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泡汤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阿溟文集最新章节!
挨近过年,文全打来电话,说杀了过年猪,叫去吃泡汤。
吃泡汤是我们这方的民俗。以前农家杀猪,主人家一般要请杀猪匠吃上一顿猪血,临走时再带上一块肉,算着酬劳。有条件的农家,杀猪时,便把亲戚朋友请来,吃上一顿。一则联络感情,二则也含着点炫耀的意思。现在,杀猪是定点宰杀,农家不再自己请人杀猪,但吃泡汤的习俗却沿袭下来了。
临出门,我都在犹豫。天太冷了,居然下了十几年不遇的雪,这样日子,最好呆在家里。却是拗不过丈夫,理由很简单,他就这么一个弟弟,不去不行。
我家到文全家不算远,摩托车半小时就到。
一路薄雾缭绕,寒风刺骨,以至不得不在途中停下来,买顶帽子御寒。摊主是个中年妇女,嘴里哈着热气,用冻得红通通的手,在一大堆杂色帽子里翻腾一番,拎出一顶浅兰色的线帽。我一瞧,头顶上长着三条粗粗的辫子,笑道:“你这是给小姑娘戴的,换一顶。”摊主两手一摊:“就这顶的颜色素净些。”我定眼一看,摊上的帽子都长着辫子,红的、粉的、黄的,果然就手里这顶素净些,也只好将就了。
车到文全家坡下,听见坡上有人在叫:“来了两个。”
抬眼望,并不见人,那声音隐在几笼竹林后面。风过竹林,哗啦啦直响,没听清是谁叫。下得车来,活动了一下冻僵的手脚,沿路上行。路两边是冬水田,明晃晃的,如镜。近午,冰凌子已化,或东或西有几圈涟漪,是田里的鱼在吐泡。沿了田间的小路上行,路两边是橘园,苍绿一片,尚有红的果子点缀,红红绿绿的,很是养眼。园边是些黄绿的衰草,在寒风中摇曳,像干枯的发。竹林中,一楼一底的红砖农舍探出头来,到了。
屋檐下,挤挤扎扎有十几个人。他们裹在厚厚的冬衣里,红着耳朵,紫着脸膛,或揣着手,或摩擦着手,立的立,坐的坐。一见我们,盯着我的头直乐。我摸头不知脑地晃了好几下头,才想起那顶可笑的三辫帽。用手一摸,自嘲地笑着:“路上顺便买的。”
“嫂子,别摘。好看,至少年轻了五岁。”
文全从烟雾腾腾的厨房里钻了出来。蓬乱着头,黑着眼圈,黑黄的脸带着倦容,酒窝拉得老长。一件军黄色的棉袄,只扣了最下面的两颗纽子,海蓝色的裤脚,一只卷到小腿,一只放倒脚背。一双赤脚塞在半旧的军用胶鞋里。
“瞧你那样子,鸦片鬼似的,昨晚偷牛去了?”
文全挠着乱蓬蓬的头,苦笑着,一脸无奈:“厂子里加夜班,熬了通宵。白天停电,晚上才有电。干点活路,是有点像做贼哦。”
四川的田地金贵,他家只有八分田,还有几分地和几十株柑橘树。田地里的收入显然不能维持生计。好在文全是个能干人,学了酿酒,搞了个小酒作坊。一锅酿几百斤大米,出百把斤酒。酒卖给四邻,酒糟喂猪。卖酒的收入基本能抵够本钱,酒糟是净赚。他们每栏喂八头猪,每三月出一次栏,也就把日子过得火火红红了。去年,大米涨价后,酿酒喂猪要亏本,文全把酒作坊停了。丈夫想办法把他弄到同学的工厂里,学车工。满师后,每月有近千元的收入,也还能维持一家的生活。不过,文全到底不适应打工,不肯挣死钱,总想着赚活钱,正嘀咕着办养鸡场。
“嫂子来了?”妯娌从他身后钻出来,胖胖的脸,笑得很灿烂。一件暗红色的羽绒服,纽子直扣到最上面一个,腰间系着一张辨不着底色的围裙。手里拿着几根香葱,剥老叶叶,掐黄巅巅。脚后跟着一条狗,懒洋洋的,夹着尾巴,叫也不叫,像个哑巴。
“刚到。”我回了她一个笑,便往厨房里钻。
厨房里热气腾腾,氤氲的水蒸气后面,有两三个人在忙碌。惜乎别人都在叫我,我却想不起人家是谁,只好含含混混地应着。拿了眼睛四下巡视,灶台上一个大钵钵里,放着裹好佐料的生鱼段,看来是要做水煮鱼。案板上高高的一摞蒸笼,我知道,里面有好吃的甜烧白和咸烧白,可能还有蛋卷呢。蒸笼旁边,蠕动着一个花白的头顶。顺着往下看,一双沾满辣椒油的手,正在拌一盆猪头肉。半晌,抬起一张阡陌纵横的脸:“快好了,就吃。”我费了老半天劲,终于想起这人是妯娌的三姨爹,退休前是铁路食堂的大厨。
从他的肩头看过去,发现厨房的后墙上新开了一扇门。
我好奇走到门边,望往外一看。半腰的红砖墙围起一个小坝子,地上横着两根大梁,显然是要起屋。地面还没有铲平,拱着几个红色的小土堆,几株黄色的小草,懒懒地趴在上面,苟延残喘着。丈夫和文全也进来了,三人站着闲聊。原来,这里要新起鸡圈。丈夫对文全说:“尽快盖好,争取在春天里养上鸡。请吃什么泡汤嘛,浪费钱。”
文全压低声音说:“在铁路上工作的老丈人回来过年,亲亲戚戚的要来坐一坐。如论无何要搞闹热些,不然,他的面子过不去。”随后,将声音压得更低,眼里闪动着狡黠,近乎耳语般道:“家里不缺这几个钱,他也不会白吃,开销出来的,要比一条猪的肉钱多。”
“哈,你算老丈人的钱!”我不由得嚷嚷了一句。想当年,他刚从部队回来,着一身海魂衫,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浓眉大眼,笑起来一口白牙,还有两个酒窝。头发打理得有款有型,衣服也穿得妥妥贴贴,居然比做教师的哥哥还要讲究几分呢,而今完全是个地道的农村汉子了。
“小声点!小声点!”丈夫在喉咙里含糊着。
外面在叫我们吃饭。从厨房穿过时,一片猪耳递到我面前,三姨爹恭谦地笑着,请我尝尝味道是否合适。猪耳一入口,我的老天,咸死了。我一边往外吐,一边大叫:“哎呀!盐没有拌匀。”厨房里的人哈哈大笑。
地坝里已经摆上了两桌碗筷,堂屋里还有一桌。小把戏们满头大汗地在桌凳间,跑来窜去地疯耍。婆娘们怕打翻了桌子,尖着嗓子嚷他们。在一片喧闹中,文全要我去坐堂屋。我知道,乡下请客,堂屋一般是男人坐,坐下去一定要喝酒。于是,高矮不去。那些男人们你谦我让,半晌才落了座。
外面的婆娘们,却还站在地坝边上呆笑,没有人坐下去。侄女便来拉我入座,抚一抚她被风吹乱的短发,我打横坐了。那堆婆娘仍在你推我攘,谁也不向前,争着要去和娃儿们坐在一起。妯娌从厨房出来,高声大气地叫:“那是我嫂子,又不是外人,怕啥子?快点坐好,上菜了。”她们这才你掀我,我揎你,闹喳喳地过来。
“咋个没人坐上方呢?你们都客气嗦,我这个老太婆来坐。”音落见人,是一精神矍铄的老人。满头白发,少见黑丝。瘦瘦的脸上,布满黄褐的老人斑,肤色却还红润。原来是妯娌的姨婆。我不由得冲她一笑,算做招呼。“我坐下方。”
“我要打横。”
大家坐定,菜很快上来了。先是冷盘,凉拌猪头肉、白宰鸡什么的。这不是泡汤的正菜。按规矩,泡汤有三大主菜:猪血旺、炒猪肝、粉蒸或火爆猪肠。至于还要配什么菜,看主人家的心意。一大盆猪血旺上桌后,炒猪肝、粉蒸猪肠、甜烧白、咸烧白、蒸蛋卷、炸肉丸、水煮鱼、魔芋烧鸭子,十来个菜陆续上桌。大大小小的盆盆钵钵、碗碗碟碟摆得连饭碗都没地方放,只好端在手里。到底是大厨做菜,味道和农村厨子的九大碗不一样,还能入口。猪肝炒得嫩嫩的,猪肠蒸得软软的,甜烧白甜而不腻。水煮鱼的麻辣就不用说了,直吃得额角冒汗。特别是血旺里的豌豆尖,生生的压在盆底,捞起来时,叶子绿绿的,吃在嘴里,刚刚断生,满口清香。
刚开始时,桌上的人谦让着,有点赧然。两三道菜后,就随意了。看她们吃得兴高采烈,我问她们杀过年猪没有,种粮食的补贴拿到没有,还要上多少农税。她们七嘴巴舌地答着。
正说得闹热,文全出来给大家敬酒。他不知什么时候换上了一件黑色的毛领皮衣,头发打理光生了,裤脚放整齐了,脚上也换上了皮鞋,有点当年的风采。只是眼睛里仍旧布满血丝,眼角有了浅浅的鱼尾纹。他把酒杯高高举起,朗声道:
“大家多吃菜,龙门阵要摆(聊的意思),筷子不要停。等我把养鸡场办起来,到时候再请大家闹热闹热。”
挨近过年,文全打来电话,说杀了过年猪,叫去吃泡汤。
吃泡汤是我们这方的民俗。以前农家杀猪,主人家一般要请杀猪匠吃上一顿猪血,临走时再带上一块肉,算着酬劳。有条件的农家,杀猪时,便把亲戚朋友请来,吃上一顿。一则联络感情,二则也含着点炫耀的意思。现在,杀猪是定点宰杀,农家不再自己请人杀猪,但吃泡汤的习俗却沿袭下来了。
临出门,我都在犹豫。天太冷了,居然下了十几年不遇的雪,这样日子,最好呆在家里。却是拗不过丈夫,理由很简单,他就这么一个弟弟,不去不行。
我家到文全家不算远,摩托车半小时就到。
一路薄雾缭绕,寒风刺骨,以至不得不在途中停下来,买顶帽子御寒。摊主是个中年妇女,嘴里哈着热气,用冻得红通通的手,在一大堆杂色帽子里翻腾一番,拎出一顶浅兰色的线帽。我一瞧,头顶上长着三条粗粗的辫子,笑道:“你这是给小姑娘戴的,换一顶。”摊主两手一摊:“就这顶的颜色素净些。”我定眼一看,摊上的帽子都长着辫子,红的、粉的、黄的,果然就手里这顶素净些,也只好将就了。
车到文全家坡下,听见坡上有人在叫:“来了两个。”
抬眼望,并不见人,那声音隐在几笼竹林后面。风过竹林,哗啦啦直响,没听清是谁叫。下得车来,活动了一下冻僵的手脚,沿路上行。路两边是冬水田,明晃晃的,如镜。近午,冰凌子已化,或东或西有几圈涟漪,是田里的鱼在吐泡。沿了田间的小路上行,路两边是橘园,苍绿一片,尚有红的果子点缀,红红绿绿的,很是养眼。园边是些黄绿的衰草,在寒风中摇曳,像干枯的发。竹林中,一楼一底的红砖农舍探出头来,到了。
屋檐下,挤挤扎扎有十几个人。他们裹在厚厚的冬衣里,红着耳朵,紫着脸膛,或揣着手,或摩擦着手,立的立,坐的坐。一见我们,盯着我的头直乐。我摸头不知脑地晃了好几下头,才想起那顶可笑的三辫帽。用手一摸,自嘲地笑着:“路上顺便买的。”
“嫂子,别摘。好看,至少年轻了五岁。”
文全从烟雾腾腾的厨房里钻了出来。蓬乱着头,黑着眼圈,黑黄的脸带着倦容,酒窝拉得老长。一件军黄色的棉袄,只扣了最下面的两颗纽子,海蓝色的裤脚,一只卷到小腿,一只放倒脚背。一双赤脚塞在半旧的军用胶鞋里。
“瞧你那样子,鸦片鬼似的,昨晚偷牛去了?”
文全挠着乱蓬蓬的头,苦笑着,一脸无奈:“厂子里加夜班,熬了通宵。白天停电,晚上才有电。干点活路,是有点像做贼哦。”
四川的田地金贵,他家只有八分田,还有几分地和几十株柑橘树。田地里的收入显然不能维持生计。好在文全是个能干人,学了酿酒,搞了个小酒作坊。一锅酿几百斤大米,出百把斤酒。酒卖给四邻,酒糟喂猪。卖酒的收入基本能抵够本钱,酒糟是净赚。他们每栏喂八头猪,每三月出一次栏,也就把日子过得火火红红了。去年,大米涨价后,酿酒喂猪要亏本,文全把酒作坊停了。丈夫想办法把他弄到同学的工厂里,学车工。满师后,每月有近千元的收入,也还能维持一家的生活。不过,文全到底不适应打工,不肯挣死钱,总想着赚活钱,正嘀咕着办养鸡场。
“嫂子来了?”妯娌从他身后钻出来,胖胖的脸,笑得很灿烂。一件暗红色的羽绒服,纽子直扣到最上面一个,腰间系着一张辨不着底色的围裙。手里拿着几根香葱,剥老叶叶,掐黄巅巅。脚后跟着一条狗,懒洋洋的,夹着尾巴,叫也不叫,像个哑巴。
“刚到。”我回了她一个笑,便往厨房里钻。
厨房里热气腾腾,氤氲的水蒸气后面,有两三个人在忙碌。惜乎别人都在叫我,我却想不起人家是谁,只好含含混混地应着。拿了眼睛四下巡视,灶台上一个大钵钵里,放着裹好佐料的生鱼段,看来是要做水煮鱼。案板上高高的一摞蒸笼,我知道,里面有好吃的甜烧白和咸烧白,可能还有蛋卷呢。蒸笼旁边,蠕动着一个花白的头顶。顺着往下看,一双沾满辣椒油的手,正在拌一盆猪头肉。半晌,抬起一张阡陌纵横的脸:“快好了,就吃。”我费了老半天劲,终于想起这人是妯娌的三姨爹,退休前是铁路食堂的大厨。
从他的肩头看过去,发现厨房的后墙上新开了一扇门。
我好奇走到门边,望往外一看。半腰的红砖墙围起一个小坝子,地上横着两根大梁,显然是要起屋。地面还没有铲平,拱着几个红色的小土堆,几株黄色的小草,懒懒地趴在上面,苟延残喘着。丈夫和文全也进来了,三人站着闲聊。原来,这里要新起鸡圈。丈夫对文全说:“尽快盖好,争取在春天里养上鸡。请吃什么泡汤嘛,浪费钱。”
文全压低声音说:“在铁路上工作的老丈人回来过年,亲亲戚戚的要来坐一坐。如论无何要搞闹热些,不然,他的面子过不去。”随后,将声音压得更低,眼里闪动着狡黠,近乎耳语般道:“家里不缺这几个钱,他也不会白吃,开销出来的,要比一条猪的肉钱多。”
“哈,你算老丈人的钱!”我不由得嚷嚷了一句。想当年,他刚从部队回来,着一身海魂衫,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浓眉大眼,笑起来一口白牙,还有两个酒窝。头发打理得有款有型,衣服也穿得妥妥贴贴,居然比做教师的哥哥还要讲究几分呢,而今完全是个地道的农村汉子了。
“小声点!小声点!”丈夫在喉咙里含糊着。
外面在叫我们吃饭。从厨房穿过时,一片猪耳递到我面前,三姨爹恭谦地笑着,请我尝尝味道是否合适。猪耳一入口,我的老天,咸死了。我一边往外吐,一边大叫:“哎呀!盐没有拌匀。”厨房里的人哈哈大笑。
地坝里已经摆上了两桌碗筷,堂屋里还有一桌。小把戏们满头大汗地在桌凳间,跑来窜去地疯耍。婆娘们怕打翻了桌子,尖着嗓子嚷他们。在一片喧闹中,文全要我去坐堂屋。我知道,乡下请客,堂屋一般是男人坐,坐下去一定要喝酒。于是,高矮不去。那些男人们你谦我让,半晌才落了座。
外面的婆娘们,却还站在地坝边上呆笑,没有人坐下去。侄女便来拉我入座,抚一抚她被风吹乱的短发,我打横坐了。那堆婆娘仍在你推我攘,谁也不向前,争着要去和娃儿们坐在一起。妯娌从厨房出来,高声大气地叫:“那是我嫂子,又不是外人,怕啥子?快点坐好,上菜了。”她们这才你掀我,我揎你,闹喳喳地过来。
“咋个没人坐上方呢?你们都客气嗦,我这个老太婆来坐。”音落见人,是一精神矍铄的老人。满头白发,少见黑丝。瘦瘦的脸上,布满黄褐的老人斑,肤色却还红润。原来是妯娌的姨婆。我不由得冲她一笑,算做招呼。“我坐下方。”
“我要打横。”
大家坐定,菜很快上来了。先是冷盘,凉拌猪头肉、白宰鸡什么的。这不是泡汤的正菜。按规矩,泡汤有三大主菜:猪血旺、炒猪肝、粉蒸或火爆猪肠。至于还要配什么菜,看主人家的心意。一大盆猪血旺上桌后,炒猪肝、粉蒸猪肠、甜烧白、咸烧白、蒸蛋卷、炸肉丸、水煮鱼、魔芋烧鸭子,十来个菜陆续上桌。大大小小的盆盆钵钵、碗碗碟碟摆得连饭碗都没地方放,只好端在手里。到底是大厨做菜,味道和农村厨子的九大碗不一样,还能入口。猪肝炒得嫩嫩的,猪肠蒸得软软的,甜烧白甜而不腻。水煮鱼的麻辣就不用说了,直吃得额角冒汗。特别是血旺里的豌豆尖,生生的压在盆底,捞起来时,叶子绿绿的,吃在嘴里,刚刚断生,满口清香。
刚开始时,桌上的人谦让着,有点赧然。两三道菜后,就随意了。看她们吃得兴高采烈,我问她们杀过年猪没有,种粮食的补贴拿到没有,还要上多少农税。她们七嘴巴舌地答着。
正说得闹热,文全出来给大家敬酒。他不知什么时候换上了一件黑色的毛领皮衣,头发打理光生了,裤脚放整齐了,脚上也换上了皮鞋,有点当年的风采。只是眼睛里仍旧布满血丝,眼角有了浅浅的鱼尾纹。他把酒杯高高举起,朗声道:
“大家多吃菜,龙门阵要摆(聊的意思),筷子不要停。等我把养鸡场办起来,到时候再请大家闹热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