幼弱,为凶竖所立,不足言罪,可还居东宫。”仍降裕为德王,仍复原名。昭宗赐孙德昭名为李继昭,周承诲名为李继诲,董彦弼也赐姓李。李继昭充任静海节度使,李继诲充任岭南西道节度使,李彦弼充任宁远节度使,均兼同平章事职衔,留掌宿卫。阅十日始出还家,赏赐倾府库,时人号为三使相。
昭宗复位后,加封朱温为东平王。李茂贞闻昭宗复位,特自凤翔入朝,诏封他为岐王。李茂贞无功加封,益令他飞扬跋扈。改元天复,大賚功臣子孙。昭宗又要进位崔胤为司徒,崔胤坚辞不就,以示谦虚。但他还是辅领朝政,兼领三司诸使,执掌大权。昭宗对他更为信任,召见之时竟然不喊他的名,而以字称呼,一时宠爱万千,无与伦比。
崔胤和陆扆,联名上疏,说道:“国家祸乱,都是由中官典兵,乞令臣崔胤主持左军,臣陆扆主持右军,如此宦官无从专擅职权,各地诸侯也不敢侵陵,王室自然渐尊了。”李茂贞闻了此言,认为崔胤等人想翦灭诸侯,大加反对。昭宗召李继昭、李继诲、李彦弼三人入商,三人同声说道:“臣等累世在军中,没有听说过书生可为军帅。而且且禁军若属南司,必多所变更,不若仍归北司为便。”
于是昭宗又命枢密使韩全诲,凤翔监军张彦弘为左右军尉,另用袁易简、周敬容为枢密使。李茂贞辞行还镇,崔胤与李茂贞商议,令留兵三千人,充作宿卫,监督宦官。李茂贞允诺,令养子李继筠为将,率三千人留在京城。谏议大夫韩偓道:“留此兵必为国患。”崔胤不肯听从。
崔胤日日想着裁抑宦官,削除内柄。杨复恭为中尉时,曾向度支使借拨卖曲榷赋,赡养两军,此后也没有归偿。崔胤不想让宦官专利,特令酤酒家自己造曲,月输榷钱至度支,并附近各镇也照例办理。李茂贞因此失利,上表乞入朝论奏。韩全诲更是代为申请,乃许李茂贞入朝。李茂贞至京,韩全诲送厚礼和他结交,约为党援。
崔胤开始戒惧,益加和朱温交好,以抵制李茂贞。昭宗倚崔胤为重,事无大小,先咨后行,每日召崔胤坐论,至晚方休。崔胤以除绝宦官为志,奏对时辄加怂恿,宦官越发对他侧目。中书舍人令狐涣,以及谏议大夫韩偓,已擢为翰林学士,听说崔胤想尽诛宦官,便从旁屡谏,说道如果相持过急,恐防他变,崔胤却始终没有省悟。
蹉跎蹉跎,过了半年,昭宗召韩偓入问道:“敕使中多半为恶,如何处置?”韩偓答道:“前时东宫发难,敕使都是同恶,欲加处置,应在那个时候,今已错过了时机。”
马殷得报,欣喜万分,亲自带着马存出城迎接马宾。当年宣州城下兵败之时,马宾为了掩护杏兰和侄子脱逃,被杨行密麾下生擒。马殷一直念念不忘这个弟弟,多方打探却没有结果。马殷、马宾和马存兄弟三人相见,相拥而泣,场面感人。
马家三兄弟自许州城下马存护送文香南下之后,就天各一方,没有聚首。没有想到在乱世之中,十四年后,兄弟三人都能保全性命。历尽坎坷,终于得以团圆于潭州。
马殷即带着马宾一家回到家中,见过文香、丹女以及芙蓉牡丹等侍妾。马殷在文香的劝说下,刚纳了杏兰的两个美貌婢女侍剑和如剑为妾,芙蓉牡丹此时都已有孕在身。三年前,马存就在马殷的主持下成家生子。马殷兄弟三家团聚,其乐融融。马殷大摆筵席,庆贺兄弟重逢,一连热闹了数日。
马殷问及马宾别后之事,马宾一一告知了大哥。马殷也把自己在宣州之后的事情告诉了马宾。马宾听说杏兰遇害,心中悲痛不已。马宾和杏兰相处日久,自然颇有感情,当年也是为了让杏兰脱险,马宾才主动留下断后,而被杨行密部将所擒。
马殷见二弟回到了身边,自己又多了一个最能信任的亲人。日后做起事来,更加会得心应手。马殷自然要重用马宾,当即派出使者向朝廷上表,请求任命马宾为武安军节度副使。为了不让外人说自己任人唯亲,又同时请朝廷正式下诏任命李琼为静江军节度使。当然马殷派出使者去长安,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打探朝廷和各地藩镇近来的动静。
此时的朝廷大权,掌握在宰相崔胤手中。崔胤,清河武城人,字昌遐。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乾宁二年,进士及第。王重荣当时任河中节度使,曾辟请他为从事。后来,崔胤进入朝廷做官,不断得到升迁。唐大顺年间,崔胤历任兵部、吏部侍郎,不久以本官任平章事,这是崔胤第一次拜相。
此时唐皇室衰微,大权旁落,宦官与朝臣南北二司互相争权。他们树立朋党,各自结纳藩镇,在朝廷中相互倾轧欺凌。崔胤为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善于阿谀附合,外表看上去老成持重,实则内心险恶。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节度使王行瑜等起兵反叛之时,兵锋强劲,宰相杜让能、韦昭度因此惨遭诛杀。宰相崔昭纬与王行瑜相结纳,因此保住权位,他待崔胤以宗人之礼,屡屡大加推荐,崔胤因此而官运亨通。
李茂贞进军长安后,挟持昭宗到华州。昭宗昭雪杜让能、韦昭度无辜被害之冤,惩处了崔昭纬,罢免了崔胤的相位,让他出任岭南东道节度诸使。这时候朱温独霸关东,势力强大,因此崔胤秘密写信向朱温求援。朱温上书给昭宗,陈述崔胤之功,为崔胤辩护,并要挟昭宗说,不能让崔胤离开宰辅的位置。昭宗无奈,只好收回前诏。
此时崔胤已到湖南,马上被召回任平章事,崔胤二次为相。崔胤获得了朱温的支持,便弄威权。他嫉恨徐彦若、王搏等人揭发崔昭纬的前事,害得自己也受连累,因而极力排挤他们,不久把徐彦若排挤出朝廷。接着,又诬陷王搏有危害国家之心,让朱温出面弹劾。唐光化年中,贬王搏为溪州司马,赐死于蓝田驿。崔胤不久又担任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使,自此,朝廷权政都归于崔胤一人,权势可谓炙手可热。
崔胤心中一直痛恨宦官的专横,素存铲除宦官之志。而唐昭宗也对宦官心中不满。崔胤自恃朱温为外援,屡屡与昭宗密谋要除去宦官。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专权自盗,也连结岐华二镇,抵制崔胤。王搏从容入奏道:“人君当明大体,不宜意存偏私,宦官擅权已数十年,何人不知其弊害?但势难猝除,且等到外难渐平,再再惩内蠹。”
昭宗把此话转告了崔胤,崔胤便攻击王搏依附宦官,万难再为宰相。昭宗怀疑崔胤携私报复,竟将崔胤免职,以陆扆为相。崔胤怎肯干休,于是又求朱温出头,硬要昭宗贬逐王搏,以及宋道弼、景务修等人。昭宗摄于朱温之威,只得贬王搏为崖州司户,把宋道弼贬至驩州,景务修贬至爱州,再用崔胤为相。这是崔胤第三次为相。
崔胤请昭宗下诏,令王搏、宋道弼、景务修等人自尽,于是崔胤再掌朝政,势震中外。宦官们相率侧目,对他十分畏惧,心中不胜忿恨。当时的中尉之一是宦官刘季述,他统领着左军,又曾和韩建一起谋杀过诸王。等到宋道弼、景务修等人贬死,不免动了兔死狐悲的念头。
于是刘季述与右军中尉王仲先,继任的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等人密谋,说道:“主上轻佻多诈,不堪
奉事。我等诸人恐怕终将遭罹祸患,不若我们奉立太子,并引岐州、华州二镇兵马入援,控制诸藩,方得免除后患。”王仲先等人同声赞成。当日昭宗出猎于苑中,夜宴回来,醉后糊涂,竟然手刃黄门、侍女数人。次日凌晨,日上三竿,昭宗依然是酣寝宫中,未曾出门。
刘季述急忙来到中书省,对崔胤说道:“宫中必有变故,我等是内臣,不便坐视,愿便宜从事。”崔胤半晌无言。刘季述率领禁军千人,破门直入,访问宫中,得知昨晚情状。刘季述随后出来,对崔胤道:“主上所为如此,怎堪再理天下?不如废了昏君,另立明君,为社稷计,不得不然。”崔胤怕他凶威,只得含糊答应。
刘季述当即召集百官,并陈兵殿上,令崔胤等人连名署状,请太子监国。崔胤等人怕死,无奈之下署名。之后,刘季述、王仲先,带领禁军,大呼进入思政殿,杀死宫人多名。昭宗听到殿前鼓噪,惊恐万分,竟然堕落床下。等到他勉强起身,却见刘季述、王仲先已在面前,顿时吓得毛发直竖。刘季述等令他坐定,出示百官的联名署状,递给昭宗。
宫人连忙报何皇后,何皇后趋入,拜请道:“中尉不要惊动官家,有事不妨徐议。”刘季述道:“陛下厌倦大宝,群臣请太子监国,请陛下移养东宫!”昭宗支吾着说道:“昨与卿曹乐饮,不觉过醉,今日已悔悟了。”刘季述瞋目喝道:“这不是臣等所为,事出南司,众怒难犯。请陛下且往少阳宫,待事情稍缓就绪,再当迎陛下归还大内,休得自误!”
何后见刘季述声色俱厉,颇有惧容,怕他趁机加害昭宗。何后只得对昭宗说道:“陛下,请暂且依从中尉。”随即从床内取出传国玺,交与刘季述。刘季述叱令群阉,扶昭宗及何后登辇,并嫔御侍从十余人,送去少阳宫。刘季述用银挝划地,面数昭宗的过失,说道:“某时你不从我言,某事你又不从我言,罪至数十,尚有何说?”仿佛父训子。语毕出门,亲自加锁,熔铁锢住,复遣左军副使李师虔率兵环守。
为了防止昭宗和外边通风报信,刘季述下令一支笔、一张纸也不准送进去。为了防止意外,任何金屑器具,一律不准送入,饮食只从墙上的小洞里送进食物。当时正值严冬,随从的官人衣不能御寒,号哭之声传至院外,状至凄惨。
刘季述迎太子入宫,矫诏令太子裕即位,改名为缜,奉昭宗为太上皇,何后为皇太后,加百官爵秩,优赏将士。刘季述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广泛收拢入心,大赦天下,滥封官爵。对于平时受昭宗宠幸的宫人、方士等人,一律活活打死,就连昭宗的弟弟睦王李倚也没有幸免。而且他还常在夜间杀人,白天分十车藏尸运出,有的一车只装一、二具尸体,想以此显示自己的威风。
刘季述还想杀死崔胤,而崔胤和朱温有交情,他害怕朱温,只得解除了崔胤的度支、盐铁、转运使,宰相如故。刘季述又想杀了司天监胡秀林,胡秀林正色道:“中尉幽囚君父,还想多杀无辜么?”刘季述倒也不敢下手,听令自去。
刘季述虽然囚禁昭宗,拥立太子,挟制皇帝,大施淫威,但没有得到藩镇的支持。于是不少人致书各节帅,请他们兴兵勤王。进士李愚客居华州,给韩建上书,请其率先以图反正,韩建却是宦官的支持者,没有采纳李愚的意见。
刘季述为了稳定政局,派自己的干儿子刘希度到吧汴梁,找到手握重兵的朱温,说明废立皇帝的原因,并许诺把唐政权交给朱温,又派遣供奉官李奉本将伪造的太上皇退位诏书给朱温看,以求得到朱温的支持。宰相崔胤为了挽救残局,也私下给朱温修书,请他出兵靖君难,清君侧。
朱温反而把崔胤的信交给了刘季述,并说崔胤反复无常,应及早除掉。刘季述看信后,立即把崔胤找来责问。崔胤急中生智,推说信件是人伪造,又与刘季述订立了共同对付朱温的盟约。事后崔胤又给朱温写信,请他带兵攻打刘季述。
朱温在双方的争取下,一时也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朱温于是召集僚佐商议,有人说道:“朝廷大事,不是藩镇所应该管的。”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只有副使李振慷慨进言道:“皇室有难,便是助公以成霸业。今公为唐室的桓、文,安危所系。刘季述一个宦竖,竟敢囚废天子,若不能讨伐,如何号令诸侯?况且如果让幼主上了位,天下大权,必然尽归宦官。岂不是倒授人柄么?”
朱温大悟,即将刘希度囚住,遣亲吏张玄晖赴京,与崔胤共谋反正。朱温又以勤王为名,出兵讨伐刘季述,先派大将张存敬率军进攻河
中,劫掠晋、绛二州。 朱温率军尚未入关,长安却发生了变故。
当时的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非常忿恨宦官任意废立、侮辱天子。崔胤想策动他起事,便派亲信石戬和他一起游玩,乘机观察。孙德昭饮酒过量后,经常哭泣。崔胤揣摸得他的情况,就让石戬对他说道:“自从刘季述废立天子,天下人都瞩目此事,武夫、义臣都扼腕思愤。今日反者刘季述罪大恶极,很多人迫于刘季述的威权,不能有所作为。您若能乘机诛杀这两个奸贼,迎复天子,就会功成名就,名垂青史。您如果不早作打算,恐怕别人会抢先一步。”
孙德昭泣谢道:“德昭不过是一个小校,国家大事,怎敢擅行?若相公有命,德昭何敢爱死?”石戬即回来告诉崔胤。崔胤割衣带为书,令石戬转授孙德昭。石戬再去见孙德昭,把崔胤的计划告诉孙德昭,孙德昭允诺。孙德昭随后又结交右军都将董彦弼、周承诲等人,准备除夕举事,伏兵安福门外,捕杀凶竖。
残年已届,宫廷内外,都是团聚守岁,畅饮通宵。唯独孙德昭等人率领军士,分头潜伏。转眼间天色熹微,鸡声报晓。王仲先驰马入朝,刚到安福门,孙德昭突然杀出,麾动士卒,将他拿下,顺手一刀,砍作两段。孙德昭接着手提王仲先人头,捉住了监守少阳宫的将士,并叩门大呼道:“逆贼已诛,请陛下出劳将士!”
何后正与昭宗对泣,骤闻呼声,有些不信,因即应声道:“逆贼如果被诛,首级何在?”孙德昭当即把王仲先的首级,从穴中递入。何皇后拿给昭宗查看,果然不假,昭宗这才破门直出。这是崔胤也已到来,奉昭宗上御长乐门楼,自己率领百官称贺。
周承诲擒住了刘季述、王彦范,押至楼下。崔胤早已让京兆尹郑元集万人持大梃等着,昭宗还没有来得及诘责刘季述,此时万梃大进,两人被众人用大梃乱击,打成了一团糟。薛齐偓投井自尽,由军士搜出枭尸。于是遂灭四人家族,诛杀逆党二十余人。宦官奉太子匿左军,献还传国玺。昭宗道:“李裕幼弱,为凶竖所立,不足言罪,可还居东宫。”仍降裕为德王,仍复原名。昭宗赐孙德昭名为李继昭,周承诲名为李继诲,董彦弼也赐姓李。李继昭充任静海节度使,李继诲充任岭南西道节度使,李彦弼充任宁远节度使,均兼同平章事职衔,留掌宿卫。阅十日始出还家,赏赐倾府库,时人号为三使相。
昭宗复位后,加封朱温为东平王。李茂贞闻昭宗复位,特自凤翔入朝,诏封他为岐王。李茂贞无功加封,益令他飞扬跋扈。改元天复,大賚功臣子孙。昭宗又要进位崔胤为司徒,崔胤坚辞不就,以示谦虚。但他还是辅领朝政,兼领三司诸使,执掌大权。昭宗对他更为信任,召见之时竟然不喊他的名,而以字称呼,一时宠爱万千,无与伦比。
崔胤和陆扆,联名上疏,说道:“国家祸乱,都是由中官典兵,乞令臣崔胤主持左军,臣陆扆主持右军,如此宦官无从专擅职权,各地诸侯也不敢侵陵,王室自然渐尊了。”李茂贞闻了此言,认为崔胤等人想翦灭诸侯,大加反对。昭宗召李继昭、李继诲、李彦弼三人入商,三人同声说道:“臣等累世在军中,没有听说过书生可为军帅。而且且禁军若属南司,必多所变更,不若仍归北司为便。”
于是昭宗又命枢密使韩全诲,凤翔监军张彦弘为左右军尉,另用袁易简、周敬容为枢密使。李茂贞辞行还镇,崔胤与李茂贞商议,令留兵三千人,充作宿卫,监督宦官。李茂贞允诺,令养子李继筠为将,率三千人留在京城。谏议大夫韩偓道:“留此兵必为国患。”崔胤不肯听从。
崔胤日日想着裁抑宦官,削除内柄。杨复恭为中尉时,曾向度支使借拨卖曲榷赋,赡养两军,此后也没有归偿。崔胤不想让宦官专利,特令酤酒家自己造曲,月输榷钱至度支,并附近各镇也照例办理。李茂贞因此失利,上表乞入朝论奏。韩全诲更是代为申请,乃许李茂贞入朝。李茂贞至京,韩全诲送厚礼和他结交,约为党援。
崔胤开始戒惧,益加和朱温交好,以抵制李茂贞。昭宗倚崔胤为重,事无大小,先咨后行,每日召崔胤坐论,至晚方休。崔胤以除绝宦官为志,奏对时辄加怂恿,宦官越发对他侧目。中书舍人令狐涣,以及谏议大夫韩偓,已擢为翰林学士,听说崔胤想尽诛宦官,便从旁屡谏,说道如果相持过急,恐防他变,崔胤却始终没有省悟。
蹉跎蹉跎,过了半年,昭宗召韩偓入问道:“敕使中多半为恶,如何处置?”韩偓答道:“前时东宫发难,敕使都是同恶,欲加处置,应在那个时候,今已错过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