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凤阙_分卷阅读_25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临凤阙最新章节!
元光耀眉头不可察觉地皱了皱。
岭南当地可没什么人姓鱼。若一定要说他有什么印象的话,那肯定是泸州鱼氏。
当今皇后鱼含双,便出身泸州鱼氏。她深得圣上敬爱,膝下育有二子二女,便是太子萧旦、德王萧欥,还有太华公主萧月宁和长乐公主萧月珺。公主先不提,不论是太子还是德王,元光耀当年都在宫中宴饮里见过。
这么说起来,面前这人的轮廓倒确实与圣上有些近似?
元光耀猛地一凛。太子长居东宫,若是出远门,绝不可能没有消息。德王萧欥驻守凉府,远离长安,还据说深得军心,倒有可能瞒住他人耳目……但若真是德王,他来岭南做什么?
见元光耀眼中露出深思之色,萧欥便知道自己说的足够了。“素闻元司马聪明绝顶,今日一见,果然不差。”
此时,几个元家仆从也围了近来。元光耀能从一个姓氏里推断出许多,他们又做不到,所以一个两个都云里雾里。江婆依旧躺在地上,根本没人去管。
至于元非晚,在刚听到鱼这个姓氏时,心里也咯噔一跳。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子,她都没见过,所以第一反应便是去看她爹。而元光耀神色略微变幻后归于慎重,很明显地指向一个结果——
这一张冷脸,八成真是德王萧欥的!
那也就是说,她刚才的确看到了他的玉鱼?另外,这种贵重身份的人,为什么会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岭南边陲?是身负机密要务,还是长安的风向发生了什么改变?
元非晚微微敛睫。“父亲既然回来,女儿就先告退了。”虽然她对萧欥的来意很有兴趣,但从萧欥嘴里打探,这种事不适合她做。反正,那些消息,她爹一定会告诉她的!
这话是对元光耀说的,但萧欥的反应比元光耀快得多——话音未落,他就转头,注目元非晚,眼神一瞬不瞬。
元光耀张了张嘴,刚想说好,就注意到了萧欥的视线,心中不由暗自叫苦。
当年在长安时,元非晚就不怎么抛头露面。除去身份和家风的因素,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理由,避免麻烦。
女孩长得美貌,自然是好事;然而,若是因此过分地招蜂引蝶,那就大大不妙了。以萧菡为例,她便长得不错。再加上吴王手里的兵权,求亲的人络绎不绝,简直能踏平门槛。
然而,这并不能给吴王带来一个满意的女婿。他认为,那一大票子人,眼里看到的都是脸蛋和权柄,根本不是萧菡本人。美貌终归会消逝于时间,而权力更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若是哪天,美人迟暮,大权旁落,那萧菡的日子岂不就会非常难过?
正因为如此,爱女心切的吴王后来直接闭门谢客,就差拿着自己的丈八长槊把人统统赶出门。要不是萧菡自己看上了元光耀、而元光耀也的确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满长安城的人都认为,以吴王的高标准,汝南县主肯定嫁不出去了。
当然,元光耀没打算把元非晚这个宝贝女儿放在家里捂一辈子。
他想的是,学习他岳父吴王,在女婿人选上把好关,再安安稳稳地把女儿嫁出去。或者,女儿自己看上了谁,他再去考察考察,说不定会更合适。
反正无论怎样,在定亲之前就被别人——还是德王——看到脸这种事,完全不在元光耀的计划表里!而且,皇家水太深,他就从来没想过把女儿嫁到那里去!
可计划外的现实已经发生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实在是人之常情。元光耀深信,只要是长了眼睛的人,看见他女儿都会有些想法的。萧欥只是多看两眼,不仅是正常,还能算克制了;怕就怕后面还有别的!
“你去吧,芷溪。”元光耀道,声音略有些干巴巴。然后他转向萧欥,语气就更干了:“别院尚未收拾完毕,待客不便。如果你还有别的事,就请移步一叙。”
元非晚得了话,便闪身回到里面。但她总觉得有两道视线如影随形,便低声吩咐仆从,让他们先把帘子挂上。
不管德王是为什么来的,她都得先当做什么都没发现!
萧欥目送那道倩影消失在重重帘幕之后,还觉得有些可惜。然而,正事还是更要紧的。“我听说,顾先生在这附近设了个书塾?”
“没错。”元光耀毫不惊讶萧欥知道顾东隅也在这里。凉府到岭南有几千里路,萧欥既然来了,就肯定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一边哀叹自己宝贝没藏好、以至被人看了去,一边还得打起精神揣摩对方的来意:“我们这就上山去?”
作者有话要说:岳父:我辛辛苦苦养的好白菜要被猪拱了!
女婿:……猪的问题先搁一边,我才说了几句话啊==
ps,作者考试去了,这两天都是存稿箱~
☆、第29章长兄
天登山顶有座寺院,名叫花严寺。寺庙规模不大,常驻僧人不过十几个。每逢春天,满寺山茶盛放,让人目眩神迷。而且小庙的规矩少,地方僻静,没有外人,是文人雅客喝酒夜谈的绝佳去处。
只要有空闲,元光耀总愿意和二三好友一起来坐坐。不论是茶还是酒,不论吟诗还是作对,他们都能待到后半夜乃至天明。
这会儿,元光耀和顾东隅都坐在各自的老位子上。石竹正艳,日光如金,赋诗也是好时机。只可惜,他们面前的石桌上摆的不是茶点也不是酒水,而是一尾莹润的玉鱼。
顾东隅一早见到元光耀两回,本就十分疑惑。这会儿,有了确定身份的玉鱼,他终于把眼前的一张冷脸和当年就很沉默的七皇子对上,不由无声地出了口气。“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殿下。”
“久闻两位先生文采殊渥,我早就想要结识。此次有机会亲自拜访两位,实在是我的荣幸。”萧欥客气道。
顾东隅之前担任中书令,负责草拟诏令事务。虽说同是正三品,但中书令自谢安担任后就是个清贵华重的官职,比元光耀的礼部侍郎尤甚。进士前三甲状元榜眼和探花,通常探花才是皇帝最喜欢的那个,由此可见一斑。而且,论起繁华富庶,钦州也比峯州强不止一个档次。
这也许有顾东隅出身名门望族的原因在,但不管是元光耀还是顾东隅,他们都不关心这个。萧欥这时把他们并列而提,又谦逊地不摆王爷架子,实在是个聪明举动。
顾东隅听了这话,又仔细看了看萧欥。“殿下太客气了。”他说,“便是身处偏远,我也听说,殿下率领的青甲军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真正是天纵英才。”
萧欥微微一笑,冰雪般的神色融化了一瞬。“不过是奉旨平定边疆,所做的都是该做的,顾先生谬赞。”
做的都是该做的?那包括从凉府跑到岭南来吗?顾东隅和元光耀交换了一个眼色,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疑惑。
“殿下不远万里而来,我等本该扫榻相迎。”元光耀终于找到机会提出困扰他一路的问题:“只不过,峯州有什么战事,能劳动殿下亲自出马?”
这话就有些直接了。峯州一片风平浪静,哪儿有战事可言?只不过萧欥明面上的职务是监军,元光耀也只能拿明面上的理由去问——
不然,难道让他直接问萧欥长安是不是出事了吗?毕竟,如果没有皇帝病重、又或者兵力调动这样的强大理由,萧欥干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累?下岭南的道路出了名的难走,谁都不是没事闲得慌!
萧欥摇了摇头。“若是有事,两位一定先于我听说了。我来岭南,其实是打算看看西南边防。”
元光耀和顾东隅面面相觑。岭南西边全是深山,居住着南诏之类;除非吐蕃挑拨,平时交流的时候都少,更别提打仗。而近些年,吐蕃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它东面的白兰羌上。南边再过去则是寮国,真正的穷乡僻壤,大盛的军威就足以吓得他们不能动弹。
这种边防,到底有什么好巡视的?一个两个都用这种借口?
萧欥把两人的疑惑都收进眼里,却不动声色。“把这件事做完,我可能就要回长安去了。”
“啊?”这下元光耀和顾东隅都惊讶了。
按照惯例,大盛的皇子在成年——也就是二十岁——前住在太极宫,之后便分封到外地建府。萧欥早就外出监军,还差两年成年,理论上应该就近分封凉府。
结果,却在这节骨眼儿上让萧欥回长安?怕不是正常调动,而是有人就不想让萧欥分封凉府这个西北咽喉要地吧?就算是名义上的也不行,更别提萧欥在凉府乃至大半边防军中几乎一呼百应?
“可能回长安的意思是,陛下还没正式颁布诏令?”元光耀压低声音,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萧欥点头。“但不管父亲如何想,这都是早晚的事。若我回去之后,诏令还未下达,我便自动请回。”
元光耀和顾东隅再次面面相觑。到底是谁想要萧欥回去,弄得萧欥不得不回?
如果不是皇帝,就是诸王,或者……太子?
最可能的答案最危险,他们谁都没吭声。
对两人讳莫如深的反应,萧欥早有预料。京城的水本来就浑,皇家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五年前,他还有一丝天真;五年后,那天真已经被现实打磨成了狠厉。什么兄弟友爱都是纸糊的假象,一戳就破;到底只有永恒的利益和自己最可靠!
“瞧我,光顾着说自己,正事还没做。”萧欥又微微一笑,恍若毫不在意。“元司马,”他转向元光耀,从袖中摸出一封信,“知道我要下岭南来,令郎便托我带了家书。”
“非是?”元光耀浑身一震,激动混合着忧虑的感觉立时涌上心头——
激动是自然的。由于道路艰阻,自从被贬峯州,他就和大儿子断了联系,望穿秋水都不足以形容他的期待。至于忧虑,就是有关大儿子的近况了。
元非是在松府,萧欥在凉府,相距足有千余里。便是元光耀想破头,也不可能想到,原本就不认识、根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人会搭上线!
如果说萧欥亲自带信只能说明他礼贤下士,那元非是知道萧欥下岭南这件事就很值得考究——
萧欥下岭南,这事肯定没有经过皇帝的允许。就算有几个人知道萧欥的去向,那也肯定是萧欥的心腹,或者是萧欥绝对信任的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元非是什么时候和萧欥这么熟了?
元光耀眉头不可察觉地皱了皱。
岭南当地可没什么人姓鱼。若一定要说他有什么印象的话,那肯定是泸州鱼氏。
当今皇后鱼含双,便出身泸州鱼氏。她深得圣上敬爱,膝下育有二子二女,便是太子萧旦、德王萧欥,还有太华公主萧月宁和长乐公主萧月珺。公主先不提,不论是太子还是德王,元光耀当年都在宫中宴饮里见过。
这么说起来,面前这人的轮廓倒确实与圣上有些近似?
元光耀猛地一凛。太子长居东宫,若是出远门,绝不可能没有消息。德王萧欥驻守凉府,远离长安,还据说深得军心,倒有可能瞒住他人耳目……但若真是德王,他来岭南做什么?
见元光耀眼中露出深思之色,萧欥便知道自己说的足够了。“素闻元司马聪明绝顶,今日一见,果然不差。”
此时,几个元家仆从也围了近来。元光耀能从一个姓氏里推断出许多,他们又做不到,所以一个两个都云里雾里。江婆依旧躺在地上,根本没人去管。
至于元非晚,在刚听到鱼这个姓氏时,心里也咯噔一跳。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子,她都没见过,所以第一反应便是去看她爹。而元光耀神色略微变幻后归于慎重,很明显地指向一个结果——
这一张冷脸,八成真是德王萧欥的!
那也就是说,她刚才的确看到了他的玉鱼?另外,这种贵重身份的人,为什么会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岭南边陲?是身负机密要务,还是长安的风向发生了什么改变?
元非晚微微敛睫。“父亲既然回来,女儿就先告退了。”虽然她对萧欥的来意很有兴趣,但从萧欥嘴里打探,这种事不适合她做。反正,那些消息,她爹一定会告诉她的!
这话是对元光耀说的,但萧欥的反应比元光耀快得多——话音未落,他就转头,注目元非晚,眼神一瞬不瞬。
元光耀张了张嘴,刚想说好,就注意到了萧欥的视线,心中不由暗自叫苦。
当年在长安时,元非晚就不怎么抛头露面。除去身份和家风的因素,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理由,避免麻烦。
女孩长得美貌,自然是好事;然而,若是因此过分地招蜂引蝶,那就大大不妙了。以萧菡为例,她便长得不错。再加上吴王手里的兵权,求亲的人络绎不绝,简直能踏平门槛。
然而,这并不能给吴王带来一个满意的女婿。他认为,那一大票子人,眼里看到的都是脸蛋和权柄,根本不是萧菡本人。美貌终归会消逝于时间,而权力更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若是哪天,美人迟暮,大权旁落,那萧菡的日子岂不就会非常难过?
正因为如此,爱女心切的吴王后来直接闭门谢客,就差拿着自己的丈八长槊把人统统赶出门。要不是萧菡自己看上了元光耀、而元光耀也的确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满长安城的人都认为,以吴王的高标准,汝南县主肯定嫁不出去了。
当然,元光耀没打算把元非晚这个宝贝女儿放在家里捂一辈子。
他想的是,学习他岳父吴王,在女婿人选上把好关,再安安稳稳地把女儿嫁出去。或者,女儿自己看上了谁,他再去考察考察,说不定会更合适。
反正无论怎样,在定亲之前就被别人——还是德王——看到脸这种事,完全不在元光耀的计划表里!而且,皇家水太深,他就从来没想过把女儿嫁到那里去!
可计划外的现实已经发生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实在是人之常情。元光耀深信,只要是长了眼睛的人,看见他女儿都会有些想法的。萧欥只是多看两眼,不仅是正常,还能算克制了;怕就怕后面还有别的!
“你去吧,芷溪。”元光耀道,声音略有些干巴巴。然后他转向萧欥,语气就更干了:“别院尚未收拾完毕,待客不便。如果你还有别的事,就请移步一叙。”
元非晚得了话,便闪身回到里面。但她总觉得有两道视线如影随形,便低声吩咐仆从,让他们先把帘子挂上。
不管德王是为什么来的,她都得先当做什么都没发现!
萧欥目送那道倩影消失在重重帘幕之后,还觉得有些可惜。然而,正事还是更要紧的。“我听说,顾先生在这附近设了个书塾?”
“没错。”元光耀毫不惊讶萧欥知道顾东隅也在这里。凉府到岭南有几千里路,萧欥既然来了,就肯定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一边哀叹自己宝贝没藏好、以至被人看了去,一边还得打起精神揣摩对方的来意:“我们这就上山去?”
作者有话要说:岳父:我辛辛苦苦养的好白菜要被猪拱了!
女婿:……猪的问题先搁一边,我才说了几句话啊==
ps,作者考试去了,这两天都是存稿箱~
☆、第29章长兄
天登山顶有座寺院,名叫花严寺。寺庙规模不大,常驻僧人不过十几个。每逢春天,满寺山茶盛放,让人目眩神迷。而且小庙的规矩少,地方僻静,没有外人,是文人雅客喝酒夜谈的绝佳去处。
只要有空闲,元光耀总愿意和二三好友一起来坐坐。不论是茶还是酒,不论吟诗还是作对,他们都能待到后半夜乃至天明。
这会儿,元光耀和顾东隅都坐在各自的老位子上。石竹正艳,日光如金,赋诗也是好时机。只可惜,他们面前的石桌上摆的不是茶点也不是酒水,而是一尾莹润的玉鱼。
顾东隅一早见到元光耀两回,本就十分疑惑。这会儿,有了确定身份的玉鱼,他终于把眼前的一张冷脸和当年就很沉默的七皇子对上,不由无声地出了口气。“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殿下。”
“久闻两位先生文采殊渥,我早就想要结识。此次有机会亲自拜访两位,实在是我的荣幸。”萧欥客气道。
顾东隅之前担任中书令,负责草拟诏令事务。虽说同是正三品,但中书令自谢安担任后就是个清贵华重的官职,比元光耀的礼部侍郎尤甚。进士前三甲状元榜眼和探花,通常探花才是皇帝最喜欢的那个,由此可见一斑。而且,论起繁华富庶,钦州也比峯州强不止一个档次。
这也许有顾东隅出身名门望族的原因在,但不管是元光耀还是顾东隅,他们都不关心这个。萧欥这时把他们并列而提,又谦逊地不摆王爷架子,实在是个聪明举动。
顾东隅听了这话,又仔细看了看萧欥。“殿下太客气了。”他说,“便是身处偏远,我也听说,殿下率领的青甲军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真正是天纵英才。”
萧欥微微一笑,冰雪般的神色融化了一瞬。“不过是奉旨平定边疆,所做的都是该做的,顾先生谬赞。”
做的都是该做的?那包括从凉府跑到岭南来吗?顾东隅和元光耀交换了一个眼色,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疑惑。
“殿下不远万里而来,我等本该扫榻相迎。”元光耀终于找到机会提出困扰他一路的问题:“只不过,峯州有什么战事,能劳动殿下亲自出马?”
这话就有些直接了。峯州一片风平浪静,哪儿有战事可言?只不过萧欥明面上的职务是监军,元光耀也只能拿明面上的理由去问——
不然,难道让他直接问萧欥长安是不是出事了吗?毕竟,如果没有皇帝病重、又或者兵力调动这样的强大理由,萧欥干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累?下岭南的道路出了名的难走,谁都不是没事闲得慌!
萧欥摇了摇头。“若是有事,两位一定先于我听说了。我来岭南,其实是打算看看西南边防。”
元光耀和顾东隅面面相觑。岭南西边全是深山,居住着南诏之类;除非吐蕃挑拨,平时交流的时候都少,更别提打仗。而近些年,吐蕃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它东面的白兰羌上。南边再过去则是寮国,真正的穷乡僻壤,大盛的军威就足以吓得他们不能动弹。
这种边防,到底有什么好巡视的?一个两个都用这种借口?
萧欥把两人的疑惑都收进眼里,却不动声色。“把这件事做完,我可能就要回长安去了。”
“啊?”这下元光耀和顾东隅都惊讶了。
按照惯例,大盛的皇子在成年——也就是二十岁——前住在太极宫,之后便分封到外地建府。萧欥早就外出监军,还差两年成年,理论上应该就近分封凉府。
结果,却在这节骨眼儿上让萧欥回长安?怕不是正常调动,而是有人就不想让萧欥分封凉府这个西北咽喉要地吧?就算是名义上的也不行,更别提萧欥在凉府乃至大半边防军中几乎一呼百应?
“可能回长安的意思是,陛下还没正式颁布诏令?”元光耀压低声音,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萧欥点头。“但不管父亲如何想,这都是早晚的事。若我回去之后,诏令还未下达,我便自动请回。”
元光耀和顾东隅再次面面相觑。到底是谁想要萧欥回去,弄得萧欥不得不回?
如果不是皇帝,就是诸王,或者……太子?
最可能的答案最危险,他们谁都没吭声。
对两人讳莫如深的反应,萧欥早有预料。京城的水本来就浑,皇家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五年前,他还有一丝天真;五年后,那天真已经被现实打磨成了狠厉。什么兄弟友爱都是纸糊的假象,一戳就破;到底只有永恒的利益和自己最可靠!
“瞧我,光顾着说自己,正事还没做。”萧欥又微微一笑,恍若毫不在意。“元司马,”他转向元光耀,从袖中摸出一封信,“知道我要下岭南来,令郎便托我带了家书。”
“非是?”元光耀浑身一震,激动混合着忧虑的感觉立时涌上心头——
激动是自然的。由于道路艰阻,自从被贬峯州,他就和大儿子断了联系,望穿秋水都不足以形容他的期待。至于忧虑,就是有关大儿子的近况了。
元非是在松府,萧欥在凉府,相距足有千余里。便是元光耀想破头,也不可能想到,原本就不认识、根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人会搭上线!
如果说萧欥亲自带信只能说明他礼贤下士,那元非是知道萧欥下岭南这件事就很值得考究——
萧欥下岭南,这事肯定没有经过皇帝的允许。就算有几个人知道萧欥的去向,那也肯定是萧欥的心腹,或者是萧欥绝对信任的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元非是什么时候和萧欥这么熟了?