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定计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武烈侯公子宝鼎的中原攻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把关东合纵军引出来,现在他成功了,改变了历史。
历史上这次合纵确有其事,但因为各种各样的未知原因,最终没有付诸实践,导致关东六国各自为战,先后覆灭。
这次公子宝鼎为了赢得功勋进一步增强实力,继而在帝国诞生之前改变国策,他想方设法把历史上这次未能成功的合纵变成了现实,而现实出现之后,宝鼎不得不面对眼前异常严峻的形势。
谋划是一回事,能不能成功则是另外一回事。宝鼎之前有信心击败合纵军,但如今看到二十多万合纵军气势汹汹的杀来,他那点自信也就不翼而飞了。好在此刻公子腾、桓齮在身边,而桓齮征战沙场几十年,战绩显赫,在军中有极高的威望,只要他的战旗在空中飘扬,秦军的士气就不会低落,这一点不管是异军突起的公子宝鼎还是久经战事的公子腾,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历史上的桓齮因为在河北战败“畏罪潜逃”自此杳无音讯,但宝鼎的出现改变了桓齮的命运,这位秦国大将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再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宝鼎想起前事很是庆幸,假如当初自己没有拯救桓齮,现在将面临怎样险恶的局面?
这几天公子腾和桓齮等秦军将率日夜商讨对敌之策。
目前局面下,秦军处于绝对劣势,根本不具备与合纵军决战的条件,只有固守待援了,但固守待援对秦军不利。
固守意味着旷日持久的大战,秦军钱粮严重不足,支撑不了持久作战,另外久战必然生变,而变数就是齐国,齐国一旦加入合纵,形势必然一边倒。至于援军更是不要指望了,太原方向的主力南下参战的可能性太小,目前后援只有司马锌的八万蓝田主力,如果咸阳允许的话,最多也就是把汉中的冯毋择部调到中原战场,但冯毋择兵力有限,他的加入改变不了整个战局。
正面决战不行,固守待援也不行,那就剩下一条路,主动后撤了。
主动后撤当然不是放弃中原决战,而是化被动为主动,在后撤中伺机歼敌。这个难度太大了,稍有不慎就会演变为大败。秦军丢掉新占领的十四座城池无足轻重,就怕南阳遭到重创,那后果就严重了,不但武烈侯因此而凋落,武烈侯背后的势力也将因此而遭打沉重打击。
两害相权取其轻。公子腾、桓齮等人反复权衡,最终还是选择了固守待援,即便与合纵军打个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毕竟此策的风险最小,而且假如咸阳及时从太原调拨主力南下支援,那么秦军还有赢得最后胜利的机会。
当公子腾和桓齮最终决定以固守待援之策迎战合纵军的时侯,宝鼎的神色异常难看。
固守待援的结果是一个两败俱伤之局,而两败俱伤之后,形势对合纵军有利,退一步说,就算最后齐国没有参加合纵,秦军和合纵军打了个平手,形势依旧对秦军不利,因为此仗消耗太大,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中原战场陷入僵持之态,这势必影响到统一进程。
尤其严重的是,宝鼎将陷入不利处境。这一仗是他挑起来的,是他要打的,老秦人也在背后鼎力支持,咸阳迫不得已答应了,但最终结果却一无所获,在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情况下,战场上却一无所获就是罪责了。咸阳是否会放过宝鼎?会不会借此机会打击他?
答案是肯定的,秦军今年在中原战场上打不开局面,那么宝鼎三年灭赵的承诺就是一个笑话,秦王政绝对不会在答案已经明确的情况下继续盲目支持宝鼎。
公子腾的决策其实就是这一仗的最终决策,他甚至都没有必要与宝鼎协商,但宝鼎是封君,地位尊崇,又是带着镇秦王剑的护军中尉,而且正是因为他从政治需要的角度出发,把公子腾拉到了中原战场,给了公子腾一个建立功勋的机会,于情于理公子腾都必须征询宝鼎的意见。
“武烈侯对此有何看法?”桓齮看到宝鼎脸色不善,主动问道。
宝鼎眉头深皱,没有说话。
公子腾略略皱眉,他知道宝鼎立功心切,但战场上非死即生,容不得任何疏忽,更不能因为心存侥幸而冒险,稳扎稳打至关重要。说实话他不想到中原战场统率军队,历史上秦军一次次东征一次次败于合纵军之手,秦军将士对合纵军有一种本能的畏惧。公子腾自认没有王龁、蒙骜等人的本事,当年王龁、蒙骜都败在合纵军手上,更不要说他了。既然没有把握击败合纵军,那当然就要求稳了。固守待援,据城池关隘而抵御合纵军,显然是最佳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上上之策。
“固守待援的弊端对于我们来说是致命的要害。”宝鼎语调低沉,缓慢说道“钱粮供应不上怎么办?齐国参加合纵怎么办?这一仗打久了,我们内无钱粮,外无援兵,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被打出中原。”
公子腾和桓齮相视苦笑。既然你知道中原战事不可贸然开启,那你为什么还要以韩人刺杀你为借口发动攻击,挑起战事?当然,他们不认为合纵军是宝鼎逼出来的,在他们看来,只要秦军小心谨慎,不主动挑起战事,合纵军即使要攻击,也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齐国政局的最终变化显然就是一个时机,但时间一旦拖到秋收之后,秦国钱粮入库,主力大军南下,那形势就不一样了,即使合纵军发动攻击,秦军也有把握挡住甚至击败他们。现在宝鼎主动挑起战事,迫使关东合纵军提前进入中原战场,秦军因为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战场上显得非常被动。
“我们突然攻打韩国,导致中原局势骤然紧张,合纵军因此仓促出战,准备不足。这是击败他们的最好机会。”宝鼎继续说道“错过这个机会,中原局势发生变化,我们再想扭转局面就非常困难了。”
公子腾无奈摊开双手“我们也想乘着合纵军仓促出战的良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以便速战速决,但现实问题是,我们在颍水西岸只有六万人马,而合纵军在颍水东岸有二十多万人马,合纵军的兵力数倍于我们,这一仗怎么打?”
“为什么不能打?当年孙武攻楚,六万大军打楚国二十万大军,势如破竹。当年吴起打河西,五万精锐击败我大秦五十万军队,战无不克。”宝鼎冷笑道“再过十天半月,我们就能集结十四万军队与合纵军作战,合纵军的兵力最多不过两倍于我,但我大军号令统一,上下齐心,而合纵军各怀鬼胎,各有算计,实际上双方的实力相差无几,我们为什么不能击败他们?”
公子腾老脸微红,无言以对。桓齮抚须沉思,既觉得武烈侯年少轻狂,又觉得武烈侯的话颇有几分道理。
仔细想想,秦军的确有一些胜算。今日关东合纵军没有一个声名显赫足以驾驭诸雄的领袖,此事对合纵军的战斗力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李园算个什么东西?无耻小人而已,一无是处,打仗根本就是外行,这样的人做合纵长,拿什么震慑合纵军的将率?有几个人会听他的?既然将帅离心,那合纵军的实力可想而知,不足为虑嘛。这种情况下,秦军采取固守待援之策,等于帮了合纵军。当合纵军集中在一起对准目标疯狂攻击的时侯,合纵长李园不需要高超的指挥才能,而合纵军各部之间的矛盾也会最大程度的缓解,这反而让合纵军发挥了最大威力。相反,如果换一种战术,比如秦军采取诱敌深入之策,合纵军就必需要拿出相应的对策,拿出具体的攻击措施,这时候李园才能的欠缺和合纵军各部之间的矛盾就会充分暴lou,而秦军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机会,就可以给合纵军以致命一击。
“武烈侯可有败敌之策?”公子腾绝无为难宝鼎的意思,相反,他诚心诚意想帮助这个子侄。宝鼎天赋异禀,做事独立特行,屡屡创造奇迹,如果他有更好的败敌之策,公子腾也不会拒绝采纳。
“诈败诱敌,伺机围杀。”宝鼎不假思索地说道“我们把八万蓝田主力藏匿于宛城,以目前的六万大军迎敌,并故意暴lou兵力,让合纵军以为我兵力严重不足。一旦合纵军发力猛攻,我则诈败后撤,将敌选锋军诱进陷阱予以围杀,如此必可击败合纵军。”
公子腾和桓齮已经想过此计,但此计风险太大,一旦失败,南阳必遭攻击。南阳遭到攻击,武烈侯的处境就异常艰难。当初秦王政以南阳郡为武烈侯的封邑,在咸阳人看来那就是秦王政给武烈侯挖的一个陷阱。此计假若失败,让合纵军杀进南阳,武烈侯就等于掉进了秦王政的陷阱,后果不堪设想。
“武烈侯,此计我们不是没有想过。经过反复权衡,我们还是否决了。”公子腾叹道“此计风险太大,一旦失败,损失惊人,我们承担不了。”
“我愿意承担所有的损失。”宝鼎毫不犹豫地说道。
“武烈侯,这不是你个人的事。”桓齮终于说话了,语气诚恳“这个损失太大,你个人承担不了。”
宝鼎没有说话,他敢于冒险,敢于赌博,但公子腾和桓齮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经历了太多太多,咸阳的血雨腥风让他们恐惧,所以他们每走一步都要考虑再三,不敢有丝毫的闪失。在这件事上,宝鼎根本没办法说服他们。
“我们不谈失败,我们来想尽办法赢得胜利。”宝鼎说道“你们说此计风险太大,那么请问,此计在哪些地方存在失败的可能?”
公子腾和桓齮十分无奈。宝鼎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紧紧相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刻不得不耐心说服宝鼎。
“我们后撤,合纵军会不会跟进?”公子腾问道“假设合纵军跟进,他们二十多万人集中在一起,我们如何设伏围杀?若要围杀,首先就要分割合纵军,如何分割?就算分割成功了,我们围歼军队的兵力能否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歼灭敌军?假若围住了,却歼灭不了,让合纵军的主力围上来,我们反而掉进合纵军的包围,那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宝鼎想了片刻,说道:“我认为南北两个战成以配合作战,蒙武和王贲在洛阳、荥阳一线后撤,我们在颍水、汝水一线后撤,必能造成我秦军在中原战场上全面撤退的假象。自有合纵以来,我大秦军队每遇合纵必定失败,屡屡撤到函谷关坚守。此次战斗一如既往,合纵军一出,我大军后撤,也在情理之中。合纵军不会对此产生怀疑,必然下令全力追击,如此合纵军就能掉进陷阱。”
公子腾摇头“王贲撤到河内,蒙武撤到河西,如此一来荥阳、巩、成皋一带的城池全部丢失。你以为蒙武和王贲会遵从这样的命令?”
“你是中原战场上的大军统率,你可以命令他们后撤。”宝鼎断然说道“我可以亲自去传达你的命令。我手上有镇秦王剑,如果他们拒绝执行,我可以临时剥夺他们的统军权。”
公子腾的心跳骤然激烈。这一仗打赢了,城池可以再收回来,这个命令毫无问题,但此仗假如打败了,城池收不回来,这个命令就是错误指挥的罪证了。宝鼎这话的意思很清楚,他恳请公子腾勇敢地承担起大军统率的责任,他以自己的身家性命陪着公子腾同生共死。
桓齮也是暗自吃惊。他现在总算知道宝鼎把公子腾拖到中原战场的好处了。此计太冒险,一般人绝对不敢做,这个后果太严重了,但宗室不一样,宗室倚仗特殊的身份和与生俱来的特权,有些冒险的事就敢做。现在老秦人刚刚复出,不敢打败仗。蒙氏和关东人刚刚打了败仗,急于将功折罪,宝鼎当然不愿意给他们机会。如此只有宗室了,宗室需要功勋再次崛起,如果打了败仗,惩罚也就象征性的意思一下,所以宝鼎想方设法把公子腾拉到了中原战场,这可以方便他实施自己的计策。
宝鼎的目光转向桓齮。桓齮心领神会,马上说道:“此计可行。”
公子腾考虑良久,微微点头“接下来呢?合纵军向哪个方向展开攻击?函谷关还是南阳?”
“这次合纵军的主力是楚军,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合纵军的主攻方向肯定是南阳。拿下南阳就可以打南郡。楚军一直想收复失地,应该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宝鼎说道“假如合纵军打函谷关,夺河西之地,最终便宜了韩魏两国,而楚国一无所获。你以为李园会做这种傻事?就算李园想做,他帐下的将军≠春的那些权贵们会答应?”
对此宝鼎有信心。他冒着危险到楚国跑一趟,不可能一点收获都没有。
“如何分割合纵军?”公子腾又问。
“我有一万骑军,我以骑军四面出击,劫杀合纵军粮道,夜袭合纵军营帐,昼夜不停的深入敌后掳掠,迫使合纵军的前后军队拉开距离。只待合纵军前后拖节,我们击杀敌人的机会就到了。”宝鼎说道“合纵军既然把主攻方向放在南阳,那么洛阳、荥阳一线的城池即使丢了,韩魏军队也不敢孤军深入杀到函谷关,所以我建议大军一旦后撤,马上从蒙武、王贲军中各调两万大军火速南下南阳,再调冯毋择的汉中地方军赶到南阳参战,这样我们就能增加六万援军,南阳战场上的总兵力可以达到二十万之多。”
“我们以蓝田主力围杀合纵选锋军,以蒙武、王贲两部阻截前来救援合纵军。这一仗打赢了,合纵军损失惨重,必定再无攻击之力。我大军随即直杀韩国,攻占新郑。接着直杀魏国,攻打大梁。我们在韩魏两国掳掠所得足以维持大军的攻击。大梁拿下,则中原战局可定。”
“我说过,此仗一定要速战速决,要抢在齐国做出反应前确立中原战场上的优势,然后中土就是我们的天下。”
宝鼎说到后来有些兴奋,双手挥动,慷慨激昂。
公子腾听完之后,摊开地图,趴在上面仔细琢磨。桓齮双眼微闭,凝神沉思。过了一会儿,两人凑到一起,低声讨论。
“我可以改变决策。”公子腾对宝鼎说道“但在这之前,还得麻烦武烈侯亲自跑一趟洛阳,征求蒙武和王贲两位将军的意见。”
名为征求意见,实际上就是下命令,如果蒙武和王贲拒绝的话,宝鼎就只能使用手中的职权,强行命令他们后撤。
“我马上动身赶赴洛阳。”
武烈侯公子宝鼎的中原攻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把关东合纵军引出来,现在他成功了,改变了历史。
历史上这次合纵确有其事,但因为各种各样的未知原因,最终没有付诸实践,导致关东六国各自为战,先后覆灭。
这次公子宝鼎为了赢得功勋进一步增强实力,继而在帝国诞生之前改变国策,他想方设法把历史上这次未能成功的合纵变成了现实,而现实出现之后,宝鼎不得不面对眼前异常严峻的形势。
谋划是一回事,能不能成功则是另外一回事。宝鼎之前有信心击败合纵军,但如今看到二十多万合纵军气势汹汹的杀来,他那点自信也就不翼而飞了。好在此刻公子腾、桓齮在身边,而桓齮征战沙场几十年,战绩显赫,在军中有极高的威望,只要他的战旗在空中飘扬,秦军的士气就不会低落,这一点不管是异军突起的公子宝鼎还是久经战事的公子腾,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历史上的桓齮因为在河北战败“畏罪潜逃”自此杳无音讯,但宝鼎的出现改变了桓齮的命运,这位秦国大将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再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宝鼎想起前事很是庆幸,假如当初自己没有拯救桓齮,现在将面临怎样险恶的局面?
这几天公子腾和桓齮等秦军将率日夜商讨对敌之策。
目前局面下,秦军处于绝对劣势,根本不具备与合纵军决战的条件,只有固守待援了,但固守待援对秦军不利。
固守意味着旷日持久的大战,秦军钱粮严重不足,支撑不了持久作战,另外久战必然生变,而变数就是齐国,齐国一旦加入合纵,形势必然一边倒。至于援军更是不要指望了,太原方向的主力南下参战的可能性太小,目前后援只有司马锌的八万蓝田主力,如果咸阳允许的话,最多也就是把汉中的冯毋择部调到中原战场,但冯毋择兵力有限,他的加入改变不了整个战局。
正面决战不行,固守待援也不行,那就剩下一条路,主动后撤了。
主动后撤当然不是放弃中原决战,而是化被动为主动,在后撤中伺机歼敌。这个难度太大了,稍有不慎就会演变为大败。秦军丢掉新占领的十四座城池无足轻重,就怕南阳遭到重创,那后果就严重了,不但武烈侯因此而凋落,武烈侯背后的势力也将因此而遭打沉重打击。
两害相权取其轻。公子腾、桓齮等人反复权衡,最终还是选择了固守待援,即便与合纵军打个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毕竟此策的风险最小,而且假如咸阳及时从太原调拨主力南下支援,那么秦军还有赢得最后胜利的机会。
当公子腾和桓齮最终决定以固守待援之策迎战合纵军的时侯,宝鼎的神色异常难看。
固守待援的结果是一个两败俱伤之局,而两败俱伤之后,形势对合纵军有利,退一步说,就算最后齐国没有参加合纵,秦军和合纵军打了个平手,形势依旧对秦军不利,因为此仗消耗太大,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中原战场陷入僵持之态,这势必影响到统一进程。
尤其严重的是,宝鼎将陷入不利处境。这一仗是他挑起来的,是他要打的,老秦人也在背后鼎力支持,咸阳迫不得已答应了,但最终结果却一无所获,在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情况下,战场上却一无所获就是罪责了。咸阳是否会放过宝鼎?会不会借此机会打击他?
答案是肯定的,秦军今年在中原战场上打不开局面,那么宝鼎三年灭赵的承诺就是一个笑话,秦王政绝对不会在答案已经明确的情况下继续盲目支持宝鼎。
公子腾的决策其实就是这一仗的最终决策,他甚至都没有必要与宝鼎协商,但宝鼎是封君,地位尊崇,又是带着镇秦王剑的护军中尉,而且正是因为他从政治需要的角度出发,把公子腾拉到了中原战场,给了公子腾一个建立功勋的机会,于情于理公子腾都必须征询宝鼎的意见。
“武烈侯对此有何看法?”桓齮看到宝鼎脸色不善,主动问道。
宝鼎眉头深皱,没有说话。
公子腾略略皱眉,他知道宝鼎立功心切,但战场上非死即生,容不得任何疏忽,更不能因为心存侥幸而冒险,稳扎稳打至关重要。说实话他不想到中原战场统率军队,历史上秦军一次次东征一次次败于合纵军之手,秦军将士对合纵军有一种本能的畏惧。公子腾自认没有王龁、蒙骜等人的本事,当年王龁、蒙骜都败在合纵军手上,更不要说他了。既然没有把握击败合纵军,那当然就要求稳了。固守待援,据城池关隘而抵御合纵军,显然是最佳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上上之策。
“固守待援的弊端对于我们来说是致命的要害。”宝鼎语调低沉,缓慢说道“钱粮供应不上怎么办?齐国参加合纵怎么办?这一仗打久了,我们内无钱粮,外无援兵,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被打出中原。”
公子腾和桓齮相视苦笑。既然你知道中原战事不可贸然开启,那你为什么还要以韩人刺杀你为借口发动攻击,挑起战事?当然,他们不认为合纵军是宝鼎逼出来的,在他们看来,只要秦军小心谨慎,不主动挑起战事,合纵军即使要攻击,也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齐国政局的最终变化显然就是一个时机,但时间一旦拖到秋收之后,秦国钱粮入库,主力大军南下,那形势就不一样了,即使合纵军发动攻击,秦军也有把握挡住甚至击败他们。现在宝鼎主动挑起战事,迫使关东合纵军提前进入中原战场,秦军因为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战场上显得非常被动。
“我们突然攻打韩国,导致中原局势骤然紧张,合纵军因此仓促出战,准备不足。这是击败他们的最好机会。”宝鼎继续说道“错过这个机会,中原局势发生变化,我们再想扭转局面就非常困难了。”
公子腾无奈摊开双手“我们也想乘着合纵军仓促出战的良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以便速战速决,但现实问题是,我们在颍水西岸只有六万人马,而合纵军在颍水东岸有二十多万人马,合纵军的兵力数倍于我们,这一仗怎么打?”
“为什么不能打?当年孙武攻楚,六万大军打楚国二十万大军,势如破竹。当年吴起打河西,五万精锐击败我大秦五十万军队,战无不克。”宝鼎冷笑道“再过十天半月,我们就能集结十四万军队与合纵军作战,合纵军的兵力最多不过两倍于我,但我大军号令统一,上下齐心,而合纵军各怀鬼胎,各有算计,实际上双方的实力相差无几,我们为什么不能击败他们?”
公子腾老脸微红,无言以对。桓齮抚须沉思,既觉得武烈侯年少轻狂,又觉得武烈侯的话颇有几分道理。
仔细想想,秦军的确有一些胜算。今日关东合纵军没有一个声名显赫足以驾驭诸雄的领袖,此事对合纵军的战斗力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李园算个什么东西?无耻小人而已,一无是处,打仗根本就是外行,这样的人做合纵长,拿什么震慑合纵军的将率?有几个人会听他的?既然将帅离心,那合纵军的实力可想而知,不足为虑嘛。这种情况下,秦军采取固守待援之策,等于帮了合纵军。当合纵军集中在一起对准目标疯狂攻击的时侯,合纵长李园不需要高超的指挥才能,而合纵军各部之间的矛盾也会最大程度的缓解,这反而让合纵军发挥了最大威力。相反,如果换一种战术,比如秦军采取诱敌深入之策,合纵军就必需要拿出相应的对策,拿出具体的攻击措施,这时候李园才能的欠缺和合纵军各部之间的矛盾就会充分暴lou,而秦军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机会,就可以给合纵军以致命一击。
“武烈侯可有败敌之策?”公子腾绝无为难宝鼎的意思,相反,他诚心诚意想帮助这个子侄。宝鼎天赋异禀,做事独立特行,屡屡创造奇迹,如果他有更好的败敌之策,公子腾也不会拒绝采纳。
“诈败诱敌,伺机围杀。”宝鼎不假思索地说道“我们把八万蓝田主力藏匿于宛城,以目前的六万大军迎敌,并故意暴lou兵力,让合纵军以为我兵力严重不足。一旦合纵军发力猛攻,我则诈败后撤,将敌选锋军诱进陷阱予以围杀,如此必可击败合纵军。”
公子腾和桓齮已经想过此计,但此计风险太大,一旦失败,南阳必遭攻击。南阳遭到攻击,武烈侯的处境就异常艰难。当初秦王政以南阳郡为武烈侯的封邑,在咸阳人看来那就是秦王政给武烈侯挖的一个陷阱。此计假若失败,让合纵军杀进南阳,武烈侯就等于掉进了秦王政的陷阱,后果不堪设想。
“武烈侯,此计我们不是没有想过。经过反复权衡,我们还是否决了。”公子腾叹道“此计风险太大,一旦失败,损失惊人,我们承担不了。”
“我愿意承担所有的损失。”宝鼎毫不犹豫地说道。
“武烈侯,这不是你个人的事。”桓齮终于说话了,语气诚恳“这个损失太大,你个人承担不了。”
宝鼎没有说话,他敢于冒险,敢于赌博,但公子腾和桓齮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经历了太多太多,咸阳的血雨腥风让他们恐惧,所以他们每走一步都要考虑再三,不敢有丝毫的闪失。在这件事上,宝鼎根本没办法说服他们。
“我们不谈失败,我们来想尽办法赢得胜利。”宝鼎说道“你们说此计风险太大,那么请问,此计在哪些地方存在失败的可能?”
公子腾和桓齮十分无奈。宝鼎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紧紧相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刻不得不耐心说服宝鼎。
“我们后撤,合纵军会不会跟进?”公子腾问道“假设合纵军跟进,他们二十多万人集中在一起,我们如何设伏围杀?若要围杀,首先就要分割合纵军,如何分割?就算分割成功了,我们围歼军队的兵力能否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歼灭敌军?假若围住了,却歼灭不了,让合纵军的主力围上来,我们反而掉进合纵军的包围,那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宝鼎想了片刻,说道:“我认为南北两个战成以配合作战,蒙武和王贲在洛阳、荥阳一线后撤,我们在颍水、汝水一线后撤,必能造成我秦军在中原战场上全面撤退的假象。自有合纵以来,我大秦军队每遇合纵必定失败,屡屡撤到函谷关坚守。此次战斗一如既往,合纵军一出,我大军后撤,也在情理之中。合纵军不会对此产生怀疑,必然下令全力追击,如此合纵军就能掉进陷阱。”
公子腾摇头“王贲撤到河内,蒙武撤到河西,如此一来荥阳、巩、成皋一带的城池全部丢失。你以为蒙武和王贲会遵从这样的命令?”
“你是中原战场上的大军统率,你可以命令他们后撤。”宝鼎断然说道“我可以亲自去传达你的命令。我手上有镇秦王剑,如果他们拒绝执行,我可以临时剥夺他们的统军权。”
公子腾的心跳骤然激烈。这一仗打赢了,城池可以再收回来,这个命令毫无问题,但此仗假如打败了,城池收不回来,这个命令就是错误指挥的罪证了。宝鼎这话的意思很清楚,他恳请公子腾勇敢地承担起大军统率的责任,他以自己的身家性命陪着公子腾同生共死。
桓齮也是暗自吃惊。他现在总算知道宝鼎把公子腾拖到中原战场的好处了。此计太冒险,一般人绝对不敢做,这个后果太严重了,但宗室不一样,宗室倚仗特殊的身份和与生俱来的特权,有些冒险的事就敢做。现在老秦人刚刚复出,不敢打败仗。蒙氏和关东人刚刚打了败仗,急于将功折罪,宝鼎当然不愿意给他们机会。如此只有宗室了,宗室需要功勋再次崛起,如果打了败仗,惩罚也就象征性的意思一下,所以宝鼎想方设法把公子腾拉到了中原战场,这可以方便他实施自己的计策。
宝鼎的目光转向桓齮。桓齮心领神会,马上说道:“此计可行。”
公子腾考虑良久,微微点头“接下来呢?合纵军向哪个方向展开攻击?函谷关还是南阳?”
“这次合纵军的主力是楚军,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合纵军的主攻方向肯定是南阳。拿下南阳就可以打南郡。楚军一直想收复失地,应该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宝鼎说道“假如合纵军打函谷关,夺河西之地,最终便宜了韩魏两国,而楚国一无所获。你以为李园会做这种傻事?就算李园想做,他帐下的将军≠春的那些权贵们会答应?”
对此宝鼎有信心。他冒着危险到楚国跑一趟,不可能一点收获都没有。
“如何分割合纵军?”公子腾又问。
“我有一万骑军,我以骑军四面出击,劫杀合纵军粮道,夜袭合纵军营帐,昼夜不停的深入敌后掳掠,迫使合纵军的前后军队拉开距离。只待合纵军前后拖节,我们击杀敌人的机会就到了。”宝鼎说道“合纵军既然把主攻方向放在南阳,那么洛阳、荥阳一线的城池即使丢了,韩魏军队也不敢孤军深入杀到函谷关,所以我建议大军一旦后撤,马上从蒙武、王贲军中各调两万大军火速南下南阳,再调冯毋择的汉中地方军赶到南阳参战,这样我们就能增加六万援军,南阳战场上的总兵力可以达到二十万之多。”
“我们以蓝田主力围杀合纵选锋军,以蒙武、王贲两部阻截前来救援合纵军。这一仗打赢了,合纵军损失惨重,必定再无攻击之力。我大军随即直杀韩国,攻占新郑。接着直杀魏国,攻打大梁。我们在韩魏两国掳掠所得足以维持大军的攻击。大梁拿下,则中原战局可定。”
“我说过,此仗一定要速战速决,要抢在齐国做出反应前确立中原战场上的优势,然后中土就是我们的天下。”
宝鼎说到后来有些兴奋,双手挥动,慷慨激昂。
公子腾听完之后,摊开地图,趴在上面仔细琢磨。桓齮双眼微闭,凝神沉思。过了一会儿,两人凑到一起,低声讨论。
“我可以改变决策。”公子腾对宝鼎说道“但在这之前,还得麻烦武烈侯亲自跑一趟洛阳,征求蒙武和王贲两位将军的意见。”
名为征求意见,实际上就是下命令,如果蒙武和王贲拒绝的话,宝鼎就只能使用手中的职权,强行命令他们后撤。
“我马上动身赶赴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