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分卷阅读_121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穿到古代的教书匠最新章节!
第132章盛世气象(下)
“这里是唐国公的宅子吧?”那侍卫问道。
“我不知道他是什么国公啦,听说以前也是个皇帝,而且诗写的特别好,许多读书人都喜欢收集,记下一首卖给那些文人就能得不少钱呢。”
“你们怎么记人家的诗啊?”连情绪有些低落的耶律隆绪都来了兴趣。
“反正文人写诗,要不就是放纸上写,要不就是放嘴里念,要是写在纸上,我是没办法了,要是在嘴里念,我不就能听到了嘛。”
“你能记得?”
“嗐,我这才认得自己名字的大老粗能记得什么诗啊词啊的?”
“那你?”
“我不会,但我儿子会啊,喏,那就是我儿子。”那汉子用手一指那边,有好几个少年郎君围在一起,还有调皮的,竟扒着门缝,似是要偷听。
“请问是江宁侯面前吗?”正说着话,李煜家的角门那里出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他冲崔瑛行了一礼,恭敬道:“我家主人想请您一叙。”
崔瑛是从皇家得到过暗示的,因着李仲寓那植物组培的事儿,只要李仲寓不想着还俗和他爹乱来,李煜自己折腾点什么事来,柴家都打算纵容一些。
“瑛见过唐国公,久仰大名,能见尊面,幸甚幸甚。”崔瑛见到那个已显老态却不掩英俊相貌的李煜,发自内心地微行一礼。
“江宁侯少年英才,老朽亡国之人,幽居山中,与小友相距咫尺却缘悋一面,今日得见,是老朽的幸事。”李煜非常客套地将崔瑛和跟着崔瑛来见识一下自己未来生活的耶律隆绪、萧思温打了个招呼,将人引到待客的花厅里。
“今日请小友前来,还是有一事相求。”李煜连茶水都没怎么上,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说。
“不知有何事是瑛得以效劳的?”
“这是老朽的拙作,江宁侯自身进士及第,又能教出三元及第的弟子,想必也风流才子,还请品评一番。”
崔瑛接过那卷作品,嘴上客套着,却也打开书册一看。不得不说,李煜的作品都是极为情真意切的,有几篇真是不亚于那篇“恰似一江春水往东流”。
当然如果作品里不是充斥着“薄衾”“蔬食”之类抱怨饮食不精,丝帛不细的哀怨,顺便掺杂着希望儿子回家共享天伦、别再要钱的郁闷的话,崔瑛觉得这些诗还是可能在文学史上还是能有一席之地的。
“小王爷,这便是唐国公,李煜李重光,诗艺超绝的。”崔瑛对诗作不予置评,反倒给他们互相作了一个介绍,“唐国公,这位是曾经的辽国皇帝耶律隆绪。”
李煜有些尴尬地与耶律隆绪互相认识了一下,然后又饱含期待地看向崔瑛,“老朽的诗作……”
“唐国公,”崔瑛点了点他这花厅里一面面巨大的玻璃窗,又用手指在厅里划了一个小圈,“您这里雕梁画栋,帘帷精美,这粗陋的评价有些失实了吧?”
李煜尴尬地一笑,“拙荆喜美乐、美景、美食。”
“你们想去看看仲寓仙长在做什么吗?”
“自然。”
“这个,仲寓不会恼了我吧。”李煜虽然思子怀儿的诗都写了一叠,此时却有些惴惴了。
崔瑛让侍卫去汴梁城和白云观里都报了个信,然后还是由侍卫保护着,带着耶律隆绪、萧思温还有李煜去了白云观。至于其它杂事,自然有那些跟着他们的臣属们去处理。
白云观离他们的这片别院一点也不远,骑着马,顺着桃李夹道的官路向前,不过数刻钟便到了白云观。
白云观下的小镇俨然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这里不见树木草丛,只有红砖青瓦的房屋和被阳光晒得黑黝黝的匠人们。
“这里就是白云镇了吧?”李煜问道,“寓儿有说过之里,据说此地金盛火旺,水脉不畅,因而木气不稳,如今一见,果然如此。”
崔瑛并不想和他解释这些,只带着他们向前走去。两侧的铺子里都是三五成群的匠人在劳作,不见妇人,更不见孩子。
走了几步,到了快进白云山的地方,一座有着与李煜的唐国公府不相上下玻璃窗的建筑映入他们的眼帘。透过那大大的,嵌在雕花窗框上的玻璃,看到的是许多孩子,他们坐在一间间房子里,衣衫干净整齐,面色红润精神。他们有的正襟危坐,认真地听前面的夫子讲课;有的则低着头,好像桌子底下有一个奇妙的新世界。
“这些孩子的脸色真好,汴梁城里的孩子脸上都是有血色的,这一点我是真佩服柴家人。”耶律隆绪感叹道。
“他们读的这是什么东西?太缺少文采了吧?”这是一心扑在文学艺术上的李煜。
已经听到孩子是在念自己抄得那篇《蚕姑娘》的崔瑛也只好故作没听见,催促着他们向前走。
白云山间的盘山路和北征辽国之前相比,变化并不大,但对于一直在北边生活的耶律隆绪和一直宅在自己家的李煜来说,可以乘车直上,一点颠簸也不用受的盘山路还是很震撼的。
李煜看着山路一侧的县崖与山脚下缺少绿色却不缺少生机的人家,竟当场填了一首词轻轻地吟唱起来,崔瑛默默地从怀里掏出炭笔将这首《白云观寻儿途中》记了下来,以他熟背唐诗三百首的经历来看,只凭“遥闻金石伴书吟,踏玉龙,绕山行”一句,也该在诗词选集中留下一笔。
李仲寓现在和王虎住的比较近,王虎在南坡尝试着开辟了一小块梯田,专门用来试种各种新的稻种,院子只是存粮种和睡觉的地方。李仲寓则几乎一人独占了整个院子,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奇形怪状的锅碗瓢盆还有深红色木头制得架子柜子,将小院有限的地方塞得是满满当当。
“怎么样?”
“出苗很顺利,应该能移到大田里了。”
“这次能打多少粮?”
“唔,怎么说也得有个十二三石吧,就是口感估计又会被你嫌弃了。”
“要不拿粮食来喂鸡和猪吧,估计会长得不错。”
“哪有这么糟践粮食的,多出来的蒸酒精好了。”
听声音院子里至少有三个男的,一个女的还有个小孩儿,只是隔着重重地木架,看不到人。
等崔瑛他们绕过木架,就看见三个青年郎君和一个青春少女围坐在石桌边,一个顶多三岁的小孩子被其中一个青年揽在怀里,睁着清亮亮的眼睛看着说话的人。
而李煜眼中,就只能看到李仲寓穿着一身素色的窄袖道袍,一个木簪束发;他对面坐的那人穿着泥腿子的短褐,手指缝里还有没洗干净的泥沙。
“仲寓,你看你的住处,真是,哪里像个一国太……大家公子哦。”李煜根本没听他们在讲什么,只嫌弃地说,“你看你和什么人坐在一处,你们有什么东西可聊的。”
“小王和仲寓聊的挺好的,唐国公你有什么意见?”
大家定睛一看,被嫌弃的王虎正和坐在他旁边的少女眉眼乱飞,根本没生气,倒是坐在少女对面的青年郎君语气严厉。
崔瑛都没想到怀里面抱着个孩子的人居然是柴永岱,看年纪,不用说,他怀里的是未来的太子,柴永岱的长子柴若成。
“见过太子殿下!”见到了太子,自然有一翻礼仪搅扰,而后李煜才想起他刚才的话实在有些不妥。
第132章盛世气象(下)
“这里是唐国公的宅子吧?”那侍卫问道。
“我不知道他是什么国公啦,听说以前也是个皇帝,而且诗写的特别好,许多读书人都喜欢收集,记下一首卖给那些文人就能得不少钱呢。”
“你们怎么记人家的诗啊?”连情绪有些低落的耶律隆绪都来了兴趣。
“反正文人写诗,要不就是放纸上写,要不就是放嘴里念,要是写在纸上,我是没办法了,要是在嘴里念,我不就能听到了嘛。”
“你能记得?”
“嗐,我这才认得自己名字的大老粗能记得什么诗啊词啊的?”
“那你?”
“我不会,但我儿子会啊,喏,那就是我儿子。”那汉子用手一指那边,有好几个少年郎君围在一起,还有调皮的,竟扒着门缝,似是要偷听。
“请问是江宁侯面前吗?”正说着话,李煜家的角门那里出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他冲崔瑛行了一礼,恭敬道:“我家主人想请您一叙。”
崔瑛是从皇家得到过暗示的,因着李仲寓那植物组培的事儿,只要李仲寓不想着还俗和他爹乱来,李煜自己折腾点什么事来,柴家都打算纵容一些。
“瑛见过唐国公,久仰大名,能见尊面,幸甚幸甚。”崔瑛见到那个已显老态却不掩英俊相貌的李煜,发自内心地微行一礼。
“江宁侯少年英才,老朽亡国之人,幽居山中,与小友相距咫尺却缘悋一面,今日得见,是老朽的幸事。”李煜非常客套地将崔瑛和跟着崔瑛来见识一下自己未来生活的耶律隆绪、萧思温打了个招呼,将人引到待客的花厅里。
“今日请小友前来,还是有一事相求。”李煜连茶水都没怎么上,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说。
“不知有何事是瑛得以效劳的?”
“这是老朽的拙作,江宁侯自身进士及第,又能教出三元及第的弟子,想必也风流才子,还请品评一番。”
崔瑛接过那卷作品,嘴上客套着,却也打开书册一看。不得不说,李煜的作品都是极为情真意切的,有几篇真是不亚于那篇“恰似一江春水往东流”。
当然如果作品里不是充斥着“薄衾”“蔬食”之类抱怨饮食不精,丝帛不细的哀怨,顺便掺杂着希望儿子回家共享天伦、别再要钱的郁闷的话,崔瑛觉得这些诗还是可能在文学史上还是能有一席之地的。
“小王爷,这便是唐国公,李煜李重光,诗艺超绝的。”崔瑛对诗作不予置评,反倒给他们互相作了一个介绍,“唐国公,这位是曾经的辽国皇帝耶律隆绪。”
李煜有些尴尬地与耶律隆绪互相认识了一下,然后又饱含期待地看向崔瑛,“老朽的诗作……”
“唐国公,”崔瑛点了点他这花厅里一面面巨大的玻璃窗,又用手指在厅里划了一个小圈,“您这里雕梁画栋,帘帷精美,这粗陋的评价有些失实了吧?”
李煜尴尬地一笑,“拙荆喜美乐、美景、美食。”
“你们想去看看仲寓仙长在做什么吗?”
“自然。”
“这个,仲寓不会恼了我吧。”李煜虽然思子怀儿的诗都写了一叠,此时却有些惴惴了。
崔瑛让侍卫去汴梁城和白云观里都报了个信,然后还是由侍卫保护着,带着耶律隆绪、萧思温还有李煜去了白云观。至于其它杂事,自然有那些跟着他们的臣属们去处理。
白云观离他们的这片别院一点也不远,骑着马,顺着桃李夹道的官路向前,不过数刻钟便到了白云观。
白云观下的小镇俨然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这里不见树木草丛,只有红砖青瓦的房屋和被阳光晒得黑黝黝的匠人们。
“这里就是白云镇了吧?”李煜问道,“寓儿有说过之里,据说此地金盛火旺,水脉不畅,因而木气不稳,如今一见,果然如此。”
崔瑛并不想和他解释这些,只带着他们向前走去。两侧的铺子里都是三五成群的匠人在劳作,不见妇人,更不见孩子。
走了几步,到了快进白云山的地方,一座有着与李煜的唐国公府不相上下玻璃窗的建筑映入他们的眼帘。透过那大大的,嵌在雕花窗框上的玻璃,看到的是许多孩子,他们坐在一间间房子里,衣衫干净整齐,面色红润精神。他们有的正襟危坐,认真地听前面的夫子讲课;有的则低着头,好像桌子底下有一个奇妙的新世界。
“这些孩子的脸色真好,汴梁城里的孩子脸上都是有血色的,这一点我是真佩服柴家人。”耶律隆绪感叹道。
“他们读的这是什么东西?太缺少文采了吧?”这是一心扑在文学艺术上的李煜。
已经听到孩子是在念自己抄得那篇《蚕姑娘》的崔瑛也只好故作没听见,催促着他们向前走。
白云山间的盘山路和北征辽国之前相比,变化并不大,但对于一直在北边生活的耶律隆绪和一直宅在自己家的李煜来说,可以乘车直上,一点颠簸也不用受的盘山路还是很震撼的。
李煜看着山路一侧的县崖与山脚下缺少绿色却不缺少生机的人家,竟当场填了一首词轻轻地吟唱起来,崔瑛默默地从怀里掏出炭笔将这首《白云观寻儿途中》记了下来,以他熟背唐诗三百首的经历来看,只凭“遥闻金石伴书吟,踏玉龙,绕山行”一句,也该在诗词选集中留下一笔。
李仲寓现在和王虎住的比较近,王虎在南坡尝试着开辟了一小块梯田,专门用来试种各种新的稻种,院子只是存粮种和睡觉的地方。李仲寓则几乎一人独占了整个院子,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奇形怪状的锅碗瓢盆还有深红色木头制得架子柜子,将小院有限的地方塞得是满满当当。
“怎么样?”
“出苗很顺利,应该能移到大田里了。”
“这次能打多少粮?”
“唔,怎么说也得有个十二三石吧,就是口感估计又会被你嫌弃了。”
“要不拿粮食来喂鸡和猪吧,估计会长得不错。”
“哪有这么糟践粮食的,多出来的蒸酒精好了。”
听声音院子里至少有三个男的,一个女的还有个小孩儿,只是隔着重重地木架,看不到人。
等崔瑛他们绕过木架,就看见三个青年郎君和一个青春少女围坐在石桌边,一个顶多三岁的小孩子被其中一个青年揽在怀里,睁着清亮亮的眼睛看着说话的人。
而李煜眼中,就只能看到李仲寓穿着一身素色的窄袖道袍,一个木簪束发;他对面坐的那人穿着泥腿子的短褐,手指缝里还有没洗干净的泥沙。
“仲寓,你看你的住处,真是,哪里像个一国太……大家公子哦。”李煜根本没听他们在讲什么,只嫌弃地说,“你看你和什么人坐在一处,你们有什么东西可聊的。”
“小王和仲寓聊的挺好的,唐国公你有什么意见?”
大家定睛一看,被嫌弃的王虎正和坐在他旁边的少女眉眼乱飞,根本没生气,倒是坐在少女对面的青年郎君语气严厉。
崔瑛都没想到怀里面抱着个孩子的人居然是柴永岱,看年纪,不用说,他怀里的是未来的太子,柴永岱的长子柴若成。
“见过太子殿下!”见到了太子,自然有一翻礼仪搅扰,而后李煜才想起他刚才的话实在有些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