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纯阳独秀文集最新章节!
清誉与扒灰
今天写一片篇文字的时候“雱”字用拼音打不出来,用五笔也没有,只得到网上查,却看到一段关于扒灰的源流之说,令我瞠目结舌的是,此源流竟是出自清誉甚高的王安石!
扒灰,民间指公公与儿媳妇发生不正当的两性关系。看过红楼梦的人对焦大骂街一段想必留有印象:“扒灰的扒灰,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其中的“扒灰”即是暗指贾珍与儿媳秦可卿的不正常关系。可见“扒灰”一词早在曹雪芹的时代就被人们广为使用了。
何以将翁媳乱伦称“扒灰”?其语源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一说认为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之子王雱,早年辞世,其妻青年守寡,另筑小楼居住。王安石出于对儿媳的关心,经常去探望她。而媳妇却误解了公公的意思,以为王安石心怀不轨,于是提诗于壁,以明心迹。王安石见了题诗,颇为尴尬,即以指甲扒去壁灰。于是便有了“扒灰”之说。“扒灰”亦称“爬灰”爬灰必污膝“污膝”与“污媳”谐音,故称翁媳乱伦为“爬灰”或“扒灰“。
王安石人格高尚。对他的品行,即使是苏轼、司马光这样的政敌(注意,是政敌)也是只反对他的政策而不否定他的为人。前者称他“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后者称他“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可说是赞许有加。史书中还记载着王安石拒绝纳妾的故事,就连夫人主动为他买来的都坚持退回去,终身与夫人相守,这表明他对爱情是专一的,这在奉行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里实在少见。试想,这么一个有着“卓绝之行”的人,这么一个有着“过人节义”的人,这么一个连妾都不肯纳的人,怎么会打儿媳妇的主意,做那种“污媳”的龌龊事呢!作为王安石的家人,儿媳对公爹的情怀和品行本应十分了解,怎么可能将公爹的好心探视看成是心怀不轨呢?这与理难合。
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制造消息者的别有用心。我们知道荆公两次入相,锐意改革,得罪了不少人,许多人恨之入骨。他下野后,反对派当权,一些人对王安石极尽诋毁之能事,制造了不少有损王安石形象的流言,什么“眼中多白,乃奸臣之相”;什么“外示朴野,中藏巧诈”;什么“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把个政绩卓然文采飞扬人格高尚的王安石说得极其卑劣猥琐,哪里还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半点光彩。中国人诋毁人的功夫那是世界一流,落井下石的功夫也是罕有匹敌。当年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不是也受到很多人无中生有的诽谤和围攻吗?一个“乌台诗案”差点要了他的命。以彼推此,这个所谓的“扒灰”之说,估计就是朱熹之流那诸多中伤之箭中的一支吧?所以,说“扒灰”源于王安石,我是不信的。
清誉与扒灰的极至同出一个人身上,极尽了捕风捉影的能事。虽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轻者自清,浊者自浊,事情终会水落石出,还人的清白,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但其中的代价,可谓是高昂的。岳飞的莫须有,袁崇焕的冤死六月飞雪犹不及啊,文革对中国的破坏,等等。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舌头底下压死人,百口莫辩,有会说得不会听的,跳进黄河洗不清,何况是普通人,欲洁何曾洁!让我不得不对莫测人心与言论不寒而栗了。
清誉与扒灰
今天写一片篇文字的时候“雱”字用拼音打不出来,用五笔也没有,只得到网上查,却看到一段关于扒灰的源流之说,令我瞠目结舌的是,此源流竟是出自清誉甚高的王安石!
扒灰,民间指公公与儿媳妇发生不正当的两性关系。看过红楼梦的人对焦大骂街一段想必留有印象:“扒灰的扒灰,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其中的“扒灰”即是暗指贾珍与儿媳秦可卿的不正常关系。可见“扒灰”一词早在曹雪芹的时代就被人们广为使用了。
何以将翁媳乱伦称“扒灰”?其语源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一说认为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之子王雱,早年辞世,其妻青年守寡,另筑小楼居住。王安石出于对儿媳的关心,经常去探望她。而媳妇却误解了公公的意思,以为王安石心怀不轨,于是提诗于壁,以明心迹。王安石见了题诗,颇为尴尬,即以指甲扒去壁灰。于是便有了“扒灰”之说。“扒灰”亦称“爬灰”爬灰必污膝“污膝”与“污媳”谐音,故称翁媳乱伦为“爬灰”或“扒灰“。
王安石人格高尚。对他的品行,即使是苏轼、司马光这样的政敌(注意,是政敌)也是只反对他的政策而不否定他的为人。前者称他“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后者称他“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可说是赞许有加。史书中还记载着王安石拒绝纳妾的故事,就连夫人主动为他买来的都坚持退回去,终身与夫人相守,这表明他对爱情是专一的,这在奉行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里实在少见。试想,这么一个有着“卓绝之行”的人,这么一个有着“过人节义”的人,这么一个连妾都不肯纳的人,怎么会打儿媳妇的主意,做那种“污媳”的龌龊事呢!作为王安石的家人,儿媳对公爹的情怀和品行本应十分了解,怎么可能将公爹的好心探视看成是心怀不轨呢?这与理难合。
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制造消息者的别有用心。我们知道荆公两次入相,锐意改革,得罪了不少人,许多人恨之入骨。他下野后,反对派当权,一些人对王安石极尽诋毁之能事,制造了不少有损王安石形象的流言,什么“眼中多白,乃奸臣之相”;什么“外示朴野,中藏巧诈”;什么“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把个政绩卓然文采飞扬人格高尚的王安石说得极其卑劣猥琐,哪里还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半点光彩。中国人诋毁人的功夫那是世界一流,落井下石的功夫也是罕有匹敌。当年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不是也受到很多人无中生有的诽谤和围攻吗?一个“乌台诗案”差点要了他的命。以彼推此,这个所谓的“扒灰”之说,估计就是朱熹之流那诸多中伤之箭中的一支吧?所以,说“扒灰”源于王安石,我是不信的。
清誉与扒灰的极至同出一个人身上,极尽了捕风捉影的能事。虽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轻者自清,浊者自浊,事情终会水落石出,还人的清白,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但其中的代价,可谓是高昂的。岳飞的莫须有,袁崇焕的冤死六月飞雪犹不及啊,文革对中国的破坏,等等。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舌头底下压死人,百口莫辩,有会说得不会听的,跳进黄河洗不清,何况是普通人,欲洁何曾洁!让我不得不对莫测人心与言论不寒而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