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赤子之谲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大唐键侠最新章节!
宁国公主在宫中打听消息得实,让窦文场向李泌通传消息,李泌听了,这才明白李亨昨夜为何烦闷饮酒至醉,从而被张淑妃、李辅国得着机会,想要趁机置李倓于死地。
首先,有句话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昨日一天当中,李亨两次接到败报,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就此跌落谷底。
第一桩败报,是被叛军围困经年后,终因援军不至,颍川陷落,太守、本郡防御使薛愿与防御副使庞坚皆被擒获,押送洛阳。安禄山恨二人不降,欲支解之,在受到部下劝说“此义士也,人各为其主,戮之不祥”后,遂暂且缧绁于洛水之滨,逢天大寒,一夕间全都冻死……
消息传来,李亨不禁大恸。庞坚对于他只是一个名字罢了,薛愿却不但是熟人,而且还算亲眷嘞——薛愿之兄,尚宣惠太子李隆业之女宜君县主,是李亨的堂姐夫;薛愿之妹,嫁给废太子李瑛为妃,是李亨的二嫂……则李亨又怎能不感伤痛呢?
第二桩败报,吐蕃趁着河西兵马东援的机会,大举而出,攻破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军,并克石堡城、百谷城和雕窠城。
此前李泌就曾经提起过,要防吐蕃趁乱来侵,所以河西道乃至安西四镇的兵马,不宜调动太多。可惜李泌放的是马后炮,比及他抵达定安,向西方各军、镇求援的诏书早就发出去了,援兵多半都在半路,也不便让他们掉头再折回去啊。
而且吧,定安汇聚兵马越多,李亨心里才越踏实,火烧眉毛,且顾眼下,至于吐蕃……且等朕收复了长安再说吧。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吐蕃动作竟然这么快,来势又如此凶猛,李亨不禁有些担忧。这两桩败报,属于军情,自然也会呈递帅府,所以李俶、李泌都是知道的——正是为了应对由此而产生的新局面,他们昨夜才会工作到那么晚——然而还有第三桩事,对于李亨来说,成为压垮他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就不知道了。
原来昨日午后,成都诏至,上皇加宪部尚书李麟为同平章事,使其统领百僚——也就是说,让李麟做首相。
上皇在成都,也就把宰相们给轰去灵武,赍诏传位于李亨,他身边仍然留下了不少宗室、大臣,在蜀中自成一套体系,如今更命从驾的李麟为首相……这是要干什么?想要两政府并立,他好跟儿子相拮抗么?
李亨见此,不由得不怒。但除了恼怒外,还有让他倍感伤心之事——上皇在诏书中,明令褫夺李璘永王爵号,并号召各郡讨伐。
此前,李亨虽命高适等多路进剿李璘,但并没有正式下诏,剥夺李璘的爵位。实话说这很没道理,只能解释为李亨对李璘尚存怜爱之意,不忍加诛——若是庶民,李璘兵败之时,一小吏可斩也;既然还是藩王,总得全其性命,押来由朕处置吧。
谁想上皇却抢先一步,夺了永王之爵!
李璘募兵东下之举,背后很可能有上皇势力的挑唆,这点并不仅仅李汲猜到了,朝中有见识的官僚,多半心中有数。李汲不便将此言进奏李亨,李泌为免天家父子、兄弟相疑,他也不说,但不少急于抱上新天子大腿,并且要跟成都相切割的大臣,是绝不肯缄默不言的。李亨本来就耳根软,既然不是一个人这么说,自然而然地他就信了……
由此得见上皇之诏,李亨不禁掩面痛哭:“上皇岂能如此,岂能如此啊!”
你先是留我规复西京,却又设诸道节度使,想把兵权分给诸子;继而不满我灵武登基,怂恿李璘夺占荆襄乃至吴会;等见到我动作够快,应对及时,估计李璘成不了事,就干脆一脚把那倒霉孩子给踢开了……
世上有你这种当爹的吗?!
李亨哀痛之下,张淑妃便趁着晚膳,命人进酒,酒入愁肠,把李亨灌了个半醉。随即李辅国进言,说到处都在风传建宁王谋夺储位,欲害广平王,此前刺客穿过宫禁去帅府谋刺,虽然没能拿到实证,但有嫌疑的都是建宁王亲信啊,难道陛下还不明了其心吗?张淑妃也在旁边帮腔,李亨遂将对老爹的恼恨,一股脑都撒在了儿子身上……
正因如此,倘若李汲只道对方父子亲情,估计李亨羞恼之下,还不会受什么触动。李汲却无巧不巧,偏拿永王类比建宁王,李亨当即悲怒交加,喝令“速斩”;然后李汲又拿李亨类比上皇……李亨这才悚然而惊:难道真是血源不改,我跟老爹竟然一样混蛋么?!这才决定,暂将李倓交给李俶处置。
也就是李亨喝醉了,否则以他的性格,李璘谋叛是实,尚且不忍加诛,何况是自己向来看重、保爱的亲儿子呢?所以昨晚李汲闹完后,李亨回去就睡了,早间醒来一回味,不禁满身冷汗,当即把陪侍在身边的张淑妃给痛骂了一番。张淑妃跪地谢罪,说对于建宁王的坏话,那都是李辅国讲的,臣妾不过就形势帮忙分析了几句而已,臣妾全都是为了陛下着想啊!
李亨闻言又悔,遂将张淑妃搀扶起来,好言抚慰。
对于李汲闯殿之事,李亨多少还有些记忆,但因被酒,实话说印象颇为模糊,将李汲揪着李辅国犯颜而谏,把自己搞得下不来台,那些不愉快几乎全都忘了。他就光记得,自己一时昏头,下令即斩李倓,幸亏李汲帮忙求情,才使人伦惨剧不必上演……
所以眼见李泌绑缚李汲过来请罪,李亨反倒大吃一惊,说:“昨夜朕酒后一时不查,幸亏李汲得解,则李汲实有大功,安得有罪啊?”竟然亲自起身,作势为李汲解缚。
当然啦,皇帝只需要做个样子就成了,自有程元振等宦官过来,帮忙解绳扣,释捆绑。
李泌赶紧按着李汲向皇帝叩头谢恩,李亨笑道:“天威不可测,天颜不可犯,而唯李汲这般赤子之心,始能不念自身安危,一心要救建宁性命,要全我父子恩义——长源,卿真有一好兄弟也。”
其实李汲昨晚出手是挺莽撞,其后闯殿也甚粗鲁,但他嘴里说的虽然都是大白话,却一句句地封堵李辅国、张淑妃等人之口,但凡听到的、见到的,都不会再认为这小子脸粗心也粗——起码李辅国就已经明戏了。在场者唯独李亨,因为酒意上头,记忆所有缺失,所以还蒙在鼓里,当他是个老实人……
放开李汲后,李亨即令赐坐,然后皱着眉头问李泌:“建宁确实无恶意么?”
李泌对此早有腹案,当即回答道:“陛下,建宁王于护驾、劝进,实有大功,且是陛下亲子,即有小过,亦当宽赦之。况且所谓谋夺储位云云,尚无实证,岂可加罪啊?”
昨晚他们也追问过李倓了,你是不是真做了什么不应该做的事,被李辅国、鱼朝恩他们抓着证据了啊?李倓当即指天为誓,说我若曾起过伤害阿兄之意,天雷殛为飞灰!而且吧,倘若那些阉人有什么证据,岂有不得意洋洋亮出来给我瞧的道理?鱼朝恩还用得着故意激怒我,使我在殿上跟圣人抬杠、顶牛吗?
所以李泌建议,也不必要找李辅国他们来对质了,直接告诉皇帝,查无实证即可。
“前日刺客穿宫而过,此建宁王疏于职守,陛下已然责罚过他,今既宽赦,何必再论?且若建宁王有谋夺储副之意,自当先取元帅,而臣谏阻陛下,改以广平王为元帅,则建宁王自当恨臣,即便欲谋刺,也先刺臣啊。
“昨夜将建宁王押至帅府,兄弟相拥而哭,建宁王更发毒誓,绝无恶意——陛下,哪怕有一点蛛丝马迹,想广平王岂能容他?
“但为防微杜渐,臣建议陛下应允元帅所请,置建宁王于军中,受元帅管束。建宁王常欲为陛下、元帅分劳,收复两京,复祖、父之仇,则其在军中为僚佐,必合心意,即便建立功勋,亦归元帅,不能恃功而觊觎储位也——此乃两全之策,唯在圣心独断。”
李亨点头,便从案上将起一卷来展开:“此李辅国方呈上,朕准就是了。”当即提笔,签了个名,然后递还给李泌。
李泌兄弟告退而出,就见宁国公主等在阶下,先朝李泌行礼,然后又冲着李汲深深一屈膝。李汲赶紧侧过一旁:“公主何以如此?”
宁国公主道:“昨夜询问宫人,才知长卫先生为救三兄,竟然甘冒杀身之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随即压低声音,说:“听闻先生觐见请罪,我便等在殿外,倘若父皇想要惩处先生,我也必然冒死相救!”
李汲心说你终究是亲闺女啊,而且皇帝还需要你去下嫁回纥,哪儿用得着冒“死”……
正想谦逊两句,就见宁国公主转向李泌,低声问道:“长源先生,回纥使臣将至,我也出嫁在即,乃欲恳请父皇,命长卫先生护我前往——先生以为如何?”
李泌微笑着摇头道:“公主美意,我兄弟铭感五内。然而不必了,泌心中自有主张。”
辞别宁国公主,出宫抵达帅府后,李泌突然间在廊下停步,瞧瞧四下无人,低声问李汲道:“公主欲使你相从,前往回纥,你明白她的用意吗?”
李汲微微一皱眉头:“难道是为了救我?”
李泌颔首道:“正是。圣人虽然赦你之罪,但你昨夜得罪的人可太多啦——张淑妃、李辅国、鱼朝恩……彼等岂能不衔恨?且候风波静息,必然要谋害于你……”
李汲忙道:“阿兄何不设谋,因此事而铲除彼獠,斩草除根,可免后患!”
李泌苦笑摇头:“谈何容易……圣人实信李辅国等,因其进谗,几杀建宁王,则我又岂能遽去之——只有徐徐设谋,再等机会罢了。至于张淑妃……岂是我能动得了的?”
李汲道:“宁国公主倒也聪明,她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想把我带走,离开这是非之地吧?阿兄为何不肯应允?”
李泌面色一沉,说:“你胆子太大,在宫中都能做出那等事来,则若相从公主于回纥,嘿嘿……若因此而坏交谊,使回纥主怨怼我唐,必更酿成巨祸!”不等李汲辩驳,便又道:“我与元帅商议,近日便要率师南下,谋复西京,到时候带你在身边,也可远离小人,正不必跋涉荒远,到回纥去了。”
李汲心说你就是不放心我呗,想把我牢牢拴在身边……也罢,估计短时间内那些阉人吃我一吓,还不敢公然作恶,那我就暂且听你的好了。
于是叹一口气:“皇帝的心情,阴晴不定,这臣子也很难做啊……但求蜀中那位别再作怪了,前线也能有些好消息传回来。”
——————————
李汲想不到自己竟然一语成谶,隔不数日,李亨忽召李俶、李泌入宫——时李倓已正式就任元帅行军司马,皇帝却不召,明显心中还有些疙瘩——等二人返回帅府之时,全都满面红光,貌似喜不自胜。
随即下令各军,传达最新消息——安禄山,死矣!
具体安禄山是怎么死的,要到这日晚间,李泌才详细地向李汲说明:
“安贼此前便已目疾失明,因此长留东都,不能率群贼浩荡西进。去岁将终时,他又病疽,性情日益暴躁,动辄棰挞左右,甚至于滥杀侍从。彼居深禁,大将都难得相见,皆因谋士严庄白事,然严庄亦常遭鞭笞。
“安贼欲以三子庆恩,代次子庆绪为嗣……”
——安禄山的长子名叫安庆宗,尚荣义郡主,居住在长安——也就相当于是人质了——因此安禄山造反后,就被上皇下令处死。次子庆绪在禄山称帝后,被封为晋王,长久不肯册封他做太子;三子庆恩是宠妾段氏所生,禄山乃有弃长而立幼之意。
“安庆绪因此惶惧,即与严庄合谋,遣阉竖李猪儿夜入寝殿,刺死安贼。庆绪匿丧不报,诡言安贼病笃,矫立为太子,不数日即僭位,尊安贼为太上皇,然后发丧。据传庆绪封严庄为御史大夫、冯翊王,事无大小,皆听严庄……”
完了李泌还叹息道:“可惜不能生俘安贼,明正朝典,倒让他死得太过轻松了!”
李汲笑道:“祸首伏诛,这是好事啊,管他是被谁杀的呢。从来成王败寇,即便生擒安贼,将他五马分尸,他也未必会悔悟,反不如被儿子所谋、阉宦所杀,会更解气。”可是想一想,据说安庆绪和严庄都没有亲自动手,只是守在寝室外,隔绝消息罢了,则安禄山有可能临死都不知道究竟是谁要杀他……这才是真可惜啊。
随即问李泌:“那严庄又是何许人也?才能如何?”
宁国公主在宫中打听消息得实,让窦文场向李泌通传消息,李泌听了,这才明白李亨昨夜为何烦闷饮酒至醉,从而被张淑妃、李辅国得着机会,想要趁机置李倓于死地。
首先,有句话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昨日一天当中,李亨两次接到败报,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就此跌落谷底。
第一桩败报,是被叛军围困经年后,终因援军不至,颍川陷落,太守、本郡防御使薛愿与防御副使庞坚皆被擒获,押送洛阳。安禄山恨二人不降,欲支解之,在受到部下劝说“此义士也,人各为其主,戮之不祥”后,遂暂且缧绁于洛水之滨,逢天大寒,一夕间全都冻死……
消息传来,李亨不禁大恸。庞坚对于他只是一个名字罢了,薛愿却不但是熟人,而且还算亲眷嘞——薛愿之兄,尚宣惠太子李隆业之女宜君县主,是李亨的堂姐夫;薛愿之妹,嫁给废太子李瑛为妃,是李亨的二嫂……则李亨又怎能不感伤痛呢?
第二桩败报,吐蕃趁着河西兵马东援的机会,大举而出,攻破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军,并克石堡城、百谷城和雕窠城。
此前李泌就曾经提起过,要防吐蕃趁乱来侵,所以河西道乃至安西四镇的兵马,不宜调动太多。可惜李泌放的是马后炮,比及他抵达定安,向西方各军、镇求援的诏书早就发出去了,援兵多半都在半路,也不便让他们掉头再折回去啊。
而且吧,定安汇聚兵马越多,李亨心里才越踏实,火烧眉毛,且顾眼下,至于吐蕃……且等朕收复了长安再说吧。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吐蕃动作竟然这么快,来势又如此凶猛,李亨不禁有些担忧。这两桩败报,属于军情,自然也会呈递帅府,所以李俶、李泌都是知道的——正是为了应对由此而产生的新局面,他们昨夜才会工作到那么晚——然而还有第三桩事,对于李亨来说,成为压垮他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就不知道了。
原来昨日午后,成都诏至,上皇加宪部尚书李麟为同平章事,使其统领百僚——也就是说,让李麟做首相。
上皇在成都,也就把宰相们给轰去灵武,赍诏传位于李亨,他身边仍然留下了不少宗室、大臣,在蜀中自成一套体系,如今更命从驾的李麟为首相……这是要干什么?想要两政府并立,他好跟儿子相拮抗么?
李亨见此,不由得不怒。但除了恼怒外,还有让他倍感伤心之事——上皇在诏书中,明令褫夺李璘永王爵号,并号召各郡讨伐。
此前,李亨虽命高适等多路进剿李璘,但并没有正式下诏,剥夺李璘的爵位。实话说这很没道理,只能解释为李亨对李璘尚存怜爱之意,不忍加诛——若是庶民,李璘兵败之时,一小吏可斩也;既然还是藩王,总得全其性命,押来由朕处置吧。
谁想上皇却抢先一步,夺了永王之爵!
李璘募兵东下之举,背后很可能有上皇势力的挑唆,这点并不仅仅李汲猜到了,朝中有见识的官僚,多半心中有数。李汲不便将此言进奏李亨,李泌为免天家父子、兄弟相疑,他也不说,但不少急于抱上新天子大腿,并且要跟成都相切割的大臣,是绝不肯缄默不言的。李亨本来就耳根软,既然不是一个人这么说,自然而然地他就信了……
由此得见上皇之诏,李亨不禁掩面痛哭:“上皇岂能如此,岂能如此啊!”
你先是留我规复西京,却又设诸道节度使,想把兵权分给诸子;继而不满我灵武登基,怂恿李璘夺占荆襄乃至吴会;等见到我动作够快,应对及时,估计李璘成不了事,就干脆一脚把那倒霉孩子给踢开了……
世上有你这种当爹的吗?!
李亨哀痛之下,张淑妃便趁着晚膳,命人进酒,酒入愁肠,把李亨灌了个半醉。随即李辅国进言,说到处都在风传建宁王谋夺储位,欲害广平王,此前刺客穿过宫禁去帅府谋刺,虽然没能拿到实证,但有嫌疑的都是建宁王亲信啊,难道陛下还不明了其心吗?张淑妃也在旁边帮腔,李亨遂将对老爹的恼恨,一股脑都撒在了儿子身上……
正因如此,倘若李汲只道对方父子亲情,估计李亨羞恼之下,还不会受什么触动。李汲却无巧不巧,偏拿永王类比建宁王,李亨当即悲怒交加,喝令“速斩”;然后李汲又拿李亨类比上皇……李亨这才悚然而惊:难道真是血源不改,我跟老爹竟然一样混蛋么?!这才决定,暂将李倓交给李俶处置。
也就是李亨喝醉了,否则以他的性格,李璘谋叛是实,尚且不忍加诛,何况是自己向来看重、保爱的亲儿子呢?所以昨晚李汲闹完后,李亨回去就睡了,早间醒来一回味,不禁满身冷汗,当即把陪侍在身边的张淑妃给痛骂了一番。张淑妃跪地谢罪,说对于建宁王的坏话,那都是李辅国讲的,臣妾不过就形势帮忙分析了几句而已,臣妾全都是为了陛下着想啊!
李亨闻言又悔,遂将张淑妃搀扶起来,好言抚慰。
对于李汲闯殿之事,李亨多少还有些记忆,但因被酒,实话说印象颇为模糊,将李汲揪着李辅国犯颜而谏,把自己搞得下不来台,那些不愉快几乎全都忘了。他就光记得,自己一时昏头,下令即斩李倓,幸亏李汲帮忙求情,才使人伦惨剧不必上演……
所以眼见李泌绑缚李汲过来请罪,李亨反倒大吃一惊,说:“昨夜朕酒后一时不查,幸亏李汲得解,则李汲实有大功,安得有罪啊?”竟然亲自起身,作势为李汲解缚。
当然啦,皇帝只需要做个样子就成了,自有程元振等宦官过来,帮忙解绳扣,释捆绑。
李泌赶紧按着李汲向皇帝叩头谢恩,李亨笑道:“天威不可测,天颜不可犯,而唯李汲这般赤子之心,始能不念自身安危,一心要救建宁性命,要全我父子恩义——长源,卿真有一好兄弟也。”
其实李汲昨晚出手是挺莽撞,其后闯殿也甚粗鲁,但他嘴里说的虽然都是大白话,却一句句地封堵李辅国、张淑妃等人之口,但凡听到的、见到的,都不会再认为这小子脸粗心也粗——起码李辅国就已经明戏了。在场者唯独李亨,因为酒意上头,记忆所有缺失,所以还蒙在鼓里,当他是个老实人……
放开李汲后,李亨即令赐坐,然后皱着眉头问李泌:“建宁确实无恶意么?”
李泌对此早有腹案,当即回答道:“陛下,建宁王于护驾、劝进,实有大功,且是陛下亲子,即有小过,亦当宽赦之。况且所谓谋夺储位云云,尚无实证,岂可加罪啊?”
昨晚他们也追问过李倓了,你是不是真做了什么不应该做的事,被李辅国、鱼朝恩他们抓着证据了啊?李倓当即指天为誓,说我若曾起过伤害阿兄之意,天雷殛为飞灰!而且吧,倘若那些阉人有什么证据,岂有不得意洋洋亮出来给我瞧的道理?鱼朝恩还用得着故意激怒我,使我在殿上跟圣人抬杠、顶牛吗?
所以李泌建议,也不必要找李辅国他们来对质了,直接告诉皇帝,查无实证即可。
“前日刺客穿宫而过,此建宁王疏于职守,陛下已然责罚过他,今既宽赦,何必再论?且若建宁王有谋夺储副之意,自当先取元帅,而臣谏阻陛下,改以广平王为元帅,则建宁王自当恨臣,即便欲谋刺,也先刺臣啊。
“昨夜将建宁王押至帅府,兄弟相拥而哭,建宁王更发毒誓,绝无恶意——陛下,哪怕有一点蛛丝马迹,想广平王岂能容他?
“但为防微杜渐,臣建议陛下应允元帅所请,置建宁王于军中,受元帅管束。建宁王常欲为陛下、元帅分劳,收复两京,复祖、父之仇,则其在军中为僚佐,必合心意,即便建立功勋,亦归元帅,不能恃功而觊觎储位也——此乃两全之策,唯在圣心独断。”
李亨点头,便从案上将起一卷来展开:“此李辅国方呈上,朕准就是了。”当即提笔,签了个名,然后递还给李泌。
李泌兄弟告退而出,就见宁国公主等在阶下,先朝李泌行礼,然后又冲着李汲深深一屈膝。李汲赶紧侧过一旁:“公主何以如此?”
宁国公主道:“昨夜询问宫人,才知长卫先生为救三兄,竟然甘冒杀身之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随即压低声音,说:“听闻先生觐见请罪,我便等在殿外,倘若父皇想要惩处先生,我也必然冒死相救!”
李汲心说你终究是亲闺女啊,而且皇帝还需要你去下嫁回纥,哪儿用得着冒“死”……
正想谦逊两句,就见宁国公主转向李泌,低声问道:“长源先生,回纥使臣将至,我也出嫁在即,乃欲恳请父皇,命长卫先生护我前往——先生以为如何?”
李泌微笑着摇头道:“公主美意,我兄弟铭感五内。然而不必了,泌心中自有主张。”
辞别宁国公主,出宫抵达帅府后,李泌突然间在廊下停步,瞧瞧四下无人,低声问李汲道:“公主欲使你相从,前往回纥,你明白她的用意吗?”
李汲微微一皱眉头:“难道是为了救我?”
李泌颔首道:“正是。圣人虽然赦你之罪,但你昨夜得罪的人可太多啦——张淑妃、李辅国、鱼朝恩……彼等岂能不衔恨?且候风波静息,必然要谋害于你……”
李汲忙道:“阿兄何不设谋,因此事而铲除彼獠,斩草除根,可免后患!”
李泌苦笑摇头:“谈何容易……圣人实信李辅国等,因其进谗,几杀建宁王,则我又岂能遽去之——只有徐徐设谋,再等机会罢了。至于张淑妃……岂是我能动得了的?”
李汲道:“宁国公主倒也聪明,她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想把我带走,离开这是非之地吧?阿兄为何不肯应允?”
李泌面色一沉,说:“你胆子太大,在宫中都能做出那等事来,则若相从公主于回纥,嘿嘿……若因此而坏交谊,使回纥主怨怼我唐,必更酿成巨祸!”不等李汲辩驳,便又道:“我与元帅商议,近日便要率师南下,谋复西京,到时候带你在身边,也可远离小人,正不必跋涉荒远,到回纥去了。”
李汲心说你就是不放心我呗,想把我牢牢拴在身边……也罢,估计短时间内那些阉人吃我一吓,还不敢公然作恶,那我就暂且听你的好了。
于是叹一口气:“皇帝的心情,阴晴不定,这臣子也很难做啊……但求蜀中那位别再作怪了,前线也能有些好消息传回来。”
——————————
李汲想不到自己竟然一语成谶,隔不数日,李亨忽召李俶、李泌入宫——时李倓已正式就任元帅行军司马,皇帝却不召,明显心中还有些疙瘩——等二人返回帅府之时,全都满面红光,貌似喜不自胜。
随即下令各军,传达最新消息——安禄山,死矣!
具体安禄山是怎么死的,要到这日晚间,李泌才详细地向李汲说明:
“安贼此前便已目疾失明,因此长留东都,不能率群贼浩荡西进。去岁将终时,他又病疽,性情日益暴躁,动辄棰挞左右,甚至于滥杀侍从。彼居深禁,大将都难得相见,皆因谋士严庄白事,然严庄亦常遭鞭笞。
“安贼欲以三子庆恩,代次子庆绪为嗣……”
——安禄山的长子名叫安庆宗,尚荣义郡主,居住在长安——也就相当于是人质了——因此安禄山造反后,就被上皇下令处死。次子庆绪在禄山称帝后,被封为晋王,长久不肯册封他做太子;三子庆恩是宠妾段氏所生,禄山乃有弃长而立幼之意。
“安庆绪因此惶惧,即与严庄合谋,遣阉竖李猪儿夜入寝殿,刺死安贼。庆绪匿丧不报,诡言安贼病笃,矫立为太子,不数日即僭位,尊安贼为太上皇,然后发丧。据传庆绪封严庄为御史大夫、冯翊王,事无大小,皆听严庄……”
完了李泌还叹息道:“可惜不能生俘安贼,明正朝典,倒让他死得太过轻松了!”
李汲笑道:“祸首伏诛,这是好事啊,管他是被谁杀的呢。从来成王败寇,即便生擒安贼,将他五马分尸,他也未必会悔悟,反不如被儿子所谋、阉宦所杀,会更解气。”可是想一想,据说安庆绪和严庄都没有亲自动手,只是守在寝室外,隔绝消息罢了,则安禄山有可能临死都不知道究竟是谁要杀他……这才是真可惜啊。
随即问李泌:“那严庄又是何许人也?才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