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生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白雪bx文集最新章节!
“知青”这个曾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词,现在却已经成了越来越遥远的名词了。我们的下一代对知青生活也许略知一二,再往后恐怕就全淡忘了。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下乡当知青是唯一的谋生选择。因此“知青”成了一种烙印,印刻在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年华的墓碑上了。如今,我们已经步入频频回首往事的人生夕阳,于是,不由得记下这段知青生活的文字,与我的同龄人对曾经的拥有而不忘。 1968年底,一个隆冬的傍晚我们乘船到了沙市。第二天,改乘小船,从沙市过江去江南,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江陵县的一个小村庄。
当时,生产队的队长和村支书带着几个人来接我们,他们问我们的一些话,我们都听不懂,一路上一直无赖地摇着头说:我们听不懂你们说了些什么。
第一次领教了语言不通带来的麻烦。
在这里,每天所经历的都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
生产队长和村支书几个人把我们领到一个农户家。那房子高出地面有一米,不是我们见过的砖砌成的,而是土砖垒成的墙,屋顶盖的是黑瓦,房门是两扇开的没上漆的木门。很明显,这是我们举目看到的农舍中应该算是上好的农舍了。
队长推开显得有些沉重的门,门轴发出吱呀的声响,他先跨过高高的门槛,那是我见过的最高最宽的门槛,印象很深。他转过身来,让我们一行八个知青进了这个家。我还真不习惯进这个家门时必须高高抬起脚向前跨一步,再抬另一脚跟上一步,唯有这般才能进入家门。家里的女主人给我们让座,于是,我们围坐在地上烧着木材的火堆旁,跳动的火舌吐着红光,把我们的脸都映红了。整个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烟雾,我们的视线很快就模糊了,烟熏得嗓子极不舒服,我对烟尤其的敏感,很快就咳嗽了。
我们被告知:这一天,吃住都在队长家。
第一次与不是自己的亲人,陌生的农民同一桌吃饭,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那天晚上几个胆小的女孩子莫名的害怕,不敢入睡,抱膝挤坐在一起,整整一夜未眠。
第二天,我们搬进了“自己的家”所谓搬,也不过是每人一口箱子和一套棉被而已。这个家离农民住的地方不远也不近,是一个独立的有围墙的可供遮风挡雨的简陋的旧的红砖灰瓦房。围墙院内有两间小房,一间大房。用芦苇杆编成的隔断墙,把大房分隔成一个堂屋和两个厢房。每间房内有两张做工粗糙的床和一张书桌,都没有上油漆,而且感觉木料不干燥。院子的另一头是烧火的灶房,两个大灶共一个烟囱,这就是我们入住的新家。
农民大姐带着我们拖着板车去镇上,帮助我们购置一年四季要用的农具,以及生活的必需品,锅碗瓢勺,大水桶一应俱全。
在房屋的边上,分得一块处女地——需要我们自己开垦的菜地,于是我们用棉杆围着菜地筑起了篱笆。开垦菜地时,没拿过锄头的双手打满了血泡,自己看了都害怕。一天下来,没有不腰酸背痛的,累得整个人像散了架似的。
第一次在夜幕降临后,浓浓的黑暗笼罩着自己,没有亲人的陪伴而特别地想家。晚上躺在床上只能与自己的同伴我的表妹互相诉苦,自寻安慰,从未体验过如此强体力的劳动,我们很快地跌入了梦乡。
我们不得不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自己鼓励自己,一定坚持下去,一切从头开始,学挑水,学烧灶,学做大锅饭,学干不同的农活。
几天以后,这里又下了一场大雪。
第一次看到雪粒子滴溜溜地从瓦缝里滚落入我们在农村的新家,滚落在我们的头顶上,滚落在我们的棉被上,我们无处可逃。几个女生只好紧紧地挤在拼成的大木床上,盖上了一层又一层棉被,再用大塑料布铺在棉被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塑料布上还是覆盖了一层白雪,我们的鞋子里装满了雪粒子,先是愣着都没说话,被这眼前的一切给吓傻了,在举目无亲的乡下,此时不由得想爹妈了,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七个女生,一个小男生全哭了。
找到队长报告情况,单纯地以为他们会帮我们解决问题。结果,他们说:这是队里最好的房子,像这样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我们很失望。于是抱有一线希望去公社反应情况,公社领导说;这算什么?你们应该学习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难,什么都不怕。我们这群接受再教育的知情还能说什么呢?!只好郁闷地回到了我们的“家”
在农村的生活,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次轮到我提前回家,为大家烧火做饭。我端着装有米和菜的筲箕走在去水塘的小路上,突然,一条大蛇闪电般地从草丛中串到我要淘米的水塘里去了,吓得我差点儿扔下东西撒手往回跑。我该怎么办?往前走,我好害怕,退回去,没法做饭,同学回来吃什么?我进退两难。只好拖着发软的双腿去求村里的大妈大姐了。串了三家,全没有人在家,端着东西的两手又酸又麻,心里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差,时间一分一秒很快从身边溜走了,太阳快当头了,心又急又害怕,站在路边哭起来了。真的没办法吗?问自己,总不能因我大家不吃饭吧,更不能耽误大家出工啊。这时谁也指望不上了,万般无赖,只得提心吊胆走向水塘,壮着胆,快速洗完了米和菜,像逃命似的往家跑。
这是接受了一次惊魂的再教育。
自己从小特别害怕虫子,尤其是软体的,肉爬虫,只要一看到就会心悸,就会头皮发麻。
在农村,这些可恶的东西太多了,到处都有,菜叶子上,庄稼上,棉桃里,树上。我害怕触碰这些植物,但不得不去接触它们,做饭干农活免不了要接触它们,我总是提心吊胆。
记得农民告诉我们;有种叫蚂蟥的,它是吸人血的高手,而且很贪婪,被它叮咬的人却毫无觉察,它吸了多少血,在它吸血的地方还会流出多少血。
蚂蟥在水田里特别多,也称它为水蛭。有一首外国民歌中唱到它:河里的水蛭从哪里来,是从那水田里游来,甜蜜的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我可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把两头尖而扁平的丑陋的蚂蟥与浪漫爱情联系在一起。因为,我太害怕它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可恶的蚂蟥叮咬人之后,一边吸血,一边分泌出一种麻醉液,让人感觉不到疼痛,同时还会注入一种抗凝血素,当它吸饱喝足血之后,自然跑掉了,而被叮咬过的地方仍然会流血不止。
每次下水田插秧时,我的样子倒是摆得很像的,挽起裤脚,两腿站开,左手拿一把秧,中指与大拇指还负责分秧,右手插秧。这农活不难学。可我一直没能赶上别人插得快。因为我不可能专心插秧,眼睛总是注意水中的动静,唯恐被残忍的蚂蟥叮咬,精力不集中,插秧的速度自然比其他人慢很多。只好求助好心的农民大姐并排在我的左右,帮我多插一些,这样才能与她们同步退出水田。有时也会被尴尬地留在了水田的中央,进退两难。
当我离开农村时,至终没能提高插秧的速度。自愧不如。坦白地说,在这方面我没能接受好再教育。
“知青”这个曾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词,现在却已经成了越来越遥远的名词了。我们的下一代对知青生活也许略知一二,再往后恐怕就全淡忘了。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下乡当知青是唯一的谋生选择。因此“知青”成了一种烙印,印刻在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年华的墓碑上了。如今,我们已经步入频频回首往事的人生夕阳,于是,不由得记下这段知青生活的文字,与我的同龄人对曾经的拥有而不忘。 1968年底,一个隆冬的傍晚我们乘船到了沙市。第二天,改乘小船,从沙市过江去江南,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江陵县的一个小村庄。
当时,生产队的队长和村支书带着几个人来接我们,他们问我们的一些话,我们都听不懂,一路上一直无赖地摇着头说:我们听不懂你们说了些什么。
第一次领教了语言不通带来的麻烦。
在这里,每天所经历的都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
生产队长和村支书几个人把我们领到一个农户家。那房子高出地面有一米,不是我们见过的砖砌成的,而是土砖垒成的墙,屋顶盖的是黑瓦,房门是两扇开的没上漆的木门。很明显,这是我们举目看到的农舍中应该算是上好的农舍了。
队长推开显得有些沉重的门,门轴发出吱呀的声响,他先跨过高高的门槛,那是我见过的最高最宽的门槛,印象很深。他转过身来,让我们一行八个知青进了这个家。我还真不习惯进这个家门时必须高高抬起脚向前跨一步,再抬另一脚跟上一步,唯有这般才能进入家门。家里的女主人给我们让座,于是,我们围坐在地上烧着木材的火堆旁,跳动的火舌吐着红光,把我们的脸都映红了。整个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烟雾,我们的视线很快就模糊了,烟熏得嗓子极不舒服,我对烟尤其的敏感,很快就咳嗽了。
我们被告知:这一天,吃住都在队长家。
第一次与不是自己的亲人,陌生的农民同一桌吃饭,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那天晚上几个胆小的女孩子莫名的害怕,不敢入睡,抱膝挤坐在一起,整整一夜未眠。
第二天,我们搬进了“自己的家”所谓搬,也不过是每人一口箱子和一套棉被而已。这个家离农民住的地方不远也不近,是一个独立的有围墙的可供遮风挡雨的简陋的旧的红砖灰瓦房。围墙院内有两间小房,一间大房。用芦苇杆编成的隔断墙,把大房分隔成一个堂屋和两个厢房。每间房内有两张做工粗糙的床和一张书桌,都没有上油漆,而且感觉木料不干燥。院子的另一头是烧火的灶房,两个大灶共一个烟囱,这就是我们入住的新家。
农民大姐带着我们拖着板车去镇上,帮助我们购置一年四季要用的农具,以及生活的必需品,锅碗瓢勺,大水桶一应俱全。
在房屋的边上,分得一块处女地——需要我们自己开垦的菜地,于是我们用棉杆围着菜地筑起了篱笆。开垦菜地时,没拿过锄头的双手打满了血泡,自己看了都害怕。一天下来,没有不腰酸背痛的,累得整个人像散了架似的。
第一次在夜幕降临后,浓浓的黑暗笼罩着自己,没有亲人的陪伴而特别地想家。晚上躺在床上只能与自己的同伴我的表妹互相诉苦,自寻安慰,从未体验过如此强体力的劳动,我们很快地跌入了梦乡。
我们不得不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自己鼓励自己,一定坚持下去,一切从头开始,学挑水,学烧灶,学做大锅饭,学干不同的农活。
几天以后,这里又下了一场大雪。
第一次看到雪粒子滴溜溜地从瓦缝里滚落入我们在农村的新家,滚落在我们的头顶上,滚落在我们的棉被上,我们无处可逃。几个女生只好紧紧地挤在拼成的大木床上,盖上了一层又一层棉被,再用大塑料布铺在棉被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塑料布上还是覆盖了一层白雪,我们的鞋子里装满了雪粒子,先是愣着都没说话,被这眼前的一切给吓傻了,在举目无亲的乡下,此时不由得想爹妈了,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七个女生,一个小男生全哭了。
找到队长报告情况,单纯地以为他们会帮我们解决问题。结果,他们说:这是队里最好的房子,像这样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我们很失望。于是抱有一线希望去公社反应情况,公社领导说;这算什么?你们应该学习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难,什么都不怕。我们这群接受再教育的知情还能说什么呢?!只好郁闷地回到了我们的“家”
在农村的生活,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次轮到我提前回家,为大家烧火做饭。我端着装有米和菜的筲箕走在去水塘的小路上,突然,一条大蛇闪电般地从草丛中串到我要淘米的水塘里去了,吓得我差点儿扔下东西撒手往回跑。我该怎么办?往前走,我好害怕,退回去,没法做饭,同学回来吃什么?我进退两难。只好拖着发软的双腿去求村里的大妈大姐了。串了三家,全没有人在家,端着东西的两手又酸又麻,心里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差,时间一分一秒很快从身边溜走了,太阳快当头了,心又急又害怕,站在路边哭起来了。真的没办法吗?问自己,总不能因我大家不吃饭吧,更不能耽误大家出工啊。这时谁也指望不上了,万般无赖,只得提心吊胆走向水塘,壮着胆,快速洗完了米和菜,像逃命似的往家跑。
这是接受了一次惊魂的再教育。
自己从小特别害怕虫子,尤其是软体的,肉爬虫,只要一看到就会心悸,就会头皮发麻。
在农村,这些可恶的东西太多了,到处都有,菜叶子上,庄稼上,棉桃里,树上。我害怕触碰这些植物,但不得不去接触它们,做饭干农活免不了要接触它们,我总是提心吊胆。
记得农民告诉我们;有种叫蚂蟥的,它是吸人血的高手,而且很贪婪,被它叮咬的人却毫无觉察,它吸了多少血,在它吸血的地方还会流出多少血。
蚂蟥在水田里特别多,也称它为水蛭。有一首外国民歌中唱到它:河里的水蛭从哪里来,是从那水田里游来,甜蜜的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我可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把两头尖而扁平的丑陋的蚂蟥与浪漫爱情联系在一起。因为,我太害怕它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可恶的蚂蟥叮咬人之后,一边吸血,一边分泌出一种麻醉液,让人感觉不到疼痛,同时还会注入一种抗凝血素,当它吸饱喝足血之后,自然跑掉了,而被叮咬过的地方仍然会流血不止。
每次下水田插秧时,我的样子倒是摆得很像的,挽起裤脚,两腿站开,左手拿一把秧,中指与大拇指还负责分秧,右手插秧。这农活不难学。可我一直没能赶上别人插得快。因为我不可能专心插秧,眼睛总是注意水中的动静,唯恐被残忍的蚂蟥叮咬,精力不集中,插秧的速度自然比其他人慢很多。只好求助好心的农民大姐并排在我的左右,帮我多插一些,这样才能与她们同步退出水田。有时也会被尴尬地留在了水田的中央,进退两难。
当我离开农村时,至终没能提高插秧的速度。自愧不如。坦白地说,在这方面我没能接受好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